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 并序 精品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532178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雀东南飞 并序 精品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孔雀东南飞 并序 精品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孔雀东南飞 并序 精品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孔雀东南飞 并序 精品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孔雀东南飞 并序 精品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孔雀东南飞 并序 精品教案.docx

《孔雀东南飞 并序 精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雀东南飞 并序 精品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孔雀东南飞 并序 精品教案.docx

孔雀东南飞并序精品教案

孔雀东南飞并序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的艺术成就,理解铺陈、排比、起兴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培养学生结合语境欣赏诗歌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和运用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3)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封建家长制及封建礼教摧残男女青年幸福生活的罪恶,培养学生珍爱生活,敢于和一切腐朽势力作斗争的情操。

【教学重点】

(1)理清叙事诗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

(2)了解叙事诗中通过人物对话揭示人物形象的艺术性。

(3)掌握文中的“偏义复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文言语法。

【教学难点】

(1)体味人物性格及诗句的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

(2)如何理解结尾的“化鸟”这样的情节安排?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先播放《梁祝》的经典旋律,让学生沉浸在审美体验中。

师问:

谁能说说这首曲子是根据我国哪个民间传说创作的?

(相信学生肯定能回答出来)

对,是根据《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白蛇传》、《孟姜女》、《牛郎织女》并称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的民间传说创作出来的。

其中,“梁祝传说”是我国最具辐射力的口头传承艺术,也是唯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

梁祝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

从古到今,有无数人被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惨爱情所感染。

《梁山伯与祝英台》也有着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称。

说到爱情,总是那么让人心动,有着让人冲动的美好向往。

然而,我们所知道的这些故事里,本来可以美好的爱情却总是遭遇挫折,让人心碎。

但是,爱情的主人公都毫无例外地为追求美好的爱情而奋斗,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

可见,中华民族是一个追求美好爱情的民族。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记录中国古代让人心碎的爱情故事的古诗——《孔雀东南飞》。

这个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毫不比“梁祝传说”逊色。

《孔雀东南飞》堪称我国古代爱情诗歌的绝唱,千百年来,让人们感叹唏嘘不已,也一直让人们思索着:

是什么要素使这首诗具有如此之大的震撼力呢?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孔雀东南飞》为我们描述的凄婉的爱情世界里吧。

二、朗读课文,总体把握,熟悉故事梗概:

1.教师朗读两个自然段做好示范,剩余段落指名学生朗读。

2.让学生快速阅读注释,了解大意,概括故事梗概。

教师最后明确:

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

可婆婆焦母因种种原因对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求情无效,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

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谴丞为媒。

兰芝因与仲卿有约,断然拒绝。

然而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

仲卿闻变赶来,夫妻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兰芝出嫁的喜庆之日,刘焦二人双双命赴黄泉,成千古绝唱。

(附带一点点评:

故事结尾与其它中国民间文学如《梁祝》中的“化蝶”、牛郎织女的“七夕相会”几成千篇一律,充满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

两人合葬,林中化鸟。

3.理清故事结构

开头两句:

托物起兴,引出故事。

第一部分:

兰芝被遣(2-5自然段)——故事的开端

第二部分:

夫妻誓别(6-12自然段)——故事的发展(一层)

第三部分:

兰芝抗婚(13-21自然段)——故事的发展(二层)

第四部分:

双双殉情(22-31自然段)——故事的高潮

第五部分:

告诫后人(32自然段)——故事的尾声

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也可以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三、课文中的重要文言语法解析:

(先练后讲)

(1)指出通假字:

终老不复取箱帘六七十

谓言无誓违府吏见丁宁

恐此事非奇摧藏马悲哀

蒲苇纫如丝

(2)指出偏义复词:

师解:

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作一个词,只取其中一个词的含义,另一个词只作陪衬,这种语法现象叫偏义复词。

昼夜勤作息(偏“作”)②勤心养公姥(偏“姥”)③我有亲父兄(偏“兄”)

④逼迫有弟兄(偏“兄”)⑤其日牛马嘶(偏“马”)

(3)找出文中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其古今义:

鸡鸣:

古义,十二时辰之一,相当于早1时至3时今义,鸡鸣叫。

难为:

古义,难当。

今义,表示使另为难,或客套话,用于感谢别人代自己做事。

驱使:

古义,使唤。

今义,强迫别人按自己的意志行动。

区区:

古义,①愚拙,②真情挚意今义,形容数量少,人或事物不重要。

自由:

古义,自作主张。

今义,不受约束。

不受限制。

可怜:

古义,可爱。

今义,值得同情与怜悯。

教训II:

古义,教养今义,从错误失败中取得的知识。

来信:

古义,来送信的使者。

今义,寄来的书信。

处分:

古义,处理安排。

今义,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按情节轻重做出决定。

便利:

古义,吉利今义,方便。

明曰:

古义,第二天今义,未来的一天。

交通:

古义,交互相通。

今义,指往来通达。

逢迎:

古义,迎接,迎着。

今义,说好话巴结别人。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继续解析课文中的重要文言语法:

(一)一词多义现象:

1.“相”的用法:

(1)相,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之词,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可称代“你”“我”“他”“之”等等。

如:

①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代“你”)

②及时相遣归(代“我”)③还必相迎取(代“你”)

④好自相扶将(代“她”)⑤嬉戏莫相忘(代“我”)

⑥誓天不相负(代“你”)⑦不得便相许(代“你”)

⑧登即相许和(代“它”)⑨蹑履相逢迎(代“他”)

⑩怅然遥相望(代“他”)

(2)副词,表示互相,彼此。

如:

①相见常日稀②久久莫相忘

③六合正相应④叶叶相交通

⑤枝枝相覆盖⑥仰头相向鸣

⑦黄泉下相见

(3)名词,命相,相貌。

如:

儿已婚薄禄相

2.“自”的用法:

“自”作“自己”解释外,还可作副词、介词、连词、助词等。

诗中的“自”字解释如下:

①我自不驱卿(本)②本自无教训(本是)

③自可断来信(即)④葳自生光(且,还是)

⑤自名秦罗敷(其)⑥自名为鸳鸯(其)

⑦好自相扶将(亲自)⑧物物各自异(助词,无义)

3.“见”的用法:

①相见常日稀(看见,动词)②君既若见录(我,指兰芝,代词)

③渐见愁煎迫(被,介词)(另补充:

爱而不见,搔首踟躇。

臣诚恐见欺于王,……)

4.“谢”的用法:

①谢家来贵门(辞别,动词。

)②阿母谢媒人(道歉,动词。

③多谢后世人(劝告,动词。

5.“为”的用法:

①为仲卿母所遣(被,介词,wéi)

②十七为君妇(做,作为,成为,动词,wéi)

③为诗云尔(作,写,动词,读wéi)

④非为织作迟(是,动词。

读wéi。

或作“因为”“由于”,介词。

读wéi)

⑤阿母为汝求(替,给,介词。

读wèi)

⑥始尔未为久(算,算作,动词。

读wéi)

⑦慎勿为妇死(为了,连词。

读wèi)

6.“何”的用法:

①何意致不厚(什么,疑问代词。

)②隐隐何甸甸(何等。

③汝今何罪过(什么,疑问代词。

)③作计何不量(为什么,疑问副词。

(二)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

何敢助妇语(说话)

交广市蛙珍(买)

仕宦于台阁(任官职。

做官)

自名为鸳鸯(叫,说)

(2)名词作状语

黄泉共为友(在黄泉之下)

昼夜勤作息(从白天到黑夜)

中道还兄门(在半路上)

手巾掩口啼(用手巾)

朝成绣夹裙(在早晨)

卿当日胜贵(一天天地)

夜夜不得息(每夜)

(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又非君所详(了解详情)

(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足以荣汝身(使……荣耀)

(三)理解下列互文句: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坟墓四周种植上松柏、梧桐树。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树枝枝叶互相覆盖,互相沟通。

(阐释: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

“参互成文,含而见文。

”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

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有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在语文教材古诗文中,有数十处,这类句子句法关系特殊,文字上只交代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

我们理解它时,要瞻前顾后,不能偏执任何一端,把它割裂开来理解。

只有如此,才能正确地、完整地、不片面地掌握这类句子的真正意思。

概括起来,互文一般有四类。

常见的类型有:

单句互文,即在一个句子中的互文。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和“秦时明月汉时关”。

对句互文,对(下)句里含有出(上)句已经出现的词,出(上)句里含有对(下)句将要出现的词,对句出句的意义相互补充说明。

如上二例;又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和“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隔句互文是指两句互文之间,有其它句子相隔的互文句式。

分析理解时和“对句互文”的思路步骤一样。

王勃《滕王阁序》中“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这里的“十旬休假”和“千里逢迎”是隔句,“胜友如云”和“高朋满座”是互文。

“胜友”“高朋”“如云”“满座”相互交错,补充说明。

应解释为:

胜友如云,胜友满座;高朋满座,高朋如云。

排句互文是说这种互文的句子在两句以上,而且是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完整意思。

如《木兰辞》中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就是排句互文。

总之,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

短语如“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二、解析课文:

(一)总述:

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

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

(插入:

“古风”这类诗歌的发展脉络:

《诗经》——楚辞——乐府民歌。

)它原名《焦仲卿妻》,最早见于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是继《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

全诗357句,1785个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与《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2.汉乐府:

“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

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

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二)本诗开头两句(第一段)游离开情节之外,是否可以删去?

为什么?

分析:

不能删。

这是民歌习用的起兴手法。

它为全诗制造一种徘徊顾恋的情调,又有提摄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兴”,是中国诗歌创作的独特手法,一般用于开头,为全文定下基础。

《孔雀东南飞》即用“托物起兴”开篇:

引出焦仲卿、刘兰芝这对相爱却不能相守的夫妻的悲苦命运,可谓恰当。

其中的“五里”来源于古代送别之地相隔的里数,如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

长亭连短亭。

”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长亭。

可见小小的里数就显示了别离之难。

(三)

(1)第二段从13岁说到17岁,一一道来,是否太烦琐?

它与情节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分析:

不烦琐。

这是一种铺陈手法,称为“赋”。

这里写得简练而有层次,意在强调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为下文兰芝被逐作铺垫,以激起读者的同情。

(2)要求学生从诗中再找出使用铺陈手法的文字。

分析:

第十三段是第二段内容的重复,都是强调兰芝从小聪明,很有教养,但转换了叙述的角度,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

第9段写兰芝临别“严妆”又用了一段铺陈,意在表现兰芝被逐离开焦家前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的性格。

既突出了“精妙世无双”,又为下文太守的儿子求婚作了有力的铺垫。

(3)第二段从时间上(13岁-17岁)作了纵的铺陈,第九段则从妆束、服饰、姿态上作横的铺陈。

无论哪一种铺陈,都对塑造人物形象、推进故事情节起了积极的作用。

同学们初中时学过的乐府诗《陌上桑》,在描写秦罗敷的美貌时,也是用了横的铺陈。

(四)诗中两次把焦仲卿比作磐石,把刘兰芝比作蒲苇,是否显得累赘?

这和情节的发展有何关系?

分析: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这是“比”的运用。

“磐石”和“蒲苇”一坚一纫,恰到好处地表明了他们对爱情的坚贞不渝。

第二次是焦仲卿说的,他用这个比喻来责问刘兰芝为什么改变初衷。

表明人物之间产生了误会,出现了分歧。

这两次比喻和故事情节的发展是一致的,并能推波助澜,使情节曲折起伏,生动感人。

诗的末尾出现“鸳鸯”,它不是单纯的“比”,而是“比”的发展式“意象”。

在中国宏大的文学创作中,有些比喻被反复地使用而渐渐固定下来,变成了含意之象即意象,当然,固定化的比喻只是诗歌意象的来源之一。

如果查一下《辞海》,“鸳鸯”古称“匹鸟”,雄雌偶居然不离,不能独活,一般比喻夫妻。

运用在本诗,“鸳鸯”正象征着焦、刘二人至死不离的爱情。

由此可引发生一些联想:

《梁祝》的化蝶,蝶是经过蛹的蜕变,经过痛苦的挣扎才获得在花间翩翩起舞的自由的,梁山伯、祝英台也只有经过生死的磨难才能拥有相爱的自由。

白居易的《长恨歌》(叙事诗的顶峰之作)中的两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同样运用了这种手法。

“比翼鸟”传说中此鸟一目一翼,不比则不能飞。

“连理枝”是一种不同根但其枝干连生在一起的草木。

它们都用来比喻夫妻。

唐明皇与杨贵妃,一个是龙种,一个来自民间,前半生不相关,后半生却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备课说明:

以上环节的兴奋点在于前面所学的《诗经》赋比兴手法的复习与运用,做到概念清晰后,学生发现自己能运用概念赏析其他诗歌,这是最让人自豪。

(五)如果说《诗经》中的民歌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中的源头,屈原的《离骚》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那么,《孔雀东南飞》属于哪一种?

分析:

本诗以孔雀失偶起兴,以鸳鸯双飞作结,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而中间叙述焦、刘爱情悲剧,则多用现实主义描写手法。

统观全文,作者使开头、中间、结尾很好地结合起来,组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这是一篇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结合的杰作。

【第三课时】

一、人物形象和对话:

本文成功地塑造了刘兰芝、焦仲卿的艺术形象,除了他们的悲剧行为外,对话在表现典型性格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刘兰芝:

坚强、持重,自尊,果断,不为威逼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

“十三能……十六诵诗书”——知书达礼(也可见焦母蓄谋已久,兰芝自求遣归是一种为求得自尊、自由而不得已为之的反抗行为。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不卑不亢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自尊果断

“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

”——

“上堂拜阿母”到“嬉戏莫相忘”——镇定,庄重(我们看到了漂亮能干、勤劳善良、果断坚决、不卑不亢、有礼有节、举止得体的兰芝。

“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外柔内刚

2.焦仲卿:

这是一个具有复杂性格的人,忠于爱情,忍辱负重,据谨懦弱,胆小怕事,但又有一定叛逆精神。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对爱情坚贞不逾

“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懦弱,胆小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叛逆精神

3.焦母:

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言人,是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典型;极端蛮横无理,一味独断专行,势利。

“何乃太区区”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吾已失恩义,会不想从许”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4.刘兄:

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帮凶。

此人性行暴戾,趋炎附势,尖酸刻薄,冷酷无情。

刘兄只有七句话,但这七句话写得极有个性。

其中有质问:

“作事何不量”;有利诱“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

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也有威胁:

“不嫁义朗体,其往欲何云?

”短短几句,把一个自私横暴,趋炎附势的阿兄形象刻画得十分深刻和逼真。

小结:

课文以个性化的语言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刘兰芝那样的女性,在《孔雀东南飞》之前,中国文学史上还没有出现过。

另外,诗中作者还运用了抒情性的穿插,如“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等诗句,有助于对人物的处境和心情的深入刻画。

二、分析本文在诗歌语言方面的特点:

1.诗歌语言的含蓄美

诗歌的语言具有含蓄美,它简练的诗句通过激发读者的想象把直白的语言难以尽传的情意巧妙地融化在读者的心中,可谓“心头无限意,尽在不言中”。

因此,诗歌的创作者在运用“赋”繁笔的同时必须更好地使用简笔,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用有限的语言激发无限想象的目的,充分体现诗歌语言的含蓄美。

可以以刘兰芝归家一段为例: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

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

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

’兰芝惭阿母:

‘儿实无罪过。

’阿母大悲摧”。

刘兰芝被休在东汉时期的一个普通家庭里是震惊全家的事。

但诗歌对刘兰芝的各方面找写都非常简约,如动作描写仅有两个字“进退”、神态描写三个字“无颜仪:

、心理描写简练到一个字“惭”、辩解的话仅有一句。

这简约的语言背后是刘兰芝复杂、矛盾的情感世界,你能通过你的想象,根据这些字句扩展、补充情节吗?

(也可针对刘母想象。

  (备课说明:

本节课的兴奋点在于把高中的想象思维训练放入诗歌的鉴赏之中。

课堂的实际效果非常好,学生想象力异常丰富,例如:

有的同学想象在刘兰芝进门时,十三岁到十七岁的美好的少女生活闪回在眼前,与现在相比,更觉凄苦;有的想象乌鸦报忧,添加水井勾起刘兰芝自绝之心,以示无颜面回家;有的增加刘兄的言行,表现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的无情的观念,刘兰芝无家可归的现状更令人同情等等。

2.委婉灵活的五言诗体

《孔雀东南飞》产生于东汉,当时诗歌的字数正由四言向五言发展,《孔雀东南飞》的出现标志着人们运用五言写作的能力得到了完善(汉乐府民歌《陌上桑》也是五言叙事诗的代表作),流畅地运用五言写作353句(1765字)的叙事长诗更是奇迹。

五言仅此四言多一字,它有什么好处呢?

我们不妨做一次小练习。

朗读第二段,请你从每一句中删去一个字,王言变四言,但整段含义不变。

原段落为: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

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全段可修改如下:

“十三织素,十四裁衣,十五箜篌,十六诗书。

十七为妇,心中苦悲。

君为府吏,守节不移,妾留空房,相见日稀。

鸡鸣机织,夜夜不息。

三日五匹,大人嫌迟。

非为织迟,君妇难为!

妾不堪使,徒留无施,可白公姥,及时遣归。

五言变为四言,内容完整,语言凝炼,语音朗读呈“二二”分配,如果用一个字挤入这种板块式的结构中,那么就呈现出“二二一”“二一二”“二一一一”的灵活的样式,有了波澜,并使语音得到延宕,更显委婉。

在这里,更符合温柔、善良的刘兰芝的委屈的诉说。

与五言相比较,七言更见长于抒情。

以李商隐的《无题》为例:

“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改为四言:

“见难别难,东风花残。

春蚕比尽,蜡炬泪干。

”一唱三叹的韵味荡然无存。

三、结束语:

这真是:

纫如蒲苇,勇兰芝抗婚赴清池

坚若磐石,痴仲卿违母缢庭树

从《卫风•氓》中的弃妇到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到曹禺的戏剧《雷雨》中侍萍的怨愤,从刘兰芝的自赴清池到巴金《家》中鸣凤之死,无不呐喊出对封建专制的抗争、对爱情自由的向往。

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美好的时代,青年男女可以自由恋爱,再也不受封建礼教及家长制的羁绊,我们应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时代,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板书设计】

四言凝炼整齐

五言灵活委婉

七言抒情味浓一唱三叹

(备课说明:

本节课的兴奋点在于改诗,体会委婉灵活的五言诗体是一件抽象的事,必须运用一定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改诗,蕴含创造的意味,学生乐意做;抽字改诗,简单易做,学生也做得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