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学案及答案7.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518732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学案及答案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学案及答案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学案及答案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学案及答案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学案及答案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学案及答案7.docx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学案及答案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学案及答案7.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学案及答案7.docx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学案及答案7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学案及答案7

五古代寓言二则

(1)《郑人买履》

一、目标导学

1.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郑人买履》的大意,掌握一些重要的词句。

(重点)

2.理解《郑人买履》蕴含的道理。

(难点)

二、自主预学1.帮你了解“寓言”。

“寓”:

寄托,“言”:

讲道理,寓言是一种具有深厚群众基础和悠久历史的文学样式,它通常是通过短小精悍而又富于风趣的动物故事或人物故事,采用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寄寓一种思想、哲理或经验教训。

优秀的寓言故事往往在给人美的享受的同时,也给人以深刻的思想教育,增长人们的智慧和才干。

2.一读《郑人买履》,完成下列各题。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买履者()自度其足()持度()宁信度()遂不得履()

(2)文学常识积累:

《郑人买履》选自《》,作者韩非,________时期哲学家,________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3.二读《郑人买履》,解释下列重点字词。

宁信度()无自信也()

有欲买履者()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何不试之以足?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三、互动探究

(一)基础训练1.通假字。

而置之其坐通义:

反归取之通义:

2.一词多义。

度:

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

之:

而置之其坐()至之市()何不试之以足()

而: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二)1.翻译下列特殊句式:

(1)郑人有欲买履者。

(提示:

定语后置)

(2)何不试之以足?

(提示:

状语后置)

(3)无自信也。

(提示:

宾语前置)

2.翻译全文,译文写在下列横线上。

(五)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第一层:

第一层:

(六)深入研读课文。

1.《郑人买履》中的买鞋者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寓言是怎样刻画这一形象的?

2.说说《郑人买履》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谈谈它的现实意义。

四、课堂练习

(一)同步反馈训练

1.郑人最可笑的“言”是:

(用课文原句填写)

2.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而置之其坐B.而忘操之C.反归取之D.至之市

(二)课内阅读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

”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1.《郑人买履》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朝代)人。

2.给下列字注音。

履()宁()

3.解释字词。

履()操()市()罢()以()宁()

4.翻译下列句子。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2)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3)宁信度,无自信也。

5.请你至少写出两个带“履”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拓展阅读:

《揠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

“今日病矣!

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芒――疲乏,芒芒然,很疲倦的样子。

病――劳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悯其苗()揠之()苗则槁矣()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悯长揠谓予趋槁非徒3.对下列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1)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2)返归取之(3)其子趋而往视之(4)至之市,而忘操之A.

(1)

(2)相同,(3)(4)不同B.

(1)

(2)不同,(3)(4)相同C.

(1)

(2)相同,(3)(4)相同D.

(1)

(2)不同,(3)(4)不同4.翻译下列句子。

(1)今日病矣!

予助苗长矣。

(2)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3)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5.宋人为什么要拔苗?

其结果如何?

6.这个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7.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如:

画蛇添足、请君入瓮、叶公好龙等等。

你能再写出一些这样的故事标题吗!

五古代寓言二则

(2)《刻舟求剑》

一、目标导学

1.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刻舟求剑》的大意,掌握一些重要的词句。

(重点)

2.理解《刻舟求剑》所蕴含的道理。

(难点)

二、自主预学

1.一读《刻舟求剑》,完成下列各题。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涉江者()坠于水()遽契其舟()()不亦惑乎()

(2)文学常识积累

《刻舟求剑》选自________________,这部作品是战国末秦相________组织编写的论文集。

2.二读《刻舟求剑》,解释下列重点字词。

楚人有涉江者()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遽契其舟()入水求之()

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三、互动探究

(一)理解重点字词。

是:

是吾剑之所从坠()你不要把他说得一无是处()韩非是《韩非子》的作者()

之: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是吾剑之所从坠()

而置之其坐()至之市()何不试之以足()

其:

遽契其舟()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者:

楚人有涉江者()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而: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自: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先自度其足()

(二)读课文,理解课文语句,疏通全文。

1.翻译下列特殊句式。

(1)是吾剑之所从坠。

(提示:

判断句)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亦惑乎?

(提示:

固定句式)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口头翻译全文,将自己认为难翻译的句子的译文写在下列横线上。

(五)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第一层:

第二层:

(六)深入探讨课文。

1.文中一个副词“遽”,两个动词“契”、“求”表现了楚人什么样的心理?

2.那个楚国人能找到他的剑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3.试想:

如果你是《刻舟求剑》中那个落剑之人,你会采取什么方法找剑呢?

(七)总结。

《郑人买履》和《刻舟求剑》这两则寓言讽刺的都是

人。

四、课堂练习

(一)同步反馈训练

1.楚人最可笑的“行”是:

(用课文原句填写)

2.下列句子中不能突出人物不会变通,不能因势而动的一项是:

()

A.何不试之以足B.至之市,而忘操之

C.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D.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二)课内阅读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出自《____________》,编者是______________。

2.为下列字注音。

坠()遽()契()

3.解释下列词语。

涉()是()遽()求()止()惑()

4.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5.翻译句子。

①是吾剑之所从坠。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五、拓展阅读

月攘一鸡

今有人日①攘(rǎng)其邻之鸡者。

或告之曰:

“是非君子之②道。

”曰:

“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如知其非义,③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注释】①攘:

窃取、偷盗。

②道:

一个人的举止言行。

③斯:

那么、就、应该。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其:

或:

是:

损:

已:

非义:

2.下列加点字“之”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今有人攘其邻之鸡者

(2)或告之曰(3)是非君子之道(4)请损之

A.

(1)

(2)(3)(4)都相同B.

(1)(3)相同,

(2)(4)相同

C.

(1)

(2)相同,(3)(4)相同D.

(1)

(2)(3)(4)都不相同

3.翻译下列句子。

(1)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非君子之道。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译:

4.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古代寓言二则》第一课时参考答案

二、预学导学

2.

(1)lǚduódùnìngsuì

(2)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战国末期法

3.鞋子放置到了拿,携带用

到,等到集市的交易已经结束终于宁可不

三、课堂互动探究

(三)

1.坐座座位反返返回

2.量长短量好的尺码量好的尺码到……去指履

连词,表承接可译为“就、然后”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却”

(四)

1.

(1)有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

(2)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

(3)不相信自己的脚。

2.全文参考译文:

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一双鞋,事先量了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上它。

已经拿到了鞋子,(才发现忘了带尺寸)就对卖鞋子的人说:

“我忘了带尺码。

”就返回家拿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子。

有人问:

“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鞋子的大小呢?

”他回答说:

“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啊。

”(五)

(1)一个要买鞋的郑国人因为忘了带量好的尺寸,结果没有买到鞋。

(2)通过人物对话,深刻地揭示了郑人的固执、迂腐的心理,增强了寓言的讽刺意味。

(六)

1.《郑人买履》中的买履者是一个十分死板,固执的又愚蠢的人,文章在交代了故事的起因之后,用“至”、“忘”、“反”、“取”等动词,勾画了买履者相信量好的尺寸,不相信自己脚的愚态,当别人问他“何不试之以足”时,他“宁信度,无自信也”的回答令人啼笑皆非,“市罢,遂不得履“一句讽刺了死搬教条者徒劳无益的结局。

2.寓意:

说明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

现实意义:

我们在处理实际问题时,不能盲目照搬照抄现成的东西,而要注意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免出现不应该的失误。

四、课堂练习

(一)

1.宁信度,无自信也。

2.D

(二)

1.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韩非战国末期2.lǚnìng

3.鞋子拿,携带集市集市的交易已经结束用宁可

4.事先量了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等到他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

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5.削足适履如履薄冰履险如夷

五、拓展阅读

1.mǐnyàgǎo

2.悯:

耽心、忧虑;长:

生长、发育;揠:

拔;谓:

告诉;

予:

文言人称代词,我的意思;趋:

赶去;槁:

干枯;非徒:

不仅只是。

3.D

4.①今天我累死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

②他的儿子赶去一看,禾苗已经干枯了

③不仅没好处,相反害了它。

5.宋人想帮助禾苗快点生长,其结果是使得禾苗干枯了。

6.此则寓言从反面生动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

遇事如果不从客观实际出发,只能是好心办坏事。

7.叶公好龙、亡羊补牢、守株待兔、杞人忧天、狐假虎威、画蛇添足、掩耳盗铃、智子疑邻等

《古代寓言二则》第二课时参考答案

二、自主预学

1.

(1)shèzhuìjùqìhuò

(2)吕氏春秋·察今吕不韦

2.①渡,从水上经过②掉下去③立即,匆忙④雕刻

⑤我⑥寻找⑦停止⑧像⑨迷惑,糊涂

三、互动探究

(三)

是:

①这,这儿②对,正确③表示前后两者是同一的(或表示肯定判断)

之:

①代词指剑②助词,无实在意义,不译③动词到……去④代鞋子

其:

①指示代词,那,那个②他③他的

而:

①表转折②表顺接

自:

①从②自己

(四)

1.

(1)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2)不是很糊涂吗?

2.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上掉到水里,急忙在船边上刻下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了,他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落在江底)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五)

叙述楚人丢失剑和找剑的过程。

议论,讥笑楚人找剑的方法是糊涂的。

(六)

1.表现楚人相信自己的办法绝不会错的心理。

“遽”写出楚人反映速度之快,生怕错过时机。

“契”表明他认真的态度。

“求”表明他毫不怀疑自己的方法,认定能找到剑,增强了文章戏剧效果。

2.不能找到他的剑,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3.

(1)让船夫立即停船,找船上识水性的人潜入江中,下去找剑。

(2)可以在水中竖一竹竿,上曰:

剑落此处,如果有一个足够长的竹竿,这应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等到船靠岸后,找一个水性好的人,回到插竹竿的地方下水找剑。

(3)立即停船,选择一较重的铁块、石块之类的重物,用一根长绳把其系在一端,再找一漂浮物系在绳子的另一端,然后把重物从落剑处投入水中。

等到船靠岸后再找人来到该水域,根据漂浮物的位置及绳子的方向下水寻剑。

(七)

那种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蠢人。

四、课堂练习

(一)

1.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2.B

(二)

1.吕氏春秋·察今吕不韦

2.zhuìjùqì

3.渡,从水上经过代词,这,这儿立即,匆忙寻找停止迷惑,糊涂

4.他的那,那个他

5.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6.说明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

五、拓展阅读

1.其:

他的;或:

有人;是:

这(代词);

损:

减少;已:

停止;非义:

不符合于正当的事理。

2.B

3.

(1)现在有一个人每天偷邻居家的鸡

(2)这不是君子(品德高尚的人)的行为。

(3)如果知道这不符合正当的事理,那就应该赶快停止,为什么还要等待来年呢?

4.要及时改正自己的缺点。

如果原谅自己的缺点,必将种下祸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