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站应急预案.docx
《充电站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充电站应急预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充电站应急预案
充电站应急预案
(2019年度)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编制单位:
实施时间:
2019年1月29日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依据国家安监总局《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和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辩识》(GB18218—2000)等相关要求,根据公司生产实际情况和历史事故统计分析,我公司充电站没有存在重大危险源,但存在相关的事故或危险源。
一、危险源或事故类别
(1)道路交通事故;
(2)火灾事故;
(3)车辆伤害事故;
(4)触电事故;
二、风险分析
根据公司的经营特点,主要存在车辆事故、火灾、机械伤害及触电等风险因素。
道路交通事故风险:
由于道路运输点多面广,受到人、车、路、环境、管理等因素的影响,比较容易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容易造成其他道路交通参与者的受伤或死亡,而火灾、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触电则会造成财产损失或人员的伤亡。
潜在事故
类型
场所
危险源
危险程度
可能性
影响范围
事故后果
道路交通事故
道路、充电场内
人、车、路、环境、管理等因素
危险
有时
车辆、作业人员及其他人员
财产损失人员伤亡
火灾事故
办公楼、休息室、站场
办公用品等可燃物品
危险
有时
室内区域
财产损失
充电场
充电桩
严重
很少
充电场区域
财产损失人员伤亡
纯电车辆
电池
严重
很少
充电场区域
财产损失
车辆伤害
事故
车辆
车辆运行
严重
很少
车辆或作业人员
财产损失
触电事故
办公楼、休息室、
电能
危险
有时
作业人员
人员受伤
充电场
电能
危险
有时
作业人员
人员伤亡
纯电车辆
电能
危险
很少
作业人员或乘客
人员伤亡
三、应急预案
为确保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事故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依据《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交通行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及相关安全管理规定,结合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实际情况,制定本应急救援预案。
3.1、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原则。
以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准绳,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所造成的损失作为首要任务。
(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原则。
在本单位领导统一组织下,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三)依靠科学,依法规范原则。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挥专业技术人员作用,依照行业安全生产法规,规范应急救援工作。
(四)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原则。
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基本方针,坚持突发事件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重点做好预防、预测、预警、预报和常态下风险评估、应急准备、应急队伍建设、应急演练等项工作。
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3.2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组长:
公司总经理
副组长:
由各部门经理组成
成员:
由公司各部门管理人员组成
二、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职责
1、负责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规划、制定和修改,负责预案实施的监督管理。
2、检查督促各部门制定各项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和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工作;必要时,组织重点的重大、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演。
3、决定启动与终止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警状态和应急救援行动处置,督促各部门贯彻执行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4、发生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或接上级指示必须赶赴事故现场时,组织人员、设备、物资进行公司范围内的紧急救援、抢险和处理工作,并随时向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报告事故原因和现场救援、抢险、处理情况。
5、各现场工作组负责相应的突发事故的预防和各项应急救援实施的准备工作,统一调配人、财、物等资源。
6、其他相关重大事项。
3.3、充电站场各种事故应急预案
一、道路交通事故
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1事故类型
根据“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的内容划分,本专项应急预案所针对的事故类型为道路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交通事故。
1.2危险程度分析
(1)道路交通事故:
由于道路运输点多面广,受到人、车、路、环境、管理等因素的影响,比较容易发生道路交通事故;
(2)车辆状况差,刹车失灵,驾驶机动车安全设施不全或者机件不符合技术标准等具有安全隐患的机动车。
(3)道路有缺陷,有异常障碍物或深坑;遇有自然灾害、恶劣气象条件等。
(4)道路交通管理不善,道路交通设施不全,未采取限速、限距等管理措施;
(5)车辆驾驶人员精神不集中、疲劳驾驶、不遵守道路交通管理制度或酒后驾驶;不按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行车的。
(6)道路其他参与者违反道路安全法律法规。
2预防与预警
“道路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
2.1危险源监控方式、方法
(1)建立路面监控制度,落实监控措施;
(2)建立安全检查制度,定期对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利用科技手段:
如GPS车速监控和车辆行车记录仪进行车速监控。
2.2预防措施
(1)加强道路运输的路面监控,并进行安全提示;
(2)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
(3)做好车辆保养和维护;
(4)利用科技手段:
如GPS车速监控和车辆行车记录仪进行车速监控和超速提示。
2.3预警机制
针对公司各种可能发生的交通事故苗头,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建立预测预警系统,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根据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交通事故进行预警。
预警级别依据公安部公通〔1991〕113号《关于修订道路交通事故等级划分标准的通知》内容,交通事故一般划分为四类,具体是:
事故分类
死亡人数
重伤人数
轻伤人数
轻微事故
1—2人
一般事故
1—2人
或3人以上
重大事故
1—2人
或3—10人
特大事故
3人以上;或死亡1人同时重伤8人以上;或死亡2人同时重伤5人以上
或重伤11人以上
3信息报告程序
发生交通事故,相关车队要立即报告公司安技部,再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在处理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由车队长接报后立即分别向安全员和安全主任汇报的同时赶赴现场协助做好善后工作,安全主任立即向领导和公司主管部门汇报并及时赶赴事故现场组织人员协助事故的处理,在协助交警勘查事故现场和处理现场或抢救伤员的同时,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核实,掌握事故的基本情况和导致事故的原因后向公司领导或上级有关主管部门报告详细情况。
当发生3人以上重伤,或死亡1人以上,或经济损失在30万元以上的重大交通事故,应在20分钟内汇报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由公司应急处理指挥中心办公室统一指挥或指导相关部门开展处置工作并负责现场的应急处置工作。
需要相关部门参与处置的交通事故,由安全技术部门牵头,与相关应急预案的衔接关系为:
各级交通管理部门、市交委各级主管部门、当地的主管部门及公司安全服务部。
事故现场负责人和应急指挥部按预警级别和信息报告流程
4应急处置
4.1响应分级
4.1.1一类地区
发生在顺德区大良街道周边的交通事故和突发情况联动等级划分(各联动级别划分中,凡符合其中一项条件或以上的,即属于该联动级别)。
等级
轻伤人数
重伤人数
死亡人数
涉及医院数量
涉案车辆数量
新闻媒体到场情况
三级联动
2
1
1
2
1
无
二级联动
3-5
1
1
3-4
2
有
一级联动
5或以上
2或以上
1或以上
5或以上
3或以上
有
4.1.2二类地区
发生在顺德区除大良街道以外各镇街道的交通事故和突发情况等级划分(各级别事故划分中,凡符合其中一项条件或以上的,即属于该级别事故)。
等级
轻伤人数
重伤人数
死亡人数
涉及医院数量
涉案车辆数量
新闻媒体
到场情况
三级联动
3
1
1
2-3
1
无
二级联动
4-6
1
1
4-5
2
有
一级联动
6或以上
2或以上
1或以上
6或以上
3或以上
有
4.2响应程序(应急联动)
4.2.1三级联动
三级联动是指在事故处置责任车队长和主管安全员到场协助处理。
4.2.2二级联动
二级联动是指在事故处置责任车队长或主管安全员之外,由安技部负责事故处理的安全主任带队,到场协助处理。
4.2.3一级联动
一级联动是指在启动二级联动后,仍存在工作力量缺口时,调集其他车队长或增派后勤管理部门人员到场协助处理。
4.3应急处置措施
4.3.1应急联动工作的具体内容
(1)将关爱生命放在第一位,积极协助救治伤员,协助乘客离开事车辆并疏散到安全地带,做好各项警示措施,协助到场公安交警处理现场,指导涉事驾驶员做好各项上报和报保险工作。
(2)尽快清理现场,减少事故阻碍交通的程度,防止人群聚集围观,避免引发新闻媒体的负面报道。
(3)应对媒体采访,不得粗暴无礼对待媒体人员。
要采取有效、正当的措施减少经济损失,降低社会负面影响,维护企业形象。
(4)若出现多车连环事故,视情况指挥涉案车辆有序离开现场到路外等候处理,避免交通严重堵塞。
(5)若出现群伤事故,按照现场指挥员的调配,分头赶赴各相关医院办理伤员的入院、治疗手续,交纳各种费用,与伤员协商赔偿事宜,劝告伤势轻的伤员在接受治疗后尽快离开医院回家休养。
4.3.2与集团公司宣传部门的沟通
发生事故后,事故处置人员要通过各种渠道清晰、准确掌握事故的大致情况,并主动与公司宣传部门联系,描述事故情况,提出事故的初步分析,并提出合理、得体、有说服力的根据,供宣传部门正确应对外界的关注和询问,减少企业在事故发生后的被动。
4.3.3与公司安全部门的沟通
发生事故,因涉案车辆受损或者机件故障而无法自行移离现场时,在现场的指挥员、事故处置人员要视情况及时通知公司安全部门,由公司安全部门协调沟通派出有足够处置能力的拖车、搭载有一定经验的技工赶赴现场处置,以利迅速清理现场,减少负面影响。
4.3.4利用科技手段加快应急联动的效率
利用智能调度系统和车载GPS系统等科技设备高科技手段,及时收集、掌握车辆动态,如得到车辆发生事故或者突发情况的信息,马上通知充电站场负责人,并及时通知公司应急部门,为有效、迅速处理事故现场、做好善后工作赢得时间,加快效率。
二、火灾事故
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1事故类型
根据“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的内容划分,本专项应急预案所针对的事故类型为火灾事故。
1.2危险程度分析
(1)充电站场和公交车辆属于人员高度集中地,一旦出现火源易蔓延引起火灾,容易造成群死群伤事故。
(2)充电站场存在不遵守规定擅自吸烟或吸烟后不及时熄灭烟头,增大了火灾的可能性。
(3)充电站内办公室、休息室电脑、空调、电取暖器由于自身故障引燃可燃物发生火灾。
(4)车辆因电路短路造成的火灾事故。
(5)充电桩等用电设备故障短路造成的火灾事故。
1.2.1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
可能发生火灾事故的场所有:
办公楼、充电站场、营运车辆等。
1.2.2事故可能发生的季节
夏季和秋冬交季期间,发生火灾事故的可能性较大。
夏季,由于天气炎热,用电量增多,电气线路、带电设备设施容易发生故障,发生电气火灾事故的可能性增大;高温天气,人员容易暴躁,容易违规作业和人为纵火,引发火灾事故的可能性增大。
1.2.3事故前可能出现的预兆
(1)灭火器或消防栓等消防设施失效。
(2)电气设施为非防爆电气设施、防雷设施失效。
(3)纯电车辆在运行或停放过程中发生短路故障。
(4)违规动火作业或动火作业的防范措施未落实到位。
(5)电线敷设不合理、电气设备安装使用不当和“带病工作”。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参照本应急预案“三、3.1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3组织机构及职责
参照本应急预案“三、3.2组织机构及职责””
4预防与预警
4.1危险源监控方式、方法
(1)建立消防安全巡查制度,完善巡查记录;
(2)完善用电设备的安全装置;
(3)加强办公场所、车辆电路检查、监控。
4.2预防措施
(1)按照国家规定完善配置消防设施、设备和灭火器材;
(2)消防设施的日常维护保养,出现故障及时排除;
(3)加强员工的消防知识教育培训;
(4)用电设备设施安装漏电保护开关和PE接地;
(5)作业人员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
(6)加强车辆电路检查、监控。
4.3预警行动
火灾事故的预警分为三级,具体的预警程度、方式和信息发布程序、部门详见下表
预警程度
预警
方式
预警
级别
信息发布程序和部门
可能情况
造成
损失
事态控制能力
特别重大火灾事故隐患
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公司范围内不能消除或控制的事故隐患
QQ群、电子邮件、消防警铃
一级
公司应急办向管理公司申请发布
可能发生在办公室站场、营运车辆的火灾事故
重大火灾事故隐患
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在充电站范围内能消除或控制的事故隐患
QQ群
二级
公司应急办,同时上报管理公司。
可能发生在办公室站场、营运车辆的火灾事故
大财产损失
火势在现场工作人员控制内
消防警铃
一般火灾事故隐患
可能造成轻微财产损失
在部门范围内能消除或控制的事故隐患
对讲机、手机等即时通讯
三级
现场负责人
5信息报告程序
同车辆事故应急预案内的“信息报告与处置”。
6应急响应
6.1响应分级
根据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公司控制事态的能力,本预案响应级别为现场级、公司级、社会级三个等级,具体如下。
危害程度
事态控制
能力
影响范围
社会影响
响应
级别
处置部门
发生在办公楼、站场、营运车辆的火灾事故
火势即将超出或已超出充电站的控制能力
可能产生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波及其他单位
较大社会影响
社会级
上级政府负责处置,公司协助
发生在办公楼、站场、营运车辆的火灾事故
火势未超出公司的控制能力
可能产生一般人员伤亡或较大财产损失
可能产生一定社会影响
公司级
公司
一般火灾事故隐患
在部门范围内能消除或控制的事故隐患
产生轻微财产损失
可能产生轻微社会影响
现场级
公司
属下部门(车队)
初始火灾
火势在现场工作人员控制内
6.2响应程序
(1)发生火灾,首先火警人员应迅速通知相关人员赶至现场。
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组采取现场应急处置机制或现场处置方案,在公安消防队还未到来之前迅速组织自有力量对初期火灾实施有效扑救和人员疏散。
(2)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组迅速将所有员工分成四个应急行动组,即指挥组、灭火救援组、警戒疏散组、后勤救护组,并明确各小组人员分工,各负其责。
6.2.1指挥组响应程序
(1)由公司安全责任人担任灭火救人工作总指挥,保证通讯畅通;
(2)组织火情侦察、掌握火势发展情况,确定火场的主要方向,及时召集力量;向各组明确布置任务,检查执行情况;
(3)公安消防队到达现场时,及时向公安消防队报告火情,并将指挥权及时移交给公安消防队领导,服从统一指挥,按照统一部署带领员工执行。
6.2.2灭火救援组响应程序
(1)由志愿消防队员担任;
(2)接到火警、火灾扑救的命令,带上灭火器材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按照现场指挥人员的统一安排,迅速展开水带,接上水枪和消火栓,先打开消火栓,开始灭火和控制火势蔓延;
(3)若有人被困火中,首先以救人为第一目的;若车场火警在没有人员被困的情况下,应迅速将没被波及车辆移至安全位置并开辟防火隔离带。
(4)在不明火势大小的情况下,采取谨慎的态度和安全的操作方法;
(5)若有爆炸危险源,应及时清理,消除危险源。
6.2.3警戒疏散组响应程序
(1)由值班安全员、值班调度员、值班守护员、当班驾驶员或线路站场人员担任,负责发生火警、火灾的车场或车辆外围的警戒;
(2)第一时间清除进入火场的消防通道,保持消防通道及安全出口的畅通,引导消防车行进;
(3)阻止围观的群众靠近火场周围,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4)负责现场人员有秩序地疏散至安全区;
(5)逐间办公室检查,核实疏散人员是否安全撤离火灾现场;
(6)负责引导救护车进入相关区域。
6.2.4后勤保障组响应程序
(1)负责抢险物资、设备设施、防护用品及抢险救灾人员食品、生活用品供应等后勤保障工作。
(2)对受伤的人员进行简单的包扎和处理,对重伤者,联系救护车并护送到医院进行抢救。
6.2.5扩大响应
火灾事故发生后,当班人员必须在第一时间内响应,及时启动现场应急处置机制,组织自有应急力量扑救和控制初期火灾,疏散被困人员。
与此同时,还必须在第一时间内拨打“119”火警电话请求专业消防队进行援助。
6.3处置措施
(1)现场人员充当志愿消防队在扑救火灾时,一定要针对不同类型的火灾分别采取不同的灭火器,通常情况下均采用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可扑救A、B、C类及电气火灾;尤其注意电气火灾不能用水扑救;
(2)报“119”火警时一定要清楚准确地报出:
起火地点,地区、道路(街)、门牌号码、起火部位、火势大小、报警人姓名、报警的电话号码等,并在路口迎候和引导消防车进入火场;
(3)志愿消防队深入着火楼层实施扑救救援任务时,切忌单兵作战,要彼此相互照应,随时保持联系,一旦火势严重蔓延要及时脱离危险区域;
(4)在楼层疏散引导人群全部撤离后,最后撤离的人必须关闭防火门,防止火灾扩散蔓延;
(5)志愿消防员的第一任务是疏散救人,其次是扑救初期火灾,协助专业消防队员,并做好自我防护,佩戴必要的防护器具,掌握必要的火灾自救逃生和急救知识。
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由行政部门落实保障,包括医疗、消防等物资及后勤人员安排。
8善后处理
(1)扑灭火灾后,警戒组应保护火灾现场;
(2)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应查明或协助查明火灾原因,核实或清查火灾损失情况,向公司提交火灾报告;
(3)恢复供电前,负责电气设备安全的维修工应确保损坏线路已恢复正常。
四、车辆伤害事故
1事故特征
1.1危险性分析
在车辆进入和离开停车场过程中,容易发生车辆伤害,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1)车辆状况差,刹车失灵;
(2)道路有缺陷,有异常障碍物或深坑;
(3)内部道路交通管理不善,未采取限速、限距等管理措施;
(4)车辆驾驶人员精神不集中、疲劳驾驶、不遵守公司制度或酒后驾驶;
(5)道路设置不合理。
1.2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
发生车辆伤害的区域、地点有:
停车区、道路等车辆可能到达的场所。
1.3事故前可能出现的预兆
发生车辆伤害可能出现的预兆:
(1)车辆存在缺陷,如刹车失灵、转向灯损坏等;
(2)道路有缺陷,有异常障碍物或深坑;
(3)驾驶人员有疲劳驾驶、酒后驾驶等违章行为;
(4)指挥人员指挥不当。
2应急组织和职责
2.1应急组织机构
参照本应急预案“三、3.2组织机构及职责””
2.2工作职责
2.2.1工作人员职责
(1)发现车辆伤害事故发生,应立即高声呼叫求救;
(2)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立即执行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3)报告班组长或应急小组组长;
(4)接受并执行本应急小组的指令。
2.2.2班组长职责
(1)接到工作人员报告后,应立即到现场进行确认;
(2)组织当班员工,按现场应急处置措施进行应急救援;
(3)立即上报;
(4)接受并执行本应急小组组长的指令。
2.2.3应急小组组长职责
(1)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本应急小组成员;
(2)组织本应急小组成员,按现场应急处置措施进行应急救援;
(3)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4)接受并执行应急指挥部的指令。
3应急处理
3.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发生车辆伤害事故后,应立即采取现场救护措施,并拨打“120”急救电话,尽快将伤者送医院治疗。
3.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由具有相关医疗急救知识的人员对伤者进行前期、简单的救护,并立即送院治疗。
3.2.1排险、控险应急处置措施
(1)如果有被车辆压住的伤者,应立即用千斤顶顶起车辆,移出伤者;
(2)如果发现车辆有漏油现象,应立即疏散无关人员,关闭车辆发动机,管制现场火源、热源,并采取堵漏措施。
(3)在车轮垫置三角木,防止车辆移动,而发生二次伤害事故。
3.3报告事项
3.3.1报警电话及联系方式
报警电话及联系方式见附件1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表。
3.3.2报告内容
(1)车辆伤害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2)人员伤亡情况;
(3)已采取的措施,报告人及电话。
4注意事项
(1)受伤者伤势严重,可能发生骨折时,不要轻易移动伤者;
(2)去除伤员身上的用具和口袋中的硬物,注意不要让伤员再受到挤压。
(3)若发现窒息者,应及时解除其呼吸道梗塞和呼吸机能障碍,应立即解开伤员衣领,消除伤员口鼻、咽喉部的异物、血块、分泌物、呕吐物等。
(4)事故发生后,要迅速在距事故点100米处设置警戒标志,防止其他危险隐患存在或二次事故的发生。
五、触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特征
1.1危险性分析
在生产过程中,有较多运行的电气设备,容易发生触电,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1)备外壳接地不良,无漏电保护,未及时检测修复,容易导致作业人员触摸导电触电;
(2)物避雷装置失效,雷雨天气作业人员接触金属支架,存在雷击触电的可能;
(3)电力线路未按规定敷设,乱拉乱接,无漏电、接地保护装置;
(4)非专业电工进行电气作业;
(5)移动照明未使用安全电压;
(6)充电工未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
1.2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
发生触电的区域、地点或装置有:
放置各类电气设备的场所。
1.3事故前可能出现的预兆
发生触电可能出现的预兆:
(1)无漏电保护开关、PE接地装置或接地保护装置接触不良;
(2)带电体裸露;
(3)电力线路乱拉乱接;
(4)非专业电工从事电气作业;
(5)移动照明未使用安全电压;
2应急组织和职责
2.1应急组织机构
参照本应急预案“三、3.2组织机构及职责””
2.2工作职责
参照本应急预案“三、3.2组织机构及职责”
2.2.1工作人员职责
(1)发现触电事故发生,应立即高声呼叫求救;
(2)立即采取措施切断电源,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同时执行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3)报告班组长或应急小组组长;
(4)接受并执行应急小组的指令。
2.2.2充电站场安全员职责
(1)接到现场人员报告后,应立即到现场进行确认;
(2)组织应急小组相关应急人员,按现场应急处置措施进行应急救援;
(3)立即上报公司;
(4)接受并执行应急救援指令。
2.2.3应急小组组长职责
(1)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本应急小组成员;
(2)组织本应急小组成员,按现场应急处置措施进行应急救援;
(3)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4)接受并执行应急指挥部的指令。
3应急处理
3.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发生触电事故后,应立即采取现场救护措施,并拨打“120”急救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