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欠发达后发展地区农村党员关爱激励帮扶机制研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53469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全欠发达后发展地区农村党员关爱激励帮扶机制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健全欠发达后发展地区农村党员关爱激励帮扶机制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健全欠发达后发展地区农村党员关爱激励帮扶机制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健全欠发达后发展地区农村党员关爱激励帮扶机制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健全欠发达后发展地区农村党员关爱激励帮扶机制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健全欠发达后发展地区农村党员关爱激励帮扶机制研究.docx

《健全欠发达后发展地区农村党员关爱激励帮扶机制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全欠发达后发展地区农村党员关爱激励帮扶机制研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健全欠发达后发展地区农村党员关爱激励帮扶机制研究.docx

健全欠发达后发展地区农村党员关爱激励帮扶机制研究

健全欠发达、后发展地区农村党员

关爱、激励、帮扶机制研究

党的十七大指出:

要建立健全党内关爱、激励、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

但如何破解党员队伍中特殊群体生活困难问题,建立长效、稳定的帮扶机制,从工作的目标导向上、制度措施上更加注重对弱势群体的关心、理解、爱护和激励,更加充分地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始终是各级党委关心和重视的问题。

为此,我们长岭村“三送”活动工作组对如何建立健全我村党员关爱、激励、帮扶机制课题进行了走访了解。

我们认为: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已成为新阶段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很多基层党员特别是困难党员和老党员确实需要关怀、需要激励、需要帮扶,只有切实地关心帮助,才能解决他们的现实困难和问题,才能使所有党员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进而增强全党的凝聚力。

一、长岭村基本情况

村党支部1个、党小组3个、党员20人,其中女党员4人、困难党员3人、60岁以上党员6人,外出流动党员3人,三年来发展党员4人,2010年发展党员2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人,其中“一村一名”入党积极分子1名。

大专学历以上3人。

村两委干部6人,其中女干部1人,高中以上学历2人,大专以上学历2人,平均年龄38岁。

从长岭村的上述党员基本情况看,老党员、低学历党员所占比例较大,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受到限制,农村党员干部文化层次低,对于新时期的发展形势接受能力相对落后,因此,建立健全党员关爱、激励、帮扶机制在当今不断发展的社会体系中就更显得尤为重要。

二、近年来建立健全党内关爱、激励、帮扶机制的现状

近年来,长岭村党支部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构建和谐长岭为目标,把健全完善党内关爱激励帮扶制度作为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以及加强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先锋模范作用的有力措施,积极探索,狠抓落实,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完善党内考评激励机制,营造创优争先的浓厚氛围。

一是实行党建工作目标考核机制。

完善了村、组两级考核机制,将党建工作纳入全村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兑现奖惩,促进党建工作的责任落实。

二是实行村干部效绩考评机制。

为体现凭实绩论英雄,我村对村干部实行季度考评制度,对各项中心工作的完成情况每季度进行一次考核评比,并做到考评“四公开”,即考评内容公开、考评办法公开、考评过程公开、考评结果公开,考评结果在村务公开栏、办事处政务公开栏中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并将考评结果与干部评优挂钩,极大地调动了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三是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我村每年开展一次优秀共产党员的评比表彰活动,对表彰的先进给予一定的资金和物质奖励,树立典型。

四是开展党建不定期检查,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通过表彰和激励,进一步促进了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发挥,形成了争先创优的氛围。

 

(二)党内关怀措施得力,关怀力度和范围更大更广。

第一、加大培训力度,关心基层干部的成长成才。

每年,都从县、镇涉农部门等邀请专家开展大量的培训活动,并在培训经费上给予充分保障,培训重点村干部、党员和实用(专业)人才;通过实施党员电教和电视上网等远程教育工程,对农村党员干部的培训起到了实质性的推动作用,基本上能实现党员干部连续教育的目标。

第二、大力实施双培双带党员致富工程。

建立了镇、村联系点制度。

采取镇村干部结对、党员结对的方式,在农村党组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和解决困难党员生产生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党内的和谐发展。

同时,积极实施双培双带党员致富工程,要求村两委干部要带头致富,党员干部要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将农村党员培养为致富能手,将致富能手培养发展为党员,村党组织帮助想发展、想创业的党员干部联系协调贷款,给予资金帮扶。

(三)建立困难党员帮扶机制,逐步扩大关怀范围。

一是坚持定期走访看望老党员、老干部和困难党员和召开民主生活会。

每年集中在“七•一”和“春节”期间,组织开展大量的走访慰问活动;每月组织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有力促进我村支部与党员、党员与党员之间的交流,深入了解广大党员的生活状况。

二是建立农村、低保发放向困难党员的倾斜机制。

将3名困难党员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并发放保障金。

三是建立重大自然灾害困难党员帮扶机制。

因灾造成党员重大损失和生产生活困难的,其他党员主动结队帮助,使受困党员度过难关,让贫困党员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增加了党员的凝聚力,增强了贫困党员的党性意识和党性观念。

四是建立外出流动党员关怀机制。

切实关心外出务工党员家庭的生产生活情况,充分利用春节外出务工党员返乡时机,组织他们过组织生活,开展交心谈心活动,为他们外出务工提供维权的法律知识,体现村党组的关爱。

(四)建立党员权利保障机制,保障党员的正当权益。

坚持以人为本,保证党员的政治权利充分行使是关键。

为使每名党员都能行使《党章》规定的民主权利,我们实行了党组织决策重大事项征求党员意见制度、党务公开制度、村级组织换届“两推一选”制度,建立了党员议事制度,激发了广大党员参执、现政的积极性。

三、存在问题及产生原因

  虽然我们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上做了一些工作,但是党员老龄化、贫困化现状凸显,部分农民集体主义和公德意识下降,村级组织关怀措施不多,范围不广,机制不全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对社会构成了一抹不和谐的因素。

从长岭村情况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现:

 

(一)从年龄结构和文化层次来看,农村党员老龄化、贫困化凸显,需关怀的人群逐渐增加。

在20名党员队伍中,困难党员达3人,占15%,60岁以上党员6人,占30%,情况十分明显。

长岭村党员出现贫困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年老体弱因病致贫。

部分党员由于年龄大,身体也普遍较差,抵御疾病能力较弱,有的党员本人或家庭成员身患顽疾,同时由于劳动能力衰退或丧失劳动能力,无法获取经济来源,生活缺少保障,医疗负担沉重。

无法承受因看病带来的经济负担,只能是过一天算一天,生活十分困难。

二是子女赡养能力弱或履行赡养义务不到位。

有的老龄党员子女经济收入较低,无力承担起赡养父母的义务。

有的党员与子女家庭关系处理不和睦,子女没有很好地承担起赡养义务,导致党员生活困难。

三是突遇重大灾难。

少数困难党员家庭因突遇车祸、大病、自然灾害等,给家庭带来巨额经济负担或致残而失去劳动能力,生活陷于贫困。

四是生产条件差。

部分农户生产条件差,收入微薄,生活长期处于贫困状态。

另外,还有少数党员因生产和就业观念落后、子女就学负担重等原因导致贫困,急需予以救助。

五是思想观念陈旧。

少数党员由于文化水平低,思想观念落后,不思致富,缺少创新意识,懒惰思想严重,无一技之长,不愿外出打工,变成“留守党员”致贫;部分精神空虚,怨声载道,对社会的不满,精神生活低俗化,抱有“破罐子破摔”等思想,失去党员的先进性。

(二)从基层党组织的现状和党员意识形态来看,党员管理和资源分配上的差别,导致党组织的向心力有所下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的社会组织和阶层不断出现,基层党组织的现状和党员的意识形态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一是新经济阶层党建制度不健全。

一些党组织对其所属的党员教育管理松弛,致使一部分企业离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或长期在外经商的党员游历于党组织之外,甚至成为“都不管”的党员。

二是一些党员意识形态出现偏差。

部分党员思想上散漫,一味求经济效益,不讲政治原则,对党内或社会上明显违反党的政治主张、政治原则的人和事,睁只眼闭只眼,得过且过,不过组织生活,只在缴纳党费时才想到党员身份。

还有一部分党员个人利益当先,党的宗旨观念落后,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愿当人梯,只想当“人杰”。

(三)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角度看,农村困难党员帮扶机制在构建过程中还存在着薄弱环节。

一是对农村困难党员帮扶投入不足。

取消农业税以后,乡村两级集体经济欠发达,又没有独立的财政支配经费,帮扶经费普遍不足。

另外,由于最基层的村一级党组织自我服务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导致需要帮扶的困难党员总数偏大,困难也随之加大。

因为投入的资金数量不足,一般是思想帮扶的多,资金帮扶的少,即宣传的多,投入的少。

而且对困难党员的帮扶主要集中在春节和“七一”期间,帮扶也是些物质上的帮扶,其他经常性的开展帮扶较少。

每当到这个时期,好多困难党员都在等、靠,甚至直接向基层党组织或有关部门要求解决生活困难问题。

二是农村困难党员帮扶工作效果不理想重复帮扶的对象较多。

对党员困难的具体原因和表现没有系统的分类,困难党员的认定多数有村党组织按其家庭贫困情况认定,致使帮扶时,困难党员“老面孔”比较多。

三是帮扶的方式和措施单一。

对困难党员实施帮扶时,仅靠采取送钱送物等应急性的救济方法,未能充分地考虑到党员困难产生的具体原因,从长计议,缺乏智力、技术等方面的激励和帮扶,导致治标不能治本,很难彻底解决贫困现状,反而易助长了一部分贫困党员的懒惰习性,使其产生依赖思想,致使越帮越等、越等越穷。

四是在帮扶意识上存在偏差。

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只注重于帮扶困难党员,忽视了对思想落后、党性不强党员的带动,忽视了及时建立后进党组织的整改、帮扶机制。

四、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探索及思考 

近年来,长岭村虽然在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上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但面对新形势,尚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要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大精神,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还需要更进一步探索与思考:

(一)要在发展经济上下功夫,加快困难党员脱贫的步伐。

从大部分农村集体经济现状看,目前,集体经济空白,村级所有开展工作经费全靠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和农民交纳的部分“一事一议”款项,正常性工作开展经费捉襟见肘,其他建设和帮扶性投入几乎是空谈。

我们认为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最根本的是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只有经济基础筑牢了,各项工作才能够顺利开展,不断地实现上水平、上台阶。

1、要加快集体经济发展的力度。

各级组织和主管部门要想方设法加大集体经济发展力度,积极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亮绿灯、想办法、出点子、找路子,切实帮助村集体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好发展规划,并从项目、资金、技术上给予一定的支持,走出一条符合本地实际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路子,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高村级组织解决自身关怀的能力。

要建立集体经济发展责任和责任追究制,做到能者上、庸者下。

上级要加大财政投入,解决“空壳村”问题,为村干部营造能干事的环境,真正将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工作落到实处。

只有集体经济壮大了,我们才有钱办事,有资金作为帮扶工作的后盾。

2、要开展引导性创业服务。

要以县或乡镇成立党员创业服务中心,或将创业服务纳入各级服务中心,村委会成立代办点,为自主创业的党员、困难党员主动提供政策咨询和为其办理相关证件提供“一站式”服务,并在选择项目和资金扶持上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和照顾。

3、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积极引导外出流动党员回乡,结合本村果业园区和养殖基地建设,对有创业愿望、创业意向、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党员,提供项目支持、跟踪扶持等形成长效机制“一条龙”服务,激发党员外出返乡创业的热情和活力,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4、建立党员脱贫示范基地。

继续加强党员“双培双带”工程的推进力度,建立“双培双带”示范基地的扶持机制,县级组织部门或乡镇党委要定期对示范基地进行资金或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帮助,让示范基地能够长久存在并不断发展,真正能够挂牌一处成功一处,建立一个基地发挥一个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要在完善村级组织建设上下功夫,使其真正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一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继续深入开展创建农村“三级联创”活动,并充分发挥好农村基层党建“五大载体”的职能作用,积极促进党员“素质工程”的提升速度,真正使农村基层组织起到战斗堡垒作用。

二是加强干部激励机制的建设。

积极探索吸引并留住能人进入村级组织的干部报酬激励机制,激发村干部工作活力和主动性;完善村干部考核绩效机制,让他们感到劳有所得的工作激情,切实发挥基层组织的整体功能;建立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党务干部及党员表彰制度,加大综合性表彰力度,以荣誉激励党员干部工作的信心。

三是加强党员干部示范引导。

教育引导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把扶贫帮困作为己任,带头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以示范引导,带动全社会共同关心帮助弱势群体。

  (三)要在健全帮扶机制上下功夫,增强帮扶工作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各级党委要在建立和健全帮扶机制上下功夫,要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帮扶工作的自觉性,要主动从生活上关心,物质上帮助,感情上关怀,精神上激励,条件上改善贫困党员。

要在思想、生活上关心、关爱、关注困难党员,在全社会营造一种良好的舆论氛围。

一要增强帮扶工作的规范性。

通过建立困难党员台帐,规范管理,为困难党员实施帮扶提供依据。

界定好帮扶标准,要按照实际情况和党员困难情况,科学界定帮扶的标准。

建立好农村困难党员信息台帐,对农村困难党员原因进行分析、归类,按照轻重缓急确定帮扶对象,做到重点突出,分步实施,对台帐进行动态管理,有针对性的实施帮扶。

二要增强帮扶工作的有效性。

建议以县级为单位设立困难党员长期性扶助基金,在通过个人申请、组织调查、党内公示的方式,帮助困难党员解决实际困难,使困难党员凝聚力工程成为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

同时各级党委要抓好帮扶配套措施的建设。

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着力解决困难党员“看病难”、“养老难”等问题。

及时与民政等有关部门协调,对困难党员要视生活困难程度给予生活补助,并按照“应保尽保”的原则,安排最低生活保障;对因大病、重灾及突发性事故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个人难以承担的党员,可根据实际情况,从困难党员帮扶基金中给予一定资助;对年龄较大且无固定收入的农村困难老党员实行定期生活补助制度;对子女不赡养和有子女上学的贫困党员家庭,要协调相关部门对其子女进行教育和申请助学贷款项目,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以此激发农村困难党员发挥作用,体现先进性,增强党的凝聚力。

三要增强帮扶工作的针对性。

要从解决思想问题入手,把物质救助与精神救助结合起来,要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帮助生活困难党员解开思想疙瘩,对信教党员要重点进行思想帮扶,使其早日回到党组织怀抱,并鼓励士气,振作精神,重新树立致富的信心和勇气;要不断完善“三会一课”等制度,通过党员干部学习会、组织生活会,不断激发党员的参政、议政意识和党员的荣誉感;要继续开展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为困难党员发挥作用提供平台;要完善党员发展制度,始终坚持党员发展“十六字”方针,使党员发展向30岁以下、高中文化水平以上,并能够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优秀分子倾斜,及时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从源头上解决党员思想认识不高等问题。

四要增强帮扶工作的操作性。

要因人因地而宜,制订不同的扶助措施,提高工作的可操作性。

对因缺技术、缺资金、缺信息等导致困难的党员,重在政策扶持;县委、县政府要及时出台农村困难党员和老党员帮扶工作意见,对农村贫困党员帮扶予以政策倾斜;要切实加强农村适用技术培训,提高困难党员致富技能;要对想创业的党员在资金上扶助。

对那些有脱贫愿望和信心,因缺资金而无法起步的困难党员,可视不同情况,从困难党员帮扶基金中无息或低息借给启动资金,帮助他们落实一些养殖、种植等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生产项目,努力构建“公司+农户”、“基地+农户”等产、销、帮、带联合发展模式,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五是增强帮扶工作的长效性。

通过建立制度,对困难党员真正做到在政治上关心,在生活上关爱,事业上关注。

完善好社会扶助体系。

积极引导和整合社会帮扶资源,把帮扶困难党员放在帮助困难群众的大局中去思考,将困难党员与困难群众一道纳入整个社会保障体系。

要建立结对帮扶和定期走访制度,各级党委要定目标、定措施、定时间、定期定人、定点帮扶,帮助困难党员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实际困难,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和关怀。

(四)要在大力实施党员学习教育上下功夫,强化党员整体素质的提升。

一是强化党员素质工程建设。

各级党委要在“双培双带”的基础上建立好农民党员教育基地,充分利用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站点建设,通过“三会一课”学习和送学、寄学、远程教育、电视党课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培训。

二是强化对贫困党员进行技能培训。

对农村困难党员,要切实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采取科学灵活的培训方法,通过开展种植养殖等技术培训班,把科技素质培训从枯燥、空洞说教的传统模式中解脱出来,力求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的电视上网工程和送科技下乡等为载体,进行普及性培训,提高普通党员致富技能。

三是强化信息沟通与扶助。

要以乡镇党委或村党组织为单位建立党员信息帮扶中心,组建困难党员科技服务网络和党员服务队伍,充当他们的创业信息员技术指导员,利用宣传单、会议、广播电视、网络信息等渠道,定期发布农产品销售、新技术、新品种等信息给困难党员,引导他们选准致富项目,加快脱贫步伐。

四是强化思想教育与帮带。

对有学习困难的党员采取“一对一”、“多对一”方式进行联系帮带;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党员实行支部指定专人送学上门。

对流动党员,要定期寄学或促学;要不断创新和提升学习方式,加大培训力度和范围,在针对村干部提升学历教育的基础上,扩大到普通党员,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党员队伍。

(五)要在增强党内互动上下功夫,营造一种良好的关怀氛围

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经济薄弱的党组织不愿与上级党组织沟通,一些党员因外出流动、随子女生活、贫病卧床等原因,与党组织联系较少或不愿与党组织联系,成了名副其实的“党费党员”,或者“都不管”党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的事业的发展,影响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加强和改善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促进党组织、党员间的交流互动,建立党内信息沟通机制,是创新服务党员的一种方式,在帮扶困难党员工作中尤为重要。

1、加强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上下联动。

要切实解决部分基层党组织无人做事、无钱办事、无章理事的情况,在组织与组织之间建立联动机制,实现互助。

一是上级党组织要为基层党组织提供物质资源和智力支撑。

在领导体制上,党建工作重心要下移至村。

在工作力量上,要从机关党员干部中选派素质好、能力强的党员干部到村任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在工作方式上,要加强党组织间的相互合作,实现优势互补,鼓励和支持每个“五好”党支部帮扶一个后进党支部,使面貌发生明显改变。

2、体现组织对党员之间的关怀机制。

针对党员队伍出现的新变化和党员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党组织要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构建适合不同个体需求的党内关怀机制。

各级党组织要建立“党员之家”,为党组织关怀党员的重要载体,实行困难党员定期走访慰问制度,使党员时刻谨记自己的身份,时刻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增强党员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要充分利用好“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的载体,激励村无职党员奋发进取、建功立业,引导他们正确行使党员权利,履行党员义务。

实行困难党员的动态管理,对党员因各种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情况进行梳理、分析和排队,按照轻重缓急确定帮扶对象,科学合理制定帮扶帮助标准,切实解决党员面临的困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3、完善党员与党员之间的互动。

要加强结对帮扶的工作力度,乡镇机关党员要以驻点村为依托,对村里党员进行调查排摸,确定帮扶对象,动员村级已经致富的党员对贫困党员进行帮扶,要通过党员帮扶,为贫困党员找出一条致富创业的路子来,对能够致富的党员,在思想上要解决好“不干不想干”的问题;在行动上要解决好“想干不敢干”的问题;在方法上要解决好“敢干不会干”的问题;在资金上要解决好“会干不能干”的问题;在政策和支持是要解决好“能干不能长干”的问题;在效果上要达到带领大家共同干,共同致富的目的。

  总之,建立健全党内关爱、激励、帮扶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有利于促进党内和谐发展,促进党内的团结统一,增强党员的主体地位,提高党组织和党员的站走里,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和现实的意义,我们必须不遗余力地加以推进。

 

王建亮

长岭村“三送”工作组

二○一一年三月十六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