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义堂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533118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义堂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义堂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义堂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义堂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义堂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义堂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义堂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义堂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义堂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义堂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义堂中学2016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75分)

1.目前,大多数人类学家认为,现代人类起源于()

A、非洲的“能人”B、亚洲的南方古猿C、非洲的南方古猿D、亚洲的“能人”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人类的出现。

目前,大多数人类学家认为,现代人类可能是从非洲南方古猿中的一支发展而来的。

南方古猿属于“正在形成中的人”。

它经过长期的进化和劳动终于在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学会了制造工具。

人类在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

故选C。

考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人类文明的开端·人类的形成

2.动荡不安的伊拉克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伊拉克所在的两河流域是世界闻名的发祥地之一,下列哪一文明成果出自该地区()

A.金字塔     B.佛教   C.《汉谟拉比法典》 D.种姓制度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四大文明古国的文明成果。

四大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其代表主要有:

埃及文明――金字塔、狮身人面像;两河流域文明――《汉谟拉比法典》;印度文明――种姓制度、佛教。

故选C。

考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人类文明的开端·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3.丁文同学准备以“上古亚非文明”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

他探究的内容应包括()

古代埃及文明

古巴比伦文明

古代希腊文明

古代印度文明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四大文明古国的有关知识。

非洲尼罗河流域的埃及、西亚两河流域的巴比伦、南亚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的印度、东亚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中国,这些地方最早出现奴隶制小国,被并称为四大文明古国。

古希腊文明是产生于欧洲,不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人类文明的开端·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4.古代埃及法老权力的象征是

A.狮身人面像B.空中花园C.木乃伊D.金字塔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埃及金字塔的象征意义。

古埃及国王自称是神的化身,他们死后被制成木乃伊葬入金字塔,也只有国王才能制造金字塔这样的陵墓。

因此,陵墓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

故选D。

考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人类文明的开端·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5.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称“EgyptisthegiftoftheNile”,这句话隐含的意思是()

A.尼罗河是古代埃及的势力范围B.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的文明

C.古埃及人民把尼罗河治理的很好D.有了古代埃及文明就有了尼罗河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尼罗河自南到北贯穿埃及,流入地中海,每年定期泛滥,泛滥期间洪水为害,往往给居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但它又给埃及人带来很大的好处,为农业作物的种植提供了极好的条件。

它使久旱的农田得到充分灌溉,河水把上游的泥土和植物残骸夹带下来,等洪水消退后,留下一层肥沃的淤泥,等于给农田普遍地施了一次肥。

可以说,是尼罗河孕育了埃及文明,所以希罗多德才会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故选B。

考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人类文明的开端·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6.某班级要进行一场关于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历史话剧表演,他们采用的台词应该是()

A.“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B.“别看我只是一个武士,但我和国王同属刹帝利。

C.“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D.“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是一种严格的等级制度,根据这个制度,古印度社会分为四个等级:

婆罗门,包括祭司、贵族,掌握神权;刹帝利:

包括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吠舍:

包括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首陀罗:

包括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A出自《汉谟拉比法典》,C是欧洲封建社会的特点,D是阿基米德的名言。

故选B。

考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人类文明的开端·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7.日本历来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你知道其效仿唐所进行的改革的名称吗?

A.明治维新B.查理·马特改革C.伯利克里改革D.大化改新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隋唐时,中国的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繁荣吸引了很多外国人前来学习,日本是其中之一。

但此时的日本政局混乱,天皇大权旁落,世袭大贵族权势极大,强大的中央贵族权倾朝野。

中国唐朝的统一和兴盛,强烈刺激了大和统治者,7世纪中期,天皇和一些曾留学中国的士大夫决心参照隋唐制度实行改革,这就是大化改新。

故选D。

考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8.发出惊世之语:

“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的科学家是()

A.荷马B.阿基米德C.达·芬奇D.马可·波罗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阿基米德的贡献。

古希腊的阿基米德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以发现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而闻名。

他的这句名言,实际上反映的是杠杆定律,体现了科学就是力量的道理。

故选B。

考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二)

9.位于西亚两河流域的伊拉克是个历史文明十分悠久的国家,曾是下列哪些政权的政治中心

①古巴比伦王国;②亚历山大帝国;③古罗马帝国;④阿拉伯帝国

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西亚两河流域文明。

两河流域出现过古巴比伦王国,也曾经是亚历山大帝国的版图,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后其后人曾建立了阿拉伯帝国。

故选C。

考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人类文明的开端·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10.伊斯兰教教历元年(公元622年)与下列哪个历史事件相关()

A.穆罕默德出家隐修  B.穆罕默德病逝 

C.穆罕默德出走麦地那  D.穆罕默德兵临麦加城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伊斯兰教历的起源。

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最初在麦加传教,但遭到麦加贵族迫害。

622年,穆罕默德带领少数信徒离开麦加,在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

伊斯兰教把622年定为伊斯兰教历元年。

故选C。

考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11.下列关于西欧城市的叙述,不确切的是()

A.西欧的城市是在教会或世俗封建主的领地上产生的

B.西欧城市里,封建主与市民之间存在尖锐矛盾

C.西欧市民阶级形成后,从中产生了后来的资产阶级

D.法国琅城人民最终通过金钱赎买的方式取得了自治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10世纪开始,西欧城市重新兴起。

随着城市的发展,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西欧的城市是在教会或世俗封建主的领地上产生的。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主日益贪婪,对城市市民加紧剥削。

十一二世纪,法国一些城市的市民展开了与封建主的斗争。

法国琅城人民最终通过武力斗争的方式取得了自治权。

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

它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等。

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据此分析,D说法错误,故选D。

考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中古欧洲社会

12.下列属于大化改新内容的是()

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

废除贵族世袭制

把贵族土地收归国有

国家把土地卖给农民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

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

主要内容有:

政治上:

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经济上:

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大化改新后,土地是定期分给农民耕种,并不是卖给农民,

不符合史实,故选A。

考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13.谚语是历史的最好写照。

下列描述中,能较好地反映欧洲封建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的是()

A.“以眼还眼”、“以牙还牙”B.“条条大路通罗马”

C.“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D.“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西欧封建等级制的内容。

在西欧封建等级制中有这样一句话“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反映了欧洲封建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

就是每个领主只可管辖自己的附庸,但无权管辖自己附庸的附庸,即上一级只能管辖下一级,不能越级管辖。

大封建主对帝王效忠,小封建主对大封建主效忠,大小封建主之间构成领主与附庸的关系。

等级森严,但没有严格的上下级制约关系。

故选C。

考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中古欧洲社会

14.古代亚欧大陆的文明整合大多是通过力的冲撞、武力的征伐得以实现的,与第一个地跨欧亚三洲帝国的建立有关的征战是

A.希波战争B.亚历山大大帝东征C.罗马帝国的扩张D.十字军东侵

【答案】A

【解析】

考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15.公元2世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把地中海变成它的“内湖”的帝国是

A.拜占庭帝国B.阿拉伯帝国C.罗马帝国D.罗马帝国

【答案】C、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罗马帝国的扩张。

公元前1世纪,屋大维任罗马皇帝后,发动多次对外侵略扩张战争,疆域不断扩大,到2世纪,达到最大规模。

东起幼发拉底河上游,西临大西洋,南抵非洲撒哈拉大沙漠,北达不列颠、莱茵河和多瑙河。

亚历山大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

故选C和D。

考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16.这是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学名著,它再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图景,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

这部文学名作是()

A.《荷马史诗》B.《俄底浦斯王》C.《天方夜谭》D.《马可·波罗行纪》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荷马史诗》的价值。

《荷马史诗》是古代希腊著名的英雄史诗。

这是不朽的世界文学名作,它再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图景,是欧洲第一部优秀文学作品,同时也是一部西方最早的史书。

故选A。

考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二)

17.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0~9这十个记数符号,它们的发明人是

A.古代埃及人B.古代希腊人

C.古代印度人D.古代罗马人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阿拉伯数字的发明者。

阿拉伯数字是世界最通用的数字,其发明者是古印度人。

最初,古印度人用梵文字头表示数字,创造了从0到9十个字的计数法。

阿拉伯学会了这一方法,对它加以改造。

12世纪时,这一简便的计数法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故选C。

考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18.13世纪,下列哪一位历史人物曾在中国元朝为官17年,回国后口述向西方人生动介绍了繁荣富庶的东方,从而使得西方人在海上开辟了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A.屋大维B.哥伦布C.马可·波罗D.亚历山大大帝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马可·波罗的事迹。

13世纪时,17岁时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和叔叔来到中国。

他在中国游历了17年,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识,被留在元朝朝廷任职,曾访问当时中国的许多地方。

回国后,口述了著名的《马可·波罗行记》记述了他在东方的经历和见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故选C。

考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19.下面有关伊斯兰教的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创立人是穆罕默德②麦加是其圣地

③它的创立有利于阿拉伯半岛的统一④现在中国的维吾尔族和回族大都信仰伊斯兰教

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伊斯兰教的有关知识。

7世纪时,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最初在麦加传教,但遭到麦加贵族迫害。

622年,穆罕默德带领少数信徒在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

630年,他再次兵临麦加城下,双方达成协议,麦加贵族接受伊斯兰教,承认穆罕默德的政治和宗教领袖地位;穆罕默德承认对方的经济和宗教利益。

从此,麦加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地。

征服麦加,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632年,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

后来,伊斯兰教传入我国,遍布全国各省(区)的大多数城乡,主要聚居于新疆、宁夏,甘肃、青海等地区,现在中国的维吾尔族和回族大都信仰伊斯兰教。

据此分析,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20.马可波罗来到中国时,中国处于

A.元朝B.明朝C.唐朝D.清朝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马可·波罗来华的时间。

13世纪时,17岁时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和叔叔来到中国。

来到中国后,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识,被留在元朝朝廷任职,曾游历当时中国的许多地方。

故选A。

考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21.一个盲诗人笔下的英雄史诗,生动地再现了古希腊的社会图景。

这部不朽之作是()

A.《荷马史诗》B.《神曲》C.《天方夜谭》D.《俄狄浦斯王》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荷马史诗》的价值。

《荷马史诗》是古代希腊著名的英雄史诗,由盲诗人荷马加工整理而成。

这是不朽的世界文学名作,它再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图景,是欧洲第一部优秀文学作品,同时也是一部西方最早的史书。

故选A。

考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二)

22.伊斯兰教的经典是()

A.《圣经》B.《道德经》C.《古兰经》D.《诗经》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伊斯兰教的有关知识。

7世纪时,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

“伊斯兰”是阿拉伯语“顺从”的意思。

伊斯兰教信徒称为穆斯林,意思是信仰真主安拉的人。

穆罕默德的说教后来集录成为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

故选C。

考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一)

23.下列选项中属于古代文明区域间和平交往的史实是()

A、希波战争B、亚历山大东征

C、罗马征服地中海沿岸D、马可•波罗来华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古代文明的和平交往史实。

13世纪时,17岁时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和叔叔来到中国。

来到中国后,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识,被留在元朝朝廷任职,曾游历当时中国的许多地方。

马可·波罗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

ABC属于古代世界的暴力征服,故选D。

考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24.世界上三大宗教在古代都曾被统治者所利用,因为这些宗教教义中有一些共同点有利于统治者维护其统治。

这一共同点主要是指()

A.宣扬众生平等B.教人忍受苦难,放弃斗争

C.主张教徒皆兄弟D.认为人死后灵魂能升入天堂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三大宗教的共同点。

佛教要求人们消灭欲望,“忍耐服从”,刻苦修行,以求来生得到幸福。

基督教叫人忍受苦难,死后才可以升入天堂。

伊斯兰教号召大家都信仰“真主”,“顺从”真主。

由于它们的教义一方面有利于统治者麻痹劳动人民,另一方面也给广大贫苦人民还来精神上的寄托,所以都被统治者所利用。

故选B。

考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一)

25.下列作品中能反映伊斯兰教内容的有()

①《伊利亚特》②《古兰经》③《俄底浦斯王》④《圣经》⑤《一千零一夜》

A.①②④B.②⑤C.③④D.①②③④⑤

【答案】B

【解析】

考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一);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二)

二、非选择题(25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土地属于国家,国家每六年按照人口把田地分给农民,田地不得买卖,受田者死后,田地归还国家。

⑴这是哪个国家哪次改革的内容?

(4分)

⑵这次改革发生在哪一时期?

当时在位的天皇是谁?

(4分)

⑶这次改革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5分)

【答案】

(1)日本(2分)大化改新(2分)

(2)7世纪中期(2分)孝德天皇(2分)

(3)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5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大化改新的内容。

公元646年,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参照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度实行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班田收授法是日本进行大化改新的一项重要内容。

班田收授法效法隋唐的“均田制”。

班,是分、赐的意思。

它规定土地属于国家,国家每六年按人口把田地分给农民,“凡田,六年一班”即指此,田地不得买卖,受田者死后归还。

材料反映的就是这个内容。

(2)本题考查大化改新的时间和领导者。

六七世纪时,日本政局混乱,天皇大权旁落,世袭大贵族权势极大,强大的中央贵族权倾朝野,改革势在必行。

7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开始了。

(3)本题考查大化改新的意义。

日本通过大化改新,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日本特有的民族精神也从原来的“神道”向“武士道”演变;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考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27.材料1:

它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

材料2:

“救世主”叫人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材料3:

号召大家信仰唯一的神“真主”安拉,说自己是“真主”的使者。

①上述三则材料的观点分别属于哪种宗教?

(6分)

②对阿拉伯半岛统一起促进作用的是什么宗教?

(3分)

③4世纪时,被罗马帝国定为国教的是什么宗教?

(3分)

【答案】材料一:

佛教(2分)材料二:

基督教(2分)材料三:

伊斯兰教(2分)

伊斯兰教(3分)

基督教(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世界三大宗教的教义。

题目要求从所给的材料中推断出宗教的名称。

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使得当时印度社会矛盾尖锐,刹帝利、吠舍、首陀罗都反对婆罗门的特权。

佛教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要求人们必须消灭欲望,“忍耐顺从”,刻苦修行,死后才能脱离苦难,到达“极乐世界”。

因此,材料一的观点属于佛教。

基督教的教义和佛教相似,宣扬人要忍受苦难,死后就可以升入“天堂”。

因此,材料二的观点属于基督教。

伊斯兰教宣称宇宙间只有唯一的神“真主”,要求大家都应信仰“真主”。

因此,材料三的观点属于伊斯兰教。

回答本题要注意顺序,不能颠倒错乱。

(2)本题考查伊斯兰教对统一阿拉伯半岛的作用。

公元6—7世纪,阿拉伯半岛正处在社会激烈动荡和变革时期,奴隶主与奴隶之间、各氏族部落之间、民族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特别是拜占庭、波斯和阿比西尼亚等帝国长达几个世纪的侵略战争,给带来深重的灾难。

在内外矛盾交织、社会危机四伏的情况下,只有把分裂的阿拉伯半岛统一起来,才能抵御外族入侵,促进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

伊斯兰教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它点燃了旨在统一阿拉伯半岛的第一场“圣战”。

7世纪时,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

他号召大家都信仰唯一的神“真主”而放弃本部落的神,这有利于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3)本题考查基督教的影响。

4世纪初,罗马帝国西部地区领袖君士坦丁统一罗马帝国,发布宗教法令,进一步利用、扶植基督教,政府给予教会种种特权,基督教得到了大发展。

君士坦丁大帝以后的几代皇帝继续实行控制、利用基督教的政策,放弃了罗马神庙的“最高祭司”职务。

公元392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颁布命令,废除一切旧有的宗教,关闭一切氏族神庙,禁止一切异教活动,只有基督教才是唯一合法的宗教。

于是,基督教正式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考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一)

 

高考一轮复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