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78252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3.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陕西省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陕西省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陕西省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陕西省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

《陕西省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陕西省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

陕西省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高二期末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2分每题,共50分)

1.恩格斯曾这样评价一位现实主义作家:

“他的小说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包罗万象的社会史”。

这位作家是

A.雨果

B.狄更斯

C.巴尔扎克

D.易卜生

【答案】C

【解析】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展现了19世纪上半期法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称为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狄更斯是英国作家、易卜生是挪威剧作家,故排除B、D选项。

A选项与材料描述的情况不符,故排除。

2.咸丰十年(1860年),曾国藩上书皇帝说:

“自古外夷之助中国,成功之后,每多意外要求。

驭夷之道,贵识夷情。

目前资夷力以助剿济运,得纾一时之忧;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

由此可知曾国藩

A.继承了“师夷制夷”思想

B.认为应全面向西方学习

C.强烈的“天朝上国”思想

D.主张“中体西用”思想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自古外夷之助中国,成功之后,每多意外要求”可知曾国藩对洋人警惕;“驭夷之道,贵识夷情…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可知主张师夷制夷,故A项正确。

B项全面向西方学习与材料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不符,排除。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强烈的“天朝上国”思想,排除C。

材料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没有涉及中国政治制度,排除D。

所以选A

3.从明代后期开始,一些儒生一改“束手谈心性”,转而研究外国史、蒙元史、科技史,一大批关于农业技术、军事武器、医学制药的著作问世。

这反映了

A.儒家开始关注现实问题

B.有识之士批判君主专制

C.程朱理学失去主流地位

D.时代特征推动学风转变

【答案】D

【解析】明朝后期,随着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明朝后期学风由空谈向经世致用思想转变,说明时代特征促进学风的转变,故D正确;A中开始不符合题意;批评君主专制是明末清初思想家,故B错误;程朱理学依然是社会的统治思想,故C错误。

4.16世纪西欧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A.文艺复兴使人文主义深入人心

B.罗马教廷与西欧各国王权的矛盾

C.剥夺天主教会土地和经济特权

D.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的束缚

【答案】A

【解析】A选项是思想文化领域的影响,不是根本原因;B选项是当时社会背景,不是根本原因;C选项不是宗教改革的原因;D选项说法正确,经济因素是根本原因,故本题选择D选项。

点睛:

解答本题要紧紧抓住根本原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方面的原因往往是根本原因。

而主要原因则是政治上的或者思想上的,明确这一点问题很容易解答。

5.与《神曲》并列,被称为《人曲》的著作是

A.《永恒的微笑》

B.《最后的晚餐》

C.《十日谈》

D.《堂·吉诃德》

【答案】C

.....................

点睛: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思想。

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人曲”,展现人的价值和尊严,抨击教会,再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答案。

6.晚清不少课本以“二十四孝”故事作为教学素材,民国之后逐渐减少,那些愚忠愚孝之举不再成为儿童效仿的榜样,无条件服从不再成为儿童应具备的品质。

这主要是因为

A.民权和人权意识增强

B.中国近代教育起步

C.理学已开始遭到批判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民国之后逐渐减少,那些愚忠愚孝之举不再成为儿童效仿的榜样”,说明人们民权和人权意识增强,不再崇尚专制体制下的愚忠愚孝和等级尊卑。

故答案为A项。

B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明末清初理学就遭到批判,排除C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7.在《孔子改制考》中,康有为认为孔子是一位伟大的革新者,他不但是儒教的先知般的创立者,而且也是建制之“王”。

其主要用意在于

A.树立孔子的思想权威

B.把孔子塑造为改革先知

C.减少变法遭遇的阻力

D.肯定孔子对建制的贡献

【答案】C

【解析】在《孔子改制考》中,康有为认为孔子是一位伟大的革新者,目的在于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历史依据,减少变法遭遇的阻力,C正确;A不是康有为的主要目的,排除;康有为之所以把孔子塑造为改革先知、肯定孔子对建制的贡献,根本目的在于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历史依据,减少变法遭遇的阻力,排除B、D。

8.1918年,李大钊在《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一文中指出:

“由今而言,东洋文明既衰颓于静止之中,而西洋文明又疲命于物质之下,为救世界之危机非有第三新文明之崛起不足以渡此危机。

”为宣传“第三新文明”李大钊

A.发表《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

B.创办了半公开的《共产党》月刊

C.在大学开设有关社会主义的课程

D.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答案】C

【解析】:

材料中的“第三新文明”是指社会主义思想,为宣传社会主义,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分别开设了与社会主义有关的课程,利用讲坛向学生宣传社会主义思想,所以选C。

9.钱穆指出,希腊社会上有一批所谓“哲人”,他们到处游行,教导青年,作为演讲和许多奇怪的辩论,造成希腊很坏的风气。

于是有了苏格拉底,他讲述人生的共同真理;有了柏拉图,提出了理想国的教育制度;有了亚里士多德,提出教育为国家政体服务。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共同之处在于

A.主张教育为国家政治服务

B.将教育与哲学理想相结合

C.强调培养具有独立人格之公民

D.努力补救极端个人主义之流弊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强调三位思想家针对个人主义泛滥而提出各自的思想去补救极端个人主义之流弊,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只适合亚里士多德,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只适合柏拉图,不符合题意,排除;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均还没有公民思想,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本题可以从选择支入手解决问题,有的选择支只适合某一位思想家,这样直接就可以做出判断了。

10.汉武帝在一些皇室活动上依赖道家方士,在政治用人上多用精通儒术又深知刑法者,在教育方面大力倡导儒家经学。

这些现象表明了汉武帝

A.无条件地支持“独尊儒术”

B.注重不同学说的相互制衡

C.推动儒道释“三教合一”

D.奉行各取所需为我所用的立场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汉武帝宗教、政治和教育方面都利用一些专业人士,这样可以更好巩固西汉的统治,故D项正确;材料“皇室活动上依赖道家方士”说明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各种学术之间的制衡,故B项排除;C项唐宋时期出现。

所以答案选D。

点睛:

解题时要注意时间概念,材料中的时间是“汉武帝”从而排除C项;然后结合材料就可以得出答案。

11.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A.封建化过程

B.农业化过程

C.工业化过程

D.汉化过程

【答案】C

【解析】民族融合是历史上的一个进步现象,它指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交流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所以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少数民族学会了汉族的先进的农耕生产方式,开始了定居生活,故选B。

而民族融合若从社会发展角度看,则是封建化过程,排除A;C项明显错误;D项是从特点说的。

点睛:

北魏统一北方后,为了提高自己的文明进程和推动北方社会的发展,孝文帝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从社会风俗上看,提倡说汉化,改汉姓,允许与汉族通婚等这些措施使得北方的民族融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也是的北魏政权逐渐地封建化。

同时,经营农业生产,也进入到农耕文明阶段。

12.当代一些学者特别推崇王阳明的一句话:

“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

”他们对阳明心学的关注焦点在于

A.“致良知”的理想

B.“知行合一”的主张

C.解放思想的历史作用

D.儒家道统的文化传承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材料反映的是道,原本是天下公有的道;学,原本是天下公有的学,并不是朱熹可以个人私有的,也不是孔子可以个人私有的。

“道”与“学”都“非一家之私”。

这有利于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解放人们的思想,故C项作用;AB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

13.史书记载了1280年的一场“砲祸”:

“碾硫之际,光焰倏起……未几透入砲房,诸砲并发,大声如山崩海啸,倾城骇恐……平地皆成坑谷,至深丈余。

四比居民二百余家,悉罹奇祸,此亦非常之变。

”这反映出中国古代火药技术

A.在唐宋时期发达成熟

B.给中国带来的是巨大灾难

C.在宋朝广泛使用于军事

D.在元朝时带来规模生产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材料“1280年”说明这是在元朝,排除AC项;材料“诸砲并发,大声如山崩海啸”“此亦非常之变”说明元朝时古代火药技术已经是规模生产,故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火药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故B项错误。

点睛:

解题时要注意材料的时间、地点、人物等信息,从材料中找到这些信息,然后结合知识就可以得出答案。

14.《三国演义》以陈寿《三国志》为蓝本,经各家说话人熔裁敷演,由罗贯中于元末明初写定。

该书结构宏伟,场面壮观,人物众多,重于叙述历史事件而薄于文学创造,人物有类型化倾向,语言半文半白。

这反映出

A.历史向文学嬗变的痕迹

B.该书史学性和文学性均很高

C.历史人物通常类型鲜明

D.小说是认识历史的最佳途径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材料“重于叙述历史事件而薄于文学创造,人物有类型化倾向,语言半文半白”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文学逐渐向世俗化、平民化方向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经各家说话人熔裁敷演”说明B项错误;材料“该书结构宏伟,场面壮观,人物众多”说明C项错误;小说作为文学作品,不是认识历史的最佳途径,故D项错误。

15.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有首歌曲《农友歌》用浓烈的地方民歌语调唱道:

“天下的农友要哇翻身哪,自己当家作主人哪,一切权利归农会呀,共产党是我们引路的人哪。

”这首歌的思想内容源自于毛泽东的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C.《井冈山的斗争》

D.《论十大关系》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材料“天下的农友要哇翻身哪”“一切权利归农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首歌的思想内容源自《湖南农民运动考查报告》,故B项正确;材料只说明了农民阶级,故排除A;C项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D项是建国后提出。

16.一位考生参加大学招生考试,理化试卷只做了3道小题,其余一片空白,却在试卷背面给“尊敬的领导”写了一封信,诉说自己为了集体生产而放弃复习功课。

该生后被广泛宣传,两年后任某大学党委副书记,并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

这样的事情发生于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

B.社会主义建设十年探索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从材料“自己为了集体生产而放弃复习功课”“两年后任某大学党委副书记,并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比较混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应该是文革时期,故C项正确。

17.林则徐、李鸿章、陈独秀、邓小平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名人,他们都

A.主张弘扬中国的儒家文化

B.对西方抱着积极的学习态度

C.积极推动新文化运动

D.主张中国进行根本性变革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知识的比较分析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李鸿章、陈独秀、邓小平都对西方抱着积极的学习态度,故B项正确;A项不符合陈独秀;C项只符合陈独秀;D项不符合林则徐、李鸿章。

18.1956年4月18日,在一份德国统一社会党的一位党干部谈他们国内遗传学家对过去强制推行李森科学派的反映材料上,毛泽东批示“此件值得注意”。

不久,针对此类问题,我党明确提出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百花齐放”方针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百家争鸣”方针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从材料“1956年4月18日”“遗传学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针对此类问题,我党在1956年在科技界明确提出“百家争鸣”的方针,故D项正确;A项是外交政策;C项改革开放以后提出;B项是针对文艺界提出。

19.1952年,湖南省立一中改名为长沙市第一中学,原教会学校雅礼中学继1950年改名为“解放中学”后,再次更名为长沙市第五中学,教育厅委派袁宗凯为雅礼中学校长。

1953年,长沙市五中划归长沙市管理,袁宗凯改任长沙市一中校长。

这些情形的出现源于

A.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逐步建立

B.“另起炉灶”方针的推行

C.当时政府驱逐了外国教会势力

D.“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提出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从长沙市一中的变迁可以看出,当时中国逐步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故A项正确;BC项是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与题目无关;D项是1984年提出。

20.20世纪最后一期《时代》周刊评选出一位“世纪人物”,他被称为“天才、政治难民、人道主义者、原子和宇宙的开启者”。

这位“世纪人物”是

A.牛顿

B.达尔文

C.爱迪生

D.爱因斯坦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打开了原子的大门,是原子和宇宙的开启者,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牛顿和原子无关,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达尔文和原子也无关,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爱迪生也不是原子和宇宙的开启者,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21.明清之际,外国传教士借历算、地理和火炮知识作为传教的手段,主要是顺势利用当时中国哪种思潮

A.程朱理学

B.阳明心学

C.考据学

D.经世致用之学

【答案】D

【解析】材料中“历算、地理和火炮知识”所涉及的内容多是与民生国计相关,所谓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认为学习、文章和行事,应以治事、救世为急务,反对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故D项正确;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都是理学范畴,都强调心性修养和伦理纲常,故AB项排除;考据学和统治者的文化专制有关,不谈论政治,埋头故纸堆,主要的工作是对古籍加以整理、校勘、注疏、辑佚等,故C项排除。

22.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是文艺复兴高潮时期最受欢迎的艺术家,人称“艺坛三杰”,他们的艺术风格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下列三位艺术人师的作品所体现的共同涵义是

A.《圣经》中的宗教教义

B.人文主义思想

C.人类的理性法则

D.天赋人权的思想

【答案】B

【解析】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是文艺复兴高潮时期最受欢迎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应该体现出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故B正确;文艺复兴提倡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否定神的作用,肯定人的价值,故A错误;CD属于启蒙运动的内涵。

23.陆游《杂赋》中的“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说明了

A.政府对“草市”实行行政管理

B.“草市”已经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C.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D.富商大户在水运方便的“草市”往往相聚而居

【答案】B

【解析】“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可以看出商业发展深入农村出现草市,并且具有酒楼餐饮服务设施,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政府对“草市”实行行政管理,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明码标价”“富商大户”“水运方便”,排除CD。

24.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

“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

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

”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

A.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B.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准

C.全盘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

D.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

材料体现了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这说明毛泽东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

A项说法错误,B项“全面照搬”错误,C项“完全吸收”说法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考点:

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工农武装割据

25.中国的京剧始于18世纪末,外国话剧公元前好几百年那会儿就有了,但新文化运动时期仍然把京剧称为旧戏,把话剧称为新戏。

这主要是

①出于反封建专制的需要

②有利于传播西方的各种观念

③京剧只为帝王将相服务

④对中西文化认同存在绝对化倾向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答案】C

【解析】话剧的传入有利于中国的反封建专制的需要,反对封建的传统的文化。

在平民化的话剧中也有利于推广西方的各种观念。

因此①②正确,盲目的推崇西方的文化而对中国国粹艺术的价值视而不见,这反映了对中西文化认同存在绝对化倾向,因此④正确,故选D。

③错误,京剧之所以受到反对并非是为帝王服务,而是中国的传统的文化,当时都遭到排斥。

故排除③。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新文化运动是1915年开始的思想解放运动,宣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反对儒家传统道德伦理观念,全盘否定传统文化,肯定西方文化,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继续。

二.综合题(26题18分,27题18分,28题14分,共50分)

26.中国古代一直存在着限制君权的思想学说与制约机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董仲舒《对贤良策》

材料二中书省有中书舍人掌起草命令,中书省在得到君主同意或命令,就让舍人起草,舍人在接到词头(命令大意)以后,认为不合法的便可以缴还词头,不给起草。

在这局面下,君主就得改换主意。

……门下省有给事中专掌封驳,……凡制敕宣行,大事复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其有不便者,涂窜而奏还,谓之涂归

——《吴晗文集》第三卷

材料三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

……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置相》

(1)概括材料一中董仲舒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当时君主诏令的发布形成的这种审核机制的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三,分析黄宗羲为什么认为“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

为限制君权,黄宗羲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其主张有何进步意义?

【答案】

(1)主要观点:

天人感应;君主如治理不好或不知自省,上天会降下灾异以示警告;面对警告,君主仍不变革,就会败亡.

(2)作用:

防止君主决策的失误;集思广益,保证决策的合理和公允;减小因政府决策失误而带来的负面影响.

(3)明太祖废丞相,宰相节制君权、弥补君主不贤的功能丧失,导致明朝政治日益黑暗,直至败亡.主张:

君臣平等;决是非于学校;置相.意义:

反对君主专制;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限制君权的思想学说与制约机制。

(1)本小问的观点,依据材料一“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可以得出观点是天人感应,即君主如治理不好或不知自省,上天会降下灾异以示警告;面对警告,君主仍不变革,就会败亡。

(2)本小问作用,依据材料二的内容可以得出作用是防止君主决策的失误;集思广益,保证决策的合理和公允;减小因政府决策失误而带来的负面影响。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卢梭说:

“人类由于社会契约而丧失的,乃是他的天然的自由以及对于他所企图的和所能得到的一切东西的那种无限权力;而他所获得的,乃是社会的自由以及对于他所享有的一切东西的所有权。

”而唯有服从人们为自己所规定的法律,才是自由。

只不过自然的自由受制于个人的力量,而政治的自由受公意所约束。

“自由”指的是不受强制地享有一些特定的公民权利,这些权利包括着就像洛克所说的生命、自由和财产等内容。

这种“自由”都在“权利”这一概念中而被固定化和合法化了。

在英国革命中,这种权利通过1689年的《权利法案》得到了体现,在法国大革命中,它以《人权宣言》的形式向世人公布。

自由主义思想是对人的“权利”的肯定,对专制主义“权力”的否定。

——摘编自李宏图《什么是启蒙运动——以卢梭为个案的回答》等

材料二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欧洲有了十八九世纪的个人主义,造出了无数爱自由过于面包、爱真理过于生命的特立独行之士,方才有今日的文明世界。

现在有人对你们说:

“牺牲你们个人的自由,去求国家的自由!

”我对你们说:

“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

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

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起来的!

”—摘自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1)根据材料一,概括启蒙运动对自由的认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启蒙思想家与《共产党宣言》对于自由认识的异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胡适倡导自由思想的历史背景。

【答案】

(1)社会契约使人类从自然的自由走向社会的自由

自由是服从法律下的自由,受公意约束

自由是指享受生命、自由、财产等公民权

自由通过“权利”被固化和合法化,被法律所确认

(2)同:

反对专制,打破枷锁,追求自由;社会自由是公共意志的体现;自由是人的权利,有利于人的发展。

异:

启蒙思想家:

反封建专制统治;追求个人自由,个人身心解放,强调人权

《共产党宣言》:

反资产阶级旧社会;每个人的自由,一切人的发展,成为共产主义社会原则

(3)西学东渐(或西方启蒙思想高举自由旗帜);民族危机严重,中国主权遭受侵犯;专制文化传统深厚,社会对自由思想认识不足;新文化运动,民主自由思想传播;一些救亡政治运动的主张冲击自由思想(或个人主义);胡适长期致力于国人的思想启蒙。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从材料“所获得的,乃是社会的自由以及对于他所享有的一切东西的所有权”“唯有服从人们为自己所规定的法律,才是自由。

只不过自然的自由受制于个人的力量,而政治的自由受公意所约束”““自由”指的是不受强制地享有一些特定的公民权利,这些权利包括着就像洛克所说的生命、自由和财产等内容”““自由”都在“权利”这一概念中而被固定化和合法化了”中可以概括出答案。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

从材料“自由主义思想是对人的“权利”的肯定,对专制主义“权力”的否定。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答案。

(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从材料“造出了无数爱自由过于面包、爱真理过于生命的特立独行之士”“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答案。

28.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一股强大的潮流,对世界和中国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1年英国颁布《紧急进口税条例》,对进口货物征税50%。

后来又规定:

……帝国内部各邦的货物彼此实行优惠税率,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