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学自考最后大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511515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训诂学自考最后大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训诂学自考最后大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训诂学自考最后大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训诂学自考最后大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训诂学自考最后大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训诂学自考最后大题.docx

《训诂学自考最后大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训诂学自考最后大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训诂学自考最后大题.docx

训诂学自考最后大题

七、试对下文所运用的训诂方法作出具体分析说明(15分)

《新书·耳痹篇》:

“子胥发郁冒忿,辅阖闾而行大虐。

”案:

胃当作胃,胃与溃通。

《说文》喟或体作口贵,是胃可通作溃也。

《说文》:

“溃,漏也,亦决也。

”溃忿者,谓发泄其忿如水之横溃也。

与发郁相对为文。

七、试对下文所运用的训诂方法作出具体分析说明(15分)

《屈原列传》: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极有疲惫之义,倦极是同义复词,极犹倦也。

《广雅·释诂》:

“疲、惫,极也。

”是极有疲、惫之义。

王褒《圣主得贤臣颂》:

“庸人之御驽马,亦伤吻敝笅而不进于行,胸喘肤汗,人极马倦。

”极、倦对文,则极亦倦也。

殷芸《小说》:

“晋明帝为太子,闻元帝沐,上启云:

‘伏闻沐久劳极,不审尊体如何?

’答云:

‘去垢甚佳,身不极也。

’”其中“不极”极字,一本作“劳”。

明极有劳义,而劳、倦义相通。

七、试对下文所运用的训诂方法作出具体分析说明(15分)

《荀子·天论》:

“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

”唐杨亻京注云:

“党见,频见也,言如朋党之多。

”王念孙曰:

“杨说甚迂,且训党为频,于古无据。

惠氏定宇《九经古义》曰:

‘党见,犹所见也。

’训党为所,虽据《公羊》注,然怪星之所见,殊为不词。

余谓党古傥字,傥者,或然之词。

怪星之党见,与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对文,谓怪星之或见也。

《庄子·缮性篇》:

‘物之傥来,寄也。

’《释文》:

‘傥,崔本作党。

’《史记·淮阴侯传》:

‘恐其党不就’,《汉书·伍被传》:

‘党可以侥幸’,并与傥同。

七、试对下文所运用的训诂方法作出具体分析说明(15分)

《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古人有云: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如今虽说不及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之家,到底气象不同。

”此僵字实为倒下之义,《说文》人部:

“僵,偾也。

”足部:

“踣,僵也。

”都是倒义。

《搜神记》卷六“僵树自立”条:

“哀帝建平三年,零陵有树僵地,围一丈六尺,长十丈七尺。

民断其本,长九尺余,皆枯。

三月,树卒自立故处。

”前云僵,后云立,显证僵即倒仆之义也。

《文选》卷52曹

《六代论》:

“百足之虫,至死不僵,以扶之者众也。

”李善注引《鲁连子》:

“百足之虫,断而不蹶,持之者众也。

”《方言》:

“跌,蹶也。

”是蹶亦有倒义。

七、试对下文所运用的训诂方法作出具体分析说明(共15分)

《楚辞·离骚》:

“民好恶其不同兮,惟此党人其独异。

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

”案:

户服犹被服,二字同义连文。

篇首“扈江蓠与辟芷兮”王逸注云:

“扈,被也。

楚人名被为扈。

”户即扈字,《艺文类聚》卷三十八,《事类赋》引即为扈服,从知户服即扈服,第传本之异耳。

户字不当如家喻户晓解也。

下文云:

“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

”户服同义连文,犹览察以同义连文矣。

且上云党人,户服即承党人而言,不当复以户为起词也。

七、试对下文所运用的训诂方法作出具体分析说明(15分)

《孟子·梁惠王下》:

“外无旷夫,内无怨女。

”怨与旷形成对文,旷有幽独义,则怨字也应该是幽独义。

……又考刘向《新序》云:

“后宫多幽女者,下民多旷。

”以与《孟子》相较,证明怨女就是幽女,怨字确有幽独义。

又考《楚辞·九叹·愍命》:

“丛林之下无怨女兮,江湖之畔无隐夫。

”怨与隐形成对文,则怨字当有隐义,而隐义与幽独义是相通的。

又《荀子·哀公篇》:

“富有天下而无怨财。

”杨倞注云:

“怨,蕴也。

”蕴乃蕴闭之义,蕴闭与幽隐也是相通的。

七、试对下文所运用的训诂方法作出具体分析说明(15分)

《楚辞·离骚》:

“民好恶其不同兮,惟此党人其独异。

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

”案:

户服犹被服,二字同义连文。

篇首“扈江蓠与辟芷兮”王逸注云:

“扈,被也。

楚人名被为扈。

”户即扈字,《艺文类聚》卷三十八,《事类赋》引即为扈服,从知户服即扈服,第传本之异耳。

户字不当如家喻户晓解也。

下文云:

“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

”户服同义连文,犹览察以同义连文矣。

且上云党人,户服即承党人而言,不当复以户为起词也。

43.根据以下给定的材料,分析注释的正误。

原文:

《窦娥冤》:

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念窦娥身首不完全,念窦娥从前已往干家缘。

问题:

“念”字该作何解?

请根据以下材料进行分析。

材料:

(1)高中语文第四册:

“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

想想我窦娥糊里糊涂地承担罪名。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

(2)上海教育学院编的《中国古代文学读本》把“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意译为:

“(希望你)怜念我窦娥糊里糊涂地承当了这个罪名。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年)

(3)韩愈《殿中少监马君墓志》:

“姆边幼子立侧,眉眼如画,发漆黑,肌肉玉雪可念,殿中君也。

(4)储光羲《同王十三维哭殷遥》:

“生理无不尽,念君在中年。

(5)陆游《致仕后即事》:

“一饱坐兼南北美,始知造物念衰翁。

(6)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萧》: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7)关汉卿《裴度还带》:

“那个肯恤孤念寡存仁义?

(8)杨梓《霍光鬼谏》:

“感陛下特怜念旧公侯,亲自来问候。

(9)《琵琶记》:

“梦里分明有鬼神,想是天怜念。

”(巾箱本)

七、试对下文所运用的训诂方法作出具体分析说明(15分)

《史记·屈原列传》: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按:

劳苦、倦极、疾痛、惨怛,均属同义连文之例,倦极的极也应是疲倦之义。

《广雅·释诂》:

“疲、惫,极也。

”是极有疲惫的意思。

王褒《圣主得贤臣颂》:

“胸喘肤汗,人极马倦。

”极、倦对文,是极亦倦也。

殷芸《小说》:

“晋明帝为太子,闻元帝沐,上启云:

‘伏闻沐久劳极,不审尊体如何?

’答云:

‘去垢甚佳,身不极也。

’”“不极”的极,一本作“劳”,明极有劳义,而劳、倦义相通。

七、试对下文所运用的训诂方法作出具体分析说明(本大题15分)

  《庄辛说楚襄王》(《战国策·楚策》):

黄雀“俯噣白粒,仰栖茂树,鼓翅奋翼,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

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类为招,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咸。

倏忽之间,坠于公子之手。

”其中,“以其类为招”一句颇费解,清人王念孙指出:

“类当为颈,字之误也。

招,的也,言以其颈为准的也。

《文选》阮籍《咏怀诗》注,引此作‘以其颈为的’,《艺文类聚》鸟部、《太平御览》羽族部并引此云:

‘左挟弹,右摄丸,以加其颈。

’姚曰:

‘《春秋后语》云:

以其颈为的。

’的或为招,招、的古声相近,故字亦通也。

七、试对下文所运用的训诂方法作出具体分析说明(本大题15分)

《荀子·天论》:

“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

”唐杨倞注云:

“党见,频见也,言如朋党之多。

”王念孙曰:

“杨说甚迂,且训党为频,于古无据。

惠氏定宇《九经古义》曰:

‘党见,犹所见也。

’训党为所,虽据《公羊》注,然怪星之所见,殊为不词。

余谓党古傥字,傥者,或然之词。

怪星之党见,与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对文,谓怪星之或见也。

《庄子·缮性篇》:

‘物之傥来,寄也。

’《释文》:

‘傥,崔本作党。

’《史记·淮阴侯传》:

‘恐其党不就’,《汉书·伍被传》:

‘党可以侥幸’,并与傥同。

七、试对下文所运用的训诂方法作出具体分析说明(本大题15分)

《诗经·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毛传》:

“言志往而行正。

”郑笺:

“志往谓踟蹰,行正谓爱之而不往见。

”孔颖达《正义》曰:

“……有德如是,故我爱之欲为人君之配。

心既爱之而不得见,故搔其首而踟蹰然。

”又云:

“女德如是,乃可悦爱,故下文云爱而不见是也。

”(《十三经注疏》上册页310,中华书局版)按:

孔氏《正义》以“爱”字为“悦爱”之“爱”,其实不对。

段玉裁谓“郭注《方言》作‘薆而’,‘薆而’犹薆然也。

”胡承珙《毛诗后笺》、陈奂《诗毛氏传疏》、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亦主是说,且所举证据甚坚确,可成定论。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是说静女躲藏了起来,害得对方搔首踟蹰。

从声音线索来看,爱是影母字,凡属影母之字,多有隐蔽模糊或茂盛之义(茂盛义与隐蔽义是相同的),……陶诗《归田园居》五首之一: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依依”与“暧暧”对文,则即“暧暧”也,状渺远模糊貌。

逯钦立《陶渊明集》释为“偎依留恋貌”,不确。

……我们可以发现,爱、薆、暧、衣、依、庡、……这些影母字均有隐蔽或茂盛之义。

七、试对下文所运用的训诂方法作出具体分析说明(本大题15分)

《诗·小雅·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杨柳依依,说者谓“指柳条迎风披拂的样子”(高亨《诗经今注》230页)。

其实“依依”与“霏霏”相对,“霏霏”指雨雪之密,“依依”亦当指柳条之茂密也。

“依”是影母字,凡属影母之字,多有隐蔽模糊或茂盛之义(茂盛义与隐蔽义是相同的)。

高亨《诗经今注》引一说“依借为殷,殷殷,茂盛貌。

”其实因声求义,“依”字自有茂盛义,不必谓为“殷”字之借。

《诗经·小雅·采薇》“依彼平林”,《毛传》:

“依,盛貌。

”是其证矣。

陶诗《归田园居》五首之一: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依依”与“暧暧”对文,则即“暧暧”也,状渺远模糊貌。

逯钦立《陶渊明集》释为“偎依留恋貌”,不确。

七、试对下文所运用的训诂方法作出具体分析说明(本大题共15分)

《孟子·梁惠王下》:

“外无旷夫,内无怨女。

”怨与旷形成对文,旷有幽独义,则怨字也应该是幽独义。

……又考刘向《新序》云:

“后宫多幽女者,下民多旷。

”以与《孟子》相较,证明怨女就是幽女,怨字确有幽独义。

又考《楚辞·九叹·愍命》:

“丛林之下无怨女兮,江湖之畔无隐夫。

”怨与隐形成对文,则怨字当有隐义,而隐义与幽独义是相通的。

又《荀子·哀公篇》:

“富有天下而无怨财。

”杨倞注云:

“怨,蕴也。

”蕴乃蕴闭之义,蕴闭与幽隐也是相通的。

七、试对下文所运用的训诂方法作出具体分析说明(本大题15分)

《屈原列传》: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极有疲惫之义,倦极是同义复词,极犹倦也。

《广雅·释诂》:

“疲、惫,极也。

”是极有疲、惫之义。

王褒《圣主得贤臣颂》:

“庸人之御驽马,亦伤吻敝筴而不进于行,胸喘肤汗,人极马倦。

”极、倦对文,则极亦倦也。

殷芸《小说》:

“晋明帝为太子,闻元帝沐,上启云:

‘伏闻沐久劳极,不审尊体如何?

’答云:

‘去垢甚佳,身不极也。

’”其中“不极”极字,一本作“劳”。

明极有劳义,而劳、倦义相通。

七、试对下文所运用的训诂方法作出具体分析说明(本大题15分)

《诗经·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毛传》:

“言志往而行正。

”郑笺:

“志往谓踟蹰,行正谓爱之而不往见。

”孔颖达《正义》曰:

“……有德如是,故我爱之欲为人君之配。

心既爱之而不得见,故搔其首而踟蹰然。

”又云:

“女德如是,乃可悦爱,故下文云爱而不见是也。

”(《十三经注疏》上册页310,中华书局版)按:

孔氏《正义》以“爱”字为“悦爱”之“爱”,其实不对。

段玉裁谓“郭注《方言》作‘薆而’,‘薆而’犹薆然也。

”胡承珙《毛诗后笺》、陈奂《诗毛氏传疏》、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亦主是说,且所举证据甚坚确,可成定论。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是说静女躲藏了起来,害得对方搔首踟蹰。

从声音线索来看,爱是影母字,凡属影母之字,多有隐蔽模糊或茂盛之义(茂盛义与隐蔽义是相同的),……陶诗《归田园居》五首之一: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依依”与“暧暧”对文,则即“暧暧”也,状渺远模糊貌。

逯钦立《陶渊明集》释为“偎依留恋貌”,不确。

……我们可以发现,爱、薆、暧、衣、依、庡、……这些影母字均有隐蔽或茂盛之义。

七、试对下文所运用的训诂方法作出具体分析说明(本大题15分)

《九歌·东君》:

“縆瑟兮交鼓,箫钟兮瑶簴,鸣箎兮吹竽。

”縆、箫、鸣三字骈列,“縆”、“鸣”均是动词,则“箫”字亦当是动词。

宋人洪迈《容斋续笔》卷一五“注书难”条引蜀客所见本作“扌肃”。

《广雅·释诂》、《广韵》并训为击,则“箫钟”即是“击钟”。

王念孙又进一步指出“瑶”读为“摇”,动也。

縆瑟以下三句,皆相对成文,若以瑶为美玉,则上下文不类矣。

七、试对下文所运用的训诂方法作出具体分析说明(本大题15分)

《荀子·劝学》: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杨倞注:

“凡物强则以为柱而任劳,柔则见束而约急,皆自取也。

”按:

杨释柱字实属牵强附会。

王引之曰:

“柱与束相对成文,则柱非屋柱之柱也。

柱当读为祝,《哀公十四年公羊传》‘天祝予’,《十三年谷梁传》‘祝发文身’,何、范注并曰:

‘祝,断也。

’此言物强则自取断折,所谓太刚则折也。

《大戴礼》作强自取折,是其明证矣。

”按:

王引之考出柱乃祝之借,祝有断折义,《荀子》这句话便讲通了。

46.根据以下给定的材料,分析注释的正误。

原文:

《殽之战》:

先轸朝,问秦囚。

公曰:

“夫人请之,吾舍之矣。

”先轸怒曰:

“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

”不顾而唾。

问题:

“不顾而唾”的“顾”字该作何解?

请根据以下材料进行分析。

材料:

(1)高中语文第五册:

“不顾而唾:

不顾是在君前,就(面对襄公)吐了口唾沫。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

(2)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不顾而唾:

不顾襄公在前,随地吐唾。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3)徐中玉主编《大学语文》:

“不顾而唾:

没有回转头就在襄公面前向地上吐唾。

(4)《说文·页部》:

“顾,还视也。

从页雇声。

”《玉篇·页部》:

“廻首曰顾。

(5)《诗经·桧风·匪风》:

“顾瞻周道,中心怛兮。

”郑注:

“回首曰顾。

(6)《论语·乡党》:

“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皇疏:

“顾,廻头也。

(7)《礼记·曲礼上》:

“而顾命车右就车。

”疏:

“顾,回头也。

七、综合题(本大题共15分)

46.阅读下列古注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

(视车迹也○辙直列反)登轼而望之。

([疏]登轼而望之○正义曰考工记云兵车之广六尺有六寸三分车广去一以为隧隧谓舆内前后深四尺四寸也三分其隧一在前二在后以揉其式式在舆间从前量之深一尺四寸三分寸之二也以其广之半为之式崇崇二尺三寸也谓当车舆之内去前轸一尺四寸三分寸之二下去车板三尺三寸横施一木名之曰轼得使人立於其后时依倚之曹刿登轼得臣云君冯轼皆谓此也)曰。

可矣。

遂逐齐师。

问题: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有几种可能的标点?

请参考古注,你认为该怎样标点最好?

为什么?

(说明:

“冯”爲“凭”即“凭”字之初文)

七、试对下文所运用的训诂方法作出具体分析说明(本大题15分)

42.《史记·项羽本纪》:

“及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轻折虏秦吏卒。

秦吏卒多窃言曰:

‘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

’诸将微闻其计,以告项羽。

”“微闻”二字,有的注为“略略听到”(王利器等选注《史记选注》页83,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此处为顾学颉注。

)有的则注为“暗中听到”(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编注《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页105),哪一种说法对呢?

这是要有训诂学知识才能作出裁断的。

我们说后一种说法对。

首先,从文章本身来看,后面的微闻与前面的窃言相呼应。

窃言就是私下里议论,微闻就是暗中偷听。

其次,训微字为暗中,有训诂上的根据。

《尔雅·释诂》:

“隐、匿,微也。

”是微有隐匿之义,隐匿与暗中义相通。

……《说文》有一个“覹”字,训为“司也”,司就是伺探、伺察之伺的本字(《玉篇》即作:

“覹,伺也。

”)。

则覹字当为微的后出专字,用以表示伺探、伺察之意。

《墨子·迎敌祠》:

“谨微察之。

”微察就是伺察,孙诒让用王念孙说读微为覹,自是确诂。

微察、微闻,其中的微字都包含着“隐也,匿也”这样一个基本意思。

所以我们能够判断,训微闻为暗中听到是正确的,训为略略听到则是以今义误解古义,是不正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