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高考地理试题汇编城市.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68797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44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各地高考地理试题汇编城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全国各地高考地理试题汇编城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全国各地高考地理试题汇编城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全国各地高考地理试题汇编城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全国各地高考地理试题汇编城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各地高考地理试题汇编城市.docx

《全国各地高考地理试题汇编城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各地高考地理试题汇编城市.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各地高考地理试题汇编城市.docx

全国各地高考地理试题汇编城市

2000年~2007年全国各地高考地理试题汇编:

城市

广东省梅州市蕉岭中学陈庆中

(2000年广东卷)

 

12.由图1可知,当前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分别是(C)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①

 

(2001年广东)图6是2001年3月 6日我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日。

读图6,回答27~30题。

 

 

27.各城市空气质量状况相比较(BD)

 

A.太原优于天津,天津优于兰州

B.重庆优于郑州,郑州优于上海

C.哈尔滨优于昆明,昆明优于珠海

D.昆明优于重庆,重庆优于兰州

 

28.按“城市——主要污染物——主要污染源”排列,与图6所示情况相符的有(BD)

 

A.上海——可吸入颗粒物——燃煤取暖

B.太原——可吸入颗粒物—一扬尘及燃煤取暖

C.珠海——可吸入颗粒物——沙尘暴

D.重庆——SO2——燃煤

 

29.冬季兰州空气污染较严重的原因有(AB)

 

A.地处黄河谷地,污染物不易扩散

B.工业废气及居民取暖的烟尘数量较大

C.偏北风从西伯利亚带来大量工业废气

D.长时期受低压系统控制,污染物难以扩散

 

30.减轻西北及华北冬季大气污染的可行措施有(AD)

 

A.变分户燃煤取暖为集中供热

B.该季节停止各类建筑施工

C.将石油化工企业迁至南方

D.大力植树种草,减少裸地面积

 

(2001年上海)

 

25.上海市新建占地面积4.4万余平方米的太平桥绿地,它的作用主要是(BCD)

 

A.为市政建设提供木材            B.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C.调节气候,减缓城市热岛效应    D.美化城市环境,树立国际大都市形象

 

26.读下列柱状图(资料来源:

第四、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回答问题。

 

 

 

(1)上海市人口增长幅度超过全国平均增长幅度,从人口增长考虑,其主要原因是              的增加。

结合你所了解的生产生活实际,分析其对上海发展的影响:

 

有利的方面:

                                 

 

存在的问题:

                                 

 

(2)与全国相比,在人口年龄构成中,上海面临的人口问题是:

人口的     更严重;分析该人口问题给上海带来的社会问题有:

         

 

你认为解决这些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

                             

 

【答案】26.本题9分

 

(1)外来流动人口(1分) 增强社会的活力(1分)

 

对交通、城市以及社会的经济秩序会造成一些压力;对社会治安和计划生育管理带来一些新问题等(2分)

 

(2)老龄化(1分) 青壮年负担过重及赡养照顾众多孤寡老人等(2分) 

 

关心照顾老人,建立社会保障、社区服务制度等(2分)

 

(2002年全国卷)

 

4.欧盟中央银行所在地法兰克福是德国(C)

 

A.人口最多的城市        B.最大的港口城市

C.最大的航空枢纽城市    D.最大的高新技术工业中心

 

增加绿化面积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回答问13~14题。

 

13.在大城市提倡的营建“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其改善环境的主要作用是(B)

 

A.减少城市的噪声和光污染    B.减轻热岛效应和美化环境

C.减轻光化学烟雾的污染      D.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数量

 

14.我国北方一些城市在城市绿化中因使用杀虫剂而污染了地下水,下列绿化方式中污染最为严重的是(D)

 

A.落叶阔叶树林                B.常绿针叶树林

C.“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   D.人工草地

 

(2003年全国卷一)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该地区以城市群为龙头带动了区域经济的起飞。

回答10~15题。

 

10.长江三角洲地区与城市带发育不相关的自然因素是(C)

 

A.气候温和湿润    B.河网密集

C.矿产资源丰富    D.临江面海的地理位置

 

11.该地区经济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A)

 

A.市场机制比较成熟    B.特色经济形成规模

C.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D.第一产业发展迅速

 

(03全国卷二)

 

36.(16分)下图是某城市简图。

当地夏半年盛行东南风,冬半年盛行东北风。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用连线将该城市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绿地分别与相应字母符号连接,以示合理的厂址选择。

(6分)

 

商业区       A

 

工业区       B

 

居住区      C

 

绿地         D

 

(2)用连线将该城市水厂、污水处理厂、重型机器厂和印刷厂分别与相应数字符号连接,以示合理的厂址选择。

(6分)

 

水厂                ①

 

污水处理厂          ②

 

重型机器厂          ③

 

印刷厂              ④

 

(3)在A、B、C、D四区中,土地价格最高的应是          区。

(4分)

 

【答案】36.

(1)商业区-D 工业区-A 居住区-C 绿地-B     

(2)水厂-④ 污水处理厂-① 重型机器厂-② 印刷厂-③    (3)D

 

(2004春季文综卷)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进发展,轿车越来越多地进入家庭。

回答7~9题。

 

7.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能够(C)

 

A.降低燃油消费B.提高交通效率    C.扩大居民出行范围     D.节省城市用地

 

8.对大城市来说,大量使用家庭轿车有利于(D)

 

A.缓解道路交通压力     B.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C.城市连片发展         D.降低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

 

9.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D)

 

A.在城市上空形成臭氧空洞     B.大范围的水体污染  

C.大规模的酸雨危害           D.城市大气质量下降

 

(2004上海地理卷)

 

15.下列现象中,与城市化进程有必然联系的是(B)

 

A.绿化面积不断减少                  B.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

C.住房紧张与交通拥挤                D.保持目前的城市人口比重

 

三)许多城市的兴起和发展与河流息息相关,自然造就了河流,河流养育了城市。

(17分)

 

31.读下面中外著名城市景观照片,完成表格。

 

城市景观照片

 

 

城市名称

 

 

河流及所注入的海洋或河流

 

 

城市所在地的地形区名称

 

 

城市所在区域的气候类型

 

 

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特点及其成因

 

 

河流在城市发展中的共同作用

(1)

(2)

(3)

 

 

31.

 

巴黎

上海

塞纳河

 

大西洋(或英吉利海峡)

黄浦江

 

长江

巴黎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温带海洋性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河流在夏秋季节出现明显的汛期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

提供水源     便于航运     发展旅游业

 

(2004江苏文综卷)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城市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回答8~9题。

 

8.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这说明影响我国南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

 

A.河流    B.气候    C.植被    D.资源

 

9.一位同学针对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设计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其中合理的是(C)

 

A.交通拥挤——大力发展私人小汽车

B.住房紧张——盖高层建筑,向市中心发展

C.城市规模无限扩大一控制城市中心区规模,建设卫星城

D.环境污染严重——通过行政手段严禁重工业发展

 

(2004天津文综卷)

 

读下列国家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得出)水平统计图(图4),完成7~9题。

 

 

7. 图中反映的城市化与人均GDP的关系是(A)

 

A. 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水平相互影响的程度不同

B. 某阶段人均GDP水平与城市化水平呈负相关

C. 城市化发展是提高人均GDP水平的主要动力

D. 人均GDP水平越高,城市化发展速度越快

 

8.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图中四个国家在城市化水平和人均GDP平均增长速度方面最快的是(C)

 

A. 印度     B. 中国         C. 日本     D. 德国

 

9. 与其他三个国家相比,中国的城市化(B)

 

A. 发展水平较高         B. 应加快发展 

C. 发展速度最快         D. 应限制发展

 

(2004江苏卷)

 

图7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某新兴城市人口增长示意图。

读图回答16~18题。

 

 

16.1992年至1993年,该城市的人口增长率是(A)

 

A.16.7%          B.14.3%            C.0.9%        D.1.2%

 

17.1991年至1998年,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C)

 

A.人口出生率高    B.人口死亡率低

C.大量人口迁入     D.原有人口基数小

 

18.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近期可能导致的主要问题是(D)

 

A.人口老龄化突出           B.城市经济缺乏活力

C.社会劳动力不足          D.城市用地压力增大

 

19.下列各组城市的排序,依次作为宗教圣地、矿产地和政治中心兴起的一组是(A)

 

A.拉萨、攀枝花、华盛顿      B.耶路撒冷、阿伯丁、十堰

C.伊斯兰堡、大庆、巴西利亚   D.麦加、宝鸡、堪培拉

 

25.仓储超市是一种以批发为主的大型超市,其选址的主要依据是(CD)

 

A.位于城市中心   B.环境优美   C.交通便利    D.地租较低

 

(2005全国文综卷一)

 

39.图中A城市名称是      ,它是       (国家)的首都。

(4分)

 

【答案】雅加达  印度尼西亚

 

(2005全国文综卷二)假定城镇是唯一市场,城镇周围是条件均一的平原,种植农作物的收益只与市场价格、生产成本和运费有关,其关系表达式为:

收益=市场价格-生产成本-运费。

单位面积甲、乙、丙农作物,其市场价格分别为600元、1000元、1400元,生产成本分别为200元、400元、600元,运费与距离成正比。

图4是这三种农作物收益随距城镇(市场)的距离变化示意图。

据此回答9~11题。

 

9.X、Y、Z线代表的农作物依次是(D)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

 

10.在距城镇OJ范围内,为取得最佳综合经济效益,种植这三种农作物的界线应该是( C )

 

A.E、F           B.F、G           C.E、H           D.F、H

 

11.与其他两作物相比较,单位面积作物Z ( A )

 

A.单位距离运费最低                 B.单位距离运费最高

C.随距城镇距离增大收益递减最快    D.总是收益最低

 

(2005年全国卷三)

 

36,(36分)假设图示的冬季天气系统以120千米/日的速度向东移动。

读图3完成下列要求。

 

 

(1)简要说明A地在未来30小时内风向、风力及气温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不考虑地形的影响)。

(18分)

 

 

(2)简要回答B城市成为交通枢纽的区位因素。

(14分)

 

 (3)C山的名称是        ,它已被列入         名录。

(4分)

 

【答案】36.(36分)答案要点 

(1)A地未来30小时内因高压脊(或天气系统)东移,风向将由偏北转为东北风,再转为东风和东南风,同时随着等压线间距缩小(或气压梯度加大),风力略有增加。

随着风向由偏北转向南,A地气温也会略有上升。

 

(2)B城市(为武汉),处于我国中部东西、南北她的要冲,(自古有“九省通衢’之称)。

    (东西向,武汉是)长江航线(黄金水道)及汉扛与长江的交汇处的(重要)河港;(南北向,武汉位于)京广铁路(的中间位置)。

此外,还通过汉丹线等铁路与焦柳线、京九线相连接。

并有公路、航空等(与其他地区相联系)。

  

 

 (3)庐山 世界文化遗产

 

(2005北京文综卷)

 

图2为华北某城市功能分区和等时线示意图。

图中等时线是指汽车从城市P点向外行驶所用时间相等点的连线。

读图回答7~9题。

 

 

7. 从P点出发,车速最快的去向是( B )

 

A. 东       B. 南      C. 西      D. 北

 

8. 与图中甲、乙、丙、丁四类城市功能区依次对应的是(C)

 

A. 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绿地    B. 商业区、住宅区、绿地、工业区

C. 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绿地    D. 工业区、住宅区、绿地、商业区

 

9. 对该城市环境质量影响较大的是( A )

 

A. 钢铁厂       B. 印染厂       C. 化肥厂   D. 服装厂

 

(2005江苏文综卷)

 

9.我国在铁矿石产地发展起来的城市(B)

 

A.大同     B.鞍山      C.石家庄      D.扬州 

 

(2005广东地理卷)

 

20.小城镇发展为中等城市,比较合理的交通规划思想是(D)

 

A.尽量利用省道、国道为城市主干道发展交通网络

B.道路规划要超前,尽量拓宽路面,增加车道

C.优先构建环形放射式道路网

D.根据城市空间结构和自然条件合理布局主干道、次干道

 

28.下列关于商业中心区位选择的原则,正确的是(BC)

 

A.商业中心以集聚为原则,布局应靠近行政中心

B.商业中心以市场最优为原则,布局在城市的几何中心

C.商业中心以交通最优为原则,布局在市区环路边缘主要干道交叉口四周

D.商业中心以购物方便为原则,布局在居住区内

 

(2005上海地理卷)

 

18.上海中心城区的年降水量一般高于郊区,主要是由于中心城区(B)

 

A.绿化面积不断扩大      B.建筑密集,上升气流强

C.空气质量不断改善      D.大气中固体尘埃含量低

 

(2006年全国卷一)

 

39.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放的通商口岸的地理分布特点。

(6分)

 

(3)比较图9中A、E两城市在河流交通运输中的区位特点。

 

(4)影响A、B、C、D、E城市的区位,除交通因素外,还有哪些共同的地理因素?

 

(5)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极大地影响了其他交通线路的选择。

分别写出目前经过A、B、C三城市的我国南北铁路干线的名称。

 

【答案】39.(60分)答案要点

 

(1)东南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各省和中国内地(或长江中下游沿岸城市)。

 

(3)A位于河流(长江与汉江)交汇处(具有三个方向上的水运优势),E位于河口(长江口,是河运的起点或终点)。

 

(4)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经济发达(农业发达,可为城市发展提供充足的农副产品);(长江或河流)供水。

 

(5)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

 

 (2006年全国卷二)

 

37.(20分)图6表示某国略图。

①是该国首都和最大城市。

该国计划将首都从城市①迁往城市②。

完成下列各题。

 

(1)城市①所在的地形区位       气候区,

 

农业地域类型属于        。

(4分)

 

(2)比较①、②两城市的区域差异,完成下表。

(12分)

 

区位条件

城市①

城市②

海陆位置

 

 

交通

 

 

地形

 

 

在国土中的位置

 

 

 

(3)判断(在每项前的括号内,用符号“”表示正确项,用符号“”表示错误项):

(4分)该国首都如果从城市①迁往城市②将

 

(   )A.加强对内陆地区的管理

 

(   )B.促进北部边境贸易的发展

 

(   )C.扩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   )D.把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开

 

【答案】37.(20分)答案要点

 

(1)热带季风(2分) 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2分)   

(2)(共12分)

 

区位条件

城市①

城市②

海陆位置

沿海(1分)

内陆(1分)

交通

铁路、河运、海运交通枢纽(2分)

铁路、河运交通枢纽(2分)

地形

河口三角洲(2分)

河谷平原(2分)

在国土中的位置

南部(1分)

中心(间、部)(1分)

 

(交通、地形两项回答合理即可酌情给分)

 

(3)A√    B√      CX      D√(共4分,每答对1个得1分。

 

(2006年广东地理卷)

 

20.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D)

 

A.地价大幅度上涨会促使一些企业搬迁到低地价地区

B.油价大幅度上海对运费高的企业影响最明显

C.商业区位的选择地不同地段有很强的敏感性

D.高新技术产业布局有远离城市的倾向

 

21.关于我国城市形成与发展的正确表述是(BD)

 

A.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必然表现为城市面积扩大和农业用地减少

B.工业化是我国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

C.陆路交通的发展导致了“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衰落

D.自然地理环境影响城市的选址与拓展方向

 

26.都市农业的发展对城市环境的积极影响表现为(BD)

 

A.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闲方式

B.保护开敞地,防止非法倾倒垃圾

C.有利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D.改善城市微气候,美化城市环境

 

33.

(1)目前广东呈现出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和相对落后的粤北山区经济发展格局(图 13)。

2004 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年末户籍总人口为 2451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678 万人。

按户籍人口计算,此地区城市化水平是                     。

(保留整数)

 

34.

(1)在德国,城市、工业与人口的地区分布相对均匀,而在日本却高度集中,原因是什么?

 

【答案】

(1)72.0%(2分)

 

(1)德国:

①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差异小;②交通位置优越,交通道路网发达,河海港众多;③历史上,曾形成过众多经济中心;④国家控制城市规模和布局。

(任答对3点,给满分4分。

意思相近者酌情给分)

 

日本:

①自然资源缺乏,需要依赖进口;国内市场小,对外依赖性强;②山地多,平原狭小且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带;③岛国,港湾条件优良;④人口、工业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

(任答对3点,给满分4分。

意思相近者酌情给分)

 

(2006年江苏地理卷)

 

图6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D)

 

A.地下水位上升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蒸发量增加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12.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C)

 

A.生活用水量增加                  B.植被覆盖率增加

C.降水下渗量减少                  D.城市热岛效应

 

图10是“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读图回答18~20题。

 

 

18.按城市化发展过程,下列四幅图的排序依次是(B)

 

A.a-d-b-C.    B.a-c-d-B.    C.d-b-c-A.    D.c-d-b-a

 

19.该城市在此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B)

 

A.城市人口逐渐向市中心集聚         B.出现逆城市化趋势

C.城市用地规模逐渐减小             D.市区交通流量明显减小

 

20.B图中距离市中心8千米处,最有可能分布的城市功能区是(D)

 

A.商业区         B.行政区         C.工业区        D.住宅区

 

(2006年上海地理卷)

 

8.我国下列海港中。

属于煤炭、石油主要输出港的是(B)

 

A.大连港    B.秦皇岛港 C.天津港    D.连云港

 

16.我国某些特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向郊区移动的首要原因是(B)

 

A.城市轨道交通发展          B.中心区人口密度大,地价上涨

C.中心区农贸产品供不应求    D.中心区绿地面积减少

 

(二)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读图回答(15分)

 

27.1950年至2000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是        、        、       。

一般说来,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

 

28.与F城相比,E城的城市规模从小到大,说明     运输对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29.图2的①②两线中,反映G城人口变化特点的是    线。

这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G城的人口变化特点是      ,其原因是       等社会经济问题。

 

30.城市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各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工业废渣中的有害物质会对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此外,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其他要素的不昆影响还表现在:

 

(1)对生物:

                       

 

(2)对气温:

                           

 

(3)对降水:

                             

 

(4)对地下水:

                           

 

3l.城市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主要表现在(多项选择)

 

A.满足人们更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  

B.促进产业结构的良性变化

C.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城乡差别  

D.增强规模经济效应和集聚效应

 

【答案】

(二)27城市规模扩大 城市人口增加城市数量增加(或出现城市群)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28公路29① 人口数量不断下降 环境污染(或交通拥挤) 地价上涨(或经济效益下降)

 

30(I)城市建筑面积扩大减少了生物多样性;

(2)温室气体排放多,出现“热岛”现象

 

(3)烟尘排放量多,城市多雨雾天气(或城市多酸雨);(4)减少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或造成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污染);3lABD

 

(2006年四川文综卷)

 

39.在人类社会近现代发展史上,出现过世界科技与经济中心的转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3)试分析图10中阴影区所示城市带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

(10分)

 

【答案】(3)沿海平原,地势平坦;气候条件优越(降水适度,气温适中);完善发达的(海、陆、空)交通运输(港口优良,海运发达;有铁路、公路与东、中部地区联系;航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