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说约.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505922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6.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说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针灸说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针灸说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针灸说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针灸说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针灸说约.docx

《针灸说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说约.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针灸说约.docx

针灸说约

石坂宗哲先生著

针灸说约

东都书铺千鈡房藏

前言文档版是我根据http:

//1gen.jp/kosyo/070/mokuji.htm的扫描文件逐字完成。

其中有不认识或误认的字。

望有识之士能给予重新修改整理。

为谢。

灯火翁

qq2575272253

2014.10.05

针灸说约序

当今医家有二弊而。

寻常时医不兴焉。

攻究医经。

该览群籍。

自以为能事毕矣。

及其临病者也。

识见不定。

胆力不壮。

向所储(貯)于腹司(笥)者。

旁午杂揉气灵台。

乃为之累。

其伎俩却劣时医。

俚谚曰学医不如时医。

是之谓也。

夫医者方技也。

思虑精则得之。

粗则失之。

扁鹊仓公未尝读万卷书。

而其名乃高于当世者何居。

岂非以其思虑之精且密得之乎。

而昧者乃欲以躁心浮气得之是一弊也。

师心创说。

为一家言。

依托古方以炫其名。

其所长特在攻下一途耳。

至其末学挟其师著作一二局。

抗颜称医。

蔑视前脩。

草菅人命。

是二弊也。

识与胆兼有。

自粗入精。

收博为约。

能读古人书二不受古人欺者。

其x几乎。

针科侍医石坂宗哲著针灸说约。

盖有覩于斯矣。

古今针灸书何 啻五车。

然其简而明。

约而要者。

无有而已。

世所谓针医者。

拘泥纸上之谈。

则不能出一知半解。

自许为一家言。

则不能知前人苦心。

其弊犹大方脉然。

宗哲生针科之家。

伤其如此。

发奋读书。

盖二十年于兹矣。

就古今针灸书。

择其的确可法者。

去其迂回无用者。

问附以独特之见。

著作此篇。

以醒世之憒憒。

谓之针科中x杰可也。

及刻成乞序于余。

于既嘉宗哲斯举绝于长儔。

又为交谊之厚不能辞。

其请也。

宗哲名文和。

一字廷玉。

自号芋斋。

文化壬申六月既望

侍医法眼杉本良仲温志

针灸说约自序

经曰节之交。

三百六十五会。

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

非皮肉筋骨也。

又曰气穴三百六十五。

孔穴有名古矣。

其名义可解。

亦不可解。

予尝谓。

区区于孔穴。

细论分寸者。

泥矣。

曰人身经络。

犹老丝瓜。

而不取者亦非也。

盖经络失传。

针法不讲久矣。

岂古人无识耶。

抑古经之不讲也。

难经为灾于前。

儒流为祸于后。

而烟海殆尽。

人能知溯流寻源不知从源及流也。

夫营气由内出卫气由外入。

古经详论之。

若斯经传彼复。

彼复传斯者。

全后人之虚设也。

至以孔穴付十二经者。

予视以为儿戏也,喪宽政丙辰冬奉

台命教谕甲州。

乞治者踵门。

生徒满堂。

一时所口说。

土桥甫辅。

川俣文哲。

笔受成斯书。

以代面命口授之劳。

为童蒙之初训。

以今示之。

非投丙火。

则将覆腐酱。

近者。

门人从甲州来者。

恳求上木。

将以省传写之劳。

曰。

寒乡乏书。

以是当拱壁。

于笑曰。

梨枣有神当诉冤。

又憾其多遗漏。

则于卷后。

书独得之见。

十二条以赠之。

后君子。

或因之可悟其深。

此书孔穴附经者。

知其所以为儿戏。

供挨穴之用。

做楷做梯。

使某某易辨。

耳若夫精神荣卫之说。

则自以为发内经奥。

未脱稿。

文化辛末冬十一月

侍医针科芋斋石坂宗哲辑

 

针灸说约

男道常宗贞

石坂芋斋先生著

门人甲菲齐藤宗甫

骨度灵枢

头之大骨围。

二尺六寸。

(前齐眉骨后齐枕骨)。

胸围。

四尺五寸。

(平乳头上,周匝)。

腰围四尺二寸。

(平脐周匝)。

发所覆者。

颅至项,尺二寸。

(前发。

为额颅。

后发。

为项。

前发际不明者。

取太推上行三寸)。

结喉以下。

至缺盆中。

长四寸。

(至天突穴取)。

缺盆以下至(骨曷)(骨亏),长九寸。

(骨曷骨亏。

一名鸠尾骨。

或无骨曷骨亏至歧骨间为八寸。

别加一寸)。

(骨曷)(骨亏)以下至天枢,长八寸。

神阙以下。

至横骨。

长六寸半。

(至曲骨穴取)。

横骨横长。

六寸半。

横骨上廉以下。

至内辅上廉。

长一尺八寸。

内辅上廉。

至下廉。

三寸半。

(辅骨上下隅)。

内辅下廉。

至内踝。

长一尺三寸。

(踝骨中央)。

内踝至地。

长三寸。

(发以下至此。

七尺五寸。

为仰人纵度)。

膝腘以下。

至跗属。

长一尺六寸。

(足后外侧。

近踝者曰跗属)。

跗属以下至地,长三寸。

○角以下。

至柱骨,长一尺。

(以下言侧人之纵度也。

角者。

耳上高骨也。

柱骨。

一名伏骨。

肩骨之上颈项之根也。

(○角以下。

至肩中俞取之)。

行腋中不见者,长四寸。

腋以下至季胁,长一尺二寸。

(腋中横纹至季肋之端)。

季胁下。

至髀枢长六寸。

(髀枢者。

环跳穴)。

按此言六寸。

恐有我盖章门季肋下。

居髎。

章门下八寸三分。

环跳居髎下一寸。

合得九寸三分。

挨居髎环跳者。

宜用中指同身寸。

○同身寸法。

手中指第二节第三节内横纹。

度两指相去为一寸。

髀枢以下至膝中,长一尺九寸。

(腘中横纹外尖)。

膝以下至外踝。

长一尺六寸。

外踝以下至京骨。

长三寸。

京骨以下至地。

长一寸。

○耳前当耳门者。

广一尺三寸。

○两颧之间。

相去七寸。

○两乳之间,广九寸半。

(从乳头上至乳头上)。

足掌长一尺二寸,广四寸半。

肩至肘。

长一尺七寸。

(肩端至肘中)。

按此言一尺七寸。

恐有误。

今用中指同身寸。

肘至腕。

一尺二寸半。

○腕至中指本节四寸。

本节至其末。

四寸半。

○项发以下至背骨(大椎穴)三寸.○背骨以下。

至尾骶长三尺。

按脊吕三尺。

诸注家纷如聚槩数米数发之类。

而无用之谈耳。

今挨脊吕之穴。

不用纵寸者。

以无用而害于实也。

又按骨度篇文非骨度也古篇即逸后人以身度身寸之补之者也。

针灸说约

手太阴肺经。

凡十一穴。

左右合二十穴。

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

中府(经脉)在云门下一寸。

去任脉六寸。

针三分。

灸五壮。

治喉痹胃中烦满。

肩痛不得举。

○云门(素问)在巨骨下璇玑傍六寸。

针灸同前治喉痹胸满。

千金云灸五十壮主治伤寒热不已。

咳逆短气。

○天府(素问)在腋下三寸。

臑内廉。

动脉应手。

针四分。

灸三壮。

治鼻衄不止。

按诸禁针灸之穴。

今多不从。

夫人有病。

从头至踵针灸无不可施之处也。

但一身动脉应手之穴。

即禁针灸。

非法则在于已者。

慎勿针。

非脉动陷下者。

慎勿灸。

也手术不得于已。

灸法不熟于心。

而误人悟道者。

世何夥矣。

又按。

经曰(灵枢)凡刺动脉上者。

按绝其脉而刺之。

刺热者。

如以手探汤。

刺寒清者。

如人之不欲行也。

是不易之心法也。

○侠白(甲乙)

在肘上五寸。

动脉应手。

针三分。

灸五壮。

治心痛烦满。

○尺泽(素问)在肘中约纹上动脉中。

针灸同前。

治吐血喘急。

五般肘痛。

四肢暴肿行泻血法于此穴之分者。

慎勿刺动脉上致血出不止。

○孔最(甲乙)在腕上七寸陷中。

刺灸同前。

治臂厥痛。

热病汗不出。

○列缺(灵枢)在侧腕上一寸半。

以手交叉。

当食指末。

筋骨罅中。

千金翼云阳脉逆反大于寸口三倍。

人或有之。

针二分灸三壮。

治偏风口歪。

半身不随。

掌中热。

牙痛。

○经渠(灵枢)在寸口之脉中。

针三分灸三壮。

治心痛。

呕吐。

咳嗽。

上气。

数欠。

热病汗不出。

小儿暴喘。

○太渊(素问)在掌后陷中。

按经渠太渊共在寸口脉中也。

于寸口。

按一侧指。

近腕为太渊。

近关为经渠。

针二分。

灸三壮。

治同前。

神应经云。

牙疼。

手腕无力疼痛。

可灸七壮。

○鱼际(灵枢)在大指第二节后。

针灸同前。

治目眩。

烦心。

少气。

寒栗。

喉咽干燥。

呕血。

唾血。

肘挛。

支满。

心痹。

若有血络者。

泻其血。

血变而止。

○少商(灵枢)在大指内侧。

去爪甲。

如韭叶。

(一分许)。

针一分。

灸三壮。

治腹胀。

肠满。

雀目。

小儿乳蛾喉痹水粒不下。

以三棱针。

微出血立愈。

天星秘诀云。

专治痛挛急。

按灸狐崇。

二七壮。

手阳明大肠经凡二十穴。

左右合四十穴。

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偏历温溜下廉上廉三里曲池肘髎五里臂臑肩髃巨骨

天鼎扶突禾髎迎香

商阳(灵枢)在盐指内侧。

去爪甲如韭叶。

针一分。

灸三壮。

治胃中气满。

耳鸣。

耳聋。

齿疼。

目盲。

○二间(灵枢)在盐指内侧。

本节前陷中。

针三分。

灸三壮。

治喉痹。

衄血。

齿疼。

口眼歪斜。

饮食不通。

○三间(灵枢)在盐指内侧。

本节后陷中。

针三分。

灸三壮。

治下齿龋痛。

嗜卧。

肠鸣。

洞泻。

身热气喘。

口干。

目急。

○合谷(灵枢)在大指盐指歧骨间动脉应手。

(一名虎口。

一名合骨)。

针三分灸三壮。

治偏正头疼。

喉痹。

痿臂。

瘖不能言。

中风偏枯。

○阳溪(灵枢)在腕中上侧两筋间陷中。

针三分灸三壮。

治狂言喜笑见鬼。

惊掣。

肘臂不举。

中风半身不随。

○偏历(灵枢)在腕后三寸。

针三分。

灸三壮。

治痎疟。

寒热。

鼻衄。

癫疾多言。

齿疼。

标幽赋云。

利小便。

治水盅。

○温溜(甲乙)在腕后六寸肉郄。

针五分。

灸三壮。

治狂言见鬼。

口喎。

肠鸣。

臂痛不举。

肩背强急。

口舌肿痛。

中风半身不随。

不出七日。

灸此穴七七壮。

至数百壮。

有奇效。

○下廉(甲乙)在曲池下四寸。

分肉间外斜。

针灸治同前。

○上廉(甲乙)在曲池下三寸。

针灸治。

並同前。

○三里(甲乙)在曲池下二寸。

兑肉端。

针灸同前。

或灸至数百壮治手臂肘挛。

不得屈伸。

齿疼。

颊頷肿。

瘰疬。

中风半身不随。

○曲池(灵枢)在肘外辅骨屈肘曲骨之中。

以手拱胃取之。

一名鬼臣。

针七分。

灸三壮。

一云百壮。

治胃中烦满。

瘰疬。

喉痹。

肘中痛。

偏风。

半身不随。

妇人经水不通。

千金云。

治恶气。

诸隐疹。

灸随年壮。

本x方。

灸至二百壮。

○肘髎(甲乙)在肘大骨外廉陷中。

与天井相並。

相去一寸四分。

针三分。

灸三壮。

治肘节风痹。

麻木。

嗜卧。

○五里(灵枢)在肘上三寸。

向里大筋中中央。

针五分。

灸三壮。

治肘节风痹。

痛风。

臂痛挛急。

臂臑(甲乙)肘上七寸腘肉端。

针三分。

灸三壮。

一云至百壮治中风。

臂不可举颈项拘急。

千金云治癭气灸随年壮按臑音脑。

圣惠方。

作臂脑又云。

肩髃下一夫。

两筋间。

(用四指一夫法)。

○肩髃(甲乙)在肩端骨罅。

举臂有空。

针八分。

灸三壮。

至七七壮。

以瘥为度。

治中风偏风。

伤寒热不已。

臂痛无力。

筋骨疼痛。

牙痛不可忍。

按此穴妙治偏方不随不出一七日。

灸此穴及肩髎肩贞三穴。

左灸左右灸右。

至数百壮。

无肩端肉脱之患。

数试数效。

○巨骨(甲乙)在肩端上行又骨间。

针一寸半。

灸三壮。

治下齿痛。

肩臂不得屈伸而痛。

驚癇。

吐血。

胃中淤血。

○天鼎(甲乙)在侧颈直缺盆穴扶突后一寸。

针三分。

灸三壮。

治暴瘖。

气哽。

喉痹。

嗌肿不得食。

○扶突(灵枢)在曲颊下一寸。

甲乙云。

人迎后一寸半。

仰而去之。

针三分。

就三壮。

治咳嗽多唾。

喉中如水鸡。

○禾髎(甲乙)。

在直鼻孔下。

挟水沟傍五分。

针三分。

治尸厥,口禁不开。

○迎香(甲乙)在禾髎上一寸。

鼻孔旁五分。

针三分。

治鼻不闻香臭。

偏风口喎。

玉龙赋云。

能消眼热之红泻其血。

按甲乙经。

禾髎迎香巨髎三穴。

阙灸法。

足阳明胃经凡四十五穴左右合九十穴。

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大迎颊车下关头维人迎水突气舍缺盆气户库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髀关

伏兔阴市梁丘犊鼻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内庭历兑

承泣(甲乙)在目下七分上目瞳子。

针一分。

灸三壮。

治赤眼热痛。

○四白(甲乙)在目下一寸。

针三分。

治头痛。

目眩。

眼生白翳。

又治目瞤动不息。

可灸七壮。

○巨髎(甲乙)在挟鼻孔傍八分。

针三分。

铜人经曰灸七壮。

治齿痛。

○地仓(甲乙)在挟口吻傍四分。

动脉应手。

针三分。

灸七壮。

治偏风口眼歪斜。

水浆漏落。

○大迎(甲乙)在曲颔前一寸三分。

骨罅陷中动脉。

针三分。

灸三壮。

治寒热颈痛。

唇吻瞤动不止。

舌强不能言。

目痛不得闭。

灵枢曰下齿龋者取大迎。

○颊车(甲乙)在耳下曲颊端陷中。

针四分。

灸七壮。

治牙关不开。

颈强不得回顾。

牙齿疼痛。

○下关(灵枢)在客主人下。

骨下陷中。

合口有空。

开口则闭。

针灸同前。

治耳鸣。

口喎。

龋痛。

铜人经云。

牙龂肿痛。

以三棱针出血。

○头维(甲乙)在额角发际。

本神傍一寸半。

神庭傍四寸半。

针三分。

灸三壮。

治头痛如破。

目痛如脱。

○人迎(素问)一名五会(甲乙)在结喉傍一寸半。

大动脉。

禁针灸。

按针尸厥。

以三棱针。

○水突(甲乙)在直人迎下气舍上。

二穴中。

针三分。

灸三壮。

治短气喘息。

喘息不得卧。

○气舍(甲乙)在直人迎下骨尖上有缺陷。

针灸至下膺窗並同前。

治瘤癭。

喉痹。

咳逆上气。

肩肿项强。

○缺盆(素问)在肩下横骨陷中。

针三分。

灸三壮。

治喘息。

息贲。

胸满。

瘰疬。

缺盆中痛。

○气户(甲乙)在巨骨下挟俞腑傍二寸。

去中行四寸。

至下乳根皆同。

治胃肋痛。

支满喘急。

○库房(甲乙)在气户下一寸六分。

治呼吸不利胃痛。

○屋翳(甲乙)在库房下一寸六分。

治唾脓血。

胃肋痛。

○膺窗(甲乙)在屋翳下一寸六分。

治乳癰寒热。

胃肋痛。

○乳中(甲乙)即乳头上禁针灸○乳根(甲乙)在乳下一寸六分。

治胃腹满痛。

霍乱转筋。

针三分。

灸三壮。

一云。

(寿世保元。

居家必用)。

女人即屈乳头度之乳头齐处是穴。

○不容

(甲乙)在幽门傍一寸半。

对巨阙去中行二寸。

至下气冲皆同。

针一寸。

灸五壮。

治腹满。

痃廦。

腹鸣。

疝瘕。

呕吐。

胃背相引痛。

心下悸。

黄疸。

膈噎。

胃脘痛。

按此穴。

缓隔膜之拘急。

针一寸五分。

留二十呼吸。

微摇动左手。

令针活动。

针后觉胸腹快活。

先诊脉如得数脉。

针后再诊却迟。

先诊脉如得沉脉,针后再诊却浮。

余数试数验。

○承满(甲乙)在不容下一寸。

针灸同前治腹胀。

食饮不下。

黄疸。

腹中雷鸣。

切痛下痢。

或灸至五十壮。

(千金)

○梁门(甲乙)在承满下一寸。

针灸○同前孕妇禁灸治癓癖。

胃肋痛。

积聚。

腹中有动及块。

大肠滑泄。

○关门(甲乙)在梁门下一寸。

针灸治同前。

○太乙(甲乙)在关门下一寸。

针灸治同前或云治绕脐切痛。

○滑肉门(甲乙)在太乙下一寸。

(天枢上二寸半)。

针灸治同前。

○天枢(经脉)在平脐盲俞傍一寸五分针一寸。

灸五壮。

铜人经云百壮。

千金云。

孕妇不可灸。

治脚气上冲。

霍乱呕吐。

下痢不止。

绕脐绞痛。

大便难腹如盘㿉疝。

五淋。

小便不利。

妇人月经不调。

癓癖。

吐血。

狂言。

子宫久冷无子。

从不容至此穴,皆治腹痛诸症也。

腹痛有三种。

针刺二三分而治者。

六七分而治者。

有寸余而治者。

病浅针深则益痛楚,病深针浅则邪益王。

(王是旺盛)。

针科宜察,深浅慎无逆治也。

○外陵(甲乙)在天枢下一寸。

针一寸。

灸五壮。

同治x疝小腹满。

○大巨(甲乙)在天枢下二寸。

治驚悸不眠。

小便不利。

按外陵大巨四穴,主治男子无嗣。

若男子小腹痉、挛,不缓丰,每苦疝瘕则交接之时。

精不能射子宫也。

求嗣人每于此四穴或针或灸。

乃久而觉小腹之宽解。

以登熙熙之台。

则凤雏龙卵岂难得耶。

○水道(甲乙)在大巨下二寸。

针一寸半。

灸五壮。

治大小便闭。

疝气偏坠。

妇人腹胀。

子宫诸疾。

○归来(甲乙)在水道下二寸。

针一寸。

灸五壮。

治奔豚九疝阴丸上缩入腹引痛。

妇人血闭积冷。

○气冲(素问)在归来下鼠溪上一寸大动脉禁针灸。

按凡动脉上多禁针灸。

如小动脉按绝其脉而针之。

如大动脉。

古人难有针灸法宜禁绝。

○髀关(甲乙)在膝上伏兔后一尺二寸。

针六分灸三壮。

治腹痛鼓胀。

癓瘕。

寒疝。

中风。

半身不随。

○伏兔(甲乙)在膝上七寸。

起肉如伏兔。

针五分。

禁灸。

(按此穴千金脚气八处之一。

诸书禁灸恐误。

今不从也。

)治寒疝。

风劳。

气逆。

膝冷。

脚气。

行步不正。

腹满胃痛。

中风半身不随。

或云狂邪鬼语。

灸百壮。

○阴市(甲乙)在膝上三寸。

拜而取之。

针五分。

灸七壮。

治寒疝小腹痛。

胀满腰已下寒痹。

水肿大腹。

○梁丘(甲乙)在膝上二寸。

两筋间。

针三分。

灸三壮。

治膝痛。

髀关至此穴。

疗半身不随之要穴也。

○犊鼻(灵枢)在膝髌下行骨上陷中。

针三分灸七七壮。

治膝中痛不仁。

难跪起。

膝髌癰肿。

针此穴及膝眼针线熨而后刺。

熨方。

桂枝1匁干姜1匁山椒1匁乌头1匁右四味以水四合煎取二合。

先熨而针之。

针后再熨。

○膝眼四穴(千金)在膝盖行骨上。

大筋两傍。

治脚气水肿。

脚膝沉重。

起坐行步不正。

针一寸。

灸七七壮。

三里(素问)在膝眼下三寸。

去行骨外廉一寸。

两细筋间。

针一寸。

灸七七壮。

小儿禁灸。

秦承祖曰。

诸病皆治。

或曰。

疗五劳七伤。

按足部皆疗。

此穴又能下逆气。

外台曰。

人年三十已上。

若不灸此穴。

其上冲目使眼无光。

盖以其能下其也。

○上巨虚(灵枢)在三里下三寸。

针一寸。

灸七七壮。

治藏气不足。

偏风脚气。

肠中切痛。

○条口(甲乙)在上巨虚下二寸。

针一寸,灸三壮。

治湿痹足下热。

足缓不收不能久立。

○下巨虚(灵枢)在上巨虚下三寸。

针一寸。

灸七七壮。

治脚膝肿痛不收。

胃中热。

妇人乳癌。

○丰隆(灵枢)在外踝上八寸。

针一寸。

灸七壮。

治癫疾。

霍乱。

契從。

腹中切痛。

席弘赋云。

专治妇人心痛。

○解溪

(灵枢)在足腕上系草鞋带处。

冲阳后一寸半。

动脉中。

针五分。

灸三壮。

治足肿。

痛风。

目眩。

善去目翳。

风虐。

头痛。

○冲阳(素问)在内庭上骨上动脉。

即趺阳脉。

按平人有此脉不动者。

针五分。

灸三壮。

治霍乱呕吐。

偏风不随。

腹满不嗜食。

寒热足缓履不收。

○陷谷(灵枢)在大指次指间本节后。

去内庭二寸。

治虐寒热。

肠鸣腹痛。

足附上血肿者。

针之出血。

○内庭(灵枢)在次指三指间。

针三分。

灸三壮。

治脚膝不收。

寒痹不仁。

转筋脚气。

虐寒热。

狐崇。

按入门云。

足痞根即此穴也。

疗大人小儿诸疾。

灸至数百壮。

(俗云。

伞灸是也)。

○历兑(素问)。

在次指外去爪甲角如韭叶。

针一分。

灸一壮。

治尸厥。

寒痹不仁。

足太阴脾经(凡二十一穴。

左右合四十二穴)。

隐白大都太白公孙商丘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府舍腹结腹哀

食窦天溪胃乡周荣大包

隐白(素问)在足大指端内侧。

去爪甲角如韭叶。

针三分灸三壮。

治腹胀呕吐。

足寒痹不仁。

妇人月事过时不止按世俗。

遇精神昏瞀。

不省人事者。

或灸此穴及涌泉穴。

烛如斗大。

不知何故也。

必死之病乎。

以薪烧之。

不可期望囘生也。

未死之病乎。

难不灸二别有生路也。

夫婴童精神未王。

因一时发热癇契尚能致昏瞀。

间灸之过多。

而诸症既治。

患灸疮数十日。

发癇契不救之症者。

予数视之不可不慎也。

○大都(灵枢)在大指本节后(医学纲目。

后字作前)。

针三分灸三壮。

治热病汗不出。

手足逆冷。

腹满善呕。

○太白(灵枢)在腕骨下(释骨云。

大指本节后。

宛宛者。

曰腕骨。

其在内侧如核者。

曰核骨)。

针三分灸三壮。

治股膝骨行痠痛。

转筋骨痛。

公孙(灵枢)在本节后一寸。

核骨下。

针灸同上。

治足跗不仁。

心痛。

胃脘痛。

下血。

脱肛。

○商丘(灵枢)在内踝下。

微前陷中。

前有中封。

后有照海。

此穴居中。

针灸同上。

治足跗肿痛。

小儿脚弱。

○三阴交(甲乙)在内踝上三寸。

针灸同上。

治妇人诸疾。

偏坠。

木肾。

妊娠不可刺。

切能落死胎。

(古人有此事耶。

予不敢信也)。

○漏谷(甲乙)在踝上六寸。

针灸同上。

治膝痹痃癖。

心腹满。

失精。

湿痹不能久立。

○地机(甲乙)

在膝下五寸。

针灸同上。

治水肿不食。

小便不利。

○阴陵泉(素问)在内辅骨下。

针一寸。

灸七七壮。

治气淋腰痛。

霍乱。

疝瘕。

善下逆气。

太乙歌云。

肠中切痛。

阴陵调。

○血海(甲乙)在膝髌上内廉。

白肉际。

二寸中。

针五分。

灸五壮。

治漏下恶血。

月事不调。

腹痛带下。

小便遗失。

○箕门(甲乙)在血海上六寸。

两筋间。

直五里下。

针五分。

灸三壮。

治淋遗溺。

鼠溪肿痛。

小便不通。

按专治转筋痛不可忍。

针一寸久留之。

○冲门(甲乙)在大横下五寸。

横骨端。

去中行三寸余。

针五分。

灸五壮。

治滛濼阴疝中寒。

积聚。

难乳子。

癎。

奔豚气上冲心不得息。

○府舍(甲乙)在腹结下三寸。

冲门上七分。

针八分。

灸五壮。

治厥气霍乱。

大便难。

腹满。

积聚。

 㿉 疝。

○腹结(甲乙)在大横下一寸三分。

针灸同前。

治泻利心痛。

脚气如腹。

癓瘕。

绕脐绞痛。

○大横(甲乙)平脐稍高。

或曰。

腹哀下三寸。

针灸同前。

治洞泻。

大风。

逆气。

多寒。

善悲。

九疝。

大便秘鞭。

○腹哀(甲乙)在中脘傍四寸。

大横上三寸。

针灸同前。

治寒中食不化。

癓瘕腹痛。

○食窦(甲乙)在天溪下一寸六分。

针入一分。

灸三壮。

治胸痛满。

咳逆。

○天溪(甲乙)在胃乡下一寸六分。

针灸同前。

治胃肋痛。

咳逆。

妇人乳肿。

○胃乡(甲乙)在周荣下一寸六分。

针灸治同前。

一云治转筋。

○周荣(甲乙)在中府下一寸六分。

针灸治同前。

○大包(灵枢)在渊腋下三寸。

九肋间。

从周荣斜下行。

出章门上三寸。

针灸同前。

治腹有大气。

胃肋痛。

腹满。

转筋。

手少阴心经凡九穴左右合十八穴。

极泉青灵少海灵道通里阴郄神门少府少冲

极泉(甲乙)在腋下经近胃筋间。

动脉陷中。

针三分。

灸七壮。

治胃肋痛。

专治狐臭。

以三棱针微泻其血。

○青灵(明堂灸经)在肘上三寸。

针三分。

灸三壮。

治肩臑肘臂不仁。

○少海(甲乙)在肘大骨內廉。

去肘端五分。

针三分。

灸三壮。

治同前。

千金云主腋下累历。

一云之肘臂隐痛。

○灵道(甲乙)在掌后一寸半。

针三分。

灸三壮。

治肘挛。

心痛。

干呕。

暴瘖。

○通里(灵枢)在腕后一寸。

针三分。

灸三壮。

治面热。

喉痹。

肘臂痛。

○阴郄(甲乙)

在掌后五分动脉。

针灸同前。

○神门(素问)。

在掌后锐骨端动脉。

针灸治同前。

按人或寸口脉微。

而神门之脉隆起者。

非病脉也。

如妇人妊与不妊。

此脉常动。

○少府(甲乙)在小指本节后直劳宫。

针二分。

灸三壮。

治臂痠。

肘挛。

阴挺。

阴痒。

中风手臂不举。

○少冲(甲乙)在小指内侧。

去爪甲一分。

针一分。

灸三壮。

治心火炎上。

眼赤。

呕吐微泻其血。

手太阳小肠经凡一十九穴左右合三十八穴

少泽前谷后溪腕骨阳谷养老支正小海肩贞臑俞天宗秉风曲垣肩外肩中俞天窗天容颧髎听宫

少泽(灵枢)在小指外侧。

去爪甲一分。

针一分。

灸三壮。

治目翳微出血。

手足五指头穴。

並中风半身不随。

左取左,右取右。

不缪刺。

一起取之。

不单取。

○前谷(同上)在小指外侧本节前陷中。

针灸同前。

与后溪同治指痛。

耳鸣。

小儿鼻塞不利。

○后溪(同上)在本节后在,针灸同前。

或云治胃满。

癫痫。

五指尽痛。

○腕骨(同上)在手外侧腕骨前。

针二分。

灸三壮。

治腕痛不仁。

肘臂不得屈伸。

狂惕。

偏枯。

○阳谷(同上)在外侧腕中锐骨下。

针灸治同前。

灸耳鸣七壮。

○养老(甲乙)在踝骨上一空。

针灸同前。

治肩臂痠痛○支正(灵枢)在腕后五寸。

针五分。

灸三壮。

治肘挛不仁。

五劳。

目眩。

○小海(同上)在肘大骨外。

按经筋篇云。

手大肠之筋。

起于小指之上。

应小指之上。

入结于腋下。

针灸同前。

治手臂不仁。

肘腋肿痛。

○肩贞(素问)在肩曲胛下。

两骨解间。

肩髃后。

针七分。

灸三壮。

至七七壮。

治肘臂疼痛。

不得举。

风痹缺盆中痛。

○臑俞(甲乙)在肩髎后。

大骨下。

针八分。

灸三壮。

治肩如拔。

臑似折。

按臑俞天宗秉风曲垣肩外肩中六穴。

专治中风半身不遂。

肩臂不举者。

俗称寿命痛者。

亦治。

○天宗(甲乙)在天髎外。

肩上小髃骨后。

针五分。

灸五壮。

○曲垣(甲乙)在肩中央曲胛陷中。

针一寸,以至骨为度。

灸三壮。

○肩外俞(甲乙)在肩胛上廉。

去脊三寸。

与大椎平。

针六分。

灸三壮。

治肩胛痛。

周痹。

挛急。

诸疾。

○肩中俞

(甲乙)在肩胛内廉。

去大椎旁二寸。

针五分。

灸十壮。

治咳嗽。

唾中血。

目暗。

○天窗(素问)在颈大筋前。

曲颊下。

扶突后动脉。

针三分。

灸三壮。

治颊肿。

喉中痛。

齿噤。

耳聋。

肩痛引项。

千金云。

狂邪鬼语。

灸九壮。

○天容(灵枢)在耳下曲颊后。

针一寸。

灸三壮。

治癭气。

呕吐。

嗌痛颔肿。

○颧髎(甲乙)在面鸠骨下廉。

锐骨端。

针三分。

治上齿龋痛。

出页瘇目黄。

○听宫(甲乙)在耳中珠子上。

针三分。

灸三壮。

治耳内蝉鸣。

耳聋。

足太阳膀胱经穴凡六十三穴左右合百二十六穴

睛明、攒竹、眉冲、曲差、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玉枕、天柱、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阳、承扶、殷门、浮郄、委阳、委中、附分、魄户、膏肓俞、神堂、譩譆、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合阳、承筋、承山、飞扬、跗阳、昆仑、仆参、申脉、金门、京骨、束骨、足通谷、至阴

睛明(甲乙)在目内眦外一分。

针三分。

治目疾。

○攒竹(甲乙)一名眉本。

(出素问)在眉头陷中。

针三分。

不可久留。

宜以细三棱针刺之。

宣泄热气。

三度刺。

目大明。

○曲差(甲乙)在神庭旁一寸半。

针二分。

灸三五壮。

治头痛鼻塞。

按以曲差天柱耳穴为前后发际。

○五处(甲乙)在入发一寸。

上星旁一寸半。

针三分。

灸三壮。

治目不明。

头风。

瘈瘲。

○承光(甲乙)在五处后二寸。

针三分。

灸三壮。

(此穴铜人禁灸。

不从。

素问热刺论王永会注云。

可灸三壮)。

治同前。

○通天(甲乙)在承光后。

一寸半。

针三分。

灸三壮。

治伤寒。

头目疼痛。

衂血。

○络却(甲乙)在玉枕上一寸半。

针三分。

灸三壮。

治头旋耳鸣。

○玉枕

(甲乙)在络却后挟脑户傍。

一寸三分。

枕骨上陷中。

按释骨曰,颠之后横骨起者。

曰头横骨。

曰枕骨其两傍尤起者。

曰玉枕骨。

此穴在此骨罅中。

针三分。

灸三壮。

目似脱。

项似拔。

头旋脑痛。

妇人血晕。

○天柱(素问)在项后大筋外发际。

去中行一寸三分。

针五分。

灸三壮。

治伤寒汗不出。

目瞑头痛。

肩项强急。

灵枢口问篇曰。

泣出。

刺天柱。

素问刺热论曰。

热病始于头者。

刺项太阳。

而汗出止。

○大椎(素问)在项后第一椎下。

挟脊两傍各一寸半。

(下至膀胱俞皆同)。

刺三分。

灸七七壮治伤寒汗不出。

筋挛瘈瘲。

水热穴论曰。

大椎。

膺俞。

缺盆。

背俞。

此八者。

以泻胸中之热也。

膺俞者。

中府穴。

背俞风门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