人教版五上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课时计划.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582942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9.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上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课时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人教版五上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课时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人教版五上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课时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人教版五上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课时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人教版五上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课时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上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课时计划.docx

《人教版五上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课时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上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课时计划.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五上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课时计划.docx

人教版五上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课时计划

5古诗词三首

学情分析:

孩子们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多数孩子基本上把心思收回到学习及学校生活中来了,多数孩子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学习及完成作业,占半数的孩子可以在课堂上完成老师指派的学习任务,多数孩子学习习惯有待于进一步的规范,部分孩子书写特别差,留守儿童部分还有不完成作业的情况。

离开课堂后基本不与学习及课本挂钩,只顾玩耍,把学习抛在脑后……

课题古诗词三首

课型新授课

教学时间2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运用所学的方法感受、补充作品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想诗境,语诗情,背诵、默写,积累语言

2、体会诗人思想怀亲的思想情感,领悟作者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1、想诗境,语诗情,背诵、默写,积累语言

2、体会诗人思想怀亲的思想情感,领悟作者表达方法。

教法学法引导自学合作交流

教学媒体小黑板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诵读古诗,乃至背诵

新课

一、导游介绍,激趣导入

1.谈话:

今天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

a.“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镇头.”这首传唱了千年的歌谣向我们介绍的是瓜洲.瓜洲位于江苏省扬州南面,长江北岸.川流不息的长江水见证了瓜洲的兴衰,瓜洲曾经是“江北重镇、千年古渡”.

b.而“京口”不仅是东汉吴国第一古都,更是文气洋溢的灵秀之地.许多诗人在此留下了千古绝唱的诗句:

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课件展示诗句.)还有一首广为传诵的就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板书诗题,读题.

3.过渡:

为什么人们喜欢这首诗呢?

先去读一读吧. 

重难点教学过程

二、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刚刚同学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诗,(课件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生齐读.)

2.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

(指名答.)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

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

想到什么说什么.

4.同桌之间互读、练说.

5.指数名学生说.

6.小结:

你们的回答很精彩!

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

7.那就用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光.

种“绿”色呢?

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9.指名答.(在江岸两边大面积出现的是草地、树木、青山……)

10.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见了——

三、小黑板出示练习题:

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

近处()的小草()的柳树,远处()的树林()高山.(学生口述)

11.诗人此时正遇早春时节,站在小船上举目四眺,满眼皆是绿色,让作者明显地感受到春天到了.

12.可别小看了这个“绿”字,它仅仅是告诉你春天来了吗?

它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呢?

13.指名答.(感受到春天里的“绿”有着层次关,远近各不相同;“绿”还写出了春天景物的变化……)

14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

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生赛读.

15.小小的“绿”字却有大大的文章!

引导阅读“资料袋”,介绍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16.听完“绿”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指名答.)

17.小结:

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了一个字修改十多次,难道我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不能做到吗?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8.这首诗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人们更加赞赏.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你的赞叹吧.

四、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1.过渡:

这么美的绿,这么迷人的风光,谁不想多看两眼?

谁不想留恋其中?

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吗?

(指名答.)

2.诗人想回哪里去?

诗中的家乡是指哪儿?

引导从课题“泊船瓜洲”和诗句“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理解.

3.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吗?

先好好读读古诗.

4.学生上台指明.(老师点击课件,显示“钟山”的位置.)

简介:

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即现在的南京

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那里是他的第二故乡.

5.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呢?

6.引导学生从“一水间”“只隔数重山”“又”“何时照我还”这些词句理解.(指名答.)

7.练习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五、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1.这真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牵肠挂肚呀!

让我们一起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练习背诵.

总结应用

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政治家,立志于国家改革.这首诗是他第二次出任宰相途经瓜洲时所写.短短28个字,展现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绿,抒发了久思故乡的一寸衷肠,更暗示了他对自己前途的担忧.此去京城,真能大展宏图吗?

千头万绪涌上心头……更让我们惊叹的还是他对文字的讲究,一个“绿”字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风范!

作业:

背诵《泊船瓜洲》

板书设计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一水间”

“只隔数重山”

“又”

何时照我还

第二课时

学情分析:

孩子们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多数孩子基本上把心思收回到学习及学校生活中来了,多数孩子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学习及完成作业,占半数的孩子可以在课堂上完成老师指派的学习任务,多数孩子学习习惯有待于进一步的规范,部分孩子书写特别差,留守儿童部分还有不完成作业的情况。

离开课堂后基本不与学习及课本挂钩,只顾玩耍,把学习抛在脑后……

学情分析:

孩子们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多数孩子基本上把心思收回到学习及学校生活中来了,多数孩子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学习及完成作业,占半数的孩子可以在课堂上完成老师指派的学习任务,多数孩子学习习惯有待于进一步的规范,部分孩子书写特别差,留守儿童部分还有不完成作业的情况。

离开课堂后基本不与学习及课本挂钩,只顾玩耍,把学习抛在脑后……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2、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诗人纳兰性德

教学重点

1、想诗境,语诗情,背诵、默写,积累语言。

2、体会诗人思想怀亲的思想情感,领悟作者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1、想诗境,语诗情,背诵、默写,积累语言

2、体会诗人思想怀亲的思想情感,领悟作者表达方法。

教法学法

引导自学合作交流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了解唐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的生平。

2、收集思乡的古诗词。

新授

一、回顾内容,谈话入题

 古诗《泊船瓜洲》让我们体会到了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能荣归故里的千般惆怅?

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呢?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受

  1.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正确、流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弄清不懂的词。

  2.指几名学生读,正音。

  3.看看诗词题目,你发现了什么?

  4.同样的思乡之情,但表达却不相同。

和你的伙伴好好读诗,看看诗人们是怎么表达的?

  5.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任选一首读。

三、品读诗句,领悟感情

  1.诗人那浓浓的乡情,藏在哪些诗句中呢:

读,勾画。

  2.指名答。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4.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5.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惆怅满怀的感觉。

  6.诗中诗人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

  7.小组内交流:

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

  8.引读“意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提示:

头脑中想象情景)

  9.这一次又一次的想写信、封信、拆信的过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的挂念。

  10.感情朗读。

  11.王安石见月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

那么,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藏于诗中的呢?

你能感受到吗?

  12.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13.全班交流,师引导体会“风一更……无此声”。

四、入情入境,深情朗诵

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也就不同。

我们在朗读这些诗词时,一定要想象画面,要用心体会他们的感情。

让我们再一起朗诵这感人的诗词吧。

五、感情升华

  读一读第五课学习的三首古诗,想一想这三首古诗有什么共同点,(都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但是使人在表达方法上却各有特色,比较一下这三首古诗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你还知道那些古诗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之情?

课后收集一些读或被给同学听,比较一下这些诗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总结应用你还知道那些古诗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之情?

课后收集一些读或被给同学听,比较一下这些诗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板书设计

秋思

(唐)张籍

见秋风;

意万重;

复恐、不尽;

又开封

【教学反思】:

 

6梅花魂

学情分析:

孩子们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多数孩子基本上把心思收回到学习及学校生活中来了,多数孩子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学习及完成作业,占半数的孩子可以在课堂上完成老师指派的学习任务,多数孩子学习习惯有待于进一步的规范,部分孩子书写特别差,留守儿童部分还有不完成作业的情况。

离开课堂后基本不与学习及课本挂钩,只顾玩耍,把学习抛在脑后……

课题:

梅花魂

课型:

新授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子,新词、通读课文。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几件事情来表明外祖父的思想情

3、整体感知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体会他对祖国深深的眷念。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子,新词、通读课文。

教学难点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几件事情来表明外祖父的思想情

2、整体感知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体会他对祖国深深的眷念。

教法学法引导自学合作交流

教学媒体小黑板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熟读课文三遍,为田字格里的生字注音

在文中批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新课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出示梅花挂图。

2、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梅花吗?

你喜欢它吗?

你喜欢它的什么?

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一个有关梅花的故事。

3、板书课题。

理解“魂”的意思,那么“梅花魂”指的是什么?

设疑激趣。

重难点教学过程

二、出事小黑板自学要求

三、初读课文,完成自学要求: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画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体会其中的情感。

4、准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1、根据回忆内容、非回忆内容给课文分段。

 (首尾各为一段,中间为一段,全文分三段。

2、根据课后思考题1前半题的提示:

“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

”给第二段分层。

3、分为五层:

(一层一件事)。

第一层(2自然段):

外祖父常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

第二层(3自然段):

外祖父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

第三层(4一11自然段):

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

第四层(12一13自然段):

外祖父在离别前把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第五层(14一15自然段):

船快开时,外祖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

3、自己体会文章开头与结尾之间有什么联系?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作业:

1、抄写生子

2、再次感受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体会橘子的含义。

3、搜集热爱祖国的诗句、诗文、歌曲,以及具有梅花一样气节的中国人。

板书设计

梅花魂

第2课时

学情分析:

孩子们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多数孩子基本上把心思收回到学习及学校生活中来了,多数孩子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学习及完成作业,占半数的孩子可以在课堂上完成老师指派的学习任务,多数孩子学习习惯有待于进一步的规范,部分孩子书写特别差,留守儿童部分还有不完成作业的情况。

离开课堂后基本不与学习及课本挂钩,只顾玩耍,把学习抛在脑后……

教学目标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冲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

教学难点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教法学法引导自学合作交流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反复读课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批注

新课

一、复习回顾,揭示任务。

  1、说说课文围绕梅花说了哪几件事?

(回顾旧知,做好铺垫)

  

(1)读诗落泪;

  

(2)珍爱梅图;

  (3)不能回国;

  (4)赠墨梅卧;

  (5)送梅花仇;

  2、从题目入手:

梅花是一种名花,但为什么说梅花魂呢?

课题“梅花魂”与本文所记叙的五件事有什么联系?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重难点教学过程

二、从“爱梅”入手,直奔重点段“品梅”。

学习第二、第四件事,体现“教”学。

  1、文中哪件事最能表现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

  (第二件事:

珍爱墨梅图)

  2、指名读。

思考: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情有独钟?

  

(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

唯独书房罩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从中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

  

(2)“我不小心在梅图上留下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

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

‘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

’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通过老人的语言,行动来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

  a、体会“轻轻、慢慢”在句子中所起到的表达效果。

  b、“清白”是什么意思?

“沾污”又是什么意思?

  c、爷爷是让妈妈管教好我的行为、还是思想?

  (思想)从何而知?

(“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

”)

  3、“这清白的梅花为什么不能沾污?

”一向宽容慈爱的外祖父为什么这次会大动干戈呢?

导入第四件事的学习。

  4、教师范读“临别赠梅图”一事。

  

(1)老人深情地说的那段话,其中哪几句话点明了梅花的品格?

  (“这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

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

”)

  

(2)由此可见老人爱梅其实爱的是梅花的什么?

(梅花的精神)

  (3)电视播放歌曲《红梅赞》:

冰天雪地,傲然怒放的红梅,优美动听的旋律,深情赞美的歌词。

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对梅花有了更新、更高的认识。

  (4)说说此时,你对梅花有了什么更新的认识?

  (5)指名读“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讨论:

  a、梅花的秉性像什么?

(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

  b、此时作者用了什么手法?

(借物喻人)

  c、由此可见,老人赞梅花,实则赞美的是什么?

  (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

  (6)外祖父保存这幅梅花是为什么?

(是让自己保存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中国人的气节。

)现在他把它送给外孙女又是为了什么?

(也让外孙女保持这种秉性、这种气节。

)这就是题目“梅花魂”的内涵。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此部分内容。

三、总结方法,帮助学习第一件事。

体会“梅花魂”何在,“中国心”何在!

体现“扶”学,培养能力。

  1、默读第一件事:

吟诗落泪。

  2、思考讨论:

  

(1)“常常教我读唐诗宁词”说明什么?

  (老人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不忘中华民族文化,也要让自己的子孙也不忘自己祖国的文化。

  

(2)“读到一些诗句就落泪”是因为什么?

  a、适当解释说明三句诗的出处、意思及其表达的情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出自唐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意思是:

独自一个人在远方居住,每到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出自王维的《山中送别》意思是:

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来不回来呢?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出自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浣溪沙》,大意是:

在空中随风飘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

  这些诗大致都体现了一种思乡怀亲之情。

  b、明确老人的思乡之情是他落泪的原因。

  (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老人的思乡之情。

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去,所以伤感地流泪了)

  四、放手自学第三件、第五件事,体会“梅花魂”何在“中国心”何在!

体现“放”学,发展能力。

  1、从“听到不能回国,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一句,体会老人一直热爱着、思念着祖国,却不能回去,他难过地哭了,充分表现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2、从“赤道吹来的撩乱了老人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体会到思乡的深情,孤独的痛苦,一下子把他催老了。

  3、从“想不到泪眼蒙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

递给我一个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面绣着血色的梅花。

”体会到老人把自己对祖国的一片眷恋之心让外孙女带回祖国,成了却自己的心愿。

  五、学习最后一段,点明中心,总结全文。

  1、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这段对全文起到了什么作用?

  (点明中心)

  2、回顾全文,口头概括本文的中心。

  (课文讲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

你体会到了什么?

  (开头和结尾紧密联系。

开头讲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结尾又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

这样前后呼应,首尾连贯,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4、谈谈学完课文,你在写作上的收获。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总结应用

梅花,我们的国花。

她,是我们民族的气节,民族的骄傲,民族的象征!

悠悠华夏史,梅花精神传!

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只要心中有梅花,就会添一份信念,添一缕幽香!

作业:

摘抄深刻的句子

板书设计

1、读诗落泪

2、珍爱梅图

梅花魂3不能回国   中国心

4、赠送梅图

5、递梅花巾

照  应

【教学反思】:

 

7桂花雨

学情分析:

孩子们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多数孩子基本上把心思收回到学习及学校生活中来了,多数孩子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学习及完成作业,占半数的孩子可以在课堂上完成老师指派的学习任务,多数孩子学习习惯有待于进一步的规范,部分孩子书写特别差,留守儿童部分还有不完成作业的情况。

离开课堂后基本不与学习及课本挂钩,只顾玩耍,把学习抛在脑后……

课题:

桂花雨

课型:

新授

教学时间:

一教时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自学课文中的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

3、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

教法学法引导自学合作交流

教学媒体课件

课前预习

1、熟读课文三遍,为田字格里的生字注音

2、在文中批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新课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回忆过去经历过的美好的事情是一种享受,充满乐趣。

你会回忆过去经历过的有趣的事吗?

爸爸妈妈也会回忆他们的童年,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饱含着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

课文的题目是《桂花雨》

重难点教学过程

二、初读课文思考:

1、课题“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3、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问题。

三、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标出有几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事,哪几段是写这件事?

(小组讨论再全班发言)

2、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读了这一段你对“我”桂花都有了什么了解?

3、学习三至六自然段

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找出相关词句读一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结合自己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结合学生的想像点题为什么用“桂花雨”做题目

4、学习第七八自然段

5、如何理解母亲说的话?

杭州小山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乡院子的桂花吗?

(自由发言)

老师总结:

这篇课文通过写桂花的事,看出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也看出我和母亲对家乡、对家乡桂花有深厚的感情。

5、带感情读课文

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总结应用

课文以生动的文笔向我们介绍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文中蕴含着浓郁的乡情,读起来很感人,让我们再一次欣赏美丽的桂花雨。

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动笔写一些童年中的难忘的人和事。

板书设计

桂花雨

抱树   使劲摇   怀念家乡

满头满身 好香   怀念童年生活

【教学反思】:

 

8小桥流水似人家

学情分析:

孩子们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多数孩子基本上把心思收回到学习及学校生活中来了,多数孩子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学习及完成作业,占半数的孩子可以在课堂上完成老师指派的学习任务,多数孩子学习习惯有待于进一步的规范,部分孩子书写特别差,留守儿童部分还有不完成作业的情况。

离开课堂后基本不与学习及课本挂钩,只顾玩耍,把学习抛在脑后……

课题小桥流水似人家

课型新授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潺、婀、粼、涸、缀、螃、蟹”八个生字。

正确认读“词语盘点”中有关本课的词语。

2.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理解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3.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浓浓思乡情,以及用具体的景物表达思乡之情的写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具体的景物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具体的景物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教法学法引导自学合作交流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熟读课文三遍,为田字格里的生字注音

2、在文中批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新课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我”忘不了家乡的桂花雨,下面这篇课文的作者对故乡的哪些景致又久久不能忘怀呢?

 板书课题:

小桥流水人家

重难点教学过程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2.互相交流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3.指名朗读课文,然后交流: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小桥流水”,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人家”?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自由、反复地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

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根据文中的描写画一画自己最喜欢的景致。

2.互相交流:

作者故乡的这些景致给你怎样的感受?

(那么美,那么自然。

)你从这些景致描写中体会到作者的什么情感?

(对故乡的无比热爱和怀念。

3.请你通过朗读表达出你的感受。

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体会表达方法

交流:

作者表达的是思乡之情,他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通过对故乡的具体的人、事、景、物的描写来表达的。

)再读一读有关的句子。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不空洞,更真实,更感人。

教师点拨:

希望同学们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