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人教版重点文言文理解性默写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504147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初中人教版重点文言文理解性默写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初中人教版重点文言文理解性默写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初中人教版重点文言文理解性默写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初中人教版重点文言文理解性默写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初中人教版重点文言文理解性默写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初中人教版重点文言文理解性默写含答案.docx

《最新初中人教版重点文言文理解性默写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初中人教版重点文言文理解性默写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初中人教版重点文言文理解性默写含答案.docx

最新初中人教版重点文言文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古文言文重点篇目理解性默写

1、《论语十则》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

,;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来表示;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

2、《鱼我所欲也》一文体现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非独贤者有是心”中的“是心”指:

“,”。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说明人才经过艰苦磨练的作用是:

,;孟子认为“国恒亡”的依据是: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

4、《曹刿论战》中,曹刿请见鲁庄公的原因是:

,;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句子是:

,,;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

,;本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

5、《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与徐公比美的前提是:

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启发的句子:

,;,;,威王采取纳谏措施后收到效果的句子:

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

6、《出师表》中写出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的原因的句子是:

,;,;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

;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

,;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本文中的一句名言:

,;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

,;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

,,,,,;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

①;②,,,;③,。

7、《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景色优美的语句是:

,,;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

,;表现桃花源自然环境优美的语句是:

,,;表现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的语句是:

,;成语“无人问津”出自本文,其原句是:

8、《三峡》:

中突出三峡山势的雄伟竣拔的句子是,  ,描写夏天水势凶猛的句子是,。

以船行之快来突出夏季水瀑涨后江水湍急的句子是,,,;表现江水清澈的句子是,。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成功实现“蓄水315米”,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展现在世人面前,郦道元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的“,”的凄异景象一去不复返了。

其间虎啸猿啼,不难让我们想起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

9、《马说》一文主旨是:

;描写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

,;写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

;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千里被埋没的具体表现是:

,,;怀才不遇的人常慨叹的两句话是:

,。

10、《陋室铭》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写居室环境的句子是:

,;写与人交往的语句是:

,;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

,。

11、《小石潭记》中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描写潭上景物的语句是:

,,;既是描写环境又是描写心境的语句是“,”。

12、《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喜的两个四字句是:

,;表现迁客骚人以己而悲的两个四字句是:

,;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叙述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

,;文中“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与“退”分别指:

13、《醉翁亭记》中的主旨是与民同乐,在第一段就微露主旨的句子是:

,;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

,;山间朝暮之景是:

,;描绘四季之景的句子是:

(春),(夏),(秋),(冬)。

14、《爱莲说》中,点明主旨、最能概括莲高贵品质、表明作者独爱莲的句子是:

,;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

,;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

,。

15、《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光的句子是:

,;《记承天寺夜游》中最能表达作者流露出的超然物外、旷达乐观态度的诗句是,,。

16、《送东阳马生序》统领全文的词是;最能表现作者幼时抄书之苦的是,,,;作者趋百里之外求学的原因是,;作者为什么对“同舍生”的优越条件毫无羡慕之意:

,。

参考答案: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舍生而取义者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3、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视其辙乱,望其旗靡;一鼓作气。

5、形貌昳丽;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门庭若市;时时而间进;虽欲言,无可进者。

6、亲贤臣,远小人;亲小人,远贤臣;不宜妄自菲薄;亲贤臣,远小人;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

7、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后遂无问津者。

8、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9、其真不知马也;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策之不能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0、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1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13、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14、莲,花之君子者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6、嗜学;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论语》

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⑦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桃花源记》

(1)本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髻。

并怡然自乐。

(5)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

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髻。

并怡然自乐。

(6)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

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

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陋室铭》

①《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③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④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⑤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⑥《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

孔子云:

何陋之有?

⑦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⑧《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爱莲说》

①周敦颐《爱莲说》:

咏莲名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③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④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⑤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⑥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香远益清。

 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

莲,花之君子者也。

⑦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三峡》

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写山高峻的句子: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写夏水的句子:

(1)写水势凶险的句子: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写水流湍急的句子: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5)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6)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7)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引用渔歌作用:

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季肃杀、凄凉气氛)

《记承天寺夜游》

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

2、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主旨句)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

(旷达胸怀)

(1)贬谪悲凉。

(2)人生感慨。

(3)赏月喜悦;(4)漫步悠闲。

《岳阳楼记》

①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是: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②作者写本文的原因是:

属予作文以记之。

③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④前人之述备矣中“前人之述”指:

唐贤今人诗赋。

⑤“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有两种:

悲和喜;作者认为览物之情应该是: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⑥登斯楼也中的“斯楼”是指“岳阳楼”。

⑦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

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⑧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之为”是指:

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

⑨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

居庙堂之高;“退”指:

处江湖之远。

⑩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亦忧”指: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亦忧”指: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⑾、本文中能表现作者阔大胸襟的句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⑿、本文中能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⒀、句子“微斯人,吾谁与归”中“斯人”是指:

古仁人。

⒁、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⒂、《岳阳楼记》中最能表达作者政治见解的句子是: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⒃、“迁客骚人”抒发“览物之情”的句子有:

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

《醉翁亭记》

文章的名句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①醉翁亭命名的缘由是: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②、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句子是: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③、写山间早晨景色的句子是:

日出而林霏开;④、写山间傍晚景色的句子是:

云归而岩穴暝;

⑤、写春景的句子是:

野芳发而幽香;⑥、写夏景的句子是:

佳木秀而繁阴;

⑦、写秋景的句子是:

风霜高洁;⑧、写冬景的句子是:

水落而石出者;

⑨、第三段写游琅琊山的情形,一共写了四个场面:

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

⑩、表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⑾、表现禽鸟乐的句子是: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⑿、照应“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的句子是: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⒀、从句子“水落而石出者”中找出一个成语:

水落石出。

⒁、“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

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⒂、太守之乐其乐中的太守的“乐”是指什么?

“寄情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之乐。

⒃、对联:

欧阳修与百姓同乐,范仲淹以天下为忧。

《出师表》

(1)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

不宜妄自菲薄;

(3)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4)《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

"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5)《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6)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7)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8)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

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

(或:

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9)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

亲贤臣,远小人(或:

亲贤远佞)。

(10)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1)《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2)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出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心态的句子是: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4)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5)通过对比写出先后汉兴隆及衰败原因的句子是: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2002年河北省中考填空题)

(16)诸葛亮在刘备几乎全军覆没的处境下,出任军师,追随刘备创业。

他在《出师表》中写到: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7)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追言白帝城托孤之事,交代此次出师的历史根源及思想基础的语句是: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8)严明赏罚的句子是: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9)诸葛亮《出师表》中写作者回忆先帝不惜降低身份拜访自己的句子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由本文叙述某件事概括而来的成语是:

三顾茅庐,本文中作者认为西汉所以兴隆的原因是:

亲贤臣,远小人。

文中高度概括郭攸之、费袆、董允等人的语句是: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的最重要的一条建议是:

亲贤远佞。

1、写尽作者一生的句子: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后汉倾颓的原因: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4、诸葛亮的三条建议:

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妄。

5、诸葛亮的政治愿望:

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6、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不利的客观条件是: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7、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8、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9、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10、第七段中“大事”具体指什么?

用文中的话回答“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文章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中心论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第一段承上启下的句子: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其中“是人”指上述六人和与此相似的其他人。

(3)第二段讲客观条件对造就人才的作用,阐述的道理是:

成就大业,必须先经受苦难磨练。

其中阐述在思想上磨练的句子是:

苦其心志。

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是: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行为。

在生活上经受磨练的句子: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其结果才能动心忍性,(受磨练的益处)曾益其所不能。

(4)第三段讲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即:

困境能激发人的斗志

写人心理状态的变化,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写人面部表情的变化。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5)第三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经受磨练的好处,从正面讲磨练激发人斗志(个人)。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从反面提示国家灭亡的原因: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6)孟子对治理国家提出的论断是: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认为国家要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

《鱼我所欲也》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

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开头以"鱼"和"熊掌"为喻,巧妙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请写出原句: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3)《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

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5)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6)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7)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8)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9)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曹刿论战》

1、《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

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4、本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

一鼓作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