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项目地质勘察方案最终版讲解.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88565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89.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项目地质勘察方案最终版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某项目地质勘察方案最终版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某项目地质勘察方案最终版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某项目地质勘察方案最终版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某项目地质勘察方案最终版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项目地质勘察方案最终版讲解.docx

《某项目地质勘察方案最终版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项目地质勘察方案最终版讲解.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项目地质勘察方案最终版讲解.docx

某项目地质勘察方案最终版讲解

楚雄云甸工业园区东片区路网

建设项目设计施工总承包勘察方案

核工业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楚雄云甸工业园区东片区路网建设项目设计施工总承包

勘察方案

1.1工程概况

招标项目楚雄云甸工业园区东片区路网建设项目设计施工总承包已由云南楚雄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管理局以关于楚雄云甸工业园区东片区路网建设项目的立项批复(楚开经复[2013]69号)批准建设,招标人为云南楚雄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管理局,招标代理机构为中技国际招标公司。

资金来源:

政府投资30%,自筹70%。

项目位于楚雄经济开发区云甸工业片区,建设内容:

主要包括道路工程、排水工程、照明工程及其他附属工程。

项目总建设面积271800平方米,计划总投资17000万元。

表1.1-1云甸工业园区东片区路网建设项目

序号

路名

宽度

(米)

长度

(米)

建筑面积(平方米)

投资额(万元)

备注

1

纬十

18

2600

46800

3510

2

纬九

9

1900

17100

1282.5

3

纬八

9

1000

9000

675

4

纬六

18

900

16200

1215

5

纬五

9

1200

10800

810

6

纬四

18

1600

28800

2160

7

经六

9

5000

45000

3375

8

经五

18

3900

70200

5265

9

经四

9

3100

27900

2092.5

总计

18600

271800

16875

1.2勘察等级拟建项目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场地);场地地基复杂程度为二级(中等复杂地基)。

根据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确认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1.3编制依据及主要技术标准

1、执行国家制定的标准(规范、规程等),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使用规范的名词、术语。

2、除业主提供的有关资料、建筑总平面图及工程地质勘察委托任务书外,应执行的现行国家与地方技术规范、规程及标准:

(1)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2)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3)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4)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5)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0);

(6)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7)行业标准《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7)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8)行业标准《土的分类标准》(GBJ145-90);

(9)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10)行业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11)行业标准《软土地区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J83-91);

(12)行业标准《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87);

(13)行业标准《工程地质钻探技术规程》(JGJ87-92);

(14)建设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

3、在勘察手段和操作方面优先执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

4、在软土及膨胀土分布区,其相应的要求(如取样)执行国家行业标准《软土地区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J83-91),《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87);《云南省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定》(试行)。

5、当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工程参数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难以恰当求得时,执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或(GB50007-200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6、判断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软土震陷,砂土地震液化等时,执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7、执行上述标准相关的国家标准,国家行业标准和适用于本勘察的地方规

程以及有关工具书等。

1.4地形地貌场地位于云南省云甸工业片区场地原始地形为缓坡、丘陵,场地原始地貌为山麓斜坡。

本次勘察工作将进一步查明地形、地貌特征及其与地层、构造、不良地质作用的关系,划分地貌单元。

1.5地层岩性据拟建场地内主要为耕土、粘土、含砾粘土和粉土,基岩为泥岩。

此外,场地内还可能存在人工填土、红粘土、软弱土等特殊性土。

1.6本次勘察主要解决的勘察技术问题场地内岩土层种类较多,上覆土层为较厚的人工填土以及具弱膨胀性的红粘土,下伏基岩为泥岩是本次勘察的重点和难点。

本次勘察为详勘阶段,结合本工程的性质,本次勘察主要解决的勘察技术问题见表1.10-1:

表1.10-1本次勘察主要解决的勘察技术问题

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次勘察的重点、难点

1、查明地质构造、地层结构、岩土工程特性、地下水埋藏条件。

尤其查明软弱土层的深度和分布情况,及其下部硬土层坡度。

2、查明场地不良地质作用的成因、分布、规模、发展趋势,并对场地的稳定性做出评价。

3、对建筑地基作出岩土工程评价,并对地基类型、地基处理、工程降水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

查明拟建工程范围及有影响地段的各种洞隙及其伴生土洞、塌陷的分布、发育程度和发育规律,堆填物性状和地下水特征,对地基基础的设计和岩溶的治理提出建议。

达到满足施工图设计的要求。

1.11主要勘察手段及相应工作量

本次勘察根据不同勘察阶段,拟采用工程地质测绘、钻探、槽探、井探、标准贯入、室内试验等综合勘察手段,详见表1.11-1。

表1.11-1主要勘察手段及相应工作量一览表

拟采用的

勘察手段

布置原则、目的及工作量

工程地质测绘

充分搜集和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查明场地内的地质构造、不良地质作

用和地表水、地下水分布。

工作量45km2。

工程地质钻探

揭露场地内地层结构、研究水文地质条件。

沿道路布置勘探点,在地貌单元、地质构造和地层界线布置勘探线,在地貌单元交接部位和地层变化较大的地段加密勘探点。

初勘勘探点间距按300~500m布置,共布置103个钻孔,孔深15~20m,预计1715m。

其中35个取样孔、20个标贯试验孔、10个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孔。

详勘勘探点间距按100~200m布置,共布置260个钻孔,孔深20~25m,预计5630m。

其中87个取样孔、44个标贯试验孔、20个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孔。

标准贯入试验

对粘性土进行孔内标准贯入试验,以确定其物理状态,对土的强度、变形

参数、地基承载力作出评价。

初勘100次;详勘180次。

岩、土、水试验

采取原状土样、岩样、水样,其中土样路面设计标高下1.5m下开始取样,每孔取3~4m一件。

土样试验测试土的物理性质试验、压缩-固结试验、抗剪强度。

水样进行水质简分析。

初勘取土样35个孔,共175件;取扰动样18件;取水样4件。

详勘取土样87个孔,共350件;取扰动样12件;取水样10件。

注:

初勘工作量表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1,具体工作量详见附表1,初勘预算详见附表2;详勘工作量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2,具体工作量详见附表3,详勘预算详见附表4。

二、勘察服务工作大纲

1)我院严格履行本工程投标资格预审文件、资格预审申请文件、招标文件、

投标文件及与建设单位签定的勘察合同,保质、保量按期提交勘察成果资料。

2)施工过程中,与建设方、设计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汇报工程进展情况,必要时提交中间性报告,如地质条件异常,需局部调整勘察方案,将及时与业主、设计单位商定。

3)在设计、施工中有关勘察工作之内容,随时提供咨询服务。

三、勘察成果目标

本项目质量目标:

始终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争创省部级以上优秀勘察奖!

本次为详细勘察,勘察重点查明拟建工程范围及有影响地段的各种岩溶洞隙

和土洞的位置、规模、埋深,岩溶堆填物性状和地下水特征,对地基基础的设计

和岩溶的治理提出建议,达到满足施工图设计的要求

报告编写目录如下:

1前言

1.1工程概况(建筑物性质)

1.2勘察阶段及勘察等级

1.3勘察目的

1.4勘察任务的完成情况

1.5勘察依据

1.6勘察工作布置原则及勘察方法

1.7实际完成工作量统计

2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2.1地理位置及交通概况

2.2场地地形地貌

2.3气象、水文

2.4场区地层岩性

2.5区域地质构造及地震

2.6水文地质条件

2.7水、土的腐蚀性评价

2.8不良地质作用

3岩土的测试成果

3.1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

3.1.1室内土工试验

3.1.2标准贯入试验

4岩土工程评价

4.1建筑场地的稳定性

4.2各岩土层的工程特性指标

4.3场地和地基土地震效应评价

4.3.1场地地震基本烈度

4.3.2建筑场地类别

5路基评价

5.1路基地基承载力评价

5.2地基的均匀性评价

5.4地基变形评价

5.5各岩土层作为路基的适宜性评价

7结论与建议

8照片集

附图、附件:

1)拟建建筑平面位置及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2)洞隙、土洞、塌陷的形态、平面位置和顶底标高示意图

3)基岩顶面等值分布图

4)工程地质剖面图;

5)钻孔柱状图(包括标准贯入试验数据);

6)室内试验成果报告;

7)钻孔波速测试报告;

8)其他资料

四、勘察工作内容

4.1勘察工作内容

本次勘察根据不同勘察阶段,拟采用工程地质测绘、钻探、标准贯入、波速测试、室内试验等综合勘察手段。

4.2勘察技术要求

(1)工程地质测绘以追索法为主结合穿越法,将地质构造线、地层界线、地貌单元、灾害体周界,并绘于地形底图上。

测绘采用半仪器法,对一般地质点和地质界限,以明显的地形、地物和其他测点作控制点进行目测同时结合GPS技术进行定位;对工程有重要影响的重要观测点则采用全站仪实测。

(2)工程测量

采用全站仪进行实测,其测量经度满足《工程测量规范》(GB0026—93)要求,水平误差不大于0.10m。

具体工作为:

a)收集测区已有控制点资料,并在实地查看点位完好情况。

b)为放样和定测各工程点位须加密控制。

(3)钻探

根据场地地层概况,结合《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的要求,确定钻探设备和钻探工艺、技术要求等。

1)钻探设备和钻探工艺

采用XY-1型钻机对钻探孔进行全断面取芯,与原位试验和室内试验成果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2)钻探一般技术要求

1设备安装定位准确,孔位偏差不得大于50mm。

2冲击钻孔一般土层每回次不得大于50cm。

3及时准确测定地下水初见水位和静止水位、上层滞水情况,并明确记载,地下水的测定不得受上层滞水的影响。

4要求对地层层次、层位、岩性划准,记录详细及时,不得漏记、误记。

5钻进过程中遇到空洞及钻具掉落等异常现象时,应及时记录其深度;

6钻孔定位测量:

在施钻前测放钻孔,钻孔完成后,对位置有变动的钻孔应补测。

3)钻探的特殊技术要求

1为鉴别和划分地层的钻探孔,钻孔孔径不宜小于75mm;

2为采取供做室内物理与力学试验的原状土样,钻孔孔径不宜小于110mm。

为采取岩样,对软质岩石钻孔孔径不宜小于110mm,对硬质岩石钻孔孔径不宜小

于91mm,较硬质岩石互层时钻孔孔径不宜小于110mm;

3岩芯采取率:

在坚硬完整岩层中,不宜小于85%;在强风化、破碎的岩层中,不宜小于50%;粘性土地层中,不宜小于80%;砂类土地层不宜小于65%;碎石类土不宜小于50%。

(4)原位测试

根据现场踏勘结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10)要求,对粘土进行孔内标准贯入试验,以确定其物理状态,对土的强度、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单桩承载力。

标准贯入试验技术要求如下:

1当孔壁不稳定时,可采用护壁,钻至试验标高以上15cm处,清除孔底残土后再进行试验;

2采用自动脱钩的自由落锤法进行锤击,并减小摩擦力,避免锤击时的偏心和侧向晃动,保持贯入器、探杆、导向杆的垂直度,锤击速率应小于30击/min;

3贯入器打入土中15cm后,开始记录每打入10cm的锤击数,累计打入30cm

的锤击数为标准贯入的试验锤击数N;

4对连续同类土层中每2m进行一次标贯试验,当遇到大于50cm的夹层或透镜体时,应做不少于一次的标贯试验。

5标准贯入试验的其它未尽技术要求应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第10.5.3条规定进行试验。

未尽事宜应满足规范要求。

(5)取样

根据规范要求采取原状土样,主要受力层每2m一件,影响层每3~4m一件。

对膨胀性土层,从遇见该土层起,从1m起,在1m至大气影响深度以下,每m取样一件,土层有明显变化处,加取土样,大气影响深度以下,取样间距适当加大。

取样严格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10)和《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和的有关规定进行。

当钻孔中遇基岩埋藏较浅地段,则采取岩样。

对土样、岩样均采用密封法封存;场地地下水水样的提取不得混入他物,应保证地下水样的原质成份。

所有样品严格检查、编号、封装、储存和运输。

取样的其它未尽技术要求按上述规范的规定进行。

(6)水位观测

1)每班至少观测孔内水位两次。

每观测回次中,应在提钻和下钻前各测量一次水位,间隔时间大于5分钟;

2)对钻孔简易水文观测中出现的异常应及时分析,一旦有新含水层出现时,应停钻观测地下水稳定水位。

3)测量稳定水位的时间间隔不少于8h;在全部钻孔结束后同一天内再量测各孔的稳定水位,水位量测读数至厘米,测量偏差小于2cm。

在每个工点都应预留1~3个钻孔进行至少一周的水文观测,以确定该工点的地下水位变化情况和稳定水位。

(7)室内试验为了确定场地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分别采取水、土和岩石试样进行室内试验。

1)水质分析

1分析目的:

判定地下水类型及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2分析项目:

水质简分析和侵蚀性CO2分析。

③分析方法:

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10)要求进行。

2)土工试验

1)试验目的:

提供不同成因、类型土层的分类定名和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土对建筑材料及构件的的腐蚀性。

2)试验项目:

1粘性土

比重,天然含水量,天然密度,液、塑限,天然快剪、饱和快剪、固结快剪,压缩系数,压缩模量;

五、勘察工作相对进度计划及勘察周期

5.1相对进度计划及勘察周期

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总工期约60天(日历天)分初勘及详勘二个阶段实施,具体实施时间根据各阶段业主工作安排确定。

根据对本项目的理解和认识,我公司拟按分区块、分时段出报告,按时完成本项目的勘察设计任务。

一旦我单位中标,将根据设计方案,编制勘察工作大纲,开展工程地质测绘,随即组织钻探施工班组进入施工现场,全面开展测量和钻探施工准备工作,随后钻探、原位测试人员进场进行相关外业工作,并同期进行室内试验和内业资料整理。

本工程分为二个阶段实施,初步预计每个阶段时间为30天。

本次勘察的具体工作流程见图5-1,每个阶段进度计划详见工程进度横道图5-2:

 

图5-1

勘察工作流程图

 

图5-2每个阶段工程进度计划横道图

工作内容

每个阶段工作时间(天)

5

10

15

20

编制详勘勘察大纲

工程地质测绘

钻探、原位测试、槽探、井探、取样等

室内试验

内业资料整理

提交中间性勘察资料

提交勘察报告

注:

本工程分为初勘和详勘二个阶段实施,初步预计每个阶段时间为30天

具体实施时间根据各阶段业主工作安排确定。

5.2工期保障措施

为确保计划总工期目标和质量目标的实现,特制定以下工期保障措施:

5.2.1一般性措施

1充分发挥我单位所积累的较为丰富的工程经验及拥有较强机械设备能力和现代化科学管理的优势。

中标后,将立即组织精干、高效、整体能力强、运转效率高的项目部,全面负责组织本工程的实施。

2在接到招标人的进场通知或合同签订后,我单位将立即组织技术力量雄厚、经验丰富、设备配套齐全、战斗力强的勘察队伍进场,并做好技术准备和物资准备。

保证做到进场快、开工快。

3加强管理,开工前对技术人员实行技术交底,将本工程的技术特点、难点归纳总结,并做好传达工作,保证人人心中有数。

同时还将在业主方的指导下,做好统筹规划、合理安排、有序工作,减少不必要的过程损耗。

4配备性能优良、数量满足勘察要求得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做到机械设备

齐全、配备合理,能保证工期进度和质量要求。

在勘察过程中,加强对机械设备管理,做好设备的用、保、修工作,提高设备完好率和利用率,保证工期进度。

5工程中加强指挥与协调,定期召开分析会,根据现场实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技术力量和机械设备,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确保工期。

5.2.2组织措施

①抽调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技术人员组成项目部,并选派项目经理,全权负责现场各方面工作。

在工程实施中,做到统一组织、统一计划协调、统一管理。

2建立健全项目管理结构,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范围,并配备足够的各类专业技术管理人员。

3充分调动各方面优势力量,选调中坚力量,一旦中标,将派驻部分技术人员进场调查场地环境、水、电等情况,及时反馈,在接到进场通知后保证人员、设备第一时间进场开工。

5.2.3技术措施

①建立以总工为核心的工程技术管理组织体系,逐级落实技术责任制。

②认真调查工程区气象、水文、区域地质资料及邻近工程资料,结合我单位的技术能力和类似工程经验,按技术管理程序,指定切合本工程特点的勘察技术

方案,以及应急技术措施,做好技术交底,把技术管理落实到实处。

3充分发挥我单位知识技术优势,组织技术攻关小组和QC活动小组,及时

解决勘察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提前指定技术措施,避免因技术问题对工期造成影响。

4执行ISO9001质量体系文件,提高质量管理,加强安全预防技术措施,防治因质量和安全问题造成的停工、返工和误工。

六、现场勘察组织设计及人员配置

6.1现场勘察组织设计

为了使本次勘察及服务能优质、高效完成,我院将组建技术过硬的项目班子来完成该项工作,组织结构详见图6.1-1。

1)技术质量部:

由技术总负责人、审核人、审定人及现场质量控制工程师组成。

主要职责:

⑴负责设计图纸的复查工作,组织研究勘察技术方案,技术交底工作。

⑵编制勘察方案。

⑶负责现场作业和内业工作过程控制。

⑷负责质量记录的填写、收集、整理、归档。

2)技术质量经理:

本项目技术总负责人,负责勘察方案的编制和实施,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制,对整个过程质量指导和监督。

3)钻探质控人员:

由钻探质量员担任,负责现场作业的过程控制。

4)测量质控工程师:

为测量技术负责人和专业审核人,负责测量现场作业和内业工作的过程控制。

5)岩土水试验质控工程师:

为岩土试验专业技术负责人和专业审核人,负责岩土试验现场作业和内业工作的过程控制。

6)原位测试质控工程师:

为原位测试专业技术负责人和专业审核人,负责原位测试现场作业和内业工作的过程控制。

7)地质测绘质控工程师:

为地质测绘专业技术负责人和专业审核人,负责地质测绘现场作业和内业工作的过程控制。

施工组织机构图

 

质保监督线

行政管理线

图6.1-1组织结构图

6.2人员配置

拟投入主要技术管理人员组成详见表6.2-1:

表6.2-1拟投入项目勘察人员汇总表

1

职位名称:

项目负责人

主要候选人姓名:

梁勇

替补候选人姓名:

岳建国

2

职位名称:

技术负责人

主要候选人姓名:

任海波

替补候选人姓名:

徐辉

3

职位名称:

水文工程师

主要候选人姓名:

梅必贵

替补候选人姓名:

齐云龙

4

职位名称:

地质工程师

主要候选人姓名:

田华

替补候选人姓名:

孔德鹏

5

职位名称:

物探工程师

主要候选人姓名:

杨伯胜

替补候选人姓名:

胡家述

6

职位名称:

钻探工程师

主要候选人姓名:

胡永金

替补候选人姓名:

谢亚辉

7

职位名称:

试验工程师

主要候选人姓名:

冯东

替补候选人姓名:

王琼

8

职位名称:

机械工程师

主要候选人姓名:

廖梦芝

替补候选人姓名:

何大学

9

职位名称:

预算人员

主要候选人姓名:

方向阳

替补候选人姓名:

陈学敏

10

职位名称:

合同管理人员

主要候选人姓名:

何金

替补候选人姓名:

梁洪明

11

职位名称:

质量管理人员

主要候选人姓名:

刘宏伟

替补候选人姓名:

肖伟

12

职位名称:

安全管理人员

主要候选人姓名:

刘勇

替补候选人姓名:

李吉国

13

职位名称:

计划统计人员

替补候选人姓名:

黄学良

七、勘察设备配置

本次勘察拟配置XY-100钻机、标准贯入试验设备、全站仪、数码相机等,详见表7-1。

表7-1拟投入的主要仪器设备汇总表

序号

机械或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数量

用途

备注

1

工程钻机

XY-1A(YJ)

10

钻探、取样

自有

2

标准贯入试验设备

N63.5

10

原位测试

自有

3

薄壁取土器

TZ75/111A

10

取土样

自有

4

内环刀取砂器

2

30cm

4

取土样

自有

5

双层岩芯管

φ91

10

钻探、取样

自有

6

厚壁层套管

φ108

50

护壁

自有

7

全站仪

TSO2U

1

勘探点测放

自有

8

便携计算机

惠普6120

2

资料整理

自有

9

数码相机

佳能SX100

1

地质点及岩芯照相

自有

10

越野汽车

猎豹

1

人员接送及样品运送

自有

11

其它物探试验设备

WDJD-3

1

波速测试

自有

结合工期要求、根据现场情况,必要时对投入的人员和机具设备进行适当调整,以满足工期和质量要求。

八、勘察质量及保证措施

8.1勘察质量承诺

1)实施工程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争创优秀工程。

2)向甲方提供技术先进、内容齐全、数据准确、评价正确、建议合理的勘察成果,并保证交付给顾客的最终产品合格率达到100%,履约率达到100%。

3)提交合格的勘察成果后,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