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d_XX市“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方案v2.0.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15734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X 页数:79 大小:1.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Removed_XX市“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方案v2.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Removed_XX市“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方案v2.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Removed_XX市“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方案v2.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Removed_XX市“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方案v2.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Removed_XX市“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方案v2.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Removed_XX市“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方案v2.0.docx

《Removed_XX市“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方案v2.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Removed_XX市“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方案v2.0.docx(7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Removed_XX市“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方案v2.0.docx

XX市“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平台

建设方案

XX市水利局

2017年11月

目 录

III

第一章项目概述 4

1.1项目背景 4

1.2区域概况 6

1.2.1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 6

1.2.2气候条件 6

1.2.3水文水资源 7

1.2.4城市供水 8

1.2.5城市排水 9

1.3建设必要性 10

1.3.1建成合理的水管理协调机制,加强流域综合管控能力 10

1.3.2多终端信息互联互通,形成完整的河长制体系 11

1.3.3解决河长制跨部门协作难题,实现问题闭环化处理 11

第二章现状及需求分析 13

2.1现状概述 13

2.1.1河长制组织体系 13

2.1.2信息化现状 17

2.1.3各级河长制指导文件 20

2.2用户对象分析 26

2.2.1河长制办公室用户 27

2.2.2河长用户 27

2.2.3河长辅助体系用户 28

2.2.4社会公众用户 28

2.3功能需求分析 29

2.4数据需求分析 30

2.5性能需求分析 31

2.5.1性能要求 31

2.5.2界面需求 32

2.5.3软件接口 32

2.6安全需求分析 32

第三章建设原则与依据 34

3.1建设原则 34

3.2建设依据 35

第四章规划与建设思路 37

4.1河长制信息化发展现状 37

4.2建设思路与建设范围 38

4.3未来发展规划 39

4.4建设任务 41

4.4.1总体建设任务 41

4.4.2现阶段建设任务 42

第五章建设内容 44

5.1总体设计 44

5.1.1建设目标 44

5.1.2系统框架 44

5.1.3功能设计 47

5.2资料整编处理 64

5.2.1基础类资料采集处理 64

5.2.2空间类资料采集处理 65

5.2.3前端监测点位资料集成 65

5.3数据库及数据服务建设 65

5.3.1数据库建设 65

5.3.2数据服务建设 67

5.4基础设施建设 67

5.4.1监控调度中心 67

5.4.2通信网络 68

5.4.3服务器、存储设备 69

5.4.4机房环境 69

第六章系统集成设计方案 70

6.1软件系统体系结构 70

6.2系统集成开发工具 70

6.3数据库软件 70

6.4功能及界面集成 71

6.4.1功能集成 71

6.4.2界面集成 71

6.5接口集成 72

6.6质量控制 73

第七章安全体系设计 75

7.1系统安全 75

7.1.1物理安全性 75

7.1.2操作系统安全性 75

7.2网络安全 76

7.3应用安全 76

7.3.1数据加密处理 77

7.3.2权限控制 77

7.3.3日志和安全审计 77

7.3.4事务处理技术 78

7.4管理安全 78

第一章 项目概述

1.1项目背景

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厅字〔2016〕42号,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全面推行河长制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解决我国复杂水问题、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举措,是完善水治理体系、保障国家水安全的制度创新。

”在全国江河湖泊全面推行河长制,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

全面推行河长制,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河湖管理保护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完善水治理体系、保障国家水安全的制度创新。

为贯彻落实《意见》,确保《意见》中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地生根,取得实效,水利部、环境保护部制定印发《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实施方案》,要求各地要深刻认识全面推行河长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扎实做好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做到工作方案到位、组织体系和责任落实到位、相关制度和政策措施到位、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到位,确保到2018年底前,全面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河长体系,为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提供制度保障。

2017年3月31日XX省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印发《XX省全面实行河长制工作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

9

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的通知》(厅字〔2016〕42号)、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的通知》(鲁厅字〔2017〕14号)、《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临发

〔2016〕19号)要求,2017年4月24日,XX市委办公室、XX市政府办公室印发《XX市全面实行河长制工作方案》,确定全市“河长制”管理工作目标,构建市、县、镇、村四级“河长制”组织体系,并明确各级河长职责,市政府设立“河长制”办公室,确定XX市“河长制”考核评分办法。

通过持续不断地努力,使水环境得到根本改善,水安全得到有力保障,水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全市河湖保持水清、河畅、岸绿、景美,最终实现“河清湖晏、生态XX”的总目标。

以加强水资源保护、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加强水资源防治、加强水环境治理、加强水生态修复、加强执法监管为主要任务,切实加强领导,坚持高位推动,创新河湖管护体制机制。

目前XX市河长制工作涉及省、市、县、乡、村五级1211条(个)河湖以及对应市、

县、乡、村四级9446名河长。

为全面推进XX省各市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建设,XX省河长制办公室编制《XX省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技术要求》,按照全省信息化工作部署,XX市河长制信息化建设应遵守相关技术要求,同时结合XX市河长制管理实际需求进行相关系统功能设计与建设。

1.2区域概况

1.2.1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

XX市位于XX省中部,是XX省省会,著名的泉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全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区域性金融中心,重要交通枢纽。

全市辖共7区、3县;地势南高北低,依次为低山丘陵、山前倾斜平原和黄河冲积平原。

2015年末,XX市常住人口713.2万人,全市生产总值6100.23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889元,农村

居民人均纯收入14232元,全市国土面积799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544万亩。

1.2.2气候条件

XX市地处中纬度地带,由于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其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少雪。

年平均气温

13.8℃,无霜期178天,气温最高42.5℃(1955年7月24日),最低气温零下19.7℃(1953年1月17日)。

最高月均温27.2℃(7月),最低月均温-3.2℃(1月)。

年平均降水量685毫米。

年日照时数1870.9小时(2009年)。

冬季亚洲大陆北部形成了蒙古高压,XX市被极地大陆气团所控制,常受来自北方冷空气侵袭,寒冷晴朗,雨雪较少,多偏北风。

夏季受热带、副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盛行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天气炎

热,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多偏南风。

春季和秋季是冬季转夏季、夏季转冬季的过渡季节,风向多变。

一年之中,在不同季节,XX市处在不同大气环流控制之下,构成了春暖、夏热、秋爽、冬冷四季变化分明的气候。

XX市冬季长达136~157天,一般在11月上旬至次年

3月下旬;夏季为105~120天,一般在5月下旬至9月上旬;春、秋季最短,都不足两个月。

加之三面环山的地形,令水汽和热空气回流聚集不宜扩散,多于一般北方城市的夏季降水。

1.2.3水文水资源

XX市境内河流分属黄河流域、小清河流域和海河流域。

全市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依次为南部低山丘陵区、中部山前平原区、北部黄河冲积平原区,海拔高程在8至988米。

受地形地势影响,河流呈单侧梳支状,支流为南北向,干流为东西向,支流一般从右侧南岸汇入。

干流有黄河、小清河、徒骇河、德惠新河4条,黄河流经XX市长183公里,XX市主要客水来源于此;小清河发源于XX市区玉清湖街道办事处睦里闸,境内长度70.5公里,是XX市重要的防洪排水河道;海河流域内有徒骇河、德惠新河两条骨干河道,徒骇河在XX市境内流域面积为1465.9平方公里,河道长度60公里,德惠新河XX市境内流域面积为937平方公里,河道长度26.7公里。

XX市多年平均降雨量648毫米,年际间变化大,因受季风影响,季节之间的降雨量极不均匀。

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7.48亿立方

米,可利用量11.5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9.29亿立方米,可

利用量4.6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2.28亿立方米,可利用量9.14

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90立方米。

截止2015年底,全市共建成各类水库185座,其中山丘型大中

型水库10座、小型水库170座、平原水库5座(鹊山、玉清湖、澄波

湖、清源湖、丰源湖),总库容5.38亿立方米,兴利库容3.52亿立方

米。

建成堤防总长度1046.18公里;建成各类水闸110座,其中大型

水闸1座,中型水闸14座,小型水闸95座。

建成水窖、塘坝、机井

等小型水源工程54558座,灌溉渠道总长度1309.7公里,节水灌溉

面积21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52.85万亩。

固定机电排灌站1086

处,总装机6.1万千瓦。

机电井5.78万眼,其中配套机电井5.34万

眼。

农村已建饮水工程年实际供水能力9.96亿立方米。

全市有效灌

溉面积385万亩,旱涝保收面积350万亩。

全市水务工程年实际供水

能力达到24.44亿立方米,其中蓄水工程年实际供水能力5.71亿立方

米,引水工程年实际供水能力5.80亿立方米,取水泵站工程年实际

供水能力5.11亿立方米,配套机电井年实际供水能力7.82亿立方米。

1.2.4城市供水

目前XX市区现有制水水厂12个(其中6个地表水水厂分别是玉清、鹊华、南郊、分水岭、雪山、凤凰路;6个地下水水厂分别是东郊、牛旺、官庄、腊山、济西二期、八里桥),加压站32处,供水管

线总长度3500公里,用水户数82.6万,设计日供水能力105万立方

米,目前实际日供水量80万立方米左右,另外还有一定开采能力的地下水储备水源。

供水范围为西至大学城、南至分水岭、东至巨野河、北至黄河,供水服务面积约500平方公里,服务人口约340万人。

并且在全国率先提出“数字供水”概念,并将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经营、服务,达到发达国家先进水平。

1.2.5城市排水

城市排水方面,根据规划区东西带状发展的规划布局,依据充分利用现有城市污水处理系统、降低建设费用和日常运行费用的规划原则,在规划范围内规划4个大型污水处理厂。

根据规划区南高北低的地形特点,依据方便再生水回用、减少再生水管网投资和节省再生水管网日常运行费用的规划原则,同时结合再生水需求预测,在中南部高地形地区合理布置中小型污水处理厂及污水处理站。

目前主城区分为七大排水系统:

大金系统、济齐路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