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LTE基础问题汇总0813.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84684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9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TDLTE基础问题汇总081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TDLTE基础问题汇总081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TDLTE基础问题汇总081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TDLTE基础问题汇总081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TDLTE基础问题汇总081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TDLTE基础问题汇总0813.docx

《TDLTE基础问题汇总081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DLTE基础问题汇总0813.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TDLTE基础问题汇总0813.docx

TDLTE基础问题汇总0813

问题1:

PCI规划应遵循什么原则?

答PCI即物理小区标识。

LTE系统提供504个物理层小区ID(即PCI),和TD-SCDMA系统的128个扰码概念类似。

网管配置时,为小区配置0~503之间的一个号码即可。

在TD-LTE系统中,UE需要解出两个序列:

主同步序列(PSS,共有3种可能性)和辅同步序列(SSS,共有168种可能性)。

由两个序列的序号组合,即可获取该小区ID。

物理小区标识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

●不冲突原则:

保证同频相邻小区之间的PCI不同;因为PCI直接决定了小区同步序列,而且多个物理信道的扰码也和PCI相关,所以相邻小区的PCI不能相同,以避免干扰。

即所谓的:

避免PCI冲突。

●不混淆原则:

保证某个小区的同频邻小区PCI值不相等;切换时,UE将报告邻小区的PCI和测量量。

如果服务小区有两个邻区都使用同样的PCI,则服务小区无法分辨UE到底应该切往哪个邻小区。

所以,任意小区的所有邻区都应有不同的PCI。

即所谓的:

避免PCI混淆

●相邻小区之间应尽量选择干扰最优的PCI值,即PCI值模3不相等;主同步序列的值(共3种可能性)决定了参考信号(RS)在PRB内的位置。

所以相邻小区(尤其是对打的小区)应尽量避免配置同样的主同步序列值,以错开RS之间的干扰。

即所谓的:

“PCI模3不等”原则。

●在时域位置固定的情况下,相邻小区PCI模6相同会造成下一个TXantenna下下行RS相互干扰;PCI模30值相同,会造成上行DMRS和SRS的相互干扰,因此相邻小区也应尽量避免模6、模30相同。

最优化原则:

保证同PCI的小区具有足够的复用距离,并在同频邻小区之间选择干扰最优的PCI值。

问题2:

跟踪区(TA)规划应遵循什么原则?

答TA即为跟踪区,类似于2/3G中的位置区LA及路由区RA,一个TA可由一个或多个小区构成。

当LTE用户移动发生TA改变时,终端需要向MME发起跟踪区更新。

一个TAlist含有1-16个TA,UE在TAlist内移动时不需要执行TAlist更新,TAlist的引入可以避免在TA边界由于乒乓切换导致频繁TA更新。

跟踪区(TA)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

1)跟踪区划分应利用移动用户的地理分布和行为进行区域划分,减少跟踪区边缘位置更新。

●跟踪区边界划分不宜以街道为界,不宜放在话务量较高的地方;

●跟踪区边界不宜与街道平行或垂直;

●在市区和城郊交界区域,宜将跟踪区的边界放在外围一线的基站处,而不宜放在话务密集的城郊结合部。

2)跟踪区划分应满足小区寻呼信道的容量要求并适当预留,跟踪区不宜跨越MME区域。

3)需要开通CSFB的区域跟踪区宜与2/3GLAC保持一致。

4)针对高速移动等跟踪区频繁变更的场景,可以通过TAList功能降低跟踪区更新的负荷。

问题3:

室外连续覆盖要求的RSRP及CRS-SINR是多少?

答RS(参考信号)用于控制信道和业务信道接收时的信道估计,其接收功率间接反映控制信道和业务信道的信号强度。

当邻小区50%加扰时,业务信道与参考信号的SINR存在基本确定的对应关系。

选取邻小区50%加扰条件下邻小区50%加扰条件,室外连续覆盖场景的95%目标覆盖区域内RSRP及RS-SINR应达到以下要求:

类型

穿透损耗

指标

RSRP(dBm)

RS-SINR

(dB)

F频段

D频段

主城区

≥-100

≥-98

≥-3

主城区

≥-103

≥-101

≥-3

一般城区

≥-103

≥-101

≥-3

县城及郊区

≥-105

≥-103

≥-3

问题4:

什么是“四超”站点?

为什么要关注“四超”站点?

答 密集市区的理想站间距:

300~400米,一般市区的理想站间距:

400~500米,县城理想站间距:

600~700米。

“四超”站点指的是超近、超远、超高、超重叠覆盖站。

具体定义站间距小于100米定位为超近站,站间距大于700米定义为超远站,站高大于50米或高于理想站高1.5倍定义为超高站,超重叠覆盖小区指该小区覆盖区域内的重叠覆盖小区数>3的比例(含主小区)超过5%的小区(重叠覆盖小区定义为测量到的主小区电平和邻小区电平差<6dB的小区)。

为确保规划站点与业务需求的一致性,一期规划方案中,原则上一、二类重点城市主城区2G和TD高流量宏站小区(日均数据流量>500MB)周边300米内应规划LTE站点;一、二类重点城市已规划LTE的室分站点应满足同站点已建2G室分日均数据流量应该大于600MB;三、四类城市已规网络优化篇

问题5:

如何评估LTE下行覆盖情况?

答在实际的网络优化过程中,主要根据RSRP和SINR这两个参数来评估LTE的下行覆盖情况。

RSRP为下行参考信号(RS)的功率值,用于衡量下行的覆盖强度。

RSRP是判断有没有LTE覆盖的主要依据。

除此之外,评估下行覆盖情况还应结合RSSINR。

RSSINR为RS有用信号的强度与干扰信号(噪声和干扰)的强度的比值,用于衡量网络干扰和质量。

开展TD-LTE网络覆盖优化,其目标KPI主要包括如下:

室外

类型

穿透损耗

网络结构指数

覆盖指标(95%概率)

RSRP门限(dBm)

RS-SINR门限

边缘用户速率指标

F频段

D频段

(dB)

(邻小区50%负载)

主城区

良好

-100

-98

-3

2Mbps(100RB)/1Mbps(50RB)

主城区

良好

-103

-101

-3

2Mbps(100RB)/1Mbps(50RB)

一般城区

良好

-103

-101

-3

2Mbps(100RB)/1Mbps(50RB)

县城及郊区

良好

-105

-103

-3

2Mbps(100RB)/1Mbps(50RB)

室内

室内

良好

-113

-113

-3

2Mbps(100RB)/1Mbps(50RB)

问题6:

影响上/下行速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上/下行速率的主要因素有:

●系统带宽:

决定系统总RB数,常用的频宽对应的RB数目和RE数目如下:

频宽

频域RB数目

RE数目

10M

50

600

20M

100

1200

●用户资源分配:

系统根据用户所处位置的SINR,终端上报的CQI以及用户需求来分配RB资源

●UE能力限制:

不同类型UE具备不同的上下行峰值速率。

常用的Cat-3和Cat-4的峰值速率如下:

协议3GPPTS36.306规定的UE下行能力

UECategory

MaximumnumberofDL-SCHtransportblockbitsreceivedwithinaTTI

MaximumnumberofbitsofaDL-SCHtransportblockreceivedwithinaTTI

Throughput

(Mbps)

Category1

10296

10296

10

Category2

51024

51024

50

Category3

102048

75376

100

Category4

150752

75376

150

Category5

302752

151376

300

协议3GPPTS36.306规定的UE上行能力

UECategory

MaximumnumberofUL-SCHtransportblockbitsreceivedwithinaTTI

Supportfor64QAMinUL

Throughput

(Mbps)

Category1

5160

No

5

Category2

25456

No

25

Category3

51024

No

50

Category4

51024

No

50

Category5

75376

Yes

75

●编码速率(取决于无线信道质量):

LTE的调制方式主要有QPSK、16QAM、64QAM,不同的调制方式有不同的编码速率。

调制方式和编码速率的选择是由参考信号的测量估计得到,其对应表如下(将参考信号的SINR近似地看为AWGN信道条件下的等效SNR):

CQI级数

调制方式

编码速率*1024

频谱效率(bit/s/Hz)

等效SNR阈值(BLRE=10%)

1

QPSK

78

0.1523

-6.71

2

QPSK

120

0.2344

-5.11

3

QPSK

193

0.377

-3.15

4

QPSK

308

0.6016

-0.879

5

QPSK

449

0.877

0.701

6

QPSK

602

1.1758

2.529

7

16QAM

378

1.4766

4.606

8

16QAM

490

1.9141

6.431

9

16QAM

616

2.4063

8.326

10

64QAM

466

2.7305

10.3

11

64QAM

567

3.3223

12.22

12

64QAM

666

3.9023

14.01

13

64QAM

772

4.5234

15.81

14

64QAM

873

5.1152

17.68

15

64QAM

948

5.5547

19.61

●传输网、核心网、IDC服务器和上传/下载服务器的性能;

●控制信道可用的物理资源:

在下行方向,每个下行子帧中PDCCH信道在时域上可占用前1-3个OFDM符号(由PCFICH信道指示),此外系统消息、下行参考信号也带来一定的下行资源开销;在上行方向,PUCCH信道、PRACH信道及SRS信号会带来一定的开销。

●时隙配置和特殊子帧配置方式,根据标准协议TS36.213计算理论值参考如下:

终端能力等级

带宽

MIMO模式

时隙比

特殊时隙比

CFI

单位:

Mbps

3

20

上行

2U2D

10:

2:

2

3

19.57

3

20

上行

1U3D

10:

2:

2

3

9.78

3

20

单流

2U2D

10:

2:

2

3

34.89

3

20

双流

2U2D

10:

2:

2

3

61.23

3

20

单流

1U3D

10:

2:

2

3

47.64

3

20

双流

1U3D

10:

2:

2

3

81.64

3

20

单流

1U3D

3:

9:

2

3

38.27

3

20

双流

1U3D

3:

9:

2

3

61.23

4

20

单流

2U2D

10:

2:

2

3

34.89

4

20

双流

2U2D

10:

2:

2

3

69.78

4

20

单流

1U3D

10:

2:

2

3

47.64

4

20

双流

1U3D

10:

2:

2

3

95.29

4

20

单流

1U3D

3:

9:

2

3

38.27

4

20

双流

1U3D

3:

9:

2

3

76.53

3

20

单流

2U2D

10:

2:

2

1

41.16

3

20

双流

2U2D

10:

2:

2

1

61.23

3

20

单流

1U3D

10:

2:

2

1

56.24

3

20

双流

1U3D

10:

2:

2

1

81.64

3

20

单流

1U3D

3:

9:

2

1

45.23

3

20

双流

1U3D

3:

9:

2

1

61.23

4

20

单流

2U2D

10:

2:

2

1

41.16

4

20

双流

2U2D

10:

2:

2

1

82.32

4

20

单流

1U3D

10:

2:

2

1

56.24

4

20

双流

1U3D

10:

2:

2

1

112.47

4

20

单流

1U3D

3:

9:

2

1

45.23

4

20

双流

1U3D

3:

9:

2

1

90.45

●异频测量:

取决于终端的实现。

如果UE接受机带宽能够同时覆盖服务主服务小区和待测小区的频点(如两个连续20M的D频点),那么就不需要测量间隔GAP的辅助而实现异频测量。

 但是由于协议考虑是尽量减小终端的处理要求,以简约化,因此目前UE的接收机带宽都是20M的,不足以同时覆盖服务小区频点与待测小区所在频点,因此UE需要测量间隔GAP的辅助(gap-assisted类型测量)才能进行异频测量。

在GAP测量周期内,需停止所有业务和服务小区的测量等等,专门用于异频邻区的测量,由此对小区吞吐量会有一定影响。

3GPP36.508定义了measGAP的2种配置,GAP模式分为40ms周期和80ms周期两种,GAP测量长度均为6ms。

根据测试经验值,启动异频测量时(40msGAP周期)相比不测量时上下行平均吞吐量均下降25%左右。

问题7:

在实际的覆盖测试中,应根据UE上报的哪些信息来判断下行信道质量?

答在测试过程中,主要根据三个信息来判断下行的信道质量,分别是RI、PMI和CQI。

RI即RANK指示。

RANK为MIMO方案中天线矩阵的秩。

表示N个并行的有效的数据流。

PMI即预编码矩阵指示。

预编码是多天线系统中的一种自适应技术,是根据信道状态信息,在发射端自适应地改变预编码矩阵,起到改变信号经历的信道的作用。

在收发两端均存储一套包含若干预编码矩阵的码书,接收机根据估计出的信道矩阵和某一准则选择其中一个预编码矩阵,并将其索引值和量化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给发送端,在下一时刻,发射端采用新的预编码矩阵,并根据反馈回的信道状态信息为码字确定编码和调制方式。

CQI即信道质量指示,指满足某种性能(如10%BLER)时对应的信道质量的索引值,包括当前的调制方式、编码速率及效率等信息,CQI索引越大,编码效率越高。

UE反馈的RI/PMI/CQI,尤其是RI和CQI信息,可以协助我们进行网络问题定位。

例如,在处理峰值吞吐率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工具查看UE上报的Rank值和调度的CQI来确认测试用户是否处于双码字、能否选择到效率高的编码方式。

当在信号环境很好的情况下,终端使用RANK1,一直是单流,可能是通道不平衡或者参数配置问题,需要进行核查并完成处理。

问题8:

LTE功率控制的目的是什么?

LTE功率控制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答简单来说,功率控制就是在一定范围内,用无线方式来改变UE或eNodeB的传输功率,用于补偿信道的路径损耗和阴影衰落,并抑制小区间干扰。

其主要作用和目的如下:

保证业务质量、降低干扰、降低能耗,提升覆盖与容量。

功控的类型,按不同的方式划分,有:

从范围来看,LTE功控可分为小区间功控和小区内功控;从控制方向上来看,LTE功控可分为上行功控和下行功控;其中上行功控用于控制上行物理信号和信道的功率,包括Soundingreferencesignal,PRACH,PUSCH,PUCCH。

下行功控用于控制下行物理信号和信道的功率,包括Cell-specificreferenceSignal,SynchronizationSignal,PBCH,PCFICH,PDCCH,PHICH,PDSCH。

例如,在存在外部干扰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增加PRACH初始功率、PUCCH初始功率、PUSCH初始功率、闭环功控调整范围的方式增大终端的发射功率,保证终端在下行信号较好的情况下的性能,但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方式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干扰的影响而不能抵消干扰的存在。

此外,通过检查小区内手机的发射功率,可以判断小区是否存在上行受限的情况,进而帮助定位网络存在的问题。

例如,在某室内点测试时,FTP和UDP的上传速率都较低,UL速率小于1Mbps,且变化幅度较大,从测试软件上观察,下行信号质量良好,在-85dBm左右波动,下行SINR在5~10之间,而上行调度的RB大概在60~70之间,手机的发射功率22.5~23dBm,PowerheadRoom基本全为0。

即是说,下行链路正常而上行链路可能存在功率受限的问题,因为上行手机发射功率已经基本达到最大值,手机很少或基本不进行功控。

由此推断,推测可能存在干扰或者天馈设备硬件问题等。

经过排查后,发现该小区存在外部干扰,干扰排除后问题消失。

问题9:

弱覆盖的定义是什么?

造成弱覆盖的主要原因及解决手段有什么?

答弱覆盖是指有信号,但信号强度不能保证网络达到要求的区域。

弱覆盖问题表现为接通率不高,掉线率高,用户感知差。

弱覆盖的原因不仅与系统许多技术指标如系统的频率、灵敏度、功率等等有直接的关系,与工程质量、地理因素、电磁环境等也有直接的关系。

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建筑物等引起的阻挡

●站间距过大、不完善的无线网络结构等网络规划建设问题引起的

●馈线接反等工程质量造成的

●RS发射功率配置低,无法满足网络覆盖要求

●通过室外站覆盖室内但无法满足深度覆盖需求引起的

●天线电气性能下降、工程参数设置不当引起

在确保设备运行正常的基础上,解决室外弱覆盖优先考虑调整信号最强小区的天线下倾角、方位角,其次是通过增加站点或RRU来解决弱覆盖,最后是调整RS的发射功率。

解决室内弱覆盖可通过考虑调整宏站天线并进行室内外协同优化加以改善,在宏站覆盖无法解决深度覆盖需求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小站、微站、Relay技术等方案加以改善。

问题10:

什么是重叠覆盖?

重叠覆盖有什么影响?

有什么解决手段?

答重叠覆盖是指与主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相差小于6dBm的小区数(包含主服务小区)大于3时所影响的区域。

由于TDL是同频组网,其干扰敏感度高于异频组网的TDS,对于重叠覆盖控制的要求更高。

重叠覆盖主要有以下几个影响:

SINR低(网内干扰)、小区吞吐量低、用户感知差。

重叠覆盖问题可从以下三种常用方法解决:

1)调节基站下倾角或方位角,控制基站覆盖范围;

2)现网通过扫频数据定位出主动干扰基站,对这类站点采取更换或取消站址策略;

对于影响比较大但又无法通过以上两种方法解决的站点可以考虑更换频点。

问题11:

质差的可能因素有哪些?

如何解决?

答影响质差的可能因素如下:

1、设备故障:

包括EnodeB侧基带板硬件故障、RRU驻波比过高、Ir光口功率问题、传输丢包等故障均可能引起空口质差。

对于有明显告警的故障,可通过OMC告警监控及时派发排障解决,对于无明显告警的隐性故障则需要加强指标监控力度并注意日常维护经验的积累。

2、系统内干扰:

包括PCI干扰、重叠覆盖引起的子载波间干扰等均为系统内干扰,对于PCI干扰,需要做好PCI的规划及优化,PCI的规划及优化需要遵从MOD3、MOD6及MOD30原则,保证同PCI的小区具有足够的复用距离,并在同频邻小区之间选择干扰最优的PCI值。

对于重叠覆盖问题有以下优化手段:

做好精细化的RF优化,合理调整工程参数:

包括基站位置、天线挂高、天线类型(包括智能天线)、天线方向角、倾角、信道发射功率,确保网络SINR尽可能在一个好的水平;合理规划邻区,确保能够及时切换到最好的小区;对于干扰难以控制的区域,可采用多RRU共小区、分层覆盖、F/D插花等手段,同时亦可开启ICIC、小区间功控等功能加以改善。

3、系统外干扰:

对于LTE系统主要的系统外干扰有F频段存在的DCS1800带来的阻塞/互调/杂散干扰,GSM900带来的二次谐波和二阶互调干扰,PHS带内杂散阻塞带来的干扰,D频段存在和广电的MMDS的同频干扰等。

其中D频段的系统外干扰相对较少,其类型主要为广电的MMDS的同频干扰,需要协调无委要求MMDS退频。

F频段的系统外干扰类型较多,需重点考虑1850~1880MHz频段LTEFDD或DCS1800的阻塞干扰风险,因此对LTE设备要求BAND39频段设备满足阻塞指标要求,对于现网DCS设备,建议关闭DCS高端频点(确保关闭1870M以上,最好关闭1850M以上),同时软件升级AGC等功能提升抗阻塞能力;在可实施条件下,通过天面调整,加大天线间隔离度,也可增加抗阻塞滤波器或更换新RRU设备。

问题12:

室外TDL可能与哪些系统存在干扰?

有哪些消除或减弱干扰影响的常用措施?

答F频段存在DCS1800带来的阻塞/互调/杂散干扰,GSM900带来的二次谐波和二阶互调干扰、PHS带内杂散阻塞带来的干扰。

D频段存在和广电的MMDS的同频干扰。

阻塞干扰:

阻塞干扰指当强的干扰信号与有用信号同时加入接收机时,强干扰会使接收机链路的非线性器件饱和,产生非线性失真。

有用信号在信号过强时,也会产生振幅压缩现象,严重时会阻塞。

产生阻塞的主要原因是器件的非线性,特别是引起互调、交调的多阶产物,同时接收机的动态范围受限也会引起阻塞干扰。

当DCS使用高端频率(1850-1880MHz)且F频段TDL设备的抗阻塞能力不足时,易产生1800M阻塞干扰。

而由于小灵通使用的频率和TDL的F段频率非常接近,根据协议要求,20MHz内的阻塞干扰叫做带内阻塞,因此叫做PHS带内阻塞。

DCS和PHS阻塞干扰示意图:

DCS和PHS阻塞干扰规避建议:

1、更换滤波器性能更好的TDRRU或LTE使用性能更好的RRU(使用6.2期RRU,大唐:

TDRU348FA、中兴:

R8968EM1920、华为:

DRRU3168-fa);

2.升级TDRRU,增强抗阻塞性能(如引入AGC功能等);

3、DSC1800避免使用1875MHZ以上的频点(如仍不满足,可退回到1870甚至1865MHz);

4、增加TD天线与DCS1800天线的隔离度(6.2期设备不小于50dB,前期设备依据不同型号做相应增加)

5、把三频天线换成独立天线,或将水平隔离的三频天线换成垂直隔离的三频天线(天线端口间隔离度不小于50dB,TD系统抗阻塞指标优于-5dBm)

6、对于小灵通业务信道同频干扰,可直接使用被小灵通占用的频点(小灵通具有动态频率选择特性,会自动避让TD);

7、对于小灵通带内阻塞干扰规避方案如下:

●关闭非法小灵通;

●开启TD-S的AGC功能抗阻塞;

8、联系无委会,规范小灵通的频率使用或推动其退网

9、若无法推动小灵通退频,对于干扰严重的区域选择D频段建网。

互调干扰:

当两个以上不同频率信号作用于一非线性电路时,将互相调制产生新频率的信号输出。

如果该频率正好落在接收机工作信道带宽内,则构成对该接收机的干扰,成为互调干扰。

常见为PIM3阶,PIM5阶互调干扰。

当DCS使用高端频率(1850-1880MHz,我公司站点和其他运营商站点)或DCS、GSM天线互调指标较差时,将产生互调干扰。

DCS和GSM互调干扰示意图:

降低互调干扰可通过修改DCS高端频点(我方站点)进行规避,或通过逐级定位故障点、更换故障天线和器件的方式解决;也可以通过加大不同系统天线间隔离距离(我方站点和其他运营商站点)的方式规避。

谐波干扰:

由于发射机有源器件和无源器件的非线性,在其发射频率的整数倍频率上将产生较强的谐波产物。

如果谐波频率正好落在接收机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