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正畸学复习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77443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7.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正畸学复习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口腔正畸学复习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口腔正畸学复习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口腔正畸学复习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口腔正畸学复习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口腔正畸学复习1.docx

《口腔正畸学复习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正畸学复习1.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口腔正畸学复习1.docx

口腔正畸学复习1

口腔正畸学

第一章:

绪论

口腔正畸学(orthodontics)是研究错合畸形(maloccusion)的病因机制、诊断分析及其预防和治疗的科学。

错合畸形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先天的遗传因素或后天的环境因素导致的牙齿、颌骨的畸形。

一、错合畸形的临床表现

(一)个别牙齿错位

牙齿的唇向错位、向错位、舌向错位、近中错位、远中错位、高位、低位、转位、易位、斜位等。

(二)、牙弓形态和牙齿排列异常

1、牙弓狭窄、腭盖高拱2、牙列拥挤3、牙间隙

(三)、牙弓、颌骨、颅骨关系的异常

1、前牙反合2、肖牙反合,近中错合、下颌前突3、前牙深覆盖、远中错合、上颌前突

4、上下牙弓前突、双颌前突5、一侧反合,颜面不对称6、前牙深覆合,面下1/3高度不足

7、前牙开合,面下1/3高度增大

二、错合畸形的患病率

29.33%~48.87%不等

个别正常合(individualnormalocclusion)

凡轻微的错合畸形,对于生理过程无大妨碍者,彼此之间又有不同,故称之为个别正常合。

理想正常合(ideanormalocclusion)

即保存全副牙齿,牙齿在上下牙弓上排列得很整齐,上下牙的尖窝关系完全正确,上下牙弓的合关系非常理想,称之为理想正常合。

三、错合畸形的危害性

(一)局部危害性

1、影响合颌面的发育2、影响口腔的健康3、影响口腔功能4、影响容貌外观

(二)全身危害

四、错合畸形的矫治方法

(一)预防矫治

在牙颌颅面的胚胎发育和后天发育过程中,各种先天后天环境因素均可影响其发育而而造成错合畸形,而采用各种预防措施来防止各种错合畸形的发生,是预防矫治。

如龋的早期治疗、口腔不良习惯的早期破除、乳牙早失的缺隙保持以及留牙多生牙的及时拔除等。

(二)阻断矫治

当错合畸形发生的早期,通过简单的方法进行早期矫治,阻断错合畸形向严重发展,将合颌面的发育导向正常称阻断矫治(interceptiveorthodontics)。

如顺序拔牙治疗、简单合垫舌簧矫正器矫治等。

(三)一般矫治

一般矫治(correctiveorthodontics)是口腔正畸矫治中最多见的,根据不同牙颌面畸形选用各类矫治器,如可摘矫治器、固定矫治器、功能矫治器等。

(四)外科矫治

外科矫治(surgicalorthodontics)是指对生长发育完成后的严惩的骨源性错合畸形需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来矫正其错合。

五、错合畸形矫治的标准和目标

错合畸形的矫治标准应该是个别正常合,而不是正常合。

错合畸形的矫治目标是平衡(harmony)、稳定(stable)、和美观(aesthetic)。

六、口腔正畸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与其他口腔专业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

牙周病,可以通过牙周病的正畸矫治进行治疗;正畸治疗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与一般医学基础学科及生物学科也有着广泛的联系。

口腔正畸的发展一直与材料学的发展紧密相关。

近年来计算机科技出进入错合畸形的机制、诊断分析、矫治设计、预后预测等研究领域。

七、国内外口腔正畸学的发展简况

1728年法国医师Fauchard首先使用了机械性矫正器。

1890年提出的Angle错合畸形分类至今在世界各国还广泛应用。

Angle为近代口腔正畸学的发展和矫正技术奠定了基础。

1961年Beggle提出了Begg细丝弓矫正技术。

1976年美国Andrews发表的预成序列弯曲方丝弓矫正技术(straightwiretechnics)成为固定矫正器矫治技术中的重要阶段。

第二章颅面部的生长发育

一、概述

生长与发育:

生长为形态上的体积增大;发育则为细胞脏器功能上的分化和完成的过程。

二、颅面部的生长发育

(一)出生前的颅面部发育

(二)出生后颅面部的生长发育

1、颅面骨骼的发育方式

(1)、骨的表面增生

(2)、骨缝的间质增生(3)、骨缝的间质及表面增生

2、颅面部划分标准:

有下列二种

(1)、颅底线(平面):

在头颅侧位片上,从鼻根点到Bolton点(枕骨髁后切迹)的连线(平面),称为颅底线(平面),或称Bolton-鼻根平面。

(2)面横平面(Frankbort平面):

从左右眶下缘最低点到左右外耳道上缘最高点的连线,大致形成一个平面。

3、颅脑部的生长发育

4、面部的生长发育

(1)、面高度:

全面高度在3岁时已完成了70%左右;一般在接受正畸治疗的10岁左右期间,已完成85%~90%。

(2)、面宽度:

出生时面部的宽度和成人各相应部份是接近的。

(3)、面深度:

面深度对正畸学的关系较大,5~14岁为止面上部深度增加为15%,面中部为18%,面下部为22%。

5、颅面部发育和全身的关系

人体的增长:

出生5、6岁

三、颌骨的生长发育

(一)上颌骨的生长发育

上颌骨因与额、鼻、腭、颧等骨相连甚紧,因此构成上颌复合体。

上颌骨的生长发育,不是单纯地向下前方移动,实际上它是包括上颌复合体的多数骨的一毓复杂的变化,它还向上向后方生长移动。

(二)下颌骨的生长发育

下颌骨随着生长发育整体增大,到成人为止是向前下方生长发育的。

(三)下颌骨的生长发育特征

1、下颌角在生长发育中,可因人种、年龄、性别等而有所不同,年龄递增的变化;新生儿至成年人逐渐减小;而老年时,下颌角又变为钝角。

2、颏部的突出度,也因人种而不同。

(四)上、下颌骨的生长异常

上下颌骨在生长发育期出现的异常均可产生畸形。

(五)上下颌间位置关系的调整

四、牙列与合的发育

(一)、乳牙合

1、乳牙的萌出时间和顺序

2、前牙部分,3~6岁由于生长发育而出现牙列间隙,称为生长间隙。

3、上颌乳尖牙的近中和远中出现间隙,称为灵长间隙。

4、正常合的特征

(1)前牙的合关系:

覆盖很浅,有较深的覆合。

(2)前牙部分具有生长间隙及灵长间隙

(3)终未平面以垂直型有近中型较多,对恒牙合的建立关系较大

(4)上颌乳尖牙的近中舌侧面与下颌乳尖牙的远中唇侧面相接触

(三)替牙合

1、恒牙萌出时间及顺序:

其萌出顺序一般可概括为

上颌:

6下颌:

上颌:

下颌:

恒牙的萌出时间和顺序存在着差异。

2、替牙间隙(leewayspace):

替牙间隙=(++)-(3+4+5)。

在上颌单侧约有0.9~1mm,在下颌单侧为1.7~2mm。

3、暂性错合的表现:

一般可在生长发育中自选调整,不需矫治。

(1)上颌左右中切牙萌出早期,出现间隙。

(2)上颌侧切工初萌时,牙冠向远中倾斜。

(3)恒切牙萌出初期,出现轻度拥挤现象。

(4)上下颌第一恒磨牙建合初期,可能为尖对尖的合关系。

(5)上下恒切牙萌出早期,可出现前牙深覆合。

(四)恒牙合

从12岁第二恒磨牙萌出到18岁第三恒磨牙萌出,建立起了恒牙合

1、恒牙合的特征2、上下颌牙的接触关系

第三章错合畸形的病因

一、遗传因素

(一)种族演化:

经过遗传和变异,逐渐形成咀嚼器官退化性的遗传性状,这就是现代人错合畸形的演化历史背景。

(二)个体发育:

这与双亲的遗传有关。

咀嚼器官以退化性性状的遗传占优势。

遗传性错合畸形矫治比较困难,应争取及早进行,选用适宜的矫治器,坚持随访。

矫治后则需较长时间效果保持。

二、环境因素

(一)先天因素

1、母体因素:

母体的营养不良,可造成胎儿发育不良或发育异常。

先天性梅毒引起的牙体畸形,主要表现在第一恒磨牙、切牙及尖牙牙冠的形态发育异常。

还可产生颌骨畸形,如上颌骨发育不足,小下颌,使前牙呈反合或开合。

2、胎儿因素:

胎儿本身内分泌及新陈代谢失调也可能使胎儿发生畸形,表现为下颌前突、后缩或狭窄等。

(二)后天因素

1、某些急性及慢性疾病:

高热的出疹性急性传染病,引起牙釉质发育不全,四环素类药物,可使牙齿变色或牙体缺损。

2、佝偻病:

主要表现上颌弓狭窄,腭盖高拱,上前牙拥挤、前突和牙合等。

还可能导致乳牙及恒牙萌出迟缓。

3、内分泌功能异常:

垂体功能亢进,患者呈特殊面貌,前额、颧骨及下颌均显前突,上下颌牙弓发生错位,严重者可能成为全牙弓反合。

垂体前叶功能不足,下颌骨较小,牙弓狭窄,腭盖高拱。

4、营养不良

(三)功能因素

1、吮吸功能异常:

翼外肌功能不足,可产生远中错合;反之,如功能过强,则产生近中错合。

婴儿出生时,下颌处于远中位置,借助哺乳来调整。

哺乳对下颌发育的关系是十分密切。

2、咀嚼功能异常:

食用一定硬度的食品,使龋患率有牙周病率较低。

高度精制的、柔软粘滞的食物,是引起错合畸形的一种原因。

3、呼吸功能异常:

口呼吸时,使腭穹窿高,腭盖高拱,前牙拥挤或前突。

舌及下颌后退,形成下颌后缩畸形。

4、异常吞咽:

婴儿时的吞咽方式继续保留,将下前牙压低,逐渐形成上牙弓前突及开合畸形。

(四)、口腔不良习惯

1、吮指习惯:

吮指习惯的产生与儿童口腔生理功能的改变、牙齿的替换及某些欲望得不到满足有关。

也与儿单的生活环境以及某些疾病有关。

吮母指使牙弓狭窄、上前牙前突,开唇露齿,吮小指或食指时,一般形成局部小开合。

2、舌习惯:

吮指及口呼吸等习惯,造成开合之后,极易继发舌习惯。

舌习惯性质不同,造成其错合畸形的机理及症状也不同。

伸舌习惯时,形成局部开合;舔牙习惯,出现牙间隙,甚至形成反合。

如果同时舔上下前牙则形成双牙弓或双颌前突。

3、唇习惯:

常由于儿童情绪不好,女孩多见。

(1)咬下唇习惯:

深覆盖、开唇露齿。

(2)咬上唇习惯:

前牙反合。

(3)覆盖下唇:

前牙深覆盖,下唇自然处于上下前工之间,可加重上前牙唇侧移位。

(4)偏侧咀嚼习惯:

多发生在乳牙后期。

影响了该侧牙列的正常咀嚼,颜面左右两侧发育不对称。

(5)咬物习惯:

常形成局部小开合畸形

(6)睡眠习惯:

枕、手托一侧腮部读书或思考问题,都可妨碍牙、颌、面的政党发育及面部对称性。

(五)乳牙期及替牙期的局部障碍

1、乳牙早失:

缺隙被占据,恒牙错位萌出或埋伏阻生,下颌乳尖牙早失,可使下切牙舌侧移位,造成前牙深覆盖。

乳牙早失后,继替恒牙在6个月之内萌出者,发生错位的极少。

乳牙早失发生得越早,错位萌出的发病则越高。

早失2年以上者均有错位发生。

2、乳牙滞留:

继替恒牙因萌出受阻可能埋伏阻生,或错位萌出。

应用X光线片检查,若有继替恒牙,恒牙牙根发育已超过1/2,则予以拔除。

3、恒牙早失:

第一恒磨牙早期缺失,会影响恒牙正常建合。

第一恒磨牙早期缺失时,有形成前牙深覆合趋势。

4、恒牙早萌:

牙根发育不良,不能担负咀嚼功能,常因轻微咀嚼压力就脱落。

5、恒牙萌出顺序紊乱:

正常的恒牙萌出顺序形成正常的咬合关系,萌出顺序异常常可导致错合。

上颌第一恒磨牙在下颌第一恒磨牙之前萌出,易形成远中错合。

上颌第二恒磨牙比双尖牙或尖牙早萌,使上颌第一恒磨牙向近中倾斜,缩短上牙弓的长度

6、多数磨牙早期缺失:

前牙咀嚼,形成近中错合。

当乳磨牙多数缺失时,造成内倾深覆合。

7、乳尖牙磨耗不足:

形成假性下颌前突。

偏合或反或。

8、下沉乳牙:

乳牙牙根吸收时,若牙槽骨与牙骨质之间有固着性粘连,乳牙就被固定在这个位置。

第四章错(牙合)畸形的分类

一、Angle错(牙合)分类法

以上第一恒磨牙为基准,将错(牙合)畸形分为3类

(一)第一类错(牙合)——中性错(牙合)(classⅠ,neutroclusion)

上下颌骨及牙弓的近、远中关系正常,即当正中(牙合)位时,上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于下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沟内。

若全口牙齿无一错位者,称为正常(牙合);若有错位者,则称为第一类错(牙合)。

第一类错(牙合)可表现有前牙拥挤、上牙弓前突。

双牙弓前突、前牙反(牙合)及后牙颊、舌向错位等。

(二)第二类错(牙合)——远中错(牙合)(classⅡ,distoclusion)

下牙弓及下颌处于远中位置。

若下颌后退1/4个磨牙或半个双尖牙的距离,即上下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相对时,称为轻度远中错(牙合)关系。

若下颌再后退,以至于上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于下第一恒磨牙与第二双尖牙之间,则是完全的远中错(牙合)关系。

第二类,第一分类(classⅡ,division1):

在远中错(牙合)关系之外,还有上颌切牙的唇向倾斜。

第二类,第一分类,亚类(classⅡ,division1,subdivision):

只有一侧为远中错(牙合)关系,而他侧为中性(牙合)关系。

第二类,第二分类(classⅡ,division2):

在远中错(牙合)关系之外,还有上颌切牙舌向倾斜。

第二类,第二分类,亚类(classⅡ,division2,subdivision):

只有单侧的远中错(牙合)关系,他侧为中性(牙合)关系。

伴有第二类第一分类的症状可能有深覆盖、深覆(牙合)、上唇发育不足和开唇露齿等。

伴随第二类第二分类的症状可能有内倾型深覆(牙合)。

(三)第三类错(牙合)——近中错(牙合)(classⅢ,mesioclusion)

下牙弓及下颌处于近中位置。

若下颌前移1/4个磨牙或半个双尖牙的距离,即上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与第一恒磨牙远中颊尖相对,称为轻度的近中(牙合)关系。

若下颌向近中移位1/2个磨牙或1个双尖牙的距离,以至于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在下第一、第二恒磨牙之间,则是完全的近中错(牙合)关系。

第三类,亚类(classⅢ,subdivision):

为单侧的近中错(牙合),而他侧为中性(牙合)关系。

伴随第三类错(牙合)的症状,可能有前牙的对(牙合)或反(牙合)。

优点:

简明,便于临床使用;

不足:

1、上第一恒磨牙的位置并非绝对恒定其错位者也可能是上颌或上牙弓,而不是下颌及下牙弓。

2、此分类法包括错(牙合)畸形机理不全错(牙合)畸形表现是三维的。

二、Simon错(牙合)分类法

三、毛燮均错(牙合)分类法

第五章错(牙合)畸形的检查诊断

一、一般检查

(一)一般记录

(二)牙、颌、面的检查

1、牙齿

(1)(牙合)的发育阶段:

乳牙期、替牙期、恒牙期。

(2)牙齿的数目、形态及发育有无异常。

(3)重要错位

1)牙齿的拥挤度

Ⅰ度拥挤相差2~4mmⅡ度拥挤相差5~9mmⅢ度拥挤相差10mm以上

2)正锁(牙合)与反锁(牙合):

后牙

(4)乳牙、恒牙萌出及替换(5)龄齿、牙周病及口腔卫生情况。

2、牙弓

(1)上下牙弓的长度(近远中)关系

1)第一恒磨牙的(牙合)关系2)上下前牙间的覆盖关系

上下前牙切端的前后距离超过3mm以上者,称为深覆盖

Ⅰ度深覆盖覆盖为3~5mm。

Ⅱ度深覆盖覆盖为5~8mm。

Ⅲ度深覆盖覆盖为8mm以上。

反覆盖,下颌前突前牙反(牙合)时呈现。

3)上下牙弓的突度是否正常,有否双牙弓前突。

(2)上下牙弓的宽度关系:

有否对(牙合)、反(牙合)或锁(牙合)。

(3)上下牙弓的高度

上前牙完覆盖下前牙冠超过1/3者称为深覆(牙合),可分为3度。

Ⅰ度深覆(牙合)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超过冠1/3而不足1/2者。

Ⅱ度深覆(牙合)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超过冠1/2而不足2/3者。

Ⅲ度深覆(牙合)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超过冠2/3者。

上下前牙切端间无覆(牙合)关系,垂直向呈现间隙者为前牙开(牙合),亦分为3度。

Ⅰ度开(牙合)上下前牙切端垂直向间隙在3mm以内。

Ⅱ度开(牙合)上下前牙切端垂直向间隙3~5mm之间。

Ⅲ度开(牙合)上下前牙切端垂直向间隙在5mm以上。

(4)上下中切牙间的中线关系:

有无偏歪

3、颌部软硬组织

(1)上下颌形态、大小、位置。

(2)牙槽、基骨及腭盖情况。

(3)唇舌系带。

(4)舌体的大小有无异常。

(5)吞咽及发音功能是否正常。

(6)其他:

唇腭裂等。

4、面部

两侧对称情况侧面轮廓协调情况唇的形态及功能情况

颞颌关节有无压疼、弹响及运动异常面部有无外伤后瘢痕

(三)全身情况

1、精神状态2、生长发育情况3、有无全身性疾病及鼻咽部疾病4、有无吮指、口呼吸等不良习惯。

(四)询问病史

1、既往史及现病史

(1)幼年是否患过慢性疾病以至影响牙颌发育。

(2)萌牙、替牙及龋齿情况。

(3)幼年时有无口腔不良习惯。

(4)目前有无进行性疾病及口腔不良习惯。

2、家族史了解有否遗传因素存在。

二、模型分析

(一)记存模型的制作要求

记存模型的用途有三:

1、作为研究诊断。

2、确定治疗方针。

3、治疗过程中作为对照观察。

要求记存模型准确、清晰,要包括牙齿、基骨、移行皱襞、腭盖、唇系带等部分。

修整记存模型

1、用模型修整器修整

(1)使下颌模型的底面与(牙合)平面平行,模型座的厚度约为尖牙到前庭底总高度的1/2。

(2)使下颌模型座的后壁与模型座的底面及牙弓的正中线垂直,后壁距离最后一个牙远中约1/2牙冠宽。

(3)将上下颌模型按照咬合关系叠合,使上颌模型的后壁与下颌在同一平面上。

(4)使上颌模型底面与下颌模型的底面平行。

(5)使上下颌模型的侧壁与双尖牙及磨牙的颊尖平行。

(6)使下颌模型座的前壁呈弧形,与牙弓前部一致。

(7)使上颌模型座的前壁呈尖形,前尖在中切牙之间。

(8)将上下颌模型座的后壁与侧壁间的夹角磨去,使其成为一短段夹壁,夹壁与原来夹角的平分线成垂直关系。

2、利用成品橡皮托。

(二)模型的观察分析

与口腔检查相比有更便利与准确的特点。

如牙齿的轴倾度及其与牙槽嵴顶的关系,后部牙弓与牙槽基骨的关系,牙弓的曲线特征等。

(三)模型测量

1、牙冠宽度的测量在第一恒磨牙前,牙弓内各个牙齿的宽度,连成一条直线,其长度即牙弓之应有长度。

2、牙弓弧形长的测量从上下第一恒磨牙近中接触点开始,沿牙之接触点及前牙之切缘,达到对侧之第一恒磨牙近中接触点止,其长度为牙弓现有之弧形长度。

3、牙弓拥挤度牙弓应有长度与牙弓弧形长度之差,即为牙弓拥挤度。

4、牙弓宽度的测量3个部分之距离:

单尖牙牙尖距离;双尖牙中央窝的间距;第一恒磨牙中央窝的间距。

5、牙弓长度的测量左右第一恒磨牙远中接触点间连线为底,由中切牙近中接触点向连线所作之垂线为牙弓之总长度。

6、基骨测量基央长度是中切牙唇侧粘膜移行皱襞处牙槽骨之最凹点到第一恒磨牙远中接触点连线之垂直距离。

基骨宽度是第一双尖牙颊侧移行皱襞处牙槽骨最凹点间距离。

(四)排牙试验

排牙试验是指将矫治前错(牙合)畸形石膏模型上的牙齿分别锯下后,再以蜡重新排齐牙列及建立正常(牙合)关系。

通过这一试验以确定临床治疗设计时所需减数拔牙的牙数及牙位。

(五)Bolton指数分析

对上下颌前部牙的牙冠宽度的比率和上下颌全部牙的宽度的比率进行了测算,以研究上下牙弓是否协调。

全牙比(91.3%±0.26%)=下颌12个牙牙冠宽度总和(mm)/上颌12个牙牙冠宽度总和(mm)×100%

前牙比(77.2%±0.22%)=下颌6个前牙牙冠宽度总和(mm)/上颌6个前牙牙冠宽度总和(mm)×100%

此法没有考虑到覆盖、覆(牙合)度的大小以及牙长轴的倾斜度,因此仅作为参考应用。

(六)Moyers预测分析

用下颌恒切牙冠宽度总和预测上下颌尖牙双尖牙总宽度的方法。

根据Moyers列出的数据表,从模型上测量4个下切牙总宽度,在表查得尖牙双尖牙总宽度的范围。

75%的概率值最有参考价值。

但一般在(6+6)萌出以后,前牙的牙弓长度和宽度已接受成人,由于颏部的下颌正中缝已经骨性愈合,不大可能再以扩弓的方法来增大下牙弓的长度和宽度,而上颌由于腭中缝的存在是有可能扩大的,所以我们的诊断应以下颌为主,否则将导致上下牙弓不相协调。

(七)照像分析

1、正面像2、侧面像3、口内像正面、左侧、右侧、咬合位、上下颌牙弓等。

4、定位像为了对照治疗前后面部的变化和分析,一般可用X线头颅定位仪。

作为辅助诊断,常用的是Simon分析法。

(八)一般X线检查分析

1、牙片2、咬合法3、颞下颌关节开闭口位片

4、全颌曲面断层片5、手腕部X线片了解生长发育情况,一般照左手腕部。

为拇指尺侧籽骨出现后1年,是正常青春期快速发育的开始。

(九)X线头影测量分析

是测量丝头颅定位照像所得的影像,对牙颌、颅面各标志点进行测量分析。

1、X线头影测量的主要应用

(1)研究颅面生长发育

(2)牙颌、颅面畸形的诊断分析

(3)研究矫治过程中及矫治后的牙颌、颅面形态结构变化

(4)外科正畸的诊断和矫治设计(5)下颌功能分析

2、头颅定位X线照像和头影图的描绘

通过定位仪上的左右耳塞与眶点指针,三者构成一与地面平行的恒定平面的原理。

在X线摄像时,先使头颅定位仪的两耳塞进入头部左右外耳道,然后上下调整头部位置,使眶点指针低于眶点,此时头部便固定在眼耳平面与地面平等的位置上。

描图及测量时需要准备透明胶片、硫酸描图纸、精确的毫米尺、半圆仪、细尖钢笔及硬质尖锐铅笔等。

3、常用X线头影测量的标志点及平面

(1)头影测量标志点:

易于定位,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应相对稳定。

1)颅部标志点

蝶鞍点:

蝶鞍影像的中心。

鼻根点:

鼻额缝的最前点。

耳点:

外耳道之最上点。

颅底点:

枕骨大孔前缘之中点。

Bolton点:

枕骨髁突后切迹的最高点。

2)上颌标志点

眶点:

眶下缘之最低点。

翼上颌裂点:

翼上颌裂轮廓之最下点。

前鼻棘:

前鼻棘之尖。

后鼻棘:

硬腭后部骨棘之尖。

上齿槽座点:

前鼻棘与上齿槽缘点间之骨部最凹点。

上齿槽缘点:

上齿槽突之最前下点。

上中切牙点:

上中切牙切缘之最前眯。

3)下颌标志点

髁顶点:

髁突的最上点。

关节点:

颅底下缘与下颌髁突颈后缘之交点。

下颌角点:

下颌角的后下点。

下齿槽座点:

下齿槽突缘点与颏前点间之骨部最凹点。

下齿槽缘点:

下齿槽突之最前上点。

下切牙点:

下中切牙切缘之最前点。

颏前点:

颏部之最突点。

颏下点:

颏部之最下点。

刻顶点:

颏前点与颏下点之中点。

D点:

下颌体骨性联合部之中心点。

若由于面部不对称而使两侧之点不重叠时,则取二点间的中点作为校正的位置。

4)软组织侧面标点

额点:

额部之最前点。

软组织鼻根点:

软组织侧面上相应之鼻根点。

眼噗:

脸裂之眦点。

鼻下点:

鼻小柱与上唇之连结点。

唇缘点:

上唇缘点:

上唇粘膜与皮肤之连结点。

下辰缘点:

下唇粘膜与皮肤之连结点。

上唇突点:

上唇之最突点。

下唇突点:

下唇之最突点。

软组织之颏前点:

软组织颏之最前点。

软组织颏下点:

软组织颏之最下点。

咽点:

软组织颈部与咽部之连结点。

(2)头影测量平面

1)基准平面:

头影测量中作为相对稳定的平面。

前颅底平面:

由蝶鞍点与鼻根点之连线组成。

眼耳平面:

由耳点与眶点连线组成。

Bolton平面:

由Bolton点与鼻根点连接线组成。

2)测量平面:

腭平面全颅底平面

(牙合)平面:

1、是以第一恒磨牙的咬合中点与上下中切牙间的中点(覆(牙合)或开(牙合)的1/2处)的连线。

2、自然的或称功能的(牙合)平面,由均分后牙(牙合)接触点而得,常使用第一恒磨牙及第一乳磨牙或第一双尖牙的(牙合)接触点。

下颌平面

(A)通过颏下点与下颌角下缘相切的线。

(B)下颌下缘最低部的切线。

(C)下颌角点与下颌颏顶点间的连线。

4、常用X线头影测量分析法

Downs分析法

面角:

眼耳平面颌凸角:

上颌部对整个面部侧面的关系。

Steiner分析法:

提出了一个具有14项测量内容的头影测量分析法。

a、SNA角:

前颅底平面—上齿槽座点角。

代表上颌基骨对颅部的位置关系。

b、SNB角:

前颅底平面—下齿槽座点角。

代表下颌基骨对颅部的位置关系。

c、ANB角:

上齿槽座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