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民生问题的现状及解决路径的探讨.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14970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我国民生问题的现状及解决路径的探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对我国民生问题的现状及解决路径的探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对我国民生问题的现状及解决路径的探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我国民生问题的现状及解决路径的探讨.docx

《对我国民生问题的现状及解决路径的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我国民生问题的现状及解决路径的探讨.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我国民生问题的现状及解决路径的探讨.docx

对我国民生问题的现状及解决路径的探讨

作者:

丁绍辉

来源:

《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10期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民生问题已成为关乎社会稳定的紧要问题,民生问题的解决对于实现社会公平以及建设和谐社会都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民生;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民生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

民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人民生活质量得以提高,不仅夯实党的执政之基,也为整个社会的发展增添强大的动力支持,民富国昌,社会安宁。

民生问题涉及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民生问题解决不好,不仅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更会阻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一、我国民生问题的现状

当前我国民生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优质教育资源短缺,教育公平问题突出。

如“择校热”高温不降,困难群体公平受教育机会尚未得到充分保障,因不同地区考生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不公而引发的“高考移民”问题仍然大量存在。

(二)就业问题日益突出。

近年劳动力的供给远远大于社会需求,许多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而一些地方又存在“招工难”的现象,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存在。

(三)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投入相对不足。

医疗服务分配比例不合理,医疗保障水平低,民众对看病难、生不起病医疗资源配置严重不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滞后;药价虚高和现代检测设备费用过高;农村医疗技术人才流失严重;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薄弱。

(四)房价过高、上涨过快问题突出。

现阶段,我国城镇房地产市场越做越大,但是住得起房的人却越来越少。

居高不下的房价,已经使房价由原本的经济问题上生成一种社会问题,“房奴”就是典型的房地产泡沫经济下的产物。

(五)分配领域存在不公问题,群体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群众最关注的社会经济问题中,收入分配已成为今日民生问题的焦点。

居民总体收入差距呈现快速扩大的趋势,同时,东部、中部和西部的收入差距日益拉大;我国行业间的收入差距也在日益扩大。

(六)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

社会保障体制不够完善,产生体制性障碍;社会保障体系不全,存在制度性缺陷;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不顺,致使机制不灵活;责任职责不清,造成投入力度不够。

二、如何改善民生问题

保障和改善民生,具体来说,就是要把就业、教育、分配、社保、稳定五大现实问题抓紧抓好。

(一)“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大力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抓好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1、加强就业立法。

我国必须抓紧制订有关就业法规,把就业政策的具体实施纳入到法律体系。

2、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

要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把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各类学校特别是高等院校在职业培训方面的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制定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

3、着眼社会经济发展大局,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首先,要积极推行农业产业化,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

其次,加快小城镇建设。

同时适应劳动力市场的新趋势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

4、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优先发展其中的服务业和信息业。

5、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社会保障制度等配套机制。

要统筹规划和建设劳动力市场管理体制,进行劳动力市场现代化建设,完善劳动力市场功能,逐步建立地区性、全国性就业信息网络,。

(二)“教育是民生之基”,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投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解决进城务工子弟上学难等问题。

1、通过发展教育扩大教育机会,缩小教育质量的差距,促进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均衡化。

2、建立转移支付制度、优惠政策和相应机制,加大对西部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教育支持。

3、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化”的政策,建设“终身教育”体制。

(三)“分配是民生之源”。

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

1、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继续提高主要农产品价格,加强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积极促进农民就近就地就业。

2、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扶持力度。

重点帮助因企业经营困难或倒闭而产生的失业人员和“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增加收入。

3、稳步提高职工工资收入。

推动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4、加强个人收入调节。

进一步改革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更好地体现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的要求。

(四)“社保是民生之依”,完善和健全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机制;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大力加强对特殊困难群众的救助,确保弱势群体的生活底线。

1、优化社会保障模式,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增强政府财政责任,在充分考虑市县财力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各级政府在社会保障投入上的责任。

2、完善社会保障法律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要加强社会保障制度顶层设计,加快社会保障法制建设进程。

3、优化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水平。

建立和发展专业性的管理机构,按照效能政府建设的要求,理顺关系,整合机构归并职能,明确和强化相关部门职责。

(五)“稳定是民生之盾”,要高度重视社会稳定工作,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处理机制,排难解纷,把各种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1、建立民调工作网络,夯实民调工作基础。

做好长期性的纠纷排查和人民调解工作,预防各类矛盾激化。

2、严格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

完善做好人民调解等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调委会等社会稳定工作行为。

3、建立扎实有效的预防排查机制,加大各类矛盾纠纷和群体性矛盾纠纷的调处力度。

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关注民生,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和解决民生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同时,增强民本意识,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关注民生,解忧于民,取信于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作者简介:

丁绍辉,中国海洋大学社会科学部,2012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