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区新虹桥小学学年度学校三年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511789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宁区新虹桥小学学年度学校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长宁区新虹桥小学学年度学校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长宁区新虹桥小学学年度学校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长宁区新虹桥小学学年度学校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长宁区新虹桥小学学年度学校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宁区新虹桥小学学年度学校三年发展规划.docx

《长宁区新虹桥小学学年度学校三年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宁区新虹桥小学学年度学校三年发展规划.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宁区新虹桥小学学年度学校三年发展规划.docx

长宁区新虹桥小学学年度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长宁区新虹桥小学2008—2010学年度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修改稿)

新虹桥小学创办于1991年,经过17年的发展,学校牢固树立了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逐步形成了以科学管理为保障,以科研为先导,以德育为核心,以质量为生命,以师生发展为根本的学校办学思路。

17年办学历程所积淀下来的办学内涵,值得传承、创新和发展,接下来的三年(2008——2010学年度),将是新虹桥小学发展的关键期和机遇期,基于教育形势的发展和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在调查研究和充分听取全校师生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特制定《新虹桥小学2008—2010学年度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本规划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

学校现状分析

第二部分:

办学理念与发展目标

第三部分:

学校综合发展计划

第四部分:

重点发展项目

第五部分:

保障机制

第一部分:

学校现状分析

(一)、学校概况

新虹桥小学是长宁区一所公办学校,学校创建于1991年9月,当时坐落于水城路上,与虹桥开发区、古北新区相邻。

2004年8月,由于教育局新一轮设点布局的需要,搬迁至虹古路377弄40号。

通过改建后的学校是长宁区一所规模大、环境美、设施全的一类标准化达标学校。

现有29个教学班,14个专用教室,93名教职工,其中在职在编87人,学生722名。

学校行政班子团结协作、务实创新;党支部有党员13名,在工作中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教师队伍人员结构合理,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较强。

学校现有56名在编教职工具有大专学历,目前大专在读的有9人;其中具有本科学历的有29人,目前本科在读的有24人。

学校有小学高级教师47人,初级教师37人,区学科带头人1名,区学科带头人项目组成员7人,区学科中心组成员3人。

建校以来,新虹桥小学全体教职工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坚持以“严谨、有序、求实”为治校、治教、治学的座佑铭,齐心协力,不断创造佳绩。

(二)、优势分析

(1)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人性化的管理风格,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营造了和谐融洽的校园氛围。

(2)学校强化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师资培训和提高工作,打造了一支积极向上的师资队伍,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3)学校坚持立足校本,聚焦课堂教学面临的真实问题,积极探索教研科研相融的研修模式,深入推进课程教学改革,营造了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

(4)“故事妈妈工作室”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新亮点,学校坚持校内外教育相融合,逐步形成以生命教育为特色的德育新格局。

(5)艺体教育优势成为学校今后可持续发展的亮点和既有增长点。

(三)、问题与思考

(1)科学规范的管理运行系统有待于健全与完善。

学校在坚持以人为本的民主管理同时,还应该进一步思考学校人性化管理和制度管理如何相得益彰,如何加强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全面建设,从而全面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2)教师的思想观念、师德修养、业务水平、教科研能力与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家长追求优质教育的期望尚有差距。

(3)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制度还不够严谨,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制度还亟待完善,教研实效性还亟待提高。

(4)规划的自评与规划目标的匹配度还有待提高。

第二部分:

办学理念和发展目标

一、办学总体思路

新虹桥小学虽仅有17年的办学历史,期间又多经动荡(历经两次并校,一次迁校,新老校长的接替),办学历史随短,但17年来同样积累了很多宝贵的财富,同样积淀了自己的办学文化和传统。

学校要发展、要前进,就必须传承办学历史、传承办学文化,必须延续科学的发展脉络,在这个发展脉络和发展趋向中间不断创新办学思路、不断丰富办学内涵,才能保证我们的办学实践符合教育的科学发展规律、才能适应与时俱进的发展方向,才能不负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因此,坚持“传承、创新、发展”的办学总思路,是我们处理学校发展的历史、现状、未来三者关系的哲学思考和价值判断,是我们尊重历史、尊重规律、追求理想、追求超越的理性选择和理想追求。

未来三年学校的发展目标定位即:

以传承中发展为宗旨,以持续健康发展为主题,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主线,以内部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建设成“内涵丰富、特色鲜明、效益显著、学生健康发展、社会满意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校”。

要实现这样的发展目标,我们就要依靠办学文化的影响力和向心力来引领学校团队的价值取向,引领学校、教师、学生的精神追求,并且通过创新管理机制、建设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深化课程改革,进而丰富办学内涵,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实力和持久发展动力。

在文化引领的同时,我们还必须依靠制度的创新来激发和调动教师队伍的活力。

要在学校人事管理、课程管理、教研机制、评价机制等方面创新和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二、办学理念

“全心全意为师生的发展和幸福服务”

提出这个理念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学校的发展必须以提升师生的生命质量为目的,让所有在新虹桥小学工作的教师和在新虹桥小学学习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让所有的师生能够在自我成长、发展的过程中,体验欢乐、享受幸福。

二是学校今天的发展必须给明天的发展留下更大的余地,让学校今天的成就成为明天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三、办学目标与培养目标

办学目标:

快乐学生、幸福教师、温馨家园。

快乐学生——让学生接受平等的教育,享受幸福的学习生活;

幸福教师——让教职工主动积极工作,感受幸福的工作生活;

温馨家园——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人观,获得温馨家校的幸福感;

培养目标:

博学、自主、体健、创新。

博学——提倡勤学多思,掌握丰富的知识,打好坚实的基础,做一个知识渊博的人。

自主——培养学生自治自理的能力,成为一个独立性强,有个性有主见的人。

体健——培养学生有健康的身体、健全的心理、健美的体魄,成为人格健全的人。

创新——培养学生敢于竞争,勇于探索,成为一个有创造意识的人。

第三部分:

学校综合发展计划

(一)学校管理——科学规范和谐发展

发展目标:

构建科学规范的管理运行系统,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实现科学规范和人文关怀和谐统一的境界。

主要工作举措:

1、构建完善的管理运行机制。

进一步明确学校各部门职责,依法办学。

坚持校务会、行政会、教代会等议事制度,建立社区、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制度,成立专家智囊团、社会资源助教团,使学校评估多元化,使组织运行具备有效的决策、执行、监督、评估、调节功能,形成学校完善的管理运行机制。

2、构建一支学习型领导班子。

组织领导班子成员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集体学习和个体学习,积极倡导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使学校组织不断与时俱进,提高班子成员的服务意识,从而提高学校行政管理效能。

3、不断完善制度建设,促进现代内涵发展。

积极做好现代化学校内涵发展理念的宣传工作,根据形势发展和学校实际,重新审视现有的各项学校规章制度,以民主和法治精神为支撑,并结合现代学校的发展特点,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精神,以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出发点,健全学校的管理制度,形成学校人性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的和谐统一。

4、深化凝聚力工程建设。

以强烈的事业成就感、融洽的人际环境、良好的工作环境凝聚人心,做到关心人与关心工作相结合,以“和谐发展”为管理的指导思想,团结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实现办学目标的同时也实现个人的价值目标。

达成标志:

1、学校管理运行机制是有效的——形成结构合理、运行高效、反应灵敏、调控适度的科学民主的开放型管理系统,使学校的办学声誉能得到社区、家长的认同。

2、学校领导班子是群众满意的——形成一支善于学习、精于管理、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领导班子,教职工对班子成员的满意率逐步提高。

3、学校是持续发展的——健全现代管理制度,实行精细化和人性化有机结合的学校管理机制,实现依法行政,依法治校,提高科学办学和民主办学的水平,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

(二)师资建设——优化队伍师资强校

发展目标:

坚持深化改革、优化结构、强化激励、发展内涵的方针,建立促进教师资源开发利用和优秀人才迅速成长的有效机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主要工作举措: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新虹桥教师精神。

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中心工作,在全校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学校师德规范。

继续将师德师风放在首位,把师德评价列入教师考核体系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度。

定期开展“树师德、铸师魂”活动,弘扬教师敬业爱岗精神,树立新虹桥教师良好的社会形象。

2、搞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专业素养。

积极开拓各种渠道,创设条件,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学历进修和非学历培训,满足学历达标、高一层次学历学习、岗位专业知识和能力提高等不同层次的需求。

3、构建研修训一体化的培训模式,促进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

面向全体教师,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新知识和师德教育为重点,以学习型团队的建设为载体,以校本研修为支撑,结合学校和教师教学实际,积极创新校本研修形式,丰富校本研修内容,形成有特点的校本研修活动和方式。

把课例研究和同伴互助的合作学习方式引入到校本教研活动中,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推动学校课堂教学改革。

4、推进“教师个人发展计划”,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

教师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结合个人条件和特点,确定个人专业发展需求方向,制定个人发展目标和发展计划。

学校向教师提供为达到此目标所需的培训和自我发展机会。

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以年级组、学科组为主,对教师个人发展计划地执行过程进行监控,对教师个人发展情况进行评价。

以教师个人发展目标的具体落措施为基本依据,来确定评价范围和评价标准。

帮助教师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促使教师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提高教师履行工作职责的能力,不断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

5、进一步完善和推进骨干教师的培养工程。

对骨干的培养注重过程,分层培养,明晰培养职责。

创新工作载体,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区域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带头、示范、桥梁和辐射作用,以理论学习和实践培训为途径,加大培养力度,提高骨干教师综合素养。

达成标志:

1、形成拼搏精神、团队精神、科学精神、奉献精神,形成教师爱生乐教的敬业精神。

2、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分布均衡、适应素质教育和课改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队伍,使教师能在各自的水平上又上一个新台阶。

3、形成有利于促进教师自我反思、专业发展的评价与考核体系。

4、到2011年,在岗教师的学历、职训均能达标。

5、建立一支骨干教师发展梯队,力争到2011年,在全校培养20名学科领衔教师组成的骨干教师梯队,从中形成3-5名区级层面有一定影响的骨干教师。

(三)德育工作——实践探究深化特色

发展目标:

以贯彻落实《两纲》教育为重点,以雏鹰争章活动为载体,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内驱力,健全德育管理机制,丰富德育教育内容,探索德育新途径,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完善德育评价机制,加强德育课题研究,彰显德育特色,形成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主要工作举措:

1、拓宽育人途径,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学校德育。

全员育人:

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观念,要求每位教师自觉承担起育人责任。

学科育人:

加强德育和学科教育的整合,与校本课程整合,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

班级育人:

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继续开展“行为规示范班”的评选活动。

实践育人:

依托学校“社会实践助教团”,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拓宽学生活动渠道,丰富学生活动体验。

环境育人:

继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积极探索温馨教室,和谐校园的创建,真正起到环境育人的作用。

家庭育人:

通过家委会、家长开放日、家长会、家访等方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教方法。

社区育人:

充分发挥“社会资源助教团”的育人功能,提供学生社区实践活动基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丰富德育内容,加强德育践行。

贯彻落实《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继续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充分利用重大节日、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贯彻落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手则》,以行为规范教育为基础,继续加强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发挥学生主体教育的作用,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贯彻落实关于《推进上海市中小学“温馨教室”建设的指导意见》,开展温馨教室建设,形成和谐班集体。

继续开展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通过校本课程、举办讲座、组织参观、案例分析、实践演习等多种形式不断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安全意识。

纠正个别学生不良行为的偏差,开展经常性的心理辅导活动,为学生提供咨询,辅导服务,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解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3、创新德育工作机制,促进德育工作可持续发展。

完善德育组织网络,优化德育管理机制。

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办好家长学校,利用学校网络加强沟通,及时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长素质。

进一步加强家校和社区的互动,让家长参与学校工作管理,让社区走进学校,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价,增强学校教育的开放性,形成社会各方面齐抓共管的良性育人氛围。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德育队伍专业水平和育德能力。

加强班主任队伍专业培养,进一步提升班主任的人文素养、专业水平、育德能力和工作的艺术性。

加强德育科研,彰显德育工作特色。

以科研引领德育探索实践工作,鼓励班主任老师参与德育课题的研究,深化开展“故事妈妈工作室”的深入研究及生命教育的工作实践,进一步彰显学校德育工作特色。

建立德育多元评价机制,增强德育评价的科学性。

完善评价机制,注重对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性评价。

做到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将自身、互评、师评、校评、家长评、社区评相结合。

进一步完善教师绩效考核,班主任考核等制度。

达成标志:

1、继续保持区行为规范示范校称号,争创市行为规范示范校。

2、有一支高素质、充满爱心、诚恳正直的班主任队伍,培养区级骨干班主任一至三名,起辐射、引领作用。

3、按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建立以人为本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实现多元化评价模式,积极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管理的能力。

4、进一步拓宽“故事妈妈工作室”及生命教育的内涵和功能,彰显学校德育工作特色。

5、学校家庭教育形成自己的特色,争创市“十一五”家庭教育指导基地。

 

(四)教学工作——夯实基础提升内涵

发展目标:

以师生发展为本,以科研为先导,以教研组建设为载体,深入开展教学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研究,真正实现向课程要素质,向课堂要效益,向教研要人才,向管理要质量。

主要工作举措:

1、开展三类课程研究,夯实基础,提升内涵。

为适应社会教育改革的推进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体系,开齐开足基础型课程,积极构建拓展型、研究型课程,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并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

2、规范教学五个环节,提高教学有效性。

制订学校教学管理实施细则,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教学行为。

深化课题研究的成果,关注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切实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3、课题引领,完善教研组建设制度。

倡导在学习、研究状态下工作,实施研究型教学。

聚焦教学五环节,以教研组建设为载体,以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突破口,加强教学研究,注重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相结合,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教研活动与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相结合,教研活动与提高教学质量相结合,促进教研活动经常化、专题化和制度化。

4、研究和实现校园信息化与课程改革的有效整合。

一是利用因特网、校园网信息资源优势,将健康、新颖、有效的资源引入课堂,实现教学内容的创新。

二是广泛运用多媒体手段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创新。

三是对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本身开展研究性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达成标志:

1、完善学校教学流程管理制度,改进学校管理,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努力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

2、形成制度化、发展性、研究型教研组建设的行为管理、研修要素、原则、行为要求的初步思考。

3、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开设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并逐步积累经验,力争在三年内开设2-3门深受学生欢迎的校本课程。

(五)科研工作——聚焦师生科研兴校

发展目标:

完善教科研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以校本研修为平台,密切教研和科研的关系,引领教师成为智慧型教师,释放教育的生命激情,追求幸福的教育境界,走进高品质的教育生态,实现在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

主要工作举措: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加强组织管理,形成科研网络。

形成学校教育科研领导小组——教导处——课题组——年级组、教研组的管理机构,进一步完善科管组——工作室——教研组分级运行的科研机制。

要制定好学校教科研的中长期规划与近期目标,充分发挥其管理,咨询、研究、协调、指导的职能。

2、建立和健全学校的科研工作管理机制,规范科研管理。

实行科研例会、档案管理、课题小结等制度。

系统归纳相关信息,从制度上保障教科研工作的有序开展。

3、以校本研修为平台,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主旋律,扎实有效推进教科研工作。

要求教师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构建最优化的教学模式,通过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充满民主、充满个性、充满人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凸现学校办学特色。

抓好学校两项区级重点课题,创立学校教育教学特色,促进学校走特色发展之路。

5、为教师搭建舞台,展示和推广科研成果。

树立科研成果意识和档案意识,积累个人和学校两级科研资料。

以编写学校科研论文集——“教坛新苑”等形式,鼓励教师总结教育教学工作经验,撰写文章向区级以上刊物投稿。

达成标志:

1、学校教科研组织健全,运行通畅。

2、积累各阶段专题研究的计划、总结和相应的研究成果。

3、形成学校教科研工作考评方案和反映教师研究绩效的资料。

(六)科技教育——科技创新张扬个性

发展目标:

依托创新思维的特色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和谐人际关系,形成科学的、独立的、创新的思维方式,营造人人爱科学,人人学科学的良好氛围,以科技教育促进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全面发展。

主要工作举措:

1、加强对科技教育的领导和管理,体现科技领导小组职能,建立科技骨干教师队伍,规范科技教师的培训,以此推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

2、以信息技术为龙头,生物、船模、小制作为基础,加强科普教育的现代化、信息化建设,合理安排并不断完善各类科技兴趣小组,全面提高小组活动质量。

做到人员、内容、时间、地点、检查、反馈六落实,保证课外教育活动规范,有序的开展。

3、精心办好每次科技节活动,有明确的主题,丰富的内容,具体的安排,使之成为学生张扬个性,展示综合素质的一个舞台,同时,不断创新模式,发挥学生自主组织的能力,使科技节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精品化。

4、通过科普讲座,科技知识竞赛,科技广播,科技角展示,科技专栏宣传等途径,做好科技普及工作,使科技教育与学校的德育工作、少先队工作有机结合。

5、培养好科技活动的骨干队伍,积极参加市、区的各类科技活动和科技竞赛,并在科技节中举办科技成果展,表彰科技活动的积极分子,奖励科技竞赛出成果的师生。

达成标志:

1、形成一支相对稳定、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指导能力的科技教师队伍。

2、把科技教育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开设更多的深受学生喜爱的科技活动项目。

3、以生物特色项目为龙头,巩固和发展各类科技活动,力争有一至三个科技小组获得区的示范点。

4、积极参加市、区各类科技活动、科技竞赛,力争出成果出成绩。

(七)艺术教育——陶冶情操激发潜能

发展目标:

以艺术的感染和熏陶为突破口,创设师生发展空间、提高人生品位,提升办学内涵,让生动高雅的艺术教育走向普及。

主要工作举措:

1、以课堂为主渠道,在开齐、开足音乐美术课的前提下,提高教学质量,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开展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及表现能力为主的教学新模式。

2、加强艺术教育管理,建设好艺术教育的队伍,培养一支稳定、优质、有专长、有梯队的艺术教育教师队伍。

3、尝试音乐双语教学,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4、健全、完善“三团一社”,做到:

人无我有,人有我全,人全我优,人优我特。

百灵鸟合唱团(以男生小组唱为特色)、小孔雀舞蹈团(以踢踏舞和民族舞为特色)、新苗戏剧社(以快板、诗朗诵为特色)、振兴书画社(以油画、创作画为特色)。

5、精心办好每次艺术节活动,有明确的主题,丰富的内容,具体的安排,使之成为学生陶冶情操、激发潜能、张扬个性,展示综合素质的一个舞台,同时,不断创新模式,发挥学生自主组织的能力,使艺术节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精品化。

达成标志:

1、形成一支有专业特长、较强教学水平和艺术指导能力的艺术教育指导教师。

2、形成具有“新虹桥”特色的艺术教育框架,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

3、在普及艺术教育的基础上,发展好艺术特色小组,争创区“舞蹈艺术分团”。

4、积极参加市、区各项竞赛活动,并能取得好成绩。

(八)体育工作——以美健体和谐发展

发展目标: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美健体”,积极营造学校良好体育文化氛围,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奋发有为、敢于竞争、善于合作的精神,提高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主要工作举措:

1、以学生发展为本,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确立学校体育应以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课堂教学研究为基础,扎实推进我校体育教学的各项工作。

2、从我校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重视和开展好体育课外活动,精心办好每次运动会,有明确的主题,丰富的内容,具体的安排,使之成为学生激发潜能、张扬个性,展示综合素质的一个舞台。

3、结合学校实际,认真加强各运动队的建设,坚持系统训练原则,严格管理,科学训练,合理安排训练时间、次数及内容,关心校运动队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

4、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建立检查制度。

每个体育教师在使用体育器材场地前,要进行安全检查,对不安全隐患要及时采取措施排除。

达成标志:

1、体锻达标合格率达到95%,优秀率10%以上。

2、区体育工作测评、区运动会比赛中,成绩均有所突破。

3、年终体育评估成绩在原来基础上有所提高。

(九)卫生工作——健康校园快乐成长

发展目标:

积极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落实“健康第一,发展为本”的理念,构建学校健康促进的教育框架,防治疾病,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主要工作举措:

1、健全和完善学校各项卫生管理制度,日常工作开展做到有序、规范。

2、普及健康知识宣传,分年级开展健康系列讲座,多形式多渠道提高健康教育授课质量,并注重资料的整理规范、全面,有特色。

编制新虹桥小学健康教育教程。

3、全面抓好学校环境卫生工作,积极参与班级行为规范,环境卫生检查,眼保健操评比工作。

评比有记录,有反馈,有整改意见和复查措施。

4、加强班级卫生员工作能力培养,定期召开例会,进行班级卫生工作反馈。

注重防近教育,控制新发病率。

5、加强常见疾病的宣传、预防、防治工作,定期检查学生饮水设施和运动设施并做好记录,降低和控制在校学生的伤害事故。

6、有计划、有内容、有针对性地结合德育教育,开展爱国卫生活动,提高师生们的文明素养,将卫生习惯的养成融入关爱生命教育的序列之中。

7、高度重视学生的饮食卫生,维护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预防和控制学校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达成标志:

1、卫生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并得到落实。

2、制定相关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