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与社会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562834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0.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媒体与社会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媒体与社会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媒体与社会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媒体与社会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媒体与社会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媒体与社会课程教学大纲.docx

《媒体与社会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媒体与社会课程教学大纲.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媒体与社会课程教学大纲.docx

媒体与社会课程教学大纲

《媒体与社会》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媒体与社会

英文名称:

MediaadnSociety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

56学  分:

2

适用对象:

新闻专业本16年级学生先修课程:

二、编写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新闻学专业的专业修课。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媒体是社会传播信息的重要途径,社会是媒体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们通过媒体了解社会的种种情况,媒体解决了社会上知识传播的区域性,让更多的人知道社会各处的信息。

媒体是因为社会的存在才产生的,根据社会的需要才不断的发展,社会的不断发展带动了媒体的发展。

作为新闻专业学生,认识媒体与社会的关系及相互作用是非常必要的。

要学习并理解媒介在国际政治、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中的作用,关注大众传播媒介与环境的正反关系,大众传播媒介对人的作用,大众传播媒介的势利与控制,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和社会阶层。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讲授跨1个学期,分为《第一章媒介、符号、人》、《第二章传播的领域界定和大众传播》、《第三章大众传播媒介产生发展的过程》《第四章大众传播媒介与环境的正反关系》、《第五章大众传播媒介对人的作用》、《第六章大众媒介的种类和媒介融合》、《第七章大众传播媒介的势利与控制》、《第八章新、旧文化冲突中的大众传播媒介》、《第九章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和社会阶层》、《第十章大众传播的效果研究》和《第十一章大众传播的受众研究》部分。

本课程重点是第四、五、七、九、十一章。

《第四章大众传播媒介与环境的正反关系》的重点章节是《第二节媒介环境理论》。

《第五章大众传播媒介对人的作用》的重点章节是《第一节掌握大众传播媒介和传播技能是社会地位的标志》、《第二节大众传播媒介周围的特殊社会群体》、《第六节人是媒介的奴隶吗?

》。

《第七章大众传播媒介的势利与控制》的重点章节是《第二节花环下的侵略》、《第四节大众传播媒介扒光了人们的衣服》、《第五节对大众媒介的忧虑》。

《第九章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和社会阶层》的重点章节是《第五节缺乏有权威的“意见领袖”》。

《第十一章大众传播的受众研究》的重点章节是《第四节受众对传播活动的主动控制》、《第五节受众对传播过程的被动控制》。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媒体与社会》教学以课堂讲授教学法为主,在教学中结合讨论法和学生试讲法。

(五)教学时数分配表

《媒体与社会》教学时数分配表

教学内容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采用何种多媒体教学手段

章节

主要内容

讲授

实验

讨论

习题

其它

1

第一章媒介、符号、人第一节人是符号的动物第二节符号和媒介影响人、改造人第三节物质文化向符号文化和媒介文化的过渡第四节媒介是国际政治、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有效手段第五节媒介与信息力

2

2

PPT

2

第二章传播的领域界定和大众传播第一节自我传播第二节人际传播第三节群体传播第四节组织传播第五节公众传播第六节大众传播第七节跨文化传播

2

2

PPT

3

第三章大众传播媒介产生发展的过程第一节交流的需要取决于主观还是客观第二节前语言时期有媒介吗?

第三节语言的作用有多大第四节文字是永恒的吗?

第五节印刷术的最大获益者是谁第六节电子媒介改变了生活第七节互联网和多媒体不是媒介发展的终点第八节媒介将持续“流”下去第九节大拇指突然忙碌起来

2

1

3

PPT

4

第四章大众传播媒介与环境的正反关系第一节媒介与环境的关系第二节媒介环境理论

1

1

2

PPT

5

第五章大众传播媒介对人的作用第一节掌握大众传播媒介和传播技能是社会地位的标志第二节大众传播媒介周围的特殊社会群体第三节新媒介催生了新阶级第四节“信息原住民”的出现和“数字鸿沟”

第五节媒介与文化的多元化第六节人是媒介的奴隶吗?

1

1

2

PPT

6

第六章大众媒介的种类和媒介融合第一节传统媒介会消失吗?

第二节传播的媒介和欣赏的媒介第三节什么样的媒介是“万能”的第四节世界戴在手腕上第五节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

1

2

PPT

7

第七章大众传播媒介的势利与控制第一节大众传播媒体面前可能人人平等吗第二节花环下的侵略

第三节今天的大众传播媒介贫富通吃

PPT

8

第四节大众传播媒介扒光了人们的衣服第五节对大众媒介的忧虑第六节媒介最终听谁的

1

1

2

PPT

9

第八章新、旧文化冲突中的大众传播媒介第一节大众传播媒介到底是谁的?

第二节传统文化在大众传播媒介中的积淀

2

2

PPT

10

第三节进入新生活的大众传播媒介第四节大众媒介毒如蝎第五节警惕媒介崇拜

2

2

PPT

11

第九章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和社会阶层第一节东西之间强弱之间信息交流不平衡的事实第二节同样的钱办不了同样的事

1

1

2

PPT

12

第三节资金短缺,投入回报周期太长第四节说到底还是人的问题第五节缺乏有权威的“意见领袖”

2

2

PPT

13

第六节无大投入则无大产出第七节观念落后,不容否认第八节大众传播事业的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

2

2

PPT

14

第十章大众传播的效果研究第一节传播效果理论的由来和重要性第二节传播效果研究的主要内容

1

1

2

PPT

15

第三节传播学效果研究的主要观点和理论

2

2

PPT

16

第十一章大众传播的受众研究第一节受众在传播活动中的位置与作用第二节受传者的分类及其特点

2

2

PPT

17

第三节受传者研究的内容第四节受众对传播活动的主动控制

1

1

2

PPT

18

第五节受众对传播过程的被动控制第六节受众的培养与改造

2

2

PPT

合计

54

(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

段京肃:

《大众传播学--媒介与人和社会的关系》,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参考书:

[英]伯顿著,史安斌主译:

《媒体与社会批判的视角》,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七)说明

本课程是专业选修课。

考核形式:

闭卷考试。

评分办法:

平时占20%,期中占20%,期末占60%。

三、教学内容纲要

《媒体与社会》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媒介、符号、人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人是符号的动物”的深层涵义。

2.理解符号是怎样反作用于人的,分析媒介与信息力的关系。

3.掌握媒介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4.综合应用理论知识,分析经济和社会落后发展地区,怎样将自己的媒介符号体系纳入全球主流媒介和符号体系中。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人是符号的动物

第二节符号和媒介影响人、改造人

第三节物质文化向符号文化和媒介文化的过渡

第四节媒介是国际政治、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有效手段

第五节媒介与信息力

第二章传播的领域界定和大众传播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人类传播活动的主要类型。

2.熟悉自我传播的特点。

3.分析人际传播的重要性和群体传播的规模多大为好。

4.理解跨文化传播中“文化霸权”和“媒介帝国主义”。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自我传播

第二节人际传播

第三节群体传播

第四节组织传播

第五节公众传播

第六节大众传播

第七节跨文化传播

第三章大众传播媒介产生发展的过程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劳动在人类语言产生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2.理解媒介的产生和换代是人类文明进化的时代性标志,认识一种新媒介的产生对传统媒介的意义。

3.掌握文字如何制造了社会的不平等。

互联网和移动媒介在建设文明社会中发挥的作用。

4.综合分析电子媒介给社会带来的最大变化,讨论“互联网是媒介发展的终点吗”议题。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交流的需要取决于主观还是客观

第二节前语言时期有媒介吗?

第三节语言的作用有多大

第四节文字是永恒的吗?

第五节印刷术的最大获益者是谁

第六节电子媒介改变了生活

第七节互联网和多媒体不是媒介发展的终点

第八节媒介将持续“流”下去

第九节大拇指突然忙碌起来

第四章大众传播媒介与环境的正反关系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人类社会环境是如何决定媒介形成的。

2.理解媒介成熟后如何影响环境的变化。

3.掌握现阶段媒介环境的特征。

4.综合分析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媒介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节媒介环境理论

第五章大众传播媒介对人的作用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数字原住民的特点及未来社会地位情况,弭合数字鸿沟的方法。

2.理解媒介怎样赋予人的社会地位,媒介变化如何决定社会阶层的重新划分。

面对媒介力量的不断强大,人类如何保持自己的控制力量。

3.掌握大众传播媒介同主流社会的结合如何完成。

文化侵略和文化霸权的危害。

现代化媒介是如何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的。

4.讨论为什么在人类历史上掌握了先进媒介技术的人总是受到社会的尊重。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掌握大众传播媒介和传播技能是社会地位的标志

第二节大众传播媒介周围的特殊社会群体

第三节新媒介催生了新阶级

第四节“信息原住民”的出现和“数字鸿沟”

第五节媒介与文化的多元化

第六节人是媒介的奴隶吗?

第六章大众媒介的种类和媒介融合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提出“远离电影”口号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人无法摆脱媒介的影响和控制。

2.理解大众传播媒介的主要社会功能。

媒介欣赏功能是如何实现的。

大众传播媒介为什么要刻意追求同受众的“平等交流”。

3.掌握面对电子媒介的不断发展,传统报纸是如何开展“第二次创业”的。

新媒介技术是如何解决传播过程中双向沟通的难题。

4.讨论新媒介是否会完全取代传统媒介。

虚拟社会能替代实现社会吗?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传统媒介会消失吗?

第二节传播的媒介和欣赏的媒介

第三节什么样的媒介是“万能”的

第四节世界戴在手腕上

第五节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

第七章大众传播媒介的势利与控制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为什么说媒介是最大的“势利眼”,默多克是如何成为世界“焦点访谈”的策划者和制造者的。

2.理解强势国家和民族如何凭借大众传播媒介完成文化的扩张,“受众是大众媒介的主要商品”。

3.掌握大众报纸的“多数法则”,媒介控制的三大社会加力量。

4.综合分析“媒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点,媒介从产生到进入生活是一个“不可逆过程”。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大众传播媒体面前可能人人平等吗

第二节花环下的侵略

第三节今天的大众传播媒介贫富通吃

第四节大众传播媒介扒光了人们的衣服

第五节对大众媒介的忧虑

第六节媒介最终听谁的

第八章新、旧文化冲突中的大众传播媒介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媒介是文化进步的先导手段和载体,大众传播媒介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职业弱点。

2.学习大众媒介在制造“新生活”的同时如何又变成了“新生活”本身。

3.掌握在文化传播过程中精英文化和通俗文化的分野是如何形成的。

4.综合分析大众媒介创造“明星”的意义和作用。

举例说明媒介是如何不仅告诉我们“想什么”,而且告诉我们“该怎么想”的。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大众传播媒介到底是谁的?

第二节传统文化在大众传播媒介中的积淀

第三节进入新生活的大众传播媒介

第四节大众媒介毒如蝎

第五节警惕媒介崇拜

第九章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和社会阶层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地球村”和“全球化”的概念。

2.理解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分析政府在改善经济落后地区大众传播媒介发展中的作用。

3.掌握造成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信息交流不平等的主要原因。

4.综合分析弱势阶层在大众传播媒介中的呈现状况。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东西之间强弱之间信息交流不平衡的事实

第二节同样的钱办不了同样的事

第三节资金短缺,投入回报周期太长

第四节说到底还是人的问题

第五节缺乏有权威的“意见领袖”

第六节无大投入则无大产出

第七节观念落后,不容否认

第八节大众传播事业的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

第十章大众传播的效果研究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传播效果研究的重要性及其在大众传播学研究中的地位。

“培养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

2.理解传播效果研究的主要内容,传播的显性效果和隐性效果。

3.掌握影响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

阐述“知识鸿沟理论”在现阶段的意义。

媒介霸权是如何形成的。

4.综合分析传播者权威和人格对传播效果的重要影响。

分析大众传播媒介议程设置的典型案例。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传播效果理论的由来和重要性

第二节传播效果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传播学效果研究的主要观点和理论

第十一章大众传播的受众研究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受众在大众传播活动中的位置与作用。

2.理解受众反馈在大众传播活动中的作用。

3.掌握受众的个人差异在大众传播活动中的表现。

4.综合分析“使用与满足”理论在大众传播活动中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受众在传播活动中的位置与作用

第二节受传者的分类及其特点

第三节受传者研究的内容”

第四节受众对传播活动的主动控制

第五节受众对传播过程的被动控制

第六节受众的培养与改造

 

大纲制订人:

李建萍

大纲审定人(系主任或教研室主任):

制订日期:

2016年8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