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防政策.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512169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国防政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我国国防政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我国国防政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我国国防政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我国国防政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国防政策.docx

《我国国防政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国防政策.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国防政策.docx

我国国防政策

我國國防政策

賴岳謙

實踐大學學務長

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第1章國防的關鍵性要素

●國防的任務

直接軍事威脅—有些國家已不存在邊界上的直接軍事威脅,如法國等歐洲國家,但有些國家仍然受到疆界的直接軍事威脅。

國防和安全政策在於保護國家的根本利益:

領土的完整、使居住在這個土地上的居民得到保護、國家主權的完整行使和自由、悍衛國家的基本價值、國家戰略利益和建構能承擔國際責任的能力。

●國家主權(合法使用武力的來源之ㄧ)

主權的行使:

領土、領海、領空及其在海外的僑民,經濟海域、分享公海—自由航行--人類的共同財產、獨立自主—不受外國干涉,上述領域若受侵犯,則可動用武裝力量以排出外國勢力的介入,或保護僑民侵入他國領土主權則為不違法。

主權的工具:

軍隊為國家主權的主要象徵—邊界的防衛和新領土的征服。

今日,經濟力及外交影響力扮演更為重要角色,區域整合如歐盟、聯盟整合如北約、文化空間整合的能力均係國家的能力。

軍事力特別是核子嚇阻武力仍是最為重要的工具—提供介入國際危機—此危機將影響到國家利益或聯盟利益時的能力。

美國的入侵伊拉克如果是為了要在中東地區建立一個民主國家,則文化意識型態成為入侵他國領土正當性的理由,要觀察這個發展,意識形態如果發展為動武正當性的法理基礎,主權的排他性將不在具有意義。

衝突:

當主權有爭議時,例如領土衝突,族群衝突。

歷史上主權的衝突長導致流血戰爭,國際生命共同體均應極力避免主權衝突在現並應力圖使聯合國憲章得到貫徹,所以應強化安理會的功能,透過安理會來界定入侵者,對入侵者的制裁政策、或限制其主權的行使。

歷史顯示在許多情況下主權會受到抵制甚至導致政權的清除,例如一國內部的社會或政治暴動,一國也可能受到外部的介入如封鎖,禁運等。

現在有些國家將國際民主主義列為基本外交政策,主要是要對抗美國的單邊主義。

美國的單邊主義使聯合國的作用下降,但同時也削弱美國的國際形象和國際影響力。

主權的變遷:

歐洲國家正面臨主權的轉變,他們必須讓度部分主權,所以主權的不可分割性、排他性原則正受到挑戰,歐洲正走在分權和集權的十字路口—地方層級—社區、省和地區;國家層級—司法、稅務、警政、軍隊、外交事務等;歐洲層級—貨幣—歐幣、安全問題、共同農業政策。

●一國國防與區域防衛聯盟架構的關係(合法使用武力的來源之二)

探討一國國防與集體防衛架構下的關係,也就是集體行動要優於個別行動。

建立一個統一的歐洲牽涉到國家主權的部分讓渡,也就是集體行動要優於個別行動。

安全的籌碼是重要的,因為歐洲大陸是冷戰的主要的戰場也是意識型態對抗區域。

不同的國家應其地緣政治不同,採取的政策不同;有時也因時機不同採取不同的政策。

一九六六年法國從北約組織撤出軍事部分,只留下政治部分。

但今日冷戰結束,法國反而要重回北約。

走向歐洲防衛的障礙:

缺少歐洲共同政權、多元差異性的制度問題,如大西洋條約的會員國與西歐聯盟的會員國並不相同如奧地利、芬蘭、愛爾蘭、瑞典等其民意仍堅持保持中立,法國為西歐聯盟國也是北約盟國但軍事上並不完全參與北約行動。

二○○五年的美日共同十二項戰略。

何以美國與歐洲國家或西方國家建立了多邊的集體防衛架構,但與亞洲國家如日本、韓國、泰國卻建立雙邊防衛架構呢?

歐洲防衛的準備,歐洲準備走自己的路,建立屬於不包括美加的歐盟的防衛體系,如果歐盟的防衛體系一旦建立對美國將產生何種影響。

由政治整合走向軍事整合的策略與步驟,成敗對歐盟和對世界的影響。

●國家與聯合國組織(合法使用武力的來源之三)

在聯合國組織的委託或授權下,可向外派兵以維持秩序或和平,現在中共也已經開始向外派駐維和部隊(如派駐海地的維和部隊)。

美、俄、中、法、英式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在國際事務中使用武裝力量的決策上扮演重要角色。

二○○三年的美國對伊拉克動武未獲得聯合國授權,使美國使用武力的正當性受到質疑。

聯合國組織的任務—預防戰爭、使人權得到尊重、繼續發展與建構國際法、保障各國都能遵守社會權。

組織:

聯合國大會,每年召開一次。

聯合國秘書處領導聯合國組織與其附屬機構的成員工作。

安全理事會,包括五個常任理事國和十個輪值理事國,為唯一的使用武力的決策機關,德、日、印度、巴西和南非一直在爭取成為常任理事國。

任務的完成,維和任務乃由藍帽部隊執行。

任務越來越複雜,已不僅只是對停火線的警戒,已涉及到對一個國家的臨時監管,聯合國授權藍帽部隊可以使用武力。

安理會委託某些區域性組織如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非洲團結組織,歐盟的政治組織,北約和西歐聯盟等對某些危機進行管理,對戰犯仍要制裁,保留紐倫堡的裁決程序和邏輯,設立位於海牙的國際法庭和國際犯罪法庭。

關於社會權部分,聯合國設立許多附屬機構,如國際勞工組織。

●全球化與國防經濟的全球化

在全球範疇下,文化、政治和思想一元化的現象,彼此間均形成了相互依賴,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合作共生,這些也改變的國防的概念。

使國防概念走向全球化。

全球化改變了防衛需求的概念,透過經濟的開放和自由化,透過對高新科學技術的密切需求,透過市場的機械性地理性的擴張等特質,有利於西方民主理念的全球化擴散。

透過網路資訊化的媒介,這些訊息可及於個人。

所以資訊成為最為重要的戰略工具。

特別是,伴隨著冷戰的結束,對西方國家而言,直接威脅也隨之消失;因此,直接的邊界衝突、對火力和軍事能力的要求也開始演化。

例如德東、東歐與俄羅斯的西化,直接軍事威脅已不存在,歐洲對安全和國防的觀念開始改變。

但美國不同,美國沒有認識到歐洲的變化,美國仍停留在冷戰時期的戰略思維。

對歐洲而言,缺少明確的敵人,國防不再成為他們的主要的優先的政策,改善生活品質遠較維持防衛工具有吸引力,也較值得去投資,所以維持昂貴的防衛工具很難被接受,因此,很難成為國家的政策。

對歐洲人來說,解決經濟上和社會上的困難,例如居高不下的失業率,是比滿足國防的需要更為迫切。

何況,新興的亞洲國家如中國、韓國、東南亞、甚至印度都促使歐洲政府依更大的力量去關注這些國家對歐洲經濟的競爭力,他們要求政府關注經濟全球化的影響,而非關注在國防上。

但對美國而言,對台灣而言,對日本而言,這樣的情況是不一樣,即使台灣的經濟發展並不理想,政府仍較注重國防而非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世界化並不意味衝突的結束,事實上,世界性引導防衛機器應該更為透明化,同時強化互賴機制。

●威脅、風險與脆弱性

自我防衛,首先要防衛攸關國家生存的利益,其次要防衛領土的完整,但也要防衛其經濟和文化的利益,在其次要防衛該國在區域和國際上的地位。

因此,國防並非只是軍人和專家的事情,國防涉及軍事、政治、社會、經濟和文化等面向。

故全面性的研究途徑才能回答二十一世紀來臨時存在的各種形式的風險和威脅,而非上個世紀所關注的領土安全的概念。

領土的防衛概念已不僅是防衛國土和邊界本身,他的概念已擴大許多。

經濟區與領土的防衛:

隨著技術、人類的活動範圍和心智的演進已深深的改變了領土的觀念。

人民、政府與領土是傳統的國家組成三大元素,也是國際公法的核心部份,但眾所週知12〈22.2公里〉海里的領海早為各國所承認,領空也同樣獲得認可。

國家主權的排他性仍被國際條約所接受。

但這種領土的界定已受到挑戰,儘管缺少國民在外太空生活,外太空已成為新的疆界。

但如何界定這新疆界呢。

同樣的,經濟海域200海哩〈330公里〉的開發權保留給再其周邊的國家。

這些外太空的開發和蘊含有豐富資源或繁忙的經濟海域的開發也會產生國與國間的競爭,也因經濟原因成為領土的籌碼。

因此,領土安全的觀念擴張到外太空,因此,我們論及到領土時,我們考慮到全方位安全的防衛而非僅是領土的防衛,軍事觀念也要隨者保衛領土主權概念的轉變而轉變。

但領土的全方位的安全指的是軍事、外交、司法、警察、海關、科學和經濟安全。

今日,我們所謂的全方位安全包含在領土內維持最佳程度的有效安全與行動的自由、公共秩序、保有政權的決策和行動之自由、保有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及其在海外的所有利益。

威脅:

類型,每個國家受到的威脅都不同,但對這些威脅的型態做出類型分類有助於我們分析和尋找防治之道。

所謂威脅乃指一種由敵對國或敵對者以或多或少相對明確的表達出的敵視意圖,其目的在於製造物質或非物質的傷害,所組織或開發出的一種情境situation稱之為威脅。

因此,威脅是一種情境,而且必須要存在有可以體現這種情境的必要手段;相對的所謂風險乃指對未來可能會造成傷害的事件,故我們可以找到風險的起源。

換言之,自然元素的連鎖性、效性或正常人類行動的偶然性智能障礙。

它也可能在變成威脅前存在,故有時不只是爾發性。

所以風險有時可轉化為威脅,防衛的目的在於致力於預防及處理威脅。

威脅的類型:

一、對國家總體安全的威脅:

對市民生命、政府行動的持續性、國家政治的穩定性的威脅等,其主要威脅形式為:

反情報與欺詐、間諜、恐怖主義、癱瘓政府的通訊系統、癱瘓政權、侵犯領土的完整性、暴動。

二、對國家利益的威脅:

對國家物質利益和非物質利益的威脅,所謂國家利益的界定隨時間改變,其主要威脅形式為:

盜取高科技、對國家通貨信貸和經濟採取敵視行為、國內外的反情報、到取信息、社會文化模式的擴張主義、生態的恐怖主義、對友好國家的顛覆與攻擊。

三、對個人生命與財產的威脅:

主要威脅形式為:

有組織的犯罪行為、建構無法治區域、綁架企業領導人、貪污、侵吞公款或私款。

●地緣戰略

1、戰略:

戰略暨是使用武力以完成政治目標的科學和藝術。

也是人們在相互對抗時所使用的構思、準備和執行的手段。

戰略也是人們企圖改變一個事物的狀態或掌握一個事件的各種行動方案中,從思考到行動的程序,一種對行動、對其觀念的條件和執行手段的研究,而且也是一種驗證。

在人類史中,人類和社會的生命逐漸被組織於兩項沉重的制約:

一是地理環境,一是組織的群體間的關係或交易體系例如商業經濟等。

2、地理:

地理一直是我們了解和解釋人類文明何以產生發展傳播與消失的關鍵要素。

事實上,地理位置好像一種供應位置。

例如氣候、土壤品質、含礦量、海洋、大陸、自然生態、空間等都提供吾人去解釋可以發展的文明形式。

3、經濟:

4、地緣政治:

可被界定為研究國家的地理和其政治間的關係的科學,也就是說,一國政府的地理引導其行動的學問。

5、地緣經濟:

一國政府採取世界經濟演化的行動,它的行動可以整合政權與空間的關係,換言之,它可以越過領土的疆界和地緣政治的地理特性,不斷發展生存的空間。

6、地緣戰略:

整合來自自然地理或經濟地理與人口的戰略要件的學科。

地緣戰略是所有思考形式的中心基石。

這個思考形式企圖帶給戰略一種分析和理解可以勾畫出人類地球問題的研究途徑的工具。

地緣戰略也可以獲得另一種面向,就是作為一種標記,標誌出地球上的熱點和穩定點。

標誌出混亂區和不穩定區,斷裂線,升高的或熱的衝突性質。

 

第2章國防基礎和原理

●國防概念

1、防衛與安全政策乃是為保護國家的根本利益—攸關生死的利益、戰略利益和強權利益。

2、防衛與安全的全方位概念的選擇。

●核子嚇阻政策

3、核武的戰略與政治觀。

4、人類與思想。

5、原理。

6、變遷與演進。

7、今日核子嚇阻。

●國防白皮書

8、白皮書的角色:

對國內外不確定和不穩定的局勢演變作一評估,闡述長期的國防政策,由於武器裝備進入服役的週期很長,固有應對其獲得的來源和功能進行分析。

所以,國防白皮書應構思15-20年後的想定,表現出可靠和有效的國防政策。

9、國防政策內容:

在國防白皮書中的國防戰略應具有幾項重要元素:

威攝能力、常規武力的新角色、武力使用的舞臺、永遠的保障地位、作戰新型態、武力組成概念與變遷。

戰略背景:

國家有無受到直接威脅或間接威脅、各種形式的風險,如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擴散、或新型的國家社會脆弱性的發展如越來越依賴他國或防衛的漏洞等。

國防政策的目標:

防衛國家戰略和攸關國家生死的利益、建構區域或國際社會的穩定、全球防衛的建造。

戰略與能力:

國防資源:

高科技、工業與國防研究、盟國的新籌碼、國家與國防工業間的聯繫、武器輸出與輸入與國家政策。

國防與社會。

10、演進:

 

第3章防衛組織

●防衛的一般組織

1、憲法賦予的職權:

總統:

總統要確保國家獨立與領土完整。

三軍統帥,主持國家安全會議,有軍事人員任命權,配有特別參謀群由高級文官和將領組成。

總理:

國防的負責人,行使防衛的軍事指揮和綜合指揮:

總指令、指揮作戰、跨部會協作。

2、總統的優勢:

●國會與防衛

3、國會的重要職權:

國會通過法案,規範有關國防將會約束人民和其財產的規則,即有關國防總體組織的基本原則。

政府必須訴諸立法程序,基本上兵役的權利在國會、不管徵兵或募兵都由國會決議。

宣戰權也屬於國會,

4、國會的每日行動:

●防衛的財政:

國防是全民的事務,目的在確保國家民族的主權。

因此,國家負有為國防籌劃財政的義務。

國防是國家政府的主要任務,財政也是其重要的政治範疇,他不僅考慮地緣戰略的演進和國家的國際參予,而且也是國家重大的內政和外交方針。

國防不能是臨時作為,特別是軍隊模型的界定必須基於較長遠的水平,也須考慮長期的人力資源管理和材料科技的演進。

5、計畫的制定planification戰機坦克等重要的武器購成諸項武器計劃,其初始研究早在二、三十年前就已提出,很明顯的運轉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故其從建案開始就必須估計其成本和效益。

對未來的展望必須由參謀總長和各軍參謀長及軍備署長相互協調研議,其中軍備署長負責界定武器材料的科技上的特殊性和客觀的合理成本,可預見的整個計畫成為武裝部隊裝備的長期計畫目標,除了計劃的技術特性以外,該長期計畫包括對財政影響的估算。

此項估算必須由政府向國會提出年度財算法案。

6、程序的設定programmation所有的計畫planification時程都是十五到二十年,但為了使國防的經濟能動者如中央行政體系、參謀和國防工業等能著眼於國防系統的中程演進,國會透過表決和檢查,定期的宣告軍事計畫programmation法案,這些法案通常涵蓋約為五到六年的預算。

但該計畫並不能預判每年的國家預算將用多少到此計畫中,事實上,只有國會每年投票表決的年度預算法案才是法律,而非國防部制訂的軍事計畫法案。

7、國防預算:

年度預算的規則,公共會計的基本原則,為必需經由國會同意,國防部不能對抗這些義務,必須服從國會的年度預算計劃。

國防預算的三讀會是必須的:

--單純會計項目:

lescreditsdefonctionnement或稱為第三類。

包括人事費和其社會負擔、退休金、軍隊的作業維持費。

--設備費:

預算的第五類和第六類。

●軍隊的組織

8、跨軍種的中央階層

9、參謀本部與憲兵司令部

●陸軍:

陸軍是一國國防的基本組成部分,他確保可以在國際舞台上扮演角色,陸軍所用有的各式各樣的手段和工具適合於介入事件的核心,也是他承擔衝突和危機管理的使命。

國防政策中的陸軍:

(地面武力的起源)

10、陸軍的組織

11、陸軍的員額

12、裝備

●海軍

13、致力於防衛國家的海軍

14、海軍如何組織

15、展望

●空軍

16、空軍—防衛的必要

17、致力於防衛國家的空軍

18、空軍組織

19、成員、設備與未來

●憲兵

20、歷史

21、任務與行動原則

22、組織

23、展望

●軍備體系

24、功能

25、組織

26、演進

●軍隊的專業化-職業化

1、1997-2002轉變階段

2、武裝力量的重新建構

3、2015年的軍隊

●軍職人員

27、軍職人員的主要成分是職業軍人

28、職業軍人要遵守職業倫理,但仍享有其權利與義務

●國防文官體系

29、武裝力量的必要補充

30、原始地位

●後備軍人

●民防與軍民合作

31、不同的合作層次

32、不同的合作領域

33、民防包括五項任務

●國家警察

34、行動方向

35、中心任務

36、國家警察與行政局

37、國家警察總署

 

第4章國防任務、手段和工具

●前言

●軍隊的任務

1、嚇阻

2、預防

3、投擲

4、保護

●情報

5、情報手段

6、情報協定與目標

7、情報機構

●軍備

8、核武

9、生物武器

10、化學武器

11、正規武器

●軍事工業

12、國防工業的特性

13、法國國防工業的描述

14、法國國防工業的演進

●對外作戰

15、干預的範圍

16、武力的使用模式

●軍事合作

17、軍事合作政策

18、任務的變化

 

第5章防衛意志

●前言—防衛國家的意願

●防衛意志

●市民化與防衛意志

1、市民化的觀念是歐洲化

2、市民參與城市生活

3、防衛意志與民主密切相關

●如何界定民族與愛國

4、家庭與愛國類比

5、民族

6、觀念的深化

7、將政治歐洲轉向民族

●教育與防衛

8、市民教育與防衛

9、國防教育與防衛

●防衛意志的擴散

10、國防高等研究院

11、國內安全高等研究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