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复合技术与经营管理复习思考题及答案教学内容.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497517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18.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林复合技术与经营管理复习思考题及答案教学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农林复合技术与经营管理复习思考题及答案教学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农林复合技术与经营管理复习思考题及答案教学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农林复合技术与经营管理复习思考题及答案教学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农林复合技术与经营管理复习思考题及答案教学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林复合技术与经营管理复习思考题及答案教学内容.docx

《农林复合技术与经营管理复习思考题及答案教学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林复合技术与经营管理复习思考题及答案教学内容.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林复合技术与经营管理复习思考题及答案教学内容.docx

农林复合技术与经营管理复习思考题及答案教学内容

农林复合技术原理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农林复合系统?

复合农林业,又称农林复合系统,是一种采用适合于当地栽培实践的一些土地经营方式,在同一土地单元内将作物与林木或牲畜同时结合或交替生产,使土地生产类得以提高的土地持续利用系统。

2、我国农林复合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历史时期?

(1)原始复合农林业萌发时期

大约发生在旧石器时代中后期,盛行于新石器时代,最典型的特征是刀耕火种,可称为游耕或轮垦方式。

(2)传统复合农林业形成时期

发生于公元前2000年前后(经历公元前25~21世纪)。

(3)现代复合农林业蓬勃发展时期(解放后,上世纪50年代——至今)

3、我国现代农林复合业大致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1)原始的复合农林业萌芽时期(旧石器时代的中后期——新石器时代)

方式:

①游耕:

在开垦的地上种植农作物,1—2年后另寻土地开垦种粮。

②轮垦:

在同一个地方间隔若干年重新复垦。

(2)传统能力复合形成时期(公元前2000年前后开始——解放前)

该时期,缩短土地休闲期,延长耕作年限,使得森林减少,所以需人工种植林木,实行农作物与经济林间作。

夏朝:

出现以家庭为单元的私有制农业→春秋战国时期:

庭园经营、间作套作→东汉:

在人、水的情况下形成桑基鱼塘→唐宋时期:

“麦桑复合”→清:

“桑、羊、猪、渔结合”、桑、羊(湖羊)互惠结构

(3)现代复合农林业蓬勃发展时期(解放后,上世纪50年代——至今)

①局部试点,重点突破阶段(上世纪50年代初——50年代末)

“防沙治沙,保护农林业生产”、“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防治水土流失”

②扩大规模,普及推广阶段(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后期)

“改善农田小气候,防御自然灾害”,此时期出现了“综合防护林体系思想”,次时期防护林的特点:

窄林带,小网格为主。

③体系建设,全面推进(上世纪70年代末——至今)

“三北防护林建设局”,简称“三北局”,位于宁夏。

“长江中下游防护林体系建设”

4、什么是农林复合系统的物种结构?

时间结构?

空间结构?

食物链结构?

及技术结构?

(1)物种结构:

是指复合农林业系统中生物物种的组成、数量及其彼此之间的关系。

(2)时间结构:

是指复合系统中各种物种的生长发育和生物量的积累与资源环境协调吻合的状况。

(3)空间结构:

是指复合农林业系统各物种之间或同一物种个体在空间上的分布,可分为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4)食物链结构(营养结构):

是生物间通过营养关系连接起来的多种链状和网状结构。

(5)技术结构

利用人的智慧,来调节系统。

5、简述农林复合系统的基本特征?

相对单一物种而言:

(1)多样性

(2)系统性

(3)复杂性

(4)集约性

(5)稳定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其稳定性)

(6)高效性

(7)可持续性

6、复合农林业的基本功能包括哪些方面?

试论述其保护功能?

(1)生产功能

①间作物的农产品;

②林、果的可食用产品;

③新炭燃料;

④作为建筑、造纸、化工、编制品等原料的林产品。

(2)保护功能

保护作用主要表现在有利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①降低风速,提高产量;

②增加地面覆盖,遏制水土流失与沙漠化;

③土壤营养循环量提高;

④增加土壤氮素含量。

7、简述农林复合系统的生产功能?

农林复合系统能直接提供的产品通常有:

①间作物的农产品;

②林、果的可食用产品;

③新炭燃料;

④作为建筑、造纸、化工、编制品等原料的林产品。

8、在复合农林业发展过程中,西方发达国家与第三世界不发达国家的发展道路有何不同,为什么?

西方发达国家注重生态效益,第三世界国家既要经济效益又要生态效益。

(自编)

第二章农林复合的基本原理

1、什么是系统?

什么是生态系统?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个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体。

生态系统是指一定时间、某一空间内所有生物(包括动、植物和微生物)及其环境(包括光、热、水、土、气候、地貌等),通过各组成要素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以及信息传递而形成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具有统一功能的综合体。

2、什么是生态位?

什么是基础生态位?

什么是现实生态位?

生态位:

物种在生物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

基本生态位:

生物理论上所占据的最大空间。

现实生态位:

在实际竞争中占据的实际空间。

3、简述系统的基本特征?

①目的性;

②有序性

③集合性

④层次性

⑤相关性

⑥整体性

4、试述生态位原理及其在农林复合中的应用。

生态位理论表明:

(1)在同一生境中的群落或人工复合群体中,不存在两个生态位完全相同的物种;

(2)在同一生境中,能够生存的相似的物种,其相似性是有限的,它们必须要有某种空间、时间、营养或年龄生态位的分离;(3)为了减少或缓和竞争,在同一小生境中同时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物种时,应尽量选择在生态位上有差异的类型。

复合农林业就是利用了生态位这一原理,开拓潜在生态位,合理地配置不同的生物物种,使之占据和;利用各自合适的生态位,使生态系统内的物流和能流朝着有利用“三个效益”的方向发展。

与此同时根据生物和环境间相互作用原理,在生物种群的作用下,会改变生态系统中某些生态因子而形成新的生态位,即生物物种对生态位有一定的反作用,为形成完整稳定的生态系统提供互利性条件,促进了系统的良性循环。

5食物链可分为哪几个类型?

(1)捕食性食物链

(2)碎食性食物链

(3)寄生性食物链

(4)腐生性食物链

6、什么是寄生性食物链?

什么是腐生性食物链?

寄生性食物链:

从大动物到小动物以寄生方式形成的食物链。

以活的动植物有机体为营养源,以寄生的方式生存的食物链。

腐生性食物链:

以动、植物尸体为食物形成的食物链。

动植物尸体为营养源的食物链,例如:

蘑菇等菌类。

7、试述食物链原理在农林复合系统中的利用方式。

(1)食物链的加环

把原来短缺的,没有充分利用的进行人为加环,变长,使其得到充分利用。

(植物—动物的利用率只有10%—20%)

古时已经开始的例子:

“放蚁保柑”、“桑基鱼塘”、“稻田养鸭工程”

(2)食物链的减耗或减环

减少不利的食物链成分,如杂草

(3)引入生产环和加工交换链

由自然生态系统食物链可引申到复合农林业的生产链和交换链。

自然食物链引入人类生产环。

人类生产包括自然再生产(植物性生产和动物性生产)和经济再生产。

8、种间关系包括哪几个方面?

互惠、共生,寄生,竞争,捕食

9、在竞争与互利的综合作用下,农林复合系统中不同生物组分间会出现哪几种类型的效应?

存在4种生态效益:

①双方受益型:

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个体之间双方受益性均增强,结果使双方受益,群体增益。

例如:

林木与食用菌复合;豆科植物与固氮菌。

杜仲与三叶草(可利用)

②双方受损型:

这种受损是针对人类培育的目的而言,对生态系统并不一定是“受损”的。

在生态系统中。

单方或双方适应性减弱。

(不可利用)

产生双方受损的原因:

资源有限;竞争激烈。

主要表现在寄生作用或产生有毒作用,例如:

杜仲和黑麦草

③单方受益:

其中一方受益,但另一方不变。

是一种不对等的关系。

(可利用)

④损益互存:

一个有受损,一个有受益。

(可利用)

10、种间关系的作用方式有哪几种?

1)机械作用:

一种生物对另一种生物的物理作用,如根系的挤压

2)生物作用:

通过杂交授粉或根系连生、共生、寄生

3)生物物理:

一种可以改变土壤肥力或为另一种提供营养物质

4)生物营养:

如固氮菌

5)生物化学:

(即他感作用)

11、简述边缘效应的基本特征。

边缘效应特征:

①边缘效应带的群落结构复杂,许多生物,特别是动物喜欢在植被镶嵌大的边缘栖息,在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中都有边缘效应的反映。

②边缘效应使边缘地带常具有较高的生产力。

③边缘效应以强烈的竞争开始,以和谐的共生结束。

12、生态位的重叠与竞争有哪几种情况?

(1)生态位完全重叠

两个基础生态位完全一样。

竞争优势种就会把另一种完全排除掉。

——竞争非常激烈

(2)一个基础生态位被完全包含于另一个基础生态位之中。

若内部者竞争能力弱,则最终将消失;若内部者竞争能力强,则两者共存。

(3)两个基础生态位发生部分重叠

能够实现两物种的共存,竞争能力强的可以占据重叠部分。

(4)两个基础生态位彼此邻接

两者之间没有直接竞争,但存在“边缘效应”,其很可能是为了回避竞争的结果。

(5)两个基础生态位完全分离——竞争最小

没有竞争,两物种都能占有自己的全部基础生态位。

后4种情况在农林复合中均可以被利用。

13、试分析农林复合系统应遵循的社会经济学原理。

(1)投资可行性原理

输出商品的营销情况

目的:

不仅在技术上可行,而且在经济上合理,以争取相对的低投入高产出。

(2)供求关系原理

(3)产量产值原理

产量服从产值最大化

(4)短、中、长期效益结合原理

(5)风险最小原理

14、生物学特性?

生物由遗传的得到的,个体上的形态及对环境的适宜性。

(自编)

15、试论生物多样性原理在农林复合经营中的应用?

(1)建造稳定性强的符合农林系统,以保护生态系统生产力不因外界因素变动而频繁变化,维持系统能流物流的动态稳定,保证系统经济效益的稳定增长

(2)符合农林业系统能流物流的动态文稳定,关键在于注重生物能的再利用,尽量减少系统对外部的依赖,通过系统内部的综合利用和物资的循环利用,时期投入和产出尽可能维持在一个较高的动态平衡状态。

16、稳定性原理包括哪两个方面?

①抵抗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

②恢复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后,恢复到原来状况的能力。

抵抗力稳定性高系统,其恢复力的稳定性就低;抵抗力稳定性低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就高。

总之,系统的结构功能越复杂,其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高,而其恢复能力则越低。

17、走廊?

走廊:

与本底有所区别的一条带状结构;

第三章农林复合系统分类及地域特点

1、简述中国复合农林业系统分类的原则。

(1)有序性和系统性原则

(2)客观性原则

(3)构与功能关系原则

(4)实用性与简明性原则

2、试述我国平原农区典型复合农林业模式及地域发展特点。

(1)松嫩—三江平原农区(东北)

以农为主,农牧结合。

主要危害:

风沙、盐碱、旱涝、低温冻害

防护林建设:

三北防护林为核心

核心:

林药间作(药主要为人参)

存在问题:

树种单一,杨树为主的落叶林

(2)黄淮海平原农区

存在问题:

盐碱、旱涝、风沙

(3)西北绿洲灌溉农区

(4)长江中下游平原农区

存在问题:

干热风、台风、低温冷害、洪水

主要形式:

林渔、林药、林茶复合

(5)珠江三角洲水网农区

主要形式:

桑基鱼塘、林与橡胶

3、Vergara(1981)根据系统组分的配置方法、时空排列的系统组分所占的比例,将农林复合系统分为哪几种类型。

分为轮作系统和间作系统

4、Nair的系统分类指标包括哪些?

(1)系统组分的产业组合

(2)组分的时空结构

(3)组分的功能

(4)组分对所适应的生态环境

(5)系统的社会经济和管理水平

(1)依据系统产业组合特征来划分:

①农林系统;②林牧系统;③农林牧系统;④多用途系统

(2)依系统组分时间结构划分:

①轮作型;②间作型;③套作型

(3)依系统组分空间结构来划分:

①稀疏型;②密集型;③条块或带块混合型;④周边种植型

(4)依据组分功能来划分:

①生产功能(粮食、木材、饲料、药材);

②保护功能(防风固沙、水土保持、涵养水源、土壤改良)

(5)依社会经济和管理水平划分

①按技术投入水平(高投入型、中投入型、低投入型);

②按价值与效益比(商业型、效益型、多效益兼备型)

第四章我国主要的农林复合经营类型

1、北方林区林药复合型中,林——参间作的类型有哪三种?

(1)林--参间种型

(2)参后还林型

(3)林下间种型

2、“三北”农牧区以林为主的林——草复合有哪几种经营方式?

简述之。

(1)以林为主的林草结合

主要有三种经营方式:

①人工林内间作式:

是一种高效利用空间资源的人工林复合生产系统,发展潜力大,效果好。

目前在“三北”农牧区积极提倡。

②封山育林育草式:

是一种遵循自然规律的护林养草复合经营方式。

干旱、半干旱的荒山残摊上尤为适用,在内蒙古等地很受重视。

③林区育草式:

是一种合理利用林区自然资源,充分挖掘生产潜力的复合经营方式

(2)以牧草为主的林草结合

在林草复合经营中,被称为“立体草场”的草、灌、乔结合配置形式受到了普遍重视。

这种类型可根据不同经营目的、不同立地条件类型和植物种的不同生物学特性,采取不同的组合方式,建成草—灌式、草—乔式以及草—灌—乔等各种类型。

一般有两种经营方式:

①种草种树式:

实行草灌乔结合,建立多层次的立体草场,是“三北”农牧区目前大力倡导的主要形式。

②封山育草育林式:

(3)以燃料为主的林草结合

“三北”农牧区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广大地区燃料奇缺,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三北”区逐步建立了以燃料为主的林草复合经营。

3、水网地区林——渔——农复合经营,按水面规格大小一般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1)小水面规格型

(2)中水面规格型

(3)大水面规格型

4、在南方丘陵山地存在10多种林——药复合经营类型,其中林——黄连间作主要是利用黄连与林地的哪些特性所形成的复合类型。

黄莲喜阴凉,湿润,忌干旱高温,怕强光,人工栽培时,生长早期需搭荫棚,而林下种植黄莲不必搭棚,林内湿润,凉爽,直射光少,有利于黄莲的生长,林下间作黄莲可以减少成本增加收益,并能促进林木生长。

第五章农林复合经营技术

1、林农复合经营中,造林树种的选择应坚持哪些原则?

(1)有利于农林复合系统内部物流、能流的良性循环;

(2)有利于保持系统稳定性和永续高效利用;

(3)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

(4)有利于发挥系统的总体功能;

(5)有利于达到低投入、高产出、高利润的经济效益。

还应该考虑区域特别,例如,水网地区的树种选择,首先应知该区为水多易涝,土壤质地黏重,通透性差,有些地区盐碱严重,选择时除考虑气候还应考虑土壤,如垂柳。

2、复种?

套种?

混作?

复种:

在同一块田地上,每年播收作物两次或两次以上。

套种:

是指在前作物生育后期,在行间或株间种植后作物。

混作:

把不同作物同时在一块田地上进行不规则的混合种植。

3、试述桑基鱼塘复合经营技术的主要内容(类型选择、栽桑技术、养鱼技术、挖泥肥田技术等)。

(1)类型选择

“基水比例”

(2)桑树的栽植技术

桑园的分类:

①普通桑园

密度:

600—1000株/亩;行距:

1.3—1.7m;株距:

0.5—0.7m

②速成桑园

在长江流域:

1500—2000株/亩;珠江流域:

6000—8000株/亩;行距:

0.5—0.84m;株距:

0.13—0.17m

③间作桑园

密度:

200株/亩;株距:

1m;行距:

3m;

或宽窄配置:

宽行

窄行

株距×行距

1×4m

1×1m

④宽窄行桑园(无间作物)

行距(m)

株距(m)

1500株/亩

宽行

2

0.33

窄行

0.67

0.33

2000株/亩

宽行

2

0.25

窄行

0.67

0.25

6000株/亩

宽行

1

0.17

窄行

0.33

0.17

8000株/亩

宽行

0.84

0.13

窄行

0.43

0.13

(3)蚕沙蚕蛹养鱼技术

蚕沙:

蚕的排泄物和没有完全利用的桑叶

800—1000kg的蚕沙,可养鱼100kg

蚕蛹:

营养丰富,是优质的鱼类饲料

200—500kg的蚕蛹,可饲养鱼100kg

每亩蚕沙蚕蛹,可养鱼150kg

(4)养鱼技术

①鱼池准备

消毒处理:

常用生石灰或漂白粉

方法:

干法消毒和湿法消毒

②鱼类选择

“四大家鱼”:

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水上层:

鲢鱼、鳙鱼(“滤食性”,取食浮游生物)

水中层:

青鱼、草鱼、鳊鱼(“草食性”)

水下层:

鲤鱼、鲫鱼(“腐食性”,取食腐食生物)

③投放密度

平均为300—500尾/亩

④投放饵料

“四定”,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

1—5月、10月以后,投放饲料少一些;5—10月是鱼的速生期,投放饲料多一些。

做到“量少多次”的投放饲料。

⑤施肥及管理

施肥培育天然饲料,使水体中有更多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且肥度适中即可。

浮游生物量在0.15—0.3g/L最好。

肥度在20—40cm即可,大于40cm则说明其肥度不够。

(5)塘泥肥桑

4、试分析桑基鱼塘系统所利用的主要生态系统学原理?

第六章农林复合经营的经济效果评价

1、投资效果系数?

土地盈利率?

投资效果系数:

投资效益系数通称投资效果系数,是指一定时期内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所增加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它反映了一定时期国民收入增加额于同期社会投资额之间的比例关系,表示单位投资增加的国民收入。

用公式表示为:

投资效益系数=国民收入增加额/同期投资额

2、林农复合经营的经济效果评价方法涉及的主要指标有哪些?

(1)反应经济效益的指标

(2)反应经营成果分配状况的指标

3、简述农林复合系统的经济特征?

(1)长、短期效应结合

(2)生产能力的持续性

(3)经营的集约性

(4)系统性

(5)收益与行为目标一致性

4、试论农林复合系统经济效果评价的三种方法及其主要指标的内涵。

(一)成本收益分析法

(1)收益:

在一个生产周期内所形成的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成果。

自给+销售

(2)成本:

在一个生产周期内所消耗掉的各种生产要素价值的总和。

①固定成本(基建投入成本)、运行成本(费用)

②物资费用(物化劳动)、人工费用(活化劳动)

活化劳动分为自劳及雇工

雇工:

根据社会标注

自劳:

按当地劳动力再生产的费用计算劳动工资。

式中,FALC—农户全年人均生活费支出(元/人)

FAPN—农户平均的家庭规模(人)

FALN—农户平均标准劳动力人数(人)

AWDN—全年法定工作日数(天)

(3)经济效果评价指标

①反应经济效益的指标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②反应经营成果分配状况的指标

Ⅰ)

五、创业机会和对策分析

Ⅱ)

随科技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日益趋向便捷、快速,方便,对于我国传统的手工艺制作,也很少有人问津,因此,我组想借此创业机会,在校园内开个DIY创意小屋。

它包括编织、刺绣、串珠等,让我们传统的手工制作也能走进大学,丰富我们的生活。

(二)生产函数分析法

(1)概念

①生产函数

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所辖的“促进就业基金”,还专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担保,贷款最高上限达到5万元。

标题:

上海发出通知为大学生就业—鼓励自主创业,灵活就业2004年3月17日

其中。

y—总收益或总产量;A—常数项;

—第i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碧芝自制饰品店”拥有丰富的不可替代的异国风采和吸引人的魅力,理由是如此的简单:

世界是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饰品文化,将其汇集进行再组合可以无穷繁衍。

—第i种生产要素的生产弹性系数;

—随机扰动项

②边际:

当自变量发生一个单位变化时,因变量的变化值(斜率)

③边际分析:

连续追加的每单位生产要素投入对产出目标的影响分析。

(2)指标

①各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出

8、你是如何得志DIY手工艺制品的?

②各生产要素的经济效率系数

1996年“碧芝自制饰品店”在迪美购物中心开张,这里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四通八达,由于位于市中心,汇集了来自各地的游客和时尚人群,不用担心客流量的问题。

迪美有300多家商铺,不包括柜台,现在这个商铺的位置还是比较合适的,位于中心地带,左边出口的自动扶梯直接通向地面,从正对着的旋转式楼梯阶而上就是人民广场中央,周边4、5条地下通道都交汇于此,从自家店铺门口经过的90%的顾客会因为好奇而进去看一下。

边际产出;

产品价格;

第i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或机会成本。

1、作者:

蒋志华《市场调查与预测》,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年8月§11-2市场调查分析书面报告EEC>1,如果有可用的生产要素,就可继续追加使效率提高。

调研结论:

综上分析,我们认为在学院内开发“DIY手工艺品”商店这一创业项目是完全可行的。

EEC=1,效率最大。

四、影响的宏观环境分析EEC<1,生产要素的投入过量,其投入不划算。

③各生产要素的综合平均生产力

④各生产要素的投入对产出目标的贡献份额

式中,

分别为样本观察值的几何平均数。

(三)经济可行性分析

(1)新增毛收益

式中,

(2)边际成本收益率

NTBR≥30%,该项投入经济上可行。

MCBR≥2.0,该项投入经济上具有可行性。

MCBR<1.0,负效益;MCBR=1.0—1.2,有稍许效益;

MCBR=1.2—1.5,有一定经济效益;MCBR=1.5—2.0,经济效益显著;MCBR>2.0,经济效益极显著。

●由于国家政策上的原因,我国的指标略有下降。

NTBR=18%—22%,则该项目经济上可行;MCBR=1.2—1.5,则该项目经济可行。

5、何谓资源综合生产率?

实际纯收益?

纯收益?

成本收益率?

成本收益率:

公式为:

成本收益率=利润/成本费用。

它表明单位成本获得的利润,反映成本与利润的关系。

一般成本收益率越高,企业的运营效率越高,并且高新技术行业的这个指标很高。

6、简述如何依据经济效率系数(EEC)指导农户对生产要素的适量投入?

EEC=边际产出/边际成本,EEC>1应继续追加投入,EEC=1说明生产要素投入最有效

7、简述经济可行性分析的意义和主要指标。

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各指标的临界值分别是多少?

意义不知道。

指标主要有①新增毛收益率NTBR=新增毛收益/对照毛收益(新增毛收益=新增模式的毛收益-对照模式的毛收益,毛收益=总收益-变动成本)②边际成本收益率MCBR=(新增模式的总收益-对照模式的总收益)/(新增模式的变动成本-对照模式的变动成本)。

在中国具体指标NTBR在18%-22%或MCBR在1.2-1.5

8、何谓收益当量比?

土地当量比值?

(1)土地当量比(LER)为判定农林复合系统效果的最常用指标。

指标对于间作与单作而言的一种土地需求相对量值。

式中,

为间作条件下间作物1的产量;

为间作物2的产量;

为间作物1的单作条件下的产值;

为间作物2在单作时的产量。

(2)收益当量比(RVT)也称相对和值

式中,a为第一种作物的价格;b为第二种作物的价格,且

.

9、农林复合系统的生态学效应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1)气候调节效应

(2)土壤改良效应

(3)水文效应

(4)植物生理生态效应

直接反映生产量高的机理问题

(5)防灾减灾效应

①降低低温冻害、冷害的危害。

②预防台风危害

③降低干热风危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