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首古诗阅读复习纲要修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505756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121 大小:144.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十四首古诗阅读复习纲要修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三十四首古诗阅读复习纲要修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三十四首古诗阅读复习纲要修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三十四首古诗阅读复习纲要修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1页
三十四首古诗阅读复习纲要修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十四首古诗阅读复习纲要修改.docx

《三十四首古诗阅读复习纲要修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十四首古诗阅读复习纲要修改.docx(1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十四首古诗阅读复习纲要修改.docx

三十四首古诗阅读复习纲要修改

一、古诗阅读篇目

1、《观沧海》(七上)

2、《次北固山下》(七上)

3、《钱塘湖春行》(七上)

4、《天净沙·秋思》(七上)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七上)

6、《夜雨寄北》(李商隐)(七上)

7、《泊秦淮》(杜牧)(七上)

8、《浣溪沙》(晏殊)(七上)

9、《望岳》(八上)

10、《春望》(八上)

11、《使至塞上》(八上)

12、《游山西村》(陆游)(八上)

1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八下)

14、《赤壁》(八下)

15、《过零丁洋》(八下)

16、《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八下)

17、《山坡羊·潼关怀古》(八下)

18、《饮酒》(八下)

19、《行路难》(八下)

2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下)

2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八下)

22、《己亥杂诗》(八下)

2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八下)

2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八下)

25、《无题》(李商隐)(八下)

26、《相见欢》(李煜)(八下)

27、《登飞来峰》(王安石)(八下)

28、《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九上)

29、《江城子·密州出猎》(九上)

30、《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九上)

31、《观刈麦》(白居易)(九上)

32、《关雎》(九下)

33、《蒹葭》(九下)

34、〈雁门太守行〉(九下)

(一)观沧海

东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一、文常、

本诗体裁_________,选自______________,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

作者是________末年________家、军事家、诗人___________。

他的诗以___________见称。

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龟虽寿》中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作者简介。

曹操,字孟德,乳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曹操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官宦家庭。

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军事著作和《蒿里行》、《观沧海》、《短歌行》、《苦寒行》、《碣石篇》、《龟虽寿》等不朽诗篇。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年轻时期的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所以社会上没有人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梁国的桥玄等人认为他不平凡,桥玄对曹操说:

“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南阳何颙对他说:

“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许劭,字子将,以知人著称,他也曾对曹操说过:

“君清平之能臣,乱世之英雄”(此据《后汉书·许劭传》,孙盛《异同杂语》及《三国演义》中作“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也。

”)

三、写作背景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

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四、本诗押_____韵,韵脚有________________。

(i峙起里志)

五、节奏划分。

2/2

六、加点字解释。

碣石_________澹澹_________竦峙___________星汉________

幸_____至________

(山名水波荡漾的样子高高地挺立。

竦,高。

峙,挺立银河庆幸极点)

七、参考翻译。

东征时,我登上碣石山,眺望那苍茫的大海。

海水起伏动荡,山岛高高地挺立。

岛上树木葱茏苍翠,百草丰美茂盛。

秋风飒飒吹来,树木簌簌作响,海上波涛万顷,汹涌澎湃。

日月的运行好像都出于大海的吞吐之中,星汉的辉煌灿烂,仿佛都闪耀于大海的胸怀之间。

(真是)好极了,让我用诗歌来抒发我的壮志吧。

八、赏析。

第1、2句:

交代登临地点和目的,起笔即见作者的豪情勃发。

“观”字统领全诗。

以下写观海所见。

第3、4句:

写全景。

渲染大海苍茫动荡的气势。

(暗含惊讶赞美之情)

第5、6句:

描绘出岛上草木欣欣向荣的长势,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

第7、8句:

写大海的动态景观,海上风大浪大,声势令人惊心动魄,耳边似乎有秋风呼啸之声,惊涛拍岸之声。

表现出大海的壮阔气势。

(3—8句是实景,写海水和山岛的形象)

第9—12句:

(虚景)诗人运用奇特的想象,描绘出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日月的运行好像从大海里升起又落到大海里,灿烂的银河斜贯天空,那遥远的一端伸向大海,好像发源于大海,日月的运行都离不开大海的怀抱,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最后两句:

全诗结尾,抒发了诗人极其喜悦的心情。

九、主旨。

通过描绘大海辽阔雄壮、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出诗人开阔博大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全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及远大抱负。

十、写作特点。

1、情景交融2、虚实相映3、气魄雄伟,风格刚健,语言质朴。

十一、中考链接。

1、“澹澹”是形容____________的样子,“竦峙”是写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

“丛生”、“丰茂”给人以__________________的感受。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

A.日月星辰好像在沧海中运行。

B.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

C.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_____”字统领全篇的写景。

写景的句子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_________,次写海面上的__________,最后写天空中__________。

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_____________。

4、这首诗的主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全诗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登临的地点(碣石山)和目的(观沧海)。

“观沧海”为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皆为观海所见。

B.“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形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

C.“日月之行”到“若出其里”写诗人通过眼前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D.最后两句是合乐时加的、是乐曲的终止句,一般跟诗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6、结合本课以及你所学的历史和课外阅读,谈谈你个人对作者曹操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水波动荡山岛巍然屹立生机蓬勃2、C

3、观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百草秋风洪波日月星辰海水呈青苍色

4、通过勾画大海的壮观景色,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5、C

6、有雄心壮志和远大抱负,有博大胸襟。

(二)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一、体裁_________,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__。

选自___________。

“次”意为________。

(五律唐王湾《全唐诗》停泊)

二、作者简介。

王湾,唐代诗人。

洛阳人。

先天(唐玄宗年号)进士,官洛阳尉。

曾往来于吴、楚间。

多有著述。

开元(唐玄宗年号)中卒。

《全唐诗》存其诗十首。

三、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在一年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有感而作的。

四、本诗押____韵,韵脚是___________。

(an前悬年边)

五、节奏划分。

2/3

六、解释加点的字。

客路__________残夜_________(旅途夜将尽未尽的时候)

七、参考翻译。

旅途经过青山之外,乘船在绿水之中前行。

(羁旅天涯的漫漫征途远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中逐浪向前。

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江面宽阔,风平浪静,一片白帆高高悬挂。

(奔涌的江潮,使两岸顿时显得更加开阔,晚风顺江吹来,鼓满了高悬的船帆)

残夜还未消退,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面上已散发出春天的气息。

(夜色将尽,晨曦微露,一轮红日从大海上冉冉升起,严冬未尽,可江南的春天却已悄悄的来临。

家乡的音讯什么时候能到达呢?

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给家乡捎的书信怎样才能转达呢?

北归的大雁啊,烦劳你捎回我的家乡洛阳吧。

八、赏析。

1、2句:

写旅途所见大江两岸景色。

(写诗人到达北固山所见景色:

青山、绿水。

)“客路”点明自己是客游在外。

3、4句:

写江中景色。

以江面之阔映衬一帆之孤。

展现了长江雄伟壮观的画面,从而表达了诗人热爱江南山水的思想感情。

5、6句:

由江上观日出起兴,引发出无限感慨。

诗人把“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和“入”突出江南春来早的特征,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感,表达出诗人滞留异地的思乡之情。

这一联妙在不仅描写景物入神,而且富于生活哲理:

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之中,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表现出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

7、8句:

用归雁捎书寄托情思,表达了客子怀念家乡的深情。

诗人远行在外,漂泊异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乡洛阳呢?

还是托付在春光中北归的鸿雁替自己问候洛阳的家人吧。

九、主旨。

写诗人沿长江往东,泊舟北固山下,见江南残冬风光而产生了思乡之情,既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胸怀。

十、写作特点。

寓情于景、景中蕴含哲理。

十一、中考链接。

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

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

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

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3、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的大意。

5.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与字里行间。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时候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思愁绪。

6.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客路”即“旅途”。

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

“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7.(2003年河南省题)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答案:

1、A2、C

3、示例:

江水浩淼,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

顺和的江风中,一叶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广阔无边的江天上。

4、在残夜未尽将尽之时,一轮红日正在从海上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

(海日升于残夜将驱走黑暗,春意闯入旧年将驱走严冬。

)(大意相近即可)5、A6、D7、思念故乡

(三)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一、这首诗体裁属,作者是_____代大诗人______,字________,

晚年又叫_______居士。

选自__________________。

代表作品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钱塘湖,即________。

(七律、唐白居易乐天香山《白氏长庆集》《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赋得古原草送别》西湖)

二、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7)年),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三、创作背景

822年(长庆二年)七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的刺史,825年(宝历元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应当写于长庆三、四年间的春天。

四、本诗押_____韵,韵脚是:

____________。

(i韵低泥蹄堤)

五、节奏划分:

孤山/寺北/贾亭西

六、解释加点字意思。

(1)暖树:

____________

(2)不足:

_________(3)渐:

___________

(向阳的树不够逐渐、慢慢)

七、参考翻译:

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面,西湖上春水漫漫,白云低垂,仿佛濯足湖中。

几处早来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枝头,不知哪家新来的燕子在忙着衔泥筑巢。

芬芳的野花四处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新长出的小草刚刚没过马蹄。

我最爱的是湖东那走不完,看不够,掩映于绿杨浓阴里的白沙堤。

八、赏析

首联:

交待春游起点,描写湖上春来水涨、白云低垂的美好风光。

“初平”写出春水漾满湖堤,“云脚低”写出远望白云朵朵,似与湖水相接,描绘了一幅开阔、明朗的春天图景。

颔联:

这两句是近景,从仰视角度写禽鸟争春,通过“争”“啄”两个动词,写出早春到来时的一派生机。

呈现出一种动态美。

颈联:

写近景,写花草缤纷的早春美景,表现人们骑马游春的陶醉感。

尾联:

写湖东的白沙堤美不胜收,诗人完全陶醉于美景,以至于流连忘返。

九、主旨:

本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大好春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十、写作特点:

全诗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

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选取典型景物,如“莺、燕、花、草”,抓住景物特征,突出早春勃勃生机,用词准确,富有表现力,整首诗风格清新明快。

十一、中考链接:

(一)、哪些地方看出来这首诗写的是早春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对这首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的是刚刚披上春装的钱塘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钱塘湖美丽春光的喜爱。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词语,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把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如阴的白沙提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感叹。

(五)(2010年·云南红河)

1.诗中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___。

(1分)

2.请选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

C.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六)(2010年·河北28中模拟)

1.用“/”划分诗句节奏。

(每句只划一处)(2分)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下列是对这首诗《钱塘湖春行》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是()(2分)

A、这首诗是歌咏西湖风光的诗,兴趣不在于介绍某一景物,而是从总体着眼,描绘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

B、诗人选取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的写法,中间四句写莺、燕、写花、草、先动物、后植物,写足春色。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渐欲”“才能”两个词语更是富于动态地表现着“乱花”“浅草”的勃勃生机。

D、描写“最爱”的湖东的白沙堤,诗人则用最准确最具表现力的词语着力加以渲染,把“绿杨阴里”的美景描绘得栩栩如生,真切动人,历历如在眼前。

(七)“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除了描绘出______________

的景象之外,还间接地记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

(八)

1、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4、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

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2011河北承德)

1.这首诗的作者是,诗中他最迷恋“”这一景致。

(1分)

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2分)

答: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答:

(十)(2011年湖南省岳阳市)

1.本诗以“_____”这一个字为构思脉络,以“_____”这一个词突出表达诗人的思想情感。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这两句是如何表达初春特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三)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四)C(五)1、最爱2、C

(六)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2、D

(七)钱塘湖初春在湖边骑马春行(八)1、D

2、开放题。

例:

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3、C

4、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

(九)

1.白居易绿杨阴里白沙堤

2.抓住景物特征描写1分,语言流畅优美1分。

示例:

有几处早来的黄莺,争先恐后地飞来向阳的枝头地唱歌啼鸣;不知是哪家新来的燕子,又在湖边不停地衔泥筑巢。

3.示例:

通过描写西湖蓬蓬勃勃的春意,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景色无比赞美和喜爱之情。

(十)1、行最爱

2、①这句话选取了“早莺、暖树、新燕、春泥”等富有代表性的景物。

(1分)②抓住了“争”“啄”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并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

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1分)

 

(四)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一、体裁:

________,作者是_____代著名戏曲家_________。

“天净沙”是_______。

“秋思”是__________。

(散曲中的小令元马致远曲牌名题目)

二、作者简介。

马致远(约1250-1321至1324间),字千里,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

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代表作《汉宫秋》、《青衫泪》。

三、创作背景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

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

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

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四、本文押______韵,韵脚是________。

(a韵鸦家马下涯)

五、节奏划分:

断肠人/在天涯

六、解释加点字:

昏鸦:

____________(黄昏时的乌鸦)

七、参考翻译:

黄昏中,归巢的乌鸦落在绕满枯藤的老树上,

小桥旁潺潺的流水映出几处人家,

荒凉的古道上,萧瑟秋风里走着一匹瘦马,

太阳就要从西边落下,

伤心断肠的游子漂泊在天涯。

八、赏析:

第一层:

用九个相对独立的事物构成一幅画面,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现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惆怅之情。

第二层:

点明主旨,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

九:

主旨:

表现羁旅之思。

(羁旅:

长期寄居他乡)

十、写作特点:

动与静、明与暗、背景与主体相互映衬。

如写环境的幽静用“流水”的动态与“小桥”“家”的静态相映衬;“小桥流水人家”的安适静雅与“断肠人在天涯”的沦落异乡相映衬,使断肠人更显悲愁。

一切景语皆情语。

本文除最后一句外,全都是景语,而字字都扣着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