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人教版第一轮复习 地球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doc.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530439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21.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人教版第一轮复习 地球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三地理人教版第一轮复习 地球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三地理人教版第一轮复习 地球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三地理人教版第一轮复习 地球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三地理人教版第一轮复习 地球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人教版第一轮复习 地球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doc.docx

《高三地理人教版第一轮复习 地球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人教版第一轮复习 地球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doc.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地理人教版第一轮复习 地球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doc.docx

高三地理人教版第一轮复习地球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doc

高三地理(人教版)第一轮复习地球人教实验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高三地理(人教版)第一轮复习地球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轴、两极、赤道、经线、经度、本初子午线、纬线、纬度,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2.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

3.熟练掌握地球上的经纬网,并会运用经纬线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

4.理解地球上的时区的划分,地方时、区时及时差的计算和应用,日界线,国际标准时间,北京时间。

三.本讲重、难点:

重点:

(1)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纬度,掌握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2)利用经纬线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

(3)地方时、区时及时差的计算和应用

难点:

(1)东西半球的划分。

(2)利用经纬线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

(3)时区的划分、日界线,地方时、区时及时差的计算和应用

四.教学内容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形状:

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极半径为6357千米。

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二)地球仪

1.地轴:

地球的自转轴(在一定时期内可看作是不变的)

2.两极:

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

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

3.经线与纬线的特点比较

表1—1:

经线与纬线的比较表

经线

纬线

定义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与纬线垂直相交的线,也叫子午线

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与赤道平行的线)

特点

形状

半个圆,且都不平行

一个圆,且都平行

方向

指示南北方向

指示东西方向

长度

都相等(约2万千米)

都不等,自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

4.纬度与经度的划分(见下图)

表1-2:

经度与纬度的比较表

起点线

度数划分

度数含义

代号

常用划分界线

纬度

赤道

(0°纬线)

向南、向北各分作90°

当地纬线上的点与地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北纬(N)

南纬(S)

赤道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

以30°、60°把地球划分为低、中、高纬度

经度

本初子午线

(0°经线)

向东、向西各分作180°

当地经线所在平面与本初子午平面的二面角

东经(E)西经(W)

20°W、160°E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5.经纬网的综合应用

(1)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坐标

利用经纬网可以准确地确定地球表面上任何一点的地理坐标,常见的经纬网图有以下三种形式:

①确定纬线与纬度

在侧视图和圆柱投影图上,纬线为直线。

纬度数值向北增大的为北纬,向南增大的为南纬;在俯视图上纬线为一组同心圆,若圆心为北极点,各纬线均表示北纬,且数值向北极点增大。

②确定经线与经度

在侧视图上,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在俯视图上经线是由极点向四周呈放射状的一组线段;在圆柱投影图上经线是与各纬线垂直的线段。

不论在哪种经纬网上,东经度数值随着地球自转方向增大,西经度数值随着地球自转方向减少。

(2)利用经纬网判断地理区域

①掌握重要的经线、纬线所经过的主要政治区和地形区。

②大致勾画出与图中已知的经线、纬线相邻近的重要经线和纬线。

③进一步分析并判断图中经线、纬线所属的地理区域。

表1-3:

重要纬线的地理意义和穿越的地区

重要纬线

地理意义

穿越地区

赤道(0°)

南北半球分界线,纬度划分的起点

非洲中部、印尼、南美北部

北回归线(23°26´N)

有无太阳直射点的分界线,热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

北非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印度、我国华南地区、墨西哥高原

南回归线(23°26´S)

有无太阳直射点的分界线,热带和南温带的分界线

非洲南部、澳大利亚中部、南美中部(智利、阿根廷、巴西南部)

北极圈(66°34´N)

有无极昼或极夜的分界线,北温带和北寒带的分界线

欧洲北部(挪威、瑞典、俄罗斯北部)、阿拉斯加半岛、加拿大、格陵兰岛南部

南极圈(66°34´S)

有无极昼或极夜的分界线,南温带和南寒带的分界线

南极大陆外围(威尔克斯地、南极半岛)

30°N

北半球低纬度和中纬度的分界线

非洲北部、西亚、印度北部、我国长江流域、墨西哥北部、美国南部

30°S

南半球低纬度和中纬度的分界线

南非、澳大利亚南部、智利、阿根廷北部、巴西南部

60°N

北半球中纬度和高纬度的分界线

北欧、俄罗斯中部、阿拉斯加半岛南部、加拿大中部

60°S

南半球中纬度和高纬度的分界线

横穿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南部、德雷克海峡

90°N

北极点

位于北冰洋

90°S

南极点

位于南极大陆

表1-4:

重要经线的地理意义和穿越的地区

重要经线

地理意义

穿越地区

本初子午线

(0°)

东西经度划分的起点

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法国、西班牙、非洲西部

180°

大致与日界线重合

俄罗斯楚科奇半岛、太平洋、大洋洲东部群岛

20°W

东西半球分界线,以西为西半球,以东为东半球

格陵兰岛东侧、冰岛、大西洋

160°E

东西半球分界线,以东为西半球,以西为东半球

俄罗斯东西伯利亚东部、太平洋、大洋洲东部群岛

120°E

东八区的中央经线、北京时间的参照经线

俄罗斯中西伯利亚高原东部、我国东北、华北地区、印尼、澳大利亚西部

(3)利用经纬网确定方向

在用经纬网确定两点相互方位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①位于同一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正北的关系,位于同一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正西的关系。

②若两点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在判定两点间的方位时,既要判定两点间东西方向,又要判定两点间南北方向。

③按经线确定南北方向是绝对的,北极是地球上最北的地点,它的四面八方都是南方,南极则相反;按纬线确定东西方则是相对的,理论上讲地球上没有最东的地点,也没有最西的地点,判定东西方向,首先要选择劣弧段(两点间的差值小于180°的弧段),再按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方向确定方位。

(4)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及判断所示范围的大小

①同一经线上,跨纬度1°的弧长约是111km。

②赤道上,跨经度1°的弧长约是111km;任一纬线上,跨经度1°的弧长约是111km×cos该地纬度

③跨经(纬)度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所表示的范围越小。

④图幅相同的地图,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

(三)时区与日界线

1.时区和区时

(1)时区的划分:

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经度15°,每个时区内使用相同的时刻,不同的时区有不同的时刻。

全球有24个区时(标准时)。

(2)时区的名称和分布:

0°经线所在的时区(东经7.5°与西经7.5°之间)叫中时区(或零时区),由此向东,每隔经度15°,依次为东一区、东二区,……东十二区,中时区向西,每隔经度15,依次为西一区,西二区、…,西十二区。

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占经度7.5°,它们之间的钟点相同而日期不同。

如图甲和图乙。

甲乙

(3)中央经线和时区界线:

0°经线是中时区的中央经线,其他各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度数是15°的整倍数,即15°乘以该时区的编号数。

例如东八区的中央经线是东经120°(15°×8=120°)。

(4)时区和区时的区分:

各时区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刻,作为全区各地统一使用的时刻,这种适用于同一时区的时刻,称为区时。

区时和时区的含义是不同的。

区时是时间概念,时区是空间概念。

区时和时区是有联系的,两地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

也就是说,两个时区之间有几条时区界线,它们之间的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

较东的时区,它的区时较早。

(5)时区和区时的计算:

①求时区:

(某地的经度+7.5°)÷15°所得的整数商即为该地所在的时区或某地经度÷15°所得的商若大于7.5,商进1,若小于7.5,商不变,商为该地所在的时区

②求时区差:

若两地都在同一侧时区,即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则时区序号相减,所得的差即为时区差;若两地不在同一侧时区,即一地为东时区,另一地为西时区,则时区序号相加,所得的和即为时区差。

简言之:

同侧时区相减、异侧时区相加。

③求区时:

在时差上,两地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

若已知区时的地点在东,所求地点在西,则用已知区时减去两地的时区差;若已知区时的地点在西,所求地点在东,则用已知区时加上两地的时区差,即东加西减。

所以在时刻上,较东的时区比较西的时区区时要早,简言之:

时刻上是东早西晚。

(6)标准时:

各国统一使用的时间。

绝大部分国家只有一个标准时,多采用这个国家东部时区的区时,也有采用半区时的国家,如印度等;少数大国有两个标准时,如中国、美国、俄罗斯等。

注意一个国家的任何地区,所使用的时间都为标准时,除非有特别说明是所在时区的区时或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时例外。

(7)北京时间:

我国全国统一使用的时间,即东八区的区时,东经120度的地方时。

注意北京时间不等于北京地方时,在有关日出日落时间的题目中多采用的是地方时。

(8)世界时:

即格林尼治时间,零度经线的地方时。

2.地方时:

(1)概念: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在同纬度的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时刻就要早。

因此,就会产生因经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

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

地方时相差4分钟。

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相同。

(2)地方时的计算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明确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一纬线上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东早西迟是计算地方时的关键。

②明确地方时与区时的联系,先确定对应点的时区,求出时区差。

③确定某一地点的地方时,该点可能是已知的,也可能是图中或题目条件中隐含的(将昼半球等分的经线,其地方时为正午12点;与其相对的经线,地方时为0(或24)点。

赤道上日出时刻是6点、日落时刻是18点)。

④明确地方时的换算关系1小时/15°;4分种/1°;4秒/1′,“东加西减”。

⑤计算过程注意相加,大于24小时要加一天,相反,相减,不够减时,借24小时,日期相应退一天。

3.日界线

(1)日期的界线有两种:

自然界线和人为界线。

自然界线是某地区时间为24点(0点)。

(2)人为界线是指日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

国际上规定,把东西十二区之间的18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日界线的西侧是地球一天中最早的地点,东侧是地球一天中最晚的地点。

自西向东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

日界线并不与180°经线完全吻合,它是一条折线。

(见下图)

(3)涉及日界线的计算问题要注意:

①先确定日界线的位置即180°经线。

②按地球自转方向越过日界线采用“东减西加”的原则。

③注意越过日界线计算日期时,要注意星期的变化,月份的变化(大小月差异,平年与闰年的月份变化),年份的变化。

④确定某一日期所占比例的方法:

A.今天范围的计算,采用的多为地方时。

180度时间如果为T,那么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范围为T/124,旧的一天的范围为(24-T)/24。

也可以把T转化为北京时间Q,即Q=T-4。

B.如果使用区时,那么新的一天的范围可用时区数表示,时区数为180度经线的区时T+0.5个时区。

注意一般情况下没有24点,它可表示第二天的0点。

【典型例题】

例1下图中,三点的地理位置分别是:

A点经度、纬度;B点经度、纬度;C点经度、纬度。

答案:

A(10°E,23°26′N)  B(90°E,赤道)  C(45°W,66°34′)

例2从A地(60°N,90°E)到B地(60°N,140°E),若不考虑地形因素,最近的走法是

A.一直向东走

B.一直向西走

C.先向东南,再向东,最后向东北走

D.先向东北,再向东,最后向东南走

解析:

如果将地球近似地看作正球体,过地表两点和地心的平面与地表的交线为一正圆,该圆被地表这两点一般分为优弧和劣弧,其中劣弧为这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因此,当这两点位于赤道或同一条经线(圈)上时,这两点的最短距离为赤道或该经线(圈)被这两点分割的劣弧长度。

答案:

D

例3下图是“我国某区域不同纬度所作的地形剖面组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①③④⑤所代表的地形单元分别为()

A.太行山、山东丘陵、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B.大兴安岭、长白山、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

C.贺兰山、太行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D.大兴安岭、山东丘陵、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2)①山脉南北绵延约()

A.200千米B.700千米

C.400千米D.1400千米

(3)L段①、②两山之间的实际距离约为()

A.50千米B.100千米

C.300千米D.500千米

解析:

本题的第

(1)题要求学生对重要经纬线在中国的分布比较清晰,由图中的经纬线的位置,就可确定各点所代表的地形单元。

(2)题从图中可读出①山脉大致南北跨6个纬度(44°—50°),而一个纬度的距离是111km,由此可估算出答案应为B。

第(3)题先要估算50度纬线圈的周长,因为60度纬线的长度是赤道的一半,50度纬线的长度比60度纬线的长度略微长一些;从图中可看出L长约4度,即可求出答案。

答案:

(1)B

(2)B(3)C

例42002年11月20日9时(北京时间)中国第1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自上海出发,此时长城站所在地区的区时为

A.19日19时B.20日5时

C.19日21时D.20日21时

解析:

根据经度的分布和变化规律,可以判断长城站位于西四区,与北京相差12个时区,当北京时间为11月20日19时,长城站的区时为19日21时。

答案:

C

【模拟试题】

1.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小于8500千米,无论从甲地到乙地,还是从乙地到甲地,最近的走法都是先向南走,后向北走。

据此判断,甲乙两地可能同处在:

()

A.赤道附近B.南极附近C.北极附近D.不可能有此情况

读下图,回答2~3题。

2.属于南半球、西半球、太平洋的是()

A.aB.bC.cD.d

3.四幅图中,甲地在乙地东北,丙地在丁地西南的是()

A.aB.bC.cD.d

下图为世界地图上的一段纬线。

P点以西为海洋,Q点以东为海洋,PQ为陆地。

读图,判断4~5题。

4.PQ线位于()

A.北半球,东半球B.南半球,西半球

C.北半球,西半球D.南半球,东半球

5.下列四项,居于X地所在国的是()

A.大堡礁B.泰姬陵C.好望角D.格林尼治天文台

6.读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①→②的方向是:

向西南

b.从③→④的方向是:

先西南后西北

c.①→②的方向同③→④的方向相同

d.①→②的方向同③→④的方向正好相反

A.abB.bcC.acD.bd

读下图,回答7~8题。

7.甲地位于()

A.大西洋B.非洲大陆C.印度洋D.南美大陆

8.已知乙处的昼长为6小时,伦敦的地方时可能是()

A.18时B.16:

20

C.13:

40D.14:

20

读1989年中、美、苏、法、英、日六国组成的国际横穿南极考察队考察路线图,回答9~10题。

9.当图中A点时间为1989年12月12日12时时,北京时间为()

A.12日14时B.13日2时

C.12日2时D.13日14时

10.在上题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2日、13日的范围相等B.12日的范围是13日的一半

C.12日的范围是13日的3倍D.13日的范围是12日的一半

11.有一艘轮船于当地时间2003年5月17日11时20分(区时)航行在图示海区内。

若10分钟后该船通过了日界线,下列日期和区时在图示范围内不可能的是()

A.5月18日10时30分B.5月18日11时30分

C.5月17日11时30分D.5月16日12时30分

12.根据下面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

(1)写出A、B、C、D四点的经纬度:

A(),B(),C(),D()。

(2)A、B、C、D四点分别位于哪个半球?

(3)A点位于C点的方向。

D点位于B点的方向。

(4)A、B、C、D四点各属于哪个时区?

A点属,B点属,C点属,D点属。

(5)A、B、C、D四点各属于五带中的哪一带?

A点属,B点属,C点属,D点属。

(6)A、B、C、D四点中昼夜长短幅度最大的是点。

13.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A点此时是点钟。

(2)此图表示的日期是月日前后的阳光照射图。

(3)此时与北京同一日期的地区共跨了个时区。

(4)此时以和的经线圈将地球分为两天。

 

试题答案

1.B

 解析:

本题是考查考生利用经纬线在地图上(特别是两极地区)辨别方向和计算距离的能力的单项选择题。

根据所给条件“无论从甲地到乙地,还是从乙地到甲地,最近的走法都是先向南走,后向北走”,因此,甲乙两地必须在南极两侧相对应的两条经线上,从一地到另一地沿着经线走,才能经过南极点,并改变方向;且“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小于8500千米”,即小于南极与赤道之间的距离(约1万千米)。

如果有一点离赤道较近,则另一点必须离南极点较近,不可能两地都在赤道附近。

如果两地与南极的距离相等,即都不超过4250千米,也就是都小于与赤道的距离(超过5750千米),那么,都在南极附近是可能的,而都在北极附近则是不可能的(如两地都在北极附近,则走近路须先向北,然后向南,这与题目要求相反)。

根据以上分析,只有B项才是正确的答案。

2.C3.A4.D5.A

6.B

解析:

从自转方向可判定此图为南极附近的俯视图,①→②是先向西南后向西北,③→④也是先向西南后向西北。

7.A8.B9.B10.C

11.C解析:

如图

12.

(1)20°S,110°W50°S,120°W60°N,170°E70°N,170°W

(2)A、B位于南半球、西半球;C、D位于北半球、西半球。

(3)东南西北

(4)西7区西8区东1l区西11区

(5)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北寒带

(6)D

解析:

甲图反映的是南半球西经度。

判读乙图时注意图中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箭头。

该图反映的是北半球西经度,A、B与C、D不在同一幅图中,可将它们转绘在同一幅图中后再进行判断,如图所示:

13.

(1)4

(2)1222

(3)21(4)135°E1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