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知识竞赛题目.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48996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1.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知识竞赛题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心理知识竞赛题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心理知识竞赛题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心理知识竞赛题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心理知识竞赛题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知识竞赛题目.docx

《心理知识竞赛题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知识竞赛题目.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知识竞赛题目.docx

心理知识竞赛题目

一、比赛时间及地点:

2009年12月6日(周日)下午2:

30

地点确定后另行通知

二、竞赛方式及竞赛内容:

1.参赛队伍:

兽医学院全体本科生(主要以班级为单位.,3人为一队参加竞赛,每班至少派一队参加)

2.竞赛内容:

普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学史以及心理学的咨询范畴。

3.比赛用题80%将来自于题库。

4.比赛题型只为客观题,题型包括:

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难度不同会有不同的分值)。

三、比赛流程:

(一)、主持人介绍各支参赛队伍,并宣布本次竞赛开始。

(二)、必答题环节(共10题,每题10分,总100分)

主持人说完“请回答”后开始倒计时,15秒内每组参赛队伍必须举出答案(超时作答无效)。

答对加10分,答错不扣分。

(三)、心理测试(必答题计分环节,此环节仅为带动全场人员参与到活动中,本环节不计分)

(四)、选答题环节

A组题(难度指数★)【答对加20分,答错不扣分】

B组题(难度指数★★)【答对加30分,答错不扣分】

C组题(难度指数★★★)【答对加40分,答错不扣分】

每组题各有N道题(N为参赛队伍数)

(五)、观众互动环节

主持人提问,观众举手抢答,答对可选择给其指定队伍加10分,同时有小礼品赠送,若答错后不扣分,并可继续抢答。

(六)、命运题环节

A组题(难度指数★)【答对加50分,答错扣分】

B组题(难度指数★★)【答对加60分,答错扣分】

C组题(难度指数★★★)【答对加70分,答错扣分】

D组题(难度指数★★★★)【答对加80分,答错扣分】

说明:

命运题为四种难度,选之后才知分数,题目随机抽取。

四、比赛规则:

1.参赛者必须在比赛开始前15分钟签到;比赛开始前5分钟仍未签到,则视为弃权。

2.参赛者不得携带手机、小灵通等通讯工具,文曲星、快译通等电子词典以及工具书籍资料上台;不得以任何其他方式方法作弊,违者做弃权处理。

3.观众必须遵守比赛纪律,保证赛场秩序;按规定位置就坐;不得在比赛时随意走动;不得在主持人提问、参赛者答题时喧闹;不得向台上选手作任何提示(提示后作答无效)。

若违反规则,至少扣10分。

4.必答题环节,主持人说“请回答”后方可作答,15秒后主持人说“时间到”各队必须亮出答案,超时作答无效。

5.若最后出现相同成绩,则须进行一轮附加赛。

6.每队比赛开始基础分均为100分。

7.选答题有两次机会,命运题有一次机会。

五、颁奖环节

1.本次比赛设一等奖一队、二等奖二队、三等奖三队(一等奖综合测评可加1分,二等奖加0.5分,三等奖及最佳人气奖加0.3分,参赛成员每人加0.2分),由最终比分确定。

2.特别奖一组:

最佳人气奖(由观众最多,最热烈的一组获得)

3.奖项不能重复领取。

 

选择题

1、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心理学之父”是(A)。

A、冯特B、梅奥C、莱维特D、勒温

2、下列不属于人际关系心理成分的是(D)

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行为成分D、意志成分

3、人际关系的分类按照需求的性质,可以分为哪两类?

(B)

A、支配性关系和平等性关系B、情感关系和工具性关系

C、吸引性关系和排斥性关系D、长期性关系和临时性关系

4、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始于(B)

A、19世纪末B、20世纪20年代C、1933D、20世纪60年代

5、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的实践任务中最根本的任务是(D)。

A、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B、有效地调整人际关系

C、不断地改善人际关系D、发展新型有人际关系

6、在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过程中,由注意逐渐向情感探索、情感沟通的轻度心理卷入阶段转向的阶段是(B)。

A、注意阶段B、接触阶段C、融入阶段D、终止阶段

7、以一个成员或信息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传递的人际沟通模式是(B)。

A、圆形传递B、轮式传递C链式传递D、Y式传递

8、把信息有选择地告诉自己的朋友或有关的人的藤式沟通模式是(B)。

A、单线型B、集中型C、偶然型D、流言型

9、在非正式群体中,一个人主动将信息传播给所有与他接触交往的人的人际交往模式是(D)。

A、单线型B、集中型C、偶然型D、流言型

10、谣言的产生采用的人际沟通模式通常是(D)。

A、单线型B、集中型C、偶然型D、流言型

11、参加比赛中的对手之间形成的人际关系是属于(C)的人际关系。

A生活型B、劳动型C、活动型D、学习型

12、无论遇到什么人,在什么场合下,首先会想到“他喜欢我吗?

“在得到肯定的或否定的答案后,再采取适当的行动的人是属于人际关系类型中的哪一类型?

(A)

A、驯顺型B、进取型C、分离型D、包容型

13、小蒋在单位里经常颐指气使,指挥别人做这做那,争权夺利,使得他人际关系非常紧张。

按照修茨对人际需要的观点,小蒋可能是哪方面的人际需要比较强烈?

(B)

A、包容的需要B、控制的需要C、情感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

14、美国心理学家莫雷诺提出的用来测量群体成员之间人际关系的一种人际关系测量方法是(C)。

A、实验法B、调查法C、社会测量法D、参照测量法

15、“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名话说明了态度成分中哪一因素对态度的重要作用?

(B)

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行为成分D、意志成分

16、按(C)划分态度,可以把态度分为外显的态度和内隐的态度。

A、认知评价B、情感体验C、行为倾向D、功能特性

17、态度能帮助个体摆脱自己内部的紧张状态,这是态度的哪一功能在发挥作用?

(D)

A、顺应功能B、认识功能C、防御功能D、调节功能

18、兰波特以大学生为对象做了耐痛忍耐力的实验研究说明了态度具有(D)。

A、顺应功能B、认识功能C、防御功能D、调节功能

19、我们通常说的“美丽”“善良”不是一种态度,当说“我的妻子真是美丽善良”的时候就是一种态度,这说明了(B)。

A、态度具有社会性B、态度具有具体性

C、态度具有协调性D、态度具有认识功能

20、由P—O—X构成态度三角关系的理论,是(C)理论。

A、功能B、一致性C、平衡D、学习

21、认为态度转变必须逐步提出要求,从一个小要求开始,然后向大请求过渡,从而达到彻底改变态度的目的,这种态度转变的方法是(B)。

A、参与活动法B、登门拜访C、全面宣传法D、沟通信息法

22、沟通者的权威越强,则沟通对象改变态度的程度就越(B)。

A、小B、大C、差D、少

23、如果一个产品的制造商或厂家自己推荐自己所生产的产品,夸耀它如何性能优良,质量可靠,人们往往会怀疑,这是沟通者的什么特点在发挥作用?

(B)

A、专长或权威B、动机C、个性特征D、角色特征

24、睡眠者效应是指一则沟通的说服力随时间而(B)。

A、减弱B、增长C、转移D、消失

25、在听众与沟通者的观点差距与态度改变的关系中,正确的是(C)

A、差距越大,态度改变的程度也越大

B、差距越大,态度改变的程度越小

C、中等程度的差距可以产生最大的态度改变

D、听众与沟通者的观点差距对态度改变没有影响。

26、“今天外边下雨”和“我有一把雨伞”的认知关系是属于哪种认知关系?

(B)

A、认知无关B、认知协调C、认知对立D、认知失调

27、你很喜欢在周末早晨睡懒觉,但是这个周末你的好朋友要到你这儿来玩。

于是你早早地起床去火车站接他也不会觉得太为难,这说明是认知的什么因素在起作用?

(D)

A、不一致的认知B、不一致认知的重要性

C、协调性的认知D、协调性认知的重要性

28、小张被人用刀威胁说了一些违心的话,但小张不会感到很大的失调,那是因为(D)。

A、他没有作出承诺B、这是他没有预期到的消极后果

C、他不必要对此负责D、他不是自愿选择的,而是被强迫的

29、小李去上班,他可以选择从街的左边或右边走去单位。

小李知道街的左边正好在施工却还是选择了左边。

结果一块石头掉下来打在他头上。

这时小李可能产生认知失调,其认知失调的原因在于(D)

A、自愿选择B、承诺C、责任感D、预期的消极后果

30、在一个消除对蛇的恐惧的治疗训练中,心理学家设计了需要付出很大努力但是与消除对蛇的恐惧没有直接关系的“锻炼治疗“,起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这体现了(B)研究的结果。

A、诱导服从实验B、努力理由研究C、不足障碍研究D、决策后失调研究

31、决策后失调理论认为,当人们在两个备择物之间作一个选择,决策之后便有一个明显的特点,这就是,决策者试图(C)两个项目之间评价的差距。

A、缩小B、忽略C、扩大D、平衡

32、按照不足阻碍研究,在儿童教育方面,(B)的教育态度比较好

A、严厉的B、温和的C、威胁的D、打骂的

33、一个人在观看足球赛时,大声地吼叫,并不会令人产生什么深刻的印象,但是在安静的电影院中大声吼叫就非常引人注目。

这是印象形成的什么因素在起作用?

(D)

A、行动者B、知觉者C、观察者D、交往情景

34、如果说一个人报复性强和爱整洁,人们往往对“报复性强”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而“爱整洁”这个特征留下的印象相对比较淡薄,这种“报复性强”属于印象形成特点中的(C)。

A、一致性B、评估性C、中心特质的作用D、隐含的个性理论

35、如果我们知道了某人是热心的,就会认为他是活跃的、交友广泛的、好心肠的。

这个例子说明了印象形成中什么特点?

(D)

A、一致性B、评估性C、中心特质的作用D、隐含的个性理论

36、如果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评价是正直的+3分,友好的+2分,有忍耐力的+1分,而这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印象总分是+2分,那么这种印象形成的信息整合模式是(B)。

A、累加模式B、平均模式C、加权平均模式D、累计模式

37、如果我们说一个陌生人是“英俊的、爱说话的、熟练的、报复性强的、凶恶的”,我们在对他形成印象中,后两个因素会赋予它们更大的权重。

这是因为在加权平均中(B)。

A、我们会对可信程度高的信息给予更高的权重

B、与积极的特质相比,我们会对消极的特质赋予更大的权重

C、我们会对与目前的目的和判断有关的信息赋予更大的权重

D、我们会削弱与先前的印象和定型不一致的信息

38、一些学期初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尽管在学期中或学期末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教师对其评价还是不如一开始成绩就很好的好学生,这是因为印象形成中的(A)偏见造成的?

A、优先效应B、新近效应C、晕轮效应D、定型

39、教师对“好学生”的评价往往认为他各方面都好,对“坏学生”往往认为他没什么优点,这种现象在印象形成中称为(C)。

A、优先效应B、新近效应C、晕轮效应D、定型

40、一个人在强调生产率的条件下,比较倾向作积极的自我介绍;在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条件下,自我介绍时却比较谦虚。

这说明(A)因素对自我表现的影响。

A、情景因素B、参照群体的认同C、其他人的影响D、个性特质

41、人的脸部表情所表达的有六种基本的情绪,包括(A)。

A、快乐、悲哀、惊奇、恐惧、愤怒和厌恶B、快乐、悲哀、恐惧、厌恶和鄙视

C、不满、悲哀、快乐、惊奇、恐惧、厌恶D、不满、悲哀、恐惧、厌恶和鄙视

42、在脸部表情中,人们对于辨认表示(C)的脸部表情应该特别容易。

A、快乐B、悲哀C、危险D、安全

43、当我们持续地注视着某人,无论他干什么都保持这种目光接触时,这个人通常会感到(D)

A、高兴B、沉默C、平静D、紧张

44、有些人一说谎经常会频繁地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