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普通高考天一临考密押点睛卷理科综合B卷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519871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06.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普通高考天一临考密押点睛卷理科综合B卷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全国普通高考天一临考密押点睛卷理科综合B卷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全国普通高考天一临考密押点睛卷理科综合B卷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全国普通高考天一临考密押点睛卷理科综合B卷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全国普通高考天一临考密押点睛卷理科综合B卷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普通高考天一临考密押点睛卷理科综合B卷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

《全国普通高考天一临考密押点睛卷理科综合B卷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普通高考天一临考密押点睛卷理科综合B卷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普通高考天一临考密押点睛卷理科综合B卷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

全国普通高考天一临考密押点睛卷理科综合B卷生物试题含答案

全国普通高考2018年天一临考密押点睛卷理科综合B卷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疟疾患者口服从黄花蒿的茎叶中提取的靑蒿素后,其体内红细胞中的疟原虫的线粒体膜、内质网膜等生物膜结构会发生改变。

靑蒿素及其衍生物可以与疟原虫细胞膜表面蛋由结合,干扰该蛋白的功能,从而干扰疟原虫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黄花蒿具有细胞壁,疟原虫具有中心体

B.黄花蒿与疟原虫均可进行有氧呼吸

C.青蒿素能增大疟原虫细胞膜的通透性

D.氧气进出疟疾患者的红细胞不消耗能量

2.下列与细胞中核酸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细胞内的核酸的结构相同

B.不同细胞中组成核酸的元素不同

C.某些含DNA的结构可被染料染成红色

D.细胞分裂期核酸的合成较为旺盛

3.将等量的生理状况相同的马铃薯脱毒苗随机均分成4个处理区,分别用0mg/g、25mg/g、50mg/g和100mg/g的脱落酸(ABA)溶液喷施,在适宜条件下培养40天后,测量马铃薯主蔓长度和直径以及马铃薯块茎的平均产量。

结果显示随着ABA浓度的增大,主蔓枝叶增长和茎秆增粗效果远低于对照组,甚至不增长不增粗,块茎平均产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随着ABA浓度的升高,马铃薯块茎平均产量会持续不断升高

B.ABA可能促进马铃薯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向块茎运输

C.ABA浓度小于25mg/g时,对马铃薯块茎平均产景影响不明显

D.ABA对马铃薯地上部分的生长可能存在抑制作用

4.肺炎双球菌有S型和R型两种类型,前者具有多糖类的荚膜,是有毒性的,后者没有多糖类的荚膜,是无毒性的。

某人将健康小鼠随机均分成A、B两组,用注射器向A组小鼠肌肉注射含R型活菌的溶液,小鼠

不死亡;用注射器向B组小鼠肌肉注射含S型活菌的溶液,小鼠因患败血症而出现毛细血管扩张导致组织水肿,引起器官衰竭而死亡,并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得到S型活菌。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肌肉注射的溶液流动方向可以是组织液→血浆、组织液→淋巴

B.实验不久后,A组小鼠的血浆中多了一类能抵抗R型菌的蛋白质

C.实验初期S型菌会利用B组小鼠的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的多糖类荚膜

D.B组小鼠发病期间因组织液渗透压小于血浆渗透压而出现组织水肿

5.海洋微微型浮游植物是重要的鱼类食物。

“实验3号”科学考察队计划对南海北部海岸线附近水域中微型浮游植物用样方法进行丰富度和种群密度的调查,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采样时需拨开表层海水,采集深层海水中的个体

B.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扩大样方面积进行采集

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增加样方数量进行采集

D.进行随机取样,对样方内个体进行标记后采集

6.某品系果蝇的X染色体上存在可抑制交叉互换的C区段,该区段附近存在控制显性棒状眼的B基因,且在C区段内部有隐性致死基因1,该基因纯合会导致胚胎死亡(XClBXClB、XClBY不能存活),正常眼果蝇无C1B区段(用X+表示)。

研究人员用X射线对正常眼雄果蝇诱变,为证实其X染色体上正常眼基因突变成了新隐性基因(X?

),他将该雄果蝇与X+XClB雌果蝇杂交获得F1,选择F1的雌果蝇与该雄果蝇杂交获得F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1雌果蝇都可能发生交叉互换,产生相同种类的配子

B.选择F1正常眼雌果蝇与该雄果蝇杂交,后代新性状占F2的1/4

C.选择F1棒状眼雌果蝇与该雄果蝇杂交,后代棒状眼占F2的1/2

D.F1雌果蝇产生X?

配子的概率大于其他种类的配子

二、非选择题

29.(10分)双链DNA分子复制时,以解开的两条单链为模板合成子链,新合成的每个DNA分子都保留原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的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

请用同位素标记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设计实验,证明DNA分子的复制是以半保留的方式进行的。

实验材料:

含15N标记的NH4C1培养液、含14N的NH4C1培养液、大肠杆菌(20min分裂一次)、离心管、锥形瓶等。

(1)请简要写出本实验的步骤。

(2)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简要分析。

(3)本实验的结论是。

30.(9分)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是35℃和45℃。

将夏季自然环境中生长的生理状

况相似的若干该植物幼苗随机均分为两组,编号为甲、乙。

每天上午10:

00将甲组移到44℃的环境中进行高温处理4h后放回原环境,而乙组不做处理,其他条件均适宜,实验处理3天。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结束后发现,与实验前相比,乙组植物的干重明显增加,而甲组植物的干重没有变化,其原因是

甲组植物。

在12:

00〜14:

00时,发现甲、乙两组植物的光合速率都下降,其中乙组下降

的原因是。

(2)研究人员发现高温胁迫下该植物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光合作用的关键酶Rubisco(催化C02与RuBP结合生成2分子C3)的活性下降明显,这将导致暗反应中过程效率降低,同时导致光反应产生的积累,光反应受到抑制。

31.(8分)将普通大气压下的患病初期的艾滋病病人随机分成两组,除了正常治疗外,其中一每日在高压

氧舱中吸氧60min(实验组),连续15天,另一组仍在普通大气压中(对照组)。

实验结朿后,实验组的

吞噬细胞吞噬能力增强,且T细胞的数量是对照组的1.4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进入高压氧舱后,实验组可能因血氧升高而导致位于的呼吸中枢受到抑制,使呼吸频率减慢,同时病人体内的(填激素名称)分泌增多而促进细胞代谢产热。

(2)实验中,实验组产生抗体的能力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是实验组抵抗感染的能力比对照组强,可

能的原因:

①;②实验组的T细胞增多,(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或“特异性免疫”)明显比对照组增强。

(3)实验组在吸氧初期,血液中氧气与C02的比值(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对照组。

32.(12分)果蝇是遗传研究的明星材料,正常果蝇表现为野生眼。

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的亮红眼突变型

果蝇,为探究亮红眼基因突变体的形成机制,设计了以下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亮红眼突变型果蝇与野生型果蝇进行正反交实验,F1均为野生型,F1交得F2,F2中野生型与亮红眼表现型之比为3:

1,且亮红眼果蝇雌雄个体数相当,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2)除了亮红眼突变型果蝇外,红眼突变型果蝇还有朱红眼(a)、朱砂眼(b)和猩红眼(d)等类型,三个基因分别位于2号、X和3号染色体上,为探究亮红眼突变基因(用字母E或e表示)与上述三种基因的关系,以四种突变型果蝇纯合子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杂交后代

杂交1:

亮红眼♂×朱红眼♀

杂交2:

亮红眼♂×朱砂眼♀

野生型

突变型

野生型

突变型

F1

57♂:

66♀

0

77♀

63♂

F2

116♂:

118♀

90♂:

92♀

75♂:

79♀

120♂:

119♀

分析表中杂交1亮红眼与朱红眼果蝇杂交实验数据,研究人员认为亮红眼突变基因肯定不在2号染色体上的理由是。

对于杂交2,亮红眼与朱砂眼果蝇杂交,F2野生型雄果蝇的基因型为。

(3)有资料表明亮红眼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请设计一个方案来探究亮红眼与猩红眼两种突变是由一个眼色基因突变而来的等位基因,还是由两个不同基因的突变造成的。

实验方案:

结果讨论:

37.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15分)

将等量的新鲜酵母菌分别置于盛有等体积的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塞上橡皮塞后短时间培养,再将锥形瓶分别置于温度为0℃(B组)、20℃(A组)和80℃(C组)的恒温水浴锅中继续培养,在不同时间段分别测定溶液中酒精的浓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所用的葡萄糖溶液需煮沸后冷却,金属器械需灼烧后使用,目的是;发酵样液中的酒精浓度的变化可采用抽取少量样液,滴加酸性重铬酸钾后,通过观察作为检测指标。

该实验的目的是。

(2)由图可知,当A组发酵液的酒精浓度达到a后,继续往其中添加适量的葡萄糖溶液,发现酒精浓度

仍不增加,可能原因是。

若想确定该原因,可用法测定酵母菌数量,在其他操作均正确的条件下,培养基上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是。

(3)若想利用该装置制醋,需进行的处理是,同时将装置置于30〜35℃的温度下培养。

若发酵过程中也采用上述方法进行计数,需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进行记录,理由是。

38.生物•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cDNA文库的构建、克隆和筛选常用大肠杆菌作为受体菌。

大肠杆菌质粒或噬菌体常作为cDNA文库构建的载体。

已知天然大肠杆菌质粒上有氨苄靑霉素抗性基因,而噬菌体使细菌裂解后会在培养基上产生肉眼可见的噬菌斑。

请冋答下列问题:

(1)作为载体,质粒与T2噬菌体在结构上的区别是,已知DNA序列与载体DNA分子连接后导入宿主细胞可克隆(扩增)DNA片段,在前述两种载体中,能够克隆大片段DNA的是。

(2)筛选文库的过程:

第一步,将普通培养基上培养的大肠杆菌用尼龙膜(具有吸收DMA的功能)转移到含氨苄靑霉素的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含重组质粒或含重组噬菌体的大肠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不同,前者、后者;第二步,用尼龙膜影印培养基后正面朝上置于另一培养皿中,用碱使双链DNA(填“解旋成为单链”或“分解为脱氧核苷酸”);第三步,将尼龙膜浸入用作为探针的溶液中,保温后检测膜上是否出现,从原始普通培养基上找到相应的区域即可得到含目的基因的大肠杆菌。

(3)作为受体的大肠杆菌细胞内,应不含基因,以利于筛选出含重组质粒的受体菌。

 

参考答案

1-6CCADCD

29.

(1)实验步骤:

用含15N标记的NH4Cl培养液培养大肠杆菌,让其DNA双链都带上15N,作为亲代;再将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的NH4Cl培养液中;分别提取亲代、20min和40min后的大肠杆菌的DNA,并将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记录离心管中DNA的位置。

(2)预测实验结果及分析:

l5N标记的亲代大肠杆菌的双链DNA密度最大,最靠近离心管底部(重带);20min后的大肠杆菌双链DNA的密度居中,在离心管的位置居中(中带);40min后的大肠杆菌双链DNA,1/2的密度最小,在离心管的位置离底部最远(轻带),1/2的密度居中,在离心管的位置居中(中带)。

(3)DNA分子的复制是以半保留方式进行的(2分)

30.

(1)在44℃高温环境下,呼吸作用最强,3天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3分)光照过强或气温过高,引起气孔(部分)关闭,CO2供应不足

(2)CO2的固定ATP和[H]

31.

(1)脑干(1分)甲状腺激素(或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2)实验组的吞噬细咆吞噬能力增强,提高了第二道防线的功能(答案合理即可给分)细胞免疫

(3)大于(1分)

32.

(1)亮红眼突变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突变

(2)杂交组合1中,F2性状分离比接近9:

7,因此亮红眼与朱红眼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而已知朱红眼(a)位于2号染色体上,故亮红眼突变基因肯定不在2号染色体上。

EEXBY和EeXBY

(3)实验方案:

选择亮红眼果蝇与猩红眼果蝇进行杂交,观察子代是否出现野生型眼

结果讨论:

若子代不出现野生型眼,则说明两种突变是由一个眼色基因突变而来的不同等位基因;若子代出现野生型眼,则说明两种突变是由两个不同基因的突变造成的

37.

(1)防止杂菌污染(冷却是防止酵母菌被杀死)橙色的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变成灰绿色的程度,探究温度对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影响

(2)A组发酵液中的酵母菌已经死亡稀释涂布平板没有长出菌落

(3)添加醋酸菌并通入无菌空气可防止因培养时间不足而导致遗漏菌落的数目

38.

(1)质粒是双链环状DNA,噬菌体是含蛋白质和核酸(DNA)的病毒噬菌体

(2)在培养基上长出菌落在培养基上先长出菌落后出现噬菌斑解旋成为单链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目的基因(单链)(或荧光标记的目的基因,答案合理即可给分)杂交带

(3)氨苄青霉素抗性

 

赠送试卷:

2019届高三理综高考压轴冲刺卷一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1.下列与生物膜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膜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B.肽链合成所需的酶常附着在生物膜上

C.有氧呼吸中[H]和O2的结合在生物膜上进行D.细菌合成和分泌的胞外酶需要生物膜系统参与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的知识点是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解答这类试题要注意两点:

一是明确生物膜系统的定义的含义,必须是在细胞内的膜结构;二是明确生物膜系统在成分上、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特别是用一些具体的实例进行解读,例如用分泌蛋白的实例解读生物膜之间存在的间接联系。

【详解】生物膜指细胞膜、核膜以及细胞器膜的统称,而不是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A错误;肽链合成是在核糖体上进行的,而核糖体无膜结构,因此肽链合成所需的酶没有附着在生物膜上,B错误;真核细胞中,有氧呼吸中[H]和O2的结合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C正确;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生物只有细胞膜,没有生物膜系统,因此其合成和分泌的胞外酶不需要生物膜系统参与,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膜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生物膜系统的概念,掌握在生物膜上进行的一些化学反应。

2.2.下列关于生物科学实验及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鲁宾和卡门采取了同位素示踪法证合作用释放氧气的来源

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使小鼠死亡

C.孟德尔用豌豆为实验材料,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及自由组合规律

D.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

【答案】B

【解析】

【分析】

科学的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1、假说-演绎法:

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研究的伴性遗传等。

2、类比推理法:

类比推理指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

萨顿的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了类比推理法。

3、模型构建法: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具体的实物或其它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抽象的形式来表达。

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

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的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

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

4、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的规律,例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详解】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参加反应的水,A正确;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 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以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而不是S型细菌的DNA能使小鼠死亡,B错误;孟德尔用豌豆为实验材料,应用假说-演绎法,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及自由组合规律,C正确;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科学史中的研究方法和生物实验方法,要求学生识记教材中的实验,包括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等,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3.3.下列有关神经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一个突触小泡中只有一个乙酰胆碱分子

B.兴奋每传递一次都会导致突触前膜的面积减小

C.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通过局部电流完成的

D.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

【答案】D

【解析】

【分析】

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

【详解】每一个突触小泡内有许多乙酰胆碱分子,A错误;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释放后突触小泡膜与突触前膜融合,使突触前膜面积增大,B错误;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通过神经递质来完成的,C错误;神经递质包括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可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突触的结构以及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4.4.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根的向地性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B.顶端优势是由于侧芽部位生长素过多引起的

C.同一种植物的幼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高于幼根

D.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防止果实脱落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长素的两重性是指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

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疏花疏果,也能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顶端优势现象是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由于顶芽运输来的生长素积累,浓度过高而受到抑制;同一植株中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其次是芽,最不敏感的是茎。

【详解】A.根的向地性是由于根对生长素比较敏感,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而抑制生长,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从而表现出向地弯曲生长的现象,A正确;

B.顶端优势现象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运输到侧芽,使侧芽生长素浓度高而抑制生长,B正确;

C.同一种植物的幼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低于幼根,C错误;

D.生长素可防止落花落果,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特点,意在考查学生对生长素作用两重性,顶端优势的理解,需要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对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和判断。

5.5.科技人员对某风景区内的植物进行丰富度等方面的调查,结果如下表。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样地

海拔

(m)

土壤含

水量(%)

光照(%)

物种数目

灌木

草本

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1050

29.8

20.9

3.1

3

5

16

1140

34.1

34.6

5.9

2

17

6

1160

7.9

28.3

15.8

1

9

20

1160

9.4

15.4

0.5

2

3

6

 

A.调査该风景区的草本植物丰富度采用的是记名计算法

B.影响灌木层物种数目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土壤含水量

C.该景区植物丰富度由大到小依次是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

D.乔木层中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答案】D

【解析】

【分析】

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它包括该地区所有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

①研究对象:

同一时空内不同种群的集合体。

②研究问题:

物种组成(即丰富度和优势种)、种间关系、群落演替、群落的空间结构、各种群占据的位置、群落的范围和边界等问题。

【详解】统计该风景区的草本植物丰富度采用的是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A错误;据表格数据分析,影响灌木层物种数目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土壤含水量和光照强度,B错误;据表格数据可知乔木层的丰富度为(3+2+1+2)/4=2;灌木层的丰富度为(5+17+9+3)/4=8.5;草本层的丰富度为(16+6+20+6)/4=12。

因此该景区植物丰富度由大到小依次是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C错误;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不同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分布,分布的对象是群落而不是种群,而乔木层中不同高度的喜鹊巢的分布对象是种群,因此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D正确。

【点睛】本题以调查植物的丰富度为素材,考查了群落丰富度的调查、影响群落物种数目的因素、群落的结构等方面的内容,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6.6.无子西瓜是由二倍体(2n=22)与同源四倍体杂交后形成的三倍体植株。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杂交时,常选用四倍体植株作母本、二倍体植株作父本

B.三倍体植株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含有33对同源染色体

C.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等植株均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D.若在短期内大量繁殖三倍体植株,可采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用四倍体植株作母本,用二倍体植株作父本,取其花粉涂在四倍体植株的柱头上,四倍体植株(44条)上产生的雌配子含有22条染色体,与二倍体植株上产生的雄配子(11)结合,形成含有22+11=33条染色体的合子。

三倍体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理论上可以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大量繁殖。

【详解】利用多倍体育种培育无子西瓜时,在二部体西瓜的幼苗期,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四倍体植株,以其作母本,用二倍体植株作父本,A正确;由分析可知,三倍体无籽西瓜含有33条染色体,其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不是成对存在的,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加倍,含有66条染色体,而不是含有33对同源染色体,B错误;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等植株均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C正确;短期内大量繁殖三倍体植株,可以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其优点是繁殖速度快,因为是无性繁殖,还可以保持三倍体无籽西瓜的优良性状,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属于课后的练习题的变式应用,课后的练习题往往是精选的一些习题,甚至一些高考题就是课后练习题的一个变形,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对课后习题精研、吃透。

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多倍体育种的过程。

二、非选择题

7.7.下图为人口腔上皮细胞中某双链核酸分子的一小段核苷酸链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图中2和5代表的五碳糖为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构成一个核苷酸。

(2)人口腔上皮细胞中合成该类核酸的场所有__________。

有些新转录产生的mRNA经一系列加工后穿过细胞核上的__________转运到细胞质中,该结构对转运的物质具有__________性。

(3)假设该核酸含有5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中T+A占40%。

将其放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3次,则该核酸分子第3次复制时需要消耗__________个G。

(4)若利用染色法观察核酸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分布的状况,常使用的染色试剂是__________;判断图示核酸在细胞中分布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脱氧核糖

(2).4、2和3(3).细胞核、线粒体(4).核孔(5).选择(6).1200(7).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液(8).甲基绿对DNA的亲和力高,DNA分布的部位呈现绿色(吡罗红对RNA的亲和力高,RNA分布的部位呈现红色)

【解析】

【分析】

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核苷酸分为两大类:

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碱基为A、G、C、T,核糖核苷酸的五碳糖为核糖,碱基为A、G、C、U。

【详解】

(1)据图可知,图中核苷酸链中含有的碱基是A、T、C、G,说明其是脱氧核苷酸链的一部分,即组成该链的核苷酸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含有的2和5代表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一分子核苷酸是由一分子4(磷酸)、一分子2(五碳糖)、一分子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