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啤酒行业竞争战略研究及建议.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566592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43.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啤酒行业竞争战略研究及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国啤酒行业竞争战略研究及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国啤酒行业竞争战略研究及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国啤酒行业竞争战略研究及建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国啤酒行业竞争战略研究及建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啤酒行业竞争战略研究及建议.docx

《中国啤酒行业竞争战略研究及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啤酒行业竞争战略研究及建议.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啤酒行业竞争战略研究及建议.docx

中国啤酒行业竞争战略研究及建议

2019年中国啤酒行业

市场竞争战略及建议

让每个人都能成为

战略专家

管理专家

行业专家

……

目录

第一章市场竞争战略的基本类型与选择2

一、成本领先战略及关键因素2

二、差异优势竞争战略及关键因素3

三、集中优势竞争战略4

四、专业化战略5

五、高质量竞争战略5

六、竞争战略选择依据6

第二章2018-2019年中国啤酒行业市场现状分析7

第一节啤酒行业的相关概述7

一、定义7

二、发展历程7

二、产业链7

第二节2018-2019年中国啤酒行业发展情况分析7

一、市场规模7

二、产量情况8

三、进口情况9

四、出口情况10

五、消费情况12

六、企业经营情况12

七、国际化有望开启14

第三章2019年啤酒行业市场竞争战略研究及建议18

一、衡量自身优劣势及条件18

二、竞争战略调整的路径选择18

三、打造新能源企业竞争优势18

(一)打造资本运营优势18

(二)打造生产精细管理优势18

(三)打造总体成本优势19

(四)打造市场营销能力优势19

第四章企业失败的原因及提高胜率的策略21

一、企业失败的原因21

二、提高胜率的策略22

第一章市场竞争战略的基本类型与选择

企业竞争的优势来源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创造价值的能力,而价值一般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创造出来:

一种方法是降低成本;另一种是通过使自身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与其竞争对手的有所区别,使自身企业产品定价及销售价格高于对手的价格,从而获得更大的价值;还有一种是,盯准某个市场,做小众产品,为特定的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这样做也有助于降低成本。

由此产生的战略包含以下三种:

低成本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战略。

另外还有延伸出来的专业化战略、高质量竞争战略等。

一、成本领先战略及关键因素

成本领先战略是指企业通过有效途径降低成本,使企业的全部成本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甚至低于同行业中最低成本,从而获得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

低成本战略又叫做全面成本领先战略,指企业在提供相同的产品或服务时,通过在内部加强成本控制,在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服务和广告等领域内把成本降低到最低限度,使成本或费用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或主要竞争对手,从而赢得更高的市场占有率或更高的利润,成为行业中的成本领先者的一种竞争战略。

该战略的指导思想是在较长时期内保持企业产品成本处于同行业中的领先水平,并按照这一目标采取一系列措施,使企业获得同行业平均水平以上的利润。

该战略可以使企业在与竞争对手的竞争中,具有进行价格战的绝对优势,即企业利用低价格从竞争对手手中夺取市场占有率,扩大销售量,获得高额利润。

该战略强调不断降低成本,通过以最低的成本提供同等的产品和服务而获得竞争优势。

实施“成本领先战略”,要求企业必须建立起规模化、高效率的生产设施,全力以赴地降低产研、供应、营销、销售及服务等各方面的成本与费用。

为实现这些目标,企业管理者要对成本控制给予高度重视,保证自己的总成本低于竞争对手。

要想获得总成本极低的优势,通常要求企业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或其他优势(如与原材料供应商具有良好的关系)。

一旦企业获得了成本“低”的优势,其获得的较高利润,又可以使企业对新设备进行再投资,来维护成本上的领先地位。

这种再投资是企业长期保持成本优势的重要条件。

实现低成本战略的关键是发挥规模经济的作用,使生产规模扩大、产量增加,使单位产品固定成本下降。

在扩大生产规模过程中,争取做到:

1.以较低的价格取得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和劳动力;

2.使用先进的机器设备,增加产量,提高设备利用率、劳动效率和产品合格率;

3.加强成本与管理费用的控制等。

实现低成本战略,可以低于竞争者的价格销售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也可以与竞争者同价销售产品,取得较高利润。

低成本战略流行于20世纪70年代,当同行企业都采用各种措施使成本降到最小化或接近极限时,这一战略就失去意义了。

二、差异优势竞争战略及关键因素

差异化战略是指为使企业产品与竞争对手产品有明显的区别,形成与众不同的特点而采取的一种战略。

这种战略的核心是取得某种对顾客有价值的独特性。

企业要突出自己产品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差异性,主要有产品、服务、人事与形象四种基本途径。

差异化战略的实施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和组织要求。

实行差异化战略,可以培养顾客对品脾的忠诚,降低其对价格的敏感性;即使价格高于同类产品。

顾客也会产生偏爱。

差异化战略是将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差异化,在全产业范围中独辟蹊径开发出与众不同的东西。

实现差异化战略可以有许多方式,如设计识辨度高的品牌Logo、拥有专有独特技术和性能、优质的顾客服务、网络布局及其他方面的独特性等。

公司产品或服务在多个方面都具有差异化的特点是一种理想状况,难以实现。

该战略是企业向市场提供与众不同的产品或服务,用以满足顾客特殊的需要,从而形成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

这种战略的主要特点就是创新,包括采用新材料、应用新的技术、制造新产品、提供新服务等。

“差异化战略”主要是保证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具有差异化,在消费者心智中,建立起与竞争对手与众不同的认知。

企业以表现某些方面的独到之处为竞争主要手段,希望在与竞争对手的差异比较中占有优势地位,便形成差异优势战略。

这里的差异包括:

产品的性能、质量、款式、商标、型号、档次、产地、生产产品所采用的技术、工艺、原材料以及售前售后服务、销售网点等方面的差异。

实现差异化战略有许多方式,如建立高端品牌形象,或保持技术、性能、渠道布局、客户服务及其他方面的差异化。

更理想的是企业能在几个主要方面实现差异化。

如果能成功实施差异化战略,企业将有可能成为行业中获利较高的厂商。

因为凭借差异化,企业能够建立起防御阵地来应对五种主要竞争力量的挑战。

实施差异化战略与提高市场份额的目标往往不能兼顾,因为建立差异化总是伴随着较高的成本与费用。

有时即便全行业范围的用户都了解公司的差异化,也会有大量顾客不愿意或没有有能力支付企业要求的高价格。

差异优势竞争战略的关键是在各个企业大批量生产同一无差异产品并出现销售困难时提出来的一种战略。

因为在上述情况下,解决问题的出路是使企业在技术、实力、创新能力、原材料、经营经验等方面的优势,成功地转化为产品、服务、宣传、网点等方面独具特色的差异优势。

减少与竞争对手的正面冲突,并在某一领域取得竞争的优势地位。

在行业内,顾客对具有特色的产品可能并不计较价格或无法进行价格比较,从而可以高于竞争者的价格销售产品,而取得更多利润;在行业外,具有特色的产品又可以阻碍替代者和潜在加入者进入和提高与购买者、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

但实施这一战略可能要付出较高的成本代价;当较多的顾客没有能力或不愿高价购买特色产品时,市场占有率提高较困难。

三、集中优势竞争战略

集中化战略也称为聚焦战略,是指企业或事业部的经营活动集中于某一特定的购买者集团、产品线的某一部分或某一地域市场上的一种战略。

这种战略的核心是瞄准某个特定的用户群体,某种细分的产品线或某个细分市场。

集中化战略一般有两种变化形式,一种是低成本集中化,另一种是差异化集中化。

具体来说,集中化战略可以分为产品线集中化战略,顾客集中化战略,地区集中化战略。

集中战略是企业把经营重点放在一个小众的目标市场上,并为这个特定的小众目标市场提供特定的产品或服务,缩小企业的竞争范围,增强相对竞争优势,这也是为避免与竞争对手发生正面冲突,使企业处于一个缓冲地带而经常采用的一种战略。

该战略通过满足特定消费群体的特殊需要,或者集中服务于某一特定的区域市场,来建立企业的竞争优势及市场地位。

其最为突出特征是企业专门服务于大众市场的一小众,也就是针对某一类型的顾客或某一地区性市场作密集型的经营。

实施这种战略的企业能够控制一定的产品势力范围,其竞争优势地位较为稳定,其他竞争者不易与之竞争。

其经营目标集中,可以集中利用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有条件深入钻研以至于精通有关的专门技术;因为生产高度专业化,所以能够获得规模经济效益,降低成本,增加收益。

集中优势竞争战略要求企业致力于某一个或少数几个消费者群体提供服务,力争在局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

所谓集中,就是企业并不面向整体市场的所有消费者推出产品和服务,而是专门为一部分消费者群体(局部市场)提供服务。

集中精力于局部市场,仅需少量投资,这对中型企业特别是小企业来说,正是一个在激烈竞争中能够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同时这一战略既能满足某些消费者群体的特殊需要,具有与差异战略相同的优势;又能在较窄的领域里以较低的成本进行经营,兼有低成本战略相同的优势。

但它也有一定的风险:

当所面对的局部市场的供求、价格、竞争等因素发生变化时,就可能使企业遭受重大损失。

四、专业化战略

“专业化战略”是企业聚焦某个特殊的客户群体、某个细分产品线或某一细分区域,为其提供产品与服务。

企业采取低成本或差异化战略,都是要在更广阔的全行业范围内竞争。

而专业化战略却是围绕“如何很好地为某一特殊目标客户服务”建立的,企业所制定与执行的每一项核心策略都要紧紧围绕这一核心思想。

采取专业化战略基于这样的思想前提,专业化能够使企业以更高效率、更好效果为某一细分客户群体服务,从而超过在较广范围内经营的竞争对手。

采取专业化战略,可以使企业通过满足特殊对象的需要实现差异化,也可以在为细分客户服务时实现低成本,或者差异化与低成本二者兼得。

采取专业化战略可以使企业赢利能力超过行业平均水平,获得的低成本或差异化优势也能保护企业抵御各种竞争力量的威胁。

但采取专业化战略也意味着企业要放弃一部分市场,获取高利润率,必定以牺牲客户数量为代价。

五、高质量竞争战略

高质量竞争战略是指企业以高质量为竞争手段,就是致力于树立高质量的企业形象,并希望在竞争中以高质量超越竞争对手。

实施这一战略时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怎样认识和塑造高质量。

20世纪90年代初,市场学界提出了“全面质量营销”(TotalQualityMarketing)的新概念:

1.高质量要注重产品的性能质量。

包括产品的功能、耐用性、牢固性、可靠性、经济性、安全性等;

2.高质量要以顾客需求为依据。

--性能质量的“高”是相对的,要适度;

3.高质量要反映在企业的各项活动和创造价值的全过程中。

4.高质量在比较中不断进取。

作为一种竞争战略,高质量的优势是明显的:

它是一切竞争手段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树立良好企业形象的基础。

六、竞争战略选择依据

研究结果表明:

上市公司的成本黏性与产品市场竞争度呈反向变动关系,企业的成本黏性会因竞争战略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征,差异化战略与成本黏性显著正相关,而成本领先战略则与成本黏性显著负相关。

建议管理者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要依据企业所处市场竞争度强弱来进行成本管理,对拥有较高创新能力的企业采用差异化战略,而对成本控制严格的企业则采用成本领先战略。

第二章2018-2019年中国啤酒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第一节啤酒行业的相关概述

一、定义

啤酒是以大麦芽为主要原料,大米为淀粉类辅料,并加啤酒花,经过液态糊化和糖化,再经过液态发酵而酿制成的。

其酒精含量较低,含有二氧化碳,富有营养。

它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低分子糖、无机盐和各种酶。

这些营养成分人体容易吸收利用。

啤酒中的低分子糖和氨基酸很易被消化吸收,在体内产生大量热能,因此往往啤酒被人们称为“液体面包”。

二、发展历程

中国啤酒行业目前已跨入成熟发展期,格局基本稳固,竞争程度较为激烈。

作为舶来消费品,啤酒行业在中国的市场认可度逐步提升,1980-2013年期间,中国啤酒产量持续增长,年复合增速约为13%,历史最高增速超过40%,行业规模日益庞大,2014年后行业进入缩量调整期,市场集中度逐步提升,产品品类也逐步丰富。

现阶段,行业整合和扩张基本到一定阶段,大规模整合难度加大;同时近几年进口啤酒冲击加剧,消费需求呈现高端化、多样化与个性化,消费边际增长动能减弱,但由于国内产品同质化仍然较为严重,导致行业竞争程度较为激烈。

二、产业链

啤酒上游的原材料主要有:

大麦、大米,酒花,酵母等。

而麦芽的生长受产地气候变化影响较大,因此如果阴雨天气较多,则上游原材料价格也随之变化。

上游主要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将影响一些公司的经营业绩。

啤酒中游生产环节包括干啤酒、全麦啤酒、黑啤酒的生产。

啤酒的下游则主要是通过商超、便利店、餐饮店、KTV、电商环节等渠道到达最终消费者。

第二节2018-2019年中国啤酒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一、市场规模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啤酒业已逐步成长为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之一。

目前,中国啤酒业产品品种相对单调,可选择性差,在中国啤酒市场上,低端啤酒仍是消费市场的主体。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

中国啤酒的消费量呈现出先增后降的趋势,由2013年的490亿升增长至2015年的501亿升,随后下滑至2017年的456亿升,主要是由于差异化和多元化消费需求增长,使啤酒产品的消费粘性降低,而预调酒和亲民低端白酒产品对啤酒消费产生了一定的替代作用,导致啤酒消费呈现下降趋势。

但是,随着消费者对啤酒品质需求和个性化需求的增强,啤酒销售单价不断增长,驱动了啤酒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2013至2017年,中国啤酒销售额从4020亿元增长至538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8%。

随着中国居民消费结构转型和啤酒产品结构转变,以及啤酒优势文化的逐步推进和深入,中国啤酒市场的消费容量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国内啤酒行业的消费升级带动产品结构优化和价格提升,啤酒市场消费由增量向增质转变,差异化、高品质啤酒将成为啤酒消费的主流选择。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中国啤酒的销售额将从2018年的5626亿元增加至2022年的727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5%,中国啤酒的市场规模将稳步增长。

二、产量情况

啤酒是人类最古老的酒精饮料之一,是水和茶之后世界上消耗量排名第三的饮料。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国啤酒产量呈逐年下滑的状态。

2014-2017年啤酒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7%。

国内自2014年7月之后,啤酒产产销量进入了持续下滑的趋势;2016年我国啤酒产量4506.4万千升,同比下降4.44%,幅度较2015年下降4.19%有所增长。

2017年全国啤酒产量为4401.5万千升,同比下滑2.33%;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预计2018年中国啤酒产量下滑至4307.7万千升,降幅逐渐收窄。

2018年1-10月中国啤酒产量为347.44亿升。

从全国各省市啤酒产量来看,2018年1-10月全国各省市均生产啤酒。

2018年1-10月啤酒产量排名前十的地区是山东省、广东省、浙江省、四川省、辽宁省、河南省、江苏省、黑龙江省、湖北省、河北省。

其中,2018年1-10月山东省啤酒产量位居第一,占全国啤酒总产量的15.45%。

2018年1-10月山东省啤酒产量为53.69亿升。

2018年1-10月广东省啤酒产量为34.1亿升,位居第二名。

2018年1-10月浙江省啤酒产量为22.1亿升,位居第三名。

2018年11月,中国规模以上啤酒企业产量189.1万千升,同比增长1.9%;2018年1-11月,中国规模以上啤酒企业累计产量3652.1万千升,同比下降0.3%。

据了解,我国啤酒行业量的下滑主因是低端产品,但占比最大至今仍有近80%;而中高端产品特别是高端产品增速最快,是带动行业量价提升的驱动力。

未来整个啤酒产品的需求结构,将会从金字塔形向橄榄形过渡,低档萎缩、腰部增加、高端部分继续拉长。

国内企业也纷纷发力差异化产品、中高端啤酒产品以及细分市场特色产品,高端产品增长强劲,销量结构上的变化提示我国啤酒行业逐渐进入结构性调整阶段。

三、进口情况

据海关数据统计,2017年1-12月中国啤酒进口数量为716196千升,同比增长10.8%;2017年1-12月中国啤酒进口金额为750408千美元,同比增长12.72%。

日前,海关总署公布了2018年10月进口啤酒数据。

数据显示,今年10月,中国进口啤酒5.69万千升,同比下降3.4%。

据悉,这是进入2018年以来进口数据首次下滑。

2018年10月中国进口啤酒5.6914万千升,同比下降3.4%;金额为4.5341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9.1%。

累计方面,2018年1-10月,中国累计进口啤酒71.6590万千升,同比增长19.8%,金额为51.3515亿元,同比增长22.3%。

虽然10月份进口啤酒量下滑不大,但这是进入2018年以来的首次下滑。

2018年1-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进口啤酒数量的增幅分别为41.8%、9.3%、2.8%、25.9%、15.1%、31.1%、47.1%、2.6%;同期金额增幅分别为35.9%、21.2%、8%、25.2%、8.5%、34.8%、48.1%、13.2%。

一直是增长态势。

10月中国进口啤酒数量下滑原因分析

1、进入淡季后,啤酒销量下滑是必然,何况今年的世界杯已经透支了很多的销售。

此外,今年以来,无论是进口啤酒商还是国产啤酒商,日子都不好过,很多大品牌的啤酒经销商都不做了,改去其他企业做代理。

2、另一方面,国产啤酒10月份同样出现下滑。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8年10月,中国规模以上啤酒企业产量224.1万千升,同比下降1.4%。

2018年1-10月全国啤酒产量为3490.4万千升,同比0%。

3、进口啤酒数据下滑除了季节性的原因,还由于进口啤酒在中国发展好多年,经过了大洗牌,当前很多进口品牌不被消费者认可,面临去库存的问题。

内部洗牌情况逐渐显现未来很多品牌会淘汰出局

不过单月的数据不太能作为悲观的信号,也有可能是去年10月份啤酒火热的销售态势造成了今年数据上的同比下滑。

值得一提的是,进口啤酒进入中国十几年后,已经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点。

当前进口啤酒已不像前些年那样高定价,当前进口啤酒的定价更加亲民,超市也常能见到5元/瓶的进口啤酒。

进口啤酒的盈利模式,已经实现从单瓶利润到单箱利润到年度利润的转变,进入了阶段性的规模化阶段。

另外,内部洗牌的情况已经开始逐渐显现,未来很多品牌会淘汰出局。

进口啤酒的成本不像大家之前想象的那么高,价格会越来越亲民。

在未来,进口啤酒的价格会进一步下降,和国产啤酒的价格不断接近。

不过,当前进口啤酒的消费群体追求的不仅是口感或品质,还有进口品牌的品牌价值。

因此,未来进口啤酒的价值感会更高,规模也会继续扩大。

预计未来进口啤酒的规模将有超过3%的阶段性发展,最终面临5%的发展瓶颈。

四、出口情况

2013年-2017年中国啤酒出口量逐渐增长,增长幅度逐渐加大;2017年中国啤酒出口量为36095万升,同比增长23.8%。

2017年1-12月中国啤酒出口金额为227604千美元,同比增长18.1%。

2018年10月中国啤酒出口量为3038万升,同比增长16.6%。

2018年1-10月中国啤酒出口量为31723万升,同比增长7.4%。

在出口金额方面,2013年-2017年中国啤酒出口金额逐渐增长,2017年中国啤酒出口金额为227.6百万美元,同比增长18.1%。

2018年10月中国啤酒出口金额为19.88百万美元,同比增长13%。

2018年1-10月中国啤酒出口金额为210.48百万美元,同比增长13.2%。

五、消费情况

目前,我国人均啤酒消费量达35.77升/人,已经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32.59升/人,但仍低于日本47.69升/人、美国74.59升/人、英国的75.22升/人、德国的107升/人的啤酒消费量,人均啤酒消费量仍存上升空间,但更大的机会在于消费结构的变化。

从地域来看,啤酒市场具备典型的地域失衡特征,中西部消费力相对较弱。

以2016年为例,全国人均啤酒消费量约为33升/人,仅有北京、山东等13个省份的人均消费量达到全国平均线,且基本分布在东部,其中北京和山东的人均达到60升/人以上;而其余省份则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线,如海南的人均消费量仅是全国平均值的1/6左右,地域分布上大多数位于中西部省份。

六、企业经营情况

2017年共有7家啤酒行业A股上市公司,7家啤酒上市公司主营业务营收共计459.38亿元,净利润共计19.9亿元。

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的啤酒企业有2家,分别为青岛啤酒和燕京啤酒。

净利润超1亿元的啤酒企业有4家,分别为:

青岛啤酒、重庆啤酒、珠江啤酒和燕京啤酒。

值得提出的是2017年啤酒行业A股上市公司青岛啤酒营收净利均第一。

2018年9月,多家啤酒企业陆续发布亮丽的中报业绩。

然而,在整个啤酒市场报表业绩飘红的背后,并未有企业利润大幅增长相支撑。

如广州珠江啤酒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江啤酒”)的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基本上都来自于政府补助以及投资收入,主营业务占比较小。

业内人士指出,啤酒行业业绩整体向好,但背后补助金额较高,一些地方为了扶持啤酒企业,以各种方式进行补助,不过,企业发展“造血”能力和政策“输血”支持之间,还应该保持一定的平衡,切莫颠倒主辅。

“盈利”靠补助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各啤酒企业财报时发现,不少啤酒企业的非经常性损益资金中都出现过较高额度的补贴以及投资利息等额外收入。

其中,珠江啤酒最新财报显示,2018年上半年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耗资7246.01万元,是429578.7万元募集资金的利息。

在2017年财报中,珠江啤酒获得62.75%高增长的净利润1.85亿元中,包含了高达0.85亿元的补助金额,逼近净利润的一半。

扣非后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为3401.56万元,2017财年一年共获得涉及政府补助的项目高达86项。

事实上,依靠补助以及融资等方式“过日子”的啤酒企业不在少数。

除了珠江啤酒外,青岛啤酒、燕京啤酒都曾拿过上亿补助。

即便是中国啤酒市场的龙头企业华润啤酒,也出现过靠补助“撑”业绩的窘境。

北京商报记者查阅大量数据后发现,华润啤酒2014-2016这三个财年间的净利润分别为5.78亿元、6.67亿元、6.29亿元,而同一时间公司获得的补助金额则分别为4.12亿元、2.92亿元、4.62亿元。

可以看出,在华润啤酒近三年的净利润中几乎60%都来自于补助。

对此,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政府补贴对于企业或者产业起到一个帮扶和支持的作用。

包括像珠江啤酒等企业,拥有这种补助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企业经营上的短板。

但是对企业长久发展而言,高额补助会存在一定的风险。

当前很多企业采取的是“政府输血和企业造血”双盈利模式,对政府补助的依赖程度很大,未来,对于这类企业,特别是上市企业应该向“以企业造血为主,政府输血为辅”的模式转变,这样公司的运营、抗风险能力才会增强。

企业“造血”不足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消费升级的促进,中国的啤酒消费水平也有所提高,同时饮酒人群的年轻化也为啤酒消费的增长奠定了基础。

但由于各国在饮酒习惯上的差异性,目前中国的白酒消费仍然占据主流地位,酒业专家蔡学飞指出,因此,综合考虑来看,中国啤酒行业继续提升的空间较为有限。

在朱丹蓬看来,其实国内的许多啤酒企业一直都在努力进行主营业务的经营,但是收效并不好。

“中国进入市场经济才40年,工业化程度尚处在一个初级向中级阶段过渡的时期,在这样一个阶段,企业的发展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

”中国啤酒企业基本上都是通过并购扩大势力范围,这和啤酒的销售半径有关。

但随着消费者消费水平以及消费需求的提高,在更多有特色、口味更丰富的产品面前,以前许多靠并购得来的工厂现在反而变成了企业难以推陈出新的劣势。

另外,随着中国啤酒市场毛利率的降低,啤酒企业盈利也在不断下降。

由于行业产能过剩矛盾较为突出,原材料价格、人工成本的持续上涨,都对啤酒企业生产经营成本造成了较大压力。

业内普遍认为,在多方啤酒企业激烈竞争的时候,许多本土品牌,尤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