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时规范训练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515917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2.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限时规范训练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限时规范训练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限时规范训练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限时规范训练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限时规范训练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限时规范训练1.docx

《限时规范训练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限时规范训练1.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限时规范训练1.docx

限时规范训练1

限时规范训练1

限时规范训练1

训练1语基+语用+论述类+诗歌

(时间:

45分钟赋分:

40分)

一、基础知识(9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治理雾霾,政府目前当务之急是迅速采取节能减排措施,引导公众养成低碳生活的习惯。

自古以来,螃蟹被誉为百鲜之尊,最鲜的美味也比不上蟹的美味。

金秋时节,阳澄湖的螃蟹不仅个儿大,而且只只脑满肠肥,吃起来味道好极了。

从托举女童的最美路人到拾金不昧的最美的哥,从救学生的最美教师到救患者的最美医生,无处不彰显着从善如流的道德风尚。

中国绝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将坚定不移地做和平发展的实践者、共同发展的推动者、多边贸易的维护者、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

严肃查处各类严重违纪案件,充分彰显了党中央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激发出我党激浊扬清、反腐肃贪的强大正能量。

入春的大观园,春草萋萋,杨柳依依,桃花吐蕊,流水浅浅,游人置身于这秀色可餐的春景中,恍如回到了红楼之中。

A.B.

C.D.

解析:

选D。

当务之急与目前重复;脑满肠肥,形容饱食终日的剥削者大腹便便、肥胖丑陋的形象。

形容人。

从善如流,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谷歌当年搬到山景城的时候,只有十几个员工和电脑爱好者才知道的搜索引擎。

现在谷歌已发展成一家能够提供大量互联网产品与服务的跨国科技企业。

B.今年两会期间,上海代表团对如何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步伐进行了重点讨论,并表示上海要当好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

C.在综合考虑中国人口结构变化情况、就业情况的基础上,从现在起到2017年底,人社部宣布将用两年时间逐步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的具体方案。

D.人口过度集中影响了大城市的运行效率及居民生活质量,相比之下,中小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均衡及产业布局的优化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解析:

选B。

A项表意不明,只有十几个员工和电脑爱好者才知道的搜索引擎有歧义;C项语序不当,从现在起到2017年底应放在宣布之后;D项搭配不当,资源配置的均衡与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不搭配。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____启动穿越鳌山登太白山的决心。

____两天前,我在途中崴了脚,____像一辆瘪了胎的车,____滞留在猎人的木屋。

驴友们把我托付给他时,说他们两天后会从大爷海返回,____接我下山,让我安心休养。

我的脚踝肿得厉害,____猎人宽慰我说,等同伴回来,你跑得会像山上的麋鹿一样快。

A/因为这脚于是才可

B终于但/不得已再可

C终于但因此于是/于是

D/就在因此不得已/于是

解析:

选B。

此题可用排除法,第空前后是折关系而不是顺承关系,排除C项和D项。

比较A项和B项可知,A项第空填因为与前文不连贯,况且这脚像一辆瘪了胎的车比喻不恰当。

二、语言运用(11分)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得抄袭材料。

每处不超过20个字。

(5分)

从人的智能发展角度来看,____,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已有智能结构基础上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内在目标。

从现实的教育目标来看,____,如果取消文理分科,农村一些高中师资力量薄弱,办学力量不足,现有教育资源上不均衡,学生发展势必受到影响。

改革开放30年来,分科性的专业人才仍是社会的主要需求,也是最见成效的培养对象。

因此,在当前条件下,____。

答:

解析:

从试题所给的横线的位置看,第空要填入一个总括第一个横线后内容的概括性语句;第空横线后的语句是说明文理分科的合理因素;第空是对上述两个方面的总结。

答案:

个体的智能结构不完全相同(个体有差异);我国高中阶段教育仍有较大的区域性差异;取消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不够妥当(高中阶段文理分科不可取消)。

5.阅读下面的图表,按要求完成题目。

(6分)

(1)给图表拟一个标题。

(不超过25字)(2分)

答:

(2)根据图表数据,得出相关结论。

(不超过50字)(4分)

答:

解析:

该图表是某省2016年抽样数据。

实线和虚线分别代表男生和女生的语文分数分布情况。

横轴是分数段,纵轴是百分比。

这样就可以拟定标题为某省2016年语文高考男女生分数段分布情况比较。

再根据实虚线所指示的分数段和百分比,比较之下,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男生分数比例在100分以下高于女生,在100分以上低于女生。

答案:

(1)某省2016年语文高考男女生分数段分布情况比较;

(2)100分以下男生比例高于女生,100分以上女生比例高于男生;大部分考生的分数在100~110(115)之间。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9分,每小题3分)

从月印万川到水月镜花

朱熹是月印万川诠释模式的开创者和执行者。

他认为,五经四书等经典无别,若能参得透,都是一理。

一理是万物与所有伦理纲常关系的根本依据,但又是具体的,以特殊的样式展现于不同事物之中。

解读圣人典籍,就是要弄清一理如何落实到个别事物之上,凝聚成个别的、具体的、所以然之理的。

解经虽应立足文本,不能空发议论,但在弄懂文字内含具体之理后,还要由下学而上达一理。

朱熹强调情与理、事与理的区分,挖掘儒家文本的道德追求与工夫进路的分理客观性,以保证其实施的有效性,进而为一理的普遍性存在找到现实依据。

朱熹主张诠释经典时要格物致知。

经由探究而掌握物自身,进而帮助主体意念纯化,达到一理的认知境界,同时将本心所具之理推广至事物上而体会事物之理的状态。

此方法的实质是将下学上达的为学顺序,变为理一分殊的逻辑推演。

朱熹认为,经典之内既有文理又有义理。

文理是文脉、内容与意义,而义理除了意义之外,更指道德性、价值性的真理。

文本的基本内容与中心思想需要掌握,意义与真理更需要理解与领悟,其关键在于格物。

一理的发现,在于日常格物的积累之中。

陆九渊则提出发明本心的命题,认为解经首要的要求是学者先学会体证自己的本心。

圣人与普通人心理同构,古之一理与今之一理相同,故经典是此心此理的具体化。

解经是一个求心的过程,由于心同、理同,所以不同经典间只有文字的差异,而无义理之不同。

故文字训诂仅是经典诠释的初级阶段,解释者以心灵体察的方法领悟经典创的意图,把握此心此理的要义才是最终的目的。

表面上看,陆九渊似乎将理本论变为心本论的解释形上学,实则不然。

理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公理,是宇宙运行规则,亦是人类活动的最高法则,而心则是对根源性理的体认。

心的道德感知来源于自身固有的理,它只是理的先在规定和表现。

与理相比,心的地位仍处于第二位。

即陆氏虽将格物之法为格心之样式,但其实质仍在践行着理一分殊月印万川的诠释路线。

明代,儒家学风发生变,月印万川式的解经悄然被水月镜花模式替代。

水月镜花的特点是贵意象,坚持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经典中的语言既真实又虚幻,诠释的关键在于,明确主观心志会超越客观文字。

它将解经视为一种纯粹的向内实践,剖析文本获悉的伦理目标、修养原则均成为心志运作的边界或框架,所有的活动都是为了修炼主体心志本身,所谓经学即心学。

学者在诠释经典时往往以体悟内心良知为终极价值,经典随之成为从属性的影本。

因为形上本体心古今如一,而经典所依附的语言由于创自身的历史性与不完美性,总会存在某些不完整之处,故六经也可视为一种糟粕,需要后来的诠释者不断加以修正、发挥。

在此思想的指引下,解经的随意性增强,经文成为虚无化的东西,诠释只要能立足于本源性的良知之上,便就不用在意所说的距离本文多远。

诠释经典的根本在于体证一种作为本体的宇宙心,此心是道德与存在的双重依据,是一切德目之所出。

水月镜花式解经提升了诠释者的主体性,它强调经典诠释是体验之学,应以主体人格为中心而不是以文字解读为中心的活动。

知识上的领略,只是内化经验,重要的是将领悟与心志相结合付诸实践。

虽然它容易带来主体成见影响诠释效果的理解之弊,但它却将深受存天理、灭人欲观念压制的人性解放出来,主体的价值意义得到彰显。

它既是一种学术方法的变换,更是一种思想的启蒙。

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熹认为,五经四书所讲的具体之理虽然不同,但同属一理,并认为解经时应由下学而上达一理。

B.朱熹看到了儒家文本中的道德追求与工夫进路的客观性,因而通过强调情事理的区分来保证其实施的有效性。

C.陆九渊认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故经典只是此心此理的具体化,解经就是一个求心的过程。

D.水月镜花式的解经模式往往以体悟内心良知为终极价值,经典于是变成了从属性的影本,成了修炼主体心志的契机。

解析:

选B。

B项情事理的区分表述不准确,因果关系不成立。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朱熹主张的格物致知,实质是将下学上达的为学顺序,变为理一分殊的逻辑推演。

B.在陆九渊看来,心的道德感知来源于自身固有的理,只是理的先在规定和表现,与理相比,心的地位仍处于第二位。

C.朱熹认为解经应立足文本,陆九渊认为文字训诂仅是经典诠释的初级阶段,二人的看法虽然有别,但在尊重经典的客观性这一点上还是有一致之处的。

D.水月镜花式解经认为经典所依附的语言由于创自身的局限总会存在某些不完整之处,故需要后来的诠释者不断加以修正、发挥才能还原经典的真意。

解析:

选D。

D项才能还原经典的‘真意’表述不符合文意。

需要后来的诠释者不断加以修正、发挥是因为经典所依附的语言由于创自身的历史性与不完美性。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陆二人的阐释模式都强调了理的先在性、根本性,强调了解经时对理的体认,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阐释者的主体性。

B.水月镜花式解经容易带来主体成见影响诠释效果的问题,但其对主体性的提升,实质上有思想启蒙的效果。

C.朱熹提出的格物致知本质上还是一种解经的学术思路,但他在此基础上推出存天理、灭人欲无疑就是思想僵化的表现。

D.朱熹主张由探究而掌握物自身进而帮助主体意念的纯化,而镜花水月式的解经则强调主体人格的中心地位,在主体的地位上,二者差别巨大。

解析:

选C。

C项,在此基础上推出存天理、灭人欲无疑就是思想僵化的表现,理解错误。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11分)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王绩(585~644):

字无功,绛州(今山西运城市万荣县)人。

初唐时,曾官太乐丞,后弃官隐居于故乡东皋村。

采薇:

薇,是一种植物。

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9.诗的首联化用了哪两位诗人的什么诗句?

有何作用?

请简要赏析。

(5分)

答:

解析: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一句中使用典故,应该注意诗句中出现的东皋何依。

又结合诗词之后有关诗人的注解,可以联想到的应该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句子和曹操《短歌行》的句子。

两种不同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表达的是诗人既想要隐居又想求仕的内心的矛盾情绪。

就诗词结构而言,登上高处远望,自然引出后文对景物的描写。

答案:

东皋薄暮望化用陶渊明的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欲何依化用曹操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句。

作用:

首联用典,表达了诗人一种莫可名状的孤寂无依的愁绪;点题,并为中间两联写景作了铺垫。

10.这首诗的尾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解析:

理解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一句表达的情感,应该注意无相识这个直接抒发情感的词语。

表现出的应该是诗人内心没有知交的孤独落寞。

采薇依据诗文之后的解释,可见诗人追怀伯夷、叔齐这两位隐逸之士,有要隐居的情感倾向。

答案:

(1)感情:

尾联表达诗人心念仕途却又自知难以显达的内心的苦闷和怅惘的心情,并露出欲学伯夷、叔齐隐居避世的意向。

(2)分析:

诗人登东皋远望安逸闲适的秋日晚景图,油然而生的不是愉悦之情,却是某种茫然若失、孤独无依的情绪;诗人在现实中找不到相知相识的朋友,那就只好追怀伯夷、叔齐那样不食周粟、上山釆薇的隐逸之士,可见诗人内心的无奈和痛苦。

训练2语基+语用+文言文+名句

(时间:

45分钟赋分:

45分)

一、基础知识(9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德国是希腊最主要的国际债权国之一,经历过两轮失败的救助行动,给病入膏肓的希腊继续提供资金援助的做法在德国十分不受欢迎。

经过心理专家的精心疏导,一年来心情沉郁的他豁然开朗,终于走出心理的误区,过上了健康的生活。

企业的激励机制要让人才实至名归,既重视精神激励,也重视物质激励,要体现个人与发展的利益一致性原则。

当地居民透露,去年11月底警方攻入阿莱芒贫民窟之前,这里的毒贩就闻风而动,指使建筑工人把下水道改造成了逃跑的通道。

正是在以物欲为核心的传统发展观的驱使下,科技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峰,人对自然的破坏也发展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绵绵青山环抱如屏,万芊翠竹,郁郁葱葱,鸟名叶间;一湾清水,碧波荡漾,鱼翔浅底——绝美的景色让我如痴如醉,久久难以释怀。

A.B.

C.D.

解析:

选B。

豁然开朗,不能用来形容人的性格。

只用于环境或理解。

适用对象不当。

实至名归,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功业,自然就有声誉。

应为名利双收。

难以释怀,在心中难以消除。

应为难以忘怀。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杰出的流行音乐创努力将严肃音乐的表现力与通俗音乐的积极因素相互交融,巧妙嫁接多种艺术元素,拓宽流行音乐的表现内涵和审美空间。

B.考古工在发掘大汶口文化的遗物中,太阳从山巅升起中间云烟缭绕的画面格外引人注目,据说这是我国最古老的旦字的写法。

C.近年来,虽然政府已经加大了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扶持力度,但对于刚刚起步的毕业生来讲,减少税收额度和提供少量的借贷资金,并不能起到实质上的帮扶作用。

D.法国总统表示,大部分遇难者的年龄在35岁以下,并强调此次恐怖袭击是法国首都夜生活热闹的地区为目标,包括酒吧、餐馆和一个音乐厅。

解析:

选C。

A项,动宾搭配不当,拓宽……内涵不搭配。

B项,中途易辙,第一分句主语是考古工,第二分句主语是……画面;D项,句式杂糅,是……为目标改为以……为目标。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比尔布莱森在他的《万物简史》里介绍了超级火山的巨大破坏性。

以美国为例,____境内有一座超级火山喷发,____其产生的巨大能量将摧毁数千公里范围内的所有东西,无数人会因此丧命,____会导致整个国家被深达6~20米的火山灰覆盖,随后____会出现其他许多可怕后果,____目前人类还无法预测美国超级火山在何时喷发,____了解了它的杀伤力有利于我们制订各种减损预案。

A一旦则/也即使然而

B倘若那么进而/由于所以

C假如则甚至更/那么

D只要/而且还虽然但

解析:

选D。

抓住后文的无数人会因此丧命,确定处应填只要;处后面的其指代前文的内容,这里不需要关联词语;处后面的内容从语意上看,是上文的更进一层;最后两句是折关系,由此可确定两处应填的关联词语。

二、语言运用(11分)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虽说中国有五千年的饮食文化,烹调方法多种多样,但在营养师们看来,____,这是因为蒸不仅能保持菜肴的原形、原味,烹制出的菜比较清淡,并且还在很大程度上保存了食材的各种营养,更符合健康饮食的要求。

____,因此我国一直就有无菜不蒸的说法。

在河北、山西地区有不少菜就是多种蔬菜混合着蒸,蒸出来的菜五颜六色,让人很有食欲,也体现了饮食多样化的原则。

____,以便能更快地蒸熟。

比如将萝卜、紫甘蓝切成丝,山药南瓜切成段。

蒸熟后,依个人口味,可调汁拌着食用,如加蒜泥、姜醋汁、芝麻酱等。

答:

解析:

第一空根据这是因为‘蒸’不仅能并且……更……填写:

蒸这种烹调方法更值得推崇。

第二处根据因此我国一直就有‘无菜不蒸’的说法填写:

所有的菜都是可以蒸的。

第三处根据以便能更快地蒸熟。

比如将萝卜、紫甘蓝切成丝,山药南瓜切成段填写:

上锅蒸的蔬菜体积不要太大。

答案:

蒸这种烹调方法更值得推崇;所有的菜都是可以蒸的;上锅蒸的蔬菜体积不要太大。

5.下面是圆梦1+1爱心助学公益活动标志。

请写出该标志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

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90字以内。

(6分)

答:

解析:

从画面看,标志由两个人形构成,两人呈牵手姿态,是一个人扶住另一个人。

两个人形又构成心形,意思是爱心;整体又像M,正好是圆梦的梦的首写字母。

答案:

图案为一个人扶助另一个人,两个人形组成一个心形,人身体部分线条形成字母M。

扶助的动作象征着关爱和帮扶,心形表达了爱心公益活动的主旨,M寓意着圆梦。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19分)

李仕鲁,字宗孔,濮人。

少颖敏笃学,足不窥户外者三年。

闻鄱阳朱公迁得宋朱熹之传,往从之游,尽受其学。

太祖故知仕鲁名,洪武中,诏求能为朱氏学者,有司举仕鲁。

入见,太祖喜曰:

吾求子久,何相见晚也!

除黄州同知,曰:

朕姑以民事试子,行召子矣。

期年,治行闻。

十四年,命为大理寺卿。

帝自践阼后,颇好释氏教,诏征东南戒德僧,数建法会于蒋山,应对称旨者辄赐金袈裟衣,召入禁中,赐坐与讲论。

吴印、华克勤之属,皆拔擢至大官,时时寄以耳目,由是其徒横甚,谗毁大臣。

举朝莫敢言,惟仕鲁与给事中陈汶辉相继争之。

汶辉疏言:

古帝王以来,未闻缙绅缁流,杂居同事,可以相济者也。

今勋旧耆德咸思辞禄去位而缁流裣夫乃益以谗间如刘基徐达之见猜李善长周德兴之被谤视萧何韩信其危疑相去几何哉伏望陛下于股肱心膂,悉取德行文章之彦,则太平可立致矣。

帝不听。

诸僧怙宠者,遂请为释氏创立职官。

于是以先所置善世院为僧录司,设左右善世、左右阐教、左右讲经觉义等官,皆高其品秩。

道教亦然。

度僧尼道士至逾数万。

仕鲁疏言:

陛下方创业,凡意指所向,即示子孙万世法程,奈何舍圣学而崇异端乎!

章数十上,亦不听。

仕鲁性刚介,由儒术起,方欲推明朱氏学,以辟佛自任。

及言不见用,遽请于帝前曰:

陛下深溺其教,无惑乎臣言之不入也。

还陛下笏,乞赐骸骨,归田里。

遂置笏于地。

帝大怒,命武士搏之,立死阶下。

(节选自《明史李仕鲁传》)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勋旧耆德咸思/辞禄去位/而缁流裣夫乃益/以谗间/如刘基徐达之见猜/李善长周德兴之被谤/视萧何韩信其危疑/相去几何哉

B.今勋旧耆德咸思辞禄去位/而缁流裣夫乃益以谗间/如刘基徐达之见/猜李善长周德兴之被谤视/萧何韩信其危疑/相去几何哉

C.今勋旧耆德咸思辞禄去位/而缁流裣夫乃益以谗间/如刘基徐达之见猜/李善长周德兴之被谤/视萧何韩信/其危疑相去几何哉

D.今勋旧耆德咸思/辞禄去位/而缁流裣夫乃益/以谗间/如刘基徐达之见猜/李善长周德兴之被谤/视萧何韩信其危/疑相去几何哉

解析:

选C。

给这段文字断句,首先要结合前后文把握大意:

现在故旧老臣都考虑辞去俸禄和爵位,而僧人和一些耳目竟然更加用谗言诬陷。

如刘基、徐达的被猜疑,李善长、周德兴的被诽谤,和萧何、韩信相比,其危害疑忌相去能有多远呢。

然后根据文意和动词短语断开。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洪武,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

年号是历代帝王纪元所立的名号,从汉武帝开始真正使用,更改年号称为改元。

明清以后年号也常用来指称皇帝,如万历、康熙等。

B.践阼,古代帝王新即位,要登上宗庙东面的台阶(主阶在东,称阼阶)主持祭祀,喻指皇帝登基,即位。

也作践祚,意同登极。

C.股肱,股本意为大腿,肱本意为胳膊由肘到肩的部分;股肱之臣,辅佐帝王的重臣,也喻为十分亲近且办事得力的人。

D.乞赐骸骨,即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等原因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和它意思相反的词是致仕。

解析:

选D。

D项和它意思相反的词是致仕理解错误,致仕是退休的意思,两者意思并不相反。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仕鲁从小聪颖好学,曾从朱公迁学习了朱熹学说。

因皇帝下诏寻求通晓朱氏学说的人,有关官员推荐了他。

B.明太祖喜欢佛教,不听众多大臣的劝告,答应受宠僧人的请求,为之创立专职官员,并把他们的品级俸禄提得很高。

C.李仕鲁上了数十次奏章,请求皇上不要崇尚佛教异端,不要舍弃了儒家圣学,但皇上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D.李仕鲁性格刚直耿介,推崇朱氏学说,把排斥佛教作为自己的责任,最终因此招致杀身之祸。

解析:

选B。

B项不听众多大臣的劝告有误,原文为举朝莫敢言,惟仕鲁与给事中陈汶辉相继争之。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吴印、华克勤之属,皆拔擢至大官,时时寄以耳目,由是其徒横甚,谗毁大臣。

(5分)

译文:

(2)古帝王以来,未闻缙绅缁流,杂居同事,可以相济者也。

(5分)

译文:

解析:

这两句话翻译的重点是:

之属,这些人;皆拔擢至大官,译为被动句,被提拔为大官;耳目,刺探消息的人;其徒,这批人;缙绅,官员;缁流,僧人;同事,一起共事;济,帮助。

句意要通顺。

答案:

(1)吴印、华克勤这些人,都被提拔为大官,他们经常安排刺探消息的人(监听时事),因此这批人十分蛮横,用谗言诋毁大臣。

(2)自古有帝王以来,没有听说官员和僧人混杂在一起做官共事,是可以相互帮助的。

【参考译文】

李仕鲁,字宗孔,濮人。

年少时聪颖灵敏,专心好学,三年不出大门一步。

听说鄱阳朱公迁得到宋代朱熹的真传,前往跟随他学习,全部学到了他的学问。

太祖原来就知道仕鲁名声,洪武年间,皇帝下诏寻求通晓朱氏学说的人,有司推荐仕鲁。

入朝受到皇帝的接见,太祖非常高兴地说:

我寻找你很长时间了,为何到现在才能见到你。

任命为黄州同知,说:

我暂且拿民事来考考你,等你展现才能后再召见你。

一年后,治理的政绩显著。

十四年,任命他为大理寺卿。

皇帝自登基后,对佛教很爱好,下诏征寻东南戒德僧,多次在蒋山建法会,如果应答符合皇帝心意的就赐给金袈裟衣,诏到宫中,赐坐和他谈论佛教之事。

吴印、华克勤这些人,都被提拔为大官,他们经常安排刺探消息的人监听时事,因此这批人十分蛮横,用谗言诋毁大臣。

满朝官员无人敢说,只有仕鲁与给事中陈汶辉相继为此事和皇帝争辩。

汶辉上疏说:

自古有帝王以来,没有听说官员和僧人,混杂在一起做官共事,是可以相互帮助的。

现在故旧老臣都考虑辞去俸禄和爵位,而僧人和一些耳目竟然更加用谗言诬陷。

如刘基、徐达的被猜疑,李善长、周德兴的被诽谤,和萧何、韩信相比,其危害疑忌相去能有多远呢?

真心希望陛下任用辅佐帝王的亲信,全部选取德才兼备的俊才,那么天下太平很快就可以实现了。

皇帝不听从。

那些依仗受到宠幸的僧人,就请求为释氏创立专职官员。

于是把原先所设置的善世院改为僧录司,设置左右善世、左右阐教、左右讲经觉义等官职,都提高他们的品级俸禄。

道教也是这样。

估计僧尼道士超过几万人。

仕鲁上疏说:

陛下正在创建千秋功业,凡是意图所指的地方,就应是指示给子孙万世的法规章程,为什么舍弃儒家圣学而崇尚佛教异端呢?

奏章上了数十次,均不被皇帝采纳。

仕鲁性格刚直耿介,是从学习儒术起家的,正要推崇朱氏学说,把排除佛学作为自己的任务。

等到上疏的建议不被采纳,就向皇帝请求说:

陛下深深沉溺佛教,怪不得我的话听不进去。

归还陛下笏板,请求允许我告老还乡,回归故里。

于是把笏板放在地上。

皇帝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