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信贷文化建设 促进业务健康发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87632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信贷文化建设 促进业务健康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加强信贷文化建设 促进业务健康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加强信贷文化建设 促进业务健康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加强信贷文化建设 促进业务健康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加强信贷文化建设 促进业务健康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加强信贷文化建设 促进业务健康发展.docx

《加强信贷文化建设 促进业务健康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信贷文化建设 促进业务健康发展.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加强信贷文化建设 促进业务健康发展.docx

加强信贷文化建设促进业务健康发展

加强信贷文化建设  促进业务健康发展

—省联社经营管理经验暨先进事迹报告会学习心得

咸阳市淳化县联社副主任  郭永利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认真贯彻落实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始终坚持“立足农村、面向农业、服务农民”的办社宗旨,资金实力不断增强,信贷业务得到了长足发展,经营状况明显改善。

农村信用社正向现代金融企业迈进,其思想观念、经营环境、监管要求、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但是农村信用社在信贷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加强信贷管理,建立信贷业务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最近,省联社组织在业务经营管理中的八个先进单位在全省做巡回演讲,它们先进的管理经验,科学的管理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作为一名信贷管理者,面对本单位的现状感受颇深。

一、当前信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从自身信贷管理现状看,各级信贷从业人员普遍风险意识淡薄,突出表现在:

观念陈旧、意识落后、认识模糊、缺乏危机感;有章不循、随意变更、执行不力;检查难深入、发现问题迟、处理较轻;避责不避险,防范风险注重“形似”而非“神似”;贷款调查、审查、审批独立性弱;贷款流程和条件变更随意性大。

信贷管理现状令人堪忧,与“风险为本、资本约束”的监管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1、信贷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健全。

应该说,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农村信用社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信贷管理制度,为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从规范的角度考虑,现有的信贷管理制度不系统、不全面,未建立有效的制度制约机制,不能完全适应当前信贷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

2、不良贷款增长势头未得到有效遏制。

不良贷款作为制约信用社改革和发展的老大难问题,清收盘活工作任重而道远。

表现比较突出的是存量清收难度越来越大,而新的不良贷款又陆续显现,大量潜在的不良贷款逐步暴露。

同时由于制度建设的滞后和信贷管理的粗放,信贷规模盲目扩张,大额贷款增长较快,不良贷款反弹的压力非常大。

3、信贷业务操作不规范,基础管理薄弱。

目前农村信用社开办的信贷业务种类较多,但是由于没有统一的操作规程,合同文本管理混乱,在信贷实践中,合同文本使用不正确,基本要素填写不完整、不规范、担保手续不落实的问题较为突出。

档案管理不规范、不完整,实用性不强。

加之多年来,农村信用社重业务、轻管理,重发展、轻风险的现象较为普遍,信贷基础管理工作薄弱。

这与快速发展的信贷业务极不相称。

4、各项政策制度未得到有效贯彻执行。

首先贷审会和审贷小组运作不规范。

贷审会和审贷小组作为提高信贷决策水平的议事机构,应该为提高信贷决策水平提供智力支持和制度制约,但是在目前的信贷工作中,贷审会和审贷小组运行不规范,有的审贷小组根本就未履行职责或未完全履行职责,形同虚设。

其次权限管理未认真贯彻落实。

超权限、变相超权限、调查不实、审查不严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

三是部门职责不清、责任不明,对贷款管理责任相互依赖,相互推诿。

四是有章不循、违章不究,责任追究力度不够,致使个别信贷人员侥幸心理和依赖思想严重,“三违”现象屡禁不止。

5、信贷人员素质不高。

目前,农村信用社的部分信贷人员,无论从学识水平、知识层次、年龄结构、思想状况等方面看,不能完全适应信贷知识不断更新、信贷手段不断先进、信贷业务快速发展的要求,信贷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信贷业务快速发展的“瓶颈”。

二、规范信贷管理培育健康信贷文化

鉴于培育健康信贷文化的紧迫性,各级信贷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必须尽快转变思想观念,建立信贷业务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使农村信用社尽快实现由“规模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外延型的做大向内涵式的做强转变。

(一)转变观念,切实加强信贷决策和贷后管理

信贷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要切实转变各种落后的信贷决策、信贷管理、财务分析观念,重点解决“重贷轻管、重大轻小、重放轻收、重利润轻拨备、重奖轻惩”的“五重五轻”现象;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强化激励约束、加大审计处罚等多管齐下,尽快解决风险偏好过度问题;切实提升信贷从业人员的主人翁责任意识,反对“不作为”的行为,倡导“无功便是过”的责任意识,消除各种“潜规则”,推行“阳光信贷”,用极其负责的态度来对待信贷管理工作。

同时,正确处理好贷款营销与风险防范、贷款政策的原则性与灵活性、信贷支农的政策性与商业运作的安全性的关系,从思想上增强风险防范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紧迫性。

(二)树立风险意识,积极化解信贷风险。

1、要切实防范增量信贷风险。

在风险防范上,应特别重视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是信用风险的最大源头,堵住了道德风险就防住了信用风险的大头。

要强化信贷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责任心和事业心,使认真履行职责、防范信贷资产风险成为全员的自觉行动。

要重视和研究道德风险防范问题,实行差别化授权。

要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要坚持“四个倾斜”,发展优质客户,即信贷资金向重点基础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倾斜;向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成长性强、发展前景好、产品有市场的中小企业客户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倾斜;向高新技术产业和能够自主创新的产业倾斜;向中小企业和个人消费需求倾斜。

要坚持“四个控制”,防范潜在风险,即严格控制产能过剩和潜在过剩行业贷款;严格控制中长期贷款投放总量和投放节奏;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信贷投放并逐步退出存量贷款;适当控制房地产信贷总量,适当限制对大户型、大面积、高档商品房、别墅等项目的投放。

在贷款管理上,突出管好以下三类贷款。

一是加强房地产贷款管理。

对房地产贷款进行综合治理,要从制度设计、流程再造、内部审计、管理信息系统、责任追究等方面建立健全防范房地产项目贷款和“假按揭”贷款的相关内控制度,防范风险。

二是加强异地贷款管理。

严格执行异地贷款的相关规定,完善审批手续,进一步明确其管理责任。

三是积极防范中小企业贷款风险。

拓展中小企业业务市场机会很大,但是风险却不容忽视。

要逐步规范、完善和建立中小企业业务管理组织架构、业务流程、风险管理体系和运营机制,全面提高对中小企业客户的市场营销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

2、要有效化解存量信贷风险。

要逐笔逐户分析不良信贷资产成因,根据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扩大清收盘活效果。

一是加大考核力度。

在经营目标责任制中加大考核力度和分值比重,制定贷款质量专项考核办法,重奖清收盘活有功人员,提高清收盘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做到组织落实、责任到人、考核有力、奖惩过硬、确保实效。

对不良贷款下降难度较大的社,在内部考核上可实行“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划段考核”,让职工轻装上阵,积极做好存量不良贷款清收工作。

二是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

要对不良贷款进行分类排队,实行“一户一策”,在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加快处置速度,防止“冰棍效应”。

对不良贷款按形成时间的长短,可采取划段管理的办法进行处置,采用打包出售并经公示引入竞争机制。

县联社可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不良资产处置办公室,抽调专门人员,对不良资产进行集中管理、专业化清收、批量处置,并指导基层信用社盘活、化解和重组风险资产。

(三)规范管理,严守信贷管理的“三道防线”。

当前,在信贷管理工作中仍不同程度存在贷前调查不尽职、贷款审批察言观色、贷后检查走马观花等现象。

鉴此,必须努力构建好传统的信贷风险防范的“三道防线”。

1、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严把贷前调查关。

要对潜在客户广泛调查,对往来客户重点调查。

可以县级联社为单位,组织人员对辖区内的中小企业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摸底工作,形成中小企业客户资料库,做到“放得准、有效益、收得回”;要坚持“进社区、走市场”的特色发展战略,把辖区内个体工商户和农户的情况摸实;要发扬“老农金”精神,把信用工程基础打牢,为发放贷款提供可靠的依据。

同时,在贷款发放前,要做好尽职调查,防止利用假证件、假抵押、假按揭、假担保骗贷款;防止利用合法关联企业,母子公司名义,多头贷款,逃废金融债务;防止借款人利用抵押物低值高估向信用社贷款,进而抵偿成倍的贷款。

2、加强贷款审查审批,严把贷时审查关。

信贷决策流程各环节既要讲程序和制约,更要讲科学和专业;既要讲控制,也要讲效率;既要讲民主,也要有问责。

联社职能部门要切实完善现有的信贷审批机制,充分发挥贷款审批委员会作用,落实银监会关于防范操作风险的“十三条规定”,严格按照集体审议、明确发表意见、多数表决通过的方式运作,每项决议、委员意见都要记录存档备查。

要弱化最终决策人的决策权力,对信贷决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分清岗位职权和责任,并同时授予一定的权限,做到职能明确,责权统一,奖惩分明,逐步走出不良贷款“前清后增”的怪圈。

3、健全贷后管理体系,严把贷后检查关。

一是分级落实贷后集中监督检查。

要加强对新增信贷业务的合规性、担保的合法性、贷款条件落实的真实性等情况集中监督检查,强化对信贷人员的监督和制约,督促解决执行力较差的问题。

二是加大非现场监测的工作力度。

要做好新增贷款和大额贷款客户的监测工作,对有疑点的客户进行重点检查分析,提早排除风险隐患。

要加强系统性、趋势性的信贷风险的监测,重点做好大额贷款、中长期贷款投向的监测,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和信贷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为改进信贷管理、提高决策水平提供支持。

三是及时开展贷后检查工作。

在贷款业务发生后,要及时开展跟踪检查,重点检查贷户是否按约定使用信贷资金,掌握风险状况变化情况,确保贷款用途合规、按约使用、按期收回。

同时,根据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等不同贷款对象,及时研究此类贷款贷后管理中最容易发现的风险信号,逐项明确贷后必查的具体内容。

四是规范信贷档案管理。

作为真实反映信贷业务和信贷运行,明确信贷责任的信贷档案,是信贷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要按照“完整、实用、规范、安全”的原则,进一步明确信贷档案管理标准、内容、范围,将审贷会运作资料和客户资料分别归档保管。

档案管理员岗位变动时,要进行责任移交。

(四)加强制度建设,努力提高信贷文化品味。

1、建立岗位制约机制。

一是强化授权经营,减少和降低决策风险。

严格按照《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本着既有利于信贷业务发展,又考虑资金计划,既提高决策效率,又有效控制信贷风险的原则,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区别不同的信贷业务种类、科学进行内部转授权。

对法人类贷款、国有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银行承兑汇票签发和贴现审慎转授权。

同时,必须严肃查处超越审批权限发放贷款的行为。

二是坚持审贷分离,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设置权力制衡、流程制约、环节相隔的信贷前、中、后台管理部门,从制度上保障审贷分离。

在审贷过程中,必须将调查、审查、审批各环节的工作职责进行分离,由不同的部门或岗位承担,明确各环节、各主责任人的责任。

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审贷会议事决策程序,使信贷业务按程序决策、按权限决策、按制度决策,真正使信贷流程起到“防火墙”的作用。

三是强化合规意识,进一步规范操作行为。

发展是硬道理,合规经营是为了更好的发展。

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因此,要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的基础上规范;要针对制度执行层层递减的现象加大执行力建设,教育员工树立合规经营意识,加强对信贷人员操作行为的监管,推行信贷操作“阳光工程”,避免“暗箱操作”;要建立违规经营举报制度,鼓励员工举报违法、违反职业操守或可疑的行为,并充分保护举报人,真正做到“执行制度无弹性,按章操作不违规”。

2、建立责任追究机制。

要建立有效的违规问责制度,提高违规成本,真正起到震慑违规行为的作用。

切实落实主要负责人责任,对不良贷款上升较大的信用社,联社要及时进行书面警示,并对主要负责人约见谈话。

对不认真履行职责、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形成贷款风险的,要按有关规定对责任人实行终身责任追究,并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经济处罚、行政处分和法律追究,努力营造不敢违章、不愿违章的制度氛围。

3、建立人才培训机制。

提高信贷人员业务素质是培育健康信贷文化前提。

一是要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对现有员工进行优化组合,精心挑选高素质信贷人才,同时合理分布业务骨干,尽最大限度使用人才,真正把德才兼备的人才放在信贷决策岗位上。

二是要加大开发力度。

通过公开竞聘、民主测评、专业知识考试等方式发现人才;对确定的业务骨干采取交流、轮岗等方式进行专门培养锻炼,多渠道开发信贷管理人才。

三是要强化教育培训。

特别注重信贷人员工作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尤其是风险分析和控制技能;根据业务发展的要求和信贷人员的需求,及时补充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使他们具备本职工作所要求的专业水准。

四是要营造环境留住人才。

建立公开透明的用人制度,真正把那些专业知识丰富、工作积极主动、愿意扎根农村的优秀人才选聘到队伍中来;要大胆启用业务能力强、有创新精神的青年信贷管理人才,使真正的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