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食品安全城市典型经验汇报发言材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570179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建食品安全城市典型经验汇报发言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创建食品安全城市典型经验汇报发言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创建食品安全城市典型经验汇报发言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创建食品安全城市典型经验汇报发言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创建食品安全城市典型经验汇报发言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建食品安全城市典型经验汇报发言材料.docx

《创建食品安全城市典型经验汇报发言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建食品安全城市典型经验汇报发言材料.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建食品安全城市典型经验汇报发言材料.docx

创建食品安全城市典型经验汇报发言材料

创建食品安全城市典型经验汇报发言材料

 

  

一、关于整体推进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方面的经验

 

  

XX

市委、市政府早在

20xx

年初提出了建设全国最佳食品安全放心城市的目标,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全国最佳食品安全放心城市的决定》和《

XX

市建设全国最佳食品安全放心城市实施方案》,提出了构建食品安全“四大监管平台”和“六大工作体系”的要求。

“四大监管平台”包括:

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平台、食品安全溯源监管平台、食品安全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和食品安全信用监管平台。

“六大工作体系”包括:

食品安全供应体系、食品安全责任体系、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食品安全应急体系和食品安全社会监督体系。

在创建过程中有几个突出的做法:

一是高位推动建机制。

创建工作由市委、市政府牵头,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第一副组长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

5

个工作专班,抽调专人集中办公,形成了高层推动的工作机制。

二是深化改革强体制。

结合机构改革,建立了一体化、广覆盖、专业化、高效率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市级监管机构得到整合,县市监管机构得到加强,乡镇全部设立食品药品监管派出机构。

三是四级联创抓特色。

开展食品安全放心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联创”,按照先地方对标创建、再申请检查验收,先本级示范创建、再建设全国最佳的“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同时将创建活动纳入对地方政府绩效考核内容,年度评价排名结果全市通报。

四是广泛宣传造氛围。

本地媒体常年开设食品安全专栏、专题。

每年在各大主流媒体刊登稿件三百余篇。

全市建成科普宣传站

832

个,覆盖农村乡镇等人口密集场所,各类宣传展板、标语随处可见,宣传氛围浓厚。

 

  

二、关于乡镇(街道)监管体系建设方面的经验

 

  

1

XX

 

  

全市

181

个街道(乡镇)批准设立了

144

个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所,每个监管所平均配置

6-8

名工作人员,正科级行政机构。

人员由县级局派遣,主要来自工商、农办,另从县局下派协管员。

所有监管所都统一了门头标识、执法工具、各种制度和记录表格,现场办理行政许可受理工作。

 

  

2

XX

 

  

全市

102

个基层乡镇均设立了派出所,常住人口

5

万以下配

3-4

人,

5

万以上配

4-5

人,均统一牌匾,由县级政府拨付开办经费,配备执法车辆,乡镇配套部分资金,开展标准化建设:

建设标准化办公场所,设置“三室一厅一库”,即办公室、档案室(对辖区内监管对象进行规范化建档)、视频监控室(可覆盖辖区重点食品单位)、便民服务大厅(集中办理行政审批事项)、仓库(存放待处理物品),办公场所总面积平均达到

150

平方米;配备标准化办公设施。

各所办公设施按照“十个一”标准化统一配备到位,即一台执法车辆、一套快速检测设备、一部投诉电话、一部摄像机、一部照相机、一台打印机、一台传真复印机,每人一台电脑、一套办公桌椅、一组档案资料柜。

 

  

三、关于电子化监管和电子追溯建设方面的经验

 

  

XX

市政府提出了“加快建立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要求,

XX

市局从

20xx

年年初开始,在流通环节大型超市生鲜食品中推行二维码追溯系统。

 

  

大型超市生鲜食品二维码追溯系统,是系统地采集或集成熟食、豆制品、肉类、蔬菜等食品的全环节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包括:

产地、生产和生产者信息,以及原材料、辅料、添加剂、投入品的品牌来源等信息,将这些追溯信息与超市卖场管理信息系统融接,并在卖场称重包装时在价签上自动打印出

GM

二维码追溯标识,消费者或管理人员可使用二维码查询终端或“智慧眼”手机二维码查询软件扫描二维码追溯标识,便捷快速地获得所购食品的质量安全追溯信息。

 

  

查询到的食品信息有两种类型。

一种类型是“法定式”追溯信息,这类食品主要是由超市的供货商供应,提供的追溯信息仅包括生产厂家、供货商名称、联系方式、基本配料等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最基本的法定要素。

另一种类型是“精细化”追溯信息,如超市中央大厨房生产的熟食、糕点等食品,可查到生产者、供货商、主要原材料来源、是否经过检测或自检等;还如蔬菜基地种植的蔬菜可查询从整地、播种、施肥、杀虫直至采摘整个过程,包括肥料、杀虫剂的品种等信息。

 

  

截至目前,

XX

市局与

XX

矽感科技公司以及中百仓储、武商量贩、中商平价三大超市总部积极配合,升级电子称

1200

余台;将三大超市供应商提供的

4580

条数据进行了统一整理、规范,制成导入电子称的标准追溯文件;配送、安装查询终端

80

台,在三大超市

106

家卖场全面完成了生鲜食品以及蔬菜二维码追溯系统实施工作。

 

  

四、关于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方面的经验

 

  

XX

市食药监局抓住机构改革的重大机遇与市公安局构建了相互支撑、信息共享、协调联动、快速查处的食品药品执法新机制。

XX

市食药监局先后成立了食品药品执法总队、“市公安局食品药品侦查支队驻市食品药品执法总队联络员办公室”。

20xx

年上半年,执法总队查处食品、保健食品和化妆品违法案件

208

件,罚没

470.44

万元,查处案件数为去年同期的

2.8

倍,罚没款为去年同期的

4.5

倍;查处药品、医疗器械违法案件

139

起,罚没

733.90

万元,罚没金额超过去年全年总和。

在铲除制假售假黑窝点“利剑”行动中,执法总队与市公安局食药侦查部门联合行动,查处食品犯罪案件

4

9

人,捣毁黑窝点

9

处。

 

  

五、关于宣传教育方面的经验

 

  

XX

市宣传工作声势大、覆盖面广,特别是创新性开展了科学宣传站建设工作,营造了“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监督、人人受益”的食品安全监管氛围。

 

  

(一)新闻宣传工作

 

  

在三峡日报、三峡晚报、三峡商报等本地媒体开设了专栏,在

XX

电视台开设了“食品药品安全我们在行动”专题,在

XX

人民广播电台开办了“食品药品安全行”栏目,在荆楚网、三峡

XX

网设立了专题页面,利用移动短信平台向公众发送饮食用药安全信息。

20xx

年先后在《中国食品安全报》、《中国医药报》、《湖北日报》、《三峡日报》、《荆楚网》、广播电视台等媒体刊播新闻宣传稿件

350

篇,营造了良好氛围。

 

  

(二)科普宣传站建设工作

 

  

XX

市本着社会化、开放化的理念,着力构建“全员参与、群策群力”的工作格局,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确保“入眼、入脑、入心”。

通过科普宣传站让社会公众方便快捷、低成本地了解和掌握安全饮食用药的常识化、系统化知识,实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目前,该市已建成食品药品安全科普宣传站

832

个,覆盖到农村乡镇(村)、城市社区、学校、医院、宾馆饭店、商城超市、农贸市场、食品药品生产流通企业、车站码头等人口密集场所。

在科普宣传站建设方面的经验主要有这样几点:

一是上下联动,共同推进。

20xx

年年初,市食安办联合市委宣传部、市食药监局等多部门下发通知,对建设的标准、工作目标、宣传内容和方式提出了要求。

各地各相关部门结合各自实际、制定了具体的落实方案,并列出了建站的时间进度表,以务实的态度,合力推进科普宣传站的建设。

二是借力发力,接力给力。

市食安办对科普宣传站怎么建、内容是什么等统一策划设计,对建站的进度、效果进行督办推进,并对建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予以协调解决。

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全权负责本系统的建站工作。

对于资金的问题,部门和单位采用“自家的孩子自家抱”的方式解决,对车站、码头、广场、主要街道等公共场所采用市场运作的方式予以解决,比如制作大型

T

牌、宣传折页、印制海报、墙体公益宣传等由企业冠名制作。

三是统一差异,相辅相成。

所有的食品药品科普宣传站,由市食安办统一样式,悬挂食品药品安全宣传站标识,配备播放科普知识的音响设施设备、摆放科普材料的专位,宣传内容由市食安办统一提供。

同时,针对不同的群体和受众,编印了“食品药品安全五进”系列图书,在不同宣传站推出相适宜的宣传内容。

四是立体宣传,对外辐射。

在广场的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科普短片,在公汽站台设置公益性科普知识宣传牌,在主要路段及火车站显眼位置制作喷绘。

 

  

六、关于食品药品网格化监管方面的经验

 

  

XX

市食药监局依托市政府社区网格,将食品药品安全纳入网格化管理。

社区网格员同时承担食品药品网格员的职能,负责网格内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单位基本信息的动态采集,开展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并上报食品药品安全隐患及违法行为,收集并上报群众有关食品药品方面的投诉和举报,协助监管部门开展执法检查,按照上级指令完成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的紧急处置工作。

 

  

食品药品安全网格化管理的核心是“一个中心、三大系统”,即网格化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网格化基础信息系统、投诉举报系统、快速反应处置系统。

 

  

网格化管理监督指挥中心设在

XX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分局,负责食品安全网格化管理的组织、指导、协调、督办和考核。

 

  

基础信息系统由网格员逐店(点)拍照采集食品药品经营户姓名、门牌号等基础信息,通过“社区

e

通”上传到基础信息系统,监管部门核对后录入数据库,为食品安全监管快速反应提供了有效保障。

 

  

举报投诉系统由网格员在一线收集群众食品药品安全举报投诉,通过“社区

e

通”直接上报到指挥中心群众举报投诉系统,再由中心分派至相应部门,让网格员从食品药品监管“外行”变成了“内行”。

 

  

快速反应处置系统。

XX

市通过信息化手段,将各监管部门工作流程统一纳入电子政务网络,建立了快速反应处置系统。

举报投诉系统将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提交到监督指挥中心后,由中心通过电子指令指派有关单位调查处理,并按要求限期反馈办理结果。

将执法人员与社区网格员对接,与社区居民对接,监管效用实现几何倍放大;探索“痕迹管理”,任何一件群众举报投诉,从部门签收,到调查、处理,再到回告,每个环节都在系统中留下完整详细的记录,按期完成的亮绿灯,超期结案的亮红灯,强化考核监督,有效提升了行政效能。

初步实现了对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快速发现、精确定责、及时处置、有效监督”。

 

  

七、关于检验检测资源整合方面的经验

 

  

XX

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由食药监局下属的

XX

食品化妆品检验所和

XX

药品医疗器械检验所组成。

XX

食品化妆品检验所由

XX

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和原

XX

市食品药品检验所的食品化妆品检测资源整合成立,核定编制

80

名。

XX

药品医疗器械检验所由原

XX

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更名组建,核定编制

90

名。

 

  

XX

市将食品药品、粮食、质监等检验资源进行了整合,成立了三峡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为市政府直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机构级别为正县级,为市食安办成员单位,核定编制

87

名。

整合后的三峡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食品检测能力从过去

9

个产品、

116

个项目增加到

594

个产品、

664

个项目。

各县(市)区相应成立和整合检测机构,功能定位与市检验检测中心不同,只进行基础检测。

 

  

八、关于小型业态监管方面的经验

 

  

1

XX

 

  

XX

针对小型业态监管,采取有序疏导,释放正能量,科学综合治理的方式:

 

  

一是政府投入,助小餐饮规范。

江岸区政府出台举措,以财政补贴奖励的方式帮助小餐饮对设施进行改造达标:

对年内整治后达标并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的业主,区财政按照每户

1000

元的标准给予补贴。

对三年内完成由

C

级升

B

级、

B

级升

A

级的餐饮企业,分别给予每户

3000

元和

1

万元补贴。

财政投入以小搏大,大大调动了小餐饮业主整治积极性,引导小餐饮单位整改达标、提档升级、做大做强。

在小餐饮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各级政府先后投入了

2872.2

万元,小餐饮业主投资额达

3933.4

万元。

二是部门联动,再造管控流程。

为切实解决小餐饮油烟噪声扰民、环境脏乱等问题,市政府将环保、食药监、工商、城管等部门全部纳入餐饮管控体系,明确将餐饮环评和餐饮许可纳入办理小餐饮营业执照的前置审批,对新办餐饮单位进行严格审批。

通过重新梳理审批规定,细化审批流程,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完善了对小餐饮在前期规划、宣传教育、联合审批、违法管控等方面的具体职责。

三是强化考核,纳入“大城管”。

XX

将小餐饮规范管理工作纳入“大城管”考核范畴,制定考评标准,出台了《关于深入开展违法占道整治活动方案》,对

7

个中心城区、

6

个新城区政府所在地、

4

个管委会的所辖街道进行综合考核。

具体办法是:

委托第三方社会调查机构,采用统一标准、统一时间、随机暗访、全区域覆盖和循环检查的方法,对占道经营、出店经营,餐饮单位的室内环境和操作间的规范建设等进行评分和排序,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取证并提交给监管部门。

同时,全市对小餐饮整治工作实行周通报、半月调度、月排名制度,明确落实奖惩措施。

通过强化考核,层层签订责任书,有力保证了小餐饮规范管理工作目标明确,责任清晰,效果显著。

四是整规并重,入店入市经营。

XX

市小餐饮规范管理中,坚持“规范一批、整改一批、取缔一批”,对有固定门店没有整改意愿,以及不符合从事餐饮服务业的无证小餐饮,劝其转行;对不达标又拒不整改,又不愿转行的无证小餐饮,坚决取缔;对无固定门店的小餐饮摊贩,坚持取缔和引导并举。

经专项整治共取缔无证经营

1286

户,督促关停无证经营

402

户,规劝无证转向经营

662

户。

XX

认真学习借鉴香港、台湾等地在餐饮建设及管理方面的经验,引导小餐饮入市、入店经营,全市新建便民服务区

19

个,建筑面积

20887

平方米,容纳摊位数

980

个;另有在建便民服务区

4

个、拟建

14

个;规范临时占道夜市

75

个,容纳摊位

1234

个,

XX

市小餐饮市场网点建设已初具规模。

五是示范创建,树发展标杆。

XX

年,

XX

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培植布局合理、管理规范的餐饮服务单位,由点到线到面,逐步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多层次、全方位、全业态的示范群体,充分发挥示范单位的引领带动辐射作用,促进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的稳步提高。

江汉区作为“国家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区”,率先将食品安全纳入年度社会综治考评内容。

江岸区对不具备《餐饮服务许可证》发放条件的餐饮单位,创造性地以《餐饮服务辅导书》的形式来进行监督管理,既避免了违规发放《餐饮服务许可证》,又将企业纳入了监管,确保监管的全覆盖。

汉阳区多部门各取亮点解决小餐饮“顽疾”。

琴断口街冯家畈街道拿出

40

万专款,对“餐饮一条街”硬件设施标准低、油烟噪音扰民等问题进行全面整治;水务部门改造下水管网,彻底改变了地下管网堵漏问题;环保、城管部门安装环保设施、广告招牌,硬化、刷黑道路,建成长

135

米、宽

8

米的“餐饮一条街”。

这条街已成为汉阳区小餐饮的样板街。

武昌区由区政府统一领导,变“单兵作战”为“协同作战”,多部门协同规范小餐饮。

徐家棚街利用现有场所,引导周边的小吃摊点入室经营;杨园街对余家头一带不具备整改条件的无证小餐饮门面联系家具经销商接手,督促转向经营;白沙洲街则由街道对整改合格的小餐饮先行初审。

洪山区通过建立协会引导餐饮单位自我规范管理。

按照经费自筹、人员自聘、领导自选、会务自理、入会自愿的原则,成立小餐饮协会,制定了《协会管理章程》,建立企业档案,为会员提供信息、经营、交流、培训等服务,配合监管部门搞好政策法规宣传。

江夏区从建立完善制度入手解决餐饮规范问题。

制发、修订了《餐饮规范管理工作制度》、《建筑工地食堂专项整治方案》、《餐饮违法占道整治方案》等文件。

健全了投诉举报机制,明确规定接到餐饮问题举报投诉后,职责地区

1

公里以内,执法人员

5

分钟内到达现场处理。

小餐饮规范管理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的是长期的坚持和不断地提升公众安全意识、参与意识。

对于焦点问题,广播、报刊等媒体不断公开监管信息和整改重点。

XX

年初到

20xx

1

月,围绕

XX

的小餐饮整治工作,中央和省市主要媒体以及各大网站共播发稿件

2300

余篇,通过加大政策解读,提高监管透明度,让规范“小餐饮”渐入人心。

 

  

XX

年底,

XX

市无证小餐饮大幅减少,有证率已达九成以上;有证小餐饮信息公示率和分级管理率达

99.7

%,从业人员健康证持证率达

90%

 

  

2

XX

 

  

XX

市制定了《小餐饮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相继下发了《关于加强小餐饮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

XX

市食品小作坊监督管理规范》、《

XX

市小餐饮监管办法》、《

XX

市集体聚餐活动食品安全监管指导意见》等系列文件加强小餐饮的监管。

一是印发一个方案。

制定《

XX

市小餐饮食品安全整顿规范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属地管理、乡镇(街道)为主、疏堵并举、明确标准、标本兼治、逐步规范的工作原则,确定了“提升一批、规范一批、淘汰一批”的工作要求,分阶段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为期

5

个月的整规行动。

二是明白两项告知。

20xx

8

27

日起,

XX

市食药监局利用门户网站及主流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发布《告市民书》和《小餐饮整规通告》,引导市民科学选择,合理消费,共建“文明餐桌”,抵制和举报无证小餐饮;告知小餐饮经营业主许可管理、人员管理、设施布局、清洗消毒、索证索票等整规要求,要求其自觉整改,对仍无证经营或逾期仍未整改到位的小餐饮集中取缔。

三是突出三个重点。

重点对象是有固定食品加工制作和就餐场所、符合餐饮服务基本特征但尚未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小型餐饮服务提供者,经营场所面积不超过

50

平方米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包括小型餐馆、快餐店、小吃店、小农家乐等。

重点区域为

XX

市城区和各县市政府所在地中心城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旅游景区、学校周边、城乡结合部。

重点解决问题是小餐饮经营场所“脏、乱、差”,食品加工不符合卫生要求,经营食品不符合安全要求,从业人员无健康证明,餐具消毒不彻底,无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采购索证台账等问题。

四是开展四护行动。

组织开展“护蕾”行动,对学校周边小餐饮开展专项对旅游景区小餐饮开展专项整治,引导游客到有证经营的餐饮服务场所进餐。

组织开展“护民”行动,坚决取缔城区违规占道经营的餐饮摊贩,维护市民出行秩序和饮食安全。

组整治,完成了城区学生“小饭桌”的情况摸底,对城区

300

家小饭桌业主开展培训,经培训考试合格的,发放《餐饮从业人员培训合格证》。

联合开展“护游”行动,织开展“护农”行动,对农村餐饮经营户进行专项整治,健全集中就餐备案管理制度,防止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

五是落实五项机制。

落实无证小餐饮备案管理机制,对不具备餐饮服务许可条件但经营时间较长、群众反映较好、食品安全基本有保障的小餐饮探索实行备案管理,督导其通过整改提高达到许可要求。

落实小餐饮诚信建设机制,统一悬挂监督信息公示牌,公开诚信承诺,公布有奖投诉举报电话,实行脸谱式量化分级动态管理,接受社会监督,促进行业自律。

落实小餐饮网格化管理机制,整合市、县(区)、乡镇(街道)、村(居)四级力量,做到四级联动,实现执法人员、监管员、信息员、网格员“四员上阵”,建立部门执法与网格巡查相结合的小餐饮监管长效机制。

落实小餐饮示范创建机制,结合各地实际积极创建小餐饮食品安全示范店、示范街,开展集中宣传,建立餐饮安全消费线路图,引导市民到示范店、示范街用餐,扩大食品安全放心城市创建影响力。

落实小餐饮监管部门联动机制,明确食药监、工商、质监、城管、教育、旅游、环保、住建、卫生等

11

个部门的小餐饮监管职责,建立健全联席会议、信息共享、联合执法的工作联动机制,确保小餐饮监管无盲区、无遗漏。

 

  

市城管办印发专门文件,动员各级各职能部门全面启动小餐饮专项整治工作,对城区重点路段及窗口地段加强整治,加强日常巡查检查,落实管理常态化、规范化。

建立部门联动监管、暗访和定期监督抽查等制度,依法严厉查处违章占道经营、出店经营、夜市饮食摊群烟尘扰民等行为,对“三小”实施分类整治,分级管理,推动整合,达到了提升一批,规范一批,取缔一批的目标。

 

  

九、关于农村聚餐管理方面的经验

 

  

XX

市聂家河镇开创性地制定了实施方案和管理制度,对农村集体聚餐进行规范化管理,对农村聚餐的环境与设施卫生要求、食品的采购与贮存、加工过程的卫生、乡村厨师卫生要求、申报和管理等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并为流动厨师发放流动餐饮许可证,对流动厨师进行培训,与农村宴席举办方签订责任书,发放《农村家庭宴席食品安全告知书》,使农村聚餐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

枝江市推行“五制三集中”工作法织密农村集体聚餐安全网。

五制主要是指备案制、报告制、亮证制、公示制和追溯制。

“三集中”是指集中学习培训、集中健康检查、集中消费预警。

夷陵区各乡镇制定了《农村聚餐备案管理办法》以及《流动厨师管理办法》,对农村聚餐行为进行了规范管理。

 

  

十、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评价等级方面的经验

 

  

黄花镇今年制定了《黄花镇食品流通环节安全信用等级评价标准(试行)》和《黄花镇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信用等级评价标准(试行)》,对评分项目、评分内容、评定办法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食品监管人员按照规定对生产经营企业的主体资格、生产经营环境、索证索票及进货查验制度等几项内容按照评定办法进行打分,并按照考评情况将被查企业划分为

A

B

C

D

四个级别,评定等级在监管所门口公示牌上进行公示,考评每年进行一次。

对考评结果为

D

级的企业,责令该企业进行整改,如整改后检查仍为

D

级的企业,将依法进行取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