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标点符号.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566005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docx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确使用标点符号.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docx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教学目标:

1、依据课程标准,了解《考试说明》对此项考查的要求。

2、通过分析高考试题,寻求规律,掌握考查的重点。

3、加强备考方法的指导,强化基础训练。

4、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位置,着重掌握冒号、分号、破折号、引号、问号的用法及标号与点号的连用。

5、能给现代文、文言文加标点。

6、对错、漏标点能加以改正或补出,做到书写规范,使用正确。

7、形成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位置。

2、对错、漏标点能加以改正或补出,做到书写规范,使用正确。

3、形成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教学难点:

1、掌握标点符号正确使用的方法。

2、形成标点符号正确使用的能力。

教学设想:

1、适当介绍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把握规律,了解方法。

2、注重学生练习,注重讲析、强化。

3、引导学生整理、积累、记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注重方法的指导、能力的培养。

5、安排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有一位媒婆为一位秀才作媒,写了一张纸条告诉秀才女方的长相,秀才看了非常高兴,以为自己可以娶一个漂亮老婆,请你依秀才的想法加上标点符号:

乌黑头发没有麻子脚不大正常(乌黑头发,没有麻子,脚不大,正常。

可是结婚那天,一翻开头纱,秀才吓了一跳,新娘头发稀疏、一脸大麻子、两只大脚还长短不齐,秀才生气的找媒婆理论,媒婆却说:

“我早就告诉你了!

”请依媒婆的意思加标点:

乌黑头发没有麻子脚不大正常(乌黑,头发没有,麻子,脚不大正常。

可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显得多么重要。

二、考点解读

  标点符号虽然不是安徽高考的知识点,但是在作文评分标准中有“标点正确”的要求,同时,正确应用标点符号的能力也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之一。

标点符号简称标点,分为两大类,一是点号,一是标号。

点号有七种:

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

标号有九种:

引号、括号、书名号、省略号、破折号、间隔号、连接号、着重号、专名号。

点号主要是表示语言中种种停顿和语气的,标号主要是标明词语或句子的性质和作用的。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的一套符号,在汉语表达中,它对表情达意起着一种重要的辅助作用,可以帮助我们分清句子结构、辨明不同语气,正确地理解词语的性质和文章的意义。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对阅读和写作都很重要,是语言运用的一项基本功。

其涉及的知识点可归纳为五个方面:

1.能够正确理解语义,辨别语气,分析语言结构,这是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前提。

2.掌握七种点号和九种标号的用法,这是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基础。

3.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书写位置。

4.具有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5.具有识别、改正错误标点符号的能力。

三、必备知识梳理

标点符号用法的复习与备考,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辨认识别上。

首先应弄清楚16种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知道哪几种在实际运用中易混易错,然后选择相应的练习题进行训练,通过练习,探求规律,掌握方法。

具体说来,要做到以下几点:

1、弄清功用。

切实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独特功用,特别是对于那些易混淆的标点,更要掌握它们的用法,从而正确地使用和判断。

2揣摩语气。

判断句子的语气要从整个句子去考虑,不能只看其中的一些词语。

如有的

句子虽有疑问词,但整个句子表达的是陈述语气,句末就只能用句号,而不能用问号。

3、分析结构。

句子的结构影响着标点的使用。

如单句内部不能用句末点号(句号、问号、叹号),同样,复句的各分句之间,不能使用顿号。

4、紧扣语境。

标点在一定语言环境里有一些变通的用法。

如:

①我们清楚地看到,上海广大人民群众在这次抗洪斗争中为江浙人民作出了重大贡献。

②科学研究表明:

人类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

同是动宾之间,一者用逗号,一者用冒号,为什么?

①句用逗号的条件是,宾语是一个比较长的主谓词组,不用逗号隔开,读起来就会感到吃力。

②句用冒号的条件是为了强调宾语的重要性,因而把它放在比较突出的位置上。

5、理解句意。

审视标点的正误要和正确理解句意结合起来。

如:

老杨同志,请您稍等一下!

“稍等”说明语气比较舒缓,既然是语气舒缓的祈使句,那么末尾就该用句号,而不是感叹号。

6、留意套用。

所谓“套用”是指在标点使用时,有不少情况是点号和标号连在一起使用,最常见的有引号与句末点号的套用和括号与点号的套用这两种。

它们的位置关系都有一些要求,要留意。

7、注意区别。

如冒号中总说与分说的用法,容易和破折号中表示说明或注释的用法相混淆。

看一个例子:

在下列句子的◇处加标点:

①今天晚会上有如下节目◇舞蹈、独唱、二重唱、相声和杂技。

②这次职工代表大会有三项议程◇审议奖惩条例,通过三年规划,选举职工代表会理事。

③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伟大的贡献。

④胡适的学术活动的终极目的,就是在替中国人民的敌人◇帝国主义、封建军阀、买办资产阶级,起帮凶作用。

四个句子,似乎都有总说与分说部分,但①②句分说部分是总说部分的分项叙述,应用冒号,③④句分说部分是对总说部分的注释,则应用破折号。

同时,凡是用破折号表示注释的,可以把注释删去,句子的内容与形式仍是完整的;而用冒号表示总说与分说的句子则不能把分说部分删去。

从语气方面分析,用冒号表示总说与分说时,中间的停顿时间较长;而用破折号表示注释时,则没有停顿时间或停顿时间很短。

四、标点符号的用法

(一)点号

  点号的作用是点断,主要表示语句的停顿、结构关系的语气。

按照使用的不同位置,点号可分为句末点号和句中点号两种。

1.句末点号。

包括句号、问号、感叹号三种,表示一句话说完之后一个较大的停顿。

(1)句号(。

)句号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陈述句完了之后的停顿。

①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都要认真学习和了解祖国的历史。

(陈述句)

②请把门关上。

(祈使句)

③下课了。

(独词句)

句子无论长短,只要结构完整,意思独立的陈述句,句后都应用句号停顿。

要特别提醒的是句中虽然有疑问代词、疑问语气词,若全句表达的是一个陈述的语气,句末必须用句号。

如:

④他让我谈谈怎样做饭。

⑤我问他姓什么。

(2)问号(?

)问号用在一句话未尾,表示疑问的语气。

如:

①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

②他是谁?

从什么地方来?

使用问号应注意:

 1、反问句和设问句都是无疑而问。

前者只问不答,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后者自问自答,以期引起读者注意,但二者均是疑问语气,因而句末都用问号。

例如:

①在战争激烈的时候,我们不是曾经来回走在田野里寻觅野草来么?

②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

是我们劳动群众。

2、选择问句虽然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择项,但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完整的意思,因而只在句未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之间用逗号。

如:

①她是从四叔家里出去就成乞丐的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乞丐的呢?

②明天是你去监考呢,还是我去监考呢?

如果选择项比较短,选择项之间的停顿也比较短甚至没有停顿,选择项之间也可以不用逗号,只在句末用问号。

如:

你是走还是留?

他是小王的哥哥还是弟弟?

3、有些表示委婉语气的析使句,句末也可用问号。

如:

①请你稍微挪一下凳子好吗?

②你来一下好不好?

4、有的问句,主语和谓语倒置,应注意把问号放在句未。

如:

怎么啦,你?

(你怎么啦?

你到底去不去呀,我的小祖宗?

(我的小祖宗你到底去不去呀?

5、有的句子里虽含有疑问词(谁、什么、怎么样等),但并非真正发问,而是表达一个陈述语气,因而应用句号。

如:

①我不知道他去车站接谁。

②我没什么,可不知道人家怎么想。

(3)感叹号(!

)感叹号表示感情强烈的句子末了的停顿。

①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

如:

一旦扎下根,不怕遭践踏被蹂躏,还是一回回地爬起来,开出小小花朵来的蒲公英!

歌唱吧,为迎接香港回归!

②语气很重、很强烈的祈使句也使用叹号。

如:

祥林嫂,你放着罢!

③语气强烈的反问句后也用叹号。

如;世界上哪有不包含矛盾的事物!

④语气强烈的独词句、非主谓句和带有强烈感情的感叹词,都可用叹号。

如:

长途!

飞机!

啊呀!

你走错了。

⑤在称呼语、应答词和象声词后面,以及标语口号的末尾,如果带有强烈感情,也都用感叹号。

如:

嗷妈妈!

唉!

啪啦啦!

为考取名牌大学而努力奋斗吧!

使用感叹号应注意:

①语气平和,表达感情相对弱的用逗号:

啊,这不是我二十多年来时时记起的故乡吗?

②叹号有时叠用:

生活条件很差,疾病!

严惩!

生命垂危!

③若感叹部分作了陈述句的成分,则不可用:

这人使大家觉得他多么老实,多么积极啊。

2.句中点号

包括逗号、分号、顿号和冒号四种,表示句中的停顿和结构关系。

(1)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

①复句中,分句内部或分句中间,经常用逗号。

如:

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

②句子主语较长,或主语虽短,但需要强调时,或主语后带有语气词时,主语后要用逗号。

如;这巨大的打击和难言的悲痛,几乎把吴吉昌击倒了。

他,就是我们班主任刘老师。

你啊,真不争气。

③句子谓语是主谓短语,主语后面有时要停顿,就用逗号。

如;这洋八股,鲁迅早就反对过的。

④句子宾语较长时,前面用逗号。

如:

我记得,她那时还是个不懂事的小姑娘。

⑤状语在句首,状语之后用逗号。

如:

眨眼间,岗尖岗尖的四大堆柴草已经准备好!

⑥用在倒装句子成分之间。

如:

出来吧,你们!

(主谓倒装)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菇奋郁郁的。

(定语后置)

我们的祖国正高速度地向前跃进,沿着胜利的道路。

(状语后置)

⑦用在并列词组之间。

如:

桐木岭,黄洋界,朱砂冲,八面山及双马石,是井冈山五大哨口。

铅笔,橡皮,电子计算器,各式圆规,大大小小的塑料三角尺,占据了半张办公桌。

水稻、小麦、棉花,化肥、石油、煤炭,这些都是国家统购统销的物资。

(大并列之间套小并列)

⑧用在关联词之后。

如:

他现在还不十分努力,但是,和以前相比,已经有相当大的进步了。

⑨句子中的特殊成分,一般要用关联词把它们和别的成分分开。

如:

老李,我们的班长,昨天进京受奖去了。

.......(同位词)

什么样的阶级,更确切地说,站在什么样的阶级立场上,就有什么样的理想。

(插入语)

(2)分号(;)表示分句内部已有停顿(逗号)的分句间的停顿,来揭示句中的层次关系。

①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间的停顿。

如:

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

②有时在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内也用分号。

如:

我国年满十八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转折关系)

早就正告我,“先生还是写一点罢;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

”(用在因果关系句中表示两层意思)

使用分号应注意:

 ①单句排比,要求气势贯通,一般用逗号,不用分号。

例如: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②并列关系句,分句较短的用逗号不用分号。

例如: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平考进了中等技术学校。

(3)顿号(、)顿号表示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

例如:

(场长)介绍给我们看董昆他们打的野物皮子:

狐狸、箱子、耀、水赖、野猫......种类实在不少。

①并列词语中如果有连词“和”、“与”、“及”、“或”、“或者”等,就不必再用顿号。

②如果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间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间用顿号。

如:

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③并列作谓语、作补语,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如:

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这个故事讲得真实,动人。

④有的并列词语本身结构简单,各部分之间联系紧密,读起来又不会产生歧义,这时,中间就不必加停顿。

如:

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

男女老少大中小学国内外老中青三结合

⑤使用概数或相邻两数之间不用顿号。

如:

三四个人十五六岁

⑥表示序数关系的之间用顿号。

如:

第一、二组五、六层楼之间

(4)冒号(:

①用在书信、发言稿开头的称呼语后面,有引起他人注意的意思;用在“某某说”之后,表示下面是引用的话。

②用在总括的后面,表示后面要分项说明或表示冒号前面的话引起后面的话。

如:

纺线有几种姿势:

可以坐着蒲团纺,可以坐着矮凳纺,也可以把纺车垫得高高的站着纺。

③用在提示的话的末尾,表示后面有要说的话、所想的内容或所作的分析。

如:

我想: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④用在解释说明性的话之前。

如:

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

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

⑤用在总括话的前面,表示总结上文。

如: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化学系学习;李冲进了中等技术学校,读机械制造专业;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

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冒号用在总括性话语之前)

使用冒号应注意:

1、使用“xx说”之类放在引用话之前,用冒号;放在引用话之间,用逗号;放在引用话后面用句号。

如;他十分惊讶地说:

“啊,原来是你!

“同志们!

”区委书记说,“这张全区党员登记表上的34个人,除去老赵和黄淑英同志以外,除去叛徒黄有才以外,其余的都在这里。

“真不凑巧,店里已经坐满了。

”老板娘面带着歉意说。

2、冒号的提示作用要发挥到句子末尾,也就是说,冒号要管到句末,不能只管到句中。

如果要管几句话或一段话,一般要用序次语或引号标明。

如:

必须重申党的纪律:

(一)个人服从集体;

(二)少数服从多数;(三)下级服从上级;(四)全党服从中央。

他接着说:

“最近这儿连降暴雨。

老妈已到北京去了。

小红上了高中。

(二)标号

  标号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包括引号、破折号、括号、省略号、着重号、书名号、连接号和专用号九种。

(1)引号(“”)

  ①表示直接引用的话。

如:

它一下就令人记起杜甫的诗:

“群山万整赴刑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②表示突出强调。

如:

包身工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

③表示讽刺和否定。

如:

还要让它“留芳百世”吗?

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他们难得的佳肴。

④表示特定称谓。

如:

“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子里的稀饭烧滚。

⑤有时用来引用成语、谚语、歇后语的等。

如:

“如浴春风”,唔,让人开怀令人奋发的春风啊!

使用引号应注意:

  ①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边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倘若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那又要用双引号,依次类推。

如:

(一位大娘)接着解释:

“收豆子、红薯的时候,灌正肥哩。

肉香、油多。

俗话说‘八斤灌肉七斤油’啊。

②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

如:

我联想到了唐朝贾岛的诗句: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③引文不完整或者说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这时句末点号(问号感叹除外)放在后引号的外面。

如:

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④如果引文连着有好几段,每段开头都应用一个前引号,直到最后一段的末了才用一个后引号。

⑤如果只把别人的话的大意说出,不照原样引述,这时,不用引号。

也就是以第三者的口气转述别人的话。

⑥并列的引语之间有停顿,理论上应该用顿号,但由于各引语已经加了引号,看起来很醒目,不会造成混淆,所以,可以不用顿号。

如:

他说话喜欢用“多”“真”“大”“挺”等词语强调语气。

(2)破折号(——)

  ①表示破折号后面是解释说明的部分。

如:

带工老板或者打杂的拿着一叠叠的名册,懒散地站在正门口——好像火车站剪票处一般的木栅子前面。

②表示意思的递进。

如:

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这些在日本厂里有门路的带工......

③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如:

“好香的干莱——听到风声了么?

”赵七爷站在七斤的后面七斤嫂子的对面说。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④表示语音的延长。

如:

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

周——总——理

⑤表示语音有较大的停顿或中断。

如:

鲁待萍:

亲戚?

周朴园:

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⑥表示总结上文。

如:

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至灭亡——这就是帝国主义和世界上一切反动派对待人民事业的逻辑,他们决不会违背这个逻辑的。

⑦用在副标题前。

如:

火刑

——纪念乔尔丹诺•布鲁诺

⑧表示事项的列举分承。

如:

五年来,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总的形势是很好的。

——国家经济实力继续得到显著增强

——国民经济的重大比例关系进一步趋于协调,宏观经济效益有了提高。

——城乡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3)括号(()[])

  括号表示文中注释的部分。

括号里的注释是比较宽泛的,没有具体限制,一般不需要读出来。

①中国猿人(全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②他培育了许多香花,喂养和训练了许多小动物。

(他后来还曾照顾动物园里一条没有母虎的乳虎,每天一匙一匙地用牛奶喂它。

③有人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制得5克铜,求有多少克氢气参加了反应,这些氢气在标准状!

况下占多大体积?

(氢气的密度是0.09克/升)

括号里的注释应紧挨着正文。

句内括号如果有标点,那么最后一个标点(问号、感叹号除外)应省去。

句外括号是注释或补充说明全句内容的,注释若有标点,句末标点可保留(如例②),也可不用(如例③)。

括号和破折号都有解释说明的作用,但二者的用法是不同的。

当解释说明性的词语比较重要,是正文的一部分,对文章有较大影响,必须读出时,就用破折号:

否则就用括号。

(4)省略号(......)

 ①表示引文或引述的话里有所省略。

如:

就在那样不平凡的时刻,在那个可纪念的地方,我第一次听见唱:

二月里来,好风光,家家户户种田忙。

……

听筒里传来十分响亮而焦灼的声音:

“时间来不及了,请马上设法空运……空运!

②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

如:

孔乙己低声说道:

“跌断、跌、跌……”他的脸色,很象恳求掌柜,不要再提。

③表示列举同类事物和序数词语的省略(列举的同类事物必须在三个以上)。

如:

我们看董昆他们打的野物皮子:

狐狸、貉子、獾、水獭、野猫……种类实在不少。

④表示静默或思考。

如:

何为:

不行!

梅伯母的身体已经经不起路上的颠簸了!

欧阳平:

…….

⑤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如:

他……直指着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

⑥表示语言的中断。

如:

“我并没有阔哩,我须卖了这些,再去……”

“啊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

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大还说不阔?

吓,什么都瞒不过我。

⑦表示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如:

这么多年他老人家没有来得及听我一次汇报,总理呀总理,现在我到哪里去向您汇报呢?

……

但忽然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说柔石和其他十三人,已于二月七日夜八日晨,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他的身上中了十弹。

原来如此!

……

使用省略号应注意:

  ①省略号就表示“等”,“等等”,所以省略号后面不必再用“等”,“等等”。

  ②省略号占两个字的位置,一共六个圆点。

如果省略的是一大段或儿段文字或诗行,可以用十二个圆点表示,单独成行,不顶格。

(5)书名号(《》〈〉)书名号表示书籍、篇章、报刊、剧作、歌曲等的名称。

如:

a.《中学生》b.《语文报》c.《涛声依旧》

使用书名号应注意:

  ①书名内还有书名时,外面用双书名号,内用单书名号。

如:

《读〈石钟山记〉有感》。

②书名与篇名连用时,先写书名,后写篇名,中间用间隔号,然后加上书名号如:

《荀子•劝学》。

③并列的书名号之间有停顿,理论上应该用书名号,但由于书籍、篇章、报刊、剧作、歌曲等的名称已经加了书名号,看起来很醒目,不会造成混淆,所以,可以不用顿号。

如;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④书名号的作用已扩大到标示各类作品(包括用文字、声音、图象、动作等表现的作品等)的名称。

但不能因此扩大书名号的使用范围。

产品名、奖品名、单位名、活动名、课程名、会议名等。

五、布置作业

1、巩固、强化已复习知识。

2、预习后面相关知识。

第二课时

二、检查复习

二、高频考点解读

考点1:

顿号用法

【要点解说】并列词语结合得紧,中间不用顿号,但表序数时要用顿号;表示约数的两个数字中间不能用顿号;并列词语中又有并列词语时,大并列中的停顿用逗号,内部小并列中的停顿用顿号;并列的短语比较长,停顿较大的,不用顿号,用逗号;并列的短语作定语时要用顿号,而作主语、谓语、补语等表强调时,并列的介宾短语用作状语时,不用顿号,用逗号;并列的短语之间带有语气词时,不用顿号,用逗号。

考点2:

并列分句间的停顿

【要点解说】凡是用逗号能清楚地表示并列分句的并列关系时,分句间的停顿用逗号;凡是用逗号不能清楚地表示并列分句的并列关系时,分句间的停顿用分号。

考点3:

冒号的用法

【要点解说】冒号一管到底,句中短暂停顿不用冒号;同一句中不能有两个冒号;部分引用(引文不独立)前不能用冒号;同一人话语未完不用冒号。

考点4:

引号与引文末点号位置的确定

【要点解说】普通词语不能滥用引号:

一般情况下,引号标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一些特定的称谓、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或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除此外,普通词语不能滥用引号。

另外非直接引用不用引号,加引范围要清。

考点5:

句内括号、句外括号用法

【要点解说】括号内的注释语是解释句子中的部分词语或部分句子(局部)时,括号用在点号前;不需停顿时括号后不用点号。

括号内的注释语是解释前面整个句子(全局)时,括号用在点号后面。

考点6:

书名号用法

【要点解说】书名号主要用于表示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但还有几种特殊用法要引起注意。

如果篇从属于书,书名在前,篇名在后;如果篇名里还有书名,就要使用两个书名号,外为双书名号,内为单书名号;电影、歌曲、舞蹈、小品、相声等文化产品的名称可用书名号;电视台、电台的节目可用书名号;法律、条例的名称也用书名号;教科书名称用书名号,而课程名不用书名号;丛书名与部分书名的使用。

同时还要注意几种容易误用的情况:

商品名不能用书名号,身份证不用书名号,栏目名不用书名号,要用引号,主题、会议、标语等都不用书名号,考试、比赛等活动不用书名号。

考点7:

问号用法

【要点解说】在一个句子中用了疑问代词但全句是陈述语气的,句末不用问号;选择问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