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讲义 内能比热容机械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89396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866.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讲义 内能比热容机械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讲义 内能比热容机械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讲义 内能比热容机械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讲义 内能比热容机械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讲义 内能比热容机械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讲义 内能比热容机械能.docx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讲义 内能比热容机械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讲义 内能比热容机械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讲义 内能比热容机械能.docx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讲义内能比热容机械能

内能、比热容、机械能

1

 

能的含义

①能是物体具有的做功本领.

②一个物体能做多少功,它就具有多少能.注意“能做功”并不意味着它正做功或一定做功.能的种类很多,如机械能、内能、电能、原子能、化学能等,能的国际单位是“焦”.符号“J”

机械能

动能

势能(包括:

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动能

①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②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质量、速度(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

重力势能

①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②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质量、被举的高度

(质量越大,举得越高,它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弹性势能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弹性物体的弹性越强,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多

能量的转化

①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②在能量转化中,“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做功可以实现能量的转化,并且做多少功,就意味着有多少能量发生转化.

③物体的势能和动能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如果没有摩擦等阻力,那么在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例1】说明下列物体具有什么形式的机械能

(1)坦克(玩具)中被卷紧的发条:

;

(2)正在升空的“长征二号”火箭:

;

(3)葛洲坝大坝内上游的水:

【答案】

(1)弹性势能;

(2)动能和重力势能;(3)重力势能.

 

【例2】如图是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速度的关系的示意图.

(1)在探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要保持________不变,让小球从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高度滚下,以不同的速度推动木块移动.

(2)要探究动能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时,要保持________相同,就是让质量不同的小球从____________滚下.

(3)物理研究方法有许多,如等效替代法、类比法、对比法、控制变量法等.本实验运用了两种研究方法:

一是____________法;二是转换法,就本题来说用                  

           来表示小球动能大小的方法就是转换法.

【答案】

(1)质量; 不同  

(2)速度; 同一高度 (3)控制变量 ;小球推动木块移动的距离.

 

【例3】为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华利用带有四个铁钉的小方桌、沙箱及质量不同的重物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1)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判断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

(2)若要探究重力势能大小与高度的关系应选择图_________和图_____进行分析比较.

(3)图2和图3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控制变量法及转换法的应用.

【答案】

(1)小方桌陷入沙中的深度 

(2)1 2 (3)重力势能大小与质量有何关系

 

【例4】

如图所示,一辆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的洒水车正在洒水作业,关于该洒水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机械能不变,重力势能不变

B.机械能变小,重力势能动能变小

C.机械能不变,动能变小

D.机械能变小,动能不变

【答案】B

【例5】由高性能复合材料制成的撑杆,已经成为决定撑杆跳高胜负的关键.这主要是因为这种高性能复合材料比传统撑杆材料具有更好的(填一种物理性质);在撑杆跳高运动员越过横杆之后下落的过程中,他的转化为动能.

【答案】弹性、重力势能

【例6】

(多选)一个小球由A点自由下落时,相继经过B、C两点,如图所示,AB=BC(忽略空气阻力),则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在下落过程中,一定受非平衡力的作用

B.在AB、BC两段内的平均速度相等

C.在AB、BC两段内重力做功相等

D.在A、B、C三点处物体具有的机械能相等

【解析】A选项:

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小球自由下落的过程中只受到重力的作用,合力不为0,加速下落,所以A正确.

B选项:

由于小球加速下落,AB=BC,在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变短,tAB>tBC,即AB段平均速度小于BC段平均速度.所以B错误.

C选项:

重力做功=重力×竖直方向移动的距离,重力大小不变且AB=BC,所以两段做功相等,C正确.

D选项:

由于没有阻力做功,即没有机械能与内能之间的转化,机械能守恒即不变,D正确.

故选ACD

【答案】ACD

 

【例7】如图所示,小球沿轨道由静止从A处运动到D处的过程中,忽略空气阻力和摩擦力,仅有动能和势能互相转化.则(  )

A.小球在A处的动能等于在D处的动能

B.小球在A处的动能大于在D处的动能

C.小球在B处的机械能小于在C处的机械能

D.小球在B处的机械能等于在C处的机械能

【答案】D

【例8】(多选)小丽同学在蹦床上运动,她从高处落下后又被弹起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蹦床形变最大时,小丽的重力势能最小

B.蹦床恢复原状时,蹦床的弹性势能最大

C.蹦床形变增大的过程中,小丽的动能先增加后减小

D.蹦床形变减小的过程中,小丽的机械能先减小后增加

1【答案】AC

 

分子动理论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所组成;

分子很小,它的直径以10-10m来量度

(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动能)

①分子的热运动: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成为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热运动越激烈.

②扩散现象

(3)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势能)

 

【例9】判断题:

1.物质的分子之间只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

2.扩散现象说明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

3.阳光射入房间内看到尘土飞扬,可以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

4.在房间抽烟时,整个房间都油烟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

5.铁丝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  )

6.塑

料吸盘能牢牢地吸附在玻璃上,主要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

7.橡皮筋被拉长后,分子之间只有引力(  )

8.建筑工地上,汽车驶过时尘土飞扬,这是一种扩散现象(  )

9.在花丛旁闻到浓郁的花香属于扩散现象(  )

10.固体很难被压缩,因此固体之间是不能发生扩散现象的(  )

2【答案】1、3、5、6、7、8、10错

2、4、9对

内能

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决定物体内能的因素有温度、体积、状态、质量等.

改变内能的方式

(1)改变内能的方式有热传递和做功两种.

(2)热传递的过程是内能的转移过程,做功的过程是内能与其他形式能的转化过程.

(3)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热量

热传递过程中吸收或放出能量的多少(用Q表示),国际单位是焦(J)

比热容

(1)物理意义:

比热容是反映物质吸热(或放热)本领大小的物理量,是物质的特性之一.

(2)任何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物质的比热容与质量、吸收的热量、温度的变化等无关.

(3)单位是J/(kg·℃)即: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者降低)1℃所吸收(或者放出)

的热量为多少焦耳.

热量计算

物体在温度变化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其中c、m分别表示该物质的比热容和物体的质量,

表示温度的变化量.

热值

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m代表燃料的质量,单位是kg;q代表燃料的热值(燃烧值),单位是J/kg;Q

代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单位是J.

热平衡方程

(1)在热传递过程中,如不计热损失,那么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

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

;

(2)如有热量损失,则

.热平衡方程反映了热传递过程中能量是守恒的.

 

【例10】(多选)15.下列热学现象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物体温度不变,它的内能也可能增加

B.现在科学家可以用一定的技术手段使一个物体内的所有分子都停止运动

C.把酒精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的读数会降低

D.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物体内部分子运动的就越快,因而物体的内能越大

3【答案】AC

【例11】(多选)1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它含有的热量越多

C.在花丛旁闻到浓郁的花香属于扩散现象

D.温度和质量都相同的两杯水具有的内能也相同

4【答案】ACD

【例12】(多选)16.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冰也有内能B.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C.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D.温度越低的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

5【答案】AC

【例13】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零摄氏度的物体,它可能没有内能B.物体温度不变,它的内能一定不变

C.物体吸收热量,它的温度可能不变D.物体内能增加,它一定吸收热量

6【答案】C

【例14】小明根据下表所提供的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得出以下几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c/[J·(kg·℃)-1]

4.2×103

2.1×103

酒精

2.4×103

砂石

0.92×103

煤油

2.1×103

0.88×103

水银

0.14×103

0.39×103

A.液体的比热容不一定都比固体大

B.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等热量后,煤油的温度变化大

C.同一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后,比热容不变

D.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块吸收的热量多

【答案】ABD

【例15】

(多选)如图所示,若x轴表示时间,y轴表示路程,则该图像反映了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路程与时间的关系.若x轴和y轴分别表示其它的物理量,则该图像又可以反映在某种情况下,相应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根据表一、表二所提供的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和密度,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

比热容

/J·(kg·℃)-1

物质

比热容

/J·(kg·℃)-1

物质

密度

/kg·m-3

物质

密度

/kg·m-3

4.2×103

2.1×103

纯水

1.0×103

0.9×103

酒精

2.4×103

砂石

0.92×103

硫酸

1.8×103

干松木

0.5×103

水银

0.14×103

0.46×103

水银

13.6×103

8.9×103

A.x轴表示物体升高的温度,y轴表示物体吸收的热量,在描绘出等质量的水和冰吸收热量和升高温度关系的图像中,甲应为水的关系图像

B.x轴表示物体升高的温度,y轴表示物体吸收的热量,在描绘出等质量的砂石和铁吸收热量和升高温度关系的图像中,甲应为砂石的关系图像

C.x轴表示体积,y轴表示质量,在描绘出硫酸和冰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图像中,甲应为冰的关系图像

D.x轴表示体积,y轴表示质量,在描绘出纯水和干松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图像中,甲应为纯水的关系图像

7【答案】ABD

【例16】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8【答案】小于

【例17】如图所示,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物质加热(不考虑热损失),实验数据如下表,则在加热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甲比乙温度升高的得,(选填:

“多”或“少”)如果要使质量相同的甲和乙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最多.

加热时间(min)

1

2

3

4

5

6

升高温度(℃)

1

2

3

4

5

6

2

4

6

8

10

12

加热时间(min)

1

2

3

4

5

6

升高温度(℃)

2

4

6

8

10

12

1

2

3

4

5

6

【答案】少;甲;

【例18】

为了比较水和煤油吸热本领的大小,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水与煤油,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分别对其加热.在此实验中,用加热时间长短来表示物质

的多少(选填“吸热”或“温度升高”).

9【答案】吸热

【例19】质量是2kg的水,温度从20℃升高到60℃,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答案】Q吸=cm(t-t0)=4.2×103J/(kg⋅℃)×2kg×(60℃-20℃)=3.36×105J

【例20】用功率一定的电加热器给质量一定的某种液体均匀加热,研究液体升高的温度跟吸收热量的关系.下表中是该实验获取的部分数据,请你根据数据归纳出这种液体升高的温度∆t跟吸收热量Q的关系:

在这种液体的________时,∆t=________.

Q/103J

25

50

75

100

125

150

175

∆t/℃

12.5

25

37.5

50

62.5

75

87.5

 

【答案】质量一定;Δt=0.5×10-3(℃/J)·Q

【例21】小磊同学在研究水的吸放热情况时,测出了水的质量和水的温度变化的关系,他每次实验都让水吸收的热量相同,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其中m表示水的质量,Δt表示水的温度变化量.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水的质量和水的温度变化量的关系式是:

____________.

Δt/℃

2

5

10

20

25

50

m/kg

0.5

0.2

0.1

0.05

0.04

0.02

【答案】

【例22】在测定汽油热值的实验中,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表中Q为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m为燃烧汽油的质量.请根据表中数据写出Q与m的关系式:

.

Q/J

2.3×107

4.6×107

6.9×107

9.2×107

1.15×108

1.38×108

m/kg

0.5

1.0

1.5

2.0

2.5

3.0

【答案】Q=(4.6×107J/kg)·m

热机

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过程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4个冲程组成.这4个冲程组成一个工作循环,每一个循环,活塞往复运动工作,飞轮转动两周,对外做功一次.做功冲程为主要冲程,把燃气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其他3个冲程为辅助冲程,靠飞轮的惯性带动曲轴完成,在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气缸内物质的内能.

热机的功率

功率=做功冲程燃气平均压强×活塞面积×冲程距离×每秒做功次数

热机的效率

(1)热机所做的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跟燃料完全燃烧所获得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

(2)同容量的柴油机比汽油机的效率高,柴油机效率一般为28%~40%,汽油机效率一般为20%~30%.

【例23】图为四冲程汽油机工作过程的示意图.其中表示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

【答案】B.☆思考:

哪个冲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哪个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例24】

如图为汽油机工作过程中的一个冲程的示意图,它应是(  )

A.压缩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压缩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做功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答案】D

【例2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的分子之间只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B.热值大的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

C.扩散现象说明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D.比热容越大、质量越大、升温越多的物体吸收热量就越多

【答案】CD

 

【练1】

如图所示的实验中,抽去中间的玻璃板,过一会儿下方玻璃杯中的二氧化氮气体颜色变浅,上方玻璃杯中的空气颜色变深,由此现象主要说明气体分子.

 

【答案】是运动的

 

【练2】

如图所示,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钩码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选填“引力”或“斥力”)

【答案】引力

 

【练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竖直向上抛出的排球,在空中竖直向上运动过程中所受合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B.运动员双手拉住吊环在空中静止,他对吊环的拉力和他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蹦床运动员在比赛中从蹦床弹向空中的过程中,运动员的重力势能变大

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答案】AC

 

【练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0℃的水一定比80℃的水含有的热量少

B.酒精灯内的酒精用去一半后,酒精的热值不变

C.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是用做功的方式增大了锯条的内能

D.发生沙尘暴时,沙尘漫天浮动,这种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BC

 

【练5】如图是探究“物体的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的实验示意图.

(1)该实验要探究的是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_________的关系.

(2)该实验物体的动能是指物体_________(选填“A”或“B”)的动能.

(3)该实验物体动能的大小是通过_______来反映的.

(4)该实验物体的速度是指物体A从斜面上静止滚下与物体B碰撞时____(选填“碰

前A”、“碰后A”、“碰前B”或“碰后B”)的速度,它是通过____(选填“高度”或“质量”)

来改变的.

(5)实验中多次让物体从斜面同一高度上静止滚下时,应改变_____(选填“物体A”

或“物体B”)的质量,这是为了研究物体动能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10【答案】

(1)速度,

(2)A,(3)物体B运动的距离,(4)碰前A,高度,(5)物体A

【练6】

某同学在做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水和煤油,他得到如下数据:

物质

次数

质量

升高温度

加热时间

1

10

2

2

10

4

煤油

3

10

1

4

10

2

(1)数据表中用来表示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

(2)分析第1、2次或第3、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同种物质升高的温度

相同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_________有关.

(3)分析第1、3次或第2、4次实验数据,可以初步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

(1)加热时间的长短

(2)质量(3)质量相同的不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是不相同的(加热的时间是不同).

【练7】

如图所示,把一个薄壁金属管牢固地固定在桌上,里面放一些乙醚,用塞子塞紧,使一根绳子在管外绕几圈并迅速来回拉动,一会儿看到瓶塞被冲开,管口出现雾状“气体”,用能量转化的观点来解释上述现象.

 

【答案】绳子与管壁反复摩擦,克服摩擦力做功,使管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管通过热传递使乙醚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直到乙醚沸腾,产生大量的蒸汽,蒸汽膨胀把瓶塞冲开的过程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蒸汽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液化为小液滴,出现雾状气体.

“冒牌”永动机

——爱因斯坦也吃惊的玩具

饮水鸟,主体由玻璃制成,它的身体是一根玻璃管,管的上端是一个小球,也就是鸟头,管的下端是一个大球,也就是鸟的尾部.球内装有液体,管的下端浸在液面下.整个鸟身是密闭的,架在一个类似鸟腿的座上.它的头部粘有尖尖的嘴,尾部粘有羽毛.为了让人不能看清鸟身体里的秘密,它的身体被涂上了黑色.而它的神奇之处就是,在鸟的面前放上一杯水,鸟就会俯下身去,把嘴浸到水里,“喝”了一口后,又直立起来.可是直立一会儿它又会俯下身去,等到鸟嘴浸到了水,“喝”了一口,有会直立起来.就这样,它不停地点头喝水,就像是一台永动机.但是永动机在科学理论上是不可能的,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a.头部蒸发吸热,受冷,气压下降,尾部的液体因为吸力(下部气体气压更大)沿颈部上升.这样头的重量在增加,尾部的重量在减轻,重心位置发生变化,当重心超过脚架支点而移向头部时,鸟就俯下身到平衡位置.这个位置可以通过鸟嘴的重量来调试.

  b.头部降低,内部发生两个变化.一是“饮水鸟”的嘴浸到了水,这样鸟头被打湿.二是上下的蒸汽区域连通,两部分气体混合,没有了气压差,但由于吸收了周围空气的热量,蒸汽的温度略有上升.这时上升到头部的液体,在本身的重量作用下流向下端尾部.

  c.尾部变重,头部向上翘,液体全部集中到尾部,同时,头部的蒸汽因为刚粘到的水又开始冷却.

原来“饮水鸟”头部不断蒸发所吸收的周围空气的热量,就是这奇妙的“饮水鸟”能够活动的原动力.正是因为它使用的是周围察觉不到的能源,所以才会被人误认为是永动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