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三学年度身心障碍学生升学大专校院甄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1511981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十三学年度身心障碍学生升学大专校院甄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九十三学年度身心障碍学生升学大专校院甄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九十三学年度身心障碍学生升学大专校院甄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九十三学年度身心障碍学生升学大专校院甄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九十三学年度身心障碍学生升学大专校院甄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十三学年度身心障碍学生升学大专校院甄试.docx

《九十三学年度身心障碍学生升学大专校院甄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十三学年度身心障碍学生升学大专校院甄试.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十三学年度身心障碍学生升学大专校院甄试.docx

九十三学年度身心障碍学生升学大专校院甄试

九十三學年度身心障礙學生升學大專校院甄試

類組:

大學

科目:

歷史(10015)

共40題,每題2.5分

1.在參觀新石器時代生活大展,下列哪一景象可能會見到的?

 

(A)村落居民都住在附近天然山洞中,砍削石器以狩獵野豬。

(B)聚落居民能夠種植糧食作物,牛耕是相當重要的依賴。

(C)有人正在從事農耕,也有人正從事工具的製造。

(D)因為沒有貯水器具,因而居住環境一定是緊鄰水源的平原區。

2.古代中國有一種君位轉移的制度,當時尚未有國家組織,僅能說是部落聯盟的時代,其領袖(共主)是由聯盟內的部落酋長相互推選的。

這是哪一時代?

(A)三皇(B)五帝(C)夏代(D)殷商。

3.學者論世族形成的緣由說:

「自漢武已有□□,而門第始興,遠溯西漢,士人參政之制已確立,而儒家素重敬宗恤族,於是各自在其鄉里形成盛大之士族。

由於□□傳家而得仕宦傳家,積厚流光,遂成各地之大門第。

」試問:

文中兩個□□先後應填入?

(A)太學、經學(B)察舉、律學(C)察舉、經學(D)太學、律學。

4.西漢元帝時,有一年發生強烈地震,山崩地裂,人民死傷無數。

元帝因此下詔,承認他的統治出現嚴重問題,應為此事負責。

漢元帝主要是基於何種政治思想而下詔認錯?

(A)黃老治術(B)經世致用(C)天人感應(D)循名責實。

5.《顏氏家訓》:

「(這個時代)士大夫,喜歡穿著寬寬大大的衣服,頭戴大大的帽子,足蹬高高的鞋子。

出門就坐車,下了車就有人攙扶...身體很差氣力很弱,熱了一點涼了一點都會生病。

因此,亂事一發生,就死了不少人。

」此段記載描述的是:

(A)五胡十六國時期,北方世族好逸惡勞的情形。

(B)南朝時期,南方世族養尊處優的情形。

(C)唐朝實行科舉後,社會棄武崇文的風氣。

(D)兩宋時代,實施文人政治的流弊。

6.五胡亂華時期的「塢堡」,主要是哪一類世家大族建立的?

(A)郡姓(B)僑姓(C)國姓(D)吳姓。

7.魏晉南北朝有一項戶籍整理措施,這個措施原本是為了賦役,令僑居南方的北方人改用現居地的籍貫,以確其賦役,充實國用。

下列關於這項戶籍整理工作的說明,正確的是:

(A)這是北魏孝文帝的漢化措施之一。

(B)當時北方胡人政權曾多次實施。

(C)北方胡、漢民族得以進一步融合。

(D)這項措施有助於國家編戶的建立。

8.桓溫北伐,某人料其成敗說:

「以溫今日聲勢,仍能有為,然在吾觀之,必無成功,何則?

晉室衰弱,溫專制其國,晉之朝臣,未必皆與之同心,故溫之得志,眾所不願也,必將乖阻,以敗其事!

」根據此人的推斷,可知東晉內政有何問題?

(A)野心家藉宗教迷信叛亂,內部不安。

(B)地方疆吏的力量與野心,令中央忌憚不安。

(C)東晉偏安一隅,國力羸弱,無力支持將領北伐。

(D)南遷的中原人士與吳地居民猜忌仍深,未能團結。

9.任何制度的推行必有其先決之客觀條件。

唐代前期能夠推行均田制、租庸調法,但至安史之亂前後卻無法實施,其原因何在?

(A)戰亂導致人口銳減(B)皇權低落,威信不再

(C)戶籍散亂無法掌握(D)行政系統崩潰。

10.「自古帝王雖平中夏,而不能服夷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過人。

朕所以能及此者?

」據這位君主自己的分析,是由於他愛中華和夷狄如一,所以種落皆能依他如父母。

請問:

此君主是誰?

(A)漢武帝(B)北魏孝文帝(C)唐太宗(D)清聖祖。

11.中國社會的發展到了宋代才真正進入「平民社會」的階段,唐代不能說是一「平民社會」的原因何在?

(A)唐代世家大族的社會聲望,政、經地位仍高,社會上下階級的流動仍然不大。

(B)唐代科舉上榜的都是世族子弟,社會上下階級的流動仍然不大。

(C)唐律規定一般庶人不可與世族通婚,社會階級區隔明顯。

(D)唐代社會仍有奴婢的存在,法律未能保障全民的平等地位。

12.有位皇帝做了一次國史上極為莊嚴的人權宣示:

「今之僮使本傭雇良民(今日類似以前奴婢、部曲的僮使佃戶,其實只是一群為了賺錢而被僱用的良民百姓)。

」請問這位皇帝最有可能是誰?

(A)晉武帝(B)唐太宗(C)宋真宗(D)清世宗

13.有一本傳記這樣評論某位政治人物:

「他為求國家轉弱為強,推動很多項新政策,以增加政府財政收入為重要目標。

但新政實施結果,與原意有很大的距離,並且引起持續數十年的黨爭,朝政因而敗壞。

」請問這位人物是誰?

(A)張居正(B)王安石(C)王莽(D)商鞅。

14.史學家論某時代的士大夫中舉做官,要以君主的意志為意志,是非為是非,一有不是,便喪身破家,挨鞭子棍子是日常享受,充軍做苦工已是從寬發落,不但禮貌談不上,連生命都時刻在死亡的威脅中,君臣關係一變而為主奴….請問:

這是哪一時代?

(A)宋初(B)元初(C)明初(D)清初。

15.清朝攻下南京之後,下達薙髮令,在江陰、嘉定激起了激烈的反抗,漢人寧可因護髮而犧牲生命,對於這樣的行為,較為合理的解釋應為:

(A)對漢人而言,頭髮具有高度的文化象徵,雖被統治,也不能胡人衣冠。

(B)薙髮嚴重影響一個人的美醜,漢民族為高度重視外在容貌的民族,故不願接受。

(C)這段史事應是清朝所假造的,用以解釋他屠殺江陰、嘉定的藉口。

(D)這段史事應為明朝遺民所假造,乃為了喚醒漢人的民族意識而作。

16.清廷曾頒布一項法令:

「台地現在開闢後山,舊例應行弛禁,所有從前不許內地人民渡台及私入番境各例,已一律開除,不復禁止。

」試問:

這條法令頒布的時機為何?

(A)康熙對抗明鄭而頒佈的,鼓勵大陸內地人士入墾台灣,與明鄭政權爭奪台灣的統治權。

(B)為因應台灣開港通商而頒佈的,拓展大陸與台灣的商貿往來。

(C)中法戰爭後,清廷強化台灣的海防建設而頒佈的,為建省預作準備。

(D)同治十三年日軍侵台後,清廷積極治台而頒佈的,強化台灣的經營。

17.「八股取士,為中國錮蔽文明之一大根源,行之千年,使學者墜聰塞明,不識古今,不知五洲,其蔽皆由於此也。

」這是何人的見解?

他有何改善之道?

(A)王安石,施行太學三舍法,試圖以學校教育取代科舉。

(B)張居正,禁廢書院講學。

(C)李鴻章,創辦新式學堂,教授西學,以補科舉之失。

(D)梁啟超,擬於維新變法中,廢八股制義,改試策論。

18.中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前,一直以廢除不平等條約為外交上的重大目標。

1922年,中國共產黨第一任黨總書記陳獨秀在上海法租界被租界當局逮捕,蔡元培和胡適等人為了營救陳獨秀,研擬打一封電報給上海法國領事。

就當時的司法慣例而言,主要的考慮是因為法國領事:

(A)能夠施壓中國北京政府,釋放陳獨秀。

(B)可以通知俄共第三國際,援救陳獨秀。

(C)實際掌有管轄該案之司法權。

(D)與當時的北京政府關係密切,可以遊說北京政府對陳獨秀從輕發落。

19.宋代農工商經濟發達,國際貿易興盛,城市的性質亦隨之改變;下列相關敘述,何者正確?

(A)商人可隨時交易,不再受舊日市坊分離的限制。

(B)鄉間的經濟活動因人口的湧進都市而萎縮不振。

(C)因應經濟的發達,貨幣制度有很大的進步,紙幣已是全國通行的主要貨幣。

(D)政府為活絡資金的流通運用,設有「公廨本錢」,供商賈借貸。

20.大體言之,古代中國社會階級的區隔,不若歐洲和日本的僵滯不變,下列何者最足以說明其原因?

(A)學校教育發達,知識得以普及。

(B)工商經濟繁榮,中產階級是傳統社會的主幹。

(C)科舉制度的實施,促使上下階層的流動。

(D)民族融合得以化解族群的歧異。

21.「瞧這幅畫!

殘山剩水的主題轉至畫面的側邊或斜角,雖然少了雄偉氣勢,卻多了詩意;濃淡的墨色顯現遠近層次,而大片的空白,更使「虛」、「實」掩映,呈現出邈遠清幽的無限情思。

」試問:

這幅畫應該是?

(A)范寬「谿山行旅圖」(B)馬遠「山徑春行」

(C)黃公望「富春山居圖」(D)郭熙「早春圖」。

22.古書記載:

「自古三公論道,六卿分職,不聞設立丞相。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漢唐雖有賢相,然其中多小人,專權亂政。

」這樣的論調可能出自何人?

(A)明太祖(B)元世祖(C)宋太祖(D)清德宗。

23.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應時而起,其中儒、墨、道、法四家之間雖各有不同主張,但下列哪一項為此四家共同之看法?

 

(A)強調禮樂治國 (B)實行君主制度 (C)鼓勵富國強兵 

(D)追求個人解放。

24.美國學者O.S.Johnson論道:

我們今天機巧靈敏、受過科學洗禮的化學家們,都應該向古中國的□□深致謝意。

試問:

□□應該填上?

(A)道教術士(B)佛教僧侶(C)儒家學者(D)理學家。

25.「百姓日用即道」、「滿街都是聖人」這些諺語說明何事?

(A)宋代經濟繁榮,庶民文化蓬勃發展。

(B)蒙元時期,程朱理學普及民間,百姓均能體悟聖賢之道。

(C)明代陸王心學流行,肯定平民百姓的言行與地位。

(D)明代教育普及,人民知識水準提高。

26.有篇故事:

閻羅王對一位出身微寒卻頗知進取、有經世抱負的讀書人說:

「你雖然文采秀美,可惜出身寒微,又不擅巴結豪門顯貴,所以仕途坎坷,屢試不第。

不過,你生前為人循規蹈矩,知禮守法,又能勤奮上進,誠屬難得。

我今特准你重新投胎轉世,去實現你從政經世的理想,你快快決定吧!

」試問:

這位讀書人生前可能是哪一朝代的人?

他又會選擇哪一朝代投胎轉世?

(A)唐;宋(B)宋;漢(C)元;宋(D)西晉;唐。

27.如果你有一歐洲朋友對你說:

我們曾經是歐洲的首富,我們在中南美洲的經營曾經影響你們中國明清時代的貨幣制度。

試問:

你這位歐洲朋友應是哪一國人?

(A)義大利(B)西班牙(C)英國(D)法國。

28.社會學家韋伯認為:

宗教改革與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有一定的關聯。

試問:

他主要是根據哪一教派的教義而立論的?

(A)天主教(B)路德教派(C)喀爾文教派(D)英國國教派。

29.十九世紀上半葉,一位歐洲國際政治界的重要人物曾說:

「革命是一切罪惡的總和,正如一條張牙舞爪,吞噬社會秩序的九頭蛇;議會是一種翻不完的觔斗,假設無君主專制和宗教,文明社會即無法存在。

」試問:

此人是誰?

(A)俾斯麥(B)梅特涅(C)拿破崙(D)加富爾。

30.「我們應當聲明:

我們認為列強把他們的政治制度擴展到西半球任何地區的企圖,對於我們的和平安全都是有危害的……對於那些已經宣佈獨立並保持著獨立的國家,任何歐洲列強為了壓迫它們,或以任何方式控制它們的命運而進行的干涉,我們只能認為是對合眾國不友好態度的表現。

」試問:

這份歷史文獻是?

(A)十七世紀英國《權利法案》(B)十八世紀法國《人權宣言》

(C)十九世紀美國《門羅宣言》(D)二十世紀美國《十四點和平原則》。

31.法王路易十六被處死後,皇后在獄中寫下回憶錄《求助於公正的後代》說道:

「我感覺到我已盡失追尋這些回憶的決心,我國家的悲慘境況折磨著我‧‧‧法國已變成一屠宰的墳場,恐怖的競技場,以及它的子孫彼此爭奪及破壞的處所‧‧‧歷史絕不能掩飾這可怕的時期,或這些窮兇極惡的野蠻行為‧‧‧」皇后所說的「可怕時期」是指法國大革命的哪一時期?

(A)三級會議(B)國民會議(C)國民公會(D)督政政府。

32.杜斯妥也夫斯基(Dostoievsky)在《罪與罰》小說中有段話說:

「殺了這老婦,拿走他的錢吧!

只要你有這筆錢的幫助,而奉獻於提昇人性和增加公利...想想看,奪走一條人命,幾千人就不致於敗壞或毀滅;一個死亡,就可以交換幾百人的生命,你問為什麼?

那不就是再簡單不過的算術罷!

」這段敘述正切中近代哪一個思潮的盲點?

(A)科學主義--迷信科學萬能,貶抑宗教信仰的力量。

(B)社會主義--迷信制度能解決一切問題,低估人性中非理性的特質。

(C)存在主義--以自由意志為人類唯一價值,忽略道德責任的重要。

(D)功利主義--在功利取向下,過於重視行動「好」的結果,卻忽視行動本身的道德性與正當性。

33.「殖民地人民對母國的態度在1763年以前是世界上最良好的,所以英國...要統治殖民地的人,除了筆、紙和墨水以外,什麼都不需要。

可是還不到三年,殖民地的人民卻有了不平的情緒,這是因為母國國會漠視他們在憲法上的權利,使他們受到傷害...」此為美國學者富蘭克林在當年的演說。

其中「母國國會漠視他們在憲法上的權利」,這是指英國如何對待北美十三洲的殖民地?

(A)禁止殖民地與歐洲大陸國家直接貿易。

(B)未得殖民地同意而開徵新稅。

(C)取消殖民地的地方自治議會。

(D)頒布殖民禁令,限制英國移民至此地開發。

34.一本小說描述十九世紀的英國社會:

「英國存在兩個國度,其間沒有任何往來,也沒有任何共同的情感,他們對彼此的習慣、感覺和想法一無所知,有如他們住在不同的區域,甚至是來自不同的星球。

」試問:

這小說描述的英國社會是?

(A)貴族與農奴的貴賤區分(B)資產階級與勞工階級的貧富對立

(C)白人與黑人的種族隔閡(D)王室與平民的階級對立。

35.「中世紀歐洲可比做一塊細木鑲嵌的藝品,是由許多不同程度自給自足的封建領土所併合而成的,那是一個交易與流通都受到侷限的農村生活型態的時代。

這個時代的結束與另一個時代的開展,是以一種新型人物--【】--的出現為標識……」試問:

文中【】應該填入?

(A)來往於各地的商賈(B)為上帝征戰的十字軍

(C)發動「聖戰」的伊斯蘭教徒(D)人文主義學者。

36.「我們願喚醒同胞,一致反抗一切亞爾薩斯、洛林的條約與行為。

我們宣告亞爾薩斯、洛林不可侵犯的權利。

我們為我們的憲法、我們的祖宗,誓死永遠犧牲一切,抵抗一切的侵略者。

」這是十八世紀下半葉來自亞爾薩斯沉重的呼籲。

當時的歷史背景為何?

(A)拿破崙獨霸歐洲時,亞爾薩斯居民反抗拿破崙的統治。

(B)1830年七月革命浪潮,亞爾薩斯居民反抗梅特涅的暴政。

(C)普法戰爭後,法國割讓亞爾薩斯給德國。

(D)俄土戰爭後,俄羅斯援助亞爾薩斯居民反抗土耳其的統治。

37.1990年代初,東歐共產國家之所以迅速民主化,除了戈巴契夫倡導改革的影響外,尚有何項催化因素?

(A)歐安會議後,蘇聯全面放鬆對東歐的掌控。

(B)長期的經濟民生困境,人心厭棄共產制度。

(C)以美國為首的民主集團在軍事上的壓制成功。

(D)民族主義的再起,抗拒蘇聯的控制。

38.《人類的故事》一書中說:

「_____時期人們仍是教會母親的兒子‧‧‧但是,人們的人生觀已經改變,他們開始穿與以前不同的服裝,不再把全部思想與精力集中於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們試圖在今世、在地球上建立他們的天堂。

」這樣的改變始於何時?

(A)中古黑暗時代(B)文藝復興(C)宗教改革(D)啟蒙運動。

39.有一位美國總統,中共總書記江澤民稱讚他:

「一位具有長遠策略與政治勇氣的政治家。

」俄羅斯總統葉爾辛感謝他:

「為美蘇關係正常化所做的努力。

」美國總統柯林頓說他:

「有智慧,知道與蘇聯和中共接觸的時機。

」越南某外交官說他:

「他是轟炸北越的決策者,也是決定結束這場戰爭的人。

」而至今中華民國政府仍對他的外交政策不諒解。

試問:

這位美國總統是誰?

(A)羅斯福(B)杜魯門(C)尼克森(D)卡特。

40.第二次大戰末期中、美、英三國領袖召開的開羅會議對戰後亞洲局勢有很重大的影響。

請問:

下列何者並「非」開羅會議的決議?

(A)蘇聯在東北、外蒙享有特殊權利。

(B)日本必須無條件向同盟國投降。

(C)日本向中國侵占的東北、台灣、澎湖均歸還中國。

(D)朝鮮於戰後恢復獨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