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94322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199.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课题

文言文二则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读“恭勤”等4个生字,会写“囊萤”等9个生字,正确读写“囊萤夜读恭勤不倦博学多通”等词语。

2.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4.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5.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

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教学

难点

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囊萤夜读》,认读“恭、勤、焉”3个字,会写“囊萤”等7个字。

2.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探究学习,体会其中的道理。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谈话交流,导入课题。

1.同学们,《凿壁偷光》的故事大家听说过吗?

【2:

图文】匡衡勤奋好学,可是家境贫寒,晚上想读书而无烛照明。

邻居家倒是每到夜晚,总烛光明亮,可惜这光照不到他匡衡的屋里。

怎么办呢?

匡衡便把自己家靠邻舍的那堵墙壁凿开一个洞以引邻居家的烛光来读书。

古时候,还有一位热爱读书的人,他是晋代车胤,因为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

2.这个故事就是《囊萤夜读》,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这个小故事。

(板书:

囊萤夜读)

学生齐读课题。

3.这是一篇文言文。

千古传诵,流传至今。

4.补充文言文知识:

文言文人们通常说古文。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我国古代有着灿烂的文化,有着浩如烟海的文学艺术瑰宝,他们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下来的。

我们要去传承民族的瑰宝,就要学好文言文。

【3】

 

另外,《凿壁偷光》和《囊萤夜读》这两则文言文表现的是同一个主题:

热爱读书。

由《凿壁偷光》的故事导入,引入新课的学习。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读通读顺,感知课文。

1.试读,说说读后的感受。

自己解决生字:

【4】

囊、萤、恭、勤、博、贫、焉

2.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三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1)注意读准前鼻音“勤贫焉”,后鼻音“囊萤恭”。

(2)指导书写。

【5】

重点指导“囊勤焉”。

“囊”上中下结构,笔画较多,写的时候要注意写扁一些,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

“勤”左右结构,注意左边的部分,下面是两横一提。

“焉”上面是个“正”,下面的部分不是“与”。

注意把字写得扁一些。

3.读通顺了吗?

读流利了吗?

但是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

再次朗读课文,这次要求读得有节奏。

4.教师范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学生拿笔划分节奏。

5.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

6.点名读,齐读。

三、理解文本,探究交流。

1.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俗话说: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吗?

先来看一看词语的意思:

【6】

囊萤:

用袋子装萤火虫。

囊:

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袋子装”。

胤恭勤不倦:

晋朝人车胤肃敬勤勉而不知疲倦。

恭:

肃敬的意思。

练囊:

用白色绢子做袋。

练:

白绢,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白绢做”。

以夜继日:

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2.从以上词语的解释中,理解了词语,找出文中描写车胤动作的词语,从这些动词中,你体会到车胤什么品质?

预设:

表示动作的词语是“囊萤(用袋子装)”和“练囊(用白绢做)”。

【7】

预设:

从“囊萤(用袋子装)”和“练囊(用白绢做)”中,我体会到车胤刻苦努力,没有条件努力创造条件的精神。

3.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同学交流。

4.预设交流【8】

(1)我读懂了“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这句话告诉我们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

(板书:

车胤:

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

(2)我读懂了“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板书:

囊萤夜读夜以继日)

5.同学们,你还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9】

(1)我觉得车胤真的很聪明,遇到困难很好地解决困难。

(2)我读懂了车胤家里非常贫穷,没有读书的条件,但是车胤绝不放弃,努力给自己创造条件。

(3)我们这些有条件读书的人,应该珍惜读书的机会,好好学习。

 

读课文,感知课文。

这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环节。

如果能把课文读得通顺、流利、节奏准确,对课文内容就有了一定的了解。

 

理解文本,探究交流。

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对故事有更深入的理解。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四、读写训练,朗读全文

1.师:

课文虽然很短,但写出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读了这个故事,你感动吗?

将你此刻内心的想法写出来。

(学生动笔写感受。

然后交流。

2.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课文。

(生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正确朗读《铁杵成针》,认读“卒”,会写“逢卒”2个字。

2.结合注释理解文章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学习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则文言文《囊萤夜读》,了解了关于“热爱读书”的一段佳话。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则文言文《铁杵成针》。

(板书课题:

铁杵成针)齐读课题。

  

2.释题:

“铁杵”是什么意思?

“铁杵成针”又是什么意思呢?

(“铁杵”,是“用来舂米或捣衣的铁棒”的意思。

“铁杵成针”就是把铁棒磨成绣花针的意思。

【13】

李太白就是唐代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谪仙人”。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成,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3.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出示:

【14】  

(1)是谁把铁棒磨成针?

(2)为什么把铁棒磨成针?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铁杵成针》这个故事?

  

 

 

鼓励学生质疑,训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爱动脑筋的习惯。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5】

自由读文,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1)注意读准平舌音“卒”,后鼻音“逢”。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逢卒”。

“逢”半包围结构,先写辶上面的部分。

:

辶书写顺序:

点横折折撇捺。

“卒”独体字结构,注意下面的横写得长一些,基本压在横中线上,竖压住竖中线。

2.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

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

  

3.读后学生评价,【16】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

一是读的速度要慢。

二是停顿要得当。

老师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顿符号,可以对学生朗读有所帮助。

  

4.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

(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  

5.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误。

  

6.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

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

如“弃”是“放弃”的意思,“之”在文中指“老婆婆”;“还”是回去,到学校去的意思。

3.学生对照注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

  

4.同桌互相讲说故事内容。

出示课文大意:

【17】

磨针溪,坐落在象耳山下。

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

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

“我想把它磨成针。

”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板书:

李太白放弃学业老婆婆铁杵成针)  

四、联系生活,深化认识  

1.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

【18】

(要把铁杵磨成细针,需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只要我们拥有这样的精神,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2.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

(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中的经历充分发言,认识到不能轻言放弃,要坚持就会成功。

)(板书:

不轻言放弃,坚持就会成功)

3.“铁杵磨针”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19】

(1)只要坚持不懈,就算是铁杵也能磨成针。

(2)一个人,认准了一个目标,只要坚持不懈,就可以创出佳绩。

(3)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4)如果有了目标就不能中止,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目标。

(5)要把铁杵磨成细针,需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只要我们拥有这样的精神,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6)无论做什么事请,只要有恒心,就一定会成功,因为工夫不负有心人。

重视生活细节,那将影响你的一生,请牢记:

世界上没有你做不到的事,关键在于你的心态。

 

初读课文环节要求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并且读出节奏,实际上读的过程就是理解的过程,学生在一遍一遍的朗读中,对文章的理解也在逐步加深。

这一环节对文言文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教师抓住机会点拨指导,再提出关键性的问题,随着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不断增加,文章要说明的道理自然显现,可谓水到渠成。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五、复述故事,背诵课文  

1.同桌互相讲故事。

  

2.指导学生流利地朗读课文。

 

板书

内容

囊萤夜读【20】

车胤:

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

囊萤夜读夜以继日

铁杵成针

李太白放弃学业老婆婆铁杵成针

不轻言放弃,坚持就会成功

19小英雄雨来(节选)        

课题

小英雄雨来(节选)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晋、絮”等17个生字,会写“晋、炕”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炕上铅笔枪栓胳膊劫难”等词语。

2.结合课文内容,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学会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3.体会本课中描写景色的优美句子和丰富的词语。

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教学

重点

 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学会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

难点

理解每部分的内容,并能说出每一部分的主要意思,给每一部分加上小标题。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晋、絮”等16个生字,会写“晋、炕”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炕上铅笔枪栓胳膊劫难”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放录音。

配乐诗《小英雄啊,雨来!

》【2】

晋察冀边区,有条还乡河。

秋天已来到,雨来上夜校。

  河边有个村,名叫芦花村。

在校受教育,学会爱国家。

  村里有个娃,名字叫雨来。

鬼子来扫荡,掩护李大叔。

  年龄十二岁,游泳本领强。

人小志气高,智斗敌人把命保。

思考:

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法?

你还了解小英雄雨来的其他事迹吗?

2.【3】

出示图片:

小雨来与鬼子斗争的片断。

3.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的朗诵以及观看图片,我们仿佛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特定的情境中,我们的心中仿佛燃起了一把熊熊的民族反侵略战争之火。

4.出示课题:

《小英雄雨来(节选)》(板书:

小英雄雨来)

  

(1)理解课题:

小——指的是雨来的年龄小,是一个少年。

英雄——指的是雨来的特点。

雨来——课文中的主人公。

课题表现出文章的中心——英雄

 

(2)引导学生质疑:

看到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为什么称雨来是小英雄?

(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雨来是一位小英雄?

今天,我们就和作家管桦一起了解小英雄雨来的故事。

5.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4、5】

管桦,原名鲍化普。

河北丰润人。

1942年毕业于华北联合大学文学系。

1940年参加革命工作,曾任冀东区党委机关报《救国报》随军记者,冀东军区政治部尖兵剧社文艺队队长。

写作背景:

1937年,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中国进行全民族抗战。

青壮年参加八路军,拿起枪抗击日本侵略者,冀东还乡河两岸各村的民兵、老年人、妇女、少年儿童为保卫祖国家园与敌进行顽强的斗争。

在那个战争年代,像雨来那样站岗放哨、手拿红缨枪、挺起小胸脯、给八路军送信、带路的情况是很多很多的。

雨来,是抗日战争年代里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小说中的芦花戏水,星夜攻读,智护交通员的情节,苇丛雏鸭、五谷飘香的田园风光景物,鲜活的方言土语,无一不是多年前那场波起云涌的民族解放战争中燕赵大地的真实写照。

 

以配乐朗读诗歌导入,创设出悲壮的气氛,学生初步认识小英雄,激发学习兴趣。

 

了解作者及写作本篇文章的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受真情。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6、7、8】

晋察冀柳絮扭身软鼓囊囊姥姥塞进呜哩哇啦糠皮枪栓捆绑劫难枪毙扒开尸首铅笔胳膊红绸敌人慌忙趁机

(1)读准字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塞”,翘舌音“栓毙尸绸趁”等。

另外,注意多音字“塞”在这里读“sāi”,还有两个读音分别是“sè”,组词“堵塞”和“sài”,组词为“边塞”。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膊”。

“膊”左窄右宽,三部分组成“月+甫+寸”。

注意右边的部分写得扁一些。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9、10】

(1)扫荡:

扫荡是一种军事行动。

荡平,彻底清除之意。

(2)民兵: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长期革命战争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助手和后备力量。

在历次革命战争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中做出了重大贡献。

(3)起码:

最低限度,至少。

(4)睁眼瞎:

比喻没文化的人,不识字的人,缺乏知识的人。

(5)趔趄:

由于某种原因,身体歪斜,脚步不稳。

(6)门槛:

门框下部挨着地面的横木(或长石等)。

(7)漩涡:

水流遇低洼处所激成的螺旋形水涡。

三、出示提纲,初步感知。

过渡:

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后,我们再回到课文中,学习故事,了解内容。

1.出示预习提纲【11】

  思考题:

A.文章通过哪件事表现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掩护李大叔、和鬼子斗争)

B.文章的其它部分与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有什么关系?

(围绕各部分重点问题讨论,教师加以点拨。

第一段:

芦花村的自然环境怎么样?

【12】

预设:

芦花村的自然环境非常美丽。

我从“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

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感受到的。

通过一件什么事说明雨来勇敢机智灵活,游泳本领高?

预设:

写雨来借助高超的游泳技巧巧妙躲避妈妈的追打。

第二段:

从哪看出雨来上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在书中用“_______”画下来。

【13】

预设:

大家就随着女老师的手指,齐声轻轻地念起来: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第五段:

芦花村的乡亲对雨来不怕牺牲的精神表示怎样的赞叹?

【14】

预设:

老人们含着泪说:

“雨来是个好孩子!

死得可惜!

“有志不在年高。

第六段:

雨来怎样机智脱险的?

【15】

预设:

原来枪响之前,雨来就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到河里去了。

2.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注意养成边读、边想、边标画的方法。

四、汇报预习,交流解疑。

1.汇报预习的情况。

2.分角色朗读,参与评价。

(1)确定重点段:

哪段最能表现小雨来是一位小英雄,哪段就是重点段。

【16】

(第四段写的是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决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2)分组讨论:

作者是根据哪些情节和词语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的?

把有关的词语标画出来。

(敌人的手段是哄、骗、恐吓、毒打,甚至用死来威胁。

而雨来始终说:

“没看见。

”)【17】

(3)试着读一读,在组内分角色读一读。

(4)指名在班上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者表演。

A.自愿读或者表演

B.大家评议。

 

 

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理解词语,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可以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学生主动理解词语的兴趣,教会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和理解词语的方法,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基础。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自己与文本对话,并能够与作者对话,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为以后学习课文、欣赏优美的文章打下基础。

 

这一环节是为了教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文章和体会作者情感而设计的,这是理解文章的一个重要方法。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8】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认识了小朋友小雨来,下节课我们就来深入了解雨来。

2.作业

(1)读书,体会小雨来的品质。

  

(2)体会文章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结合课文内容,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

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2.体会本课中描写景色的优美句子和丰富的词语。

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复习巩固,回忆旧知。

 1.指名说出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2.说说小英雄雨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23】

 3.指名朗读课文的第四段。

 复习检查环节的设计,既是为了与上节课做好衔接,也是为了引起下文的学习,激发情感,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回顾全文,深入探究。

1.从重点内容入手,理清段间联系。

【24】

(1)鬼子抓住雨来为什么要枪毙他?

(因为雨来不肯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2)雨来在鬼子面前为什么表现得如此坚强?

  (因为他要保护李大叔。

(3)雨来又是怎样从鬼子手中逃脱的?

他为什么能这样做?

(枪响之前,雨来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到河里去了。

(4)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爱国、有骨气的中国人。

2.同学讨论。

【25/26】

画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在课文中的位置。

重点理解课文中两次提到这句话有什么重要的意思?

从而体会雨来的优秀品质。

(课文中第一次出现在第二段中。

雨来在夜校学习时,女老师指着黑板上的字念着: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这说明雨来在夜校不仅学了文化,更重要的是接受了爱国思想教育。

这种爱国主义的思想,在他头脑里扎下了根,这是雨来与敌人斗争的力量源泉和思想基础。

课文中第二次出现在第四段中。

敌人的威胁、利诱,软硬兼施,都不能使雨来屈服。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鼓舞鞭策着他,使他经受住敌人的毒打。

在严峻的斗争面前,雨来重温这句话,倍感亲切。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是他意志、信念、力量和经受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

  3.归纳各段的主要意思,提炼成为小标题。

(1)归纳各段的主要意思【27】

本文分为六个大部分,每个部分的意思是什么呢?

小组讨论交流,代表展示如下:

第一部分:

雨来家乡的景色优美,他游泳的本领高强。

第二部分:

雨来上夜校读书,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部分:

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

第四部分:

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始终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第五部分:

乡亲们以为雨来牺牲了,都很难过。

  第六部分:

雨来没有死。

(2)提问思考:

怎样编写小标题呢?

小组讨论,交流如下:

师根据交流结果,总结:

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词语。

可以用书上的语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编写。

(3)提炼课文的小标题:

【28】

第一部分:

望着妈妈笑(或游泳)

第二部分:

爱自己的祖国(或读书)

第三部分:

掩护李大叔(或掩护)

第四部分:

与鬼子斗争(或斗争)

第五部分:

有志不在年高(或枪声)

第六部分:

雨来没有死(或脱险)

(板书:

17小英雄雨来(节选)

望着妈妈笑(或游泳)

爱自己的祖国(或读书)

掩护李大叔(或掩护)

与鬼子斗争(或斗争)

有志不在年高(或枪声)

雨来没有死(或脱险)

4.讨论段间的联系。

师:

这六个部分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29】

分小组讨论交流,展示交流如下:

描写还乡河景色美,点明雨来的家乡美,并为后来雨来脱险打下伏笔;雨来在夜校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是雨来临危不惧,英勇斗争的思想基础;鬼子阴险狡诈,能反映出雨来坚强不屈;众乡亲对雨来的评价,点明雨来是一个好孩子;雨来脱险没有死,不仅与文章开头互相照应,也是小雨来优秀品质的体现。

  5.讨论景物描写的作用。

文章开始写

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

河边有个小村庄。

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

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

十二岁的雨来就是这村的。

师:

这一自然段的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0、31】

(这一段描写,既写出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也为我们勾勒出芦花村的美丽景色,点明雨来的家乡美,并为后来雨来的脱险埋下伏笔。

雨来勇敢地与敌人斗争,除了在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外,还由于雨来对美丽家乡的热爱,这样美丽的家乡,岂容敌人侵害!

  第五部分写【32】

“太阳已经落下去。

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

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这一段的景物描写起到什么作用?

预设:

(这里写出不仅白天的芦花村景色优美,太阳落下去以后,这里依然是那么美。

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生活着勤劳善良的村民们。

人杰地灵,人们多么希望雨来这个好孩子仍活在大家中间啊!

第六部分写【33】

“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

虫子在草窝里叫着。

这一处的景物描写又表达了什么情感?

预设:

(这一段看似写景,实际在写人们的心情。

人们多么盼望雨来会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啊!

连那河水都在静静地等待着,草窝里的虫子都在呼喊着雨来。

  师小结:

文章中三次景物描写,都表达了一定的思想情感。

由此看来,成功的景物描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

 

 

抓住重点句子“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来理解课文这一环节是让学生了解雨来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能成为英雄。

 

此环节是用句子概括文段内容,再提炼小标题。

这一设计是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也就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