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采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63351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端午节采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端午节采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端午节采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端午节采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端午节采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端午节采访.docx

《端午节采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端午节采访.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端午节采访.docx

端午节采访

端午节采访

【篇一:

走进端午节(教案)】

《走进端午节》

教学设计

莒县第四实验小学

四年级

走进端午节

[活动目标]

1.了解家乡端午节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深厚的民族情怀。

2.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正确对待生活的态度。

3.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处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全方位收集有关“端午节”的资料,全面了解相关知识。

学生准备:

收集有关资料,确定探究主题,组成活动小组,群体策划进行研究。

课前交流:

都说我们班的同学特别聪明,课前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好吗?

我出图片大家猜猜是什么节日,比比谁的知识最丰富?

课件展示有关节日的图片,学生抢答。

(我们班的同学可真聪明,知识真丰富!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上周我们刚刚过完了一个节日——劳动节。

知道劳动节是几月几日吗?

阳历的五月一日是国际劳动节,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拥有的节日。

那么你们知道每年的端午节是农历的几月几日吗?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即将来临的端午节。

齐读课题:

走进端午节

二、分组交流

1.前几天根据大家的兴趣与爱好我们自愿组成了四个小队,各个队都有自己的名字。

请响亮地来报一下队名吧!

节日饮食队节日故事队节日习俗队节日诗歌队

2.下面我们就在队长的带领下认真交流收集的相关资料,待会儿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展示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

3.分组讨论交流,师参与其中。

学生有的在交流传说;有的在练习讲故事,有的在进行古诗配画,有的在包粽子……

4.师总结:

同学们讨论得可真投入,刘老师都不忍心打扰你们了。

想不想把我们的研究成果展示一下,哪个队先来?

三、汇报展示

有请队长带领你们的队员上台,他们汇报时其他小队可要注意听,比比哪个小队的发言最积极,听得最认真,我们将评选金星队!

(下面的顺序随着学生的活动而随机进行调整)

1.节日故事队

我们是故事队,我们主要研究了端午节的来历与传说。

(1)大家知道端午节跟谁有关吗?

(屈原)

(2)我来为大家讲讲《屈原投江》的故事。

(3)我这儿还有一个传说呢!

《纪念孝女曹娥》

(4)其他队还有补充的吗?

(5)听了这些故事,你们有什么感受?

(6)师小结:

这些动人的传说,让我们感受到了屈原的爱国;曹娥的

孝敬;伍子胥的忠贞;那位大嫂的善良,每个故事都深深地感染着我们,谢谢故事队给我们带来的文化享受。

2.节日习俗队

我们是习俗队,我们主要研究了端午节的习俗。

(1)大家快看,习俗队给我们带来什么礼物啦!

配香囊:

展示香囊,这是我跟妈妈学着制作的香包,你们知道这里面装的什么?

(朱砂、雄黄、香药)

(2)插艾子:

我通过上网、问我的奶奶知道了:

民谚说: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在端午节,我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

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

师:

是呀,如今手足口病等流行病不断发生,我们一定讲究卫生,保证健康。

(3)系彩绳:

过端午节时妈妈还为我的手腕、脚腕系上彩线呢!

我们班的同学还有谁系过彩绳?

师追问:

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吗?

(4)赛龙舟:

賽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

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5)食粽子

(5)其他队还有补充吗?

(5)师小结:

只要多观察、多问、多学,对我们传统的节日了解得更深入,更好地享受祖国的传统文化。

3.节日饮食队

我们饮食队,我们主要研究了端午节的粽子。

(1)我们先来给大家猜个谜语,看看哪个队反应最快?

三角四棱长,珍珠里面藏,要吃珍珠肉,解带细品尝。

(粽子)

(2)想知道这漂亮的粽子是怎么做成的吗?

下面我就包一个给大家看一看。

学生边做边实物展示。

师问:

你是跟谁学的?

(可见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是我们的老师呀!

就要快过端午节了,请不会的同学们也学着与家人包粽子,全家一起动手,乐就在不言中。

(3)其实,粽子的种类可多啦让我们一起看看各种各样的粽子,饱饱眼福吧!

学生投影自己拍摄的图片:

能说说是怎么收集到的?

说清楚名称、里面的是什么?

(莲子肉粽、板栗肉粽、枣粽;北方的粽子多以大枣、豆沙为馅,南方以肉馅为主。

有的学生到超市进行了调查;还有的进行了拍照;有的采访了周围的人……

(4)听了饮食队的汇报,你们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师总结:

节日饮食队自编了谜语,还为我们讲述了包粽子的方法,还运用多种方法调查了粽子的种类,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

【篇二:

中华传统节日之端午节】

走进端午节教案

一、活动主题的确定

在国务院新修定的法定假日中,五一长假被取消,而分别增设了清明、端午、中秋、除夕四个假日。

孩子们对其背后的文化传统知之甚少,认为端午节不就是吃几个粽子吗?

一点都不好玩,也值得放假?

随着西方文化的入侵,同学们崇尚过洋节,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已经越来越淡化。

如果再不弘扬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必将导致我们民族无形文化的急剧消亡和流变。

激烈的讨论过后,孩子们迫切地想知道端午节背后的文化内涵。

我们决定开展以“走进端午节”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来解开这些谜团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这次活动是对即将到来的端午节进行探源。

二、学情分析:

我们四年级孩子,懂事、好学,喜欢阅读,但家庭条件一般,家长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其学习,家里有电脑的只在极少数,知识的来源主要是学校网络、老师和课外书。

他们对于的端午的认识也仅仅是吃几个粽子和鸡蛋,带彩线辟邪之类,知道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对屈原的了解也甚少。

资源分析:

电脑网络的普及,学校图书馆的开设,课外活动的丰富多彩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搭建了亮丽的舞台;为孩子们提供了的实践的空间和取之资源;走访经验丰富、不忘传统的家长,也是实践中重要的社会资源。

三、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关于端午节的习俗、来源及历史文化,用不同形式感受并展示。

情感目标:

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中国传统节日对每一个中国人的意义,进而培养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操,并通过分组合作,感受与他人合作交往的乐趣。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理资料和与人交往的实

践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活动时间安排

1.确立主题,成立小组,制定小组活动方案(一课时)

2.各小组实践活动(四课时

3.成果展示(一课时)

4.活动延伸(一课时)

四、活动实施过程

(一)活动准备

1.提出课题。

师引导:

“家长、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了解有多少?

你们想通过什么方式得知?

生活动:

四人小组讨论后,少数服从多数,决定设计一个中国传统节日调查表,对初

一至初三各一个班级的学生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

师指导帮助学生完成问卷的制作与整理。

师进一步引导:

“通过调查结果,你最想说什么?

最想知道什么?

生的兴趣被激发,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生活动结果:

对即将到来的端午节进行探源,就以部分同学比较熟悉的端午习俗粽子艾叶命名———粽艾香里话端午。

【通过学生自主调查活动发现问题,从而有兴趣解决问题。

调查结果让一些同学感受有些传统节日被人们忽略甚至遗忘的悲哀!

2.划分小组,推选小组长。

师:

你们想从哪些方面探源呢?

生活动,同学四人一小组讨论,教师适当提醒引导,决定从五方面探源: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探源组

端午节的习俗——习俗组

端午的诗词故事——文化组

采访本地的老人及搜集本地的习俗画面——摄制组

国外端午节习俗——涉外组

师:

子课题已经确立,根据兴趣自愿分成五组。

生自由组合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时机,对同学进行兴趣选择与合作交往的辅导和鼓励,使他们坚定信心,积极参与适合自己的活动。

老师提议:

各组民主推选出有责任心的同学为小组长。

学生活动,各组或口头推选或投票选举。

3.制定活动方案。

在小组长带领下,各组同学集思广益,根据自己的任务内容确定活动方式。

师建议每个组长根据组员特长

分配任务,合理安排,鼓励用不同的方式展示成果。

各组长上台交流活动方案,师生提出建议。

师巡回指导组长分工明细,根据兴趣负责到人。

各小组草拟活动计划,小组成员通过后制定完整的活动方案。

活动方案计划表

4.阶段性评价。

从参与的积极程度、选择的活动内容及纪律等方面进行评价。

(二)实践活动

1.各小组预先充分利用网络,图书馆,阅览室等校内资源查找所需的资料,教师协调各组查资料的时间和地点,保证活动进度。

2.学生自愿报名当主持,在不影响小组进度的情况下准备台词。

3.探源组活动,交流整和所有材料后,决定编排小品以纪念屈原,教师适当指导动作、表情等。

4.习俗组三位同学整理搜集各地端午习俗的资料,两位搜集图片,两位美术爱好者画习俗画,并联系摄制组拍照片。

5.文化组分工搜集端午诗词与故事,三位同学一组,争取脱稿复述。

6.摄制组采访当地的老人,配合其他各组活动,教师首先对照像机的使用提出要求,由李娜同学专管,对与人交往的礼貌以及怎样设计采访问题等提出意见,然后与习俗组合作学习包粽子。

7.涉外组主要通过网络、书籍等搜集外国端午风俗,交流感想,畅谈体会。

另外,教师经常询问小组长,了解学生的活动进展情况,对遇到的困难及时指导帮助,来统一协调各组员意见。

【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同学有个性地表达,发扬创新精神。

(三)成果展示

主持人杨焕、王群带领同学慷慨激昂的高歌《中国人》引入成果展示。

1.探源组汇报。

(1)讲端午节的六种起源:

①源于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

②源于伍子胥的忌辰。

③源于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

④源于端午节第四个意义是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

⑤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⑥源于田文。

(2)几个同学表演了小品“屈原颂”。

(3)讲端午节名字的来源及别称。

(4)通过对端午起源的探究,大家有什么感想?

学生讨论后自主回答。

【通过集思广益,用思想风暴的形式,启迪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眼界。

2.习俗组汇报。

学生各代表发言:

(1)介绍各地端午习俗,河北省、山东省、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等都有相同和不同的习俗,这些习俗的核心内容是辟邪除瘟保持健康,是真正的卫生防疫节。

(2)展示搜集的端午香包、粽子和赛龙舟图片以及自画农村端午风俗画。

(3)讲端午节戴五彩线的讲究。

端午节戴五彩线可是很有讲究的。

五彩线是用五种颜色的线制成。

而五种颜色不是随便用哪五种颜色就行,而必须是青、白、红、黑和黄色。

这五种颜色从阴阳五行学说上讲,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土。

同时,分别象征东、西、南、北、中,蕴涵着五方神力,可以驱邪除魔,祛病强身,使人健康长寿。

制成的五彩线佩戴时是男左女右,既可以系在手脖上,也可以系在脚脖上。

不过,我们这儿的大人为了祈求孩子平安、幸福,小孩子的双手双脚上都带五彩线。

(4)搜集了许多关于四川地震灾区的新闻和灾区小朋友快乐过端午的照片。

(5)谈本次活动的感受。

【本环节关注灾区,激发同学的爱心,增强民族凝聚力。

3.文化组汇报。

学生代表交流:

(1)关于端午节诗词。

(2)门楣上挂菖蒲和艾叶的传说。

(3)黄巢与艾叶的故事。

【通过传说、故事,让学生明白:

信任与爱心也是端午节的另一来源。

(4)组员互评活动表现。

4.涉外组汇报。

(1)外国也有端午节。

(2)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的传统习俗,然而,在国外也有不同的吃粽子习俗。

(3)还搜集到2005年11月24日,韩国申报“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全班同学纷纷发表自己意见,形成一场小型辩论赛:

甲方:

端午节仍是中国人的节日。

乙方:

端午节是汉文区的共同节日。

【通过辩论,引起同学对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视,增强爱国情

【篇三:

棕叶飘香话端午(综合活动)】

粽叶飘香话端午

海盐县于城镇中心小学肖金良

一、我们的活动缘由

开学初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上,老师和以往一样给我们发了选题征询卡,然后给我们举了好多例子,告诉了我们许多的选题秘诀,要求同学们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能力特点选择想探究的主题。

同学们都很兴奋,叽叽喳喳地相互讨论着,很快一节课过去了。

在随后的选题卡整理中,发现很多同学都想研究传统节日,看来大家对刚刚过去的新年真是念念不忘啊。

老师也看懂了我们的心思,说:

“传统节日很多,但有一个和我们嘉兴的一样特产紧密相联,你们猜是哪一个?

”同学们早已心领神会,“端午节,嘉兴粽子!

”于是,在这样的轻松与愉快中,研究端午习俗的主题《粽叶飘香话端午》自然而然就产生了。

二、我们的活动目标

围绕着主题,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定了如下四方面的目标,请看:

1.认知和技能:

通过对端午节的来源的调查,搜集关于端午节的诗词、歌谣,采访本地居民,学习包粽子等活动更全面地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课内外活动,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过程,了解小课题研究经历的自主发现问题、在活动过程中寻求各种途径解决问题以及总结交流的一般过程,培养大家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小课题研究的形式,通过合作小组的集体研究,对自己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

(2)通过课题研究,增强学生对家乡、对端午文化的热爱之情,增进同学们对文化传统知识的探究心理,感受悠久的华夏历史文化和民族传统美德,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我们的活动过程

1.确定子课题,组建活动小组

我们选定了主题,也明确了活动的目标后,接下来该如何着手呢?

在室内指导课上,老师和我们又展开了讨论。

同学们七嘴八舌,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如:

端午节有多长的历史了?

它是怎么来的?

为什么要过端午节?

有没有端午的传说故事?

人们过端午有哪些风俗习惯?

最后,我们确定从如下四方面展开:

端午之源――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之忆――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之冀――学包粽子

端午之憬――传承端午文化

2.各子课题展示汇报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其历史和文化可谓源远流长,那么端午节的起源又是怎样的呢?

看看端午探秘组给我们带来了哪些精彩的展示?

端午之源

端午探秘组:

我们端午探秘组几位同学来到电脑室,通过网络查询了解到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端午”的意思是五月的第一个五日,即“五月初五”。

晋朝《风土记》说“仲夏端午。

端者,初也”,明确指出“端”取开端和初始之意。

而“午”不仅与“五”同音,古代两字相通,“端午”又称“端五”;而且,在古人用十二地支对应月份的排列中,“午”正是五月,因此“端午”具备了专指“五月初五”的含义。

然而它的最终定名是在唐代。

那是因为唐玄宗的生日是八月五日,为了避讳,当时经大臣提议,把“端五”正式定名为“端午”,并延续至今。

它的别称可真多,有叫端阳节、夏节、龙舟节、也有叫重五节、五月节、屈原日、诗人节的等等。

下面我给大家讲个《屈原和端午节》的故事: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他倡导推举贤人能人,富国强兵,力主联合齐国去抗击秦国,遭到权贵们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外地。

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

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树叶包饭,外缠彩丝,渐渐发展成了棕子。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是啊,人们都认为端午节是因为纪念屈原而起的。

其实,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有很多说法。

除了刚才讲的纪念屈原外,也有的说是纪念伍子胥,还有的说是纪念曹娥,甚至还有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说法。

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因此,老百姓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端午之忆

风俗民情组:

端午节的别称和传说异彩纷呈,那么古往今来的人们又是怎样欢度这一节日的呢?

看风俗民情小组为我们带来了哪些惊喜呢?

说起端午节的习俗,我们组可真不赖!

看这是我们在电脑室查询。

通过查询,我们了解到在过去人们过端午节时往往比较讲究,大多数人家的父母要给其孩子戴虎头帽、穿虎头鞋、还要在孩子额头画“王”字,门前悬挂菖蒲、艾草,还要在家里和猪羊棚前熏艾草烟,而吃的方面呢,则一定要吃粽子、喝雄黄酒、吃煨蛋等,有的还用五彩丝、肚兜、绣球等小饰品,以达到驱邪、除疫病和祈福家庭平安。

这毕竟是网上查到的一些资料,那我们这儿的大人们儿时是怎样过端午节的?

我们怀着这样的好奇进行了一些采访。

通过采访,我们知道了爷爷奶奶们儿时的端午节,虽然不及春节那样热闹隆重,但也是一年中一个大的节日,特别是对出生在缺吃少穿年代的孩子来说,确实是一个让人十分期待的日子。

农历五月的乡村,正是收割麦子、油菜,准备种早稻的农忙季节。

但无论多么忙碌,大人们对端午节绝不会含糊。

虽然很少有割艾草、挂香囊的习惯,赛龙舟也被作为封资修的东西,退出了端午的活动。

于是,腌鸭蛋,抓黄鳝,包粽子成了爷爷奶奶们对童年端午节最深刻的记忆。

那时的乡村,家家户户都养着一群鸡鸭,生下的蛋舍不得吃,拿到集市卖掉,补贴家用,鸡鸭成了农家的银行。

但清明节过后,鸭蛋不再去卖,攒下来准备端午之用。

一般提前一个月开始腌咸鸭蛋,加工的过程虽然简单,但做得精细才能咸淡适宜。

先从水田中选用无杂质的泥土,放入适量的盐,加水后捏成糊状,不能太干也不能太稀,然后将鸭蛋放进去,糊满泥巴,再到稻草灰里打一个滚,等到稻草灰裹满蛋身,放入瓷瓮中。

到了端午节拿出来洗干净煮熟,就是香喷喷、流着油的咸鸭蛋了,吃起来的那个滋味,远胜于现在超市里买来的咸鸭蛋。

那时端午也有“吃三黄”的习俗,黄酒比较便宜,黄瓜家家户户都种,然而黄鱼却无钱可买,于是抓黄鳝成了想吃荤腥的唯一选择。

那时候农药使用还比较少,水田中的黄鳝很多。

收割后的田里灌上了水,翻耕后准备种植早稻,潜伏了一冬的黄鳝也乘晚上之机外出觅食,这为抓黄鳝提供了机会。

晚上抓黄鳝需要做两样工具,一是灯笼,二是竹夹。

拿根大一点的竹子,将下端劈成四五片,再用一个环拓开,形成伞形,中间挂上煤油灯,外面糊上报纸,一盏简易的灯笼就做成了。

竹夹比较简单,用两块坚实的竹片,一端制成齿状,三分之二处拿铁件固定成活络夹子就成。

夜幕降临,叫上伙伴,背上竹篓,拿上工具穿行在水田的田埂上,说也怪,白天非常灵活的黄鳝一到晚上,则异常安静地躺在水田中一动不动,于是放下灯笼,拿出竹夹轻轻一夹,黄鳝就成了篓中之物。

过端午,粽子一定要吃的。

到河边塘旁去摘宽大、碧绿的粽叶,那时只要在水的旁边,总有一簇簇茂盛的粽叶丛。

摘来粽叶后,要放在水里煮一下,然后放在清水里备用。

米要选上好的糯米,淘净后放在温水中浸泡,然后放在米箩里。

猪肉要肥中带精,放在酱油中腌好;需要包甜粽的,就准备好赤豆或红枣。

在奶奶的巧手中一只只青脆的粽子诞生了。

这是我们在端午节对一位奶奶的采访录像,请看。

奶奶小时候虽然家里很穷,但从奶奶的介绍中我们还是能够看出来过去人们对过端午节的重视。

现在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过端午的韵味也没有父辈们儿时那样浓了,要吃粽子,到超市去买,很少再有人家裹原汁原味的,流淌着亲情味道的粽子了。

咸鸭蛋、黄鳝也是买来的,唯有那青青的黄瓜还是从自家地里长出来的,吃起来格外香脆。

端午之冀心灵手巧组

提起端午节,我们总是想起香甜的粽子。

我们心灵手巧小组的同学就在老师的指导下实践体验了一番。

请看录像。

包粽子说说容易,做起来可真难,绝对是个技术活,我们按要求将粽叶一卷,卷成一个圆锥形,然后放一层米,中间放入红枣后再放米,并用勺子捣一捣,再把叶子盖回去,可总是漏米,好不容易不漏了,但裹出来的粽子偏偏的。

尽管这样,可大家开心极了,吃着自己包的粽子像是品尝着幸福果一样快乐无比。

了解了端午的起源,回忆了父辈们眼中的端午,又品尝了自己亲手包的糯米粽,让我们看看2011中国味道的嘉兴端午吧。

端午之憬

诗情画意组

看来啊,端午节的名堂还真是不少,难怪历代的文人墨客都喜欢在端午节留下自己的诗词佳句,这不,诗情画意组的同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呢?

五月五日(北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和端午(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端午(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同学们,从这些诗词中可以看出历代的文人墨客无不为屈原的爱国情怀所感动,写下了一首首动人的诗篇。

出师表

两汉:

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