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文言文梳理专题03 《诫子书》实战原卷.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502140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1.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七年级文言文梳理专题03 《诫子书》实战原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语文七年级文言文梳理专题03 《诫子书》实战原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语文七年级文言文梳理专题03 《诫子书》实战原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语文七年级文言文梳理专题03 《诫子书》实战原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语文七年级文言文梳理专题03 《诫子书》实战原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七年级文言文梳理专题03 《诫子书》实战原卷.docx

《语文七年级文言文梳理专题03 《诫子书》实战原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七年级文言文梳理专题03 《诫子书》实战原卷.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七年级文言文梳理专题03 《诫子书》实战原卷.docx

语文七年级文言文梳理专题03《诫子书》实战原卷

专题03《诫子书》(实战训练)

一、(2019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题)

文言文阅读

【甲】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示儿燕

孙枝蔚①

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②。

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

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③效此也。

譬如茶杯饭碗,明知是旧窑④,当珍惜;然贫家止有此器,将忍渴忍饥作珍藏计乎?

儿当知之

【注释】①孙枝蔚:

清初诗人。

②高阁:

束之高阁,不去阅读。

③遑:

闲暇,空闲。

④旧窑:

指年代久远的珍贵古瓷。

【丙】谕儿书

吴汝纶①

忍让为居家美德。

不闻孟子之言,三自反乎?

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

人生在世,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

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②学问识见。

孟子“生于忧患”“存乎疢③疾”,皆至言也。

【注释】①吴汝纶:

清代作家。

②掌:

同“长”。

③疢(chèn)疾:

疾病,比喻忧患。

13.【释义·懂文】根据文意,选出【乙】【丙】两文标题中“示”“谕”最恰当的义项。

(1)示(    ) A上天对人类显示吉凶祸福 B.给人看 C.表示 D.教导

(2)谕(    ) A上对下的文告、指示 B.告诉 C.知道 D.比喻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效此也。

(2)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学问识见。

15.【圈点·品味】参照示例,结合加点词语赏析下面句子,体会文中父亲说话时的语气和情感。

【示例】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须”是必须的意思,连用两个“须”表达了肯定、不容置疑的语气。

“非……无以……”双重否定,强调了“学习”和“立志”的重要,表现了诸葛亮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1)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

 

(2)人生在世,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

 

16.【摘录·明理】下面是从三则家书中摘录的蕴含着修身治学智慧的话,根据语境把合适的内容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填序号)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③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④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 ⑤忍让为居家美德 ⑥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 ⑦生于忧患,存乎疢疾

读书须注重方法,务实求知,我们可以按照古人说的“_________”去做;面对困境,可以用古人的话“_________”来勉励自己;当我们放纵懈怠、内心浮躁时,可以提醒自己“_______”;当我们追逐名利、失去目标时,可以告诫自己“____________”。

 

二、(2019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题)

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充成第7-11题.(20分)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須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換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或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乙】

吾欲汝曹①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③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

杜季良④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⑤;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

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⑥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⑦;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⑧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选自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有删节)

【注释】①汝曹:

你等②施衿结缡:

父母送女儿出嫁,给她结好带子,戴好佩巾。

③龙伯高:

名述,字伯高。

④杜季良:

名保,字季良。

⑤清浊无所失:

指交友不分善恶。

⑥谨敕:

谨慎端整。

⑦本句比喻相差不远:

鹄:

天鹅:

鹜:

鸭子。

⑧郡将下车:

指郡守初到任。

7.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只标一处)(2分)

申父母之戒

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①非学无以广才             意与日去           

③乐人之乐               ④数郡毕至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译文:

             

②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译文:

             

③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译文:

             

10.“静”对于做人与学习有挪些意义?

请根据【甲】文内容简要概括。

(4分)

                        

11.这两篇诫勉子侄的书信有不少说理技巧,请说说你从学到了哪些。

(4分)

答:

                           

 

三、(2019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题)

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9~13题。

(12分)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

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

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①趋于奢矣。

见乡人则嗤其朴陋②,见雇工则颐指气使③,此即日习于傲矣。

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

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

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

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

弟总宜平心静气。

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

(节选自《曾国家书》)

注释:

①日:

一天天地。

②朴陋:

粗俗鄙陋。

③颐指气使:

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9.请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2分)

(1)非宁静无以致远 致远:

         

(2)淫慢则不能励精  励精:

         

(3)悲守穷庐 穷庐:

                

(4)此即日习于傲矣 习:

       

10.请选出下列加线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  )(2分)

A.静以修身/皆以美于徐公

B.险躁则不能治性/至则无可用

C.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D.车马仆从习惯为常/二虫尽为所吞

1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12.【甲】文中诸葛亮认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以“  A   ”四字比喻了过度懈怠、不静心于学的人精力衰竭、失去活力的状态;【乙】文中曾国藩以自己为例劝诚弟弟,提出做事宜“   B    ”,否则会导致“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的结果;【甲】【乙】两文的作者都认为  C   会阻碍“静”的养成,从而影响学习与做事。

(3分)

13.【甲】文中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观点,请你结合【乙】文内容,谈谈在生活中该

如何培养“俭”的习惯。

(3分)

                           

 

 

四、(2019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题)

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須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換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或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乙】吾欲汝曹①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③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

杜季良④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⑤;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

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⑥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⑦;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⑧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选自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有删节)

(注释)①汝曹:

你等②施衿结缡:

父母送女儿出嫁,给她结好带子,戴好佩巾。

③龙伯高:

名述,字伯高。

④杜季良:

名保,字季良。

⑤清浊无所失:

指交友不分善恶。

⑥谨敕:

谨慎端整。

⑦本句比喻相差不远:

鹄:

天鹅:

鹜:

鸭子。

⑧郡将下车:

指郡守初到任。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只标一处)

申父母之戒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___

②意与日去____________

③乐人之乐_____________

④数郡毕至_____________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③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4.“静”对于做人与学习有挪些意义?

请根据【甲】文内容简要概括。

 

5.这两篇诫勉子侄的书信有不少说理技巧,请说说你从学到了哪些。

 

五、(2018年湖南省邵阳市中考题)

古诗文阅读(9~14小题,共16分)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之任也。

【乙】 夫君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①,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②则不能励精,险躁③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④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①广才:

增长才干。

②淫慢:

放纵懈怠。

③险躁:

轻薄浮躁。

④意:

意志。

9.解释下列加线词的意思。

(4分)

(1)后值倾覆:

(              )       

(2)遂许先帝以驱驰:

(           )

(3)静以修身:

(              )       

(4)悲守穷庐:

(              )

10.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1.用“/”划分朗读节奏(各划一处)。

(2)险躁则不能治性

(1)咨臣以当世之事

(2)险躁则不能治性

12.对甲乙两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乙两文都是诸葛亮脍炙人口的名篇。

甲文集叙事、议论、抒情为一体,忠心可鉴;乙文则循循善诱,谆谆教诲,期待殷切。

 

B.甲文骈散结合,句式整齐,刚柔相济,富有音韵美;乙文则以骈句为主,句式对称,整齐和谐,富有韵律美。

C.甲文内容丰富,情深辞切,追述先帝的知遇之恩,启发后主励精图治;乙文是一封语言质朴的家书,表明作者望子成龙,愿其达官显贵。

             

D.甲文可以看出作者心忧汉室,劝后主广开言路,纳谏治国;乙文体现作者情操高洁,教育儿子修身养性,淡泊明志。

13.乙文中“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有着强烈的画面感,请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要赏析“驰”和“去”两个字的表达效果。

(2分)

 

14.诸葛亮神机妙算,足智多谋,几乎是神的化身。

你了解的诸葛亮还具有哪些可贵品质?

他的这些品质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请任写两点谈启示)(2分)

 

六、(2019年北京中考模拟题一)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材料二)

四弟来信甚详,其发愤自励之志,溢于行间;然必欲找馆出外,此何意也?

不过谓家塾离家太近,容易耽搁不如出外较净耳。

然出外从师,则无甚耽搁,若出外读书,其耽搁更甚于家塾矣。

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

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

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节选自曾国藩《与诸弟书》)

(材料三)

夫战,始如处女,及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节选自孙武《孙子·九地》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的“去”与“意与日去”中的“去”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B.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C.去死肌,杀三虫。

D.我从去年辞帝京。

2.对文中三处画线语句的翻译及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甲)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

除了内心恬淡以外,没有什么不可以拿来明确志向的,除了摒除杂念和干扰以外,没什么不可以拿来达到远大目标的。

理解:

强调“淡泊”“宁静”对于确立并实现人生理想的重要性。

(乙)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翻译:

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理解:

这句话间接说明“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丙)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翻译:

只能悲哀地坐守着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那时又怎么能赶得上君子呢!

(或译成:

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理解:

诸葛亮谆谆教导儿子,要想成为济世之才,一定要珍惜时间,不这样后悔就来不及了。

3.三段文字都谈到“静”的重要性,但又各有侧重,请分别概括出每则材料的侧重点。

 

七、(2019年四川中考模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

“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

(乙)诫子书(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注:

年华)与时驰,意(注:

意志)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又相天子相:

相信,信任

B.德行宽裕宽裕:

宽大,宽容

C.非淡泊无以明志淡泊:

清静寡欲,没有奢望

D.多不接世,悲守穷庐接世:

合于世用,为社会所用

2.下列句子断句有误的是()

A.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

B.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C.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D.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3.对两篇短文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

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

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

要立德、修身。

B.《诫子书》用语精炼,短短86字即把修身养性和治学为人之道讲的清清楚楚,可谓言简意赅、字字千金,充分体现了诸葛亮深厚的文学修养,也彰示了他处世的保守谨慎。

C.从《周公诫子》可以做一个引申的理解,就是当你身居高位的时候,一定要亲贤远佞,知人用人,善于吸纳、提拔人才,不能自高自大而轻视别人。

D.从《诫子书》中,我们领悟到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人生真谛,体会到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生命哲思,所有这些,对我们现在来说仍大有裨益,富有启迪。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八、(2019年湖北中考模拟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告俨、俟、份、佚、佟①:

天地赋命,生必有死。

自古贤圣,谁能独免?

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

性刚才拙,与物多忤。

僶俛②辞世③,使汝等幼而饥寒……良独内愧。

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④将有限也。

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

念之在心,若何可言!

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

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⑤道旧。

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

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

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

兄弟同居,至于没齿。

济北汜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十同财⑥,家人无怨色。

《诗》曰:

“高山⑦仰止,景行⑧行止。

”虽不能尔,至心⑨‍尚‍之。

汝其慎哉,吾复何言!

(陶渊明《与子俨等疏》节选)

(注)①俨、俟、份、佚、佟:

陶渊明的五个儿子。

陶渊明的《与子俨等疏》是在晋宋易代之际所作的一封家信。

大约在宋永初二年(421年)诗人五十三岁时,他所患痁疾曾一度加剧。

重病中他自恐来日无多,便怀着生死由命的达观态度,给几个儿子留下了这封带有遗嘱性质的家信。

②僶俛(mǐnfǔ):

勉力。

③辞世:

指弃官隐居。

④大分:

自然的分限,指寿命。

⑤班荆:

在地上铺荆草,席地而坐。

⑥同财:

共同使用财产,指没有分家。

⑦高山:

比喻崇高的道德。

⑧景行:

比喻光明磊落的品质。

⑨至心:

至诚之心。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夫君子之行

(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3)每以家弊

(4)至心尚之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亲旧不遗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静以修身以其境过清

C.汝其慎哉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D.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4.用“/”给下面的语句断句,断两处。

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

1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僶俛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良独内愧。

16.联系(乙)文全文思考,陶渊明在书信中列举鲍叔、管仲等六人的事例,有什么用意?

 

九、(2019年北京中考模拟题二)

阅读《诫子书》,完成小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俭以养德属予作文以记之

B.淫慢则不能励精淫雨霏霏

C.年与时驰公将驰之

D.意与日去醉翁之意不在酒

2.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静以修身

翻译:

以冷静来修养身心。

理解:

文章开篇以“君子之行”这种高标准的道德规范要求其子,接着写本句,指出“静”是修身养德的基础。

B.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

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理解:

此句明确了“静”与“志”“才”的关系。

强调不坚定自己的志向、明确自己的抱负,就无法做到淡泊宁静。

C.险躁则不能治性

翻译:

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理解:

与上句“淫慢则不能励精”一起说明“淫慢”和“险躁”的害处,从反面谈不“静”,是为了彰显“静”的价值。

3.诸葛亮、欧阳修、陆游的家诫文都谈及学习对个人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从上文和下面两则(链接材料)中,可以看出:

诸葛亮强调学习可以①_____,欧阳修强调学习可以②______,陆游强调学习可以③_______。

(链接材料一)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①为玉也。

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节选自欧阳修《诲学说》)

(链接材料二)

后生才锐者,最易坏事。

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

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

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

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

吾此言,后生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②后悔。

(节选自陆游《放翁家训》)

注:

①[害]妨害;妨碍。

②[贻]遗留。

 

十、(2019年陕西中考模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

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

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

诸弟总须力图专业。

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

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

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

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①,则须专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②,则须专看一家文集。

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③亦然,万不可以兼营并鹜,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

切嘱切嘱,千万千万。

此后写信来,诸弟各有专守之业,务须写明。

且须详问极言,长篇累牍。

使我读其手书,即可知其志向识见。

凡专一业之人,必有心得,亦必有疑义。

诸弟有心得,可以告我共赏之;有疑义,可以问我共析之。

——节选自《曾文正公全集》

(注释)①制义: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文字程式,又称制艺,即八股文。

②古文:

唐代时称秦汉之文为古文,即以文言写成的散体文。

③试帖:

唐以来科举考试中采用的-种诗歌体载。

多用五言六韵,有一定的程式。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诚子书》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亦不必尽废他业(________)

(2)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________)

(3)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

(4)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夫君子之行B.可以告我共赏之

C.凡专一业之人D.诸弟各有专守之业

2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这两篇文章都告诫了我们治学之道,(甲)文重在强调______,(乙)文重在强调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