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54435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

第1课时(月日)NO:

教学内容:

例1练一练练习五1-4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3.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究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

重点难点:

1.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理解在“竖式中,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课件出示以下题目:

(1)直接写出得数。

12×3=205×3=25×2=

170×5=150×3=125×2=

(2)用竖式计算:

26×47=

说一说,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是什么?

小结:

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的结果相加。

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探究和计算有关的知识。

(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例题1。

让学生阅读例题1,和同桌说说自己获得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读题得出:

(1)已知条件:

月星小区有16幢楼,平均每幢楼住128户。

(2)所求问题:

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

2.解决问题,探究计算方法。

(1)列出算式。

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

指名口述算式,教师同时板书:

128×16=

(2)尝试计算。

让学生独立尝试用竖式计算。

教师巡视指导,特别关注平时计算错误率较高的学生,注意他们每一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3)小组交流算法。

组织学生在四人小组内把计算的过程互相说一说。

(4)全班交流并集体反馈。

提问:

先算什么?

(先算128×6)再算什么?

(再算128×10)最后算什么?

(6个128与10个128的和)

学生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算式:

128

×16

768

128

2048

提问:

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提醒学生注意:

用竖式计算时,两部分积的相同数位要对齐。

3.总结算法。

(1)说一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步骤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讨论:

怎样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学生小组讨论后师生共同小结:

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类似,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与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与两位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7页“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时,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

2.完成教材第30页“练习五”第1、2、4题。

第1题:

是竖式计算过程中的口算练习。

第2题:

通过观察和计算来发现竖式计算中的错误,加深学生对竖式计算方法的巩固。

第4题:

结合具体情境运用计算知识来解决问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板书设计

补充与修改

第2课时(月日)NO:

教学内容:

例2例3练一练练习五5-8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这两种数量关系,并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发展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应用价值。

重点难点:

1.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和总价及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2.运用数学术语概括、表达数量关系,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以应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回顾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课件出示题目)

(1)每个书包50元,4个书包多少钱?

(2)一列动车每小时行20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

(3)李师傅每天生产15个零件,他6天可以生产多少个零件?

指名学生口头列式,师生交流反馈。

2.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数量关系,弄清楚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对于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都有很大帮助。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

(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一)教学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

1.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例题2情境图。

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情境中的信息:

钢笔每支12元,练习本每本3元;要买4支钢笔和5本练习本。

2.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

(1)提问:

什么是单价?

什么是数量?

什么是总价?

(2)追问:

每种商品的单价各是多少?

购买的数量呢?

(3)介绍单价的读法和写法。

(4)认识总价。

引导思考:

根据题目中购买钢笔的情况,我们可以求什么呢?

指出:

“4支钢笔一共多少钱”指的就是4支钢笔的总价。

3.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

(1)课件出示下表:

单价

数量

总价

钢笔

()元/支

()支

()元

练习本

()元/本

()本

()元

让学生先填写商品的单价和购买的数量,再分别求出总价。

教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2)交流讨论:

总价与单价、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板书:

总价=单价×数量

(3)思考:

已知总价和单价,可以求什么?

怎样求?

已知总价和数量呢?

师生交流后板书:

数量=总价÷单价

单价=总价÷数量

4.师生共同小结。

根据单价、数量和总价三个量的关系,只要知道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我们在记这一组数量关系式时,只要记住“总价=单价×数量”,就可以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得出“数量=总价÷单价”和“单价=总价÷数量”。

(二)教学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1.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例题3情境图。

引导学生读题,收集情境图中的信息。

2.理解“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含义。

(1)提问:

情境中给出的两条信息可以称为什么?

(2)交流速度的写法和读法。

先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再进行交流。

(3)认识时间和路程。

提问:

行程问题中除了速度之外,还有哪些数量呢?

指名说说对时间和路程的理解。

3.探究速度、路程和时间的数量关系。

(1)课件出示下表:

速度

时间

路程

列车

()千米/时

()时

()千米

自行车

()米/分

()分

()米

学生先填写和谐号列车与李冬骑自行车的速度,再分别求出行驶的路程。

教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2)交流讨论:

路程与速度、时间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板书:

路程=速度×时间

(3)思考:

已知路程和速度,可以求什么?

怎样求?

已知路程和时间呢?

师生交流后板书:

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

4.小结。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9页“练一练”第1~3题。

第1题:

练习单价和速度的写法。

第2题:

运用例题3的数量关系解决求路程的问题。

第3题:

运用例题2的数量关系解决求总价的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练习五第5-8题。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板书设计

补充与修改

第3课时(月日)NO:

教学内容:

练习五第9-13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2.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的认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3.在练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1.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

2.正确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复习旧知识。

(1)用竖式计算。

35×168=127×45=

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2)指名说说学过的数量关系有哪些。

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练习。

完成教材第31页“练习五”第12题。

(1)教师出示题目,让学生说说这几道算式的特点。

(2)提问:

怎样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3)组织练习。

组织学生独立计算,指名学生上台板演。

(4)集体讲评。

结合具体题目,让板演的学生说说计算的过程。

2.常见的数量关系的练习。

(1)完成教材第31页“练习五”第10题。

出示题目,指导学生读题,说说题目中包含哪方面的数量关系,各是社么数量关系。

提问:

(1)个问题和第

(2)个问题分别求什么?

它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独立解答问题,组织汇报交流。

交流时提醒学生关注对应的量。

(2)完成教材第31页“练习五”第11题。

出示题目,指导学生读题,说说题目中包含哪方面的数量关系,各是什么数量关系。

提问:

这道题求哪个量?

怎么求?

题目中哪个量是不变的?

学生独立解答问题。

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先根据“路程=速度×时间”求出路程,再根据“速度=路程÷时间”求出速度。

三、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板书设计

补充与修改

第4课时(月日)NO:

教学内容:

练习五14-19思考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2.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的认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3.在练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1.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

2.正确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百货商店有一种水瓶,单价原来是48元/个,降价后的单价是40元/个。

原来买15个水瓶的钱,现在可以买多少个?

2.一辆汽车以84千米/小时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6小时到达。

从乙地返回时用了8小时。

这辆汽车返回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时?

二、基础练习

1.完成教材第32页“练习五”第15题。

出示练习题,提问:

这道题又和我们生活中什么问题有关呢?

(工程问题)

组织学生结合题目认识工程问题中的“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分析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组织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组织全班汇报交流:

(1)题:

24×8=192(个)

(2)题:

192÷24=8(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