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551562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731.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教科版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教科版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教科版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教科版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

《教科版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版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

教科版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物体的运动

1.运动的位置

2.各种各样的运动

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5.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6.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

7.我们的“过山车”

8.测试“过山车”

第二单元:

动物的一生

1.迎接蚕宝宝的到来

2.认识其他动物的卵

3.蚕长大了

4.蚕变了新模样

5.茧中钻出了蚕蛾

6.蚕的一生

7.动物的繁殖

8.动物的一生

第三单元:

太阳、地球和月球

1.仰望天空

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3.影子的秘密

4.月相变化的规律

5.月球------地球的卫星

6.地球的形状

7.地球------谁的星球

8.太阳、月球和地球

 

第一单元:

运动与位置

1.运动和位置

知识与技能:

(1)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

(2)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

(1)判断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2)借助方向盘、软尺等工具,测定和表述某个物体的位置。

情感与态度:

(1)关注生活中物体的“静止”和“运动”状态。

(2)与同伴合作探究,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

【教学重点】判断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教学难点】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教学过程:

聚焦:

师:

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探索:

探索一:

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1.观察图片,判断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你是怎么来判断的?

(1)将坐在地上围观的同学作为参考物,跑赛的同学是运动的。

(2)将静止不动的站牌作为参照物,公共汽车是运动的。

(3)将远处的天空作为参考物,老鹰是运动的。

探索二: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1.两人静止不动时,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自己的位置。

活动准备:

方向盘、软尺。

实验步骤:

(1)将方向盘摆放在地上,摆放时需要与实际方位相吻合。

(2)一名学生站在方向盘中心,手拿着软尺的零刻度一端紧缩胸前,另一名学生站在方向盘外,手拿着软尺的灵一端紧缩胸前。

(3)让站在方向盘外的学生用方向和距离描述自己的位置。

实验分析:

首先确定方向盘外学生在方向盘中心哪个位置,然后读出软尺数值。

实验结论:

用方向和距离能够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

2.中心的同学静止不动,自己运动起来,多次改变位置,同时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

探索三:

想把自己在校园中的位置告诉同学,你会怎么说?

先选定校园中的参考物,在看自己处在参照物的哪个方向,接着明确自己和参照物之间的距离,最后用方向和距离描述自己在校园中的位置。

研讨:

研讨一:

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要想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就要看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周围的环境是否发生了变化,发生变化,物体就是运动的,没有发生变化,物体就是静止的。

研讨二:

怎样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

先选定参照物,再明确自己相对于参照物的方向,接着明确自己和参照物之间的距离,最后用方向和距离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

拓展:

标出汽车的位置

板书:

参照物不同,物体的状态也不同

判断物体运动的方法

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位置

 

2.各种各样的运动

知识与技能:

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各种各样的,这些运动形式可以分类。

过程与方法:

观察比较物体的运动,用简单的图示和文字等描述物体的运动形式。

情感与态度:

1.感受探究生活中各种物体运动形式的乐趣。

2.在与同伴合作探究中,认真观察、及时记录运动情况,开展交流研讨。

【教学重点】知道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教学难点】观察比较物体的运动,用简单的图示和文字等描述物体的运动形式。

教学过程

聚焦:

生活中的各种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探索:

探索一:

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形式。

用不同方法让下面这些物体运动起来,观察比较,他们的运动形式一样吗?

结论:

不同的物体,可以有相同的运动形式,也可以有不同的运动形式。

探索二:

观察物体上某一点的运动形式。

在物体上贴上圆点,用多种方法让他们运动起来,观察和记录圆点的运动形式并交流。

1.观察直尺与某一点的运动形式。

方法一:

(1)在直尺的最外侧贴上“小红点”。

(2)用手压住直尺的另一端。

(3)下压后快速松开。

观察结果:

直尺上的“小红点”快速地上下往复移动。

方法二:

(1)在直尺的一端(无孔一端)最外侧贴上“小红点”。

(2)让吸管或圆珠笔等细管穿过直尺的小圆孔。

(3)拨动直尺,让他摇摆。

(4)再用力拨动,直尺会绕着细管转动。

观察结果:

直尺上的“小红点”快速地左右(前后)摆动或转动。

2.指尖陀螺

3.其他物体的运动形式。

研讨:

生活中的各种物体有哪些运动方式?

1.前后移动:

物体改变原来的位置。

2.转动:

物体以一点为中心或以一条直线为轴做圆周运动,比如始终表针的运动、指尖陀螺的旋转、转动方向盘等。

3.滚动:

指一个物体(多为球形或圆柱形)在另一个物体的接触面上不断改变地移动,比如车轮在地面上的运动、玻璃球在地面上滚动等。

4.振动:

指物体的全部或一部分沿直线或曲线往返颤动,有一定的时间规律和周期。

比如弹簧摇马弹簧的运动、汽车启动时车身的振动等。

5.摆动:

是以一个基点或枢轴点摇摆,比如钟摆的运动、仪表针的左右摆动等。

拓展:

画出旋转木马上人的运动形式。

板书:

前后移动

转动

运动形式滚动观察物体运动的方法

振动

摆动

 

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知识与技能:

根据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过程与方法:

1.用图示记录物体的运动路线。

2.观察、描述并判断物体的运动形式。

情感与态度:

1.乐于探究物体的运动形式。

2.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记录,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

【教学重点】理解物体的运动方式

【教学难点】观察、描述并判断物体的运动形式。

教学过程:

聚焦:

运动的物体会有不同的路线。

这些车的运动路线有什么不同?

在纵横交错的立交桥上,车辆的运动路线不同。

探索:

探索一:

观察并描述下面这些物体的运动路线。

1.过山车经过弯道时,运动路线是一条曲线。

2.电梯启动时,会向上或向下运动,运动路线是一条直线。

3.老鹰在天空盘旋,不断改变方向,它的运动路线是一条曲线。

4.树上自然掉落的苹果,是垂直向下的,它的运动路线是一条直线。

探索二:

击球感知物体的运动形式

探索三:

观察小球在桌面上滚动时和冲出桌面后的运动路线。

研讨:

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哪两种形式?

物体的运动根据运动路线的不同可以分为:

直线运动:

运动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

比如电梯上下运动、树上苹果落地等。

曲线运动:

运动路线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比如钟摆的运动、车轮的转动、踢出去的足球等。

拓展:

找一找生活中更多的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板书:

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知识与技能:

不同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是不一样的。

过程与方法:

1.物体的形状和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一定的关系。

2.搭建斜面进行试验,观察,描述,比较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情感与态度:

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是不一样的。

【教学难点】能够和同伴合作探究,比较物体在斜面上的二运动情况。

教学过程

聚焦:

物体在斜坡上会怎样运动?

可能会滚动可能会滑动也可能静止不动。

探索:

探索一:

制作斜面

用一块表面光滑的木板,几块大小一样的小木块做一个坡度较小的斜面。

探索二:

观察立方体木块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实验材料:

一个自制斜面、一个立方体木块。

实验步骤:

(1)在斜面上端轻轻放下立方体木块。

(2)观察立方体木块的状态。

实验现象:

当斜面坡度小时,立方体处于静止状态;当斜面坡度足够大时,立方体木块会从斜面上慢慢滑下来。

实验结论:

物体可以静止在斜面上或从斜面上滑下。

探索三:

观察小六棱柱和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请况。

(同上)

探索四:

观察更多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物体

运动状态

正十二面体

滑动或滚动

电池

滚动

小玻璃瓶

滚动

铅笔(圆柱体)

滚动

文具盒

滑动

研讨:

研讨一:

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分别是怎样运动的?

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三种:

(1)滑动:

像立方块木块一样从斜面上滑落下来。

(2)滚动:

像乒乓球一样从斜面上滚下来。

(3)有滑动,有滚动:

像六棱柱在斜面上的运动。

研讨二:

物体的形状与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关系吗?

拓展

将斜面一端逐渐变高,他们会怎样运动?

板书:

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

滑动、滚动、有滑动,有滚动

 

5.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知识与技能:

运动相同的距离,可以用比较运动时间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用时短,运动快;用时长,运动慢。

过程与方法:

1.用“相同距离比时间”的方法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2.利用秒表测量物体的运动时间。

情感与态度:

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研讨交流。

【教学重点】

运动相同的距离,可以用比较运动时间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用时短,运动快;用时长,运动慢。

【教学难点】

利用秒表测量物体的运动时间。

教学过程:

聚焦:

怎样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探索:

探索一:

给动物排名次

动物王国进行赛跑。

请根据图表,将动物按照运动的快慢排列名次,并记录下来。

探索二:

在两条一样长的轨道上,怎样比较不同小球运动的快慢?

实验材料:

两条长度相同的轨道,红、黄两个颜色的小球。

实验步骤:

(1)准备两条长度相同的轨道,一端垫起,形成斜坡。

红球的轨道坡度要高于黄球的轨道坡度。

(2)将两个小球在轨道较高的一端同时释放。

(3)观察两个小球运动的快慢。

(4)小组讨论如何比较两个小球运动的快慢。

实验分析:

轨道长度相同,同时释放,先到达终点的说明运动得快。

实验结论:

在相同距离内,红球用时短,所以红球运动得快。

探索三:

在同一条轨道上,怎样比较不同小球运动的快慢?

实验材料:

直线轨道、黄色小球、红色小球、秒表、记录单

实验步骤:

(1)分组进行实验,每组一名操作员、一名计时员、一名发令员和一名记录员。

(2)操作员从轨道一端将小球放入轨道,发令员发出口令,计时员记录小球到达终点的时间。

(3)每个小球至少测量三次。

试验分析:

在同一条轨道上运动,黄球用时2秒,红球用时3秒,用时短的说明运动得快。

实验结论:

在相同距离内用时短的物体运动得快。

研讨:

怎样在相同距离内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拓展:

如果测量3次得到了不同的数据,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数据呢?

板书:

在相同距离内用时短的物体运动得快。

 

6.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

知识与技能:

运动相同的时间,可以用比较运动距离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

距离长,运动快;距离短,运动慢。

过程与方法:

1.利用“相同时间比距离”的方法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2.利用软尺测量距离、利用秒表测量时间。

情感与态度:

1.感受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乐趣。

2.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记录,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

【教学重点】

运动相同的时间,可以用比较运动距离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

距离长,运动快;距离短,运动慢。

【教学难点】

利用软尺测量距离、利用秒表测量时间。

教学过程:

聚焦:

比较不同物体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

探索:

探索一:

给交通工具排序;

1.根据图表,请按照运动的快慢,将6种交通工具排序。

2.比较不同交通工具运动的快慢。

探索二:

从不同地点同时沿直线出发,比较两名同学运动的快慢。

实验准备:

两名同学、一名计时员兼测距员、软尺、秒表。

实验步骤:

(1)两名同学听口令从不同的地点同时沿直线出发。

行走时要用一只脚的脚跟接另一只脚的脚尖,一步一步地往前走。

(2)听到第2次口令停止行走。

(3)小组讨论如何比较两名同学运动的快慢。

实验分析:

同时出发,运动的时间相同,运动的距离远说明运动得快。

实验结论:

从不同地点同时沿直线出发,相同时间内,行走距离越远,速度越快。

探索三:

从不同地点不同时间内沿直线出发,比较两名同学运动的快慢。

实验准备:

两名同学、两名计时员兼测距员、软尺、秒表。

实验步骤:

(1)分组进行实验,每组一名同学、一名计时员兼测距员。

各组分别在不同地点进行实验。

(3)各组同学按自己所在的位置进行直线行走,计时员发令、计时10秒,最终记录同学十秒后行走的距离。

方法同上一实验。

(3)测距员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4)小组讨论如何比较两名同学运动的快慢,说出判断依据,最终得出结论。

实验分析:

虽然两名同学从不同地点不同时间沿直线出发,但是他们运动的时间都是10秒,测量他们行走距离我们可以发现:

在相同时间内,行走距离越远说明运动得越快。

实验结论:

从不同地点不同时间沿直线出发,相同时间内行走距离越远,说明运动得越快。

研讨:

怎样比较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快慢?

拓展:

拓展一:

做“追及跑”游戏。

拓展二:

说说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

7.我们的“过山车”

知识与技能:

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等。

过程与方法:

1.根据已有材料,针对“过山车”的设计要求,按照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完成指定的任务。

2.对自己小组或他人的设计想法、模型等提出改建建议,在制作过程中及完成后相应的测试和调整。

情感与态度:

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完成指定任务,并乐于反思和改进,体验设计产品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

根据已有材料,针对“过山车”的设计要求,按照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完成指定的任务。

【教学难点】

对自己小组或他人的设计想法、模型等提出改建建议,在制作过程中及完成后相应的测试和调整。

教学过程:

聚焦:

你见过或玩过游乐园中的过山车吗?

1.过山车

2.过山车的运动形式。

探索:

探索一:

使用不同材料建造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

1.建造塑料积木轨道

制作材料:

塑料积木、底板

制作过程:

(1)选择恰当的积木连接出一条直线轨道。

(2)选择恰当的积木连接出一条曲线轨道。

2.建造泡沫保温管轨道。

制作材料:

铁架台、泡沫保温管、剪刀。

制作步骤:

(1)将泡沫保温管用剪刀剪开。

(2)用铁架台的试管夹将泡沫保温管连接起来,并调整高度。

(3)根据需要设计直线轨道或曲线轨道。

探索二:

明确设计要求并讨论怎样才能做到。

探索三:

小实践

1.设计

在纸上设计“过山车”的轨道路线。

要有起点和终点,分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轨道的坡度要有变化。

2.制作

制作材料:

积木、软尺、细绳

制作过程:

根据设计图和材料,制作我们的过山车。

3.评价

根据“过山车”的设计要求,完成对“过山车”的评价。

(1)长度是否达标。

(2)是否同时具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

(3)轨道的坡度是否有变化。

(4)“过山车”是否稳固。

8.测试“过山车”

知识与技能:

1.描述“过山车”的运动状态。

2.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路线、快慢等来描述。

过程与方法:

利用自制的“过山车”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和物体的运动路线,能正确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情感与态度:

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能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及时记录、乐于交流。

【教学重点】

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路线、快慢等来描述。

【教学难点】

利用自制的“过山车”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和物体的运动路线,能正确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教学过程:

聚焦:

观察我们的“过山车”。

(1)展示一下我们的“过山车”轨道设计。

(2)利用小球代替“小车”,在轨道上测试一下。

探索:

探索一:

以起点为中心,描述小球的位置。

第一步,将方向盘的中心点对准“过山车”的起点,将方向盘平铺在“过山车”的下面。

第二步,将小球摆放在轨道上的任意一点,利用方向盘说出当前位置的小球处于“过山车”起点的什么方向。

第三步,用细绳从起点出发,沿着轨道铺设至小球所在位置,在用软尺量出这段细绳的长度,这就是小绳与起点之间的距离了。

第四步,用方向和距离完整地描述“以起点为中心”时小球所在位置。

探索二:

让小球从高处滚落,观察并描述其运动形式。

探索三:

利用秒表、软尺、细绳,比较不同“过山车”上小球运动的快慢。

研讨:

研讨一:

怎样描述物体的位置?

描述物体位置时,首先要确定参照物。

研讨二:

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路线?

在确定方向距离后,根据小球或物体沿轨道运动的路线。

描述出直线运动或曲线运动的距离,在弯道处描述出转向的方向。

一段一段详细的准确的。

描述物体的运动。

研讨三:

怎样比较物体的运动速度?

需要我们先确定运动的时间和路程的长短,然后比较相同时间内距离的长短或相同距离内时间的长短。

相同距离内,时间越短,物体的速度越快,反之越慢。

相同时间内,距离越长,物体的速度越快,反之越慢。

拓展:

如果要让小球运动的更快,可以怎样改进过山车?

(1)根据斜面上物体的运动规律,斜面坡度越大物体运动越快可以增加过山车轨道起点的高度,让斜面的坡度变高。

(2)如果弯道较少,那么小球的运动速度也会增加,所以可以适当减少过山车轨道的弯道,增加直线轨道。

 

第二单元:

动物的一生

1.迎接蚕宝宝的到来

知识与技能:

1.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包括颜色、大小、形状等。

2.蚕的一生从卵开始,蚕卵里孕育着新生命。

3.蚁蚕是由蚕卵孵化出来的。

4.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水分。

过程与方法:

1.能用感官及工具观察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

2.能用画图文字等方法记录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

3.能用收集资料或访谈的方法获得养蚕的相关知识。

4.能制定切实可行的观察计划,并用于观察记录蚕一生的生长变化。

情感与态度:

1.对观察蚕卵及养蚕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对饲养的蚕表现出爱心及责任心,能细心照管蚁蚕。

3.能在课后坚持观察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教学重点】

能用感官及工具观察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

【教学难点】

能制定切实可行的观察计划,并用于观察记录蚕一生的生长变化。

教学过程:

聚焦:

观察蚕卵并制定计划观察蚕一生的生长变化。

聚焦一:

蚕卵是什么样的?

蚕的生命是从卵开始,一条蚕卵就是一条生命,产卵很小。

颜色是淡黄色或者黄色的,呈椭圆形。

聚焦二:

怎样观察记录蚕一生的生长变化?

探索:

探索一:

观察蚕卵的大小,形状,颜色等,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观察准备:

蚕卵、尺子、放大镜、养蚕用的小盒。

观察方法:

先用眼睛观察蚕卵的颜色形状,再借助放大镜尺子等工具进行更细致的观察。

观察记录:

观察蚕卵

颜色

灰绿色或者紫黑色

画一个蚕卵

形状

椭圆形

大小

长约1毫米,宽约1毫米,厚约0.5毫米

其他发现

蚕卵的中心处是凹下去的,白色的空卵壳

探索二:

为蚕宝宝建造一个“家”。

探索三:

小组讨论,共同做一个观察计划。

蚕的一生观察计划

饲养时间:

年月---年月

饲养地点:

教室

食物:

桑叶

观察记录方法:

填写记录表、写观察日记、摄像、拍照、画图......

研讨:

研讨一:

蚕卵是什么样的?

蚕卵孵化需要什么条件?

刚产下的蚕卵是淡黄色或者是黄色的,经过1-2天变成淡红色或者浅褐色,再经过3-4天变成灰绿色或者紫黑色。

蚕卵的孵化注意保持温度在25℃左右,保持空气流通和适宜的温度。

研讨二:

研究蚕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我们应该怎样做?

我们要遵循科学探究的程序,即先查阅相关资料,再制定观察计划,确定观察方法,然后进行观察,最后将观察得到的信息汇总,总结观察成果。

拓展:

观察记录蚕卵的变化,记录蚕宝宝出生的日期和样子。

板书:

形状:

椭圆形

卵大小:

小米粒大小

颜色:

淡黄色或紫黑色

2.认识其他动物的卵

知识与技能:

1.许多动物都是通过产卵繁殖后代的。

2.卵是动物一生的初始阶段,卵孵化发育成小动物。

3.不同动物的卵外部形态不同,但内部结构相似。

4.鱼等动物的卵外部没有硬壳,鸡等动物的卵外部有硬壳。

5.鸡卵包括卵壳、卵白、卵黄、气室等结构。

6.卵壳具有保护卵的作用;卵白为卵提供水分和营养物质;卵黄为卵孵化提供营养物质;气室为卵孵化提供氧气;胚盘发育成小动物,是动物生命的开端。

过程与方法:

1.能根据卵的外部形态特征,对卵进行简单分类。

2.能识别鸡卵的内部结构。

3.能根据卵各部分结构的特点,推测各部分的功能。

情感与态度:

1.对卵为什么能孵化出小动物有好奇心,对动物卵有探究的兴趣。

2.能通过研究动物卵体会生命的多样性和可延续性。

【教学重点】

不同动物的卵外部形态不同,但内部结构相似。

【教学难点】

能根据卵各部分结构的特点,推测各部分的功能。

教学过程:

聚焦:

不同动物的卵一样吗?

生活中我们常见的动物的卵有许多,这些卵颜色和大小都不一样,但内部结构都相似,都有蛋黄和蛋白。

探索:

探索一:

观察不同动物的卵,与蚕卵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观察材料:

蛇和蛇卵、鸡和鸡卵(鸡蛋)、鱼和鱼卵、蛙和蛙卵、龟和龟卵、蚂蚁和蚂蚁卵6种动物及其卵的图片。

观察记录:

不同动物的卵的特征

大小

颜色

形状

有无硬壳

蛇卵

拇指般大小

白色或灰白色

椭圆状

鸡卵

长约5cm,宽约3.5cm

白色或棕色

椭圆状

鱼卵

米粒般大小

酒红色或黄色

球状或椭圆状

蛙卵

绿豆般大小

外面层透明,里有小黑点

球状

龟卵

长约3cm,宽约1.5cm

白色

椭圆状

蚂蚁卵

长越0.5mm

白色或淡黄色

米粒状

观察分析: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我们可以根据卵外是否有硬壳对它们分类。

有硬壳

无硬壳

蛇卵、鸡卵(鸡蛋)、龟卵

鱼卵、蛙卵、蚂蚁卵

观察结论:

不同动物的卵有不同的特征。

根据卵外是否有硬壳分为有硬壳和无硬壳。

探索二:

观察鸡蛋的内部结构。

实验目的:

了解鸡蛋的内部结构及其作用。

实验材料:

一个生鸡蛋、一个熟鸡蛋、一把小刀和一个盘子。

实验步骤:

(1)将生鸡蛋打开放入盘中,观察生鸡蛋的内部结构,并将观察到的结构记录下来。

(2)小心地用小刀纵向切开熟鸡蛋,观察熟鸡蛋的内部结构,并与生鸡蛋进行比较。

实验现象:

熟鸡蛋由外向内可以观察到:

卵壳、气室、卵白、卵黄。

生鸡蛋由外到内可以观察到:

卵壳、卵白、卵黄,卵黄上面有一个小白点。

实验结论:

鸡蛋是由卵壳、卵黄、卵白、胚盘、气室等结构组成的。

研讨:

研讨一:

推测鸡蛋各部分分别有什么作用。

卵壳具有保护卵的作用;卵白为卵提供水分和营养物质;卵黄为卵孵化提供营养物质;气室为卵孵化提供氧气;胚盘发育成小动物,是动物生命的开端。

研讨二:

鸡蛋的哪一部分将会发育成小鸡?

小鸡由胚盘发育而来,胚盘是由受精卵分裂发育而来,为卵黄表面中央一盘状小白点是胚胎发育的部位。

板书:

有硬壳

无硬壳

蛇卵、鸡卵(鸡蛋)、龟卵

鱼卵、蛙卵、蚂蚁卵

3.蚕长大了

知识与技能:

1.蚕的幼虫生长过程中伴随着棉和蜕皮现象。

2.蚕的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