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单元备课主讲稿 全册精品.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560040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3.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单元备课主讲稿 全册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单元备课主讲稿 全册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单元备课主讲稿 全册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单元备课主讲稿 全册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单元备课主讲稿 全册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单元备课主讲稿 全册精品.docx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单元备课主讲稿 全册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单元备课主讲稿 全册精品.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单元备课主讲稿 全册精品.docx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单元备课主讲稿全册精品

南开实验小学

新课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单元备课主讲稿 全册精品

(二)年级

(一)单元《长度单位》主备人:

参与人:

单元内

容分析

通过第一学期“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

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重点

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米=100厘米。

2、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突破重

点预案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量出1米长的绳子,然后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了解这根绳子有多少厘米。

可能有的学生会用自己的小尺子一次一次地去量,得出1米=100厘米,也可能有学生直接用老师的米尺去量,一下就看出1米长的绳子是100厘米。

不管用哪种方法,教师都要注意对量的方法的指导,同时注意测量时同学间的相互配合。

我的建议

 

教学难点

1、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会初步的估量物体的长度。

 

突破难

点预案

教学线段时,要把握好教学要求,只要求学生直观了解什么是线段,并通过与曲线的对比知道线段“直”的特征,通过量线段知道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就可以了。

教学用尺子画给定长度(限整厘米)的线段。

教学时,要注意画法的指导:

画线段时,要注意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是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几

厘米的地方。

我的建议

 

我的教

学问题

1.教学长度单位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

我的解

决策略

(1)加强探究活动,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在提出“统一长度单位”这一命题前,应放手让学生采用各种物品作为单位来测量长度,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现问题,引起认知冲突,从而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同时又为后面教学活动的开展作好了铺垫。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厘米和米是最常用的两个长度单位,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长度单位的基础,故对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的建立尤为重要。

为此,教材编排了不少生活中

的实物,如图钉、指甲、米尺等,籍此可给学生以直观的表象。

 

备注:

主备人空出“我的建议”不填写。

南开实验小学

上学期数学“单元集体预案·问题教研”主讲稿

(二)年级

(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主备人:

参与人:

单元内

容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基础上编排的。

教材安排了一幅“参观博物馆”的情景图,让学生从熟悉的环境中学习不进位和进位加法。

安排了“北京赢了”为教学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提供了实际背景,将枯燥的数据赋予了振奋人心的的实际意义,同时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良好的素材。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实际上是前面所学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的综合应用,除计算顺序外没有多少新知识。

加减法估算主要是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体会加、减法的估算的实际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4、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估算的能力、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分析对比的能力、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5、使学生知道数学问题的提出是有现实意义的,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6、鼓励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7、结合课本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突破重

点预案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景图。

用情景图去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使抽象的加减计算变得生动具体,也进一步体现加减法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2、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旧知识学习新知识。

3、关注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淡化法则的文字表述,重在学生对其计算方法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4、沟通口算、笔算、估算的联系。

5、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

在合作学习中要帮助学习确定好合作研讨的主题。

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全体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交流。

我的建议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突破难

点预案

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的探索,改变过去应用题教学片面强调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做法,切实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可用多媒体将教材上的情景图逐步展示出来,如先出情景和“我们二

(2)班比你们少3面,是()面”的问题,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

这个问题现在能解决吗?

还需要知道什么信息?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然后出示“二

(1)班得16面红旗”的信息,让学生探讨解答的方法。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联系上一册“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思路。

也可以让学生使用学具摆一摆,使他们在摆的过程中感受“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过程和方法。

我的建议

 

我的教

学问题

加减法估算的方法与策略有哪些?

我的解

决策略

与笔算和口算相比,估算的方法更加多样化,可采用的策略也是极为丰富

的。

就加减法估算而言,主要就有:

四舍五入法:

48+3450+30=80;

取‘整’*法:

72-2670-20=50;

前后协调法:

54+2450+30=80

……

例如:

教科书第31页的例4,要计算100元钱买3种商品够不够,除已经呈现的2种算法外,还可以先估计买茶杯和水壶大约要50元,剩下50元买茶壶

够了等等。

学生采用的估算方法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会不一致,即使估算的结果相同,所采取的估算策略也可能是不同的。

学生的估算方法,只要合理可行,体现了估算的思想,都应给予鼓励。

不要对学生的估算方法进行过多的评判,尤其不能以

是否接近精确结果为依据来判断估算方法的优劣。

另外,教学中还应让学生意识到是否采用估算,以及估算方法与策略的选用也是跟具体的问题密切相关。

如一套水杯24元,一个热水壶28元,问带50元

钱够吗?

则就不应把24估得太低。

备注:

主备人空出“我的建议”不填写。

南开实验小学

上学期数学“单元集体预案·问题教研”主讲稿

 

(二)年级(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主备人:

参与人:

单元内

容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出角和直角,并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和直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

角和直角本册是第一次出现,只要求通过各种实际活动初步认识即可。

如认识角,只要通过折一折、做一做等活动使学生对角和直角有些感性认识,知道什么样的图形是角;它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会画角就可以了。

关于角和直角的其他知识,将在以后的教材中进一步学习。

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内容虽然浅显,但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语言必须是科学的、准确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会辨认直角。

 

突破重

点预案

注意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正确把握教学要求。

角和直角本册是第一次出现,只要求通过各种实际活动初步认识即可。

如认识角,只要通过折一折、做一做等活动使学生对角和直角有些感性认识,知道什么样的图形是角;它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会画角就可以了。

关于角和直角的其他知识,将在以后的教材中进一步学习。

 

我的建议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角、直角的空间观念

  

突破难

点预案

在教学中注意科学性。

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内容虽然浅显,但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语言必须是科学的、准确的。

例如,指导学生画角时,教师应说:

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

而不应说成:

“从一点起,用尺子横着画一条线,斜着画一条线,就画成一个角。

” 

我的建议

 

 

 

 

 

 

 

我的教

学问题

 

 

1. 大多同学都是第一次认识角。

特别是直角在进行判断的时候只是看像不像。

2.

 

 

我的解

决策略

 

 拿三角板的直角去比一比

 

备注:

主备人空出“我的建议”不填写。

 

南开实验小学

上学期数学“单元集体预案·问题教研”主讲稿

 

(二)年级(四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元《表内乘法》主备人:

池成英参与人:

单元内

容分析

本单元教材划分为乘法的初步认识、2-6的乘法的口诀两节。

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1、关于“乘法的初步认识”的编排分两个层次:

第一,以学生活动情境提供同数相加的式题,进而引出乘法运算。

第二,沟通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说明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关于“2-6的乘法口诀”的编排。

一是,在出现两个相应乘法算式的基础上,归纳该句口诀。

二是2-6的乘法口诀分5的乘法口诀,2、3、4的乘法口诀,6的乘法口诀三段编排。

3、本单元在“2、3、4的乘法口诀”后面,编排了“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

其用意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同一组口诀中两句相邻口诀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记忆乘法口诀。

4、本单元的“用数学”是结合乘法口诀出现的。

教材对“用数学”内容的呈现,注重用学生熟悉和喜爱的事物和事例设计情境,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生动有趣的资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2、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乘法的口诀是怎么得来的。

熟记2-6的乘法口诀,比较熟练地口算6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体会乘法的意义,熟记2-6的乘法口诀。

突破重

点预案

1、切实加强基础知识教学。

在基础知识教学中直观教学和学生的实践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可借助教材设计,首先用小棒拼摆图形的活动,再由计算“每个小朋友用了多少根小棒”让学生列出各连加算式,进而选择相同加数相加的等式引出乘法。

2、组织好练习,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根据一般规律,学生应做到能正确口算,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每分钟8题。

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借助直观手段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乘法口诀外,还必须有计划的组织练习,是学生熟记乘法口诀。

我的建议

 

 

 

 

 

教学难点

 2—6乘法口诀的应用

突破难

点预案

注意紧密联系学生身边的事例,让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逐步增强学好数学的内驱力。

同时,在不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中,逐步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我的建议

 

 

 

 

 

 

 

 

我的教

学问题

如何帮助学生掌握2—6乘法口诀的意义

我的解

决策略

 

1、借助教材设计,首先用小棒拼摆图形的活动,再由计算“每个小朋友用了多少根小棒”让学生列出各连加算式,进而选择相同加数相加的等式引出乘法。

2、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借助直观手段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乘法口诀外,还必须有计划的组织练习,是学生熟记乘法口诀。

 

 

 

备注:

主备人空出“我的建议”不填写。

南开实验小学

上学期数学“单元集体预案·问题教研”主讲稿

 

(二)年级(五)单元《观察物体》主备人:

吕凤静参与人:

单元内

容分析

 

本教材包括三部分内容: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

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4、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使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像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2、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图,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直观分析对称的两边图形有什么关系。

突破重

点预案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

教师准备一个玩具,让学生从不同位置进行观察。

轴对称:

动手实践,让学生折一折,剪一剪。

镜面对称:

拿镜子让学生照一照,说一说。

 

我的建议

 

 

 

 

 

教学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突破难

点预案

 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折一折、找一找,充分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应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然后再让学生在方格纸上

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这样就简单多了。

 

我的建议

 

 

 

 

 

 

 

 

我的教

学问题

1.在教学观察物体时,怎样让学生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

我的解

决策略

 

 

 先出示一个玩具,让学生分别从前面、侧面、后面观察,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从而让学生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备注:

主备人空出“我的建议”不填写。

 

南开实验小学

上学期数学“单元集体预案·问题教研”主讲稿

 

(二)年级(六)单元《表内乘法

(二)》主备人:

吕凤静参与人:

单元内

容分析

本教材包括三部分内7的乘法口诀、8的乘法口诀、9的乘法口诀、乘法口诀表以及用7~9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内容是在2至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习的,乘法口诀是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对今后的计算具有重要的作用,务必熟练掌握。

容:

 

教学目标

1、经历编制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7—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熟7—9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3、会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编制乘法口诀,初步学会应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5、使学生能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验7—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理解乘法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7--9的乘法口诀。

突破重

点预案

1、充分利用学习2至6乘法口诀的思考方法和学习经验来学习7至9的乘法口诀。

2、要重视操作和推想;多种形式促进记忆;

3、解决问题从实际出发;

4、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提倡合作交流。

我的建议

 

 

 

 

 

教学难点

 7--9的乘法口诀的记忆;学会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

突破难

点预案

 1、多种形式促进记忆;

2、、解决问题从实际出发;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提倡合作交流。

我的建议

 

 

 

 

 

 

 

 

我的教

学问题

 怎样更好的记忆口诀?

我的解

决策略

在操作或推想出连加结果后,一定要记熟连加的结果,再写乘法算式,编口诀。

这样,记忆口诀的负担不至于留在最后的“背诵”上,使难度适当分散。

再是记忆口诀要注意变化多种形式。

 

 

备注:

主备人空出“我的建议”不填写。

 

南开实验小学

上学期数学“单元集体预案·问题教研”主讲稿

(二)年级(七)单元《统计》主备人:

高金萍参与人:

单元内

容分析

本册教材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

通过这些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本册教材与上一册教材比,最大的变化就是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的每格代表2个单位。

因为统计的数据比较大,如果还用1格表示1个单位,就不方便了,以后还会学习用1格表示5、10或更多的单位。

本单元统计内容的选择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让学生统计全班同学喜欢的动物卡片的数量、统计学生喜欢看什么体育比赛、喜欢什么玩具、天气情况,调查同学们的家庭人口数、早餐吃什么主食等。

内容的编排注意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又初步了解统计的方法,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如通过统计学生喜欢什么动物卡片、什么玩具、喜欢吃什么主食、喜欢什么体育比赛等,了解到大家的爱好、特长是什么,知道一些生活常识等等,使大家体验到统计确实是很有用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突破重

点预案

在这部分中教师要充分的为学生准备好各种表格,每人三张。

让每个人在第一张表格中对自己喜欢的动物做上标记。

然后统计全班喜欢每种动物各有多少人。

(一人帮老师念,其余在自己的表格中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记录,重点强调“正”字法)最后让学生完成统计图和统计表的填写。

我的建议

 

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突破难

点预案

引导学生看例1的统计图,与以前学过的统计图比较一下,小组讨论:

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教师再说明:

有时由于数据较大,在画统计图时为了方便,可以用1格表示2个或者更大的数。

然后让学生把统计的数据在统计图中涂上色表示出来,并回答一些问题。

然后让学生完成例1。

教师再把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的意义及怎样查找数据完整地小结一下。

我的建议

 

我的教

学问题

1.学生能够看懂图表示的多少,但是用语言来具体描述时,怎样能够准确、明白?

2.

 

我的解

决策略

 

备注:

主备人空出“我的建议”不填写。

南开实验小学

上学期数学“单元集体预案·问题教研”主讲稿

(二)年级(八)单元《数学广角》主备人:

高金萍参与人:

单元内

容分析

数学不仅是人们生活和劳动必不可少的工具,通过学习数学还能提高人的推理能力和抽象能力。

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后面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

有关逻辑推理知识也是人们在生活和科研中很重要的知识,人们从事学习、科研、经济和法律活动(如侦破、审理案件)都要用到推理,计算机就是以数学逻辑为基础的。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需要用排列组合来解决的知识。

如体育中足球、乒乓球的比赛场次,密码箱中密码的排列数,电话机容量超过多少电话号码就要升位等等。

在数学学习中经常要用到推理,如加法和乘法的一些运算定律的推导过程,能被2、5、3整除的数的推导等等。

本单元注意安排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进行学习。

如在例1中安排了学生用数字卡片摆两位数的情境,在做一做中安排了学生握手的活动;在例2中安排了猜球游戏,在“做一做”中安排了猜年龄游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突破重

点预案

教学例1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

这幅图中的学生在做什么?

你能用2个数字卡片摆出几个两位数?

让学生先独立摆一摆,感受摆的过程,再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用3个卡片摆,并进行组内交流。

接着让每个小组进行汇报交流:

你摆了几个两位数?

你是怎样摆的?

你用什么方法能保证不重复不遗漏?

教师小结后让学生独立完成例1下面的“做一做”,让一些同学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与例1有什么不同。

最后教师对例1和“做一做”的区别稍做说明,只要结合具体例子说明一种情况与顺序有关,另一种情况与顺序无关便可,不要讲更多的知识,以免提高要求。

我的建议

 

教学难点

 

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突破难

点预案

教学例2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

他们在做什么?

然后教师把“猜一猜”的游戏规则说一说:

可以几个人分成一组,给出一些条件,让其中一个人猜出结论。

接着让学生分组活动,活动的内容可以多样,让学生充分感受推理的过程。

最后进行小组交流,向全班汇报经验。

教师小结后让学生独立做“做一做”的题目。

教师教学时不要向学生讲大前题、小前题等概念,就像解决问题一样,根据已知条件通过活动判断出结论就可以了。

我的建议

 

我的教

学问题

1.如何指导学生能够按顺序摆出几组数据,并不容易遗漏?

2.

我的解

决策略

 

备注:

主备人空出“我的建议”不填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