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专题六复习训练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529631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三专题六复习训练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必修三专题六复习训练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必修三专题六复习训练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必修三专题六复习训练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必修三专题六复习训练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三专题六复习训练题.docx

《必修三专题六复习训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专题六复习训练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三专题六复习训练题.docx

必修三专题六复习训练题

1.世界近代史上第一个自然科学的学术组织“自然秘密协会”于1560年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创立。

1601年,意大利创立的罗马林琴学院,拥有32名院士,包括物理学家伽利略。

促使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教会由研究神学转向研究科学B.意大利保留了丰富的古典文化

C.文艺复兴带来的社会文化氛围D.禁锢人们思想的神学已被推翻

2.普罗泰格拉认为,人以自身的感觉获得知识,也以感性的欲望和私利的追求作为道德的标准,道德是因人而异的。

这说明他

A.主张以教育培养道德B.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

C.持客观唯心主义思想D.仍抱有传统神学观念

3.它的幸运是一环套一环的,它在15世纪开始文艺复兴,16世纪进行宗教改革,17世纪就发生政治革命,“它”是

A.法国B.德国C.意大利D.英国

4.“自从人类察觉到一个人具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不久便可以看到奴役和贫困伴随着农作物在田野中萌芽和滋长”。

这段话可能是

A.伏尔泰的言论B.孟德斯鸠的言论C.卢梭的言论D.苏格拉底的言论

5.有学者指出:

对于欧洲的现代化进程而言,真正的文化起点不是富庶的意大利那场华丽而感性的文艺复兴,而是贫穷的北欧那场质朴而深刻的宗教改革。

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宗教改革

A.倡导个性解放,反对盲从B.突显了资产阶级的革命精神

C.具有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D.摧毁了欧洲传统的宗教信仰

6.在15世纪,法国斯特拉斯堡的印刷出版物中50%以上属于宗教书籍,10%属于古典书籍。

从1500到1520年,在该市的印刷出版物中古典书籍上升到总数的33%,而与宗教相关的书籍下降为总数的27%。

这一变化反映了

A.人文精神的复兴B.欧洲宗教仪式日趋淡漠

C.启蒙思想的兴起D.法国成为欧洲文化中心

7.在古希腊,从事绘画、雕塑的人被视为卑下的体力劳动者;中世纪时,画师一般与鞋匠、面包师、理发师等手艺人为伍。

著于14世纪的《佛罗伦萨城的起源及其著名公民传》将一些画师归入“著名公民”之列。

这一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意大利的手艺人蜕变成艺术家B.艺术的人文性获得社会的重视

C.人文主义贯穿西欧的各个时期D.文艺复兴提高画师的社会地位

8.“文艺复兴时代的人士受中世纪先人们学识与艺术的恩惠,无疑的实在很多,而且,文艺复兴时代的人士们也无疑的与他们的祖先一样的笃信宗教,轻信人言,满怀阶级意识和封建思想。

可是他们也是唯物论者,怀疑论者和个人主义,这些都是中世纪闻所未闻的。

”这段话的主旨是

A.文艺复兴运动呈现过渡时期的风格特点B.文艺复兴运动完全摒弃中世纪思想文化

C.文艺复兴运动不可避免具有中世纪遗风D.文艺复兴时期的人己初具人文主义精神

9.但丁在《神曲》里写道:

“宝剑和十字架都拿在一个人的手里……今日罗马教会,把两种权力都抱在一起,跌入泥塘里去了,她自己和她所抱着的都弄污秽了!

”据此可知但丁

A.主张废除宗教信仰B.反对教会集权和腐败

C.主张用新教取代天主教D.主张实行分权与制衡

10.马克思曾有一段非常精辟的论述:

“他把人从外在宗教解放出来,但又把宗教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

他把肉体从锁链中解放出来,但又给人的心灵套上了锁链。

”马克思口中的“他”是

A.彼特拉克B.但丁C.马丁·路德D.伏尔泰

11.有学者指出:

“如果说文艺复兴为人本主义者们‘清理了场地’”,那么启蒙运动则是‘大兴土木’”。

这里的“大兴土木”是指

A.主张简化教规教仪B.强调知识与道德

C.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D.构建“理性王国”

12.文艺复兴时期,彼特拉克说:

“真正的贵族并非天生,而是自为的。

”这句话的实质意义是

A.鼓励个人的奋斗B.反对封建的等级特权

C.否定上帝的存在D.打破天主教精神枷锁

13.“行政权力的受任者绝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绝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

”材料主要体现了

A.自由平等B.三权分立C.人民主权D.天赋人权

14.“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材料体现的思想是

A.人民主权B.天赋人权C.社会契约D.分权制衡

15.康德说:

“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能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维方式的真正改革。

而新的偏见也正如镜子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

”这一观点强调

A.政治革命,推翮专制B.批判质疑,理性思考

C.主权在民,人人平等D.信仰自由,社会契约

16.在西方人文精神演变过程中,“……他们提出了一整套有关人类事务的原则:

人类是善良的,至少是可以完善提高的……人的理性是获取真理的钥匙,而依赖盲目信仰或者拒绝容忍多样性的宗教是错误的”。

这—局面的出现表明

A.宗教改革打破了人们对教会的迷信B.人们积极反对教会宣扬的禁欲思想

C.人类社会开始成为人们探索的主题D.启蒙运动促使西方理性时代的到来

17.14世纪中叶,英国颁布了教职选举规章和“王权侵害罪法”,前者规定英国教士的选举不受教皇干涉,概由本国解决,后者则禁止人们把司法案件从英国带到罗马教廷上诉,否则按侵害王权罪论处。

它体现的宗教思想是

A.“因信称义”B.“教随国定”C.“信徒皆祭司”D.“上帝死了”

18.《希腊人与希腊文明》中写道:

“我们会盲目地给祖国送上赞歌,但我们都负载着一个沉重的责任——把自己教育成有理解力的人类,进而从这种知识中探知我们作为公民的真正责任。

”该论述 ()

A.体现个人主义倾向B.强调人应具理性思维

C.忽略了道德的作用D.深刻批判了民主政治

19.有学者在评述欧洲某时期的社会现状时说:

“这是个受无知和迷信牵制的世界。

社会有两股非理性的强大势力,一是教会,即天主教廷;二是国王,那位绝对专制的一国之君。

他们的地位之所以屹立不摇,靠的就是人民的无知。

”为此,欧洲兴起了

A.智者运动B.文艺复兴运动C.宗教改革运动D.启豢运动

20.路德对于当时没有任何神学根据、夸张地宣传赎罪券功效的行径很是气愤。

于是,他按照当时神学问题辩论的正常惯例,在1517年10月31日夜将《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提纲贴在了威登堡教堂大门上,提纲中的言辞比较温和。

这说明当时路德

A.运用学术辩论手段揭露教会的腐败B.信奉“教随国定”原则

C.号召基督徒为民族国家建立而斗争D.与罗马教廷彻底决裂

21.彼特拉克在散文《秘密》中热烈地为爱情和荣誉辩护:

认为爱情同热爱上帝,追求人间的幸福同追求永恒的幸福是一致的。

由此反映了彼特拉克

A.关注凡人的世俗生活B.追求人的宗教信仰自由

C.抨击贵族的等级观念D.主张基督教的禁欲主义

22.苏格拉底用“认识你自己”这句话扭转了希腊哲学的方向,把希腊哲学从天空拉到人间。

这说明此时期希腊哲学

A.放弃对自然的研究转向人事问题B.开始追求绝对不变的本体和理念

C.通过心灵的内在原则来认识外部世界D.从理性角度思考自己所处的环境

23.伏尔泰在《哲学通信》中说:

“像牛顿先生这样一个10个世纪以来的杰出的人,才真正是伟大的人物。

……我们应当尊敬的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

”基于这一认识,伏尔泰

A.提倡个性自由阐释人性之美B.提出三权分立学说防止暴政

C.否定外在权威推崇理性思考D.倡导人民主权反对君主制度

24.“他们将自己视为大无畏的文化先锋,并且有义务引导世界走出充满着传统教义、非理性、盲目信念以及专制为目的的‘黑暗时期’,他们应用理性之光驱散现实的黑暗,把人们引向光明。

”“他们”发起的运动

A.复兴了古代希腊人文精神B.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垄断

C.冲击了欧洲封建专制统治D.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产生

25.苏格拉底认为,作为一个将军,“除了具备其他资格之外,必须还是一个会演说的人”。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文主义的兴起B.商品经济的发展

C.直接民主的泛滥D.民主政体的违立

26.有学者指出:

“文艺复兴说到底是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富庶世界,尤其是意大利的一场华丽而感性的时毛风潮,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的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

”该学者旨在强调

A.近代思想解放运动都具有地域性特征B.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斗争对象不同

C.宗教改革更有利于推动现代化进程D.部分人文主义者过分追求感官享受

27.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

“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是

A.维护公民生存权益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28.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认为:

文艺复兴对世界文明最伟大的贡献,还是它通过自己各方面的重大成就,昭示了一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只有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或正当性)问题,……以往一直受到严重抑制的个人创造潜能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社会才有可能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

据此,以下对文艺复兴影响的理解错误的是

A.有利于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潜能B.最大贡献是推动人文主义到顶峰

C.开启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D.冲击了宗教神权对个性发展的束缚

29.“在这一群优秀的人物中间所主张的学说是:

这个有形的世界是上帝以爱来创造的,是在上帝心中先有的一个模型的仿制.上帝将永远是它的推动者和恢复者。

人能够由于承认上帝而把他吸引到自己灵魂的狭窄范围以内来,但也能由于热爱上帝而使自己的灵魂扩展到他的无限大之中——这就是在尘世中的幸福。

”材料中“优秀人物”所主张的学说出现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中

A.智者运动B.宗教改革C.文艺复兴D.启蒙运动

30.自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当时罗马公教以教皇为首,利用宗教在中世纪的欧洲逐渐形成一种统一的精神象征,维持着欧洲的统治秩序。

而到14、15世纪,欧洲的英、法、西班牙等国君主和平民日益把教皇看作外国人。

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经济发展增强了民族意识B.人文主义者大胆揭露教会的腐败

C.科学发展破除了对神学的迷信D.德国宗教改革冲击了教皇的权威

31.英国哲学家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法国哲学家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伽利略的“加速度定律”,美国的《独立宣言》等,这些看似不同领域的思想成就,其背后却有一个共同的信念,此信念是指相信

A.上帝是一切事物的根源B.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均蕴含着通则

C.科学能够带给人类幸福D.知识是改善人类生活的主要工具

32.在14世纪,许多对古代罗马文化有浓厚兴趣的博学学者定居于意大利的富裕城市中,这些城市的统治者和豪商巨贾,对来自各方的诗人、学者、艺术家,竟相延纳,加以庇护,给他们提供多方面的帮助:

优越的创作机会及条件,高层的社会交往以及对作品的推许等。

这说明

A.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意大利B.意大利反对基督教禁锢人性

C.文艺复兴源于意大利有上层支持D.意大利有着独特的文化环境

33.文艺复兴名义上是复兴古希腊、古罗马的古典文化,实际上是创造一种反对封建神权的新文化,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

是世界的主体。

应该从神学教条的禁锢中解放出来,恢复自己的价值和尊严。

可见,人文主义之“新”的意义在于

A.奠定了近代人权的基础B.有助于共和制取代君主制

C.推动“新航路”的开辟D.促进近代自然科学的独立

34.英国经过宗教改革和圈地运动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和大租佃制的经营方式以后,在1600—1800年农业技术和生产能力都出现了转折。

1700年后谷物和面粉的出口大幅上升,到1750年总数达20方吨,是当时的“欧洲粮仓”。

英国成为“欧洲粮仓”的根本原因是

A.工业革命对农业的有力推动B.农业技术和生产能力的提高

C.谷物和面粉大幅出口的刺激D.新的生产关系对农业的促进

35.教皇尼古拉五世时期(1447~1455年),佩脱罗翻译波利比乌斯(古罗马历史学家)的作品,得到了五百金币奖励;盖利诺翻译斯特拉博(希腊历史、地理学家)的《地理》一书,得到了一千五百佛罗林;费勒福翻译《荷马史诗》,尼古拉五世在银行里给他存入了一万佛罗林。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教皇收买学者阻挠人文主义的传播B.教皇迎合文艺复兴的历史潮流

C.人文主义思想为欧洲社会普遍接受D.罗马教会成为文艺复兴的中心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以身份文化为核心,其自身的内在机制对契约法有一种抑制和消解的功能,其结果是在这种文化中根本就不可能培育出契约精神。

在尊卑有别、长幼有序的环境下,平等便是异物;在“三姻五常”的熏陶和约束下,人格的独立既无可能也无必要;在“忠孝”的阴影下,自由成了奔望;在“父母官”与“子民”之间,诚信与合作也只脆成为无足轻重的摆设;在“重义轻利”的教化下,互惠互利失去了存在的环境。

而正是这些宝贵精神的缺乏,使我们丧失了与西方社会同步进入现代文明的机缘。

——摘编自《中国契约的文化探讨》

材料二在西方的传统观念中,契约是神圣的,不可侵犯的。

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中有关正义的论述,以及交换正义的概念就蕴含丰富的契约思想,对契约理论影响深远。

在近代,欧洲启蒙思想家霍布斯、洛克、卢校从人性和自然法角度出发,强调契约对社会的普遥意义,用契约思想构建国家理论,从而使契约由经济领域拓展到法律、政治领域,实现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契约化,形成了西方契约文化的核心理念―“契约精神”。

——摘编自《不同文化背景中的高等教育》

(l)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不能产生契约精神的文化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方契约思想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契约文化在中西不同遭遇的认识。

参考答案

1.C【解析】据材料“自然秘密协会于1560年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创立。

1601年,意大利创立的罗马林琴学院……包括物理学家伽利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意大利处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推动了自然科学的研究,故C项正确;文艺复兴时期教会没有由研究神学转向研究科学,故A项错误;“意大利保留了丰富的古典文化”只是文艺复兴的条件之一,故B项错误;当时神学还没有被推翻,故D项错误。

故选C。

2.B【解析】据材料“人以自身的感觉获得知识,也以感性的欲望和私利的追求作为道德的标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普罗泰格拉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教育培养道德的问题,故B项错误;普罗泰格拉的主张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思想,故C项错误;普罗泰格拉否定神,强调人的价值,故D项错误。

故选B。

3.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15世纪英国发生开始文艺复兴;16世纪英国进行宗教改革;17世纪发生资产阶级革命,建立君主立宪制,故D正确,法国在15世纪没有发生文艺复兴,排除A。

意大利、德国在17世纪没有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排除BC。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时间和事件“15世纪开始文艺复兴”“16世纪进行宗教改革”“17世纪就发生政治革命”即可知道是英国。

4.C【解析】根据题干“自从人类察觉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反应了当私人占有不等额财产后,人类社会不再平等的主张,即卢梭认为贫富差距导致人类社会的不平等,据所学知识可知,卢梭提出贫富不均的私有制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排除ABD,所以选C。

点睛:

本题以卢梭的思想为切入点,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干信息“自从人类察觉到一个人具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奴役和贫困伴随着农作物在田野中萌芽和滋长”即可。

5.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宗教改革是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因为宗教改革的比文艺复兴的群众基础更为广泛,C项正确。

AB项属于启蒙思想的内容,排除。

宗教改革没有摧毁信仰,依然保留信仰,排除D。

6.A【解析】1500到1520年属于文艺复兴时期,是人文精神的复兴使与宗教相关的书籍下降,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涉及宗教仪式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人文精神而非启蒙思想,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意大利是当时成为欧洲文化中心,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7.B【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时画师成了“著名公民”,反映了文艺复兴(14—16世纪)肯定人的地位和价值,人文主义是其核心思想,B项正确。

题干强调艺术的人文性获得社会的重视,而不是意大利的手艺人蜕变成艺术家,排除A。

题干强调画师由“卑下的体力劳动者”到“著名公民”的变化,没有强调“人文主义贯穿西欧的各个时期”,排除C。

“提高画师的社会地位”是现象不是实质,排除D。

8.A【解析】根据题干“文艺复兴时代的人士受中世纪先人们学识与艺术的恩惠,无疑的实在很多”、“可是他们也是唯物论者,怀疑论者和个人主义,这些都是中世纪闻所未闻的”可知文艺复兴运动既继承中世纪学识与艺术,而且又对进行批判和发展,这体现出文艺复兴运动呈现过渡时期的风格特点,A项正确。

文艺复兴借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来反封建,并没有完全摒弃中世纪思想文化,排除B。

C项正确,但与题干强调文艺复兴运动呈现过渡时期的风格特点不符,排除。

古希腊先哲精神觉醒时期就已经有人文主义精神了,排除D。

9.B【解析】据材料“罗马教会,把两种权力都抱在一起,跌入泥塘里去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但丁抨击罗马教会的集权和腐败现象,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废除宗教信仰的主张,故A项错误;但丁属于文艺复兴时期,没有主张用新教取代天主教,故C项错误;启蒙运动主张实行分权与制衡,与但丁无关,故D项错误。

故选B。

10.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宗教改革,而马丁·路德和宗教改革有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彼特拉克属于文艺复兴,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但丁属于文艺复兴,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伏尔泰属于启蒙运动,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11.D【解析】“大兴土木”是指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绘画了美好的蓝图,构建好了“理性王国”,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主张简化教规教仪属于宗教改革而非启蒙运动,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强调知识与道德是智者运动,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是文艺复兴,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12.B【解析】“贵族并非天生”等字眼意在反对贵族的等级制度,即贵族也不应该有什么特权的意思,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是表面现象而非实质,不符合题意,排除;是否否定上帝的存在在材料中无从体现,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打破天主教精神枷锁的是宗教改革而非文艺复兴,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13.C【解析】材料中“订立契约”等字眼说明涉及到社会契约论与人民主权说,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未体现出自由平等的内容,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三权分立,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没有天赋人权之类的内容,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14.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一种契约精神,体现的社会契约论,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涉及权利的问题,即未涉及人民主权,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也未涉及天赋人权,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契约而非分权制衡,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15.B【解析】根据“但却绝不能实现思维方式的真正改革。

而新的偏见也正如镜子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说明康德强调思想解放,理性思考,故B正确;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D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16.D【解析】人的“理性”是获取真理的钥匙中的理性说明本题考查的是启蒙运动,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本题考查的是启蒙运动而非宗教改革,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本题考查的是启蒙运动而非反对教会宣扬的禁欲思想,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人类社会早就成为人们探索的主题,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17.B【解析】材料体现了“教随国定”的原则,所以体现的宗教思想只能是“教随国定”,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因信称义”的内容,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信徒皆祭司”的信息,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仍然得打着上帝的旗号,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18.B【解析】题干涉及的是公民责任,并非个人主义倾向,A项错误;据题干“把自己教育成有理解力的人类”可知从知识中探知我们作为公民的真正责任强调人应具理性思维,B项正确;题干涉及的是公民责任,与道德的作用无关,故C项错误;题干涉及的是公民责任,未涉及对民主政治的批判,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从题干所给的信息“把自己教育成有理解力的人类”切入,结合所学的古希腊人文精神进行思考即可知道答案。

19.D【解析】从这段话描述的内容来看,他们反对的是两股势力:

一是教会,即天主教廷;二是国王,那位绝对专制的一国之君,因此排除C选项(只反对教会),选择D选项。

A选项和B选项都没有明确提出这两项,故排除。

20.A【解析】材料中“路德通过《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提纲中的言辞比较温和”体现出路德对于教会斗争的采用策略的灵活性,故A项正确;路德主张“信仰得救”的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中论述对教会斗争的策略,不是为民族国家建立而斗争,故C项错误;路德主张信仰方式的变化,不是与罗马教廷彻底决裂,故D项错误。

21.A【解析】彼特拉克是人文主义之父,他关注的是凡人的世俗生活,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彼特拉克和宗教信仰自由无关,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抨击贵族的等级观念是启蒙思想家,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反对而非主张基督教的禁欲主义,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本题考查的是人文主义。

22.C【解析】AB两项与古代希腊哲学发展的史实不符,排除;材料“认识你自己”“从天空拉到人间”体现了希腊哲学由内而外的认识方法,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并没有强调理性的积极作用,故D项错误。

23.C【解析】试题分析:

伏尔泰的思想主张为本题主要考查点。

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省略号后面的一句,近代自然科学的进步使启蒙思想家认识到人类可以征服自然,更可以改造自身社会,从而促进了理性主义的形成发展,C与题意相符。

A与文艺复兴相关;BD分别是孟德斯鸠、卢梭的主张。

故选C。

24.C【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理性”,可知这场运动指的是启蒙运动。

复兴了古代希腊人文精神是文艺复兴,故A项错误;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垄断是宗教改革,故B项错误;冲击了欧洲封建专制统治是启蒙运动,故C项正确;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产生是文艺复兴,故D项错误。

25.D【解析】材料并没有涉及到人文主义,排除A;也没讲到商品经济的发展,所以排除C;材料讲的是将军也要具备演说能力,这是由于雅典实行民主政体,国家领导人是通过选举产生的,所以答案选D,排除C。

26.C【解析】材料强调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发生地区的不同,这也反映出两者的一些差异。

材料中说“文艺复兴说到底是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富庶世界,尤其是意大利的一场华丽而感性的时髦风潮”说明文艺复兴适用人群仅是富庶地区,而宗教改革则是一场比较深刻的思想革命,因此可以看出宗教改革更加有利于社会的变革,所以C选项正确。

A选项错在“都”字上,材料只提及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不能代表所有的近代思想解放运动。

B选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两者的斗争对象的问题;D选项说法材料没有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