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中考复习专题文言文论事说理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523165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7.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中考复习专题文言文论事说理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部编版中考复习专题文言文论事说理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部编版中考复习专题文言文论事说理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部编版中考复习专题文言文论事说理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部编版中考复习专题文言文论事说理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中考复习专题文言文论事说理含答案.docx

《部编版中考复习专题文言文论事说理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中考复习专题文言文论事说理含答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中考复习专题文言文论事说理含答案.docx

部编版中考复习专题文言文论事说理含答案

文言文复习——议论说理

课内链接

1.《孟子》二章

富贵不能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鱼我所欲也

2.《庄子》二则

北冥有鱼

庄子与惠子由于濠梁之上

3.《礼记》二则

虽有佳肴

大道之行也

4.陋室铭/刘禹锡

5.爱莲说/周敦颐

6.马说/韩愈

7.出师表/诸葛亮

8.诫子书/诸葛亮

9.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

10.曹刿论战/《左传》

11.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文学常识

一.重要作家作品

1.《孟子》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

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2.《庄子》是道家经文,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

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

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

《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

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

3.《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据传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所作,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 ,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

4.《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断代史史学著作,又称《国策》。

书中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

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

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

西汉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5.《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

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五十四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中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二.文体常识

1.先秦散文

先秦散文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散文,是与韵文相对的一种文体,是哲学、政治、伦理、历史方面的论说文和记叙文。

分为两种,一种是历史散文,包括《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一种是诸子散文,是儒、墨、道、法等学派的文章,如《论语》《墨子》《孟子》《庄子》《韩非子》等。

2.“说”为古代一种议论文体,既可说明记叙事物,也可发表议论,都是为了表现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

如:

《爱莲说》,《捕蛇者说》,以议论为主,杂文。

3.“表”是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也是封建社会下臣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在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乐毅《报燕惠王书》、李斯《谏逐客书》,“书”是书信、意见书的总称。

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为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

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

“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可见,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

统观众多表文,尽管具体内容不同,但都离不开抒情手法的运用,因此,“动之以情”也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此外,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常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之类的话。

4.“铭”是一种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称述功德的文字。

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铭刻在碑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

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叫“墓志铭”。

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

三.文言文阅读方法

议论说理类文言文阅读方法:

1.议论或想表述的话题是什么(论题)

2.从文中标志性词语、议论句或抒情句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论点)

3.分析文章的写法(议论方法或写作手法)

4.把握作者所使用的材料

中考真题演练

安徽省

【三】(15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日: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日: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日: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日:

“小惠未稿,民弗从也。

”公日: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日: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日: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日: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左传》)

【乙】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

公曰:

“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

”对曰:

“是则可矣。

知夫苟中心图民①,智虽弗及,必将至焉。

(节选自《国语》)

【注】①中心图民:

内心为百姓考虑。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

(1)又何间焉间:

(2)小惠未编编:

(3)必以信信:

(4)必以情断之之:

(5)智虽弗及及:

1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是则可矣。

17.【甲】【乙】两段文字刻两人物主要运用了描写,【甲】在写作手法上还使用

了。

(2分)

18.长勺之战最终鲁国大胜,请结合选段简要分析取胜的原因。

(4分)

[三](15分)

15.(5分)

(1)参与

(2)通“遍”,遍及,普遍(3)实情(4)代指案件、案情(5)够,达到(每小题1分,意思对即可)

16.(4分)

(1)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这就能(开)战了。

(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17.(2分)对话(语言);对比(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18.(4分)①鲁庄公任人唯贤②曹刿的远见卓识。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北京市

(三)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宮中之事,事无大小。

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甲】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乙】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别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丙】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徳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0.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有所广益/精益求精计日而待/不计其数

B.不求闻达/知书达理由是感激/实事求是

C.夙夜忧叹/优心如焚庶竭驽钝/尽心竭力

D.察纳雅言/温文尔雅临表涕零/涕泪交流

11.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

【甲】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翻译:

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要征询他的意见,就一定能使军队上下团结和睦,品行高低不同的人各有合适的安排。

理解:

请葛亮之所以推荐向宠是因为向宠人品好,军事才干突出,深得刘备赞誉。

【乙】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翻译:

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谈论起这些事情,都会为桓帝、灵帝二位君主深深叹息,并对他们感到痛心和遗憾。

理解:

刘备痛心和遗憾的原因是桓、灵二帝亲近小人,疏远贤臣,造成了东汉的衰败灭亡。

【丙】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翻译:

后来遇到兵败,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重任,在危难关头我受到委任,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

理解:

诸葛亮于“倾覆”时接受任务,是为了报答刘备三顾茅庐和临终托付大事的恩情。

12.为国尽忠是中华传统美德。

请你根据上文和下面的两则【链接材料】,概括说明为国尽忠在诸葛亮、魏征、岳飞身上分别是如何体现的。

【链接材料一】

太宗①新即位,励精政道,数引征②入卧内,访以得失。

征雅③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

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

征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

太宗尝劳④之曰:

“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

”其年,迁尚书左丞。

(节选自《旧唐书·魏征传》)

【链接材料二】

嗣⑤当激厉士卒,北逾沙漠,尽屠夷种。

迎二圣⑥归京阙,取故地上版图,朝廷无虞⑦,主上奠枕⑧,余⑨之愿也。

(节选自岳飞《五岳祠盟记》)

注:

①[太宗]李世民,唐代皇帝。

②[征]魏征,唐初政治家。

③[雅]平日,向来。

④[劳]慰劳。

⑤[嗣]随后,接下来。

⑥[二圣]指被金兵俘虏北去的宋徵宗和宋钦宗⑦[虞]优處,忧患。

⑧[奠枕]安枕。

⑨[余]指岳飞。

 

【答案】10.C11.乙

1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道为报先帝遗愿,已经评定南方并即将北伐,以便早日铲除奸雄,回复汉朝基业。

此外他还用恳切的话语劝勉陛下“亲贤臣,远小人”,论述至情至理,体现他心系国家命运,对国事鞠躬尽瘁,直言进谏,耿直不讳的精神。

在《旧唐书·魏征传》中提到魏征刚直不阿,治国有方,为君主上书的谏言多达200余则,可见对国事的用心负责。

岳飞则是表达了消灭蛮夷,平定动乱局势以安君主的一片忠心,由此可见他始终把为国尽忠放在第一要位。

【解析】译文: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

我认为(所有的)宫中的事情,无论事情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这样以后再去实施,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

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公正,精通军事,从前任用时,先帝称赞说他有才干,因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

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好的差的各自找到他们的位置。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

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

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

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

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

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过,(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

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道理,采纳正确的言论,以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

我感激不尽。

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10.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A益:

好处、益处/更加,计:

计算;B达:

显达/懂得,是:

代词/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D雅:

正确/文雅,涕:

眼泪/鼻涕;C忧:

忧愁焦虑,竭:

竭尽。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甲句翻译应是“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好的差的各自找到他们的位置”,丙句翻译应是“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点睛: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1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伐魏临行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

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链接材料一中“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写出魏征刚直不阿,治国有方,为君主上书的谏言多达200余则,可见对国事的用心负责。

材料二中“当激厉士卒,功期再战,北逾沙漠,喋血虏廷,尽屠夷种,迎二圣,归京阙,取故地,上版图,朝廷无虞,主上奠枕,余之愿也”,写出岳飞则是表达了消灭蛮夷,平定动乱局势以安君主的一片忠心,可见岳飞始终把为国尽忠放在第一要位。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

“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选自《虽有嘉肴》)

【乙】任末①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②不远险阻。

每言:

“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④为笔,刻树枝为墨。

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⑤以自照。

观书有会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

临终诫曰:

“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选自《拾遗记》,有删改)

【注释】①任末:

人名。

②笈:

书箱。

③庵:

茅草小屋。

④荆:

灌木名。

⑤麻蒿:

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

1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1)不知其旨也旨:

(2)负笈不远险阻负: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14.下面句子中朗读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知/其旨也

B.观书有会/意者

C.然后/能自反也

D.常/以净衣易之

15.对以上两段选文相关知识的分析与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文选自《札记·学记》。

《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

B.【甲】文开头以“嘉肴”与“至道”做类比,指出了学习的重要性,之后推出中心观点。

最后又引用《兑命》中的话加以佐证。

C.【甲】文主要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乙】文用了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

D.【甲】文告诉我们教和学的关系。

【乙】文强调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16.结合【甲】【乙】两文中的内容,谈谈你在自主互助学习中的启示?

【答案】12.

(1)旨:

甘美

(2)负:

13.

(1)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2)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

14.B15.D

16.示例:

在自主学习中,我克服困难,勤奋学习,发挥自己学习的优势,为小组增光添彩。

在互助学习中,我在教别人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我们人家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解析】甲文选自:

《礼记》作者:

戴圣年代:

西汉

乙文选自:

《拾遗记》作者:

王嘉年代:

东晋

甲文译文:

虽然有美味的内食,但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

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说命》说:

“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乙文译文:

任末十四岁时,求学没有固定的老师,(他)背着书箱跟老师求学,不怕路途遥远、危险困阻。

常常说:

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取得成就呢?

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

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就绑麻蒿来自己照亮。

看书有领会的时候,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

一同求学的人十分喜欢他的勤学,常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任末的脏衣服。

快死时告诫说:

“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也是庸碌无能。

1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

旨:

甘美。

负:

背。

1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

重点词语:

困:

不懂的地方。

若:

如果。

点睛:

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

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14.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B项朗读断句不正确,应改为:

观书/有会意者。

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学生要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

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逐项进行分析即可。

D项理解分析错误,乙文强调了学习贵在勤奋。

16.启示类是文言文阅读中的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阅读的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

解答这类试题,一是首先读懂文章,弄懂文章的主题、内容和情感等,以此作基础;二是要清楚回答的范围,明确题目的要求;三是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四是要善于延伸、善于归纳总结。

在自主学习中,要克服困难,勤奋学习,发挥自己学习的优势。

在互助学习中,要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鄂州市

(二)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11—15题(共14分)

【甲】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

“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越王勾践栖①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

“凡我父兄昆②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大夫种③进对④曰:

“臣闻之,贾人夏则资⑤皮,冬则资⑥,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⑦,不可不养而择也。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勾践曰:

“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执其手而与之谋。

【注】①栖:

退守。

②昆:

兄。

③种:

指文种。

④进对:

进谏。

⑤资:

积蓄,准备。

⑥(chī):

细葛布。

⑦爪牙之士:

指勇敢的将士。

11.请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2分)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朝服衣冠

(2)皆以美于徐公

(3)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4)乃号令三军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C.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不求闻达于诸侯

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15.【甲】文中邹忌和【乙】文中文种在进谏方式上有着相似之处,二人都是通过▁▁▁▁▁▁的方式委婉进行劝谏。

文种以商人夏天就要积蓄皮货,冬天就要积蓄细葛布等“以待乏也”,暗示君王平时就要▁▁▁▁▁▁▁▁▁▁▁▁▁▁

11.(2分)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12.(4分)服:

穿戴知:

管理以:

认为乃:

于是,就

13.(共4分)

(1)所有的大臣、官吏、老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人,可得上等奖赏。

(2)如果能够听到您的这番话,又有什么迟的呢?

14.B

15.(2分)以事设喻(类比或设喻说理);招揽和培养谋士和勇士

附: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翻译

越王勾践退守到会稽山上,于是向全军发出号令说:

“不论是我的父辈兄弟或我国君同姓的

,只要是能够帮助我出谋献计击退吴国的人,我就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

”大夫文种进谏说:

“我听说商人在夏天就要积蓄皮货,冬天就要积蓄细葛布,旱时就要准备好船只,涝时就要准备好车辆,用来等待缺乏时使用。

一个国家即使没有四邻各国进犯的忧患,但是有谋略的大臣和勇敢的将士,不能不培养以备选择录用。

这就像蓑衣斗笠这种雨具,天一下雨,人们一定要用它。

现在大王您退守到会稽山上,然后才寻求有谋略的大臣,只怕太晚了吧?

”勾践回答说:

“如果能够听到先生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