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方言土话.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503473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198.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舟山方言土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舟山方言土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舟山方言土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舟山方言土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舟山方言土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舟山方言土话.docx

《舟山方言土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舟山方言土话.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舟山方言土话.docx

舟山方言土话

 舟山方言土话

 舟山话也叫舟山咸话,这“咸话”两字并不是“闲话”的错别字。

因为“闲话”的意思是:

“闲暇无事,随便聊聊”。

而“咸话”的“咸”,是甜、酸、苦、辣、咸五味中的一种,淡就是淡而无味,那么“咸”就是有滋有味了。

“咸话”,就是沿海居民讲的有滋味、颇有风趣的一种语言。

    头脑头脑:

在舟山方言里作“领导”解。

旧时常用于低档次的职业,如“水手头脑”、“生活头脑”(老轨);饭师傅也可以有“头脑”,即现在的炊事班长。

它等于“十里洋场”的“领班”职务。

甚至乞丐也有“头脑”,叫“讨饭头脑”。

但如果把头脑两字拆开,前面再加上修饰词,往往指的是某一种人,如:

滑头滑脑、呆头呆脑、贼头狗脑、满头满脑、独头独脑、寿头寿脑等等。

这些“某头某脑”,即丰富多彩又生动形象,不用说是初来舟山的人,即使是土生土长的舟山人也未必不会被它们弄得“晕头晕脑”。

    孙山、阿菊话“孙山””,使劲、尽力,含拼命的意思。

例句有:

我孙山吃。

“阿菊话”,听说,据说的意思,多用于反问句中。

例句有:

阿菊话侬考上了?

(听说你考上了?

    “暗枪”和“天平”“暗枪”这两个字,在普通话里既没有相应的字,也没有类似的词。

舟山话里和它意思差不多的词,叫“天平”,或“天的斯平”。

“平”字还好解释,这个“天”字却只能够从舟山的方言中寻找它的渊源,天谐音为体,似与“妥贴”有关,谓细腻,光滑,无褶皱。

在舟山,几乎所有用得到“暗枪”的地方,都可以用“天平”或“天的斯平”代替。

比如我们说,这个人散步散散,“暗枪”一样;这个人老酒吃吃,做人“天的斯平”。

我体会两者的细微区别,“暗枪”一词的指向,似乎更注重举手投足之间体现出来的那种闲适之感,犹言惬意,潇洒。

“天平”或“天的斯平”,有点生活安定富足,无后顾之忧的意思。

因此我们经常要在它的前面加上“做人”两字。

但也不尽然,我们照样说,做人“暗枪”一样,老酒杯端的“天平”。

 

    “抬城隍”常见舟山人批评他人,有“抬城隍”一词,意思是乱起哄,乱玩闹。

其实“抬城隍”这个词是有来历的。

旧俗谓农历七月半是鬼节,定海城关居民每逢此日,即往城隍庙抢抬菩萨,应为传说城隍菩萨要出巡到城外同归城墓地附近审理冤魂枉鬼。

有人扮衙役解差,压着身穿红色囚衣、胸前挂木制手铐的扮鬼者,还有肃静、回避木牌及仪仗旗帜等,旗锣开道,鼓乐随后。

八人大轿哄抬城隍菩萨去同归城。

末时出发,到戌时抬回。

当菩萨抬回时,众居民关门落闩,唯恐招惹跟着菩萨而来的怨死鬼魂。

迷信说法,抢抬菩萨可以延年益寿,销灾纳福,所以大家纷纷哄抢,嘻嘻哈哈,声音嘈杂。

如今常说的“抬城隍”,即典出与此。

西瓜皮溜跌 定海俗话是指一不小心踩上溜滑的西瓜皮,就要仰天掼一跌。

也指做人办事要脚踏实地,否则要西瓜皮溜跌了。

    水门汀磕煞 系从上海舶来之“洋泾浜”加方言而成。

清末民国初期,舟山与上海来往日趋频繁,特别是旅沪经商和作“大包作”的一些舟山人,带回了“洋泾浜”沪语。

        水门汀在洋泾浜语中是指水泥(英文cement),如水门汀地面、水门汀桥、水门汀路面等水门汀地面打磨得细洁平整后,溜滑溜滑的,人在上面走路,一不小心当然要磕煞了。

    铜钿老头 舟山俗话中的“铜钿老头”,是指对人对己都比较小气者。

这种人平时好的东西舍不得吃,好的衣服舍不得穿。

纵有万贯家财,宁可粗茶淡饭果腹,宁可粗布旧袄度身。

要想从他手中扣出一分铜钿,是十分不易的。

“铜钿老头”更甚者爱财如命,一毛不拔,一个铜板在他的眼中看得比磨盘大,一个铜钿分八瓣,一个卵黄掐到天亮。

如外国文学名著《欧也妮·葛朗台》,对人(包括对自己的女儿)可以说是吝啬到了极点。

还有一句俗话叫“沥狗屎”,指那种爱占小便宜,专门想法设法算计别人钱财的人。

到东到西揩白油吃白食,脸皮老老肚皮饱饱,也不怕霉头出到外国去。

如“侬人介沥狗屎,每日只想吃白食。

”蝎螫 蝎,尾刺有毒腺;蝎螫,蜂、蝎刺人。

蝎虽是小动物,刺人的动作却不含糊,既快又准。

在舟山方言里,蝎螫只有魄力,能担当,动作马力,说话尖刻的女子。

如:

“这女人生得一副蝎螫相。

”“该男人做事体蛮蝎螫。

    眼睛地牌一样 地牌是赌具的一种符号,竖放为上下两点,横放为左右两点。

舟山方言“眼睛地牌一样”去后者:

两眼圆瞪,一眨也不眨,分明是被猝发的事惊呆了。

    应螯钳 螯钳,蟹之大足,开合如钳。

舟山方言里是只手足不灵活,说话不流畅,或技术操作不熟练之意。

    柜台狮子 旧社会经济衰退,市场不景气,商店很少有生意,一些店员整天无所事事,一动不动地守在柜台前静候顾客上门,好像人家大门口的石狮子,故得此名。

此称呼具有调侃的意味,同时也隐含着人们对旧社会市场萧条、生意难做的不满。

解放后,情况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店员牗营业员牘的地位也得到提高,“柜台狮子”的称谓从此不再通行。

白脚梗 旧社会的警察被人称作“白脚梗”。

因为那时的警察穿的是黑色制服,戴的是黑色大檐帽,惟有小腿上打的裹脚是白色的,特别显眼。

那时的警察不好的居多,常常仗势欺人,对老百姓作威作福,敲诈勒索,以致老百姓在暗地里骂他们“警察烂眼白脚梗”。

似这般打着白裹脚的警察,如今在影视剧中还能看到。

    

、语法例句之一

啥人?

伢是阿三。

谁呀?

我是老三。

阿四呢?

其来格向搭一个朋友讲闲话。

老四呢?

他正在那儿跟一个朋友说着话呢。

其活(还)呒没讲完鞋?

他还没有说完吗?

活呒没。

侬方再等一上就好讲完。

还没有。

大约(恐怕)再等一会儿就说完了。

其讲当马就去,咋会介半日(热)活(还)来屋里啦?

他说马上就走,怎么这半天了还在家里呢?

侬搭阿里去?

伢搭城里去。

你到哪儿去?

我到城里去。

来格眼,勿来堂眼。

在那儿,不在这儿。

勿是介做,是要格貌做。

不是那么做,是要这么做。

鞋文介多,只要介观就好。

用不着那么多,只要这么多就够了。

堂个大,该(这)个小,该两个阿里一个好眼呢?

这个大,那个小,这两个哪一个好一点儿呢?

堂个比该个好。

这个比那个好。

堂眼房子活(还)是该向眼房子好。

这些房子不如那些房子好。

格句话用定海话咋讲讲?

这句话用定海话怎么说?

其今年几岁?

他今年多大岁数?

侬方有三十来岁。

大概有三十来岁罢。

格个东西有多少重鞋?

这个东西有多重呢?

有五十斤重啦。

有五十斤重呢。

侬讲勒交关好,侬还会讲眼啥啦?

你说得很好,你还会说点什么呢?

伢嘴巴笨猛,伢讲其勿过。

我嘴笨,我说不过他。

讲勒一遍,又讲勒一遍。

说了一遍,又说了一遍。

请侬再讲一遍!

请你再说一遍。

格上还蛮早,停一上再去。

现在还早呢,等一会儿再去吧。

吃(缺)勒饭再去好伐?

吃了饭再去好吗?

慢慢叫吃嘛!

鞋文急煞!

慢慢儿吃啊!

不要急!

坐勒吃比立勒吃好眼。

坐着吃比站着吃好些。

堂个好吃,格向一个吃勿来。

这个吃得,那个吃不得。

其饭吃过,侬吃过伐?

他吃了饭了,你吃了没有呢?

其上海去过,我呒没去过。

他去过上海,我没有去过。

来熏熏开(看),格朵花香勿香?

来闻闻这朵花香不香。

香猛是伐?

香得很,是不是?

拨我一本书。

给我一本书。

伢实在呒没书啦!

我实在没有书啊!

侬搭其讲。

你告诉他。

或你告诉他。

好好娘叫走。

好好儿地走。

当心跌落去爬也爬勿上来!

小心跌下去爬也爬不上来!

吃烟或是吃茶统勿好。

吸烟还是喝茶都不好。

烟也好,茶也好,伢统勿欢喜。

烟也好,茶也好,我都不喜欢。

随便侬去勿去,横聚伢是要去。

不管你去不去,反正我是要去的。

伢勿去弄勿来。

我非去不可。

伢是前年到北京个。

我是前年到北京的。

级密开会啥人当主席啦。

今天开会谁当主席。

侬要请伢客来。

你得请我的客了。

堂本是其格书,该本是其阿哥格(个)。

这是他的书,那一本是他哥哥的。

对去对讲。

一边走一边说。

看书个看书,看报个看报,写字个写字。

看书的看书,看报的看报,写字的写字。

越走越远,越讲越多。

越走越远,越说越多。

侬姓啥?

伢姓王。

您贵姓?

我姓王。

侬姓王,伢也姓王,阿拉两个人统姓王。

你姓王,我也姓王,咱们两个人都姓王。

侬先去,阿拉等一上再去。

你先去吧,我们等一会儿再去。

伢搭侬聚同队去。

我跟你一块儿去。

二、语法例句之二

上末侬去过伐?

昨天你去了没有?

天要晴雷。

要天晴了。

天要好雷。

天要好了。

门口立勒一堆人。

门口站着一群人。

阿拉要做生活。

我们要干活儿了。

读书个是阿哥,来屋里个是阿弟。

读书的是哥哥,在家里的是弟弟。

限早有勒做,呒没吃。

以前有得做,没得吃。

格上有勒做,也有勒吃。

现在有得做,也有得吃。

该些(星)果子好吃伐?

这些果子吃得吃不得?

其交关忙,忙勒连吃饭也忘记。

他忙得很,忙得连饭也忘记吃了。

对其勿住(起)。

对不起他。

交待其勿过。

对不起他。

其晓得伐?

他知道吗?

其晓得勿晓得?

他知道不知道?

其勿晓得,伢晓得。

他不知道,我知道。

该个呒没堂个好。

那个没有这个好。

级密比上末好交关。

今天比昨天好多了。

该个搭该个一样大。

这个跟那个一样大。

堂个搭该个一样大。

这个跟那个一样大。

上末天家热猛。

昨天天气热得很。

前末冷足雷。

前天冷极了。

伢活即来。

我刚来。

扣扣好十快洋钿。

刚好十元钱。

只吃米,勿吃面。

净吃米,不吃面。

天侬方要落雨搭。

天恐怕要下雨了。

茶杯拨其敲碎。

茶杯被他打破了。

其拨疯狗咬勒一口。

他被疯狗咬了一口。

掼勒水里。

扔在水里。

伢来黑板登写字。

我在黑板上写字。

朝阿里走?

朝堂眼走。

往哪里走?

往这里走。

从啥辰光起?

从明朝子起。

从几时起?

从明天起。

搭大家做事体。

给大家办事。

拨我带带出就来。

让我(把信)寄出就来。

拨我吃吃好就去。

让我吃好就去。

伢戏看过。

我看过戏了。

伢看戏过。

我看过戏了。

侬先去。

你先走。

堂种米比该种米粒头大眼。

这种米比那种米粒儿大。

再买一本。

再买一本。

顶该个大。

这个最大。

顶其勿好。

他最不好。

格人好足。

这个人好极了。

其要死快。

他快要死了。

借顶雨伞拨伢。

借我一把雨伞。

足拾元洋钿拨其。

拿给他十元钱。

桌凳摆摆平!

把桌子摆平!

其拨伢钞票用。

他拿钱给我用。

阿拉对其勿住。

我们对不起他。

侬比勒其上。

你比得上他。

立勒子站着

坐勒子坐着

团堂骨气寿头骨气

甜结骨拉油结骨拉快眼大眼亮眼惬意眼闹热眼

西瓜只打只红。

西瓜个个红

甘蔗节打节甜。

轻猛轻得很红猛红得很香猛香得很

深猛深得很壮猛肥得很

软足软极了粗足粗极了

苦足苦极了气足

冷煞冷极了笨煞笨极了紧煞紧极了

难熬煞难过极了讨厌煞

凶相凶的样子

福相有福气的样子

亲热相亲热样子

高兴相高兴样子

强盗娘强盗一样

小娘娘小姑娘一样

老浓爿娘家庭妇女似的

介圆这么圆介硬这么硬介密这么密介粗糙这么粗糙介小气这么小气

雪雪白血血红墨墨黑冰冰冷

红冬冬慢吞吞冷清清甜咪咪

咋敲敲咋奔奔

"咋"是疑问代词,相当于北京话里的"怎么",常跟动词组成疑问句。

动词重叠是起强调并兼有询问某种方式的意味。

岱山方言

(2003年07月29日09:

51)

 

名  词

岱山方言

普通话(解释)

岱山方言

普通话(解释)

擂鱼

乌郎

弹胡

鲓头

海瓜子

流黄

抢蟹

呵鱼

头多人

伙将偎

洋地

逃洋

鸡屙摊

汰横头

风水

起子

饭瓜

滑子

即末

小娘婢

抱喜

两公伴

团糖

莲子

鳓鱼

河豚

弹涂鱼

小鱼干制品

彩虹明樱蛤

牡蛎

用盐水浸过的梭子蟹

魟鯆鱼

水手长

船上炊事员

渔船捕捞的区域;渔场

船渔进港

指捕捞量小且分散的区域

指海边的岩石

台风,亦指狂风暴雨的天气

镰刀

南瓜

草席

今天

小姑娘;小女孩

婴儿

两夫妻

举止轻浮,言行无分寸的妇女

卤表

拜江猪

黄婆鸡

海和尚

蛤皮

关爷蟹

毛娘

海蛤蚆

戤舵

烧盐人

洋生

谢洋

拢洋

焖头

横刀

咸齑

倭豆

蚕豆

咸早子

昼过

小弯

老人

大侮

蒲瓢

泥耙

海豚

黄姑鱼

鱼,属儒良科

蛤蜊

背壳,形似关公脸得名

贻贝

鮟鯆鱼

副船长

盐民

夏汛捕捞的季节;特指黄鱼汛

渔船结束

渔船进港

船舱盖板

砍柴刀

咸菜

蚕豆

豌豆

从前;过去

中午

小男孩

妻子

指神经不正常的人

喻指好吃懒做的人

耙复

 

 

形容词

岱山方言

普通话(解释)

岱山方言

普通话(解释)

无万

退板

的滑

结棍

调大

热白白

威敦敦

壮骨骨

透刮新鲜

腻腥捣浆

难熬百啦

斩把束齐

稳笃陆株

很多;许多

差;不好

很光滑

身体结实;办事有劲;份量重

空闲

炎热

荣肴过咸

身体结实;生活富裕

非常新鲜

非常肮脏

很不舒畅;身体很不舒适

非常整齐;整齐划

形容生活安定或办事放心

煞格

犯关

馋劲

豪梢

淡沙沙

瘦切切

清塔塔

锃刮斯亮

淡节骨勒

暗的扑弄

呆白楞顿

傍惶几躁

隐摇肃动

厉害;批评

通事容;易发愁

嘴馋

迅速;快些

咸味不足;待人冷淡

身材瘦长

很清楚;明摆着的

非常明亮;鱼货新鲜

菜肴、咸味不足

天色非常暗

迟钝,不灵活

忐忑不安

寂静

 

副    词

岱山方言

普通话(解释)

岱山方言

普通话(解释)

交关

放命

时格

不:

~笑;~走

很:

~好

很,非常

非常

经常

当忙

生三

滑即

打末致头

最:

~漂亮

马上,立即;~办

竭力

刚才

忽然;突然

 

 

代    词

岱山方言

普通话(解释)

岱山方言

普通话(解释)

阿拉

你倷

堂可

啥拉

我们

你们

这里

什么

其拉

阿里

啥人

咋貌格

他们

哪里

谁;什么人

怎样

 

 

惯用语

岱山方言

普通话(解释)

岱山方言

普通话(解释)

插蜡烛

呒趣相

摇白子

嚼麦羹

碰石岩

鬼掴过

爹头娘脚

喻指机动船因机器出故障而停航

无兴趣

喻指傻里傻气的人

比喻说话唠唠叨叨

比喻不顺心,不吉利

不修边幅;倒霉

比喻文不对题,答非所问。

呒结煞

擂倒算

困烂田

勿落直

拖牢洞

呒搭头

四阿正娘

不会当家;不会打算

比喻不怕出丑丢面子

耍无束赖

则比喻行为不正

死于狱中,比喻遇上不吉利

不好相处;说话不投机

办事完美,无可挑剔

 

 

成    语

岱山方言

普通话(解释)

岱山方言

普通话(解释)

呒数倒帐

比喻心中无数

呒帐搭算

无所谓

画乐天宫

生活富裕、美好

心广体泰

无忧无虑,心情愉快

明当响亮

不隐讳,很清楚

瀚到八采

到处都是

一时三刻

马上,立即

喂天倒地

比喻话音高,嗓音大

乌晕倒暗

指头晕

移头撼脑

好出风头,占人上风

空头拨脑

比喻没有这回事

拦言过头

多管闲事

异样刮得

言行超越常规

蛮法山起

举止粗心莽撞

花头百出

花言巧语,华而不实

牵来故对

办事不对头,说话不合情理

糊潮糊落

指责或否认别人的意见

放泼赖耍

行为放肆

油头刮脑

言行出格

希眼白起

不干脆,不爽直

脑筋鲜括括

善于用心思对付别人;异常聪明

脚娘肚当米缸

比喻能勉强糊口

插嘴鸡毛当令箭

比喻依仗权势逞威风

讨饭类勿留过夜食

比喻吃光用光

 

 

]

 

民间习谷

手工艺习俗:

各种手艺的学徒拜师之日谓起师。

学徒期中,学徒在春节、端午、中秋、重阳等节,须向师傅送礼。

若同席就餐,师傅坐上位,徒弟坐下位,且要先为师傅筛酒、盛饭。

待师傅动筷,徒弟方可吃饭;师傅放下碗筷,徒弟也得放下。

学徒期三年,学满后谓"满师"。

    

    手艺业同行间不可拆台,一个作坊只可有一个包作师傅(即"作头");被邀参加工作的师傅无论手艺多高、资格多老,须听从包作师傅调度;若东家请两个以上包作师傅作业的(即"劈作做"),两套人马互不干涉,但各显手段。

互相竞争,谓"别场"。

    各种手艺的师傅同桌吃饭,座次应是:

石匠坐上位,木匠坐东侧,泥水匠坐西侧,漆匠坐下位,并要给同桌各位筛酒。

    上述习俗大都沿传至今,但师徒同席已无严格的规矩,多可平起平坐了。

生活习俗:

留饭娘    海岛房民崇尚节俭,在饭后(一般指午饭),要留下一些冷饭,掺入下一餐的米中,作为"饭娘",可提高出饭率。

解放后,此俗仍被岛民沿袭,近年已不多见。

 

    吊饭    平时以番薯干当饭的贫穷渔农民,一旦来了贵客,便在布袋里装少量米,放在番薯干汤饭里煮。

开饭时,将袋中米饭捞起供客人食用,叫做"吃吊饭",主人自己仍吃番薯干饭(汤)。

70年代后,不再有此习,主、宾皆吃同样饭菜。

    进补    渔民嗜好烟酒外,对滋补别有讲究。

每逢渔汛开始。

一般都以老酒浸黑(红)枣、老酒芝麻煮胡桃肉、红糖老酒煮鸡蛋等进补。

条件稍好的还用"神仙鸡"(用三四斤重的全鸡,去毛和内脏,放入钵内,加上老酒等佐料,连钵放入锅中,锅底放少许食盐,不用水,用火烤)、"酒淘黄鱼"(新鲜大黄鱼加老酒、黄糖,用钵煮食)、"酒淘鱼胶"(用黄鲟鱼胶或毛鲿鱼胶配全鸡或猪肉,加老酒、红糖煮食)等进补。

    爱食腌腊腐臭食品    岛上居民爱食腌冬瓜、臭苋菜梗等食物。

待客时,除备鲜鱼虾外,必备咸鱼、糟鱼、泥螺、蟹酱等咸"下饭"。

"咸菜黄鱼:

是舟山名菜,流传有"三日不吃咸菜场,脚娘肚(小腿)就酸汪汪(无力)"之说。

解放后,此风仍沿,但已注重"吃新鲜"。

    芋艿筵    芋艿是舟山部分渔农村酒筵上必备的主菜。

芋艿碗数越多,表示酒席越丰盛,酒席上的芋艿吃不光,赴宴者可用手帕或纸头包回去。

舟山岛居民办酒席,一般用"汤十三"(连汤十三道菜),芋艿亦必备,吃完还可添加。

80年代,筵席好坏已不以芋艿多少为准,而着重于海鲜、禽类的丰盛与否。

    补肩粥    四月十四夜,嵊泗渔村兴用糯米、豇豆等与大米混煮稀饭,说吃了可补肩力。

  

    背单与龙裤    渔民习惯穿大襟布衫和背单(心),冬有棉背心,夏有单背心,春秋穿夹背心。

下海生产时,亦上身穿背心,下身着龙裤(裤脚管特大),其布料均用栲网的栲皮栲过。

民间流传着"青浜庙子湖,菩萨穿龙裤","黄兴东福山,菩萨穿背单"之说。

海岛妇女的衣着,其衣袖裤管也大至盈尺。

近年,渔村青年衣着时兴,穿龙裤和背心的已不多见。

    造屋    居民造屋要先请风水先生择地定向,破土、定磉、上梁等也都要择吉日良辰。

上栋梁日,主人给各作业师傅发双工钱,向木作师傅送"红包"。

向亲友馈送馒头等物,以示庆贺。

栋梁上挂红布,贴横披,两头各挂内盛谷物种子的麻袋一只,栋柱上贴绿、蓝纸楹联,忌红纸,以避"火上房"。

上梁时,鸣放鞭炮,由木作师傅将正梁安上,抛下麻袋,由等在下面的子女接住,意为"传种(宗)接代",上梁时,最喜下雨,以应"及时下雨,生活富裕"之兆。

居民在邻居建房时,要在各自房屋上挂红布或插红旗,意可避免"风水"被造房户独占。

    客居契约    到亲友家作客,夫妻不可同房。

女儿女婿到丈人家做客也不例外。

如果要在丈人家同房,须写好"客居租屋契约";压于枕下。

现今,此俗已非旧时那样严格遵循。

    灶具    岛民对灶和灶具十分讲究。

"家里再穷,也不亏待灶公"。

砌灶要请阴阳先生选吉日,付给泥水工双工钱。

新灶使用时,要供灶君。

使用新镬时,要先炒一镬"新灶倭豆"分送邻居,以祈"头头顺利"。

解放后,供灶君旧习逐渐消失,其余一直沿袭,至80年代,才不多见。

礼仪习俗:

婚礼    新婚女子三日王    传说这是宋高宗立下的规矩。

康王为纪念搭救过他的红姑。

下旨舟山女子出嫁,可戴凤冠,披霞帔,铺红毡,坐花矫,举大宫灯,扬布襕旗,吹吹打打喜庆三日。

解放后,坐矫等习俗消失,但喜庆三日热闹一番,一直被岛民所沿袭。

    定亲    旧时定亲皆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且讲究门当户对,故有"墙门对墙门(指大户),篱笆对篱笆(指以篱笆充院门的贫苦户)"之说。

先由男方托媒传话,请算命先生卜吉,若"八字"相谐,则具果品遣媒人往请女方生辰,谓"请庚帖",女方同意送"庚帖"给男方,谓"过帖"。

男方把双方生辰"八字"置于灶神龛,三日内卜之不吉,便送还女方庚帖,卜之吉,则婚事定。

再请媒人持婚书及礼物送往女家,谓"纳吉",也叫"发送"。

女方将预先为女婿及其父母等长辈准备好的鞋子、笔墨纸砚、绣袋等物放入男方礼担中作回礼,叫"过书"。

然后,男方将聘礼(钱币)、样红(首饰,多为戒指、耳环和衣料)、酒饼(点心)送往女家,谓"下聘"或"下定"。

解放后,提倡恋爱自由,不再有诸多繁文缛节,但少数人仍讲究八字相谐和聘礼多少。

    迎亲    由男方择定吉日。

婚期前日,男方要派人(一般为父母双全的男青年)去女方搬奁物,谓"搬嫁妆"。

嫁妆多少不一,多的十箱十柜,最少也有夜桶(子孙桶)、火囱(取暖炉)、家工篮(盛放剪刀、尺、针线、零布等物的器皿)三件。

男女双方家中都要办酒宴。

女方办"开面酒",新娘要请堕民嫂绞面,谓"开面",男方办"猪肝花油萝卜羹"。

入夜,由一或三位爹娘双全的未婚男青年与新郎(共二人或四人。

以此凑成双数)同宿新房。

次日凌晨,男方具牲礼祀神,谓"享先"。

    迎亲时,以堕民为使者,备花轿、请乐队至女家。

女方拦轿阻止。

使者"以钱馈门"得以入,谓"开门钿",或"开门纸包"。

新娘上轿前,要吃"上轿饭",第一口吐回父母床头,示意不忘养育之恩。

新娘或由兄弟"抱上轿",或由童女"领上轿",上轿后,女方兄弟或母亲持一碗水泼于轿上或停轿处,意为"嫁出去的囡,泼出去的水",不准回头。

中途,送娘要将轿内火囱灰倒掉一些。

轿至男方,由童女请出轿,新娘要先过马鞍(木雕小鞍),谓"跨鞍入华堂",再踩着麻袋至堂前,谓"传袋(代)"。

解放以后,泼水、童女领上轿、跨鞍等俗已废。

新娘步行或用自行车(80年代多用汽车)送至夫家,但享先等俗废而复萌。

 

    拜见钿    拜堂时,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父母长辈。

拜长辈时,新娘要致甜茶一杯,并与新郎一起跪拜。

长辈都有包着钱币的红包相赠,谓"见面礼",也叫"拜见钿"。

此俗在乡村今仍盛行,但新郎新娘不再跪拜,改用鞠躬或合掌礼拜。

 

    叩头钿    新娘也要备一些装有少量钱币的红纸包,准备在接受夫家主要亲属的小孩叩见时分送,谓"叩头钿"。

相传,在使用金属币时,新娘将铜币用彩线扎好,系以缨坠,挂于前来叩头的小孩胸前,故称"新娘子铜钿牌"。

今此俗仍行,但小孩不再行叩头礼,新娘只需把红包交其婆婆分送即可。

 

    讨个"生"字    拜堂后,新娘入洞房,由一长者捧喜果盘至堂前,将盘中十多样干果抛向华堂,让贺客小孩抢食。

各果都有吉祥之意,枣子谓"早生贵子",桂圆谓"蟾宫折桂"。

还故意掺进生的花生、瓜子、黄豆等,小孩食之,不约而同会喊"生的"、"生的"。

新郎家图的就是讨个"生"字,意谓新娘不久就会生下贵子。

 

    阿姑代拜堂    在渔村,如遇新郎出海生产因风暴等情况不能赶上婚期时,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