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复习纲要.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75199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9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纲要.docx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信息系统复习纲要.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纲要.docx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纲要

三、纲要

1、掌握信息的定义及维度;辨析数据、信息、知识、智慧;

信息(information)是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所得到的另外一种数据,这种数据对接收者的行为有一定的影响。

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讯的知识。

信息是对不确定性事情的减少。

数据(data)是对客观事物的性质、状态以及相互关系等进行记载的物理符号或是这些物理符号的组合。

知识(knowledge)是以某种方式把一个或多个信息关联在一起的信息结构,是客观世界规律性的总结。

数据

离散、互不关联的客观事实,孤立的文字、数据和符号,缺乏关联和目的性

信息

人们对数据进行系统组织、整理和分析,使其产生相关性,但没有与特定用户行为相关联

知识

有效行动能力,与行动和决策密切相关,人们利用信息作出决策的行为能力

智慧

对事务发展的前瞻性看法,智慧得益于人的内在价值观和信仰

⏹信息维度(DimensionofInformation):

反映信息在时间、内容、形式和其他方面的属性。

信息量的大小取决于信息内容消除人们认识的不确定程度

2、掌握系统的定义、特征和一般组织系统模型;理解一般系统结构理论的结论与推论;

系统(system)是由处于一定的环境中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并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

系统的特征:

1.整体性2.目的性3.相关性4.环境适应性

《一般系统结构理论》结论:

对于任何一个系统,如果系统结构Rdz(t)不发生变化,那么系统的行为Hz(t)仅由系统环境S(t)决定和控制,系统的输出流Rz(t)仅由系统的输入流R(t)决定。

《一般系统结构理论》推论

1)如果企业希望能够有效提高竞争力、生产效率和效益,就必须改造其内部系统结构,以便能够优化企业的行为和输出。

2)因为,

(1)企业一则无力改变其社会生产大环境;

(2)二则就算改变其输入,充其量带来产量的提高,却并不能带来效益和效率的提高。

3)所以,企业信息化和管理变革是科学的,符合系统(企业)发展规律的,也是必须的。

3、了解模型的4种类型及模型的3个作用;ppt信息系统和管理

物理模型、分析模型、图表模型、数学模型

⏹Facilitateunderstanding便于理解、

⏹Facilitatecommunication、便于沟通

⏹Predictthefuture预测未来

4、掌握决策的定义;了解决策的过程;了解决策的类型;

决策的定义:

决策是人们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有意识、有选择的活动。

决策过程的定义:

在一定的人力、设备、材料、技术、资金和时间的制约下,人们为了实现特定目标,可从多种可供选择的策略中做出决断,以求得最优或较好效果的过程就是决策过程:

1情报活动阶段、2设计活动阶段、3选择活动阶段、4实施活动阶段

按决策问题的结构化程度分为:

1结构化决策、2非结构化决策、3半结构化决策

5、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概念图特点;了解管理信息系统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1一个以人为主导;

2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

3、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

4、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

5、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

6、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这个定义说明管理信息系统不仅仅是一个技术系统,而是把人包括在内的人机系统,因而它是一个管理系统,是个社会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1面向管理决策2综合性3人机系统4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结合的系统5多学科多交叉的边缘学科

管理信息系统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6、了解影响MIS应用的主要环境因素;重点掌握企业生产方式;

影响MIS应用的主要环境因素

1生产过程的特征2.组织规模3管理的规范化程度4组织的系统性5信息处理与人

企业生产方式:

流程式和离散式

划分方式

按照投入物的供求联系和劳动对象

劳动对象

自然资源

原材料加工

工业类型

采掘业

冶炼业

制造业

生产方式

流程式

离散式

 

7、理解吴邦国关于企业信息化的讲话内容;

“企业信息化不是简单地用计算机代替手工劳动,也不是将传统的管理方式照搬到计算机网络中,而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引进现代管理理念,对落后的经营方式、僵化的组织结构、低效的管理流程等,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变革。

“如果那些不适应信息化时代要求的传统的管理体制不改革、老的组织结构不整合、落后的机制不转变、陈旧的设备不改造,仅仅采用了计算机,上了互联网,信息化的优势也难以发挥,企业的管理水平也难以提高”。

8、掌握MRP、MRPⅡ、ERP的发展历程;PPT企业资源计划ERPP39-P42

MRP,MRPⅡ,ERP的区别与联系

代表了企业管理理念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程度和发展阶段.

MRP:

最早采用相关管理方式的是制造业,当时主要考虑的是企业的库存物料管理,于是产生了MRP(物料需求计划)系统,同时企业的其他业务部门也都各自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诸如会计部门的计算机帐务处理系统,人事部门的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等,而这些系统早期都是相互独立,彼此之间缺少关联,形成信息孤岛,不但没有发挥IT手段的作用,反而造成了企业管理的重复和不协调.此外,MRP解决了企业物料供需信息集成,但是还没有说明企业的经营效益.

MRPII:

围绕着"在正确的时间制造和销售正确的产品"这样一个中心,将企业的"人","财","物"进行集中管理.同时运用管理会计的概念,用货币形式说明了执行企业"物料计划"带来的效益,实现物料信息同资金信息集成

ERP:

可以说是MRPII的一个扩展,第一,它将系统的管理核心从"在正确的时间制造和销售正确的产品"转移到了"在最佳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企业的最大增值";第二,基于管理核心的转移,其管理范围和领域也从制造业扩展到了其它行业和企业;第三,在功能和业务集成性方面,它都有了很大加强,特别是商务智能的引入使得以往简单的事物处理系统变成了真正智能化的管理控制系统.传统的MRPⅡ系统主要包括的制造,供销和财务三大部分依然是ERP系统不可跨越的重要组成.它是一个高度集成的信息系统,必然体现物流信息同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成.

9、重点掌握独立需求、相关需求以及MRP的三个基本依据;要求掌握如何利用BOM及生产周期/订货周期绘制主生产计划图;理解用友的ERP流程。

PPT企业资源计划ERP

独立需求是指需求量和需求时间由企业外部的需求来决定,例如,客户订购的产品、科研试制需要的样品、售后维修需要的备品备件等;

相关需求是指根据物料之间的结构组成关系由独立需求的物料所产生的需求,例如,半成品、零部件、原材料等的需求。

MRP基本依据:

1主生产计划(MPS)2物料清单(BOM)3库存信息

10、掌握实体的概念、E-R模型图以及范式推导;PPT-entity掌握实体的概念P54、E-R模型图P55以及范式推导P58;

实体指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对象或事物。

E-R模型图:

实体:

用矩形表示;属性:

用椭圆表示;关系:

用菱形表示

第一范式定义:

在关系模式R的每一个具体关系r中,如果每个属性值都是不可再分的最小数据单位,则称R是是第一范式。

记为R∈1NF

第二范式定义:

如果关系模式R(U,F)中的所有非主属性都完全函数依赖于任何一个候选关键词,则称关系R是属于第二范式的。

记为R∈2NF。

(传递依赖:

如果A决定B,B又能决定C,则称C传递依赖于A。

)第三范式定义:

如果关系模式R(U,F)中的所有非主属性对任何候选关键字都不存在传递依赖,则称关系R是属于第三范式的。

记为R∈3NF。

范式

要求

第一范式1NF

数据项不可再分

第二范式2NF

满足1NF、消除部分依赖(消除非主属性对关键字的部分函数依赖)

第三范式3NF

满足1NF、2NF、消除传递依赖(消除非主属性对关键字的传递函数依赖)

 

11、了解诺兰模型的六阶段;重点掌握系统生命周期SLC包括的五个阶段;了解SLC的管理层面;

第一阶段是初装阶段。

初期引入的一些计算机主要起宣传、启蒙的作用,不要求讲究实际的效益。

第二阶段是普及(蔓延)阶段。

计算机开始普及,一些初期尝试的成功,使人们对计算机技术开始产生了实际的、基于自身工作需求的兴趣。

第三阶段是控制阶段。

投入使用的应用系统多起来,计算机在经营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但由于缺乏全局的考虑,这一阶段各应用系统不协调,未取得预期的效益。

在这一阶段后期出现技术转型,由部门级应用转为企业级应用,由以基础设施和基础应用为主的技术转为以信息资源整合为主的技术转型。

第四阶段是整合(集成)阶段。

人们开始使用信息系统工程的思想进行全面规划、建设与改造信息系统。

基于主题数据库的应用增加,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纳入信息化建设的日程。

第五阶段是数据管理阶段。

在系统集成和整合基本完成的条件下,信息管理提高到以计算机为技术手段的水平上。

这时,计算机作为日常信息处理工具的作用开始发挥出来,投资开始见效。

信息资源进入整合利用和提高阶段,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是,信息资源整合开始逐步发挥作用,但后续的基础投入放缓。

第六阶段是成熟阶段。

在日常数据已经进入计算机的条件下,人们通过数据处理和充分应用,使系统决策水平得到提高,计算机的作用大大地发挥出来。

数据处理和整合与需求相匹配,社会进入信息时代。

Lifecyclemanagement

Thefirstsystemlifecyclesweremanagedby

themanageroftheinformationservicesunit,

whowasassistedbythemanagersofsystemanalysis,

programming,andoperations.Inmanyfirms,

theresponsibilitystillresidesatthislevel..

However,therecenttrendhasalsobeentoplace

responsibilityatbothhigherandloverlevels.

Today,lifecyclemanagementcanspanseveral

organizationallevelsandinvolvemanagersoutsidesofinformationservices

 

12、了解U/C矩阵的用法;课本p98PPT5

功能与数据之间关系分析的目的工具

U/C(Use/Create)矩阵是IBM公司于70年代初的BSP中提出的一种系统化的聚类分析方法.

它通过数据有一些功能产生,并被一些功能所使用之间的关系,判断数据产生于使用之间的关系是否正确,对功能进行归类,为系统划分提供依据.

功能/数据分析法是通过U/C矩阵的建立和分析来实现的.这种方法不但适用于功能/数据分析,也可以适用于其他各方面的管理分析.在前面就曾借用它来分析收集数据的合理性和完备性问题.

二,U/C矩阵

1,U/C矩阵的建立

首先要进行系统化自顶向下地划分,然后逐个确定其具体的功能(或功能类)和数据(或数据类),最后填上功能/数据之间的关系,即完成了U/C矩阵的建立过程.即,首先建立一张二维表格,将数据所调查的数据填写在横向方向(Xi),将功能填写在纵向方向(Yj);然后按照数据与功能之间的产生(Create)与使用(Use)之间的关系,分别在对应的单元中填入C或U.

2,U/C矩阵的功能

一般说来U/C矩阵的主要功能有如下四点:

通过对U/C矩阵的正确性检验,及时发现前段分析和调查工作的疏漏和错误.

通过对U/C矩阵的正确性检验来分析数据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通过对U/C矩阵的求解过程最终得到子系统的划分.

通过子系统之间的联系("U")可以确定子系统之间的共享数据.

3,U/C矩阵的校验

建立U/C矩阵后一定要根据"数据守恒"原则进行正确性检验,以确保系统功能数据项划分和所建U/C矩阵的正确性.

它可以指出我们前段工作的不足和疏漏,

或是划分不合理的地方,应及时地督促以改正.

具体来说U/C矩阵的正确性检验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

完备性检验

完备性(completeness)检验是指对具体的数据项(或类)必须有一个产生者(即"C")和至少一个使用者(即"U"),功能则必须有产生或使用("U"或"C"元素)发生.否则这个U∕C矩阵的建立是不完备的.

这个检验可使我们及时发现表中的功能或数据项的划分是否合理,以及"U","C"元素有无填错或填漏的现象发生.

一致性检验

一致性(uniformity)检验是指对具体的数据项∕类必有且仅有一个产生者("C").

如果有多个产生者的情况出现,则产生了不一致性的现象.其结果将会给后续开发工作带来混乱.这种不一致现象的产生可能有如下原因:

没有产生者——漏填了"C"元素或者是功能,数据的划分不当.

多个产生者——错填了"C"元素或者是功能,数据的划分不独立,不一致.

无冗余性检验

无冗余性(non-verbosity)检验即表中不允许有空行空列.

如果有空行空列发生则可能出现如下问题:

漏填了"C"或"U"元素;

功能项或数据项的划分是冗余的——没有必要的.

3,U/C矩阵的求解

U/C矩阵求解过程就是对系统结构划分的优化过程.它是基于子系统划分应相互独立,而且内部凝聚性高这一原则之上的一种聚类操作.

U/C矩阵的求解过程是通过表上作业来完成的.

其具体操作方法是:

调换表中的行变量或列变量,使得"C"元素尽量地朝对角线靠近.

然后再以"C"元素为标准,划分子系统.这样划分的子系统独立性和凝聚性都是较好的,因为它可以不受干扰地独立运行.

三,系统的功能划分与数据资源分布

U/C矩阵的求解目的是为了对系统进行逻辑功能划分和考虑今后数据资源的合理分布.

1,系统逻辑功能的划分

系统逻辑功能划分的方法是在求解后的U/C矩阵中划出一个个的小方块如下图.

划分时应注意:

沿对角线一个接一个地画,既不能重叠,又不能漏掉任何一个数据和功能.

方块的划分是任意的,但必须将所有的"C"元素都包含在小方块之内.

划分后的小方块即为今后新系统划分的基础.每一个小方块即一个子系统.

另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对同一个调整出来的结果,小方块(子系统)的划分不是唯一的,如下图中实线和虚线所示.具体如何划分为好,要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分析者个人的工作经验和习惯来定.

子系统划定之后,留在小方块(子系统)外还有若干个"U"元素,这就是今后子系统之间的数据联系,即共享的数据资源.

2,数据资源分布

在对系统进行划分并确定了子系统以后,从图上面的图中可以看出所有数据的使用关系都被小方块分隔成了两类:

一类在小方块以内.在小方块以内所产生和使用的数据,则今后主要考虑放在本子系统的计算机设备上处理.

一类在小方块以外.在小方块以外的数据联系(即图中小方块以外的"U").则表示了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联系.

这些数据资源今后应考虑放在网络服务器上供各子系统共享或通过网络来相互传递数据.

13、重点掌握数据流图的绘制方法

网址mhtml:

1,数据流程图的定义

数据流程图(DataFlowDiagram,DFD)是一种能全面地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它可以用少数几种符号综合地反映出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处理和存储情况.

2,数据流程图图例

常见的数据流程图有两种:

一种是以方框,连线及其变形为基本图例符号来表示数据流动过程.

一种是以圆圈及连接弧线作为其基本符号来表示数据流动过程.

这两种方法实际表示一个数据流程的时候,大同小异,但是针对不同的数据处理流程却各有特点.故在此我们介绍其中一种方法,以便读者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3,数据流程图画法

自上而下,逐层展开;输入输出,保持平衡.

举例.某财务系统数据流程绘制:

从图中可看到数据流程图是分层次的,绘制时采取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办法.

首先画出顶层(第一层)数据流程图.顶层数据流程图只有一张,它说明了系统的总的处理功能,输入和输出.

下一步是对顶层数据流程图中的"处理"进行分解,也就是将"帐务处理"分解为更多的"处理".第2张图是第一层中的处理被分解后的第二层数据流程图中的一个.

数据流程图分多少层次应根据现实际情况而定,对于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有时可分至七八层之多.为了提高规范化程度,有必要对图中各个元素加以编号.通常在编号之首冠以字母,用以表示不同的元素,可以用P表示处理,D表示数据流,F表示数据存储,S表示外部实体.例如:

P3.1.2表示第三子系统第一层图的第二个处理.

4,数据流程图的特征

抽象性.在数据流程图中具体的组织机构,工作场所,人员,物质流等等都已去掉,只剩下数据的存储,流动,加工,使用的情况.这种抽象性能使我们总结出信息处理的内部规律性.

概括性.它把系统对各种业务的处理过程联系起来考虑,形成一个总体.而业务流程图只能孤立地分析各个业务,不能反映出各业务之间的数据关系.

5,数据流程图的作用

系统分析员用这种工具自顶向下分析系统信息流程;

可在图上画出计算机处理的部分;

根据逻辑存储,进一步作数据分析,可向数据库设计过渡;

根据数据流向,定出存取方式;

对应一个处理过程,可用相应的程序语言来表达处理方法,向程序设计过渡.

三,数据流程分析

1,数据流程的分析

即把数据在组织(或原系统)内部的流动情况抽象地独立出来,舍去了具体组织机构,信息载体,处理工作,物资,材料等,单从数据流动过程来考查实际业务的数据处理模式.

数据流程分析主要包括对信息的流动,传递,处理,存储等的分析.

2,数据流程分析的目的

数据流程分析的目的是要发现和解决数据流通中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

数据流程不畅,前后数据不匹配,数据处理过程不合理等等.

问题产生的原因有的是属于原系统管理混乱,数据处理流程本身有问题,有的也可能是我们调查了解数据流程有误或作图有误.总之这些问题都应该尽量地暴露并加以解决.一个通畅的数据流程是今后新系统用以实现这个业务处理过程的基础.

 

14、重点掌握项目管理的两种技术手段:

甘特图与PERT;ppt项目工作计划P205

16、了解电子商务的定义与分类。

电子商务做出如下定义:

●电子商务是各种具有商业活动能力和需求的实体(生产企业、商贸企业、金融企业、政府机构、个人消费者…)

●为了跨越时空限制,提高商务活动效率,

●而采用计算机网络和各种数字化传媒技术等电子方式

●实现商品交易和服务交易的一种贸易形式。

●简单说,电子商务就是利用电子方式进行商务交易。

2.按电子商务复杂性程度分类

(1)网上黄页、

(2)简单电子商务解决方案、(3)完整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

3.按电子商务系统功能目标分类

(1)内容管理、

(2)协同处理、(3)交易服务

4.按电子商务技术标准和支付方式分类:

支付系统无安全措施型的EC、通过第三方经纪人支付型的EC、电子现金支付型的EC、支付系统使用简单加密型的EC、安全传输协议SET型的EC

5.按电子商务信息网络范围分类1)本地、2)远程国内、3)全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