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工程系十二五规划调研报告.docx
《纺织工程系十二五规划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纺织工程系十二五规划调研报告.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纺织工程系十二五规划调研报告
“十二五”规划调研报告
纺
织
工
程
系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十四日
1.本系专业对应行业发展人才需求趋势调研(省内、市内)。
本系开设纺织品设计、现代纺织技术与针织技术与服装设计三个专业。
主要培养纺织品设计、工艺设计与生产管理、设备维护、质量检测、产品营销及新技术应用等理论与实际操作知识,服务于山东省及周边地区与纺织有关的企业(公司),主要培养从事纺织品设计、纺织生产技术与工艺实践、纺织品检测,纺织生产基础管理、设备维护、纺织品营销、针织服装及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纺织品质量检验等岗位,在纺织领域中技术改造与生态城市与工业建设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1.1我省的纺织产业实力对纺织专业人才质与量的需求有巨大的空间
山东省是纺织大省,纺织是全省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产值和规模列全国首位,棉纺织行业规模上几乎占全国棉纺行业的半壁江山,2009年全国棉纺织行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排名中,前11名内有8家山东企业,全省统计的300多家针织企业,年产量达百亿件,有70%以上出口海外。
各地涌现了一大批规模大、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管理规范,在全国有较好品牌声誉的现代纺织企业,如:
魏桥、大海、如意、鲁泰、冠星、泰丰、三阳、昊龙、澳亚、夏津、天信、环宇、岱银、三和、华乐、孚日、德棉、宏业、华龙、银仕来、齐赛纺织;即发、体会、真情、元首、红诺等针织集团,还有济南、青岛、淄博、烟台、潍坊、威海等六大服装工业基地;即墨、淄川、泺口、临沂、潍坊等服装、面料、辅料、服饰、纱线综合性批发市场。
青岛的毛纺织、即墨的针织、海阳的针织毛衫、乳山的毛衫服装、文登的家纺和威海服装产业共同组成了胶东半岛的针毛织品产业集群带。
我院坐落于中国第一批纺织产业基地淄博周村,纺织丝绸产业是周村引以为豪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有着辉煌的历史和深厚的沉淀,在周村及周边,牛仔布及服装,毛毯,丝绸面料及服装,窗帘布,沙发面料,床垫面料等产品在国内外市场有较高知名度,正在形成日益明显的纺织产业集群。
位于周村的兰雁集团是我国最有竞争实力的牛仔布生产基地之一,年产牛仔布6000万米,拥有职工1万人;大染坊丝绸集团有限公司集织、染、服装于一体,是北方最大的丝绸企业;高青县拥有"中国棉纺织名城"称号,具有棉花资源,投资政策和劳动力资源优势,正在成为新兴纺织基地;世界产量最大的高档衬衣色织面料生产厂家上市公司——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淄博境内,色织布年产量为7500万米、拥有职工12000人;另外,淄博棉纺织行业还有沃源公司,齐赛公司,兰骏公司,流云公司,钜创公司,星团公司等一批重点企业;魏桥集团是全球第一纺织厂,它坐落在离我院20公里的邹平县城,年生产54万吨棉纱、坯布12.05亿米及1.31亿米牛仔布、拥有职工15万人。
1.2我院专业人员培养方向符合我省与地方经济发展规划与纺织业发展需要。
(1)《山东省委、山东省政府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若干重要问题的意见》2010年6月11日经中共山东省委九届十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
提出:
“加快推进要素市场改革。
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土地供给和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建立城乡统筹的建设用地市场。
同时加快调整优化外贸进出口结构,重点培育100个机电、高校新技术、纺织、服装等优势产品出口基地;强化与世界500强企业对接,重点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财务管理中心等功能性机构。
”
近几年山东纺织行业迅速发展,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中心公布了“2009-2010年度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竞争力500强”名单,前100强中就有山东企业21个。
(2)《山东省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要求,充分利用企业兼并重组机会和有关政策,进一步加大对能耗高、污染重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的淘汰力度。
要以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促进节能减排,对陈旧落后低效高耗的设备实行强制淘汰,促进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和安全发展,实现纺织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规划提出,以10大品牌为龙头,增加品牌文化内涵,提升品牌文化及科技含量。
鼓励品牌企业抢抓机遇,积极与国际品牌企业开展合作。
鼓励品牌企业“走出去”发展,通过收购、入股和合资经营等形式进行境外投资。
建设青岛、烟台、威海、淄博、潍坊服装制造业基地,加大力度发展纺织服装创意设计中心,把胶东半岛建成国际化、现代化的纺织服装制造基地。
统筹发展山东中西部地区纺织服装加工和特色纺织产品产业带。
(3)《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公开征求意见稿)提出人才教育目标:
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32%,人才竞争比较优势明显增强。
高等职业教育人员有2009年的84万人提高到2015年的89万人。
在第六章中专门提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观点,并就优化职业教育体系、提高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完善技能型人才培养机制、改善职业教育发展环境等,进一步强化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与发展空间。
(4)《淄博市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强调:
加快棉纺织行业、牛仔布及服装加工行业、高档色织布及衬衫行业、家用纺织品行业。
针织面料及服装行业。
化纤行业丝绸行业等7个重点行业的结构调整;打造周村传统纺织基地、高青新兴纺织基地、淄川服装基地等三大纺织服装基地;淘汰落后产能,实现淄博纺织行业的振兴与发展。
(5)《周村区丝绸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计划》明确提出了实施科技创新工程:
到2013年,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1个、省级技术开发中心2个,技术装备水平有明显提高。
中国名牌达到4个、中国驰名商标达到3个、山东省名牌产品达到20个。
积极推行品牌营销,拓展产品空间,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实施龙头带动战略:
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牌为纽带,以技术改造为重点,加快丝绸纺织企业的整合,组建区域集团。
培育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丝绸纺织企业2家,5-10亿元的丝绸纺织企业3家,1-5亿元的丝绸纺织企业10家。
人才基地建设:
积极发挥山东丝绸纺织职业学院人才教育的优势,引导丝绸纺织企业与丝绸纺织职业学院就实用人才培养、专业对口设置、技术创新等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形成院校与企业良性互动机制。
(6)《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黄河三角洲将是新一轮的发展高峰,由国家发改委2009底发布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构建高效生态产业体系、积极发展环境友好型工业的要求,对纺织工业要求加快装备更新、工艺革新、产品创新,严格控制污染,提升纺织、造纸工业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建设全国重要的轻纺工业基地。
开发时尚、健康、个性化高档家纺服装产品,培育自主品牌,促进棉纺、化纤、织布、印染、家纺、服装配套发展。
(7)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圈。
2009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来山东视察,他站在战略的高度强调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山东半岛既是我省重要的纺织品生产基地、也是服装加工、出口的重要通道,纺织产业在减少污染、提高技术含量、创建品牌优势、加大出口数量等蓝色经济区域有着重要的地位。
纺织工业是我省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是现阶段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产业,在吸纳社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出口创汇、繁荣市场、促进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这凸显了纺织工业在我省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
国家及地方出台的发展规划对方只产业有着共同的要求与目标:
淘汰落后产能、提高技术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减少环境污染、发展集团基地、这一切对掌握新技术的专业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也为现代纺织技术专业提供了良好的行业环境和广阔的就业市场。
2.省内高职院校同类专业的教育发展状况。
省内高职院校开设同类专业的学校有: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济南工程职业学院、滨州职业学院。
其中,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纺织学院开设现代纺织技术、纺织品设计、针织技术与针织服装、新型纺织机电技术、纤维检验与贸易五个专业及专业群,且该院为国家级师范院校建设单位;济南工程职业学院纺织服装系开设纺织工程、染化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三个专业群;滨州职业学院的家纺学院现开设现代纺织技术、服装设计与工艺、应用化工技术、染整技术、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纺织品装饰艺术设计等6个高职专业,其中现代纺织技术专业被评为全省高校重点示范专业。
从目前各学院招生情况看:
我院现代纺织技术、纺织品设计、染整技术三个专业招生均好于他们三个学校。
3.本系状况分析:
现有专业的招生、教学、就业等。
3.1纺织品设计专业
纺织品设计专业近年来的招生与就业情况见下:
年级
招生专业
科类
招生
计划
录取人数
报到人数
报到率
(报/录)
实际招生人数
毕业情况
就业率
2006
纺织品设计
专科
70
186
141
75.81%
155
毕业
98.5%
2007
纺织品设计
专科
80
166
126
75.9%
131
毕业
100%
2008
纺织品设计
专科
90
175
128
73.14%
134
未毕业
无
2009
纺织品设计
专科
90
127
88
69.29%
92
未毕业
无
2010
纺织品设计
专科
90
100
65
65.00%
74
未毕业
无
纺织品设计专业教学工作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
(1)通过市场调研,在企业专家参与下,不断完善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明确纺织品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现代化纺织企业及相关产业,能胜任各类纺织品设计与开发、产品质量管理与营销等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加强实训条件建设和内涵建设,建设与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配套齐全、功能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和多家校企合作企业,为本专业提供了充足的实训条件。
(3)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一方面不断引进高学历、高素质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另一方面,不断加强现有教师的学历层次、职称层次、实践能力,提高教学水平。
打造一支高素质专兼职结合“双师型”教学团队。
(4)积极开展教科研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近三年以来,出版教材3部,自编校本教材3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篇,科研成果获省、市级及以上奖励1人;2010年本专业核心课程《大提花织物分析与设计》荣获院级精品课程,本专业被评为院级特色专业。
(5)在服务区域经济,开展技术服务方面,2008-2009年在沂源淄博新力塑编有限责任公司开办技术骨干培训班,为企业培训技术人员40名;2010年在纺织科技城开办专业讲座;专业教师长期为民营中小纺织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帮助企业解决生产技术中的问题,为企业进行品种分析、设计、检验和检测工作,在行业内获得较好的声誉和知名度。
3.2针织技术与针织服装专业
年级
招生专业
科类
招生
计划
录取人数
报到人数
报到率
(报/录)
实际招生人数
毕业情况
就业率
2009
针织技术与服装
文理兼收
40
55
45
81.8%
45
无
无
2010
针织技术与服装
文理兼收
45
51
23
47.6%
23
无
无
针织技术与针织服装专业教学工作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
(1)通过市场调研,在企业专家全程参与下,制订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明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山东纺织行业,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加强实训和内涵建设,建立与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建设方面,近一年来学院已累计投入60多万元用于本专业的校内实训建设,完成了校内实训工厂设备升级,新针织实训室、针织CAD机房的规划。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方面,已与淄博恒源纺织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并开发了《经编产品设计与生产》教材。
同时,本专业即将与青岛即发集团、招远市针织厂有限公司、山东豪盛集团三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共同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
(3)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一是引进博士1人,研究生2人,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整体提升;二是积极鼓励教师进行培训进修,现有1人深造访问学者;三是依据学院制订的“专业教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专业实践办法”,利用假期指派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四是从针织企业聘请1名技术专家到学校兼职,打造一支高素质专兼职结合“双师型”教学团队。
(4)制定了09级、10级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学院的要求和多次座谈讨论的意见,借鉴同类院校及企业专家的先进经验,进行了多次修订,使之更符合培养目标。
3.3现代纺织技术专业
年级
招生专业
科类
招生
计划
录取人数
报到人数
报到率
(报/录)
实际招生人数
毕业情况
就业率
2007
现代纺织技术
文理科
40
218
165
75.69%
165
毕业
100%
2008
现代纺织技术
文理科
90
251
198
78.88%
198
在校
无
2009
现代纺织技术
文理科
121
193
149
77.20%
149
在校
无
2010
现代纺织技术
文理科
120
171
145
84.8%
145
在校
无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教学工作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
(1)通过市场调研,在企业专家全程参与下,制订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明确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山东纺织行业,培养生产一线的“精工艺、会检测、能操作、懂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与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紧密结合,采取订单式模式,成立了42人的09现代纺织技术鲁泰班,54人10级现代纺织技术鲁泰班,企业参与制订专门的教学计划,针对性的培养与现代纺织企业相匹配的高技能人才。
(3)加强实训条件建设和内涵建设,建设与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条件建设方面,近五年学院已累计投入近200多万元用于本专业的校内实训条件建设,完成了机织实训工厂设备升级,新添先进的纺材实验设备和新产品开发实验室的试样设备,制订了2010年纺织实验实训建设规划,计划投入450万元,建设新的纺织实训中心,一期投入293万元。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方面,本专业与省内多家优秀的纺织骨干企业合作,建立了稳定校外实习基地。
(4)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一是引进博士1人,研究生7人,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整体提升;二是积极鼓励教师进行学历学位进修,有1人在读博士学位,2人在读硕士研究生,4人获得硕士学位;三是学院制订“专业教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专业实践办法”促进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四是从骨干纺织企业聘请多名技术专家到学校兼职,打造一支高素质专兼职结合“双师型”教学团队。
(5)积极开展教科研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近三年以来,出版教材3部,自编校本教材4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6篇,科研成果获省、市级及以上奖励3人次;2010年本专业被评为院级品牌;多位教师被评为院级及以上优秀教师和教学能手。
6.在服务区域经济,开展技术服务方面,2008-2009年在沂源新力塑编开办技术骨干培训班,为企业培训技术人员40名;2010年在纺织科技城开办专业讲座;专业教师长期为民营中小纺织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帮助企业解决生产技术中的问题,为企业进行品种分析、检验、检测和设计工作,在行业内获得较好的声誉和知名度。
本系的三个专业自开设以来一直受到学生与企业的热捧,招生就业形势喜人,毕业就业率达100%,现代纺织技术与纺织品设计两个专业,学生还未毕业就被企业预定一空。
09针织技术与服装设计专业羊毛衫设计生产实习去企业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并积极与学校联系沟通、捐献设备,表示欢迎学生明年毕业到他们企业去工作。
学生通过实习对专业的兴趣也大大的增强了,从而凸显了专业设置在纺织行业大转型中的优势。
4.现有专业(含已批2011级新专业)专业建设发展初步建议:
发展建设计划目标、师资、教材、实训条件、专业(方向)调整等方面。
4.1纺织品设计专业
4.1.1本专业发展目标
(1)依托校企合作,立足山东,面向全国,发挥专业特色,培养纺织品设计专业领域适应面宽、分析与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思维和敬业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力争五年内在山东同类专业中产生较大的影响力;形成以特色专业-精品课程-优秀课程建设为框架的学科-专业-课程的建设格局。
(2)服务:
就业岗位定位于山东省及周边地区的纺织及相关企业(公司),主要从事纺织品设计、纺织生产管理、纺织品检测等工作。
(3)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掌握纺织品设计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纺织企业设计人员所应有的纺织品设计与开发、纺织CAD与纹织CAD操作、产品质量检测等技能。
面向现代化纺织企业及相关产业,能胜任各类纺织品设计与开发、产品质量管理与营销等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4)综合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
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坚定的政治信念;遵纪守法;为人正直,诚实守信;爱护环境,讲究卫生,文明礼貌。
科学文化素质: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有科学的认知理念、认知方法和实事求是、勇于实践的工作作风;自强、自立、自爱;有正确的审美观,爱好广泛,情趣高雅。
身体心理素质:
提高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和个人发展目标,正确看待现实,主动适应环境;有正常的人际关系,能处理好友谊与爱情关系;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有益活动,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合格标准。
职业素质:
增强学生的事业心、自信心和责任感;坚持原则,公平公正,廉洁自律;善于沟通,团结协作;敬业爱岗、吃苦耐劳、乐于奉献,勇于创新。
(5)职业能力:
计算机应用能力:
能熟练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软件;能熟练地进行网上信息浏览、下载文件、收发电子邮件。
外语应用能力:
可借助字典阅读英文专业资料及说明书,具有初步口头交流能力。
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能针对不同场合,恰当使用语言与他人交流;能运用信息撰写比较规范的常用应用文,如调查报告、工作计划、研究论文及工作总结等,且书写工整。
创业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个人发展方向,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安排并有效利用时间完成阶段性工作任务和学习计划,养成终身学习习惯。
有正确的择业观,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一定的创业能力。
创新能力:
在学习和工作中,勤于思考,善于提问,乐于实践,勇于探索,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专业核心能力:
具有纺织企业设计人员所应有的纺织CAD操作能力、纹织CAD操作能力、纺织产品设计能力、纺织产品开发能力、产品质量分析解决能力。
专业一般能力(与岗位能力相适应):
纺织生产技术管理:
具有仪器、设备规范操作能力、生产组织能力、现场宏观调控和管理能力、合理安排和组织实施生产能力、产品质量分析解决能力、生产安全管理能。
纺织品设计软件操作能力:
能熟练掌握纺织CAD、纹织CAD、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的操作。
纺织品检测:
能使用各种纺织仪器对纺织原料、半成品、成品进行检测。
(6)职业拓展能力:
具有纺织品经营管理基本能力、创造性运用营销策略和手段的能力、处理外贸跟单相关事务能力。
了解纺织发展史、纺织品染整等与纺织品设计相关的知识。
(7)双证书:
毕业证书:
学生必须修完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和限选课程,经考核全部通过,或者修满131学分,方可取得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专科)。
基本技能证书:
CCT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考试证书、山东省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书、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
职业资格证书:
纺织面料设计师技能证书(必考)、家纺面料设计师技能证书(选考)、织布挡车工技能证书(选考)。
(8)培养层次: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较高纺织品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大专毕业生,从事工作后能胜任家用纺织品的规格设计及纹织设计、新产品开发、纺织产品生产的技术质量管理及产品质量检验等工作岗位的高素质的实用型、技术型高级专门人才。
4.1.2师资队伍建设
本专业师资队伍现状分析:
纺织品设计专业共有31名任课教师,其中专任教师17人,校内兼课教师2人,校外兼职教师12人。
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3人,占教师总数的17.6%;硕士8人,占教师总数的47.1%;“双师型”教师7人,占教师总数的41.2%。
可见本专业教师学历层次较高,但职称层次偏低,“双师型”教师比例也有待提高。
本专业师资队伍所达到的目标:
力争3年内,40岁以下专业教师100%具有硕士或以上学位;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60%。
拟采取的措施:
(1)让现有专职专业教师每年都有一定的时间深入企业挂职,增加生产实践经验,同时也能够使课堂教学进一步紧密贴近目前生产实际,保证学生学以致用。
(2)与企业合作,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尽快使专业教学更好地与产学研相结合。
提高师生专业水平及科研开发能力。
(3)培养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鼓励教师钻研业务、开拓创新,全面提高素质。
(4)选派专业教师参加各类学术研讨会或调研考察,既可增长青年教师的见识,又可增加团队与其他院校、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5)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各类大赛,增强争先树优意识,达到以赛促练、以赛促建、以赛促教,不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目的。
(6)鼓励团队中教师参加进修或培训,取得更高的学历和技能。
(7)充分利用本专业与众多业内知名企业的合作关系,择优聘用有真才实干的校外兼职教师,补充到课程教学工作中来。
并重视对校外兼职教师的培训和管理。
总之,我们将在继续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积极承担科研课题,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加大力度,锻炼和构建一支专、兼结合,具有双师素质结构和能力的教学团队。
4.1.3教材
教材使用情况:
本着“先进、有用、见效”的原则,所用教材全部选用优秀教材。
主要选用中国纺织出版社和东华大学出版社的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高校教材和面向21世纪高职高专教材。
另外,还选用部分原版教材。
使用近3年出版新教材所占比例达85%以上。
所用教材都已配备多媒体课件。
教材使用规划:
搜集优秀的高职高专教材,并鼓励教师与企业合作开发校企合作教材,争取五年内使用高职高专教材和校企合作教材的比例达到90%以上。
具体措施:
(1)科学制订教材建设规划,分阶段、分步骤建设。
重点课程建设以课程体系改革为前提,课程内容改革为重点,教育科研为支撑,师资队伍建设为保证。
(2)在教材建设过程中,坚持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建设的思路,实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3)继续开发和完善与各课程教学配套的教学录像、实验示范录像,案例教学录像、实训指导书等。
(4)组织专业骨干教师,大力开发和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实现让在校生和校外本专业学生以更便捷的方式直接通过网络进行核心专业课程的学习。
4.1.4实训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本专业现有多个实验室:
纺材实验室、织物打样实训室、装造实训室、新产品开发实训室等,配套齐全、功能完善,仪器设备省内一流。
并有校内实习车间——校办工厂,拥有剑杆样机、单纱整经机、单纱浆丝机、纹织CAD教学网络软件、纺织CAD教学网络软件、电子提花机(4608针,3.6米宽)等生产实用设备,极大地提高了本专业的办学实力。
为新的教学计划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随着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今后应不断加大投入,实验室面积计划由3500㎡扩大到5000㎡,新建实验室(包括改建和扩建)11个,包括纺织标准实验室、纤维检测实训室、织物检测实训室、织物打样实训室、新产品研发中心、样品展厅、纺织CAD与纹织CAD机房、棉纺实训室、针织实训室、装造实训室。
同时加快仪器设备的更新改造,引进先进的生态纺织品设计制造技术软件及设备、自动化检测仪器、特种检测仪器、适应专业改革的需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