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四川省防雷标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81650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7.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四川省防雷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最新四川省防雷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最新四川省防雷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最新四川省防雷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最新四川省防雷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四川省防雷标准.docx

《最新四川省防雷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四川省防雷标准.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四川省防雷标准.docx

最新四川省防雷标准

 

四川省防雷标准

ICS07.060

A47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584-2006

建(构)筑物防雷装置竣工验收

检测技术规范

TechnicalCodeonInspectionforFinalAcceptanceofLightningProtectionInstallationsinStructures

2006-03-27发布2006-05-01实施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目次

前言

鉴于目前建(构)筑物防雷装置竣工验收工作在四川省内广泛开展,而在验收检测技术标准方面尚无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规范四川省境内建(构)筑物防雷装置竣工验收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规定,特制定本地方标准.

本规范的第五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本规范按GB/T1.1-2000《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1.2-2002《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进行编写.

本规范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

本规范由四川省气象局提出.

本规范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规范由四川省气象局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

四川省防雷中心,成都市防雷中心.

本规范由四川省气象局政策法规处负责解释.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徐志敏,唐其能,季海,魏强,余勇,王基全.

建(构)筑物防雷装置竣工验收检测技术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GB50057—1994(200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划定为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及其它安装了防雷装置的新建建(构)筑物中防雷装置分段检测及竣工验收的检测方法和程序.

本规范适用于新,改,扩建建(构)筑物防雷装置隐蔽工程分段的检测和整体竣工验收时的检测.

本规范不适用于在用的建(构)筑物防雷装置的定期检测,以及天线塔,油罐,化工等户外防雷装置的定期检测和竣工验收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0057-1994(200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T17949.1-2000接地系统的土壤电阻率,接地阻抗和地面电位测量导则第1部分:

常规测量

DL/T845.2-2004电阻测量装置通用技术条件第2部分:

工频接地电阻测试仪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

接闪器

直接截受雷击的避雷针,避雷带(线),避雷网,以及用作接闪的金属屋面和金属构件等.

3.2

引下线

连接接闪器与接地装置的金属导体.

3.3

接地装置

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合.

3.4

接地体

埋入土壤中或混凝土基础中作散流用的导体.

3.5

接地线

从引下线断接卡或换线处至接地体的连接导体;或从接地端子,等电位连接带至接地装置的连接导体.

3.6

均压环

较高建筑物为均衡电位和防侧击雷而沿建筑物四周设置的水平避雷带.

3.7

等电位连接

将分开的装置,各导电物体用等电位连接导体或电涌保护器连接起来以减小雷电流在它们之间产生的电位差.

3.8

电涌保护器(SPD)

用于限制瞬态过电压和分走电涌电流的器件,它至少含有一非线性元件.

3.9

防雷装置

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电涌保护器(SPD)及其他连接导体的总合.

3.10

共用接地系统

一建筑物接至接地装置的所有互相连接的金属装置,包括防雷装置.

3.11

电涌保护器(SPD)连接线

相线与电涌保护器(SPD)之间的导线,以及电涌保护器(SPD)与总接地端子或保护线之间的导线.

3.12

接地电阻

接地体对地电阻和接地线电阻的总和,称为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接地电阻的数值等于接地装置对地点电压与通过接地体流入地中电流的比值.

4检测项目及检测目的

4.1检测的主要项目为:

接地装置,引下线,均压环,等电位连接,接闪器,SPD.

4.2检测的目的是:

判定防雷装置与设计的一致性;防雷装置的所有部件是良好的,能实现所指定的功能,有防腐措施.

5检测技术要求

5.1一般规定

5.1.1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应符合表1的规定及设计要求.

表1接地电阻(或冲击接地电阻)允许值

接地装置的主体

允许值/Ω

接地装置的主体

允许值/Ω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防雷装置

≤10

电力调度通信综合楼

≤1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防雷装置

≤10

雷达站共用接地

≤4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防雷装置

≤30

综合通信大楼共用接地系统

≤1

智能建筑联合接地体

≤1

卫星地球站

≤5

a:

凡加a者为冲击接地电阻值,换算方法见附录C;共用接地系统按最小阻值确定.

5.1.2防雷装置的安装应位置正确,固定牢靠,防腐良好,标志清晰.

5.1.3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及均压环等应采用焊接或其它可靠连接方式,其过渡电阻应小于0.03Ω.焊接应饱满牢固,不应有夹渣虚焊,气孔及未焊透现象;螺拴连接应紧密,牢固,有防松措施.

5.1.4当搭(焊)接材料为扁钢时,搭(焊)接长度为其宽度的2倍(进行焊接的扁钢宽度不同时,以宽度大的为准),至少3面焊接.

当搭(焊)接材料为圆钢时,搭(焊)接长度为其直径的6倍(当直径不同时,以直径大的为准),且应双面焊接;当仅能进行单面焊接时,搭(焊)接长度为其直径的12倍;

当搭(焊)为圆钢和扁钢混合型时,按圆钢直径确定搭(焊)接长度.

5.1.5直接埋入土壤中的所有接地装置的金属件均应采取热镀锌处理或加大截面积.

5.1.6敷设在混凝土中作为防雷装置的钢筋或圆钢的直径,当仅一根时,其直径不得小于10mm.被利用作为防雷装置的混凝土构件内有箍筋连接的钢筋,其截面积总和不得小于80mm2.

5.2接地装置

5.2.1自然基础接地装置

当基础内钢筋作为接地装置时,应首先查验相关资料,基础使用的水泥应采用硅酸盐水泥;利用土壤含水量测试仪测得的基础周围的土壤含水量不应小于4%;检查基础外表面,应无防腐层或仅有沥青质的防腐层.

测量作为基础接地体的主钢筋直径或箍筋连接的钢筋的截面积总和,应满足本规范5.1.6条规定.

检测主筋的焊接长度和质量.

测量土壤电阻率,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测量方法见本规范附录A,附录B.

5.2.2人工(基础)接地装置

检测人工接地体的用材规格,间距,测量接地装置在地面以下的埋设深度,垂直接地体实际长度,并检查其是否有防腐处理.

检测人工接地体的安装形式,焊接长度和质量.

测量土壤电阻率,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

5.2.3接地装置的敷设

检查接地装置是否围绕建筑物敷设成环型接地体,测量其几何尺寸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测量补加水平接地体的长度或垂直接地体的长度.

检查与相邻接地装置和埋地金属管是否相连,不相连时,测量其地中距离;相连时,检测其连接点焊接长度和质量.

5.3引下线

5.3.1检测引下线连接处的焊接长度和质量(如果是消防梯,钢柱等金属构件作为防雷引下线时,只检测焊接质量),并测量其过渡电阻.

5.3.2检查引下线的材型,测量其规格,当敷设在混凝土内作为防雷引下线的钢筋或圆钢仅有1根时,测量其直径;当利用混凝土构件内有箍筋连接的钢筋作为引下线,测量其截面积总和;当防雷引下线采用扁钢时,测量其厚度和截面积;测量结果应符合本规范5.1.6条的要求.当利用建筑物的消防梯,钢柱等金属构件作为防雷引下线时,只检查其用材.

5.3.3当利用建筑物内钢筋,钢柱作自然引下线时,检查是否设置了若干供检测用的连接板;当引下线明设时,测量断接卡离地面的高度,检查接地线是否按要求设置了保护措施.无设计要求时,断接卡距地面高度为0.3m~1.8m,连接板距地面高度不低于0.3m.

5.3.4测量引下线与附近金属物或电气线路的距离,无设计要求时,应符合GB50057-1994(200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第3.2.1条第五款,第3.3.8条,第3.4.8条的要求.

5.3.5当引下线明设时,应检查是否平直敷设,无急弯,与支架焊接处应油漆防腐,且无遗漏.

5.4均压环

5.4.1检查建筑物是否按设计正确设置了均压环.

5.4.2检查均压环的用材,并测量其规格是否符合本规范5.1.6条的要求.明设时,圆钢直径不应小于8mm;扁钢截面积不应小于48mm2,其厚度不应小于4mm.

5.4.3检查均压环与引下线,金属结构,金属设备,金属栏杆,金属门窗等较大金属物是否相连,检测相连处的连接质量;检测均压环的闭合情况,焊接长度和质量,并测量其过渡电阻;检查均压环与竖直金属管是否相连,并检查其连接方式和质量.

5.5接闪器

5.5.1测量接闪器的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GB50057-1994(200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第4.1.1条和第4.1.2条的规定.

5.5.2测量接闪器的有效高度,确定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5.5.3检查接闪器是否沿屋檐,屋角,屋脊,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并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避雷带在过变形缝时应设置补偿装置;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所有避雷针应采用避雷带相互连接;

第二,三类防雷建筑物:

当避雷带为暗敷时,其抹灰层敷设厚度平均不能大于20mm,最深处不能大于30mm,并应在屋角,檐角等部位设立避雷针加以保护.避雷针的规格应符合本规范5.5.1条的要求.

5.5.4测量接闪器的规格,检测接闪器与引下线的焊接长度,质量和过渡电阻;当接闪器为避雷针时,尚应测量针高;当接闪器为暗敷避雷带时,尚应测量敷设深度;当接闪器为明设避雷带时,尚应测量有效高度和支撑件距离;当接闪器为避雷网时,尚应测量网格尺寸;当接闪器为独立避雷针或架空避雷线(网)时,尚应测量支柱和线(网)与被保护物的最小距离.

5.5.5避雷针应逐根检测;避雷带的测试点次应根据避雷带所包围的屋面面积确定,面积小于400m2时,至少选择二个测试点,每增加200m2增加一个测试点;避雷网的测试点次应根据建筑物防雷类别确定,一类按5m×5m或6m×4m,二类按10m×10m或12m×8m,三类按20m×20m或24m×16m至少测试一点;避雷线每根支柱至少测试一点.

5.6等电位连接

5.6.1检测竖直金属管道接地,低压配电保护,重复接地,电缆铠皮,设备外壳,配线桥架,地下供水管道,电梯导轨及机座等金属物与防雷装置的连接状况.

5.6.2检查有设计要求的外墙门,窗,栏杆,幕墙框架等较大金属物就近与接地干线的电气连接情况,连接处不同金属间应有防电化腐蚀措施.

5.6.3检测屋面冷却塔,广告牌等金属设施与屋面防雷装置的连接状况.

5.6.4有设计要求时,检查平行敷设的管道,构架和电缆金属外皮等长金属物,其净距小于100mm时的金属跨接线的连接情况;交叉净距小于100mm时,其交叉处的金属跨接线的连接情况.

5.7电涌保护器(SPD)

5.7.1检查是否按照设计要求正确安装了电源电涌保护器(SPD).

5.7.2检查电源电涌保护器(SPD)的选型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5.7.3检测电源电涌保护器(SPD)的连接线最小截面积是否符合表2的要求.电源电涌保护器(SPD)连接线应尽量短,且长度不宜大于0.5m.

表2电源电涌保护器(SPD)连接线最小截面积

防护级别

SPD类型

导线截面积(mm2)

SPD连接相线铜导线

SPD接地端连接铜导线

第一级

开关型或限压型

10

25

第二级

限压型

10

16

第三级

限压型

6

10

第四级

限压型

4

6

注:

组合型SPD参照相应保护级别的截面积选择

6检测作业要求

6.1一般要求

6.1.1防雷装置检测是按照各类防雷装置相应的设计规范,确定防雷装置是否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而进行的检查,测试,测量及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的全过程.其中检查是对防雷装置的外观部份进行目测,对施工资料和质量监督资料进行查验的定性判断;而测试,测量是用专用仪器设备和辅助工具对防雷装置的各种技术参数进行的定量判断.

6.1.2检测应选择非降水日或降水后晴一日进行,如遇降水后或因浇灌等使土壤潮湿的情况,应采用季节修正系数(见本规范附录B)对所测得的接地电阻值进行订正.

6.1.3检测前应查验全部申报材料,弄清检测对象防雷装置的设计类别,构造组成,实施项目及接地电阻设计值等情况.

6.1.4检测现场应具备保障检测人员和设备安全的防护措施.

6.1.5检测时,各类测试仪器的接地引线和其他导线应避开高,低压供电线路.

6.1.6现场检测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校准并正确使用各类仪器,仪表.

6.1.7检测数据的采集应由二人以上承担,一人读数另一人复核,经读数,复核一致后填入原始记录表.

6.1.8检测人员应严格遵守被检测单位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及其他规章.

6.1.9检测配电房,变电所,配电柜等带电设备时应着绝缘鞋,绝缘手套,使用绝缘垫.

6.2现场检测

6.2.1了解建筑物的总体布局和现场环境,明确检测项目和顺序.

6.2.2接地电阻测试仪的电流极和电位极探针宜选择自然土布设,避开回填土,地下室,水池水沟等影响接地电阻值的地方.

6.2.3凡重新布置测试仪器后,应再次检查,校准所使用仪器;如检测中发现仪器不正常则应更换仪器重新检测.

6.2.4将检测数据如实填入现场记录相应栏目.现场记录只能用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字迹应工整,清楚,严禁涂,擦,刮,贴;改错应用两条平行短线划去原有数据,在其右上角填入正确数据.现场记录和技术报告中未经检测或不涉及的项目其相应栏用"—"锁定.

6.2.5在现场记录表格相应位置,宜绘制接地电阻测试平面和立面示意图,依次标注测试点.

6.2.6对检测结果应逐项进行对比,计算,判断各分项是否合格,并作出综合结论.

6.2.7仪器情况,检测方法,天气状况,检测日期,检测员和校核员签名应在现场填写.

6.2.8现场检测结束前应全面复核记录,发现遗漏或疑误及时进行补测或复测.

6.2.9针对检测中的不合格项,应书面通知受检单位,通知书应做到问题明确,措施具体,用语规范.

6.3技术报告

6.3.1制作技术报告应严格依据现场记录,编制人员不得随意更改现场记录中的任何数据.如果发现记录有明显的错漏或疑误,应经当事检测人员确认后,方能更正;不能确认的,技术负责人应随原检测队一起到现场重测.

6.3.2技术报告中的所有数据均应采用国家法定单位,所使用的符号应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的规定.

6.3.3当设计中要求接地电阻为冲击接地电阻值时,应按附录C的方法,将测得的工频接地电阻值换算成冲击接地电阻值.

6.3.4技术报告须经检测员,审核员和批准人(授权签字人)签名,并加盖检测单位公章.

6.3.5技术报告一式三份,两份交受检单位签收,一份由检测单位连同现场记录一起存档.

6.3.6检测单位应妥善保管并永久保存检测资料,检测资料应包括申请表,现场记录,整改通知,技术报告等.

6.4特殊问题的处理

6.4.1当接地电阻测试仪的测试线长度不够时,宜分别加长电流极,电位极的连接线.

6.4.2当建筑物周边为水泥地面时,可将电流,电位极与平铺放置在地面上每块不小于250mm×250mm的钢板连接,并用水湿润后实施检测.

6.4.3检测时如遇杂散电流,高频信号等干扰,应使用屏蔽测试线,屏蔽线下端应单独接地.

6.4.4当地网带电时,应消除带电现象后再进行测量.

7检测仪器

7.1一般要求

检测仪器应满足检测项目的要求,应符合国家计量法规的规定并应在鉴定合格有效期内使用.

7.2检测专用仪器

根据防雷装置竣工验收检测的项目,其专用检测仪器应满足表3的要求.

表3防雷装置竣工验收检测专用仪器一览表

序号

检测项目

用途

检测仪器

备注

1

土壤电阻率的测量

用于工频接地电阻和冲击接地电阻的换算和接地电阻值的计算

多功能地阻仪或综合测试仪

2

接闪器高度的测量

计算保护范围

光学经纬仪,电子经纬仪,激光测距仪

3

暗敷避雷带直径和保护层厚度的测量

接闪器用材,设置是否符合要求

钢筋扫描仪,混凝土钢筋检测仪

4

接闪器及引下线的连接

接闪器及引下线的电气连接质量检测

等电位测试仪

5

接地电阻

接地装置接地电阻的测量

接地电阻测试仪

应符合DL/T845.2-2004中A类适用对象的要求

6

等电位连接

等电位的电气连接质量

等电位测试仪或微欧计

7.3测量辅助设备

应配备多功能万用表,游标卡尺,温/湿度表,卷尺,直尺等辅助设备和工具.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接地电阻值的测量

一般来讲,接地装置的阻抗是复数阻抗,包含电阻分量,电容分量和电感分量.对大地网来说,电感分量要大得多,对工频接地电路,接地电阻特别起作用,所以一般称工频接地阻抗为接地电阻.

一般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出来的数值都是工频接地电阻.冲击电阻值一般是由工频接地电阻值换算得出,换算方法见本规范附录C.也可直接用冲击接地电阻测量仪测得.

A.1接地电阻的测量方法

接地装置的工频接地电阻值的测量方法有两点法(电流表-电压表法),三点法,比较法,多级大电流法和故障电流法,电位降法等,通常实用的方法是电位降法,接地电阻测试仪也是用的电位降法.本附录只介绍电位降法.

A.2电位降法

原理图见图A.1

图A.1接线原理图

图中三个接线端子E,P,C分别接到接地体,电流探针和电位探针.其中E端子连接接地体G,P端子连接电位探针,C端子连接电流探针.测量时,在C端子产生一个恒定电流,该电流经电流探针—地—接地体—E,形成电流回路.只要x和d足够长,且具有合适的比例关系,通过测量G,P之间的电压U,其电压U和电流I的比值就是接地电阻RG,即:

RG=U/I……………………………………(A.1)

A.3几种标准测量方法

A.3.1方法一:

直线法,见图A.2.

A.3.2方法二:

补偿法,见图A.3.

A.3.3方法三:

三角形法,见图A.4.

A.4测量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A.4.1P点至E点的距离要大于10米,小于10米测量结果误差较大.

A.4.2测量时,要根据现场情况仔细选择C点,E点至C点所在直线的延长线一定要通过地网的中心点G,即CE连线要垂直于地网边缘.

A.4.3P点要选在C点至地网的中间,若对测量的数据有疑问时,可多选几个P点进行测量,再对数据进行分析,以便得出较准确的测量结果.

A.4.4测量时,测试线一般要求不要互相缠绕.

A.4.5测量时要避开地下的金属管道,通信线路等.如对地下情况不了解,可多换几个地点测量,进行比较后得出较准确的数据.

A.4.6在测量屋面避雷针,避雷带时,通常要加长E点的测量线.加长的测量线对小地阻的测量精度有较大影响,必须减掉加长线的线电阻.该线电阻可通过对比法得出或用电桥测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加长线一定不能缠绕在一起,尤其不能盘起来(此时线电阻可达几十欧姆).如果是加长P点和C点的测量线,此时加长线的线电阻可忽略不计.

A.4.7对大型地网(如发电厂等)接地电阻的测量,用电位降法的原理,通过其它设备来产生大的测试电流,用电压表测量P点的电压,经过计算,得出接地电阻.

其他测量方法见GB/T17949.1-2000《接地系统的土壤电阻率,接地阻抗和地面电位测量导则第1部分:

常规测量》.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土壤电阻率的测量

B.1土壤电阻率的测量方法:

地质质量和土壤试样法

深度变化法(三点法)

两点法

四点法:

包括两种:

⑴等距法或温纳(Wenner)法,⑵非等距法或施伦贝格-巴莫(Schlumberger-palmer)法.其中最常用的是等距法或温纳(Wenner)法.

B.2等距法或温纳(Wenner)法测量土壤电阻率

测试电路如图B.1,将四根电极(C1,P1,P2和C2)排成直线等距打入地下,对电流极C1,C2通以电流I,测定电位极P1与P2间的电压U,则得到电阻值R=U/I(Ω·m),其土壤电阻率为:

……………………………(B.1)

式中:

ρ—视在土壤电阻率(Ω·m);

R—所测电阻(Ω);

a—-电极间距(m);

d—-电极深度(m);

电极深度d不大于电极间距a的1/20时,上式可简化为:

ρ=2πaR(Ω·m)……………………………(B.2)

为了了解土壤的分层情况,在用等距法测量时,可改变几种不同的a值进行测量,如a=2m,4m,5m,10m,15m,20m,25m,30m等.当电极间距a增大到40m以上,应采用非等距法.

B.3测量设备

可按GB/T17949.1-2000《接地系统的土壤电阻率,接地阻抗和地面电位测量导则第1部分:

常规测量》中测量仪器的规定选用下列任一种仪器:

(1)带电流表和高阻电压表的电源;

(2)比率欧姆表;

(3)双平衡电桥;

(4)单平衡变压器;

(5)感应极化发送器和接收器.

常用的仪器为:

ZC29B-2,DER2571A,HT234E,K-2124B(可直接读出土壤电阻率,不需要计算)等.

土壤电阻率应在干燥季节或天气晴朗多日后进行,因此土壤电阻率应是所测的土壤电阻率数据中最大的值,为此应按下列公式进行季节修正:

ρ=ψρ0……………………………………(B.3)

式中:

ρ0——所测土壤电阻率

ψ——季节修正系数,见表B.1.

表B.1根据土壤性质决定的季节修正系数表

土壤性质

深度(m)

ψ1

ψ2

ψ3

粘土

0.5~0.8

3

2

1.5

粘土

0.8~3

2

1.5

1.4

陶土

0~2

2.4

1.36

1.2

砂砾盖以陶土

0~2

1.8

1.2

1.1

园地

0~3

1.32

1.2

黄沙

0~2

2.4

1.56

1.2

杂以黄沙的砂砾

0~2

1.5

1.3

1.2

泥炭

0~2

1.4

1.1

1.0

石灰石

0~2

2.5

1.51

1.2

注:

ψ1——在测量前数天下过较长时间的雨时选用;

ψ2——在测量时土壤具有中等含水量时选用;

ψ3——在测量时,可能为全年最高电阻,即土壤干燥或测量前降雨不大时选用.

在进行土壤电阻率测量之前,宜先了解土壤的地质期和地质构造,并参阅表B.2,对所在地土壤电阻率进行估算.

表B.2地质期和地质构造与土壤电阻率

土壤电阻率(Ω·m)

第四纪

白垩纪

第三纪

第四纪

石炭纪

三叠纪

寒武纪

奥陶纪

泥盒纪

寒武纪前

和寒武纪

1(海水)

砂质粘土

10(特低)

粘土

30(甚低)

白垩

白垩

100(低)

暗色岩

300(中)

辉绿岩

页岩

页岩

1000(高)

石灰石

石灰石

3000(甚高)

砂岩

砂岩

砂岩

10000(特高)

表层为沙砾和石子的土壤

大理石

石英岩

板石岩

花岗岩

片麻岩

B.4测量土壤电阻率时,应注意如下事项:

1)试验电极应选用钢接地棒,不宜使用螺纹杆.在多岩石的土壤地带,宜将接地棒按与铅垂方向成一定角度斜向打入,倾斜的接地棒应躲开石头的顶部.

2)试验引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