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文科综合能力考试测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548444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87.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文科综合能力考试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三地理文科综合能力考试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三地理文科综合能力考试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三地理文科综合能力考试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三地理文科综合能力考试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文科综合能力考试测试题.docx

《高三地理文科综合能力考试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文科综合能力考试测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地理文科综合能力考试测试题.docx

高三地理文科综合能力考试测试题

高三文科综合能力考试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

图1中心为极点,外圆为50°纬线图,图中数字表示经度度数,P、Q之间和M、N之间为陆地,据图回答1~2题。

1、P点附近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风B、西南风C、西北风D、东南风

2、关于P、Q、M、N四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P、M两地的气候类型相同B、Q、N两地的气候类型相同

C、P地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D、N地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读我国东部某地等温线分布图,回答3—5题。

 

3.若图中表示年平均气温分布状况,则①处等温线向北凸出的最主要原因是()

A.冬季风影响B.海陆分布影响C.地形影响D.太阳辐射影响

4.若图中表示近日点附近时的月平均气温,已知a=3℃,c=7℃,则该地最适宜种植的经济作物有()

A.橡胶、柑橘、毛竹B.苹果、香蕉、茶树C.茶树、柑橘、油菜D.甘蔗、茶树、油菜

5.若如4题所述情况,图中②③处等温线向南凸出的原因主要是()

A.冬季风影响B.海陆分布影响C.地形影响D.太阳辐射影响

图3为我国南方某平直河段的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6~8题。

 

6、此河段河流流向为()

A、自西向东B、自东向西C、自东南向西北D、自东北向西南

7、滩田M处可种植一季的农作物最有可能是()

A、水稻B、棉花C、油菜D、甜菜

8、图4中能正确反映该河河水与两岸地下水关系的是(图中曲线实线为等高线,虚线为潜水面等高线)()

图为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轮廓及其主要山脉和城市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9—11题。

9.对图中山脉的表述,与事实相一致的是()

A.图①中的山脉是阴山,图②南侧山脉与图④中北侧山脉是同一山脉

B.图②中部为天山脉,其向东延伸便是③中的秦岭

C.图②最北一列是阿尔泰山,图④中北侧一列是祁连山

D.图①中山脉被长江切开形成长江三峡,图③中山脉是我国南北方的重要分界线

10.对图中四省区农业生产的表述,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是()

A.①有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地基,②有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B.②④都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C.②是我国著名的绿洲农业区,④分布着河谷农业

D.①②③④都有商品粮、棉基地

11.对甲、乙、丙、丁四个省级行政区行政中心的表述,正确的是()

A.甲位于嘉陵江与长江汇合处,因干支流汇合而兴起

B.乙位于塔里木河沿岸,因河运而兴起

C.丙是我国十大古都之一,地处号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

D.丁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城市,位于雅鲁藏布江沿岸,因河运而兴起

在中国历史上,经济发展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进步内容。

据此回答12—14题:

12.和西亚地区的交流对于我国古代经济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①丰富了古代人民的文化艺术生活②促进了我国四大发明的出现③发展了对外贸易,丰富了物产④在我国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3.从下表可推断: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3025541

62.9%

1122476

37.1%

①南方人口占全国的比例不断上升②三个政权控制的总人口数呈递增趋势③唐代时南北方人口比例差开始缩小④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14.对明、清两朝赋税制度内容、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向以田亩为主演变②由以纳实物为主向以纳银两为主演变③客观了加剧了土地与人口之间的矛盾④商业、手工业税收所占比例日益减少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据此回答15—17题:

15.秦朝统一后,革除东周以来的政治弊端的重要决策是:

A实行文化高压政策B确立皇帝制度C全国推行郡县制度D统一度量衡、货币及文字

16.唐高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写《唐律疏义》三十卷,详细解释了律令条文。

它颁布前审批时需要通过①中书省②尚书省③门下省④皇帝

A②③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7.在借鉴人类先进政治思想并结合中国自身实践的基础上,优秀的中国人在近现代历史上提出了:

①维新变法思想②三民主义③毛泽东思想④邓小平理论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面对中国的不断沉沦,中国的各个阶级分别做出了不同的反映。

据此回答18—21题:

18.《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A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的愿B与“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制度相适应

C要求所有产品均归圣库,有利于消除两极分化D违背了农民阶级的阶级本性无法实施

19.《资政新篇》中关于政治改革的主张与百日维新中政治改革的哪一内容相似:

A以法治国,政令统一B废除旗人寄生特权,实行满汉平等

C广开言路,吸纳社会意见D召开国会,实行君主立宪

20.清政府筹建近代海军的动机是:

A维新变法,挽救严重的民族危机B“师夷长技”,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C励精图治,洗雪甲午战败耻辱D迎合列强,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21.就如何看待中国近代民族独立与近代化关系的问题,某班举行了一场辨论会,你认为哪一方同学的观点更符合近代中国的实际:

甲方: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出发,认为只有先进行近代化,实现国家富强,才能真正实现民族独立。

乙方:

从近代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探索的结果表明。

只有先实现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近代化。

A甲方B乙方C甲乙方D甲乙方都不符合

从图表中提取有效的正确信息,是历史学习的一项基本内容。

据此回答22—23题:

22.对上图中曲线C所代表的经济形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它在中国的出现与鸦片战争有关②对中国近代经济只有消极影响③在这类企业中诞生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无产阶级④20世纪40年代末新中国对其实行没收政策⑤它是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

23.下列材料主要反映了

品种

1957年产量

比1952年增加%

比历史最高产量增加%

1.95亿吨

19

30

164万吨

26

93

535万吨

296

580

1.3亿吨

96

210

193.4亿千瓦时

166

320

1农业、工业呈明显增长趋势②国家“一五”计划的重点是发展重工业③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④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具有优越性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信用经济、公平竞争的经济。

有研究表明,我国的一些企业因为信誉不高乃至失信,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一年约为6000亿元。

据此回答24~25题。

24、2007年3月9日《市场报》报道,山东力诺集团从创业之初,就把产品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把“产品质量零缺陷,售后服务零抱怨”作为质量、服务的目标,用信誉树立形象,靠信誉赢得客户。

当市场处于卖方市场时,企业对送上门的生意措手相拒,似乎有悖常理,但在力诺,生意可以不做,信誉却不可不保。

力诺人的上述做法表明

A.产品质量是通过服务质量来体现的B.拒做不正当交易是企业信誉的保证

C.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的保证

D.企业的信誉和形象集中表现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

25、诚信是最好的竞争手段,一个企业要长盛不衰,必须诚实守信。

因为它

①能直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②能提升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③有利于推动和促进企业产品营销④能增加产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07年6月21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出台文件,用工单位必须与农民工等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

凡劳动者工作满一个月未签劳动合同的,劳动部门将认定劳动双方已签订中长期劳动合同,并责令用工单位支付劳动者双倍工资。

据此回答26~27题。

26、农民工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A.对农民工有利,不利于用人单位B.是促使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唯一有效形式

C.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D.是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

27、.如果农民工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其程序应该是

A.必须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B.必须遵守不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原则

C.首先签订劳动合同,然后由人民法院对所签劳动合同进行鉴证

D.首先签订劳动合同书,然后由劳动行政部门对所签劳动合同进行鉴证

2007年8月30日,反垄断法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将自明年8月1日起施行。

据此回答28—29题。

28.2007年8月中旬,国家发改委认定世界拉面协会中国分会多次组织、策划、协调相关企业商议方便面涨价幅度、步骤、时间,涉嫌价格垄断。

企业的价格垄断行为

①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平等性、法制性特征②是市场经济自发性的表现③是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必然现象④严重扭曲了价值规律,违背了等价交换的原则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9.反垄断法的出台可能产生的作用有

①使社会资源按效率优先的原则进行优化配置,促进社会公平②保持市场经济的平等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③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我国企业更好参与国际竞争④促进市场交易活动有序进行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某村农民因镇政府对本村和邻村的一起水事纷争不作处理,以政府的“不作为”行为,向县人民法院提出了行政诉讼,将镇政府推上了被告席。

法院经庭审调查,作出判决,责令镇政府限期对水事纠纷作出处理。

据此回答30—31题。

30.该镇政府的“不作为”行为:

①违背了民主集中制原则②违背了对人民负责原则③没有做到依法行政④损害了国家机关在群众中的形象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1.县法院依法作出判决说明:

①司法机关坚持依法行政②国家机构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③司法机关严格执法,公正司法④加强立法工作,确保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

8月13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的24号文件.这意味着自98年以来形成的商品房独霸天下的格局被打破,由政府提供的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组成的保障性住房将分流市民的购房需求.据此回答32—33题。

32.在98年通货紧缩的经济背景下,政府发展房地产市场,是为了借助住房市场来启动国内疲软的“内需”,拉动经济增长.这体现的经济学道理是

A.生产决定消费B.消费决定生产C.消费反作用于生产D.政府履行经济职能

33.本次房改政府将加大保障性住房的总量,这既有利于解决民生问题,让更多的中低收入家庭住上房子,又有望促进房地产业的良性发展.房改体现的政治学道理有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国家机构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政府履行经济职能,有利于住房市场供应结构的变化

政府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完善住房社会保障体系

A.

B.

C.

D.

34.2007年6月1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实施。

专家指出,在保障未成年人权利的同时,不能片面地渲染孩子的“权利意识”,而应该同时强调其“责任意识”,让他们能够学会主动承担责任,学会为自己的过错负责。

这说明

①享有权利必须先履行义务②履行义务是享有权利的前提

③未成年人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④应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35、国际关系内容和形式是多样的。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于2007年8月9日到17日举行了“和平使命——2007”武装力量联合反恐军事演习。

其内容和形式分别属于

A.政治关系合作B.军事关系竞争C.外交关系和平D.军事关系合作

第Ⅱ卷

1、第Ⅱ卷共页,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2、本卷共5大题,共160分。

36.下图是我国某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36分)

(1)A城市的名称是_________,其以西铁路线的名称是________,该城市主要的工业部门是________,该城市发展其生产的区位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

(10分)

(2)该地位于___________高原,简要说明该高原的植被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6分)

(3)该地区发展种植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______,说明其原因及解决途径。

(6分)

(4)分析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10分)

(5)简要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的水环境不断恶化的原因。

(4分)

37(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二

图一

材料二:

2005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废止农业税条例的决定草案,延续数千年的农业税终于走进了历史博物馆。

——新华网北京12月30日电(新华社记者谢登科)

材料三:

农业税作为一种在农村征收、来源于农业并由农民直接承担的税赋,已在中国存续了2600年之久,期间共经历了五次大的调整和变化。

总的看来,历史上农业税制变化的趋势是由繁到简,但无论形式多变、名称多变却未改变农业税作为国家主要税种和收入来源的地位与作用,“皇粮国税”一直是农民天经地义必须缴纳的。

新中国成立后,为保证国家政权稳定和推进工业化建设,农业税在相当时期内,一直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

——2005年12月30日财政部长金人庆答记者问

材料四:

“有必要,就是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难点和重点都在“三农”。

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还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村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

……因此,取消农业税,绝不仅仅是为了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富裕,而是关系到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伟大复兴。

——财政部长金人庆答记者问2005年12月30日

回答问题:

(1)图一反映了我国建国初期推行的什么运动?

为减少改革的阻力,政府当时在农村采取了什么重大措施?

(4分)

(2)图二主要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什么措施?

(2分)该措施最先在那两个省推行?

(2分)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推行的根本原因?

(2分)

(3)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反映的重大决策对图二反映的措施有何重大影响?

(2分)

(4)到1958年颁布农业税条例为止,中国农业税已经历了“五次大的调整和变化”请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前四次调整的名称并据此分析我国古代史上赋税制度演变的主要趋势?

(10分)

(5)请据材料四分析材料二中的重大决策有何重大意义?

(4分)

38、材料一:

法国有一个叫波尔多市的小城市,那里70%以上的普通市民月收入约1900欧元(欧元与人民币的比价为1∶9);在郊区和乡间工作的人(原来的农民),月收入为1000至1200欧元,白领阶层月薪为1800至2000欧元,“三大差别”(城乡差别、工农差别、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差别)已大大缩小。

另有报道说,瑞典贫富差距曾达到过三百多倍,但国家通过积极有效的政策调整,而今已下降到了4∶1的地步,基本实现了共同富裕。

材料二:

在社会财富的分配问题上,我国目前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观点:

一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出自《论语·季氏》);二是“最患寡,不患不均”;三是“不再寡,应力求均”。

材料三:

据2007年5月24日《新京报》报道,国家统计局局长日前指出,我国当前影响社会安定与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一定程度上存在“马太效应”。

所谓“马太效应”简单地说,就是穷人愈穷,富人愈富。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

(1)比较我国目前存在的“马太效应”分析说明材料一体现的经济现象。

(6分)

(2)运用经济常识对材料二中的三种观点分别加以评析。

(12分)

(3)运用经济常识,就解决我国目前存在的“马太效应”提出合理的建议。

(12分)

39.(20分)石油是对现代社会和经济影响至关重大的重要能源,现代国际关系的一些重大事件就是围绕着石油问题产生的石油资源也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国家的安全。

材料一中哈石油管线西起哈萨克斯坦里海沿岸的阿特劳,东至我国新疆的独山子,全长3088千米,整个工期分三期完工。

2006年,中哈石油管线(如右图)全线投入运营,设计运输能力为每年5000万吨。

(1)图中A是山脉,说明该山脉的成因;近年来C湖水面不断下降,分析其人为原因。

(6分)

(2)我国从哈萨克斯坦进口石油,花费巨资新建中哈石油管线,而不利用“第二亚欧大陆桥”,其原因是什么?

中哈石油管线对中国有何重要意义?

(10分)

(3)图中中哈石油管道所经过地区的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是__(4分)

A.跨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B.沿线主要经过温带荒漠带C.利用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管道石油能自流到中国D.提高沿线地区能源的利用效率

40(26分)在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图一、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并据图一分析当时中华民族已具有什么重要特征?

(6分)

(2)16、17世纪,欧洲殖民者葡萄牙人、荷兰人、俄国人相继入侵我国,概括说明其入侵的主要原因?

(4分)面对欧洲殖民侵略,清朝初期,清政府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

分别有何影响?

(8分)

(3)新中国成立以来为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在政治上和军事上采取了许多重大举措,试各举二例说明。

(8分)

41.2007年4月11日至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应邀对日本进行了访问。

一直以来由于历史问题等造成中日关系处于“冰冻时期”,去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华打破中日政治长期僵冷局面的“破冰之旅”,此次回访日本则是“融冰之旅”。

(1).请用国际社会有关知识分析中日关系从“冰冻”到“破冰”“融冰”的变化原因?

(12分)

(2).面对中日复杂多变的关系,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该如何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10分)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Ⅱ卷答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

2、本卷共5大题,共160分。

36.(36分)

(1)A城市的名称是_________,其以西铁路线的名称是________,该城市主要的工业部门是________,该城市发展其生产的区位优势是。

(10分)

 

(2)该地位于___________高原,简要说明该高原的植被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6分)

 

(3)该地区发展种植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______,说明其原因及解决途径。

(6分)

 

(4)分析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10分)

 

(5)简要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的水环境不断恶化的原因。

(4分)

 

37(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反映了我国建国初期推行的什么运动?

为减少改革的阻力,政府当时在农村采取了什么重大措施?

(4分)

 

(2)图二主要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什么措施?

(2分)该措施最先在那两个省推行?

(2分)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推行的根本原因?

(2分)

 

(3)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反映的重大决策对图二反映的措施有何重大影响?

(2分)

 

(4)到1958年颁布农业税条例为止,中国农业税已经历了“五次大的调整和变化”请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前四次调整的名称并据此分析我国古代史上赋税制度演变的主要趋势?

(10分)

 

(5)请据材料四分析材料二中的重大决策有何重大意义?

(4分)

 

38、

(1)比较我国目前存在的“马太效应”分析说明材料一体现的经济现象。

(6分)

 

(2)运用经济常识对材料二中的三种观点分别加以评析。

(12分)

 

(3)运用经济常识,就解决我国目前存在的“马太效应”提出合理的建议。

(12分)

 

39.(20分)

(1)图中A是山脉,说明该山脉的成因;近年来C湖水面不断下降,分析其人为原因。

(6分)

 

(2)我国从哈萨克斯坦进口石油,花费巨资新建中哈石油管线,而不利用“第二亚欧大陆桥”,其原因是什么?

中哈石油管线对中国有何重要意义?

(10分)

 

(3)图中中哈石油管道所经过地区的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是(4分)

40(26分)

(1)概括图一、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并据图一分析当时中华民族已具有什么重要特征?

(6分)

 

(2)16、17世纪,欧洲殖民者葡萄牙人、荷兰人、俄国人相继入侵我国,概括说明其入侵的主要原因?

(4分)面对欧洲殖民侵略,清朝初期,清政府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

分别有何影响?

(8分)

 

(3)新中国成立以来为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在政治上和军事上采取了许多重大举措,试各举二例说明。

(8分)

 

41.

(1).请用国际社会有关知识分析中日关系从“冰冻”到“破冰”“融冰”的变化原因?

(12分)

 

(2).面对中日复杂多变的关系,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该如何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10分)

 

南溪一中2007年12月高三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一部分(选择题)

地理:

1B2A3C4C5A6A7C8B9D10D11C

历史:

历史选择题:

12.C13.A14.C15.C16.C17.D18.D19.C20.B21.B22.B23.D

政治:

24—28DBCDC29—33DBDCD34—35BD

第二部分(综合题)

36.(36分)

(1)包头(2分)包兰铁路(2分)钢铁工业(2分)附近有包头煤矿,白云鄂博铁矿,便利的铁路交通,近便的水源(4分)

(2)内蒙古(2分)内蒙古高原从东向西由草原向荒漠草原、荒漠戈壁过渡(2分)原因是从东向西受海洋影响逐渐减弱,降水逐渐减少所致(2分)(3)水源(2分)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降水稀少(2分);临近黄河,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可利用黄河水自流灌溉(2分)(4)主要环境问题有土壤盐碱化和风沙危害(4分)。

因为该区地处干旱地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加之不合理的灌溉致使土壤盐碱化严重(3分);该区临近冬季风的源地,周围多沙漠,地表植被覆盖较差,人为破坏严重,加之气候干旱少雨,因而风沙危害严重(3分)(5)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注入乌梁素海(2分);大量使用化肥后的灌溉用水注入乌梁素海,造成水体富营养化(2分)

37(26分)

(1)土地改革运动;保护富农的政策。

(4分)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安徽、四川省;(2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或人民公社化体制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分)

(3)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的分配方式发生了变化,原缴纳给国家的农业税被取消了。

(4)分别是:

初税亩、两税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4分)

主要趋势:

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向以田亩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