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577339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23.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西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西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西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西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周.docx

《西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周.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周.docx

西周

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共276年)

姜嫄后稷古公亶父周太王泰伯仲雍季历姬昌姬发

姬诵姜尚姬旦伯禽姬奭姬封姬虞姬鲜姬度姬处散宜生

辛甲熊绎姬钊姬满徐偃王造父非子熊渠姬胡共伯和

姬靖姬友召伯虎兮甲尹吉甫仲山甫姬宫涅周幽王褒姒

姜嫄

姜嫄(上古时代人),姓姜,陕西省武功县人,原为炎帝后代有邰氏的女儿,后来成为黄帝曾孙帝喾的元妃,姜嫄踩巨人足迹而生下后稷,后稷教人务农,成为中国的农耕始祖,也是周人的祖先。

  原始社会末期,今关中西部的武功、杨凌一带曾是炎帝后裔姜族部落的封国有邰。

姜族部落也称有邰氏。

有邰氏有个女儿叫姜嫄,其子弃是周人的始祖。

在夏朝时周族的首领弃为“后稷”负责管理农事,以后被奉为农神。

弃成了农神,母以子贵,姜嫄也被后世尊为圣母。

今武功县武功镇的南门外有姜嫄圣母墓、圣母祠正殿悬有“母仪邰城”的巨匾,表达了后人对这位生育农神,造福人类的伟大母亲的崇敬和怀念农祖后稷。

  后稷的母亲是姜嫄。

在后稷出生之前,姜嫄经常敬奉神明。

祈求有子。

可是当她因在外踩上天帝巨大的足迹怀孕生子后,又以为这是不祥之兆,于是曾三次将孩子抛弃。

孩子几次大难不死,姜嫄认为这是神灵保佑,便将其抱回抚养,由于曾被抛弃的缘故给孩子起名弃。

有邰氏生活在关中西部的渭河平原,长期从事农耕。

弃生于斯长于斯,受到农耕文明的熏陶,酷爱农事。

儿时常以种植五谷瓜豆作为游戏。

稍长又虚心学习姜族的农业技术。

不断总结农业生产经验,很快成为一名农业专家。

长大后离开舅家,回到姬姓部落,周人从此进入父系社会,弃成为周人的始祖。

他教民稼穑,相地之宜,除草间苗,选择推广优良品种,不断提高农业产量使周人的农业生产得到很大发展,成为著名的农耕部落。

夏朝时弃被任命为“后稷”,负责管理农业。

后稷

后稷,周的始祖名弃,曾经被尧举为“农师”,被舜命为后稷。

《诗经•生民》篇说: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

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

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古代周族的始祖。

传说有邰氏之女姜原踏巨人脚迹,怀孕而生,因一度被弃,故又名弃。

善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曾在尧舜时代当农官,教民耕种,被认为是开始种稷和麦的人。

  周后稷,其母姜原为帝喾元妃。

姜原出野,见巨人足迹,踏之,践之而动如孕。

生一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从他旁边过都不踩它;徙置之林中,适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

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

初欲弃之,因名曰弃。

  弃为儿童时,好种树麻﹑菽,麻﹑菽。

成人后,好耕农,相地之宜,善种谷物稼穑,民皆效法。

尧听说,举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

舜曰:

“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播时百谷。

”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

其后子孙繁衍,逐渐强大,是为周。

古公亶父(周太王)

 古公,姬姓,名亶父,人名,又被尊称为“周太王”。

陕西省旬邑县(古称“豳”)人。

据推算古公亶父是轩辕黄帝的第35代孙,是周祖后稷的第12代孙。

古公亶父在周人发展吏上是一个上承后稷、公刘之伟业,下启文王武王之盛世的关键人物,他是中国上古周族领袖。

周文王的祖父。

亶父“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而戎、狄等游牧部落却常侵逼。

古公亶父是周王朝的奠基人。

是一位远见卓识,英明果敢的伟大的改革家、军事家、政治家,缔造者之先驱。

使周兴盛的一位重要人物,是历史上的著名贤王。

“古公亶父,来朝走马。

率西水浒,至于岐下。

”(《诗经•绵》),古公亶父率姬姓氏族二千乘,循漆水逾梁山来到岐山(箭括岭)下的周原(周原位于陕西关中平原的西部,它北倚巍峨的岐山,南临滚滚东流的渭河,西侧有汧河,东侧有漆水河。

东西长约70余公里,南北宽约20余公里。

岐山山脉绵亘东西,以西北诸峰为最高,山麓的平均海拔在900米左右)。

周原水源丰富,气候宜人,土肥地美,适于农耕与狩猎,岐山系天然屏障。

经占卜后大吉,就决定在此定居。

从此姬姓的部落就自称为周人---生活在周原上的人。

周族在古公亶父的领导下,疏沟整地,划分邑落,开发沃野,造房建屋。

并营建城郭,设宗庙,立太社。

构建中央机关,设官分职,官职庶务,改变了过去游牧民族的习俗,发展农业生产,使周逐步强盛起来。

豳和其它地方的自由民,视古公为仁人,扶老携幼纷纷皆来归附。

因地处周原,初具国家雏形。

定国号为“周”。

《诗经鲁颂閟宫》说:

“后稷之孙,实维大王。

居岐之阳,实始翦商。

”古公亶父约公元前1146年谢世,他有三个儿子:

太伯(也称泰伯)、虞仲和季历。

古公亶父在位时,非常喜欢孙子姬昌(即周文王),想让姬昌以后能继承王位,但是周人的传统是长子为裔,而姬昌是他三儿子季历儿子。

太伯、虞仲明白古公亶父的心思,就欲让位给季历,出游荆楚,在夷蛮之地断发文身,失去了消息。

于是古公亶父去世后他的小儿子季历继位,后来季历又传位给姬昌。

周武王姬发在位时尊古公亶父为周太王,而太伯最后在东部沿海建立了吴国,在春秋时期曾经称霸一时。

泰伯

太伯,一作泰伯,吴国第一代君主。

姬姓,商末岐山(在今陕西)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即周太王)长子。

太王欲传位季历及其子昌(即周文王),太伯乃与仲雍(一作虞仲)让位三弟季历而出逃至荆蛮号勾吴。

《史记·泰伯世家》中,记载了春秋时吴国王室的起源及其世系:

  吴泰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

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泰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

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

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勾吴。

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余家。

  吴太伯是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儿子,他还有一个弟弟仲雍和一个同父异母弟季历。

季历和他的儿子昌都素有贤名,季历母亲为太姒,是商朝贵族之女,周太王因此有立季历为储的想法。

后来季历继位做了周季王,他的儿子昌就是周文王姬昌。

太伯在荆自称“句吴”。

到了周武王姬发灭了商后,就叫人找到了仲雍的后人(泰伯无子)周章,正式册封周章为虞侯。

  商代末年,中原地区侯王用兵频繁,太伯深恐兵祸波及,在梅里平墟修筑城郭名曰“故吴”,但这一说法没有历史记载,在当地也无古城遗址,只是无锡今天有人这样推测。

相传太伯定都梅里后,大力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曾“穿浍渎以备旱涝”。

相传太伯开凿伯渎河,它流经坊前、梅村、荡口,直至漕湖,全长43公里,是无锡历史上人工开凿的第一条河流。

无锡清名桥一段俗称“伯渎港”,一作百渎港。

伯渎河的开凿,使当地百姓世受其利。

但黄土高坡的人怎么会水利,刚到南方怎么能调动大量当地人力开河,这实在使人难以置信。

孔子在《论语.泰伯》中云:

“泰伯可谓至德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德而称焉。

”太伯三让天下和开发江南的功德,几千年来,一直为后人所敬仰。

太伯无子,卒后由其弟仲雍继位。

太伯葬于梅里东(今鸿声镇)之皇山(后名鸿山)南麓;其弟仲雍葬于常熟虞山东麓。

东汉永兴二年(154年)四月,腐败的桓帝见政权风雨飘摇,命吴郡太守麋豹监修太伯墓,并在吴郡郡城(今天苏州)中建造太伯庙,供人们祭祀瞻仰,借此宣传泰伯的让国精神,希望能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

《资治通鉴》说一些不服邪马台国的倭人以他与他兄弟仲雍为始祖。

被后世奉为吴文化的鼻祖。

仲雍

仲雍(生卒年不详),吴国第二代君主。

又称虞仲、吴仲、孰哉。

商末周族领袖古公亶父(后称周太王)之次子。

古公亶父生有三子,钟爱幼子季历之子昌(后称周文王),意欲传位于季历后立昌,仲雍

与兄太伯体父意,主动避位,从渭水之滨(今陕西岐山之地)来到今无锡、常熟一带,断发文身,与民并耕,当地人民拥戴太伯为勾吴之主。

大伯身后无子,仲雍继位。

仲雍死后,葬于虞山,其子季简即位。

今江苏常熟市虞山东麓有仲雍墓。

季历

季历,周太王古公亶父少子(三子),文王姬昌之父。

一作王季、公季,其兄太伯(也称泰伯)、虞仲,太伯后来在太湖流域创建了吴国。

季历继位后,承古公遗道,又与商贵族任氏通婚,积极吸收商文化,加强政治联系。

在商王朝的支持下,他对周围戎狄部落大动干戈,不断扩张军事实力。

商王文丁时,受封为“牧师”,成为西方诸侯之长,享有征伐西部诸侯的权利。

后因权重遭忌,为商王文丁所杀。

姬昌

周文王(前1152——前1056),即殷商西伯(意即西方诸侯之长),又称周侯,周季历(周朝建立后,尊为王季)之子,姬姓,名昌。

先秦时期贵族有姓有氏,男子称氏、女子称姓。

故周文王虽姬姓,却不叫姬昌。

“姬昌”一说在东汉时期成型,后世因之,遂称文王为姬昌。

 周文王之生母为挚任氏之中女太任,有贤名。

《史记·周本纪》记载:

「公季(历)卒,子昌立,是为西伯」。

西伯死后谥为文王。

文王能“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亶父)、公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归之”。

西伯能遵从先人之法,继承祖先的业绩,礼贤下士,日益强盛。

帝辛恐其不利于己,将其囚于羑里。

闳夭以有莘氏美女及奇物宝马献给帝辛,帝辛“乃赦西伯,赐之弓矢斧钺,使西伯得征伐”。

以后西伯昌先后征伐犬戎、密须、耆国、崇侯虎等国,并自岐迁都于酆(今作沣,今陕西西安市户县),为伐商作积极准备。

他死后,太子发继位,是为周武王。

武王完成了文王讨伐殷商的遗愿。

姬发(约前1087年—前1043年)

姬发,姬姓,名发,西周王朝开国君主,周文王次子。

因其兄伯邑考被商纣王残杀,故得以继位。

死后谥号“武”,世称周武王。

周武王姬发画像

  姬发继承其父遗志,推翻商朝统治,成为西周王朝的开国之君。

姬发继任后,继续积极准备灭商,任命姜尚为军师,负责军事;任命其弟周公旦为辅佐,负责政务;任命召公、毕公等人为助手。

姬发抓住时机,观兵孟津,大会八百诸侯。

两年后时机成熟,姬发亲率大军伐商。

牧野大战之后,商军全线溃退,纣王逃回殷都自焚于鹿台。

后姬发建都镐京,建立诸侯国,在位十九年崩,谥号“武王”。

姬诵在位时间公元前1042——前1021年

  成王,名姬诵,武王子,武王死后继位,病死,终年42岁。

葬于毕原。

  姬诵继位时,年仅13岁,由叔父周公旦摄理政事。

  文王第三子管叔鲜和第五子蔡叔度见周公代行天子职务,心怀妒忌,就传出流言蜚语,说周公企图夺取王位。

商纣王之子,封于殷的殷君武庚就乘机拉拢管叔鲜和蔡叔度,联络淮夷,一起举兵反叛。

周公出师东征,经过3年苦战,终于杀死了武庚和管叔鲜,俘虏和放逐了蔡叔度,从而平定了叛乱,安定了大局。

  周公平定武庚、管、蔡之乱后,便将他们所管辖的殷遗民一分为二,一部分封给了商纣王的哥哥微子启,封于商丘,国号宋。

另一部分则分给成王的叔父康叔,封于殷商故墟,国号卫。

  姬诵亲政后,继续大封诸侯,以拱卫周王室,同时加强对新征服地区的统治,建立起以周王室为主干的宗法制度。

在位后期,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对他的颂声四起。

  后来,姬诵病倒,担心儿子姬钊不能胜任国事,就命召公、毕公用心辅佐。

从此,这种帝王临终前将嗣君托付给宗室或大臣的命令,就称之为顾命,受托付的宗室或大臣称之为顾命大臣。

不久,姬诵病死。

姬诵死后的庙号为成王。

姬钊在位时间公元前1020——前996年

姬钊,即周康王,汉族,成王子,成王死后继位,在位26年,病死,葬于毕原。

姬钊继位时,召公、毕公为他举行了隆重的登基仪式。

召公、毕公还率领诸侯陪姬钊来到祖庙,把文王、武王创业的艰辛告诉康王,又作了一篇文章,告诫姬钊要节俭寡欲,勤理国事,守住祖先的基业。

姬钊在位时,不断攻伐鬼方(今陕西省西北部)和东南各地,掠夺奴隶和土地,分赏给诸侯、大夫。

在一次大战中,周军俘虏了犬戎兵士13000多人,为了庆祝胜利,姬钊赏给参战的贵族孟以1700多俘虏,作为奴隶使用,并将此事用文字铸在鼎上,这只重500多斤的鼎在清朝中期被发掘出来,至今还陈列在北京的中国历史博物馆里。

姬钊在位期间,国力强盛,天下统一,经济、文化繁荣,社会安定,史书载,“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

姬钊死后的庙号为康王。

后世将这段时期和成王末年的统治誉为“成康之治”。

姬满在位时间公元前976——前922年

周穆王,姬姓,名满,昭王之子,周王朝第五位帝王。

他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富于传奇色彩的帝王之一,世称“穆天子”,关于他的传说,层出不穷,最著名的则是《穆天子传》。

传说享寿105岁,在位时间约为55年(一说(公元前1001年-前947年)。

根据汲县西战国墓所出土的《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喜好游历,曾于穆王13年-17年驾八骏之乘驱驰九万里,西行至“飞鸟之所解羽”的昆仑之丘,观黄帝之宫。

又设宴于瑶池,与西王母做歌相和。

据现代学者考证,周穆王西游之地应是里海黑海之间的旷原,这是中国与西域进行交流的最早史料记载。

周穆王致力于向四方发展,曾因游牧民族戎狄不向周朝进贡,两征犬戎,获其5王,并把部分戎人迁到太原(今甘肃镇原一带)。

还东攻徐戎,在涂山(今安徽怀远东南)会合诸侯,巩固了周在东南的统治。

并制定墨、劓、膑、宫、大辟5刑,其细则竟达3000条之多。

后世流传穆王西征的故事,如晋朝汲冢出土战国竹简《穆天子传》所载,反映了当时穆王意欲周游天下,以及与西北各方国部落往来的情况。

关于他的神话传说,尚见于先秦史书及六朝至怪小说。

《列子?

周穆王》记载:

“穆王不恤国是,不乐臣妾,肆意远游,命驾八骏之乘……遂宾于西王母,觞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瑶,王和之,其辞哀焉。

”《太平御览》卷七四引《抱朴子》:

“周穆王南征,一军尽化。

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

周穆王时期,国力强盛,周王朝在西部的影响已扩展到很远的地区。

穆王又致力于向东南方发展,通过巡游,使许多地方国家部落归顺于周的统治,对周的巩固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但同时导致了朝政的松弛。

  继昭王而立的是穆王满,他在位长达55年之久。

他好大喜功,曾因游牧民族戎狄不向周朝进贡,西征犬戎,俘虏他们的五个大王,并把他们迁居到太原。

东方的徐国率领九夷侵扰周朝边境,穆王通过联合楚国的力量,平定了叛乱。

周穆王是个大旅行家,喜好游山玩水。

据说他以造父为车夫,驾着8匹千里马,带着7队选拔出来的勇士,携带供沿途赏赐用的大量珍宝,先北游到今天的内蒙古境内,再折向西巡,游览了今天新疆境内的许多名山大川,传说到了昆仑山西王母国,受到西王母的隆重接待。

西王母在瑶池为穆王设宴,饮酒吟诗,共颂友谊,又登山眺望远景,在山顶大石上,穆王刻了“西王母之国”五个大字,作为纪念。

然后,穆王继续西进到大旷原,猎到了许多珍禽异兽后,返程东归,回到镐京。

穆王西巡历时2年多,行程35000多里,是历史上的伟大壮举,沿途所经邦国,都受到了当地人民的热情接待。

姬胡公元前877——前841年

周厉王,西周第十位国王,姬姓,名胡。

周夷王的儿子。

在位37年。

他在位期间,横征暴敛,加重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同时还剥夺了一些贵族的权力,任用荣夷为卿士,实行“专利”,将社会财富和资源垄断起来。

因此招致了贵族和平民的不满。

他还不断南征荆楚,西北方面又防御游牧部落,西北戎狄,特别是猃狁,不时入侵。

与周边的少数民族也有矛盾。

曾臣服于周的东南淮夷不堪承受压榨,奋起反抗。

周厉王为压制国人的不满,任用卫巫监视口出怨言的人,发现就立即杀死,这些引得国内各项矛盾愈来愈尖锐。

公元前841年,发生了国人暴动,人民包围了王宫,袭击厉王,他仓皇而逃,后于公元前828年死于彘(今山西霍县)。

他出逃后,召公(召穆公虎)、周公(周定公)管理朝政,号为共和(一说由诸侯共伯和摄行政事)。

自共和元年(前841)中国历史有了明确纪年。

周共和十四年(前828年)死。

姬胡的谥号是厉王。

姬靖公元前827——前782年

周宣王,中国周代第十一位王。

姬姓,名静(一作靖),厉王之子。

厉王时国人起义,大臣召穆公虎将太子静隐藏在自己家中,被国人包围。

召公以己子代替太子,使太子得以脱身。

共和十四年(前828),厉王死于流放地彘(今山西霍县),大臣拥立静为王。

宣王即位后,整顿朝政,使已衰落的周朝一时复兴。

宣王的主要功业是讨伐侵扰周朝的戎、狄和淮夷。

宣王四年(前824),秦仲为大夫,攻西戎,被杀。

宣王又命其子秦庄公兄弟5人伐西戎,得胜。

五年,宣王与尹吉甫(金文作兮伯吉父)一起伐狁(即西戎)于彭衙(今陕西澄城西北)。

尹吉甫在征狁战争中率师直攻至太原(今甘肃镇原一带),迫使狁向西北退走。

对于侵犯江汉地区的淮夷,宣王命召穆公及卿士南仲、大师皇父、大司马程伯休父等率军讨伐,沿淮水东行,使当地大小方国中最强大的徐国服从,向周朝见。

十八年,南仲派驹父、高父前往淮夷,各方国都迎接王命,并进献贡物。

其时,宣王还命方叔率师征伐荆蛮(即楚国)。

为了巩固对南土的统治,宣王将其舅申伯徙封于谢(今河南南阳)。

宣王二十二年,继续西周早年的分封,封其弟友于郑(今陕西华县东)。

宣王中兴,为时短暂。

三十一年,伐太原戎,三十六年,伐条戎、奔戎,都归失败。

3年后,伐申戎,虽取得胜利,同年却在千亩之战中败于姜氏之戎,丧失了调遣的南国之师。

宣王死后子幽王继位,社会矛盾进一步发展,终于导致西周的覆亡。

姬宫涅公元前781——前771年

周幽王是周宣王的儿子,西周末代君主。

姬姓,名宫湦(湦一作涅、湼)。

出生于周宣王三十三年(公元前795年,据干宝《搜神记》记载)。

宣王四十六年(公元前782年)即位,以明年为元年。

继位后,自然灾害严重,泾、渭、洛「三川皆震」。

他贪婪腐败,重用「为人佞巧,善谀好利」的虢石父进行专利。

又废嫡立庶,废除申后及太子宜臼,立褒姒后及其子伯服为太子,并加害太子宜臼,致使申侯、缯侯和犬戎各部攻周。

周幽王为取悦褒姒,数举骊山烽火,失信于诸侯。

结果,被犬戎兵杀死于骊山之下,西周灭亡。

  周幽王姬宫涅的王后,褒姒原是一名弃婴,被一对做小买卖的夫妻眉头,在褒国(今陕西省汉中西北)长大,公元前七七九年(周幽王三年),周幽王征伐有褒国,褒人献出美女褒姒乞降,幽王爱如掌上明珠,立为妃,宠冠周王宫,翌年,褒姒生子伯服(一作伯般),幽王对她更加宠爱,竟废去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册立褒姒为王后,立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叹气道:

“周王室已面临大祸,这是不可避免的了。

”申侯对于自己的女儿申后被废十分恼怒,他联合缯(zèng)国和勾结了犬戎族对幽王大兴问罪之师,共同进攻周朝都城镐京。

幽王虽然烽火报警,但各国诸侯害怕再次被戏弄,都没有发兵前来勤王。

镐京被攻下,幽王带褒姒逃到骊山山麓被戎人杀死,褒姒被掳。

从武王建立周王朝到幽王被杀,统治了约250年的西周王朝就这样灭亡了。

姜尚

吕尚(约公元前1128-约公元前1015),姜姓,字子牙,被尊称为太公望,后人多称其为姜子牙、姜太公。

中国历史上最享盛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

武王尊之号为“师尚父”,世称“姜太公”。

汉族(华夏族),“海曲城有东吕乡东吕里,太公望所出也”据说祖先在舜时为“四岳”之一,曾帮助大禹治水立过功,被封在吕,姜为其族姓。

姜子牙出世时,家境已经败落了,所以姜子牙年轻的时候干过宰牛卖肉的屠夫,也开过酒店卖过酒,聊补无米之炊。

但姜子牙人穷志不短,无论宰牛也好,还是做生意也好,始终勤奋刻苦地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为国家施展才华。

虽然他满腹经纶、才华出众,但在商朝却怀才不遇。

他已年过六十,满头白发,阅历过人,仍在寻机施展才能与抱负。

姜太公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

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姬旦

周公旦,姬姓,名旦,又名雅蛋,因封地在蜀(今四川),史称周公。

是周朝历史上第一代周公,又称叔旦、周文公。

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虽为姬姓,却不叫姬旦。

但是理论上存在“姬旦”这种说法。

周公旦为周文王第四子,周武王之弟。

武王死后,成王年幼,由他摄政当国。

其时,管叔、蔡叔和霍叔勾结商纣子武庚和徐、奄等东方夷族反叛,史称三监之乱。

他奉命出师,三年后平叛,并将国家势力扩展至东海。

他后建成周雒邑,称为“东都”。

《尚书大传》称“周公摄政:

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行书,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

”是东周初杰出的政治家和野心家,还是一名出色的解梦家和军事家,主要著有《周公解梦》。

伯禽

伯禽是周公长子,西周初年人,姬姓,字伯禽,亦称禽父。

周公旦长子,周代鲁国的第一任国君。

其爵位为诸侯最高等级公,诸侯之长。

武王去世后,发生武庚、管蔡之乱,连带东方诸国也起兵,周公东征后,平定了叛乱,统一了国家。

成王七年,为控制东征后新占领的东部地区成王将原本封在河南鲁山的周公迁封到山东曲阜,建立鲁国,统治原商奄之民和从殷都迁来的殷民,担负稳定东部地区局势、充当周朝政权藩屏的任务。

伯禽就封时,周公语重心长地告诫他说:

“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今王的叔父,我在天下也算是不轻不贱的人。

然而我洗一次澡要三次握着湿头发出来,吃一顿饭要三次吐掉嘴中的食物,以接待贤士的来访。

即使是这样,我还怕失掉天下的贤人。

你到鲁国去,千万不可因为自己是国君而骄傲待人。

”伯禽临行时又问周公:

“请问如何治鲁?

采用什么方法有效?

”周公回答说:

“务在利民而不要以利民者自居。

”伯禽牢记周公的教导,来到鲁国后努力发展生产,教育人民遵守礼仪规范,寻访天下贤士,把鲁国治理得井井有条,随之带去的有“殷民六族”,控制了旧奄国土地及人民,国号、氏号为鲁,目的是为了“生以养周公,死以周公主”,用来褒奖周公的。

  可是,在伯禽建立鲁国的初期,东方局势仍然不稳。

虽然周公东征践奄、迁蒲姑,攻灭了东夷最大的两个国家,但还有许多少数民族的夷人、戎人,怀着狭隘的民族偏见,对新建立的周朝政权怀有敌意,特别是把周朝在东方建立的诸侯国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千方百计想把它搞垮。

有一年,鲁国南部的淮夷、徐戎两个少数民族集团,同时发生叛乱。

他们把攻击的矛头直指新建的鲁国。

鲁国军队在伯禽的率领下,以及在全体将士努力奋战及齐军的支援下,击退了淮夷徐戎的来犯,平定了少数民族的叛乱,保卫了鲁国的安全。

伯禽分封到鲁国后,牢记周公的教育和嘱托,出色地完成了担负周室藩屏的任务,在政治上、军事上都作出卓越的贡献。

  伯禽在鲁国苦心经营了三年,才去西周的都城镐京(今西安附近)向周公汇报国政。

周公问道;“为什么报政这么晚呢?

”伯禽回答说“我在改造了当地的风俗,变革了当地的礼仪。

寻常百姓父母死后也要服丧三年,所以到这时候才来报政。

  伯禽坚持以周礼治国,在位46年,鲁国的政治经济都出现了新局面。

其辖区北至泰山,南达徐淮,东至黄海,西抵阳谷一带,成为周王朝控制东方的一个重要邦国,并享有“礼义之邦”的美称。

姬奭

太保召公(前十一世纪),名奭。

武王时,封地在召(在今陕西岐山县西南),故称召公;武王灭商以后,又封他于燕地。

成王时,为三公之一的太保,与周公分陕而治:

「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以东,周公主之。

」(《史记·燕召公》语)。

他曾佐周武王灭商,被封于蓟。

但他派大儿子去管理蓟,自己仍留在镐京(今陕西长安县西北镐村附近)任职。

周成王时,召公任太保,是周朝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之一,也是文、武、成、康四朝元老,曾同周公旦一起平定武庚之乱,“成康之治”的形成也有他的功劳。

与周公旦分陕(今河南陕县)而治,“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以东,周公主之”。

他常巡行乡邑,曾在甘棠树下决狱治事,在他的治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

(《史记·燕召公》语)。

《诗·召南》有《甘棠》篇记其事,后因以“召棠”为颂扬官吏政绩的典故。

姬封

姬封,周文王少子。

名封,原封于康(今河南禹县西北),史称康叔封。

武庚乱平后,周公把殷原统治地区封给他,仍都朝歌(今河南淇县),监管殷的余民;并分给殷民七族,驻重兵八师,建立卫国,为卫国的始祖。

成王亲政后,曾任他为司寇。

《尚书·康诰》篇即是周公提示他“明德慎罚”的文告。

姬度

姬度,西周蔡国国君,周文王五子,名度,周灭商后,封于蔡(今上蔡县)。

成王继位后,他和管叔等不满周公摄政,勾结武庚起兵作乱,兵败后被放逐于郭邻,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