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详细答案.docx
《最新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详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详细答案.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详细答案
最新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详细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论语》)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请,曰:
“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
“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比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责乎?
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
“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
“往矣!
吾将曳尾于涂中。
”
(《庄子》)
(1) 孔子和庄子都是追求快乐的人,他们所追求的快乐有什么不同?
(2)在孔子和庄子的两种不同快乐方式中,你更倾向于哪一种?
请联系你的人生态度简要说一说。
【答案】
(1)孔子:
坚守仁义,安贫乐道。
庄子:
保全生命,享受自由。
(2)【示例1】更倾向于孔子式的快乐。
真正的快乐并不在于富贵而在于内心是否充实。
孔子心怀仁义,安贫乐道,这是一种无法用金钱获取的快乐,重义轻利;而庄子追求的快乐只是一己避世隐居独善其身的快乐,缺少社会的责任感,所以我不赞同。
【示例2】更倾向于庄子式的快乐。
生命与自由是人生快乐的源泉,庄子鄙弃名利富贵,因为在他看来,珍爱生命,享受生命赋予的自由才是真正的快乐,他是真正懂得生活的人;孔子追求的快乐只是“道不行于世”后一种无奈的自我安慰、自命清高,所以我不赞同。
【解析】【分析】
(1)根据材料一中语句“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意思是“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由此可以看出孔子是坚守仁义,安贫乐道。
根据材料二中句子“往矣!
吾将曳尾于涂中”以及庄子拒绝出仕的邀请可以看出庄子注重保全生命,享受自由。
(2)先明确观点,是“倾向于孔子式的快乐”,还是“倾向于庄子式的快乐”,然后再具体阐述自己的看法。
从材料一中“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可知,孔子式的快乐,在于内心是否充实,从材料二中庄子面对邀请的态度以及最后一句“吾将曳尾于涂中”可知,庄子鄙弃名利富贵,享受生命赋予的自由才是真正的快乐。
明确了这些,自圆其说即可。
故答案为:
⑴孔子:
坚守仁义,安贫乐道。
庄子:
保全生命,享受自由。
⑵【示例1】更倾向于孔子式的快乐。
真正的快乐并不在于富贵而在于内心是否充实。
孔子心怀仁义,安贫乐道,这是一种无法用金钱获取的快乐,重义轻利;而庄子追求的快乐只是一己避世隐居独善其身的快乐,缺少社会的责任感,所以我不赞同。
【示例2】更倾向于庄子式的快乐。
生命与自由是人生快乐的源泉,庄子鄙弃名利富贵,因为在他看来,珍爱生命,享受生命赋予的自由才是真正的快乐,他是真正懂得生活的人;孔子追求的快乐只是“道不行于世”后一种无奈的自我安慰、自命清高,所以我不赞同。
【点评】⑴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解答时要理解孔子和庄子说的内容。
孔子说:
吃粗粮,喝冷水弯起胳膊垫着当枕头,乐趣就在其中了。
用不义手段得到的富与贵,对于我,如同天上的浮云。
庄子曰:
“往矣!
吾将曳尾于涂中。
”意思是“请回吧!
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
”庄子表达自己与其位列卿相,受爵禄、刑罚的管束,不如隐居而安于贫贱保全生命。
由此可总结出答案。
⑵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可以任选一种生活方式进行论述。
赞成孔子的坚守仁义,安贫乐道的快乐方式,要指出庄子缺少社会责任感的生活方式的不足;赞成庄子保全生命,享受自由的生活方式,要指出孔子自我安慰、自命清高的生活方式的不足。
【参考译文】
孔子说:
“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庄子在濮水钓鱼,楚王派两位大夫前往表达心意,(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
“希望能用全境(的政务)来劳烦您.”庄子拿着鱼竿不回头看(他们),说:
“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的时候已经有三千岁了,国王用锦缎将它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为了留下骨骸而显示尊贵呢?
还是宁愿活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爬行呢?
”两个大夫说:
“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
”庄子说:
“请回吧!
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
”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樊莹,字廷璧,常山人。
天顺末,举进士,引疾归养。
久之,授行人,使蜀不受馈,土官作却金亭识之。
成化八年,擢御史。
山东盗起,奉命捕获其魁。
清军江北,所条奏多著为例。
改按云南,交阯诱边氓为寇,驰檄寝其谋。
出知松江府。
运夫苦耗折,莹革民夫,令粮长专运,而宽其纲,用以优之。
赋役循周忱旧法,稍为变通,民困大苏。
忧归,起知平阳。
弘治初,诏大臣举方面官。
侍郎黄孔昭以莹应,尚书王恕亦器之,擢河南按察使。
黄河为患,民多流移。
莹巡振,全活甚众。
河南田赋多积弊巡抚都御史徐恪欲考本末众难之莹曰视万犹千视千犹百耳何难恪以属莹部吏钩考旬日间宿蠹一清四年迁应天府尹。
守备中官蒋琮与言官讦奏,所蔓引多至罪黜。
莹承命推鞫,初若不为异者,琮大喜。
后奏其伤孝陵山脉事,琮遂下狱,充净军。
七年,迁南京工部右侍郎,寻改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
锦田贼结两广瑶、僮为寇,莹谕散余党,戮首恶十八人。
岁余,以疾乞休。
家居七年,中外交荐,起故官抚治郧阳,旋改南京刑部右侍郎。
十六年,云南景东卫昼晦七日,宜良地震如雷,曲靖大火数发,贵州亦多灾异,命莹巡视。
至则劾镇巡官罪,黜文武不职者千七百人。
廉知景东之变,乃指挥吴勇侵官帑,图脱罪,因云雾晦冥虚张其事,劾罪之。
还进刑部尚书。
武宗践阼,致仕归。
刘瑾以会勘隆平侯争袭事,连及莹,削籍。
明年又坐减松江官布,罚米五百石输边。
莹素贫,至是益窘。
三年十一月卒,年七十五。
瑾败,复官,赠太子少保,谥清简。
莹性诚悫,农月坐篮舆戴笠,子孙舁行田间,曰:
“非徒视稼,欲子孙习劳也。
”其后人率教,多愿朴力学者。
(节选自《明史·卷一百八十六列传第七十四》)
(1)选出与文中例句“莹巡振,全活甚众”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 )
A. 沛公军霸上。
B.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C. 项伯杀人,臣活之。
D. 素善留侯张良。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河南田赋多积弊/巡抚都御史徐恪欲考本末/众难之莹/曰/视万犹千/视千犹百耳/何难/恪以属莹部吏钩考/旬日间/宿蠹一清
B. 河南田赋多积弊/巡抚都御史徐恪欲考本末/众难之莹/曰/视万犹千/视千犹百耳/何难/恪以属莹部吏/钩考旬日间/宿蠹一清
C. 河南田赋多积弊/巡抚都御史徐恪欲考本末/众难之/莹曰/视万犹千/视千犹百耳/何难/恪以属莹部吏钩考/旬日间/宿蠹一清
D. 河南田赋多积弊/巡抚都御史徐恪欲考本末/众难之/莹曰/视万犹千/视千犹百耳/何难/恪以属莹部吏/钩考旬日间/宿蠹一清
(3)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
A.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者,称为进士。
是古代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
B. 御史,先秦时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自秦朝开始,除记录史实外还有监察职责。
C. 工部,古代官制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木兴建、水利工程、交通运输等。
D. 践阼,阼,为古代庙堂前东西两阶,主位在东,称阼阶。
践阼,走上阼阶主位。
比喻登上帝位。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樊莹为官清廉,拒绝他人馈赠。
樊莹虽家境清贫,但在出使蜀地时,拒绝当地人的馈赠,当地土司特地建“却金亭”纪念他。
B. 樊莹体恤百姓,关心民生疾苦。
由于百姓运粮辛苦,樊莹取消民夫,让粮长专运;黄河泛滥,他巡察赈济,许多百姓得以保全。
C. 樊莹为官严正,弹劾不称职者。
景东、宜良、曲靖、贵州发生灾异之事,樊莹奉命巡视,到达后就弹劾镇守、巡察官员的罪行。
D. 樊莹为人真诚,注重言传身教。
农忙时节,樊莹让子孙抬着自己行走于田间,以此来告诉子孙要习惯于劳动,后人都遵循教导。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改按云南,交阯诱边氓为寇,驰檄寝其谋。
②乃指挥吴勇侵官帑,图脱罪,因云雾晦冥虚张其事,劾罪之。
【答案】
(1)B
(2)C
(3)B
(4)B
(5)①改调云南巡按,交阯引诱边地的百姓作寇贼,樊莹迅速传送檄文制止了他们的阴谋。
②原来是指挥(官)吴勇侵吞公款,企图逃脱罪责,借云雾阴暗虚张声势,樊莹弹劾吴勇给他定罪。
【解析】【分析】
(1)本题题干,“莹巡振,全活甚众”意思是,樊莹巡察赈济,保全存活很多人。
“全活”,动词活用作名词,保全存活的人。
A项,沛公军霸上,意思是,沛公(的军队)驻扎(在)霸上。
“军”为名词活用为动词,驻扎。
B项,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意思是,大概那更深的地方,那些来到的人就更少了。
“至”,动词活用作名词,到的人。
C项,项伯杀人,臣活之,意思是,项伯杀了人,我保全了他的性命。
“活”,使动,使……活。
D项,素善留侯张良,意思是,一直与留侯张良交好。
“善”,形容词作动词,交好。
故选B。
(2)这段话翻译为:
河南田赋有很多积弊,巡抚都御史徐恪想要考察原因,众人认为有困难。
樊莹说:
“把一万人看成一千人,把一千人看成一百人,有什么困难。
”徐恪把此事交由樊莹的部下属吏调查考核,十天时间,积久的弊病全部查清。
“曰”的主语是“莹”,要连在一起,前面“众难之”是说众人认为有困难,句意完整,应断句,排除AB;“属莹部吏”的目的是“钩考”,要连在一起,排除D,故选C。
(3)B项,“自秦朝开始,除记录史实外还有监察职责”表述有误,后世的御史只有监察的职责。
故选B。
(4)B项,“由于百姓运粮辛苦”分析有误,据原文“运夫苦耗折,莹革民夫,令粮长专运”意思是,运粮的民夫苦于运输中的粮食亏损,樊莹便取消民夫运输,让粮长专门运输。
可知,是运粮民夫苦于运输中的耗损。
故选B。
(5)关键词有:
①“按”,巡按;“氓”,百姓;“驰”,迅速传送;“檄”,檄文;“寝”,停止,制止。
②“乃”,原来是;“官帑”,国库里的钱财;“因”,借;“晦冥”,阴暗;“罪”,作动词,给……定罪。
故答案为:
⑴B;⑵C;⑶B;⑷B;
⑸①改调云南巡按,交阯引诱边地的百姓作寇贼,樊莹迅速传送檄文制止了他们的阴谋。
②原来是指挥(官)吴勇侵吞公款,企图逃脱罪责,借云雾阴暗虚张声势,樊莹弹劾吴勇给他定罪。
【点评】⑴该题考查文言实词活用的理解能力,一般以选择题为主,重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即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该题重点考查名词的活用。
名词活用一般有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
完成这类题,需要考生在课下多做练习,熟记重点实词的意思。
另外,做题时,要注意分析句子成分,不同的成分词性不同。
⑵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了解断句的一般规律,可以利用其中的名词、代词、虚词、固定短语、句式,修辞等作为突破口,寻找断句之处。
还要读懂文句的意思,结合上下文进行判断。
断完要通读一遍,看是否有不合情理之处。
⑶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熟记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注意积累、记忆。
积累时可以分类积累,比如古代官职、官职升降词汇、天文、地理等,这样对于记忆更容易一些。
⑷本题考查文言文文意的把握,完成这类题,熟读精思是关键,对文本要反复阅读,结合上下语境仔细推敲。
具体到每个选项,考生需要找到原文答案出处和选项进行对比:
对比关键细节(词语);对比添加的内容,出题人容易添加文中没有的内容迷惑考生;对比人物、时间、地点。
⑸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能力,包括实词理解能力、虚词理解能力、句式理解能力、整体理解能力。
完成这类题型,需要考生课下多读、多记,尤其熟记120个实词、18个虚词,掌握四类特殊句式:
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
总的来说,翻译题需要做到关注字词句,落实得分点。
【参考译文】
樊莹,字廷璧,常山人。
天顺末年,考中进士,称病归家休养。
过了很长时间,授予他“行人”,出使蜀地不接受馈赠,当地土司建造“却金亭”来纪念他。
成化八年,升任御史。
山东盗贼起事,樊莹奉命捕获了贼人的首领。
到江北整顿军队,上奏的条文多被定为例规。
改调巡按云南,交阯引诱边地的百姓作寇贼,樊莹迅速传送檄文制止了他们的阴谋。
出任松江府知府。
运粮的民夫苦于运输中的粮食亏损,樊莹便取消民夫运输,让粮长专门运输,并放宽对他们的要求,以此来优待他们。
赋税徭役按照周忱的旧法,稍加变通,百姓的困境大大缓解。
服丧归家,后来起用为平阳知府。
弘治初年,皇帝诏令大臣举荐地方长官。
侍郎黄孔昭推荐樊莹,尚书王恕也器重他,升任河南按察使。
黄河泛滥成灾,百姓大多流离失所。
樊莹巡察赈济,保全存活很多人。
河南田赋有很多积弊,巡抚都御史徐恪想要考察原因,众人认为有困难。
樊莹说:
“把一万人看成一千人,把一千人看成一百人,有什么困难。
”徐恪把此事交由樊莹的部下属吏调查考核,十天时间,积久的弊病全部查清。
四年升任应天府尹。
守备中官蒋琮与言官上奏相互攻击,所牵连的人大多被判罪罢免。
樊莹奉命追查审讯此事,最初好像没有查出什么,蒋琮非常高兴。
然后樊莹上奏说他破坏孝陵龙脉的事,蒋琮于是被捕入狱,发配到净军。
七年升任南京工部右侍郎,不久改任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
锦田的贼人勾结两广的瑶人、僮人作乱,樊莹告谕解散余党,杀了首恶十八人。
过了一年多,因病请求退休。
樊莹在家赋闲七年,朝廷内外交相推荐,起用任原官巡抚治理郧阳,不久改任南京刑部右侍郎。
十六年,云南景东卫连续七天白天昏暗,宜良地震声如雷鸣,曲靖多次发生大火,贵州也多有灾害异常,皇帝命令樊莹巡视。
他到达后就弹劾镇守、巡察官员的罪行,罢免不称职的文武官员一千七百人。
访察得知景东的变乱,原来是指挥(官)吴勇侵吞公款,企图逃脱罪责,借云雾阴暗虚张声势,樊莹弹劾吴勇给他定罪。
樊莹返回后升任南京刑部尚书。
武宗即位,樊莹退休回家。
刘瑾以联合核查隆平侯争夺袭爵之事,牵连到樊莹,削除他的名籍。
第二年又因减少松江官布的事获罪,罚米五百石运输到边疆。
樊莹一向贫困,到这时更加窘迫。
三年十一月去世,时年七十五岁。
刘瑾失势后,恢复原官,追赠太子少保,谥号清简。
樊莹性情真诚,农忙时坐着篮舆,戴着斗笠,让子孙抬着行走于田间,他说:
“不单是看庄稼,而是想让子孙习惯于劳动。
”他的后人遵从教导,大多朴实敦厚勤奋学习。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阅读小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
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授修撰,累官学士。
华性孝,母岑年逾百岁卒。
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士论多之。
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
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土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仨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瑾诛,量移庐陵知县。
屡迁考功郎中,擢南京太仆少卿,就迁鸿胪卿。
十四年六月,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
守仁急趋吉安,因集众议曰:
“贼若出长江顺流东下,则南都不可保。
吾欲以计挠之,少迟旬日无患矣。
”乃多遣间谍,檄府县言:
“都督许泰、郤永将边兵,都督刘晖、桂勇将京兵,各四万,水陆并进。
南赣王守仁、湖广秦金各率所部合十六万,直捣南昌,所至有司缺供者,以军法论。
”又为蜡书遗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叙其归国之诚,令怂恿早发兵东下,而纵谍泄之。
宸濠果疑。
与士实、养正谋,则皆劝之疾趋南京即大位,宸濠益大疑。
十余日诇知中外兵不至,乃悟守仁绐之。
七月壬辰朔,留宜春王居守,而劫其众六万人,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庆。
或请救安庆,守仁曰:
“不然。
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
不如直捣南昌。
贼精锐悉出,守备虛。
我军新集气锐,攻必破。
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
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众曰“善”。
宸濠果自安庆还兵。
乙卯遇于黄家渡,诸军殊死战,贼大败,退保樵舍,联舟为方阵,尽出金宝犒士。
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
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
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追执之。
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
守仁不赴,请归省。
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
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簿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B. 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C. 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D. 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梄守仁/
(2)下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通过由朝廷举办的殿试的考生的称号,文中“进士第一”指考中状元。
B. 学士,原指读书的贵族子弟,后来演变成掌管文学撰述的官员名称,也可泛称有学问的人及文人学者。
C. 归省,文中指回家省亲(探望父母),不同于鲁迅《社戏》中“归省”:
那时我的祖母虽然还康健,但母亲也已分担了些家务,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归省了。
D. 乞骸骨,意为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指古代官吏自请退职,与“致仕”的意思不太一致。
(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守仁遇事足智多谋。
使用离间计离间宁王和伪相之间的关系,这一计谋后来虽然被宁王识破,但起到了贻误叛军战机的作用。
B. 王守仁为官忠诚职守。
宁王叛乱发生之后,他听从朝廷调度,率领军队和边疆守兵、京城驻军一起水陆并进,直捣叛军驻地南昌。
C. 王守仁能够总揽大局。
在平定宁王的叛乱当中避实就虚,没有派兵救助安庆,而是抓住战机,攻破了叛军实力薄弱的南昌。
D. 王守仁善于随机应变。
在黄家渡决战中,叛军初战失利败退,把战船连在一起组成方阵,王守仁于是用火攻的方法一举击溃了叛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华性孝,母岑年逾百岁卒。
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士论多之。
②又为蜡书遗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叙其归国之诚,令怂恿早发兵东下,而纵谍泄之。
【答案】
(1)B
(2)C
(3)B
(4)①王华天性孝顺,母亲岑氏年纪超过百岁去世。
王华已经七十多岁,仍睡草席吃粗食,士人评论此事时都赞美他。
②(王守仁)又写了一封用蜡密封的信送给伪相李士实、刘养正,讲述他们归顺朝廷的诚意,让他们怂恿(宁王)早点发兵向东攻打(南都),然后放纵间谍泄露这件事。
【解析】【分析】
(1)正确断法:
第一处“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苗僚”少数民族名称,作主语,“杂居”为谓语,应在“苗僚”前断开;第二处“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夷人喜”,是完整的主谓,应在其前后都断开;“伐木为屋”,结构对称,语意连动,应在其后断开。
整句译为:
守仁向皇帝上书相救,刘瑾大怒,把守仁廷杖四十,又贬到贵州的龙场做驿丞。
龙场群山万重,树木丛生,少数民族杂居一处。
王守仁依循着他们的风俗教化引导,少数民族的人们十分高兴,一个接一个地砍伐树木建造房屋,来让王守仁居住。
故选B。
(2)C项说法错误。
文中的“归省”,结合语境“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
守仁不赴,请归省”可知,指回家省亲(探望父母)。
和鲁迅《社戏》中的“归省”意思是相同的。
故选C。
(3)B项“他听从朝廷调度,率领军队和边疆守兵、京城驻军一起水陆并进,直捣叛军驻地南昌”说法有误。
原文中说“又为蜡书遗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叙其归国之诚,令怂恿早发兵东下,而纵谍泄之”,可见朝廷并没有派遣边疆守兵、京城驻军和王守仁等人所率领的军队进攻叛军驻地南昌,这是王守仁派间谍故意散布的迷惑叛军的虚假消息。
故选B。
(4)本题关键词有:
①逾:
超过;卒:
去世;寝苫:
睡在草席上;蔬食:
吃粗食;多:
称赞。
②遗:
送给;国:
朝廷;东下:
向东进攻;纵:
放纵、任凭;补充省略的主语。
故答案为:
⑴B;⑵C;⑶B;
⑷①王华天性孝顺,母亲岑氏年纪超过百岁去世。
王华已经七十多岁,仍睡草席吃粗食,士人评论此事时都赞美他。
②(王守仁)又写了一封用蜡密封的信送给伪相李士实、刘养正,讲述他们归顺朝廷的诚意,让他们怂恿(宁王)早点发兵向东攻打(南都),然后放纵间谍泄露这件事。
【点评】
(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
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
(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贵在平时的积累,经常翻阅经典,遇到不明白的就请教和查证。
也可以分类整理,便于查询和记忆。
(3)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4)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翻译句子首先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其次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然后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最后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
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
【参考译文】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
父亲王华,是成化十七年的进士第一名,被授予修撰的官职,多次升任为学士。
王华天性孝顺,母亲岑氏年纪超过百岁去世。
王华已经七十多岁,仍睡草席吃粗食,士人评论此事时都赞美他。
正德元年冬夭,刘瑾逮捕了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多人。
守仁向皇帝上奏章相救,刘瑾大怒,把守仁廷杖四十,又贬到贵州的龙场做驿丞。
龙场群山万重,树木丛生,少数民族杂居一处;王守仁依循着他们的风俗教化引导,少数民族的人们十分高兴,一个接一个地砍伐树木建造房屋,来让王守仁居住。
刘瑾被诛杀,衡量其才能,调迁到庐陵做知县。
屡次升迁为考功郎中,擢升为南京太仆少卿,又升迁为鸿胪卿。
正德十四年六月,宁王朱宸濠造反,知县顾佖把这个消息告诉他。
守仁紧急赶到吉安,于是召集众人商量说:
“贼人如果从长江出来,顺流向东而下,那么南京就不能够保住。
我想要用计策阻挠他,至少十天没有忧患了。
”于是多派遣间谍,张贴府县榜文说:
“都督许泰、郤永率领边兵,都督刘晖、桂勇率领京兵,各四万人,从水陆两路齐头并进。
南赣王守仁、湖广秦金各率所统领的军队一共十六万,直捣南昌,所到之处有关官员缺乏供给的,以军法论罪。
”王守仁又写了一封用蜡密封的信送给伪相李士实、刘养正,讲述他们归顺朝廷的诚意,让他们怂恿宁王早点发兵向东攻打南都,然后放纵间谍泄露这件事。
朱宸濠果然怀疑,与士实、养正商量,两人都劝朱宸濠快点袭取南京登上帝位,宸濠更加怀疑他们。
十几天才知道中外兵都没有到,才知道王守仁骗了他。
七月壬辰初一,留下宜春王守城,而劫掠他的军队六万人,袭下九江、南康,从长江而出,靠近安庆。
有的人请求援救安庆,王守仁说:
“不能这样。
现在九江、南康已经被叛贼把守,如果我们越过南昌和他们在江上相持,两个郡的军队断绝我的后路,那我们就腹背受敌了。
不如直接攻打南昌。
叛军的精锐都派出去了,守城力量空虛。
我们军队刚刚召集,士气锐利,攻打南京一定能攻破。
叛军听到南昌被攻破,一定解除安庆的围困来回救。
我们在湖中迎战袭击他们,没有不胜利的。
”众人说“好”。
朱宸濠果然从安庆回兵,乙卯日在黄家渡两军遭遇。
所有军队殊死作战,叛军大败,撤退到樵舍,把船连接起来形成方阵,拿出所有的金玉珠宝犒赏士兵。
第二天,朱宸濠正在召见他的群臣,官军突然杀到。
官军用小船装满柴草,趁着风势点火,烧了叛军的副舟。
朱宸濠的船搁浅了,仓促换了条船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