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额下的课堂管理研究》开题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568304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额下的课堂管理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大班额下的课堂管理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大班额下的课堂管理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大班额下的课堂管理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大班额下的课堂管理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班额下的课堂管理研究》开题报告.docx

《《大班额下的课堂管理研究》开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额下的课堂管理研究》开题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班额下的课堂管理研究》开题报告.docx

《大班额下的课堂管理研究》开题报告

 

大班额下的课堂管理研究开题报告

 

 

一、阅读文献

序号

作者

文章题目(书目)

期刊名称(出版单位)、时间

1.陈时见.课堂管理论[M].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刘家访.有效课堂管理行为[M].成都:

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

3.杜萍.课堂管理的策略[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4.[美]VernonF.Jones&LouiseS.Jones著.全面课堂管理[M].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5.王珠英,吴烨.问题行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6.[美]RaymondG.Miltenberger.行为矫正:

原理与方法[M].石林等译.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7.卡罗尔·西蒙·温斯坦,安德鲁·J·米格纳诺著.梁钫,戴艳萍译.小学课堂管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8.[美]RaymondM.Nakamura著.王建平等译.健康课堂管理[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9.张金福等编著.新课程与课堂管理[M].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4

10.[英]杰伦迪·迪克西著.王健译.有效的课堂管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1.戴维,李彦.课堂管理技巧[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2.方彤,罗曼丁.全面课堂管理[M].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13.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

14.程向阳.论学生差异资源的教育学价值[J].当代教育科学,2005(15)

15.李森,潘光文.行为分析理论视角下的课堂管理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3(11)

16.言诚.大班额弊端知多少[J].内蒙古教育,2004(3)

17.程介明.大班?

小班?

[J].上海教育,2004(03A)

18.王彦芳,姚建华.课改,如何走出大班额的困扰[J].河北教育,2004

(1)

19.闫江涛.大班额教学环境下学生座位价值的实现[J].教育评论,2005(4)

20.胡继飞.论大班额背景下的我国学校教育生态[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4)

2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K].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2.张希希,田慧生.课堂交往冲突[J].教育研究,2005(9)

23.邱高明,吕济彩.浅谈行为契约在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论坛,2008

(2)

24.郭宏.新课程背景下课堂管理的变革[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

(1)

25.吴晓义.国外积极课堂气氛形成理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7(9)

26.张桂敏.略论教育生态学视野下的课堂管理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07(8)

27.许秀宇.课堂常见问题行为的成因及管理策略[J].现代企业教育,2007(5)

28.唐露萍.课堂管理策略初探[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7

(2)

29.张宇晨,曾健生.课堂管理策略探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

30.李介.课堂管理中的惩罚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04(11)

31.周小宋,李美华.美国课堂管理中的新方法:

行为契约[J].比较教育研究,2004(5)

32.邱乾.西方有效课堂管理的基本策略[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

(1)

33.李朝晖.新课标下的课堂管理策略[J].河南教育,2005(11)

34.和新学.班级规模与学校规模对学校教育成效的影响[J].教育发展研究,2003

(1)

35.马雪.新课程改革中的有效课堂管理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7

(2)

36.马彩霞.课堂管理过程中谨防蝴蝶效应[J].基础教育参考,2007

(2)

37.谢丽君.构建以人为本的有效课堂管理模式[D]: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05.

38.雷爱华.论课堂问题行为.[D]: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广西师范大学,2001.

39.叶健红.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策略研究[D]: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07.

40.刘伟.“大班”课堂教学问题研究——以咸宁市咸安区桂花中学为个案[D]:

[教育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06.

41.王晓晶.以人为本的和谐课堂管理的策略研究[D]:

[教育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06.

42.Edwards,C.H..ClassroomDisciplineandmanagement[M].JohnWiley&Sons,Inc.2000.4-9

43.Walker,J.E..BehaviorManagement:

APracticalApproachforEducation[M].PrenticeHall,Inc.,1999.89.

44.Jones,V.&Jones,L..ComprehensiveClassroomManagement[M].Allyn&Bacon,1990.

45.Wolfgang,C.H.&Glickman,C.D.SolvingDisciplineProblem:

StrategiesforClassroomTeacher[M].Boston:

Allyn&Bacon,1980.

46.Smith,M.&Misra,A..AComprehensiveManagementSystemforStudentsinRegularClassroom[J].TheElementarySchoolJournal,1992.3-4

 

二、文献综述报告

主要内容(对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分类评价,初拟选题范围)

1大班额概念的界定

对“大班”这一概念较为准确的阐述应该是“规模过大的班级”或“人数过多的班级”。

班级规模俗称“班额”,即指“在一位特定教师指导下的一个特定班级或一个教学团体的学生人数。

”由于我国实行的是与欧美国家不同的授课组织形式,相对于欧美国家而言,我国的班级较为固定。

在我国,班级规模实际上往往指的是一个班级内学生人数的多少。

我国教育部于1982年4月16日颁发试行的《中等师范学校及城市一般中小学校舍规划面积定额》规定,完全中学的规模为18、24、30个班,初级中学为18、24个班,每班学生名额近期为50人,远期为45人;小学为18、23个班,每班学生名额近期为45人,远期为40人。

原国家教委1996年4月1日正式实施的《小学管理规程》规定班级学额以不超过45人为宜。

教育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

中小学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学要求安排班额,并根据班额组织教学班级。

原则上普通中学每班学生45—50人,城市小学40—45人,农村小学酌减。

参照我国有关规定,本研究将人数超过国家规定上限的50人的班级视为“规模过大的班级”,为了行文的方便,将其简称为“大班额”。

而在本研究中的大安市实验小学,班级规模普遍超过了70人,远远超出了50人的上限,是当之无愧的“大班额”。

㈡课堂管理概述

1、课堂管理的内涵

⑴国外对课堂管理的释义

近些年来,随着对课堂及课堂管理的关注,中外学者提出了众多的课堂管理理论及课堂管理概念,这对了解和研究课堂管理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国际教育百科全书》对课堂管理界定如下:

课堂管理是为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创造有利环境的过程。

约翰逊(L.V.Johnson)等人认为:

课堂管理是建立和维持课堂群体,以达成教育目标的历程。

斯坦福、埃默和克莱门茨在其《教育领导》一书中认为:

“在含义上,课堂管理要超越学生纪律,两者不能相提并论。

凡是教师为了促进学生同心协力地参与课堂活动,创建生气勃勃、卓有成效的教学环境而做的一切事情,都是课堂管理这个概念中的应有之义。

”同时,埃默还认为:

“课堂管理是指一套旨在促进学生合作和参与课堂活动的教师行为与活动,其范围包括物理环境的创设、课堂秩序的建立和维持、学生问题行为的处理、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和学习的指导。

古德和布罗菲在其《透视课堂》一书中指出:

有些教师认为课堂管理是建构和维持有效学习环境的一个过程,有些教师则简单地认为课堂管理就是要强化自己的权威或训导的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前者的教学成效往往超过后者。

麦卡斯林和古德在《教育研究者》中认为:

课堂管理能够也应该比诱发学生循规蹈矩起到更多的作用,能够也应该是一种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并使自我克制内在化的媒介。

莱蒙奇则认为:

课堂管理是一种提供能够开掘学生潜在能力和促进学生学习进步的良好的课堂生活,使其发挥最大效能的活动。

薛夫雷兹(Shafritz)认为:

课堂管理是教师运用组织和程序,把课堂建设成为一个有效学习环境的一种先期活动和策略。

⑵国内对课堂管理的释义

近年来,我国台湾地区的学者对课堂管理的研究较多,他们提出的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

①课堂管理是教师或教师和学生共同合适地处理课堂中的人、事、物等因素,使教室成为最适合学习的环境,以易于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

②课堂管理是为使儿童能在学校与班级中愉快地学习并拥有各种快乐的团体生活而将人、事、物等各项要件加以整顿,以协助教师开展各种活动的一种经营方法;

③课堂管理是指教师管理教学情境,掌握并指导学生学习行为,控制教学过程,以达成教学目标的技术或艺术;

④课堂管理是教师或学生遵循一定的准则,适当而有效地处理课堂中的人、事、物等业务,以发挥教学效果、达成教育目标的历程。

大陆学者田慧生认为,课堂管理是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教学因素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是鼓励课堂学习的教师行为和活动。

2、课堂管理的功能

课堂中的管理实际是非常丰富的,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不仅涉及课堂的所有方面,而且贯穿课堂活动的始终,它无疑是影响课堂活动效率和质量的极其重要的因素。

良好的课堂管理必然成为保证课堂活动顺利进行和促进课堂不断生长的动力,不良的课堂管理无疑又是阻碍课堂活动顺利进行和影响课堂活动质量的障碍。

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森(H.Anderson)在其研究中就曾指出:

“教师行为倾向于命令、威胁、提醒与惩罚的控制型时,学生对于学校作业显出较多困扰,对教师的管理较为服从,但有时亦有较激烈的对抗:

当教师行为倾向于综合型,即对学生表示出同意、赞赏、接受与有效协助时,学生较能自动自发解决问题,而且也乐意为团体贡献力量。

”可见,不同的课堂管理。

其作用也是不同的。

总体来说,课堂管理具有三方面的作用:

一是维持性,即教师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控制课堂活动,维持课堂的基本秩序,形成稳定的课堂结构和环境;二是削弱性,即由于不良的课堂管理方式引发或激化课堂中的冲突与矛盾,给课堂活动造成消极负面影响,进而削弱课堂对于教师和学生的积极作用;三是促进性,即通过恰当的课堂管理活动,最大限度地满足课堂内个人和集体的合理需要,形成积极良好的课堂环境,激励合作与参与,激发教师和学生潜能的释放,推进课堂不断地生长。

倾向维持型的课堂管理过多地偏重于课堂的秩序与稳定,不能很好地为学生的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留出空间,因而已显得陈旧过时。

课堂管理的削弱性通常与不良的课堂管理联系在一起,其负面意义十分明显,因而不宜提倡。

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而言,课堂管理必然应该以促进性为取向,充分挖掘其促进性功能。

有学者把课堂管理的功能归纳为六个方面:

一是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二是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三是提高学习效果;四是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五是增进师生感情交流;六是促进学生人格成长。

笔者根据课堂管理的涵义,把课堂管理的功能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⑴组织功能:

这是课堂管理最基本的功能。

课堂教学要有效地进行,教师必须对教学设备、教材、学生以及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这样,学生才能由分散的个体变为有效的学习集体,教材、教学设备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教学活动才能有序进行。

⑵维持功能:

维持功能是指教师通过一定的管理策略,较持久地维持课堂教学的秩序,保证教学活动正常进行。

⑶促进功能:

这一功能是指良好的课堂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课堂中学生个体和集体的合理需要,形成积极、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激励学生的参与精神,激发学生潜能的释放。

㈢大班额课堂管理的研究与现状

1、国外有关班额的研究及现状

在国外,班级规模问题较早受到重视。

美国的格拉斯和史密斯在1978年运用综合分析法对1900年至1978年间的77个关于班级规模的实验研究进行了分析与对比,证实在小型班级里学习的学生的学习成绩要高于大型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此项研究在美国教育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班级规模与学生发展的关系表现出奇特的正相关。

国外几乎所有研究都一致证实,班级规模越小,越有利于学生发展。

2、国内有关学者的研究及现状

近年来,随着大班额现象的不断增加,已引起国内有关人士的重视,但从已有的研究来看,多是笼统地描述大班额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

大多认为,班级规模最终将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

天津学者和新学认为:

班级规模影响到教师的“教育关照度”,影响到课堂教学管理,也影响到教学效果。

陈明丽和许明认为:

班级规模过大,会对教师产生心理压力,从而影响教师身心健康。

薛国凤认为:

班级规模过大会对教师和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和班级与学校的氛围产生作用,从而对师生的心理产生影响。

汪霞认为:

班级人数过多易于导致教师的课堂霸权和控制。

闫江涛在《大班额教学背景下学生座位价值的实现》一文中认为:

“在班级教学的课堂环境中,学生所处的教室位置是影响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已有的研究显示,座位的不同,对学生的生理健康、学习效率、课堂纪律等均会造成不同的影响。

”“班额过大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短期内很难改变的现实。

不同的座位具有不同的认知与个性发展价值,也将是学校教育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

胡继飞在《论大班额背景下的我国学校教育生态》一文中则认为:

“大班额的学校有弊也有利。

”“有研究显示,学校规模对学生的非学术成绩的影响明显,但对学术成绩影响不大。

”“大班额因人数多的优势,学生思维活跃、发散性大、信息来源广泛,容易通过信息交流、思维碰撞来促进知识的互补和点燃创新的火花。

李方安在《班级规模与教育公平》一文中认为:

“班级规模是影响教育公平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因素,尤其是现存的城市取向、重点校取向的择校现象,使许多学校班级规模膨胀,更加突出了受教育者的教育公平性问题。

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机会均等、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效果公平。

而班级规模是影响教育过程公平的非常重要的客观因素。

”在大班额课堂中,“处于活跃地带的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活跃,能积极发言和回答问题,他们参与课堂活动及与教师交流的时间和次数明显比坐在教室后排的学生多。

”而处于非活跃地带的学生,则容易分心,搞小动作。

由此可见,“班级规模越大,越容易形成教师期望的空白区。

造成课堂中学生获得教师不公正的期望。

3、评述

通过上述文献资料可以看出,国外的有关研究虽然比较系统,但主要针对的是其本国的实际情况,而我国的班级设置体系与欧美等国家有较大差异,外国的研究成果并不一定适合我国的国情。

而国内现有的研究,从内容上看,一方面大多集中在对外国有关研究情况的介绍,特别是关于美国“缩小班级规模”(ClassSizeReduction)实验计划的介绍和评述,另一方面大多是关于班级规模与课堂教学的研究,真正关于班级规模与课堂管理相关性的研究很少,并且目前专门针对大班额课堂管理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可见这一问题并未引起有关研究者的足够重视。

三、选题依据(包括题目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本研究的学术价值

我国是“穷国办大教育”。

政府投入的不足,教育资源的匮乏,制约着基础教育的发展。

尤其是近年来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择校风盛行,导致大部分学校尤其是城市热点学校班额过大,少则五六十人,多则七八十人,甚至更多。

班额过大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短期内很难改变的现实。

大班额给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多弊端。

尤其是课堂管理,它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领域。

大班额的课堂管理应从哪些方面入手,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应遵循怎样的原则,注意哪些问题,对保证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于以上考虑,本研究的目的在于:

通过对大班额课堂管理实践的描述与反思和国外课堂管理主要模式的批判与借鉴,探讨大班额课堂管理的有效机制,提出有效课堂管理的基本策略,试图构建适应大班额状态的新型课堂管理模式,为改进课堂管理,构建新型课堂,提高育人质量提供借鉴与参考。

2.本研究的应用价值

笔者从1996年从教以来,一直在一线从事教学及管理工作。

十二年来,教过我校唯一一个45人的实验班,也教过近八十人的大班。

由此发现,大班额在课堂管理上,较之于标准班,存在着更多的问题值得研究和亟待解决。

因此,基于多年对课堂管理的关注和体会,毕业论文选取了这个题目进行研究。

更确切地说,与其是对课堂管理的关注,不如说是对课堂质量乃至对学生发展的担忧。

本研究立足于对现有课堂的观察与反思,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技巧和策略,尽可能地为每个学生营造一种愉快、健康、高效的课堂气氛,为建构新型课堂提供一种指引。

从这个意义上讲,本论文研究确定的选题,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

3.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外对课堂管理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迄今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

尤其是70年代以后,人们对课堂管理给予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不仅从理论上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总结出了多样化的课堂管理理论和多种课堂管理模式,而且把研究广泛运用于教师的培养与培训中,成为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内容。

在我国,课堂管理研究才刚刚起步。

过去的教学论著作中很少涉及课堂管理方面的内容,最近几年的一些教学论著作开始注意到课堂管理的重要性,并把课堂管理列为专章进行分析论述,如由田慧生等著的《教学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傅道春著的《教师技术行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出版)、胡淑珍等编著的《教学技能》(湖南示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等著作中均有专门章节论及课堂管理。

尽管教育心理学等学科领域对课堂管理也给予了关注,如由皮连生主编的《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陈琦等著的《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陈安福等编著的《课堂教学管理》、杨心德编著的《中学课堂教学管理心理》等著作也都列有专章,从不同的角度论及课堂管理,但限于篇幅和研究的侧重以及课堂管理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尚未对课堂管理进行系统全面的理论研究与提升,课堂管理的很多问题也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近些年来发表的涉及课堂管理方面或相关的研究论文,大多也只是从某一个侧面或层次切入,缺乏对课堂管理的系统的理性认识。

在当前的教师培训中也几乎找不到课堂管理方面的课程。

从这个意义上而言,课堂管理是我国教学论领域一块有待开垦和值得开垦的处女地。

四、研究方案

1.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研究的目标在于:

(1)通过对大班额课堂管理实践的描述与反思,揭示大班额课堂管理的问题、特点和规律。

(2)比较分析大班额课堂管理的优点与不足。

(3)为改进课堂管理、建构新型课堂提出合理的建议与对策。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以《教育学》和《心理学》为依据,并引入国内现有的课堂管理理论,比较分析大班额下课堂管理的状况,对大班额课堂管理的问题、特点、规律等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大班额课堂管理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本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在于:

(1)调查分析大班额课堂管理现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2)目前大班额课堂管理存在的共同问题;

(3)如何构建科学的、适应大班额的课堂管理机制。

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本研究拟采用文献综述法、访谈法、问卷法等研究方法,深入了解大班额班级中,教师课堂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的方法,整理国内学者关于课堂管理方面的理论加以利用,为一线教师提出合理的建议与对策。

本研究的访谈拟分别访谈我校各学科从事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并利用调查问卷,了解课堂管理情况。

需要录音机、记录本等工具,研究方法的可行性高,操作性强。

3.本题目的创新之处和可预期的创造性成果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

(1)以某一个领域为突破口,通过调查分析的研究方式探讨大班额背景下课堂管理的基本情况,探询课堂管理的深层问题。

(2)对如何进行科学的、有效的课堂管理进行研究,为一线教师提出合理的建议与对策。

(3)引入国内现有的管理理论,为课堂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

4.课题工作量、年度研究计划、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第一阶段:

(2008年9月——2008年10月)

搜集资料,拟定课题研究基本框架。

第二阶段:

(2008年11月——2008年12月)

课题前期准备工作(访谈)

第三阶段:

(2009年3月——2009年7月)

课题实施。

第四阶段:

(2009年8月——2009年12月)

总结阶段,完成结题报告。

可能遇到的问题:

在课题的前期准备阶段可能遇到资料搜集不完整,世界各国对班额大小都有自己的规定,因国情、教育体制等存在差异,因此外文资料的搜集可能不足,可利用价值可能难以达到预期的程度;课堂管理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逐渐被重视的一个研究领域,相关的研究资料不足,因此给问卷、访谈造成困难。

解决的办法是尽量完善访谈提纲,尽量做到深入访谈;建立与一线教师的密切联系,完成调查、访谈工作。

五、研究基础

1.与本题目有关的研究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

我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对小学课堂管理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也非常感兴趣;另外,我所任教的学校从2002年开始承担吉林省“十五”期间重点规划课题《青少年责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研究工作,在课堂管理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为论文的撰写奠定了很好的研究基础。

2.已具备的研究条件,尚缺少的研究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

关于本题目的研究工作,由于师大网络与图书馆的优越条件,为搜集更多更完整的资料提供了条件;我校是大安市小学中的龙头校、示范校,现有学生2300余人,33个教学班,班额少则60余人,多则80余人,这为本题目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环境;另外,有学会领导、导师的指导帮助和学校的支持,不时提点、督促,更增加了课题完成的可能性及质量保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