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弹性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74356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科学活动弹性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大班科学活动弹性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大班科学活动弹性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大班科学活动弹性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大班科学活动弹性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班科学活动弹性教案.docx

《大班科学活动弹性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科学活动弹性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班科学活动弹性教案.docx

大班科学活动弹性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弹性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弹性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弹性教案1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弹性”这一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其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2、通过探索有弹性的物体,初步认识物体的弹性,并了解弹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尝试改变物体的弹性,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1)教师、家长、幼儿共同搜集若干有弹性的物体,如弹簧及带弹簧的物品(弹簧秤、拉力器等)、松紧带、橡皮球、海绵等,投放在科学区中,供幼儿自由活动时操作。

  

(2)搜集有关物体弹性的图画或文字资料。

  2、记录纸、笔、展示板等。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探索,感知物体的弹性。

  

(1)认识材料。

  “小朋友,桌子上有老师给你们准备的许多东西,快看看都有些什么?

”(引导幼儿一一说出桌子上的材料)

  

(2)自由探索弹性物体,并进行记录。

  “请小朋友们都来玩玩这些东西,看看会有什么发现?

请把你的发现用你喜欢的方式记下来,可以画,也可以用文字表示。

  (3)幼儿将自己的记录纸张贴在展示板上。

  2、分享交流,了解物体的弹性特征。

  

(1)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发现与记录。

  “谁来介绍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有针对性地请记录具有代表性的幼儿到前面来介绍)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幼儿介绍的基础上进行汇总记录,将幼儿的发现及时记在大记录表中。

  

(2)讨论幼儿的发现,了解物体有弹性。

  “小朋友们的发现我们都记了下来。

大家仔细看看,从结果里你发现了什么?

”请幼儿充分讨论,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

  (3)小结弹性经验,提升所有幼儿经验。

  3、扩展幼儿经验,了解弹性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有弹性的东西在我们生活中可以用来干什么?

它有什么好处?

”引导幼儿联系实际,回忆生活中弹性的作用,给我们的生产与生活带来的方便等。

  4、发散幼儿思维,将幼儿弹性经验提升。

  “弹性有这么多好处,如果让你来当设计师,你想用弹性的东西做些什么?

让我们的生活更舒服更方便?

  5、尝试将铁丝变成弹性物体,引发新经验。

  

(1)观察铁丝,提出挑战。

  “铁丝有没有弹性?

我们能不能把它变得有弹性?

大家一起来试试。

”幼儿自由探索。

  

(2)小结:

铁丝弯了几圈后就有弹性了。

弹簧就是这么做成的。

  活动延伸

  组织幼儿用弹簧、松紧带、海绵等进行一些小制作。

大班科学活动弹性教案2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获取有关弹性的科学经验,对探索科学现象感兴趣。

  2、知道弹性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3、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室外大型玩具。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探索材料,感知物体的弹性。

  幼儿自由玩,在玩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多采用几种材料。

  教师小结:

有些东西玩一玩,看看这些东西用力拉或压它的时候,它就会改变形状,手一松它就能变回来,这样的东西就有弹性。

  1、引导幼儿进一笔感知生活中物体的弹性。

  教师:

请你倒室外再找一找还有哪些物体有弹性,比一比谁找得多。

  引导幼儿在室外寻找、区分并讲述哪些物体有弹性、哪些没有弹性。

  2、讨论弹性和生活的关系。

  教师:

你还见过哪些东西有弹性?

  教师:

有弹性的东西有什么用途呢?

  引导幼儿发现弹性与生活的关系。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我充分为幼儿创造了条件,引发他们仔细观察,认真体验,提供的材料都是孩子们平时见过的,玩过的,捏捏海绵,拉拉皮筋,压压气球,通过让幼儿对这些有弹性物、体的操作,充分的感知材料,探究材料,从而获得了有关弹性的经验。

并结合幼儿已有的探索经验,提出问题:

这些东西它们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秘密?

在教师的启发下幼儿归纳出了弹性的概念。

在分类活动中,幼儿再次操作,玩中观察,玩中发现,自然而然的将有弹性的物体和没有弹性的物体进行了分类。

活动时,幼儿玩中学,学中玩,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明显的增强。

  存在问题:

  关于弹性的概念很大,本次活动的目标只是让幼儿通过操作,初步感知弹性,有些物体所具有的弹性将有待与幼儿长大后再去研究,游戏时教师对乒乓球弹性的讲解只会带给幼儿一种误解。

大班科学活动弹性教案3

  活动目标:

  1、探索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乒乓球弹性的变化。

  2、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

  活动重点:

  在铺有不同材料的地上实验乒乓球的弹性。

  活动难点:

  利用材料想办法改变弹性的大小。

  准备:

  一些辅助的材料:

棉花、毛巾、报纸、黄沙、塑料纸、纸盒等。

  过程:

  1、诱导问题:

  

(1)、教师启发引导:

  “今天我们要做一个有关乒乓球弹性的实验,实验中你也许会遇到困难,要想想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如果暂时不能解决,你也不用着急,记在心里,我们大家一起来想办法。

  

(2)、幼儿操作实验:

  玩法:

幼儿在铺有不同材料的地上实验乒乓球的弹性。

  2、讨论释疑:

  �D�D�D�D“有什么新发现,遇到哪些困难?

  

(1)、幼儿逐一讲述自己发现的问题或遇到的困难。

  

(2)、讨论:

“那谁有好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请个别幼儿演示好方法。

)“还有什么好方法也可以这个问题?

为什么?

  (3)、小结:

乒乓球弹性有变化。

当遇到比较坚硬的材料时会弹性大,跳得高;当遇到较柔软的材料时则弹性小,跳得低;乒乓球弹性的大小还与我们投掷的力量有关。

所以说,在不同的条件下,乒乓球的弹性增加或削减。

  3、实验验证:

  

(1)、这里有许多的材料,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材料动脑筋、想办法改变弹性的大小,设计出新的游戏,你可以用刚才介绍的方法,也可以自己找一找另外的方法,好了,让我们去试一试吧!

  

(2)、幼儿实验操作,教师给予一定的协助。

  4、迁移经验:

  鼓励幼儿介绍在实验验证中找到的新方法

  5、延伸活动:

  乒乓球造型

  幼儿利用一些辅助材料对乒乓球进行装饰、造型。

大班科学活动弹性教案4

  活动设计

  科技在孩子的环境周围无处不在,幼儿生来就对其身边的各种科学现象感兴趣,能摸一摸、玩一玩是他们所渴望的。

科学活动“弹性世界”就是通过让幼儿亲身体验、自主操作、想象创造等一系列活动,使他们进一步了解弹性物体的特性,探索其中的奥妙,揭开弹性世界的谜底,从而激发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并体验创造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弹性物体的兴趣,了解弹性物体的特性及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2、通过寻找生活中有弹性的物体,训练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以及经验迁移应用能力。

  3、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其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以及观察和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园准备的材料:

松紧带、橡皮筋、橡皮泥、海绵、弹簧秤、砝码、兵乓球、塑料球、木球、毛线、纱线、编织绳、积木等。

  2、家长和孩子共同材料:

合金钢线一条(长约30厘米,制作弹簧用)、铅笔、带一根弹簧的圆珠笔、树杈、橡皮筋、合成皮革一小片、硬皮纸盒、胶带纸、彩笔等。

  3、教师事先了解有关弹性的知识背景(附后)。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试一试。

  给幼儿各种材料,教师简单介绍操作方法,然后让幼儿自由分组操作,观察比较不同的物品在操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现象。

  1、将海绵、橡皮泥、积木分别用力捏一下,再松开手来,看一看它们发生的变化。

  2、分别拍兵乓球、塑料球、木球,仔细观察哪一种球跳得高。

  3、分别将编织绳、毛线、松紧带拉一拉,看一看哪根有变化。

  4、用弹簧秤挂上重物(砝码),再取下,观察弹簧的变化。

  二、想一想,答一答。

  1、为什么海绵捏扁之后改变了形状,而手一松开又可以恢复原来的样子?

  2、为什么兵乓球、塑料球一拍就能跳起来,而木球却跳不起呢?

  3、为什么松紧带能拉长,而其它线却拉不长?

  4、为什么弹簧秤挂上砝码后会被拉长,取下后又能恢复原来的样子?

  三、看一看、说一说。

  观察图1,同样一个皮球,轻轻拍球和用力拍球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

  观察图2,为什么拉满弓的箭射得更远一些?

  观察图3,弹簧秤挂上一个砝码后,弹簧被拉长了,再挂上另一个砝码,弹簧被拉得更长,为什么?

  观察图4,用过大的力拉弹簧,使弹簧变了形,为什么弹簧不能恢复原来的形状了?

  四、做一做、玩一玩。

  1、拆装圆珠笔:

教师可先示范一遍。

让幼儿将带有一根弹簧的圆珠笔拆开,取出弹簧,体验圆珠笔在使用上的变化。

装好弹簧后再试试,圆珠笔又变得方便使用了。

  2、制作简易弹簧(见图5):

将钢线沿着铅笔均匀地绕圈,绕完后将铅笔取出,即可得一条简易弹簧。

试一试弹簧有没有弹性?

为什么?

  3、制作弹弓(见图6):

利用树杈、橡皮筋、合成皮革片等材料制作。

  4、制作“魔盒”(见图7):

利用硬皮方纸盒、弹簧、胶带纸、彩笔等材料制作。

  五、找一找、议一议。

  1、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具有弹性,并讨论这些物品是如何利用弹性的?

  2、集体讨论:

请小朋友都来当“小小发明家”,你还会用弹性物品(或弹簧)制造什么东西?

有什么用途?

  五、活动延伸

  在科学角投放充足的材料,引导幼儿进入活动区,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爱好,发明制造其它有弹性的物品,并说一说它们的作用。

能力强的幼儿可让其谈一谈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并向小朋友们介绍自己制作的方法和步骤。

  附知识背景资料:

  一、什么是弹性?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会改变形状,例如,竹竿受力会变弯(见图8),弹簧受力会伸长或缩短(见图9)。

物体形状的改变叫做形变。

发生了形变的物体,在一定限度内,当外力消失后,仍能恢复原来的形状,这种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超过了弹性限度,发生形变的物体就不能再恢复原状。

  二、什么是弹力?

  用手拉弹簧,使弹簧伸长,手会感到弹簧对手有拉力,用手压弹簧,使弹簧缩短,手会感到弹簧对手有压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而对阻碍它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任何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都要产生弹力,不过有些物体的形变通常很小,不容易被察觉。

用球拍击球时,拍和球都发生弹性形变(见图10),拍发生弹性形变,对球产生弹力,同时,球也发生形变,对拍也产生弹力。

放在桌面上的书,压在桌面上,使桌面发生微小形变,发生形变的桌面对书产生向上的弹力(见图11),这就是桌面对书的支持力,可见弹力发生在互相接触,并发生了弹性形变的物体之间。

  弹力的方向总是跟物体间的接触面垂直。

弹力的大小跟物体的材料和形变的大小有关,在弹性限度内,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

例如,射箭时,弓拉得越满,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箭就射得越远。

  三、胡克定律

  实验表明:

在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跟物体的形变的大小成正比。

这个规律是英国物理学家胡克(1635―1703)在1660年发现的,叫做胡克定律。

超过了弹性限度,弹力就不再跟形变的大小成正比,而且物体也不再能恢复原状。

  弹簧秤是根据胡克定律制成的,每个弹簧秤都有一定的秤量范围,不能用来秤量过重的物体,这就是为了防止超过它的弹性限度。

大班科学活动弹性教案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探索有弹性的物体,获取有关弹性的科学经验。

  2.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其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

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其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活动难点:

让幼儿探索有弹性的物体,获取有关弹性的科学经验。

  活动准备:

  1.操场蹦床跳垫

  2.弹簧及带弹簧的玩具、用具(拉力器、弹簧秤),其他有弹性的物体(各种橡皮筋、各种皮球、海绵块)。

  3.无弹性的物品(粉笔、金属饭碗、金属水杯)

  活动过程:

  一、讨论

  1.教师:

小朋友在玩弹跳垫时身体有什么感觉?

  2.教师:

你们知道身体为什么会向上跳吗?

  二、教师讲解

  1.讲解弹簧回弹现象,并演示弹簧伸缩回弹

  三、幼儿互动

  1.准备好有事弹性的物体摆放在课桌上,请小朋友试着去拉一拉、压一压、捏一捏,看看有什么变化。

  2.教师用身体语言演示弹性的特点(如弹跳、弹簧步等),带领小朋友一起来跳一跳。

  3.准备好有事弹性的物体摆放在课桌上,再请小朋友试着去拉一拉、压一压、捏一捏,看看有什么不同。

  四、分辨有弹性的物体和没有弹性物体

  1.弹性的物品(弹簧、皮球)弹起来有没有趣?

  2.小朋友们说说看还有那些东西是有弹性的?

  3.小朋友们再说说看那些东西是没有弹性的?

  五、结束部分:

  表扬幼儿们的表现,让幼儿们在鼓励中成长,获得自信和成功的喜悦。

大班科学活动弹性教案6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使幼儿初步了解什么是弹性,知道生活中有许多东西是有弹性的。

  2、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每人座位靠背上系一根松紧带。

  2、教室桌面:

弹簧、海绵、弹跳熊、高弹棉绒布玩具、橡皮筋、圆珠笔、软橡胶玩具等。

  3、室内:

小沙发、高弹棉靠垫等。

  4、室外:

蹦蹦床、跳跳球、橡皮筋、皮球等。

  活动过程

  

(一)探索游戏:

  教师交待要求和注意事项:

今天带小朋友到活动室玩游戏,桌子上有许多有趣的东西,你们每一个人可以去取一样玩,玩了以后你们发现了什么感觉怎么样

  1、启发提问引导幼儿认识弹性。

  请小朋友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玩的感觉怎么样引导幼儿发言。

(教师)你们按一按、压一压后发现这些东西会弹回来。

  教师小结:

一样东西,用了力气压下去和按下去。

手松掉后,它又会弹起来,这就叫弹性。

  2、请小朋友回头找找自己椅子背后有什么东西(松紧带)请你们去拉拉,发现它会怎样什么道理呢小结:

对了,有力拉拉,它变长了,放松后,它又弹回来,所以说松紧带也是又弹性的东西。

  3、现在小朋友用压一压、拉一拉、按一按的方法找找身上那些地方和那些东西也是有弹性的。

  (皮肤、头发、毛衣、袜子、松紧袖口等)辅助提问:

你是怎么发现和感觉到的(启发幼儿说出自己的感觉)

  

(二)启发幼儿发现弹性与自己周围生活的联系。

  刚才,小朋友在自己身上找到了许多东西是有弹性的,我们生活中有许多有弹性的物品,接下来请小朋友自己想办法去发现活动室时还有哪些东西有弹性,然后告诉大家你是用什么方法发现的(去掉遮布,幼儿分散活动寻找,给幼儿一定时间找一找、玩一玩)

  1、老师请小朋友回到座位上组织大家一一讲自己的感受,引导幼儿说出用拉、按、压、捏、坐、跳、踩等动作感受到的弹性物品。

  2、教师小结:

刚才大家用了不同的方法,找到了许多有弹性的东西,有的是拉的、有的是压的、有的是按的、有的是跳的、有的是坐的,不管哪一种方法,都是用了力气,所以说都是用了力后,这些东西才会有弹性。

  (三)最后请大家到外面游戏场上去找一找哪些东西也是有弹性的。

  (带领幼儿到场地上去玩有弹性的运动器具)

  活动延伸

  1、把一些小的有弹性的东西放在科学区,让幼儿进一步探索。

  2、回家后找找还有哪些有弹性的东西。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我们为孩子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弹性物体,这些物体都是幼儿生活中常接触的,他们很感兴趣。

通过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实践,让他们感知弹性物体的特征,探索弹性的秘密,从而使他们的观察力、创造力、思维能力等得到发展。

大班科学活动弹性教案7

  设计意图:

  有弹性的物品在我们的周围非常的普遍,孩子喜欢玩一些利用弹性的原理制作的小玩具,但是他们只是觉得这类玩具好玩并不知道它的一些科学原理,而作为教师要根据他们的生活经验适当地对其进行科学启蒙,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

本活动的设计主要是通过让幼儿观察、探索、操作等来理解物体的弹性。

  重点难点:

  重点:

在探索、制作等过程中感知物体的弹性。

  难点:

尝试用简单的符号记录活动的发现并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出来。

  活动目标:

  1、对弹性物品感兴趣,并能大胆探索。

  2、发现弹性的特点,物体受力时,它的形状就会发生变化;不受力时,它又能回到原来的样子。

  二、活动准备

  1、刺猬球、羊角球、皮筋、丝袜每人1份。

  2、乒乓球、夹子、橡皮泥、手链。

  3、石头、海绵、毛衣、弹簧、弹力球、玻璃珠、气球、记录表每组1份。

  三、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初步感知弹性――请幼儿自选玩具,玩耍中初步感知弹性。

  提问:

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好多好玩的东西,这些东西都有一个小秘密,请小朋友选自己喜欢的东西玩一玩,可以压一压,拉一拉,去发现他们共同的秘密。

  幼儿玩操作材料,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分享:

说说你玩了什么?

你是怎样玩的?

  归纳:

像刺猬球,羊角球,丝袜,皮筋这些物品,我们一用力,它们有的会变大,有的会变长,还有的会凹进去一些,我们不用力了,它们又都回到原来的样子,这些物品都有弹性。

  

(二)比较尝试,认识弹性物品和没有弹性的物品。

  教师出示夹子,乒乓球,手链,橡皮泥,让幼儿猜想哪些物品有弹性,哪些没有弹性,并注意验证认识有弹性的和没有弹性的物体。

  (三)分组实验,巩固对弹性的认识。

  1、师:

现在老师这里有一组东西,小朋友们看看,然后猜猜这些东西哪些有弹性,哪些没有弹性,讨论说说并记录。

  2、分组实验,填写记录卡。

如果你认为这样东西有弹性,你就在“有”这个格子下打“√”,如果你认为这样东西没有弹性,你就在“没有”这个格子下打“”。

  3、展示幼儿的记录表,请幼儿自由表达操作中的发现并与预测的进行比较。

  (四)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弹性物品的认识和理解

  在我们家里有哪些弹性物品呢?

(沙发、席梦思、床垫子……)在我们的活动室里,幼儿园里有哪些弹性物品?

(蹦蹦床、皮球、羊角球……)在你们的身上有哪些弹性物品?

(松紧裤带、袜子、皮筋、皮肤……)

  (五)教师总结.

  课后反思:

本堂课气氛活跃,孩子兴趣很浓,达到了活动目标,但对于弹性的极限没有阐释清楚,以后备课需要思考的更全面一些。

大班科学活动弹性教案8

  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大班幼儿已经接触过很多弹性玩具,如皮球、蹦蹦床、拉力器等等,对它们十分感兴趣,并积累了有关弹性的零碎经验。

本活动以弹性为主线,引导幼儿通过多种方式主动探索,感受弹性的特征,发现弹性的奥秘,体验弹性物品的有趣,感受弹性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体验科学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同时,通过引导幼儿自主尝试制作弹性玩具,发展幼儿动手制作的能力,帮助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活动目标:

  1、对弹性感兴趣,乐意探索有弹性的物体,感知弹性的特点。

  2、了解弹性在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幼儿观察、发现周围事物特性的能力。

  3、能细心操作,大胆交流,有良好的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教具:

弹性玩具、弹簧一个,PPT(各种运用弹性的游戏和实物)

  2、学具:

幼儿操作材料:

记录表、记号笔、橡皮泥、玻璃球、积木、海绵、橡皮筋、小气球人手一份;电线、毛根、积木、贴花纸若干。

  活动过程:

  1、初观玩具,激发童趣。

  

(1)、师:

亲爱的小朋友们,马上要过圣诞节了,小丑娃娃要和我们小朋友一起来过节,小丑娃娃躲在哪里呢?

哦,原来小丑娃娃躲在盒子里,我们一起喊123、把它请出来。

  

(2)、小丑娃娃是怎么出来的?

  2、由弹簧和实物分析出弹性概念。

  

(1)提问:

小丑为什么会蹦上来?

他有什么秘密武器呢?

  师:

原来小丑娃娃的秘密武器是弹簧。

  

(2)教师出示弹簧,引导幼儿认识弹簧。

  (3)幼儿玩弹簧、探索弹簧的特性。

你发现弹簧有什么厉害的本领吗?

  小结:

弹簧在用力拉它、压它时,他会变形;手一松,它又还原到原样,这就是弹簧的弹性。

  3、探索比较、感知弹性。

  

(1)出示记录表,猜想弹性。

  师:

原来弹簧有这么有趣的弹性,今天小丑娃娃还带来了橡皮泥、橡皮筋、积木、海绵、玻璃球、气球,我们来猜一猜,谁会和弹簧一样有弹性呢?

  

(2)实物探索,验证弹性:

幼儿按记录表上的物品逐一做实验,在有弹性的物品下打勾。

  (3)根据幼儿记录表小结:

橡皮筋、海绵、气球和弹簧一样,用力拉、压时它会变形,手一松它会还原,它们都有弹性;橡皮泥能变形,但不能恢复原来的样子;玻璃球、积木不能变形,所以它们都没有弹性。

  4、联系生活,拓展认知。

  

(1)、发散思维,联系生活。

  师:

橡皮泥、海绵、气球有弹性,其实我们的身上就有许多有弹性的地方,自己摸一摸,找一找。

  

(2)、由近及远,推升层次。

  师:

除了刚才那些有弹性的物品,平时你还看过玩过或用过什么有弹性的物品吗?

  (3)、再入生活,拓展知识。

  师:

有许多有弹性的朋友一直藏在我们身边,看看他们藏在哪儿呢?

(播放PPT)

  5、原来有这么多东西有弹性,小丑娃娃好不好玩,那你们想不想来做一个弹性玩具呢?

  6、幼儿制作,教师指导。

大班科学活动弹性教案9

  教材分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

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在开展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过程中,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对幼儿的学习和经验的获得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生活中,大班幼儿接触过很多弹性玩具,并对弹性物品非常感兴趣,但对弹性的特征没有真正的了解,因此设计此次活动。

在活动中,针对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为孩子们准备了弹性的玩具,以及弹性及非弹性物品让孩子们进行分类,幼儿通过玩一玩、试一试,说一说,在实践中主动感知弹性的特征,了解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不仅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还引起幼儿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发现物体的弹性,了解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2.自主探究发现物体的弹性,理解弹性的特点,运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喜欢探究、发现,积极表达交流,体验探索和发现的乐趣。

  活动重点:

感知弹性的特点

  活动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发现身边的弹性物品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

  活动前让幼儿到日常生活中去寻找各种有弹性的物体,初步感知弹性这一科学现象,了解弹性的特点。

2.物质准备:

  第一次操作材料:

布娃娃、气球、弹簧玩具、皮球等。

第二次操作材料:

橡皮泥、海绵、手套、拉力器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自制弹簧玩具,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试一试、玩一玩弹性玩具,感知弹性玩具的特点。

  1.出示弹性玩具,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弹性玩具的特点。

  2.幼儿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3.交流分享,总结提升。

  问题:

你玩了什么玩具,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秘密?

  在交流中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分享、完整讲述,教师及时根据幼儿分享情况提升并小结:

这些玩具在小朋友捏捏、拍拍、拉拉、吹吹的过程中都发生了变化。

  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