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docx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1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
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
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
鲁卒以为将。
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恶吴起曰:
“起之为人,猜忍人也。
其少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
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
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
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
”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
文侯问李克曰:
“吴起何如人哉?
”李克曰:
“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
”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与士卒分劳苦。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
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
“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
”起对曰:
“在德不在险。
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武侯曰:
“善。
”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因谓武侯曰:
“夫吴起贤人也,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
试延以公主,以此卜之。
”吴起果辞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
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
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
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纵横者。
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
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
太史公曰:
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语曰: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
悲夫!
(节选自《史记·吴起列传》有删节)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欲将吴起将:
将领,名词活用为动词,任命……为
B、以明不与齐也与:
亲近,攀附将
C、公叔为相,尚魏公主尚:
崇尚,崇敬
D、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捐:
捐弃,除去
5、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吴起“善于打仗”和“残暴无义”的一组是()(3分)
A、将而攻齐,大破之/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
B、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
C、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
D、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起之为人,猜忍人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消除鲁君的疑虑,吴起忍痛割爱,杀掉了齐国的妻子,这为一度的辉煌奠定了基础。
B、吴起能被魏文侯信任,既是因为李克客观地评价、没有借机陷害他,也由于他确实有杰出的军事才能。
C、吴起在楚国担任相职,申明法度,赏罚分明,裁减闲职,废除部分贵族爵位,触犯了王室大臣的利益,最终招致杀身大祸。
D、太史公借俗语“能做的人未必能说,能说的人未必能做”,对吴起的为人做了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夫吴起贤人也,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
试延以公主,以此卜之。
(2)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
悲夫!
答案:
二、
(一)古代诗文阅读(19分)
4、C、尚,臣子娶公主为妻。
5、A、B项上一句表现他对笼络人心的见解,不是打仗方面的。
C项下句属于治国方面“刻暴少恩”,谈不上残暴无义。
D项根据句子在语段的位置来看,下句是结论是对他的点评,不是具体表现。
6、A、文中没有“忍痛割爱”的信息,属于无中生有。
7、翻译
(1)吴起是个贤能的人,我私下担心吴起没有长期留在魏国的打算。
请用下嫁公主这个方法试探他,用这个办法能推断他的想法。
(共4分。
延,邀请,这里译作“下嫁公主”,1分;卜,推断,测试,1分;通顺2分)
(2)吴起劝说魏武侯与其凭借地理形势的险要,不如给百姓施以恩德,然而一到楚国执政却因为刻薄、暴戾、少恩葬送了自己的生命。
可叹啊!
(共6分。
说,劝说,1分;形势,地理形势,1分;刻暴少恩,刻薄暴戾少恩,1分;通顺,2分)
古文翻译
吴起是卫国人,善于用兵。
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君想任用吴起为将军,而吴起娶的妻子却是齐国人,因而鲁君怀疑他。
当时,吴起一心想成名,就杀了自己的妻子,用来表明他不亲附齐国。
鲁君终于任命他做了将军,率领军队攻打齐国,把齐军打得大败。
鲁国就有的人诋毁吴起说:
“吴起为人,是猜疑残忍的。
他年轻的时候,同乡邻里的人笑话他,他就杀掉三十多个讥笑自己的人。
鲁君怀疑他,吴起就杀掉妻子来谋求将军的职位。
鲁国是个小国,却有着战胜国的名声,那么诸侯各国就要谋算鲁国了。
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鲁君要是重用吴起,就等于抛弃了卫国。
”鲁君怀疑吴起,疏远了吴起。
这时,吴起听说魏国文侯贤明,想去事奉他。
文侯问李克说:
“吴起这个人怎么样啊?
”李克回答说:
“吴起贪恋成名而爱好女色,然而要带兵打仗,就是司马穰苴也超不过他。
”于是魏文侯就任用他为主将,攻打秦国,夺取了五座城池。
吴起做主将,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睡觉不铺垫褥,行军不乘车骑马,和士兵们同甘共苦。
魏文侯因为吴起善于用兵打仗,就任命他担任西河地区的长官,来抗拒秦国和韩国。
魏文侯死后,吴起奉事他的儿子魏武侯。
武侯泛舟黄河顺流而下,船到半途,回过头来对吴起说:
“山川是如此的险要、壮美哟,这是魏国的瑰宝啊!
”吴起回答说:
“国家政权的稳固,在于施德于民,而不在于地理形势的险要。
如果您不施恩德,即便同乘一条船的人也会变成您的仇敌啊!
”武侯回答说:
“讲的好。
”田文死后,公叔出任国相,娶了魏君的女儿,却畏忌吴起,找机会先对武侯说:
“吴起是个贤能的人,我私下担心吴起没有长期留在魏国的打算。
请用下嫁公主的办法试探他,用这个办法能推断他的想法。
”吴起果然婉言谢绝了魏武侯。
武侯怀疑吴起,也就不再信任他。
吴起怕招来灾祸,于是离开魏国,随即就到楚国去了。
楚悼王一向就听说吴起贤能,刚到楚国就任命他为国相。
他使法明确,依法办事,令出必行,淘汰并裁减无关紧要的冗员,停止疏远王族的按例供给,来抚养战土。
致力于加强军事力量,揭穿往来奔走的游说之客。
因此楚国(被吴起停止供给的疏远)王族都想谋害吴起。
等悼王一死,王室大臣发动骚乱,攻打吴起,吴起逃到楚王停尸的地方,附伏在悼王的尸体上。
攻打吴起的那帮人趁机用箭射吴起,同时也射中了悼王的尸体。
太史公说:
社会上称道军旅战法的人,无不称道《孙子》十三篇和吴起的《兵法》,这两部书,社会上流传很广,所以我不加论述,只评论他们生平行事所涉及到的情况。
俗话说:
“能做的未必能说,能说的未必能做。
”吴起向魏武侯讲凭借地理形势的险要,不如给人民施以恩德的道理,然而一到楚国执政却因为刻薄、暴戾、少恩葬送了自己的生命。
可叹啊!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2
武帝时,齐人有东方生名朔,以好古传书,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
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
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之。
人主①从上方读之,止,辄乙其处,读之二月乃尽。
诏拜以为郎,常在侧侍中。
数召至前谈语,人主未尝不说也。
时诏赐之食於前。
饭已,尽怀其馀肉持去,衣尽汙②。
人主左右诸郎半呼之“狂人”。
人主闻之,曰:
“令朔在事无为是行者,若等安能及之哉!
”朔行殿中,郎谓之曰:
“人皆以先生为狂。
”朔曰:
“如朔等,所谓避世于朝廷间者也。
古之人,乃避世于深山中。
”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
“陆沈于俗,避世金马门。
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芦之下。
”
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③,共难之曰:
“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
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数。
著於竹帛,自以为海内无双,即可谓博闻辩智矣。
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旷日持久,积数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意者尚有遗行邪?
其故何也?
”东方生曰:
“是固非子所能备也。
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
夫张仪、苏秦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力政争权,相禽以兵,并为十二国,未有雌雄,得士者彊,失士者亡,故说听行通,身处尊位,泽及后世,子孙长荣。
今非然也。
圣帝在上德流天下诸侯宾服威振四夷连四海之外以为席安于覆盂天下平均合为一家动发举事犹如运之掌中。
贤与不肖,何以异哉?
”于是诸先生默然无以应也。
至老,朔且死时,谏曰:
“诗云‘营营青蝇,止于蕃。
恺悌君子,无信谗言。
谗言罔极,交乱四国’。
愿陛下远巧佞,退谗言。
”帝曰:
“今顾东方朔多善言?
”怪之。
居无几何,朔果病死。
传曰: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此之谓也。
【注】①人主:
即武帝。
②汙:
亦作“污”,弄脏。
③论议:
议事。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数召至前谈语,人主未尝不说也说:
劝说
B、宫殿之中可以避世全身全:
保全
C、饭已,尽怀其馀肉持去,衣尽汙怀:
揣在怀里
D、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共难之曰难:
诘难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读之二月乃尽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人主闻之夫晋,何厌之有
C.其故何也其皆出于此乎
D、相禽以兵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东方朔刚到长安时,到公车府那里上书给皇帝,共用了三千个木简。
公车府派两个人一起来抬他的奏章,才刚好抬得起来,他的奏章武帝在宫内读了两个月才读完。
B、武帝时常下诏赐东方朔在御前用饭,饭后,东方朔便把剩下的肉全都揣在怀里带走,把衣服都弄脏了。
C、东方朔被汉武帝和他身边的所有侍臣们称为“疯子”,连和他同等级别的郎官们也当面称他为“疯子”。
D、东方朔是个博学而具有滑稽个性和幽默智慧的忠臣,他的荒唐言行只不过是一种生存和进谏的艺术,他临终时对汉武帝的劝谏,表明了他对武帝的忠诚。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圣帝在上德流天下诸侯宾服威振四夷连四海之外以为席安于覆盂天下平均合为一家动发举事犹如运之掌中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
(1)人主闻之,曰:
“令朔在事无为是行者,若等安能及之哉!
”(4分)
(2)是固非子所能备也。
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
(3分)
参考答案:
A(说通悦,高兴)D(A。
才;竟然B代词;宾语前置标志C它的或“那”均可;表反问D用,凭借)C(半数的侍臣称东方朔为“疯子”)圣帝在上/德流天下/诸侯宾服/威振四夷/连四海之外以为席/安于覆盂/天下平均/合为一家/动发举事/犹如运之掌中
(1)武帝听到后,说:
“假如东方朔为官处事没有做出这些荒唐行为,你们怎么能比得上他呢?
”
(2)这本来就不是你们所能完全了解的。
那时是一个时代,现在是另一个时代,怎么可以相提并论呢?
【参考译文】
汉武帝时,齐地有个人叫东方朔,因喜欢古代流传下来的书籍,爱好儒家经术,广泛地阅览了诸子百家的书。
东方朔刚到长安时,到公车府那里上书给皇帝,共用了三千个木简。
公车府派两个人一起来抬他的奏章,才刚好抬得起来。
武帝在宫内阅读东方朔的奏章,需要停阅时,便在那里划个记号,读了两个月才读完。
武帝下令任命东方朔为侍郎,他经常在皇上身边侍奉。
每次叫他到跟前谈话,武帝从未有过不高兴的。
武帝时常下诏赐他御前用饭。
饭后,他便把剩下的肉全都揣在怀里带走,把衣服都弄脏了。
皇上身边的侍臣有半数称他为“疯子”。
武帝听到后,说:
“假如东方朔为官处事没有做出这些荒唐行为,你们怎么能比得上他呢?
”东方朔保举他的儿子做侍郎,又做侍谒者,常常奉命出使。
一天东方朔从殿中经过,郎官们对他说:
“人们都认为先生是位狂人。
”东方朔说:
“像我这样的人,就是所谓的在朝廷里隐居的人。
古时候的人,都是隐居在深山里。
”他时常坐在酒席中,酒喝得畅快时,就趴在地上唱道:
“隐居在世俗中,避世在金马门。
宫殿里可以隐居起来,保全自身,何必隐居在深山之中,茅舍里面。
”
当时正值朝廷召集学宫里的博士先生们参与议事,大家一同诘难东方朔说:
“苏秦、张仪一遇到大国的君主,就能居于卿相的地位,恩泽留传后世。
现在您老先生研究先王治国御臣的方略,仰慕圣人立身处世的道理,熟习《诗》《书》和诸子百家的言论,不能一一列举。
又有__著作,自以为天下无双,就可以称得上见多识广、聪敏才辩了。
可是您竭尽全力、忠心耿耿地侍奉圣明的皇帝,旷日持久,长达几十年,官衔不过是个侍郎,职位不过是个卫士,恐怕还是有不够检点的行为吧?
这是什么原因呢?
”东方朔说:
“这本来就不是你们所能完全了解的。
那时是一个时代,现在是另一个时代,怎么可以相提并论呢?
张仪、苏秦的时代,周朝十分衰败,诸侯都不去朝见周天子,用武力征伐夺取权势,用军事手段相互侵犯,天下兼并为十二个诸侯国,势力不相上下,得到士人的就强大,失掉士人的就灭亡,所以诸侯对士人言听计从,使士人身居高位,恩泽留传后代,子孙长享荣华。
如今不是这样。
圣明的皇帝在上执掌朝政,恩泽遍及天下,诸侯归顺服从,威势震慑四方,将四海之外的疆土连接成像坐席那样的一片乐土,比倒放的盂还要安稳,天下统一,融为一体,凡有所举动,都如同在手掌中转动一下那样轻而易举。
贤与不贤,凭什么来分别呢?
”于是那些先生们一声不响,无话回答了。
到了晚年,东方朔临终时,规劝武帝说:
“《诗经》上说‘飞来飞去的苍蝇,落在篱笆上面。
和乐平易的君子,不要听信谗言。
谗言没有止境,四方不得安宁。
’希望陛下远离巧言谄媚的人,斥退他们的谗言。
”武帝说:
“如今回过头来看,东方朔是说好话的人吗?
”对此感到很惊奇。
过了不久,东方朔果然病死了。
古书上说:
“鸟到临死时,它的叫声特别悲哀;人们到临终时,他的言语非常善良。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