鞣制化学实习指导书.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519823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258.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鞣制化学实习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鞣制化学实习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鞣制化学实习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鞣制化学实习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鞣制化学实习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鞣制化学实习指导书.docx

《鞣制化学实习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鞣制化学实习指导书.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鞣制化学实习指导书.docx

鞣制化学实习指导书

鞣制化学实习指导书

鞣制化学着重阐述无机鞣剂、有机鞣剂和结合鞣剂或无机与有机鞣剂配位化合的基础化学;鞣剂组成、结构与鞣革性能的关系;鞣剂与胶原的化学反应及反应机理(即鞣制机理;鞣剂的改性等)。

为理论联系实际,本实习指导书结合鞣制、中和和复鞣等内容设计了10个指导性实验,其特点是将鞣制化学中的一些难以用语言表述清楚的问题,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和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等融入实验,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来获得答案。

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基础理论,消化课堂教学内容,营造一个动手的氛围,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开发其创造思维能力的目的。

 

实验一一浴铬鞣液和铬-锆-铝鞣液的配制及鞣液稳定性的测定

1.实验目的

①掌握一浴铬鞣液和铬-锆-铝鞣液的正确配制方法。

观察在配制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现象。

②掌握一浴铬鞣液及铬-锆-铝鞣液在配制过程中各种用料的关系。

③掌握一浴铬鞣液及铬-锆-铝鞣液沉淀值的测定方法。

④初步掌握鞣液稳定性的判断。

2.实验原理

①铬鞣液配制:

在强酸条件下,用葡萄糖作还原剂可使红矾钾(

)或红矾纳(

)中的

还原而成

只有当

转变成含有一定数量的羟基(即具有一定的碱基)的配合物才具有鞣革性能。

配合物分子中羟基数目的多少即碱度的大小,是由

还原成

时所用酸量的多少决定的。

生产上所使用的铬鞣剂其碱度一般为33%或在38%~42%。

配制一浴铬鞣液的反应式如下:

②铬-锆-铝鞣液的配制:

配制铬-锆-铝鞣液所使用的铝盐为硫酸铝或铝明矾,铬盐为红矾钠或红矾钾,锆盐则一般为

,使用最普遍的为硫酸锆。

锆盐在水中极易水解及配聚,水解生成碱式硫酸锆及硫酸,反应式如下:

锆盐含有较多的硫酸量,在配制铬-锆-铝鞣液时,锆鞣剂水解所生成的酸足可以保证红矾中

还原成

所需的硫酸量,因而在配制时不需加入浓硫酸。

所获得的鞣液为铬-锆-铝异核配合物。

3.仪器及药品

电炉(500W或800W)

1个

试管(10mL)

2支

烧杯(50mL,100mL,500mL)

各1个

试管架

1个

量筒(10mL)

1支

试剂瓶(容量不低于500mL)

2个

吸管

1支

温度计

1支

天平(精确至0.1g)

1台

玻棒

2根

红矾钠(工业纯)

适量

浓硫酸(66°Bé)

适量

葡萄糖或红糖(工业纯)

适量

碱式滴定管

1支

硫酸锆(工业纯)

适量

甲酸(工业用)

适量

钾或钠明矾(工业纯)

适量

草酸(工业用)

适量

广泛pH试纸(1~14)

精密pH试纸(0.5~5.0)

液(

适量

4.操作步骤

(1)配制碱度为38%的铬鞣液:

①称取50g红矾钠于500mL烧杯中,用红矾3倍重的常温水充分溶解;

②在搅拌下缓缓加入48g浓硫酸,并加热至沸腾;

③用50g水将20g红糖(或葡萄糖)加热溶解,在搅动下缓缓加入红矾硫酸溶液中,加糖液的速度及加热情况以反应液不产生暴沸,在溢出,维持在沸腾态为好。

严格控制加热,以免沸腾过强,水分蒸发过快;

④加完糖液后,维持其沸腾3~5min,用玻棒蘸一滴反应液于白纸上,若浸润边缘无黄色,则反应被视为达到终点;

⑤让其自然冷却至室温,补加常温水,使所配制的铬鞣液总质量为250g;

⑥将所配铬鞣液倒入试剂瓶中备用。

(2)铬-锆-铝鞣液的配制:

①按红矾:

硫酸锆:

明矾=1:

4.5:

1的比例配制铬-锆-铝鞣液,称取50g红矾钠,225g硫酸锆于800mL烧杯中,用300g水使其充分混溶;

②同

(1)的③与④;

③加入50g研细的明矾于上述鞣液中并使其完全溶解,冷却至常温;

④加水使鞣液的总质量为500g,搅拌均匀,倒入试剂瓶备用。

(3)一浴铬鞣液及锆-锆-铝鞣液沉淀值的判断:

①分别用甲酸和草酸配制成pH值约为4的两种溶液备用;

②用2支10mL试管,各盛5mL甲酸和草酸液,用吸管分别滴加5滴铬鞣液搅匀待用;

③用0.1mol/L的NaOH液分别滴定上述甲酸铬液及草酸铬液至沉淀产生并不消失作为滴定的终点;

④用精密试纸(0.5~5.0)分别测定产生沉淀终点时的pH值;

⑤用2支10mL试管各盛5mL甲酸液及草酸液并用吸管分别滴加5滴铬-锆-铝液,搅匀待用;

⑥同(3)中的③,④。

5.现象观察及数据测定

①观察红矾钠溶解后,加酸以后,加糖还原时以及反应结束后溶液颜色变化。

②称量最终产物,得出红矾钠量与产物质量的比值。

③测定铬及铬-锆-铝鞣液在pH值为4的甲酸及草酸溶液中的沉淀值,并作对比。

6.思考题

①在铬鞣液及铬-锆-铝鞣液的配制过程中颜色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②铬鞣液在配制过程中所产生的气体有哪些?

③鞣液产生沉淀时的pH值称为该鞣液的沉淀pH值,试比较本试验中各鞣液在甲酸及草酸液中的沉淀pH值,并用已学知识分析它们的沉淀pH值为什么不同。

实验二铬鞣及铬-铝-锆鞣对比

1.实验目的

①了解并熟悉鞣剂、鞣制工艺及操作。

②对比两种鞣剂的鞣制效果。

2.实验原理

鞣剂铬配合物或铬-锆-铝多金属配合物均能与胶原的羧基成配位结合及与胶原的其它活性基成氢键等次级键结合,使皮转变成革,以铬配合物为例示意如下(见下页):

铬-锆-铝异核配合物与胶原自学成才性基也有类似的结合,只不过其鞣制性能与单纯的铬鞣剂有所不同,例如成革的颜色,填充性以及粒面的坚实性等方面均有其不同的特点。

3.仪器及药品

小转鼓(15cm×20cm)

2个

天平(精确至0.1g)

1台

简易收缩温度测定仪

1台

玻棒

2支

烧杯(80mL,400mL)

各1个

量筒(250mL)

1个

铬鞣液(碱度38%)

自配

铬-锆-铝鞣液

自配

浸酸液(pH2.5~3.0)

自配

相近部位浸酸皮(10cm×10cm)

2块

4.操作步骤

①将2块浸酸皮记为A与B,分别称量,并各自增量40%,作为以后的用料依据。

②将皮块A与B分别装入两小鼓,以浸酸液作为浸酸皮的溶液,两小鼓分别按以下条件进行鞣制操作:

皮块A

皮块B

液比1

液比1

温度常温

温度常温

铬-锆-铝鞣液3%(以红矾计)

铬鞣液4%(以红矾计)

小苏打1.2%

小苏打1.2%

分别在装有皮块A与B的鼓内调好液比。

分别加入所需鞣液,常温下分别转动至鞣液全透,开始提碱。

用小苏打5倍重的水将小苏打充分溶解,分三次加入鼓内,每次加小苏打液的1/3,每次间隔25min,每加一次小苏打液应检查溶液的pH值,直至pH值达3.9为止,若加完第三次转动25min后pH值仍不能达3.9,应视pH值的高低,酌情补加小苏打直至鼓内pH值稳定在3.9为止。

当pH值稳定在3.9后,补加皮重2.5倍的、45℃的热水转60min,停鼓过夜。

次日转动30min后测溶液的pH值及A与B的收缩温度(Ts)。

pH值与Ts分别达3.9与95℃即为鞣制的终点,否则应补加小苏打或延长鞣制时间,直到达到要求为止。

5.现象观察及数据测定

将鞣制过程中所检查的有关情况和数据填入下表:

皮块

A

B

切口渗透情况

鞣液pH值

Ts/℃

切口渗透情况

鞣液pH值

Ts/℃

加鞣剂转60min后

加鞣剂转120min后

加鞣剂转180min后

完全渗透

第一次加小苏打25min后

第二次加小苏打25min后

第三次加小苏打25min后

次日转30min后

鞣制结束时

革的颜色*

*革的颜色用①,②,③数值表示:

①最浅,③最深,②界于最浅与最深之间。

6.思考题

①通过实验正确描述铬鞣的操作。

②在鞣制过程中根据革的收缩温度、鞣液pH值以及革的颜色变化阐述皮是如何转变成革的。

③在铬鞣过程中加热水及扩大液比的目的是什么?

可以先进行提碱操作再提温和扩大液比吗?

为什么?

④引起A与B成革的颜色的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实验三轻革表面过鞣

1.实验目的

①认识什么是表面过鞣现象及产生的条件。

②如何防止表面过鞣。

2.实验原理

鞣制过程是铬配合物分子向皮内渗透和结合的过程。

鞣制前期若配合物分子过大(鞣液碱度过高),鞣制条件不当(如酸皮处理不当,表面pH值过高)或鞣前皮纤维分散不够等,容易引起铬配合物分子过快、过多地在皮的表面结合,将皮纤维间的空隙阻塞,而使铬配合物的分子无法向皮内渗透,形成“外熟内生”,皮无法转变成革,产生过鞣。

3.仪器及药品

小转鼓(150×20cm)

3个

铬鞣液(B=45%)

适量

不锈钢小刀

1把

盐(工业纯)

适量

精密pH试纸(0.5~5.0)

小苏打(工业纯)

适量

广泛pH试纸(1~14)

浸酸液(pH值2.5~3.0)

适量

简易收缩温度测定仪

1台

浸酸裸皮(10cm×12cm)

1块

酶脱毛裸皮(10cm×12cm)

1块

软化裸皮(10cm×12cm)

1块

脱灰裸皮(10cm×12cm)

1块

4.操作步骤

①分别将4块裸皮称量,并各增量30%作为以后各工序的用料依据。

分别做记号,浸酸裸皮为A;酶脱毛裸皮为B;软化裸皮为C;脱灰裸皮为D。

②将皮块A装入1#鼓,B和C装入2#鼓,D装入3#鼓。

1#、2#和3#鼓,按以下条件进行操作。

1#

2#

3#

液比

1.5(浸酸液)

1.5(自来水)

1.5(自来水)

温度

常温

常温

常温

铬鞣液

2%(以Cr2O3计)

2%(以Cr2O3计)

2%(以Cr2O3计)

食盐5%

食盐5%

向3个鼓加入所需水量及食盐转5min,分别测pH值,加入各自的裸皮及铬鞣液转30min,4块皮各取1.5cm×3cm小块并测pH值,再转60min,各皮块再取小样1.5cm×3cm,并测各鼓pH值,再转60min,再分别取样1.5cm×3cm测pH值,转至A皮块全透后各皮块每转60min取样(同前),并测各鼓pH值。

向1#、2#、3#鼓各加入皮重1倍50℃的热水转30min,并使内温达40℃,分别取样并测pH值。

若各鼓pH值达不到3.9,则向pH值低于3.9的鼓加入适量稀释溶解的小苏打液提碱,每间隔15min提碱一次,直到pH值达3.9为止,停鼓过夜,各鼓取样(同前)。

次日各鼓转动30min后测溶液pH值并取样。

5.现象观察及数据处理

①对比4块皮在每次取样时粒面的颜色、粗细等外观。

②测定4块皮各取样时及成革后的收缩温度。

③将各测定值,铬配合物的渗透情况等填入下表:

取样时间

加鞣液前

30min

60min

150min

加热水后30min

过夜后转30min

成革

PH值

A

B

C

D

渗透情况

A

B

C

D

Ts/℃

A

B

C

D

颜色

A

B

C

D

粒面平细

A

B

C

D

注:

颜色最浅为①,最深为④,按①~④排序,粒面最细为①,最粗为⑤,按①~⑤排序。

6.思考题

①通过本实验,试回答什么叫表面过鞣及产生表面过鞣的原因,应如何防止表面过鞣?

②通过实验,应用已学知识试对4块皮在鞣制过程中颜色、渗透及Ts等的不同作一解释和归纳总结。

③已经产生了表面过鞣的革有补救办法吗?

实验四一浴铬鞣与变型二浴铬鞣法

1.实验目的

①掌握变型二浴铬鞣法实际操作。

②对比一浴铬鞣与变型二浴铬鞣法的优缺点。

③学习一浴铬鞣法与变型二浴法工艺基本原理。

2.实验原理

本试验采用的一浴法为油预鞣、一浴铬鞣法。

本法是在铬鞣前用油乳液对浸酸裸皮进行预处理,然后进行铬鞣。

裸皮经过油乳液处理后,纤维表面覆盖着一层油膜,在短时间内,延缓了铬配合物分子与胶原活性基的靠近,因此胶原活性基的靠近,因此铬盐渗透迅速,在皮中分布比较均匀。

同时,在油乳液的作用下,皮纤维受油脂润滑,因此,在松弛的状态下纤维被定型,成革较柔软,粒面细致,松面率较低。

油预鞣所采用的油多为阳离子油,如用阴离子性油则应选择在pH值2.0~3.0稳定的阴离子性加脂剂。

在一浴鞣法问世前,曾使用过二浴鞣法,此法是将软化裸皮先在重铬酸盐的酸性溶液中进行处理,待裸皮完全浸透重铬酸溶液后,再加入硫代硫酸钠,将不具有鞣性的六价铬还原成具有鞣性的三价碱式铬盐。

此法的最大缺点是操作烦琐,铬盐利用率低且未还原的六价铬污染环境。

变型二浴鞣法具有一浴鞣法和二浴鞣法的优点,控制比较容易,产品质量稳定,成革柔软,泡沫感强,面积得革率大于常规一浴铬鞣法。

因此,广泛用于绵羊服装革、山羊鞋面革的鞣制。

本试验采用的变型二浴法为不浸酸直接鞣制的变型二浴鞣法。

软化裸皮先用重铬酸溶液进行处理,待重铬酸渗透后,再加入铬液,继续转动至铬液渗透。

然后加入硫代硫酸钠,使重铬酸中六价铬还原成具有鞣性的三价铬盐。

反应的终点为革耐煮沸,切口无六价铬的黄色。

第一浴中发生的反应是重铬酸与胶原的氨基结合:

 

第二浴中发生的反应比较复杂,下面仅给出其中一个反应:

生成的碱式硫酸铬主要与胶原的羧基配位结合。

由于重铬酸属不膨胀酸,软化后加重铬酸时不需加盐,皮纤维未受到中性盐的脱水作用,在形成革时,皮纤维处于松弛状态,以及胶体硫的填充作用,因此成革的粒面特别细致,革身丰满、柔软。

变型二浴鞣法所用的铬盐总量与一浴鞣法所需铬盐量相同,若使用的红矾多,则加入铬液少,反之亦然。

3.仪器及药品

pHS-2型酸度计(公用)

1台

精密pH试纸0.5~5.0

收缩温度测定仪(公用)

1台

烧杯(50mL,100mL和500mL)

各1个

铬鞣液(B=38%、25%两种)

适量

红矾(工业纯)

适量

硫代硫酸钠(工业纯)

适量

阳离子油(或耐电解质加脂剂)

适量

小苏打(工业纯)

适量

硫酸(66°Bé)

适量

食盐(工业纯)

适量

甲酸

适量

小转鼓

2个

漏斗

1个

软化裸皮(山羊皮或猪皮,厚度为0.7mm,10cm×10cm)

6块

4.操作步骤

取部位相近的10cm×10cm的软化裸皮6块,每3块一组,称量,测量面积,其中1块需作记号,以便取样测收缩温度。

分别将皮放入2个小转鼓中,小转鼓编号为1#和2#。

(1)一浴铬鞣:

①在1#鼓内加入皮重1倍的水和4%的食盐转动10min后,加入10倍水稀释的甲酸0.2%和硫酸0.5%,转45min,倒去一半的废酸液。

②直接将1.5%阳离子油加入浸酸鼓中,转动45min。

③加入以红矾重计4%,B=38%铬鞣液,转动2.5~3h,检查鞣液渗透情况,测定pH值和皮的Ts。

④将皮重1.5%小苏打用20倍热水溶解,用漏斗分4次加入鼓内,每次间隔15min。

⑤加碱完成后转动1h,测鞣液pH值。

若pH值达不到4.0,则视其情况补加小苏打使鞣液的pH值稳定在4.0左右。

然后再转30min。

补加皮重2.5倍60℃热水,转1h停鼓过夜。

⑥次日转30min,pH值应为3.8~4.0,收缩温度大于95℃。

否则应补加小苏打或适当延长转动时间。

(2)变型二浴鞣法:

①重铬酸溶液的配制,红矾用量为皮重1%,并用红矾重3倍的水溶解,硫酸用量为皮重的0.5%,醋酸用量为皮重的0.2%。

将酸混合后加入溶解的红矾溶液中,即得重铬酸液。

②在2#鼓中加入皮重50%的水,加入重铬酸溶液转动1.5h。

加入以红矾计3%(B为25%)的铬鞣液,转动2h。

加入皮重5%的硫代硫酸钠,分两次加,每次间隔30min。

加完后转动3h,测溶液的pH值及革的Ts值。

PH值应为3.8~4.0,Ts≥95℃,革切口无黄心,否则应酌情加入小苏打液使pH值达规定值,或延长转动时间使Ts≥95℃。

③革平放在小转鼓内,过夜。

次日转30min,出鼓。

④分别测1#和2#鼓内的pH值,革的Ts,量革的面积。

5.现象观察及数据测定

(1)pH值与Ts的测定:

①按下表要求测定pH值和Ts,并填入表内:

油铬鞣法pH值与Ts测定记录表

时间

PH值

Ts/℃

浸酸结束

加铬液后提碱前

两次提碱后

提碱完成

鞣制结束

变型二浴鞣法pH值与Ts测定记录表

时间

PH值

Ts/℃

浸酸结束

加硫代硫酸钠前

第一次加完硫代硫酸钠,转30min

加完硫代硫酸钠

鞣制结束

②在坐标纸上作出pH值与Ts的关系图。

(2)面积测量:

测定软化皮面积和鞣制后革的面积,计算面积得率。

并将两种方法的面复合得率进行比较。

(3)感观评价:

对两种方法所得成革,就粒面、身骨、色泽作出评价。

6.思考题

①变型二浴铬鞣法的原理是什么?

为什么变型二浴鞣法成革丰满、柔软,粒面特别细致?

②试比较试验中两种铬鞣方法的优缺点。

③为什么变型二浴鞣法比油-铬鞣法的面积得革率大?

④试分析油预鞣所用油脂种类对鞣制的影响。

实验五稀土盐鞣革和铬稀土结合鞣革

1.实验目的

认识稀土盐的鞣性、稀土盐在铬稀土结合鞣革中所起的作用及铬稀土结合鞣革的意义,掌握铬稀土结合鞣革工艺技术及生产技术中的关键。

2.实验原理

稀土盐(RE)的鞣性很差,经RE鞣制的革Ts很低,不耐水洗。

但RE确有很好的助鞣作用,在铬鞣中加入少量轻稀土盐,可促进铬盐的分布与结合,使铬用量减少30%以上,废鞣液中Cr2O3含量从常规铬鞣的3.0~8.0g/L降至1.0g/L以下。

且Cr-RE鞣成革粒面更平细,更丰满柔软,延伸率减小,得革率提高3%~5%。

制革所用的稀土盐无污染,微量的轻稀土盐对农作物、植物还有益处。

铬稀土结合鞣革是现有无机结合鞣法中效果较好的。

3.实验材料及仪器

制革专用稀土盐(工业品)

适量

KMC鞣剂或铬粉(工业品)

适量

小苏打或白云石粉(工业品)

适量

甲酸或乙酸(工业品)

适量

阳离子油

适量

浓硫酸(65°Bé)

适量

食盐(工业用)

适量

部位近似的软化裸皮(10cm×20cm)

4块(或适量)

苯酐液(自配)

适量

玻璃或不锈钢试验转鼓

4个

收缩温度测定仪(公用)

1台

精密pH试纸(0.5~5.0)

4.操作步骤

将4块软化裸皮做记号为A、B、C、D,称量,以此量增加40%作为用料依据,A、B、C皮块按以下实验条件进行:

方案

工序

(1)A

(2)B

(3)C

浸酸

H2O80%

NaCl6%

甲酸0.5%H2SO41.2%

时间3~4h

pH值2.5~2.8

H2O80%NaCl6%

甲酸0.5%

H2SO41.1%~1.2%

时间3~4h

pH值2.5~2.8

H2O80%

NaCl8%

H2SO41.2%

时间3~4h

pH值2.5~2.8

鞣制

液比0.7

+阳离子油1.0%30min

+RE3.0%3~4h

+0.5%苯酐(液)1h

液比0.7

+阳离子油1.0%30min

+KMC5.0%2h

+RE0.4%1h

(1:

20,40℃溶化,轴孔加入)

+0.5%苯酐(液)1h

液比0.7

+阳离子油1.0%30min

+KMC5.0%2h

+RE0.4%(1:

20水溶)60min

+0.5%苯酐(液)1h

提碱

白云石粉0.7%,分四次加入间隔30min,加完后转60min

白云石粉0.7%,分三次加入间隔30min,加完后转60min

同方案

(2)

加温

+60℃热水至液比1.5~2.0,要求pH4.3~4.5,转3~4h

+60~65℃热水至液比1.5~2.0,内温40~42℃,查pH值要求pH4.3~4.5,转3~4h

同方案

(2)

裸皮D的处理,除不加稀土外,其它条件完全同B。

若实验条件有限,可只做B、C、D。

5.现象观察与数据测定

①浸酸结束后测pH值及浸酸皮Ts。

②鞣制结束时测废液pH值及坯革的Ts,用试管取样,观察比较废鞣液浓度。

③评定各样粒面粗细度、色泽及柔软丰满性。

仔细观察革粒面有无异常情况。

6.思考题

①方案

(2)与(3)有什么不同?

结果怎样?

②在Cr-RE结合鞣革中加入甲酸的作用是什么?

③B、C、D实验中结果最好的是哪一个?

为什么?

实验六提碱与自动碱化

1.实验目的

①掌握碱化与自动碱化的实际操作。

②掌握自动碱化与普通提碱过程中pH值的变化规律及对成革的影响,体会自动碱化的优点。

③加深对铬鞣实际操作的掌握。

④了解常用碱化剂及其性质。

2.实验原理

在铬鞣进行1~2h之后,鞣液中的铬配合物已大量渗透进裸皮并分布在整个横切面上。

此时鞣液的pH值比较低,约为2.5~3.0,继续延长时间,对铬盐的结合无多大帮助。

因此,在鞣制的中末期应向鞣浴加碱,以促进铬配合物水解配聚,使分子变得更大,有利于它们与胶原的结合。

这个操作,一般称为提碱。

提碱是铬鞣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操作不当,则可能在铬革上造成色花,表面过鞣,甚至使铬革松面或裂面。

提碱忌用强碱或碱性较强的盐,一般采用弱碱盐如碳酸氢铵、小苏打、醋酸钠。

提碱时,将它们溶于自重20倍热水(小于40℃),从鼓轴分次缓慢加入,一般分为3~4次,每次间隔15~20min。

每次加入碱液均可能使鞣浴的pH值产生跳跃,然后才会回降下来,如下图1所示,因而对铬革的粒面会造成不良影响,如粗面,铬花等。

 

使用自动碱化剂,可以消除每次加碱带来的pH值跳跃而使铬革粒面受影响,同时,由于一次加入自动碱化剂,尚可简化操作,减轻劳动强度。

所谓自动碱化剂是指碱土金属的碳酸盐类如白云石、碳酸钙、碳酸镁和氧化镁等。

它们在酸溶液中的溶解度随酸的浓度而增加,故溶液的pH值越低越易溶解。

当pH值在4.5以上,则逐渐难于溶解。

在铬鞣的初期阶段,鞣液的pH值一般小于3.5,故这些碳酸盐可以溶解,但溶解较慢。

随着鞣液pH值的缓慢上升,它们的溶解度越来越小,根据试验,pH值上升到4.1~4.2时,不再发生明显的变化,如图2所示。

碳酸钙和氧化镁在溶液中的反应分别如下式所示:

白云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美,其在溶液中的反应如下式:

方解石的主成分为CaCO3,其反应式类同。

在常规铬鞣法中,可在鞣透之后一次加入所需的自动碱化剂,继续鞣制,直到革耐煮沸为止。

自动碱化剂的用量可以根据酸碱中和等物质的量算出,如1g小苏打

白云石

0.29g氧化镁。

使用自动碱化剂,由于鞣液中有不溶性硫酸盐形成,打破鞣制系统中硫酸根的平衡,有利于阴铬配合物向阳铬配合物转化的过程。

此外它还有轻微填充作用,使鞣成的革更显洁白。

本实验基于以上反应原理,要求从实际操作,观察现象及测定数据来加深对自动碱化原理的学习和应用。

3.仪器及药品

pHS-2型酸度计(公用)

1台

精密pH试纸

3.0~8.0

收缩温度测定仪(公用)

1台

浸酸皮(10cm×10cm)

6块

CaCO3粉(可用白云石,氧化镁代替)

适量

小苏打

适量

铬鞣液(B=38%)

适量

小转鼓

2个

4.操作步骤

①取10cm×10cm的浸酸皮(pH值为2.8~3.0)6块,每3块一组,称量、做记号。

分别放入2个小转鼓中,同时加入浸酸液50%,小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